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景观类型常见地貌景观
中学地理八种地貌类型归纳一览表
![中学地理八种地貌类型归纳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ddaa614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6.png)
中学地理八种地貌类型归纳一览表
一、高山地貌
- 特征:海拔较高,山峰陡峭,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 典型地区: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二、平原地貌
- 特征: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 典型地区:松花江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丘陵地貌
- 特征:地势较为起伏,山丘连绵,适宜种植。
- 典型地区:英格兰丘陵、鲁尔丘陵。
四、高原地貌
- 特征:海拔较高,地势较平坦,气候干燥。
- 典型地区:青藏高原、亚高山地区。
五、盆地地貌
- 特征:地势较低,四周环山,水汽容易聚集。
- 典型地区:塔里木盆地、西伯利亚大平原。
六、河流地貌
- 特征:由河流侵蚀和运输的结果,河道纵横交错。
- 典型地区:亚马逊河流域、密西西比河流域。
七、湖泊地貌
- 特征:由湖泊形成的地形,水资源较丰富。
- 典型地区:五大湖区、巴尔干半岛湖泊地带。
八、海岸地貌
- 特征:地形复杂多变,受海洋侵蚀和沉积影响,具有海滨风光。
- 典型地区:大西洋海岸、印度洋海岸。
以上为中学地理八种地貌类型的归纳一览表。
这些地貌类型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特征有所不同,对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初中地理常见地貌形态归纳
![初中地理常见地貌形态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16ccdf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0.png)
初中地理常见地貌形态归纳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形态特征,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湖泊等。
初中地理教学中常常涉及到地貌的学习,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地貌形态进行归纳和总结。
1. 高山地貌高山地貌是指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地区,其特点是地形陡峭、峰峦叠嶂、山势雄伟。
高山地貌通常由大地构造活动或者被冰川侵蚀和冰雪的深刻作用所形成。
世界上著名的高山地貌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2.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和近海沿线地区。
它的特点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平原地貌可以分为河流平原、湖泊平原和冰碛平原等。
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是平原地貌的主要分布区。
3. 丘陵地貌丘陵地貌是介于高山地貌和平原地貌之间的一种地貌类型。
它的特点是起伏较大,坡度较缓,多呈小圆丘、半圆形或椭圆形。
丘陵地貌通常是由河流侵蚀、风力侵蚀和冰川侵蚀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的。
中国的黄土高原和英国的南部地区都是典型的丘陵地貌。
4. 盆地地貌盆地地貌是指由地壳下陷而形成的地形特征。
它的特点是四周山环、中部平坦,并聚集了大量的水源,在盆地内形成了湖泊、河流等水系。
我国的鄂尔多斯盆地和新疆准噶尔盆地都是典型的盆地地貌。
5.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长期侵蚀运动而形成的地貌特征。
它的特点包括河流的流域、河道、河床和河谷等。
河流地貌多样,可以是宽阔平缓的,也可以是狭长险峻的。
世界上著名的河流地貌有亚马逊河、尼罗河等。
6. 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指由于地表地貌运动或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湖泊。
湖泊地貌具有水域广阔、岛屿众多、四季分明等特点。
世界上著名的湖泊地貌有美国的五大湖、中国的太湖、洞庭湖等。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一道景观,它的形成与地球构造、气候因素、水文因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地貌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对初中学生来说,了解地貌形态的分类和特征,有助于增加他们对地球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新课标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新课标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afff4e5e915f804d2b16c1b6.png)
第一节 常见的地貌类型
一、地貌的概念
1.定义: 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 2.常见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等
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 可溶性 岩石,如 石灰岩,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
被带走,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2.化学方程式:
3.典型分布:我国的 广西、、 贵州、、云南 等地。
4.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特点及形成原因:
(1)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
溶沟
峰丛
石林
孤峰
(2)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钟乳
溶洞
地下河 石笋
石柱
特点:地表高低起伏,崎岖不平,地下 多溶洞、地下暗河等奇特景观 成因:石灰岩受到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
二、河流地貌
上游、中游、下游、河口段
1.分段:从源头到终点分为四段,即: 、
(1)位置:河流 入海或入湖 处。
(2)地貌特点:泥沙淤积,多发育 三角洲。
5.特殊地貌 (1)河曲: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牛轭湖:
三、风沙地貌
风力
1.定义:在干旱地区,以
2.分布:我国 西北 地区。
作用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
3.类型
(1)风蚀地貌
①成因: 风 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形成。
②类型:风蚀柱、 风蚀蘑菇、、雅丹、戈壁 等。
、、。
2.上游
(1)位置:一般流经 山区或。高原
(2)地貌特点:河流侵蚀形成深而陡的
,常见巨大石块和 卵石 。
3.中下游
V形 河谷,河床底部起伏不平
(1)位置:中游大多位于 山区与平原 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区;下
游多位于 平原 地区。
16种常见地貌
![16种常见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15b4f61fa6c30c2259019ec2.png)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6种常见地貌1、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岩石地貌类型之一。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常见的八种地貌类型
![常见的八种地貌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8a8c2bd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e.png)
常见的八种地貌类型
常见的八种地貌类型分别是: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火山地貌。
黄土地貌:土状堆积物,多因流水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地表破碎,似千疮百孔。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以广东福建丹霞山为典型。
雅丹地貌: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称为雅丹地貌;由强大的定向风吹蚀和古河流侵蚀形成。
新疆的雅丹地貌分布最多.
沙丘地貌:风力堆积作用形成,主要有新月形沙丘、沙丘链、沙垄、沙地等等。
海岸地貌: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主要有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洞、海蚀平面等等。
冰川地兒: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如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冰碳湖、冰碳丘陵等等。
火山地貌: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成的山体形态。
地貌类型是指陆地表面形态特征的归纳。
成因多是风力的鼓吹,流水的冲击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的破坏过程。
同类型地貌其特征多近似,不同类型,差异也显著。
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地貌旅游景观
![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地貌旅游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adcd3ccd6529647d2628520b.png)
一、常见地貌类型(一)花岗岩地貌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岗岩地貌景区最多的国家之一。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深层侵入岩,岩性坚硬,岩体造型丰富。
一般来说,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名山常有群峰簇拥、峭拔危立、雄伟险峻的特点。
花岗岩易发生球状风化,形成巨大的“石蛋”造型或浑圆多姿的巨石兀立形态。
的花岗岩地貌景观有山东泰山、崂山,安徽黄山、九华山,陕西华山,江西三清山,浙江普陀山,福建鼓浪屿等。
(二)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在巨厚的红色沙砾岩层上,由内外营力作用形成的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特的地貌形态,这种地貌以广东丹霞山最为典型,因此得名。
我国的丹霞地貌景观有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安徽齐云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甘肃张掖等。
(三)岩溶地貌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以碳酸岩为代表的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和改造而形成的地貌。
喀斯特地貌有各种类型,一般可以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两种,喀斯特景观有峰林、峰丛、石林、溶洞、峡谷、天坑、天生桥、地表钙华堆积、桌山等。
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发育最充分、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以广西、云贵高原最为集中。
代表性景观有广西桂林山水,云南石林,贵州织金洞、贵州荔波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重庆金佛山、重庆奉节天坑一地缝景观,四川九寨沟、黄龙,湖南张家界黄龙洞,北京石花洞等。
(四)流纹岩地貌流纹岩地貌是火山喷发出的岩浆、火山灰等在流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流纹状构造。
在岩体节理和裂隙特别发育的部位,易形成奇峰异洞、峭壁幽谷等丰富奇特的造型地貌。
随着观者步移景迁,同一景物从不同角度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象特征。
的流纹岩地貌景观有浙江雁荡山、神仙居、仙都峰,杭州西湖宝石山等。
(五)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是在夹有薄层砂质页岩的石英砂岩地层中,由于地壳稳定上升,岩石垂直节理发育,经长期风化和重力作用而发生断裂和崩塌,同时充沛的地表流水又对其进行强烈的侵蚀而形成的密度和规模很大、千姿百态的砂岩石峰。
高中地理16种常见地貌
![高中地理16种常见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998126c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2.png)
高中地理16种常见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地形,是地质结构、地球物理和气候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自然景观。
在地理学中,地貌被分为许多种类,下面介绍高中地理中常见的16种地貌。
1.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海拔低于200米,地势平坦,缺乏高低起伏的地形。
平原地貌通常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主要区域。
2.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指海拔高于200米的地区,地面起伏较大,山峰、山脉和山谷等构成。
山地地貌通常由岩石、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3. 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指海拔高于1000米以上,地势较为平坦,但比平原地貌高,而比山地地貌低的地形。
高原地貌通常由火山岩、沉积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许多文明和文化的发源地。
4.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指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河流本身、河岸、河床和河谷。
河谷地貌通常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水资源利用和交通运输的重要区域。
5. 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指由地质构造、冰川活动、水流侵蚀和沉积等因素形成的湖泊和周边地区。
湖泊地貌通常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
6. 沙漠地貌沙漠地貌是指由沙丘、沙漠盆地、石漠和荒漠等构成的地形。
沙漠地貌通常由风蚀和沉积作用形成,是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7. 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指由冰川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形,包括冰川本身、冰川谷、冰原、冰斗和冰露等构成。
冰川地貌通常由冰川沉积物、岩石和土壤等构成,是地球气候演变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8. 火山地貌火山地貌是指由火山喷发和火山岩侵蚀形成的地形,包括火山口、火山锥、熔岩流和火山碎屑等构成。
火山地貌通常由火山岩、沉积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地球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9.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指由石灰岩、石膏和盐岩等溶解作用形成的地形,包括喀斯特洞穴、地下河、石柱和地下湖等构成。
4.1 常见地貌类型
![4.1 常见地貌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51dc1d3fddccda38366baf5b.png)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组成地壳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 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一、喀斯特地貌
3.类型:
溶 洼 峰 峰 孤 残溶 沟 地 丛 林 峰 丘洞
三角 洲平 原
河流 位置
形成
形态
上游
河流流经山区,水 流不断侵蚀河谷 岩石,使河谷两岸 岩石崩解而形成
河谷深度大, 岸壁较陡,谷 底狭窄,河床 底部起伏不平, 常见巨大石块 和卵石
中下 游
河口 段
河流流出山地,进 入平原地区,河谷 呈宽而浅的槽型, 河谷两岸一般发 育为较为宽广的 冲积平原
河流入海或入湖 处,泥沙淤积,多 发育三角洲
三角洲和冲积 平原地势低平, 组成物质颗粒 较细,适合农 耕
■ 图4.7 冲击平原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的。 其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粗;主体部分坡 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细,湖沼较多;接近河口部分, 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图为长江中游江汉平 原景观。
二、河流地貌
类型
深而 陡的 “V” 型河 谷
■ 图4.5 平塘县大窝凼工程建设前后对比
活动
分析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 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2.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3.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1.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该地属于喀斯特地 貌,地表崎岖。
2.大窝凼属于喀斯特地貌中的天坑,形成源于地下暗河不断侵蚀山体所引起的 地质塌陷。大窝凼的地形犹如一个天然锅架,洼地底部平整,凹陷孤度均匀,同时又 地处深厚平缓的碳酸盐层,地基十分牢固,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减少了工程量和技术 难度,缩短了工期、节省了投资。
16种常见地貌
![16种常见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4f47ebf41ed9ad51f11df201.png)
16种常见地貌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6种常见地貌1、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岩石地貌类型之一。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地理中的地貌类型
![地理中的地貌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821fb31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6.png)
地理中的地貌类型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在各种地质作用的影响下形成的自然景观。
地貌类型的形成与地球内部构造、大气、水体、生物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地理学中,地貌类型被广泛研究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地貌类型,以及它们的形成原因和地理意义。
一、高山地貌高山地貌是指海拔较高、地势陡峭的地区。
这些地区通常位于板块运动活跃的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高山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地壳运动和侵蚀作用有关。
地壳运动使得地壳板块发生抬升,形成了山脉;而侵蚀作用则通过水、风、冰等力量,将山脉削平,形成山谷、峡谷等地貌形态。
高山地貌对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它们是重要的水源地、气候调节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二、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区。
平原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包括河流冲积平原、湖泊沉积平原、冰川冲积平原等。
平原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沉积作用有关。
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携带的沉积物在平原地区沉积下来,逐渐积累形成平坦的地表。
平原地貌对农业、城市建设等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
三、沙漠地貌沙漠地貌是指干旱地区的地表形态。
沙漠地貌主要分为沙丘地貌和戈壁地貌两种类型。
沙丘地貌是指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沙丘,其形态各异,有的呈圆顶状,有的呈倒三角形状。
戈壁地貌则是指由石质或砾石覆盖的地表,呈现出一片荒凉和干燥的景象。
沙漠地貌的形成与气候、风力、水文等因素密切相关。
沙漠地貌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人类探索和利用新能源的热点地区。
四、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指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大理石等溶蚀性岩石地区,如中国的桂林、中国的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最为典型和壮丽的喀斯特地貌之一。
喀斯特地貌以其独特的地貌形态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而闻名。
溶蚀作用使得地下水通过岩石裂隙流动,逐渐溶解岩石形成洞穴、地下河流等地貌形态。
列举出我国的5类地貌旅游资源。
![列举出我国的5类地貌旅游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c682f18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8.png)
我国的地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下是其中几类具有代表性的:
1.山地景观:我国拥有众多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秦岭、黄山等,这些地方拥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如峡谷、峰
林、石林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2.沙漠景观:我国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
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这些地方拥有独特的沙丘地貌,也有一些绿洲和湖泊,吸引了游客前来探险和观光。
3.河流景观:我国的河流众多,如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
等,这些河流穿过了不同的地形和地貌,形成了不同的风景,如峡谷、瀑布、河滩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4.湖泊景观:我国的湖泊众多,如青海湖、洱海、西湖、太湖
等,这些湖泊有着不同的形成原因和特征,如高原湖泊、构造湖泊、火口湖泊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5.海岸地貌景观: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如海南三亚、福建厦
门等沿海城市,这些地方拥有独特的海岸地貌特征,如海滩、海蚀柱、海浪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娱乐。
以上是我国几类具有代表性的地貌旅游资源,这些地方拥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和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险。
第三章 中国自然旅游景观
![第三章 中国自然旅游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a0b22a35647d27284b735151.png)
• 三、山地景观
• 高原、平原、盆地、山地和丘陵被称为是 地球上的五种常态地貌。毫无疑问,在这 五种地貌当中,山地是旅游资源最集中的 地方,因而成为最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旅游 资源。
• (一)山(山地)的分类
• 1.按海拔高度划分
• 根据山的海拔高度,可将山分为低山(海 拔500-1000米)、中山(1000-3500米)、 高山(3500-5000米)和极高山(5000米以 上)。
五台山
• 由5座山峰环抱而成,5峰海拔均在3000米 以上,素有“华北屋脊”之称。
• 山中气温较低,故又名“清凉山”, 号称 “清凉佛国”。
• 东汉以来,五台山就成为我国佛教中心之 一,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第二节 水体景观
• 一、水体与旅游 • (一)水体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水体是各类景区(点)的重要构景
• 问:泻湖一般都在海边,杭州不靠海,为 什么西湖是泻湖?
• 岩溶湖
• 是石灰岩地区的溶蚀洼地积水而成的湖泊。 一般面积不大,水不深,多圆形或椭圆形。 如贵州威宁草海、云南昆明黑龙潭、广东 肇庆星湖等。
• 风蚀湖
• 是受风沙吹蚀影响的洼地积水而形成的湖 泊,如敦煌月牙泉、内蒙古的居延海等。
• 冰川湖
元素 • (三)水体是最能满足游客参与要求的旅
游资源
九寨沟
二、江河景观
• (一)河流的含义 • 河流是一种天然的地表水流,地表水在重
力作用下,沿着陆地表面上的线形凹地流 动,称为河流。
• (二)河流与旅游
• 河流是地球的血脉,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河流两岸的山林风光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旅 游资源和谐统一,秀丽多姿,景象万千。 在河流上还可开展多种旅游活动,如漂流、 游泳、泛舟、垂钓等。在我国北方,冬季 河流结冰后,还可以开展滑冰、冰撬等冰 雪活动。
最常见的17种地貌
![最常见的17种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01a67e7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f.png)
最常见的17种地貌《最常见的 17 种地貌》地球表面的形态多种多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
这些地貌不仅具有独特的外观,还反映了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作用的相互影响。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最常见的 17 种地貌。
第一种是山地。
山地通常指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差 200 米以上的区域,地形起伏大,坡度陡峭。
像我国的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等都是著名的山地。
山地的形成往往与地壳运动、板块挤压等地质作用有关。
第二种是平原。
平原是地势较为平坦、海拔较低的广阔区域。
比如我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平原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河流冲积、海洋沉积等作用。
第三种是高原。
高原的海拔一般在 1000 米以上,地势相对平坦。
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
高原的形成与地壳上升、长期的风化和侵蚀作用相关。
第四种是丘陵。
丘陵的海拔一般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差较小,起伏较缓。
丘陵地区常常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
第五种是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被称为盆地。
我国的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就是典型的例子。
盆地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和沉积作用有关。
第六种是峡谷。
峡谷是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峭的谷地。
比如长江三峡,它是由河流强烈下切侵蚀形成的。
第七种是喀斯特地貌。
这种地貌主要由溶蚀作用形成,常见的有溶洞、地下河、峰林等。
我国的广西、贵州等地有广泛的喀斯特地貌分布。
第八种是丹霞地貌。
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由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
福建的武夷山、广东的丹霞山是其代表。
第九种是风蚀地貌。
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烈,形成了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地貌。
第十种是风积地貌。
如沙丘、沙垄等,是风力搬运的沙尘堆积形成的。
第十一种是河流地貌。
包括河流上游的峡谷、中游的曲流、下游的冲积平原等,都是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结果。
第十二种是海岸地貌。
有海蚀崖、海蚀柱、沙滩等,是海浪、潮汐等海洋动力作用形成的。
第十三种是冰川地貌。
在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冰川的侵蚀和堆积形成了角峰、U 形谷、冰碛丘陵等景观。
初一地理地貌类型概述
![初一地理地貌类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7c65f2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63.png)
初一地理地貌类型概述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景观,是地球地壳长期受内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表地形和地貌特征。
地貌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对地貌类型的概述,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变历史。
本文将对初一地理中常见的地貌类型进行概述,帮助读者对不同地貌类型有基本的了解。
1. 高山地貌高山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等。
高山地貌呈现出陡峭的山峰、深切的峡谷和冰川雪峰等特征。
这些地区的山峰高度超过4000米,气候严寒,植被稀少,地震和地质灾害频发。
2.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地区。
平原地貌主要由沉积物构成,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中国四大平原包括华北平原、长江平原、珠江平原和辽东半岛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3.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指高度低于高山地貌的山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和喜马拉雅山以东的地区。
山地地貌具有丰富的植被和水源,适宜发展农业和林业。
这些地区还有世界闻名的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等,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4.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由河流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形成的。
通常位于高山之间的狭长区域,地势起伏不定。
我国有很多著名的河谷地貌,如长江三峡、黄河壶口瀑布等。
河谷地貌对于水利建设和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
5. 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由地球表面下陷、断层活动以及河流冲刷阻塞而形成的水体。
我国拥有大量的湖泊,如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等。
湖泊地貌对保护水资源、发展渔业和旅游业具有重要作用。
6. 沙漠地貌沙漠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以及新疆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沙漠地貌主要由风沙积聚而形成,地表覆盖着厚厚的流沙和沙丘。
沙漠地区干燥缺水,植被稀疏,寸草不生,是世界上最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一。
通过对初一地理地貌类型的概述,我们了解到地球表面的不同地貌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地貌的多样性反映了地球长期以来的地质演化过程,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独特的旅游景观。
《常见地貌类型》地貌PPT课件(第1课时)
![《常见地貌类型》地貌PPT课件(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f62886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a.png)
牛轭湖
牛轭湖:洪水 泛滥时,河曲 部分与河道分 离形成。
(3)河口段地貌:
1. 类 型 : 多 发 育 三 角 洲 , 由泥沙淤积形成。
2.地貌特点: 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 较细
3.地位:水陆交通便利, 人口、城市沿岸发展 ; 适合农耕
案例探究
“年轻”的黄河三角洲
1984年
1994年
2004年
ADDA
当堂检测
1.读图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貌名称。 ①_峰__林___,②_溶__蚀__洼__地___,③_地__下__河___。 2.图1所示地貌在云我贵国高__原________地区分布广泛。 3.图2中a是石_钟__乳_____,b是石_笋_____,c是石_柱______。
4.图17示意我国东部某地区的流域景观,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黄河三角洲每年将超过亿吨的泥沙从黄土高原搬运到入海口,这些泥 沙以平均每年两三千米的速度把海岸线向前推进(如上图所示),同时也为我 国每年新增几十平方千米的“年轻”土地。
Hale Waihona Puke 成条件: 可溶性岩石 和水景观类型: 地表喀斯特 地下喀斯特
课堂小结
喀常河 斯见流 特地地 地貌貌 貌类
型
河流上游:V形 河谷
二、喀斯特地貌景观分类
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 洼地 峰林 孤峰、残丘
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下溶洞 顶部(石钟乳、石 幔、石帘) 底部(石笋)
1.2.2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地表水流沿石灰岩坡面上流动,溶蚀和侵蚀出许 多凹槽,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洼地
,
罗平坝子·油菜花海
坝子
桂林峰丛地貌景观
贵州万峰林景观
,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常见地貌类型(解析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常见地貌类型(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a91e73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7.png)
地貌常见地貌类型01目标任务02预习导学1.喀斯特石林的经典——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的“峰林”和“石林”,一个是“峰”,突兀拔地的“山峰”聚簇;一个是“石”,千奇百怪的“怪石”成林。
这些怪石,原本是巨大坚硬的石灰岩石,在亿万年的风雨侵蚀下,逐渐分崩离析,形成石柱、石笋、石芽……。
它们高不过几米至二十来米,嶙峋峥嵘,寸草不生,虽然不比峰林那样挺拔青秀,却有别样的景致。
路南石林,在昆明市东约100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原名路南彝族自治县)境内。
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大石林、小石林、乃古石林等上百个“黑色森林”般的巨石阵,有的独立成景,有的成片成群。
奇峰危石纵横交错,铺天盖地,似被时光凝固了的滔天恶浪、峥嵘怪兽,动人心魄,蔚为壮观。
而那些千姿百态的“象形石”,有的像家畜、野兽,有的像蘑菇、灵芝,还有的像善良的长者、美丽的“阿诗玛”,真让人遥望遐思,浮想联翩。
大大小小的石头森林间,又点缀有大叠水、长湖、月湖等壮观的瀑布和秀丽的湖泊,还有芝云洞、奇风洞等迷宫般的溶洞。
绿茵秀水相依,没有生命的石头森林,似乎也有了灵气。
这些奇丽的景观,与世居此地的彝族风情交相辉映,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路南石林是世界上少见的位于亚热带高原的喀斯特地貌,也是世界上唯一能以石林发育遗迹和石林景观系列展现地球演化历史的喀斯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貌类型、地貌景观特征及形成过程2.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不同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分布3.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认识地貌类型、描述地貌景观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4.正确认识地貌与环境的关系,掌握人类活动对地貌景观的影响,促进人地协调特地貌区。
2001年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2007年,路南石林与贵州荔波、重庆武隆等“捆绑”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简述地貌景观的类型
![简述地貌景观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cac92e7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5.png)
简述地貌景观的类型
地貌景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山脉:山脉是由一系列连续的山岭组成的地形特征,通常具有高耸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和深切的峡谷。
山脉常常形成于地壳运动和板块碰撞的过程中。
2. 平原:平原是指广阔平坦的地形,通常由沉积物或侵蚀作用形成。
平原通常具有肥沃的土壤,适宜农业发展。
3. 高原:高原是指海拔相对较高的广阔平坦地带,通常由长期的地壳抬升和侵蚀作用形成。
高原地区常常具有较为干燥的气候和特殊的生态环境。
4. 河流:河流是由水流通过侵蚀和沉积的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
河流通常具有源头、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等不同的地貌特征。
5. 湖泊:湖泊是由各种因素形成的淡水或咸水的水体聚集地,通常由地壳运动、冰川作用或火山活动形成。
6. 海洋:海洋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广泛的地貌景观,包括各种不同深度和特征的海底地形、海岸线和海洋生态系统等。
7. 沙漠:沙漠是指干旱地区的特殊地貌景观,通常由风蚀和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砂砾和沙漠盆地等地形特征。
以上是地貌景观的主要类型,它们的形成与地质、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地球地貌。
高考地理中常见的四种地貌类型
![高考地理中常见的四种地貌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20dbe79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7.png)
听过龙脊谷么?是雅丹地貌吗?在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有一个叫“龙脊谷”的地方,让人们对西北干旱地区的地貌有了一种新认识和新体验。
从外表上看,龙脊谷蜿蜒如龙,甚至还有龙的“脊背”,虽然形似雅丹地貌但又不能被称之为雅丹地貌。
龙脊谷有平行排列的“槽”和“垄”,凹陷下去的是“槽”,凸起来的是“垄”。
这是由于岩石的岩性差异所形成的。
此外,不同岩层的多种色彩,还为龙脊谷披上了一件五彩的衣裳,构成了一幅天然立体的画卷。
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名字非常像,所有很多同学傻傻分不清楚。
简单理解:丹霞地貌的特点红色,一般湿润区比较多;雅丹地貌不强调颜色,一种干旱地区的风蚀地貌。
在地理学习中,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成地貌、海岸地貌是最常见的四种地貌类型,这些典型的地貌景观有哪些呢?它们之间有哪些差异呢?接下来让我们一一来看吧。
一、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地貌的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2.喀斯特地貌分布、特点及成因3.地表卡斯特地貌景观演变示意分析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1)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①气候特点: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温度适宜,四季如春。
②地貌特点:大窝凼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洼地,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发育。
(2)大窝凼在基建方面的优势:大窝凼是天然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洼地,接近球面射电望远镜的造型,工程开挖量小。
(3)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岩石透水性强,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渗透;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
二、河流地貌河流地貌的类型、分布及特点:三、风沙地貌风沙地貌的类型、分布及特点四、海岸地貌1.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分布2.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景觀類型 林雨莊2.5.2.1火山地貌景觀 (長白山天池、五大連池、陽明山)火山是岩漿噴出地表的産物。
歷史時期爆發過的稱活火山,歷史時期以前噴發過而歷史時期未噴發的稱死火山。
火成岩地貌取決於火成岩的岩性和産狀。
最突出的火成岩地貌是火山錐、火山口、地熱破裂口、熔岩臺地、熔岩丘陵、熔岩高原(熔岩)盆地、熔岩島礁和熔岩島礁鏈等。
長白山火山群、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群、內蒙阿巴嘎旗火山群、吉林龍崗火山群、大同火山群、騰沖火山群、雷州半島火山群、陽明山火山群都是重要的火山地貌景觀。
大興安嶺五大連池、張廣才嶺鏡泊湖都是火山熔岩堆形成的堰塞湖,長白山天池是典型火口湖,大同火山與陽明山火山有火山地熱破裂口景觀。
泥火山由地下氣體噴出並湧出大量漿狀泥沙物質堆積形成,臺灣南部月世界數十平方公里內,幾乎草木不生,遇雨則軟如泥漿,天晴則堅硬如岩,並且露出許多硫氣孔起火燃燒就是泥火山景觀。
2.5.2.2安山岩地貌景觀 (臺灣蘭嶼、綠島)火成岩可分爲安山岩、玄武岩與花崗岩三種,安山岩的形成一般産生在大陸的張裂,或板塊擠壓邊緣的火山帶,噴發出地表的岩漿冷凝後稱爲安山岩。
海洋板塊因太平洋中脊持續張裂所以多由安山岩組成,大陸板塊中,直接由安山岩形成的山嶽地貌較少分佈。
但是環西太平洋彩帶島弧鏈,大多是由安山岩質組合而成的熔岩島礁,譬如臺灣東部外海蘭嶼島與綠島就是火山島,由許多安山岩組成。
2.5.2.3玄武岩地貌景觀 (大別山、武當山、天柱山)地殼受到強烈的拉張力量,將板塊張裂開,地底岩漿從裂縫中成線狀快速湧出漫流出地表,冷凝之後形成玄武岩。
推測華北板塊與長江板塊曾有撕裂錯動,大別山脈沿線分佈許多玄武岩地貌,尤其以天柱山、天堂寨、琅琊山爲代表,齊雲山則爲灰白色玄武岩與朱紅色丹霞地貌的混合。
玄武岩石柱是岩漿溢出地表冷卻收縮而成的柱狀節理切割所成,山東即墨馬山、臺灣澎湖、南京六合桂子山、吉林伊通、廣東佛山、福建澄海牛首山、四川峨眉山金頂均有玄武岩垂直柱狀結理的地貌景觀。
峨嵋山地質構造多樣,包括前寒武紀的沈積地層、構造斷層、流水侵蝕、岩溶和剝蝕等多種活動。
景觀上包含有與斷裂的懸崖峭壁、峽谷、剝蝕夷平面等地貌,單側陡峭雄險的金頂捨身崖,高差達700-800m,就是構造由背斜擡升夷平及玄武岩節理崩塌脫落所形成。
流紋岩地質景觀類似玄武岩熔岩的生成,由於流紋岩抗風化性強,在垂直節理發育的情況下,形成了一些造型奇特的石峰。
浙江雁蕩山即屬於流紋岩地質,地貌景觀被譽爲「天下奇鳳」,有石峰、石柱與熔洞地貌。
爲中白堊紀火山的代表,屬於復活型破火山演化類型。
從遙測與DTM結合的衛星照片來看,雁蕩山系顯然不同於其他浙江地區的山嶽地貌。
2.5.2.4花崗岩地貌景觀 (黃山、九華山)侵入岩體因上覆岩層被長期剝蝕而顯露地面。
一般情況下,有些脈岩在地表構成岩脊石嶺,另有些脈岩因易被風化侵蝕而在地表成爲線狀凹槽或溝穀。
花崗岩的抗壓強度及抗剪強度比較高,但由於花崗岩結晶程度比較高、淺色顆粒與暗色顆粒相間、含易溶或較易溶淋失的元素和化合物,以及由於花崗岩體發育多組節理、球形節理與減荷裂隙等,所以出露的花崗岩較易風化與被流水深切。
花崗岩出露區多由棱柱狀山丘、象形奇峰怪石、深溝谷地、飛瀑跌水以及巨塊堆砌等構成奇特山嶽景觀,如安徽的黃山、九華山,山東的嶗山等。
有的花崗岩出露區又成爲特殊的近於封閉的小盆地。
安徽南部有比較多完整的花崗岩盆地。
(參考楊達源,自然地理學,2001,P.344)地殼變動熔融岩漿從薄弱處湧起後,在地殼深處結晶形成花崗岩,岩漿冷卻速度較爲緩慢,所以岩漿中的礦物有足夠的時間慢慢生長,形成粗粒的礦物。
成爲顯著的隆起地形,上面的地殼覆蓋層經過擡升與剝蝕。
經過氣候、水流侵蝕與重力崩塌作用後,才會露出花崗岩山塊。
因爲花崗岩在岩漿侵入地底時與地殼的岩石産生熔融現象,所以産生較酸性的岩漿,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矽成分(石英),其質地堅硬,岩性平均,垂直節理發育,常形成險峻挺拔、峭壁聳立的雄奇景觀。
中國的花崗岩山地分佈最爲廣泛,燕山山脈至雲貴高原以東的第二、三級地形階地上,如大小興安嶺、燕山、陰山、賀蘭、祁連、秦嶺、大別、泰嶗地塊、皖南山地、浙閩沿海等許多爲花崗岩所組成。
由於中國北方與南方氣候幹濕差異頗大,花崗岩岩塊受雨水侵蝕情況顯著不同,華北地區山嶽岩塊巨大,表面平滑,岩隙少且土壤多流失,植被稀少;華中、華南地區山嶽受雨水滋潤侵蝕,岩塊相對較小並且粗糙,岩隙母岩風化成爲土壤,植被較爲茂盛,因此山嶽景觀面貌大不相同。
[著名的風景區山東嶗山,安徽黃山、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天臺山、莫干山,江西三清山,福建太姥山、清源山、鼓浪嶼、鼓山、青芝山,廣東白雲山、羅浮山,廣西桂平西山,海南五指山,湖南衡山,湖北九宮山、黃岡山,河南雞公山,陜西華山、太白山、終南山,寧夏賀蘭山,甘肅祁連山,遼寧千山、醫巫閭山,吉林老嶺,北京雲蒙山,天津盤山等都屬於花崗岩地質景觀[9]黃山爲中國最著名的山嶽景觀,屬於中生代花崗岩地貌,以雄峻瑰奇而著稱,主峰海拔1864公尺。
約1.4億年前晚侏羅世時期,地下岩漿沿地殼薄弱的黃山地區上侵,約六千萬年前,岩體又發生較強烈的隆升。
隨著地殼的間歇擡升,覆蓋層遭受風化、剝蝕及各種擠壓斷陷之地應力的作用,産生出不同方向的節理岩體峰林地貌。
,形成了現代的黃山面貌。
從衛星遙測照片上觀察,在黃山突起的古老花崗岩地塊上,有許多個方向的構造線交織切割,在10x10平方公里平面中約有六十余座山峰(參照衛星遙測與DTM結合的衛星照片001)。
黃山的地貌景觀特色在多山峰,山峰的間距約800-1800米,構成最佳的視覺觀察距離;山峰間構成許多包覆感空間(多方向的深谷),構成景觀實體與虛體的比例美感。
尤其西海大峽谷、北海景區與光明頂三處,觀景者取得上位與中位元的位置,視覺視角垂直與水平視角均大於160度,視覺範圍內包容了許多個奇峰、深谷,得到很大的視覺體驗滿足。
再加上裸露岩石、雲海與青松等地質景觀、氣象景觀與植被景觀,黃山成爲最優的山嶽地貌景觀區。
華山以險峻雄奇聞名,主峰海拔 2160公尺,平均坡度 20至 40度。
約 6億~10億年前,華山古老的變質岩隆起,燕山運動時,大量花崗岩漿侵入于太古代太華群片麻岩中,又受到渭河地內層的花崗岩基脫穎露出。
因爲岩體周圍的古老片麻岩受花崗岩侵入體形成後,産生了幾組節理,受風化侵蝕後,有些岩塊沿垂直節理脫落下墜,形成多懸崖峭壁的華山的地貌景觀。
2.5.2.5變質岩地貌景觀 (廬山、五臺山、點蒼山)地底岩石歷經高溫或高壓之後,成分核結構發生改變,形成新的岩石,稱爲變質岩。
不僅礦物成分和結構發生改變,色澤紋理與岩性軟硬也都各自不同。
譬如砂岩變質後重行結晶造成石英岩,白雲岩變質後重行結晶可造成蛇紋岩、大理石,由於變質岩的岩性差異大,受風化侵蝕條件不同,組成的山嶽地貌景觀的風格特色也非常多樣。
變質岩主要産生在板塊擠壓最激烈的造山帶,大興安嶺、太行山、湖南盆地西緣、雲貴高原西緣、青藏高原周邊、臺灣山脈等都是主要變質岩分佈地,因此和闐玉出於昆侖山、翡翠綠玉出於緬甸、點蒼山出大理石、花蓮出蛇紋石與臺灣翠玉。
中國由變質岩構成的山嶽景觀資源著名有點蒼山(大理岩)、廬山(雜岩)、五臺山(綠色片岩、變質礫岩)、嵩山、梵淨山等。
泰山以山體高大及形象雄偉著稱,主要爲寒武紀古地塊,歷經了自太古代至新生代的地質演變,漕溝、懸穀、陡崖、險峰等均有發育。
泰山雜岩組成的南坡,山勢陡峻,山巒層層疊起,於岱頂會聚,因而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景觀描述。
廬山地質爲變質核雜岩組成,是由斷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斷塊地壘,最高海拔1474米。
山體內的褶皺、斷層和單斜構造地貌都很明顯 (地質學家李四光認定廬山爲第四紀冰川形成之地貌)。
堅硬的岩塊形成許多山峰與橫嶺,軟弱的石英砂岩受雨水侵蝕與襲奪,形成許多峽谷、急流與瀑布。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皆不同」,說明廬山地貌的多變異性。
嵩山形成包含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地層,又歷經燕山、嵩陽、中嶽少林等多個構造運動,使嵩山形成複雜多樣的地貌景觀。
岩石地貌包括岩漿岩、沈積岩、變質岩、登封朵岩等,以主峰地帶的石英岩簇林地貌最爲著名。
五臺山位居太行山主脊位置,號稱華北屋脊,最高處爲五座平頂山峰組成,岩層主要組成是綠色片岩與變質礫岩,綠色片岩是大古代海洋中裂谷內沈積和火山噴發形成的岩層組合;變質礫岩經歷多期變質作用,保存留了前寒武紀罕見的中高壓變質岩系。
梵淨山海拔2572米,相對高差懸殊,由千枚岩、板岩、片岩組成,在風化、侵蝕作用下,造就了無數奇峰怪石,如鷹嘴岩、蘑菇岩、冰盆等。
點蒼山由石灰岩變質的大理岩構成,山石如玉,山峰險峻,都深具景觀價值。
太魯閣峽谷,本身就是巨大的變質岩,第四紀以來由於板塊擠壓與流水侵蝕形成坡度60度以上的大峭壁峽谷,數百公尺高的岩塊大多由蛇紋石或大理石所構成,深具景觀特色。
2.5.2.6石英砂岩地貌景觀 (張家界、紫金山)在過去數十億年的地質歷史中,地殼板塊不斷的上升下降,大岩塊母質受到風與水的侵蝕、搬運、堆積,形成許多細塊、碎屑與粉末,經過重力沈澱與堆積作用,構成低窪地與海洋的底層。
常見的有礫岩、砂岩、石灰岩、葉岩與生物礁岩,沈積物質經由海底重力或流水動力擠壓常形成層狀的膠結狀態。
露出地表後再經自然雕琢(風化、流水侵蝕及崩塌),形成各種沈積岩地貌景觀。
鬆散堆積物組成的形體,地貌較爲低平,不易維持長久(數千年);但是鬆散軟弱因爲容易受到風化或流水外力雕琢,奇岩怪石或峰林洞穴形成相當吸引人的旅遊資源。
最常見的沈積岩地貌爲石英砂岩亦貌、喀斯特(石灰岩)地貌、丹霞(砂岩)地貌、礫岩地貌、平頂山地貌等。
石英砂岩的特性是硬且脆,它的抗壓強度比抗剪強度大10倍左右,比抗張強度大30倍。
在砂岩受擠壓變形的時候,經常最先沿彎曲的部位出現張裂隙,隨後沿與作用力大致成45度相交的最大剪切面形成剪切裂隙。
對於地貌塑造來說,石英砂岩的多項特徵中最重要的是砂岩的礦物成分及其膠結成分、層理構造、破裂構造的密集程度以及砂岩的滲透性等。
(注2.5-1)張家界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發育於泥盆系雲台觀組和黃家磴組,由新構造運動和外力作用條件下形成的獨特地貌。
由於岩溶的特性,雖然相對高差不大但是溶蝕切割劇烈,形成峰林、方山、峽谷、嶂穀、岩溶洞穴、石鐘乳等地貌景觀資源。
由於石英砂岩屬於沈積層溶蝕與崩落,因此峰林頂部海拔高度相差不大,橫向的堆積紋理也相近,形成景觀特徵。
在2500公尺的景深距離與水平120度的視覺觀賞範圍中,可清楚觀察到十餘個峰柱,有相當高的觀賞價值。
矽質膠結的石英砂岩,由於抗化學風化和節理稀疏而最堅硬抗蝕,常構成外表爲赭色的支離破碎的懸崖、單面山山脊和高聳的山丘。
南京紫金山單面山由矽質膠結的石英砂岩與砂礫岩混合構成的、雨花臺方山、六合方山,砂礫岩中混合玄武岩礫石與瑪瑙質礫石(雨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