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技术作业1------名词解释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更新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科学与技术》填空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

(更新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科学与技术》填空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

(更新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科学与技术》填空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
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
题目1
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题目2
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科学发现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题目3
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原子核衰变、原子核裂变和原子核聚变
题目4
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
题目5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达默
题目6
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规律)。

题目7
原子核的半径约为10--14 m。

题目8
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题目9
当今新材料发展有以下特点: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智能型材料的开发、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能再生、节约能源、长寿命等等。

题目10
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大约出现在300万年前。

题目11
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题目12
一般认为,我国的高新技术群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题目13
1/ 3。

科学与技术作业1参考答案

科学与技术作业1参考答案

《科学与技术》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伽利略,个体活动;牛顿,皇家学会;爱迪生,集体研究;跨国建制2.某一目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3.细胞学说,科学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4. 蒸汽机的使用5.10-10m,10-14m,10-20m6.衰变、裂变、聚变反应,裂变反应7.裂变二、名词解释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种探索的过程,科学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3.高新技术是指那些对一个国家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4.电力革命指的是,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新兴的电能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

5.原子核可以看作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6.核力是指原子核内核子与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三、简答题1.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它们构成了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愈来愈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而经济上的需要,主要是通过生产实践来解决的,所以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生产实际的需要刺激技术的进步,再促进科学的发展。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生产→技术→科学,生产和技术的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

而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理论处在了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顺序。

这种变化并不是意味着“决定作用”已经由实践转向了理论,由生产和技术转向了科学,科学在今天之所以超前于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它正是以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为其条件的。

不难理解,如果缺少现代生产技术所提供的强有力的实验手段,科学理想的实现,以及科学认识向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深入推进都是不可能的。

最新九次电大本科《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

最新九次电大本科《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

最新九次电大本科《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试题)说明:试卷号:1171课程代码:01007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小学教育;本科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三、名词解释11.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能量。

12.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lo-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13.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4.物质生产力与高科技的关系式: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三、名词解释11.超导材料:能产生电阻趋近予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

12.恒星:是由炽热气态物质组成,能自行发热发光的球形或接近球形的天体。

13.计算机语言:通俗地讲就是-套计算机能识别的指令系统。

14.物质生产力表达式: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三、名词解释11.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能量。

12.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lo-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13.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4.物质生产力与高科技的关系式: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三、名词解释11.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物质。

12.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的潜能。

13.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概念,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

14.星系: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

2017年7月试题及答案三、名词解释11.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能量。

科学与技术

科学与技术

一、填空题1.科学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代。

16世纪是以科学家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17世纪是以科学家牛顿为代表的皇家学会时代;18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以__________科学家,为代表的“实验工厂”时代。

今天,科学已经进入了______________时代。

(爱迪生、跨国建制)2. 18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

(工具、规则体系) 二、名词解释1.高新技术 : 通常是指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科学发现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三、简答题1.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答:参考答案:要点一: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它们构成了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愈来愈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而经济上的需要,主要是通过生产实践来解决的,所以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生产实际的需要刺激技术的进步,再促进科学的发展。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生产→技术→科学,生产和技术的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

而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理论处在了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顺序。

这种变化并不是意味着“决定作用”已经由实践转向了理论,由生产和技术转向了科学,科学在今天之所以超前于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它正是以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为其条件的。

不难理解,如果缺少现代生产技术所提供的强有力的实验手段,科学理想的实现,以及科学认识向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深入推进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人类的社会实践,特别是人类的生产活动继续成为科学发展进步的动力或最终原因。

科学与技术作业2参考答案

科学与技术作业2参考答案

科学与技术作业2参考答案《科学与技术》作业2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方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2. 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3.基础分析化学的任务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4.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液5.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6.氨基酸,核苷酸7.细胞融合,细胞核移植技术二、名词解释1. 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

2. 超导材料,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现象的材料。

3. 形状记忆材料。

在一定温度下,将这类材料先加工成型,然后改变外界温度(降温或升温),它可产生变形。

一旦外界温度重新回复到原来温度时,它立即可以恢复原状,犹如具有“记忆”过去形状的功能,故称其为形状记忆合金。

4. 细胞全能性,指每一个细胞中都包含着产生一个完整机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条件下,能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5. 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6. 蛋白质工程,是指在深入了解蛋白质空间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在掌握基因操作技术的基础上,用人工合成生产自然界原来没有的、具有新的结构与功能的、对人类生活有用的蛋白质分子。

三、简答题1. 简述现代化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现代化学研究的内容:现代化学研究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深入研究化学反应理论,开发化学反应过程来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而设计最佳的化学反应过程。

第二是提高结构力量水平,致力于寻找或设计最需要、最佳的化合物材料或体系。

第三,发展分析和测试新方法,依靠计算机技术及多学科综合,使化学研究信息趋于更高的灵敏性和可靠性,为高科技发展创造新分子,为社会需要合成特定性能的材料和物质。

现代化学研究的方法:现代化学研究不仅要综合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成果,而且还要综合运用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一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8分)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科学:是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率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

电力革命:是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新技术革命:20世纪开始,信息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的先导与核心,协同其他高新技术,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的技术革命。

三、简答题(17分)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答: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

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

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

它表现为:1)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2) 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四、论述题(25分)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作业1------名词解释

科学与技术作业1------名词解释

科学与技术作业1------名词解释科学与技术作业1 名词解释:科学:科学是一个很难界定的名词。

以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科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含义。

事实上,科学本身在不断地发展,我们对科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种探索的过程(3)科学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技术:技术是人类为了实现社会需求而创造的手段和方法体系;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控制、改造自然的过程和能力;是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的物化形态。

高新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出现了区别于传统技术的高新技术。

由于高新技术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而且涉及面很广,因此,较难对高新技术的概念下一个简单的定义。

经济界、政治界、艺术界和科技界都对高新技术有一个界定。

但目前多数人赞成两种看法:第一种认为高新技术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及其产品的通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第二种认为高新技术是指那些对一个国家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指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革命。

二、简答题:1、我国863计划评选列出的高技术群有哪些?答:我国1986年3月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高新技术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对增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答: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

这两者构成了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3、简述电力革命的意义?答:电力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科学与技术作业1

科学与技术作业1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通常在文献中,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

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

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

一、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科学与技术解决的任务、目的不同,科学是探索自然现象的奥秘,得出这种自然现象的原理;技术是利用科学原理创造实物形态。

例如:一个玻璃茶杯到进一半水,把一根筷子放进去,人们就发现筷子在水里的部分与在水面上的一部分,不成一条直线,通过研究,得出光的折射原理,这是科学。

利用光的折射原理造出潜望镜,这是技术。

2、研究内容不同,科学是指知识体系,是普遍理论;技术是指人们的劳动技能、操作方法,加工工艺,是具体专业。

例如汽车制造,只能叫造汽车技术,不能叫造汽车科学,一个人不懂物理,只能说他不懂科学,不能说他不懂技术。

3、二者的研究的范围不同,科学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而技术仅仅指工程领域科学和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是它扪都是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实践性活动,都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科学与技术的联系1、两者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科学向技术的转化:(1)科学规律、科学原理通过应用研究转化为技术原理,并为技术发明提供直接的理论要素和方法原则。

(2)科学实验研究中设计的实验装置和模型,可以直接成为技术发明、技术创造的起点。

技术向科学的转化:技术原理和生产技术经验、方法等也可以转化为科学知识、科学原理。

2、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动力技术对科学的推动作用:(1)科学在理论上的突破为技术发展提供前提和开辟新的广阔领域,即表现为科学对技术的定向作用和先导作用。

(2)科学研究对实验技术的需求推动了生产技术的发展。

3、两者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科学与技术的职能分工是相对的,两者在很多方面是相互交叉的、相互融合在一起的。

技术的“硬件”和“软件”是科学原理的载体,而科学的观念、理论同时又构成技术的理论要素和指导思想。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与技术作业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与技术作业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与技术作业**作业1:观察和探究**在这个作业中,学生将进行观察和探究,并回答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事物的特征、变化和规律等方面。

如何完成作业1:- 首先,认真观察给定的实验物体、场景或现象。

- 其次,思考和记录你的观察结果,并试着回答问题。

- 最后,根据实际观察和分析,写下你的回答。

**作业2:实验和报告**在这个作业中,学生将开展一系列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可以涉及到测量、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内容。

如何完成作业2:- 首先,仔细阅读实验步骤和要求。

- 其次,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你的观察、测量和分析结果。

-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包括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作业3:创造和设计**在这个作业中,学生将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设计能力。

可能会涉及到设计模型、解决问题、制作实物等活动。

如何完成作业3:- 首先,认真阅读作业要求和指导。

- 其次,思考和规划你的创造和设计,可以画一些草图或制定一些计划。

- 最后,根据你的规划开始执行,尽量完成最好的作品,并记录你的创造和设计过程。

**作业4:调查和报告**在这个作业中,学生将进行调查研究并编写报告。

可能会涉及到调查问题、数据收集、分析和结果展示等内容。

如何完成作业4:- 首先,确定你要调查的问题和目标。

- 其次,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例如问卷调查、访谈等,并收集数据。

- 最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包括问题、方法、数据和结论等内容。

**作业5:科技创新**在这个作业中,学生将有机会进行科技创新和发明设计。

可能会涉及到解决实际问题、改进现有产品或系统等方面。

如何完成作业5:- 首先,明确你要解决的问题或改进的方面。

- 其次,进行一些思考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或改进的方法或设计。

- 最后,根据你的思考和研究,完成科技创新作品或发明设计,并撰写相关的描述和解释。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与技术作业的简要指导。

科学知识名词解释-解释说明

科学知识名词解释-解释说明

科学知识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科学知识名词解释文章的主题和背景进行介绍,以及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内容进行概括。

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在现代社会中,科学知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学知识名词作为科学研究和理论的基础,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科学领域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许多科学知识名词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并不容易理解。

本篇长文将以"科学知识名词解释"为主题,旨在向读者提供对一些常见科学知识名词的解释和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本文将从概念、定义、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解释,旨在让读者对这些名词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解释每一个重要的科学知识名词,包括其定义、相关原理和应用等内容。

结论部分将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对于科学知识名词研究和应用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科学知识名词,拓宽自己的科学知识面,并能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的阅读,对科学知识名词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介绍,它提供了读者对文章结构的概览。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讨论: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旨在为读者提供对全文内容的概述和导入。

首先,我会简要介绍科学知识名词解释的背景和重要性。

随后,我将介绍文章的结构,并强调每个部分的目的和作用。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我将分为三个要点进行阐述。

在第一个要点中,我将选取一些典型的科学知识名词,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以便读者对这些名词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在第二个要点中,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科学实验和技术,以及它们背后涉及到的科学知识名词,帮助读者理解这些实验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科学与技术填空、名词解释

科学与技术填空、名词解释

科学与技术填空、名词解释一、填空题1、科学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代。

16世纪是以科学家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17世纪是以科学家牛顿为代表的皇家学会时代;18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以科学家爱迪生的“实验工厂”为代表的集体研究时代;当今科学已经进入了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

2、18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3、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高技术这一名词,并于1986年3月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个纲要简称为863计划。

这一计划的实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4、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①变异的普遍性;②繁殖过剩;③适者生存。

5、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6、1895年,达尔文出版了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科学的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选择学说。

7、电磁场理论揭示了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磁场和电磁波的内在联系。

8、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9、化工技术革命主要包括化肥工业的诞生、人工合成染料、制药工业的诞生和安全炸药的发明等几个方面。

10、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11、原子的范围是10-10m,原子核的范围是10-14m、夸克的范围10-20m。

12、原子能的释放方式是:原子能的衰变、原子能的裂变、原子能的聚变。

其中利用最多的是原子能的裂变。

13、核能的和平利用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是核电。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14、现代化学发展的特点是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方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15、基础分析化学的任务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科学与技术-名词解释

科学与技术-名词解释

科学与技术 名词解释1.科学答: 1)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是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许多科学家,不断的探索、努力而形成的知识体系。

该体系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

2)科学是一种不断探索的过程科学是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过程。

在此过程中人类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又不断地以事实为依据,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科学在不断摒弃错误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理论,自我矫正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前进。

3)科学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科学具有社会属性。

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果,体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科学不仅仅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相关活动和科学家的事业,更是一项整个人类社会的事业。

2.技术 是人类为了实现社会需求而创造的手段和方法体系;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控制、改造自然的过程和能力;是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的物化形态。

3.高新技术 目前多数人赞成两种看法:第一种认为高新技术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及其产品的通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第二种认为高新技术是指那些对一个国家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1.工业革命 也称产业革命,指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革命。

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2.电力革命 指的是,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新兴的电能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

电动机、发电机、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电灯、留声机、电影等的发明和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1.原子核 所有的正电荷和原子质量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个非常小的体积内,这就是“原子核”,其半径在1410-~1510-m 范围内。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核力 核子与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做核力。

3.核能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之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

在质子和中子形成原子核的过程中,核力把质子和中子“粘’’成了原子核,原子核的质量减少,这一质量亏损转变为能量储存在原子核内,称为核能,也叫做原子能。

(更新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科学与技术》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更新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科学与技术》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更新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科学与技术》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更新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科学与技术》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一、名词解释题目1材料:
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物质。

题目2细胞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的潜能。

题目3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概念,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

题目4宇宙宇宙是天地万物,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题目4核力原子核中核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

题目5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题目6基因表达基因表达就是遗传信息表现为生物性状的过程。

题目7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就是一套计算机能识别的指令系统。

题目8核能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能量。

题目9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题目10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科学与技术

科学与技术

名词解释:1.校力.原子按中核于之间存在的作用力.2、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上分类似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晶系,井能使之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3.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概念.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4.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5.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费料+劳动对象+管理十....)高科技1、CPU :控制器是全机的指挥中心,由它向机内的各个部件发出各种命令,使全机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CentralProcessingUnit)。

它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它的特性大致上决定了微机的性能,因此往往是各种档次微机的代名词。

计算机网络:是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将两台以上独立计算机系统通过某种通信介质并在通信协议的控制下实现互联的系统。

物质生产力表达式: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ⅹ科学技术。

自然: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

广义的自然包括原始自然,既是在自然界的原始形态中存在的还没有与人类发生关系,还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物质世界既第一世界,二是人工自然它是指已经与人类发生了关系,或者受到了人工干预,留下了人类活动痕迹的物质世界,既第二自然。

可持续发展:人类应当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科学:科学是一个很难界定的名词。

以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科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含义。

事实上,科学本身在不断地发展,我们对科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种探索的过程(3)科学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技术:技术是人类为了实现社会需求而创造的手段和方法体系;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控制、改造自然的过程和能力;是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的物化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与技术作业1 名词解释:科学:科学是一个很难界定的名词。

以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科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含义。

事实上,科学本身在不断地发展,我们对科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种探索的过程(3)科学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技术:技术是人类为了实现社会需求而创造的手段和方法体系;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控制、改造自然的过程和能力;是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的物化形态。

高新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出现了区别于传统技术的高新技术。

由于高新技术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而且涉及面很广,因此,较难对高新技术的概念下一个简单的定义。

经济界、政治界、艺术界和科技界都对高新技术有一个界定。

但目前多数人赞成两种看法:第一种认为高新技术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及其产品的通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第二种认为高新技术是指那些对一个国家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指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革命。

二、简答题:1、我国863计划评选列出的高技术群有哪些?答:我国1986年3月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高新技术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对增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答: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

这两者构成了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3、简述电力革命的意义?答:电力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首先,电力革命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再次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以电能为动力,有效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社会生产力呈直线上升。

其次,电力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信的先后发明,使人类快速传递消息成为可能;电灯、留声机、电影等发明,更使人们享受了文明生活。

电能已经充分渗透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再次,电力革命在工业革命中建立起来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电力、电子、化学、汽车、航空等一大批技术密集型产业兴起,使生产更加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从机械化时代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4、简述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意义?答:1912年,玻尔提出量子化的原子结构理论。

此后,德布罗意、薛定锷、海森堡、玻恩、狄拉克等人发展了量子理论,建立了量子力学。

爱因斯坦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力学体系——相对论。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创立和发展,突破了经典物理学的框架,使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迈进了一大步。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革新了人们眼中的世界图景。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不仅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也为现代其他自然科学提供了全新的理念、理论和方法。

三、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

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

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

(1)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1)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任务不同首先,科学的目的和任务在于认识和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它侧重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能不能”等问题。

技术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改造,发明世界上尚没有的东西,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它侧重回答社会实践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有什么用”等问题。

其次,科学活动的目的是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对某种现象作出解释,为一些事件提供一个真实的描述,判断一些状态的性质;而技术活动的目的是为实现人类的愿望提供便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2)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科学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具有认识、文化、教育和哲学等多方面的价值,但科学一般并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技术则不同,具有明确的、具体的社会目的,如技术是直接追求经济的、军事的和社会的利益。

因此,对科学进行评价,追求的是正确性和深刻性;对技术进行评价,追求的是先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

科学的作用是教导人类,技术的作用是用现有的知识去为人民服务。

科学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思维的典型方式是纵向的,技术则需要结合知识的创造能力,其思维方式是横向的。

3)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与肯定方式亦不同科学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例如报告、论文、著作等;技术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物质形态,例如产品、装置、设施及控制软件等。

在肯定方式上人们通常把科学上的突破叫做发现,而技术上的创新叫做发明。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和技术总是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

新技术常常需要新见解,新研究也常常需要新技术,人们运用技术,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新仪器和新技艺,进而推动了各方面的科学研究。

技术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而且还可以激励理论研究动机并提供方向。

随着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与技术越来越趋向一体化。

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就越紧密。

许多新兴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直接来自现代科学的成就。

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

科学与技术的内在统一和协调发展已成了当今“大科学”的重要特征。

科学与技术作业2名词解释:1、原子核:它是由Z个质子、和N个中子组成,原子核的质量数就等于A=Z+N,也就是说,原子核由A个“核子”所组成,A,又称为原子核的核子数。

对于任何一种原子核,就简称为元素。

核能:又称原子能。

原子核中的核子重新分配时释放出来的能量。

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物质,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4、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

二、简答题1、说出几种新金属材料的名称和用途?答:金属材料正在不断被开发和研制出性能有又具有多种特殊功能的新型材料其代表性的有超导材料、和稀土材料、形状记忆合金和贮氢合金及非晶合金。

如超导材料用于制造发电机和输电线材料及磁浮列车。

稀土材料是材料工业的“维生素”如用稀土制成的分子筛催化剂活性很高是石油炼制中催化裂化工序的重要添加剂。

形状记忆合金用于紧固件、航天飞机的通讯卫星天线。

贮氢合金用于贮氢可用氢动力汽车。

非晶态合金可制造金属玻璃和高强度电缆。

2、新材料的主要领域有哪些?各举一例说明该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答:新材料的主要领域包括高性能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

高性能金属材料如超导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的特点,其用于制造发电机和输电线材料及磁浮列车。

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高温结构陶瓷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和高强度的优异性能它可以应用于制作发动机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的特点。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如高性能塑料(聚甲醛)它有高性和高硬度、低摩擦系数、自润滑和良好的耐疲劳等特性用于制造轴承轴套等作用。

特殊的复合材料具有既能突出原材料的综合性能,又能克服原有材料的缺陷。

如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用于制造高尔夫球杆等运动器具。

3、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E=(△m)c 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

它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最大极限。

这个公式就是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物体的能量每增加△E,相应的惯性质量也必定增加△m;反之,每减少△m 的质量,就意味着释放出△E的巨大能量。

也就是说: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少量的质量能够转换为十分巨大的能量。

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理论,它揭开了宇宙的一个巨大奥妙,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因此,这一公式被后人称为“改变世界的方程”。

自然界存在哪几种基本作用?答:自然界存在的四种基本作用场:引力场传递着引力;电磁场传递着电磁作用;强相互作用场传递着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场传递着弱相互作用,它们的演变使自然界宏观和微观的现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论述题为什么说核能是高效、清洁和安全的能源?试比较核能与传统能源的优劣。

答:由于人们第一次认识到核能的巨大威力,是从日本广岛、长崎受到原子弹的袭击而得来的。

不少人从此也形成了对核能的恐惧,认为核能是灾难、污染的化身。

其实核能与传统能源相比的优点是明显的,概况说来是高效、清洁与安全。

清洁是指废物总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座1000MW的核电站每年卸出的燃烧后的核燃料(称作乏燃料)30余吨,其中绝大多数经处理后可回收利用,仅50余千克是真正待处置的“废物”。

当然,由于这些都是放射性元素,处理时要解决特殊的科学技术问题。

但总量少、总容积小是其基本特点。

与此相比,一座同功率的燃煤电站每年需耗煤200余万吨,向环境排放的废物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28吨烟灰。

在烟灰中含有毒的重金属,如砷、汞、铅、镉。

还有0.68克镭、4.3吨钍及2吨铀放射性物质随烟灰排放到大气中。

煤电站排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根源,二氧化碳则是影响全球大气环境的温室气体,均属应限制及减少排放的对象。

二氧化硫对人的健康是对人的健康是极为有害的。

1952年12月伦敦发生“毒雾”事件,究其原因是由于当时气象条件使燃煤烟雾及二氧化硫不能及时扩散所致。

关于放射性安全问题,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本来就存在天然放射性,来自于土壤、居室、空气及宇宙线这些放射性称为“天然本底”。

由于核电站采取了严格的技术与管理,对核燃料在反应堆内、外的整个循环过程中,都采取了严密的与环境隔离的措施,周围居民因为核电站而受到的放射性污染只比“天然本底”增加了百分之一,而煤电站由于煤的吞吐量大,没有隔离防护措施,随烟灰排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比“天然本底”高一倍,其放射性污染也比核电站大得多。

核能高效其单位能量密度远大于传统能源、核能产生的废物要较传统能源小得多,对环境的污染要小,属于清洁能源。

当代新材料发展方向是什么?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

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结构和功能相结合。

人们开发一种新材料,首先要求材料具有结构上的作用,其次,还要求具有特定的功能或者具有多功能,既新材料是结构和功能上较为完美的结合。

第二、智能型材料的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