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9-10-16T09:34:12.8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作者:张芬英
[导读]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与体会。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新华中学 733299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同样,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只是实现“学”的一种服务手段,学生的
“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主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的目标。下面,我就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落实“先学”
“先学”是指导学生教前独立学习,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那么,“先学”怎样学?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如果拿一个框题给学生,叫学生自己去学,很多学生往往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所以,要教给学生“先学” 的方法,还要告诉学生“先学”的流程,即要有一个大致统一的要求。
(一)“先学”的主要方法:阅读教材,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一是“粗读”,每次学习新课,我会要求学生先快速浏览一下内容,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二是“细读”,鼓励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注意标题与节题的关系,每个自然段说明或回答了什么问题,与小标题之间是什么关系,或阐明了什么观点,同时注意阅读材料中的辅助材料,如相关链接、名人名言等相关辅助材料说明的道理,并同时思考老师预设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探究解决。即落实“先学”使问题形成、提出,使矛盾、困惑碰撞,逼迫学生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
“先学”是自主学习,决不是自由学习,课堂上必须要有方向,要有目标,要有老师的引领。而实现教学效率提高的手段就是“借力”和“交付”,即把学习交付给学生,借学生之力来提高效率。因此,教学,要为学生学好而设计。
(二)“先学”的基本操作流程:
第一步: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导入学习课题
导入新课,启迪学生思维,其方法大体有:由复习旧课导入,架起通向新知识的桥梁;创设情境导入,如通过趣事逸闻、故事、案例等,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状态;制造悬念,即由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九年级上册《坚持改革开放》一课教学中,首先设疑、激趣:你觉得近几年家里的生活有变化吗?从人们生活的变化中你有什么感受?是否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你知道我国社会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吗?这样从实际入手,精心设计,就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之入境。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学生读书,探索新知,等等。
第二步:明确学习目标----出示导学指南----学生自主学习
明确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培养要具体。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导学指南(学习提纲: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知教材知识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把握新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知识点,为“后教”奠定基础。
第三步:组内质疑解疑----教师观察点拨----展示自学成果
此环节在个人解决不了问题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互相讨论、质疑,大胆探索,积极思维,解除疑惑,遇到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小组展示的方式提出,因为这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考查小组成员对知识的理解、概括和运用。此环节重在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让教师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以现在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以进行“后教”。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之前必须有高质量的自学和独立思考,不允许没有思考的交流,分组要科学,过程要有序,教师要监督、辅助、调控,以保证活动效益。打造高效课堂就要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基本上都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非常适合学生自己自主、探究学习。由学生自己探究获得的知识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固。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做到学生能自己看课本解决的问题,不代替;学生能自己自主思考解决的问题,不暗示;学生自己能学会和学生合作能学会的内容,不在课堂上再讲。想方设法鼓励、积极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感悟、去体验、去参与、去表现,让每个学生都愿学、善学、乐学,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师在课堂上只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处理大多数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对学生表述不清楚、不准确、不透彻的地方进行提示指导,不再主宰课堂,老师就是导---导学、导教、导练,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二、如何“后教” ,即如何精讲
在推广“先学后教”的同时,必须追求“少教多学”。什么样的“少教”才能产生“多学”的效果呢?首先,花在教的时间要少,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要多。为此,就一定要做到精讲。精讲才能少讲,因此对于“讲”的内容与方式要进行认真研究,即讲什么、怎么讲?要讲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仍有疑问或模糊的东西,讲重点、难点、易漏点、易错点、易考点。同时,把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注重学法指导。 “精讲”的要求及方式:
1.“专业地讲”,教师首先要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理解学科的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能从学科角度出发,灵活的处理教材,课堂里要有浓厚的专业气息,学生能在教师的带领下,享受学习学科知识的快乐。
2.“生动地讲”,教师把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精心构思教学语言,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述和其它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把复杂难懂的学科知识简单化,学生之所以对某学科不感兴趣,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门课的教师讲课枯燥,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把复杂的问题讲得简单需要教师有较深的专业功底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讲得简单,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道德与法治课具有特殊的课程特点,需要更多地关注育德而不是知识的传授,是通过教学“解”学生思想上的困惑点,“纠”学生行为上的偏差点,所以更加需要在教学中研究学生的生活阅历、思想状态、心理特点以及已有的认知水平,需要花时间去揣摩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思考相应的对策,了解学生的需要,并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决定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