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综述
供应链协同绩效研究综述
供应链协同绩效研究综述供应链协同绩效研究是指对供应链中不同参与主体之间协同工作所产生的绩效进行研究和评估的过程。
此类研究旨在探索和分析供应链协同对绩效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善协同关系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协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以实现共同目标。
通过协同,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资源和活动可以更好地协调,从而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供应链协同绩效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协同关系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供应链中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对供应链绩效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协同关系可以促进信息的共享、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活动的协调,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2. 协同机制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供应链中的协同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协同机制来实现,如协同计划、协同采购、协同生产和协同配送等。
这些协同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供应链的绩效,提升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
3. 协同绩效评估指标: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协同绩效评估的指标,如供应链总体绩效、成本效益、质量水平、响应速度和顾客满意度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客观地评估供应链协同的绩效。
4. 影响供应链协同绩效的因素:供应链协同绩效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包括组织文化、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等。
研究者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探讨和分析,可以为供应链协同绩效的提升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总的来说,供应链协同绩效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问题,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和探索供应链协同绩效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指标,可以为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竞争力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
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
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一、概述供应链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我国,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虽然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概述我国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意义,以及当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未来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供应链管理是指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供应链绩效最优化的过程。
它包括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的管理,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我国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物流配送方面,虽然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效率较低、配送时间和成本较高、质量不稳定以及网络覆盖面不够广等问题。
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风险较大、融资渠道有限以及业务流程不够规范等问题。
在跨境电商物流方面,虽然已成为我国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但也存在成本较高、时间和效率难以保证以及信息系统不够完善等问题。
针对我国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学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在供应链管理的定位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供应链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加强对供应链战略、流程和关系的优化。
在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方面,学者们从企业内部、供应商、客户、竞争者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为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绿色供应链、智能供应链等也成为研究热点,为我国供应链管理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研究应继续关注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加强供应链协调与合作、风险控制以及优化与决策等方面的研究,以提升我国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水平。
1.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及重要性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是一个涵盖了从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产品流通过程的管理理念和策略。
供应链绩效研究综述
供应链绩效(衡量)研究综述本文对迄今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供应链绩效(衡量)研究的现状作了一个大致的梳理,这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关于绩效与供应链绩效问题理论界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对绩效的研究侧重于以非财务绩效研究为主,但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对“绩效”的研究重点的认识并不一致。
张涛和文新三(2002)认为,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是成本绩效衡量阶段,而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是财务绩效衡量阶段。
赵红(2004)认为,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是财务指标衡量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是以财务指标衡量为主的阶段。
马璐(2004)则认为,14世纪的复式记账法可以被认为是绩效的观察阶段,19世纪以后,可以被认为是成本绩效衡量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是财务绩效衡量的阶段。
然而,关于“绩效研究”的考察,有两点不容忽视,一是,绩效研究带来衡量观念和内容的变化,即:“传统绩效似乎就是从财务报表可计算出来的利润,如此定义绩效会使我们的思维走入死胡同。
正如杜拉克认为,“我们必须树立企业绩效的新观念,要发展新绩效的方式,比如绩效能以非财务来衡量”(冯侠圣,汪光武,2004)。
二是,自从产业组织理论形成以后,SCP范式使绩效研究已经涉及到各个产业及其所有问题,如产业绩效研究,企业绩效研究,组织绩效研究,甚至有政府机构的绩效研究等。
这些研究大都是从组织行为角度来研究绩效问题,Walker and Ruekert(1987)从组织的角度将绩效分为:效能(指产品与程序之成功表现程度)、效率(指资源投入与产出比值)、适应性(指企业的反应能力)三个维度;John B. Matchette和Hans von Lewinski(2005)研究的内容是,供应链组织是不是能够有效率,从而能够使供应链节点企业有增长和核心绩效。
目前,还有研究人员从绩效角度来研究绩效对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影响,如Tim Breene 和Robert J. Thomas (2004)在核心绩效(High Performance)应用研究中提出了核心元素:领导与战略、人力开发、IT能力、绩效衡量和创新在组织中的作用。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物流客户服务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 基金项 目] 湖北物流发展研究 中心资助项 目:0 1 0 ; 2 1C 3 湖北省软科学研究 立项 资助项 目:0 I E 0 1 1 湖北省教育 2 1D A 2 — ; 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 目:0 1Y Y 6 ; 2 1J T 0 6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重点资助项 目: 2 0 1 0 D 09 9 4 [ 作者简介 ] 汪利虹 (9 5 , , 17 一)女 湖北黄梅人 , 中科技大学管理 学院 2 0 华 0 4级博士研究生 , 湖北经济学 院物流与工程 管理学 院讲 师。
[ 中图分类号 ]F 7 . [ 2 25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 10 — 7 9 2 1 ) 1 09 — 5 0 14 9 (0 2 0 — 0 4 0
19 年 ,t l . act和 M BxyC oe指 出由于绩效评估体系决定 了组织 的行为方式 , 9 8 S ne E Fw e a y t . i opr b 并导 致 了一系列的竞争策略 , 因而物流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对于改善客户服务水平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开 发和应用物流客户服务绩效评价体系主要 目的在于追踪过去和正在进行的物流客户服务工作的绩效 , 发现物流客户服务工作中存在 的缺陷和不足 , 并提出完善物流客户服务 的策略与方法 。 物流客户服务绩 效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 , 它应根据不 同的评价 目的确定不 同的评价对象 、 指标和方法。 本文将对现有供 应链绩效评价研究及物流客户服务绩效评价研究两方 面进行文献综述 , 并提 出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物流 客户 服务 绩效 评 价 的研究 框架 。
1供 应 链 绩 效 评 价 指 标 体 系的 研 究 .
在研究供应链绩效评价问题 的初期 , 许多学者没有考虑供应链的类型或者供应链 的整体运作 , 只是 从一般的层 面提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 : 供应链总成本 、 服务水平 、 资产管理、 客户调解 、 现金回收 期 和标杆管理。 随着学者对供应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许多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来构建供应链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可归为三类 : 供应链整体运作角度 ; 于特定供应链类型( 基 集 成供应链、 敏捷供应链 、 绿色供应链 、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和基于产品的供应链等 ) 的角度 ; 物流外包 相关 角度 。 从供应链整体运作角度 的研究方面 ,9 8 B n aM Ba o 19 年 ei . em n总结了之前的文献 , t 将供应链绩效评 价指标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 。 把顾客满意度、 柔性 、 信息流和物流一体化 、 有效风险管理和供应商绩效归 为定性指标 , 定量指标则包括成本和客户响应两个方面 。 中成本指标包括成本最小化 、 其 销售最大化 、 利 润最大化、 库存投资最小化和投资 回报最大化 , 客户响应指标包括满足率最大化 、 品交货延迟最小化 、 产
供应商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法等 )以及定 性和定量相结合 的方法 ( 层次分析法 、人 工神经 网络 等) 等三类 。传统 的定性 、定 量方 法的应 用相对 已经 比较广 泛,在此 主 要介绍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和应 用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的评价方法 ,即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 ,主要 包括层次分析法 、神经 网络法 、模 糊综合评价 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等。
此外一般性的指标并不能适应所有行业所有市场环境下的企业因此学者在进行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一般都会在基础指标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行业和环境的要求增减一些指标如针对钢铁行业而言王道平7王熙4贺莉8等都构建了适用于钢铁企业的指标体系
供 应 商 绩 效 评 价 文 献 综 述
赵 祖 琴
摘 要 :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 管理 的核心 问题 ,而供应 商缋效评价是 实现供应商有效管理 的必然途径。本 文对供 应商绩效评 价的两个 核心问题—— 指标 体 系和评 价方法进行 了文献综述 ,首先对指标体 系的选取原则 、常用指标 、指 标处理 、指标 选取 等方面进行 了论述 ,其 次对现阶段 常用的现代综合评价 方法的原理 、优 点和 问题进行 了分析 。最后 ,提 出了未来可能的研 究方向。 关键词 :供应 商评价 ;指标体 系;评价方 法
1 . 引言
供应链管理 的实质是将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进行整 合 ,以此达到整体效 益 的最大化 。供 应 商管理 是供 应链 管理 的前 提条 件 ,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问题 J 。企业通过对供应商进行评 价 ,选择 合格 的供应商 ,可 以说供应商 评价是 实现供应商 有效管理 的必然途 径 。 在供应商绩效评价 中,核心的两个问题分别是绩效评 价指标体系 的构建
绿色供应链中基于AHP和TOPSIS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
绿色供应链中基于AHP和TOPSIS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一、概述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旨在研究绿色供应链中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问题。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供应商的绿色绩效,本文将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AHP方法构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利用TOPSIS方法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以选择出最优的绿色供应商。
本文的研究将为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进行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促进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绿色供应链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种新兴模式,强调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实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绿色供应链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供应商的绿色能力和表现。
如何有效地评价和选择绿色供应商,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问题。
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传统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方法主要基于成本、质量、交货期等单一指标,忽视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增加,企业需要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纳入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考虑因素。
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绿色供应链中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方法。
该方法首先利用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TOPSIS对供应商进行排序和选择。
与传统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更全面、客观地考虑供应商的绿色能力和表现,有助于企业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物流文献综述
连锁超市配送模式的分析与改进研究文献综述学生:刘献军(东方科技学院09食科三班,学号200941905323)摘要: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效率高、商品齐全、购物环境舒适的超级市场正在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所以连锁超市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零售业的主流业态。
作为连锁经营的“神经中枢”物流配送显然已经成为连锁超市经营管理的一个重点。
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模式选择比较单一,统一配送率低,达不到规模效益。
已经有很多学者针对配送过程中的配送中心选址、配送路径规划、库存管理、分拣路径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作了相应的研究,物流配送体系已不断完善。
但是对连锁超市配送绩效起到很大影响的配送模式研究的较少,对于连锁超市配送模式的评判决策体系的探索和研究相对缺乏。
本文正是基于以上形势,针对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本文中连锁超市配送模式的改进建议和新的配送模式决策模型能为超市的经营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连锁超市;配送模式;分析;改进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自连锁超市行业在国外发展以来,造就了一大批的大型连锁企业,而以零售行业中的超市零售行业最为突出,世界零售业的巨头WAL-MART,CARREFOUR ,IKEA 等纷纷抢占市场,强大的企业销售量靠的是更为强大科学供应链管理,随着这些大型零售企业进驻中国的步伐,也给我过的零售业特别是超市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先进的企业必然有着科学的技术管理手段,其供应链管理技术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在供应链管理末端中的配送模式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外零售行业,学术界的重视,许多学者对物流配送模式从不同的方面,角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大部分的学者的研究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企业运营管理的角度,专业技术,企业发展以及企业竞争,成本控制等角度对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进行了研究。
配送方法及模式的研究:文献[1]根据配送的途径不同将配送模式分为以下两类:(1)、直接配送模式(2)、间接配送模式;根据提供配送服务的主体不同,一般将其配送模式分为以下两类:(1)、自营配送模式(2)、外包配送模式。
《供应商评价研究文献综述》2200字
供应商评价研究文献综述目录(1)广泛意义上的供应商评价指标研究 (1)(2)特殊产业的供应商评价指标研究 (1)(3)基于地域文化或者绿色环保等背景的供应商评价指标研究 (2)参考文献 (3)Dickson G.W(1966)作为较早提出了供应商绩效管理这一概念的学者。
早在1966年,该学者通过问卷及访谈的方法对采购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的采购商、不同的行业等可以总结出超过55项指标来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后他认为其中23项指标可以作为基础标准。
后续的研究中不断有学者对供应商评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让整个理论越来越丰富。
R Kant(2017)在其研究中针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补充,在其大量的研究资料中都不断丰富Dickson的相关研究,对其提出的23项评价标准进行了侧面探讨,经过他的研究后发现供应商评价和选择的核心准则可以分别概括为货品质量、交货速度和价格三个方面。
后续其他学者的研究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层面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1)广泛意义上的供应商评价指标研究MN Mohd Nawi(2016)在其研究中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发现价格、质量、服务、技术等10个指标相对较为重要,尤其是针对一些制造产业来说,价格对小企业的影响权重更大。
Ferhan Çebi(2016)在其研究中从政府供应商的角度入手,他发现政府等公办机构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将质量和供应商实力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张敏(2017)在其研究中引入了精益供应链这一概念,后续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研究,确定了一套质量、交货速度、价格、供应商发展潜力、合作效率、供应商财务健康状况、供应商外部环境评价等指标为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定义为精益供应链供应商。
黄虹(2017)在其研究中引入了战略供应商这一概念,战略合作伙伴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供应商合作伙伴,更是要将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形成严格合规的体系,所以他认为应当从合作兼容性、成本、交货速度、产品质量、发展能力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后续的研究中他认为生产商组织能力和战略合作能力也是重要的评价因素。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第2 0卷第 6期 20 0 7年 1 1月
河南 商业 高等专 科学 校学 报
J un l fHe a u ie sC l g o ra n n B s s ol e o n e
V0 . 0 No 6 12 . No . 0 7 v 2 0
共享 ,可 以 形 成 成 本 和 服 务 的 协 同 作 用。 C r t hr h s p e io (9 8 0 0 19 ,20 )认 为 ,2 l世 纪 的竞 争 不再 是 产 品的 竞 争 , 而是供应链 的竞争。20 年 我 国发布 实施 的 《 流术语 》 01 物 国家标准规定 ,供应链 管理是利 用计算机 网络技 术全 面规 划供应链中的商流 、物流 、信息 流 、资金 流 等,并进 行计 划 、组织 、协调 与控制 。供应 链管理 已经 发展 成为一 种先 进的业务管理模式 ,不仅带来 了新 的管理理 念 ,而且 为企 业之间的信息 沟通 和交流 、创建 集成 的业 务流程 环境 提供 了原动力。但是 ,实施供应链 管理需 要消耗 大量 的时 间和 财力 ,而且会使企业 面临改革带来 的风 险 ,在 国内外应 用 成功率还不 高,究其原 因 ,在很大程 度上 就是缺乏 有效 的 供应链 管理绩 效评 估体 系 ( 晓军 ,20 ) 赵 0 5 。有 效 的供 应
近 年 来 国 内外 研 究 文 献 的 基 础 上 ,对供 应 链 绩 效 评 价 的 研 究现 状 进 行 分 析 ,对 研 究 方 法进 行 了分 类 , 对供 应 链
绩 效 评 价 中的 几 个 主要 问题 :供 应链 绩 效 指标 的 设 计 、供 应 链 绩 效 评 价 的 方 法 、供 应 链 绩 效 评 价 的 对 象进 行 了
一
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家电企业第三方物流模式初探中国目前正在成为世界家电的制造中心,在2000年前后,家电企业的规模效应就已经充分显现,国内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企业承受着原材料涨价和价格战的双重压力,生产领域可挖掘的降低企业成本的潜力已不太大而在产品流通环节的竞争中却出现了最后一公里不能到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
高磊在《供应链一体化条件下我国家电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一书中认为,随着家电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以及我国加入WTO国内家电生产企业遇到外来产品的冲击,家电业的利润空间持续萎缩。
物流管理作为家电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如何降低其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
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
哈理森(Harris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
“供应链”作为一个引发行业热潮的词出现在1993 年左右, 吴清一在《现代物流概论》书中将供应链定义为: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供应链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20世纪90年代得以广泛传播。
Lambert,James Stock,Lisa Ellram在《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那些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市场的公司排列。
供应链是一个设备和分销选择的网络,它的功能是获取原材料,把这些原材料转变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并把最终产品传递到顾客手中。
DEA方法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综述
DEA方法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综述关键词:DEA;供应链;供应链绩效评价一、供应链和供应链绩效评价(一)概述1.供应链定义供应链是在大的网络系统当中把随着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当中涉及的多个节点成员,包括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连接在一起。
关于现代供应链的定义,至今在学术界没有达成一个统一概念。
本文参考国内学者马士华(2022年)在《供应链管理》一书中对供应链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工作流、信息流、物料流、资金流的协调与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支撑中间半成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指综合数量统计和运筹学等多学科分析方法,选取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使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析,对特定主体在一定期间内产出效益和取得的成绩,做出客观、准确的综合评价。
供应链系统中最基本是各个节点的成员,对于供应链评价对于节点企业的评价是其组成的一部分,但是又不单只是节点企业绩效,也就是说供应链绩效评价基础是企业绩效评价,供应链评价重心是对整个供应链网络,各个节企业点和节点企业与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状况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分析。
基于供应链评价设计因素的复杂性,供应链绩效采用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这和传统只针对几点企业绩效偏重财务因素是不同的。
供应链绩效评价包括供应链整个网络结构的各个节点和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运营状况。
为适应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需要对供应链的目的实现程度进行有效性评价,提高决策质量。
通过构建高效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有效监控各个节点级节点之间的运营效率,监督和控制整体效率。
强调供应链整体绩效优化,以时间和成本作为优化的目标。
(二)供应链评价常用模型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众多方法当中,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平衡计分卡(BSC)是供应链绩效最常用的评价模型。
闭环供应链的研究进展综述及评价
do:i 10. 3969 /.j issn. 1005—152X. 2010. 13. 038闭环供应链的研究进展综述及评价曹俊1,熊中楷2(1.重庆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1331;2.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30)[摘要]从闭环供应链的回收渠道管理、再制造件的库存控制、产品生命周期和再制造件的竞争等不同研究侧面,对近几年来对闭环供应链相关问题的有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挖掘文献中所提出的新的研究视角及解决方法,以此提出未来闭环供应链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闭环供应链;研究综述;评价[中图分类号]F273. 7; F253. 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52X(2010)13-0126-04Evaluation of the CurrentDevelopment ofC losed-loop Supply ChainCAO Jun1, XIONG Zhong-kai2(1. School ofEconomics&Management, ChongqingUniversity ofScience&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1;2. School ofEconomics& BusinessAdministration, Chongqing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0, China)Abstract:From perspectives of reclamation channelmanagement, inventory control of remanufacturing parts, life circle of products and thecompetition of remanufacturing parts, etc.,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studies on closed-loop supply chains in recentyears, gathers the novel re-search angles andmethods proposed in them and points out the fields for future study. Keywords:closed-loop supply chain; research summary; evaluation[收稿日期]2010-04-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571088);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 2006BB0188);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基金(09SKP02)[作者简介]曹俊(1975-),男,湖北枝江人,重庆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熊中楷(1948-),男,江西南昌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决策优化。
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综述
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9-079-01摘要供应商评价与选择问题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优化决策问题,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工作。
本文将对已有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方法进行总结,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深入评析,为更加准确地选择供应商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供应商选择综合评价一、引言供应商作为一条供应链的物流实体的提供者,是保证生产物流正常运行和客户订单交货期实现的关键环节。
因此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而且还决定该企业对订单的响应速度、企业的柔性、交货期等等,它对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研究一直都是供应链管理研究当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对供应商选择方法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与评述。
二、供应商选择方法1.数学规划模型junyan.w就将供应商各项指标作为模糊变量,建立了模糊期望价值模型以及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并且通过仿真技术以及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前面提到的方法都没有考虑到投入与产出之间是否有效的问题,weber提出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来评价供应商,在进行供应商选择时,需要把确定的选择标准转化为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使用dea模型计算各供应商的相对效率,从而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2.线性权重法田宇将ahp法与线性规划法相结合,首先使用ahp法求出每个供应商的得分,将结果作为第二步线性规划模型中满意度目标函数中的权重。
韩瑞珠等在文中针对判断矩阵构建受主观影响较大这一问题,运用三角模糊数来代替实数值构建判断矩阵,并在三角模糊数重心排序和圴方差排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决策者风险偏好的排序方法。
3.统计方法朱强等采用topsis法对供应商进行选择,首先用ahp法求出每个方案在各个指标上的得分,然后针对同一个指标选择方案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将各个指标综合起来得到最后方案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后计算每个方案到两个极值的距离,得到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以此作为评价优劣的依据。
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方法、对象研究综述
F n l ,i c mme t n t e a h e e n sa e iiso h u r n t d e nd p i t u h i c in frf t r f r— ial t o y n s o h c iv me t nd d fc t f t e c re tsu i sa o n so tt e d r to o u u e e o t e
B a n 19 ) 为 供 应 链 绩 效 评 估 指 标 可 以分 为 定 性 和 定 量 emo (9 9 认
的核算 和 效评估 。目前 , 于供应链绩效评估指标 和方法 的 关 研究虽然 有 了一定的成果 , 绿色供应链 、 集成供应链 等绩效评 估研 究也 方兴未艾 , 还未形成统一 、 但 系统和被广泛认 可 的绩 效评估体 系
两类 , 还归纳总结 出了供应链建模 时的绩效评估指标I C a . h n (0 3 进 一 步 综 合 考 虑 了定 性 和 定 量 指 标 , 中 部 分 指 标 采 20 ) 其 用 实 际统 计 量 , 他 指 标 采 用 相 对 比 例 、 家 评 价 等 方 法 进 行 其 专
研 究 与 探 讨
d i 03 6 4i n1 0 - 5 X2 1 . . 4 o: .9 9 . s .0 5 1 2 .0 0 0 1 s 19 0
物流技术 2 1 年第 3 卷第 9 总第 20 01 0 期( 4 期)
Hale Waihona Puke 供 应 链 绩 效 评 价体 系 方法 、 象研 究综 述 对
te rt a s s m u pyc anp r r a c v u t na d a a zsi d x ss m e a ai to s n vlaino jcs h oe c y t o s p l h i ef m n ee a a o n n l e s n e yt , v l t n me d de a t bet il e f o l i y ti e u o h a u o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及其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综述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及其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模型及其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数据包络分析作为一种非参数前沿效率分析方法,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以来,已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然后重点分析了其在绩效评价中的实际应用,包括企业绩效评价、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科研绩效评价等多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在绩效评价中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及其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基本理论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一种非参数的评价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Charnes、Cooper和Rhodes 于1978年首次提出。
该模型主要基于“相对效率”的概念,通过比较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简称DMU)之间的相对效率,对DMU进行评价。
DEA模型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数学规划方法,将每一个DMU视为一个生产前沿面的“投影”,并计算其到生产前沿面的距离,以此来衡量其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主要分为CCR模型和BCC模型两种。
CCR模型是基于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CRS)的假设,其评价结果反映了DMU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综合效率。
而BCC模型则考虑了规模收益可变(Variable Returns to Scale,VRS)的情况,其评价结果仅反映DMU的技术效率。
这两种模型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评价场景。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具有以下优点:它不需要预先设定函数形式,避免了函数形式错误带来的偏差;它可以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的情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再次,它不仅可以评价DMU的相对效率,还可以指出DMU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为改进提供了方向。
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MA N AGEMENT企业管理总之,医院文化建设是决定医院能否造就出一流的医院品牌的关键,对医院的发展方向起着重要作用,重视它,就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动权。
拥有一流的医院品牌,就意味着医院拥有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它必将为现代化医院发展拓宽道路,为医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发挥其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崔月英论医院文化建设[]中国医院管理,,(6)636[]曹荣桂在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卫生,2004,(1):15-18.[3]薛迪,曹建文,陈红玲.医院文化的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2):57-59.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李孟娟张文(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摘要:供应链企业如何提高自身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增强企业间的竞争力,做好成员企业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成为现代企业研究的热点。
文中将绩效评价的文献分为:侧重绩效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侧重绩效评价指标研究、侧重绩效评价的内容研究、侧重激励机制研究四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绩效评价;激励机制;评价指标随着顾客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变得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制造商也不断地改变经营观念,注重加强供应链上成员企业间关系沟通和协调,以及建立了相应的绩效激励机制,提升了自身在供应链上的竞争实力。
供应链上的绩效评价以及激励机制的建立成了现代企业提高自身在供应链上竞争力所竞相考虑的一项措施,而有关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文献很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侧重绩效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宋香暖[1]在其文中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史成东[2]等人从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的角度,运用了粗糙集和BP神经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康世瀛[3]在现有供应链企业绩效等级评定基础上,提出了将多级动态模糊评判与BP神经网络方法结合对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以及建立相应的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姜方桃[4]和于秀艳[5]分别在他们的文中运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可福[6]等人以常林股份装载机生产链构成的虚拟企业为例,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对其绩效评价做实证研究;雷玲[7]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供应链复杂系统分析,首次提出企业供应链管理综合绩效评价的熵值评估法,为熵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梅劲[8]在改进平衡计分卡方法的基础上将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运用的可变权重法,加上模糊数学评价法对ERP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叶艳[9]等人提出基于平衡记分卡(BSC)和供应链运作参考(SCO R)模型的3PL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杨辉[10]运用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喻伟[11]等人基于平衡积分卡思想,并结合了主成分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华晓晖[12]等人运用了支持向量机方法;宋玉涛[13]在其文中将集成化供应链的绩效评价和平衡计分卡以及SCO R 绩效评价做了比较分析;姜方桃[14]用层次分析法对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J Sar ki s[15]利用网络分析法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进行了评估,指出改善绿色供应链企业组织绩效、减少生产成本、保护自然环境等;Scot t D Johns on[16]利用平衡记分卡方法;方立[17]试用了现金周期模型;聂茂林[18]在可拓理论和变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模型;姜超雁[19]以系统视角从从运作层、结果层、战略层三个层次展开评价。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综述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综述姓名:花龙雪学号:班级:物流工程1242班目录第一章供应链绩效评价相关理论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供应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供应链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供应链绩效评价基础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绩效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供应链绩效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内外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综述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关于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国内最早的研究是华中理工大学(现名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CIMS—供应链课题组1997年的一次调查,得出目前我国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主要的标准是产品质量;其次价格、交货提前期,批量柔性和品种多样性也是企业考虑的因素之一[]1。
之后在1988年,湛述勇和陈荣秋对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和其他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调查,揭示了中国汽车制造业中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和现状,并对其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作出分析[]2。
在2000年,马新安在众多的供应商评价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定量化的综合评价方法,把供应商的选择分为四个阶段:粗筛选、细筛选、精炼和确认、跟踪评价[]3。
徐晋和纂振法在2003年通过对影响供应商信息等级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与整合,设计出一个由包括供应商的企业素质、管理创新能力、财务质量、R&D能力、发展前景5个一级指标以及与之相关的14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所构[]4。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2004年,王旭平和陈傲专门针对电子商务环境,分析了影响企业与供应商稳定合作的因素,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信息技术和供应商信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5。
近几年,不少学者提出了新理念、新视角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2010年,钱碧波等人提出了适用于敏捷虚拟企业合作伙伴评价选择的指标体系[]6。
而现在供应链的研究成为了许多公司的重点,在2011年,曹秀英等提出了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业绩、业务结构、生产能力、质量系统和企业环境[]7。
众所周知国外最早的研究是在1966年,Dickson通过对采购经理和采购代理的调查整理出23条供应商选择准则,并进行了重要性排序。
Dickson将各种因素根据重要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非常重要、相当重要、一般重要、稍微重要等,他认为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供应商评价准则[]8。
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口 郭 琳, 徐 国虎
武汉 4 3 0 0 7 3 )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湖北
பைடு நூலகம்
【 摘
要】 物流服务供应链是服务供应链 的一种特殊供应链 , 它是在提供 专业物流服务 的过程 中形成 的从 功能型物
流服务提供商——物流服务集成商—— 客户的链 状供 需结构 , 其绩效评估 对于改善物流客 户服 务水平起 着至关重要 的
s e vi r c e s i n t e g r a t o r— c us t o me r s , i t s pe r f o m a r n c e e v a l u a t i on p l a y s a c uc r i a l r o l e i n i mp r o v i n g c u s t o me r s e vi r c e l e v e l o f l o g i s t i c s . Th i s p a p e r r e v i e ws r e l e v a n t r es e a r c h a t ho me a n d a b r o a d f r o m t h e c o nn o t a t i o n o f l o g i s t i c s s e r v i c e s u p pl y c ha i n,i t s p e fo r r ma n c e
2 0 1 3年
第3 5卷
第 5期 总第 2 2 7期
物流工程与管理
L OG l S TI CS E NG I NEERI NG AND MANAGEMENT
供应链管理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4 9 9 3 . 2 0 1 3 . 0 5 . 0 4 5
供应链可靠性管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可靠性要求 , 所进行 的一系列组织 、 计划 、 规划 、 控 制 、 调 、 督 、 策 等 活 动 和 功 能 的 管 理 j 协 监 决 。 它是将可靠性工程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与供应链 管理问题相结合 , 所形成的- I针对供应链可靠性 -' - J
为研 究对 象 的应 用 性 学 科 。供 应 链 的 可靠 性 不 仅 取 决于供 应链 的初 始设 计 , 而且 还受 到 生产运 作条
落实 可靠 性指标 。在分 配系 统可靠 性 指标 时 , 统 系 各个组 成 部分 之间需 要保 持适 当的平衡 , 以达到投 入 有 限资金 , 大 限 度地 增 加 系 统 可 靠性 的 目的。 最 文献 [ ] 6 以交 易可 靠 性 为 目标 , 出 了一 个 公 平 价 提
系列惨痛的教训 , 迫使企业经营者和学者重新审 视当前的供应链 , 研究如何使供应链的运作更加安 全 可靠 , 减少 失效 事件 的发 生 __J 12。
一
T o a 于 2 0 年基于可靠性工程理论 , hm s 02 将供 应链可靠性定义为 : 供应链系统在规定 的条件下和 规定 的 时 间 内 , 成 规 定 任 务 的能 力 l 。供 应 链 完 _ 3 』
可靠 性管 理 , 为了确 定和 满足 供应 链 系统 的 目标 是
格机制 , 并应用 S al 值法解决了可靠性分配问 hp y e
分解的求解方法 。 b 在 可靠性 水 平一 定 的条件 下 , . 系统 总投 资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在可靠性理论中, 单元重要度用于衡量元件可 靠度 的变化对整个系统可靠度的影响程度 【 1 。在 8 J
进行系统可靠性优化 时, 只需要提高重要度较高单 元 的可 靠度 , 能 实现 以最 少 的资源 投入 最 大限度 就 地 提高 系统 可 靠 度 的 目的 。 由于 面 向的 对象 与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综述姓名:***学号:**********班级:物流工程1242班目录第一章供应链绩效评价相关理论综述 (2)1.1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2)1.1.1 供应链 (2)1.1.2 供应链管理 (2)1.2 供应链绩效评价基础理论 (3)1.2.1 绩效评价 (3)1.2.2 供应链绩效评价 (4)第二章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综述 (5)2.1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介绍 (5)2.1.1 ROF法 (5)2.1.2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法(SCOR, 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Model) (6)2.1.3 平衡积分卡法(BSC, Balanced Score Card) (6)2.1.4 ABC成本法 (7)2.1.5智能优化方法 (7)2.2 智能优化方法介绍 (7)2.2.1 人工神经网络法 (7)2.2.2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8)2.2.3粗糙集理论(Rough Set Theory) (8)2.2.4 层次分析法 (8)2.3 结论 (9)参考文献 (10)第一章供应链绩效评价相关理论综述1.1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1.1.1 供应链供应链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
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是人类生产活动和整个经济活动的客观存在。
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都是从最初的原材料生产、零部件加工、产品装配、分销、零售直到最终消费的过程,这里既有物质材料的生产和消费,也有非物质形态(如服务)产品的生产(提供服务)和消费(享受服务)。
各个生产、流通、交易、消费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系统。
国内比较权威的马士华等给出的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Chopra等指出:供应链是各阶段间信息、产品及资金流的动态链,或视为由一连串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所连结的环相互链接而形成的网链。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是这样定义的:“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综上所述,供应链的定义各不相同。
本文综合上述供应链的各个定义,以供应链协会(Supply Chain Council,SCC)的定义为基准,概括供应链的实质为:包括了从生产至运送最终产品至客户手中这项过程的所有活动,它把供应商的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所有成员链接在一起,需要完成计划(Plan)、原料采购(Source)、生产制造(Make),分销配送(Deliver)等四项基本的处理作业。
广义上,可定义为包含管理需求及供给的平衡,原物料和零件的取得、制造及组装、仓储及存货追踪、订单输入及管理、实体配送的物流活动和运送至最终客户的全过程。
1.1.2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得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
供应链管理覆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的全部过程,主要涉及五个领域:需求(Demand)、供应(Sourcing)、生产计划(Schedule Plan)、物流(Logistics)、回流(Return),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主要是指制造过程)、满足需求来实施的。
图1 供应链管理范围流程图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更注重总的物流成本(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费用)与客户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此要把供应链各个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
因此,本文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为了使供应链所包含的企业群体整体利益最大化,对从原材料的获得、产品制造到最终消费在顾客手中的整个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知识流,包括售后服务和资金回收以及物料回收整个过程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领导。
1.2 供应链绩效评价基础理论1.2.1 绩效评价Peter Drucker提出:绩效评价是利用一个标准来引导组织或个人朝向目标努力,同时也利用激励的手段达成目标的力量。
能依据客观性、数量性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方式,以数字或百分比的行事表现出组织的效能与效率,这就是绩效评价。
因此所谓绩效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即运用数量统计和运筹学等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对特定主体在一定的期间内做出的效益和成绩,进行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它是一种管理工具,是在某机构组织下进行的调查和分析。
根据评估所得的结果,可以来检验机构原本所设立的目标、目的。
一般而言,进行绩效评价的目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绩效评价是为了认定评定价值的有无和大小;(2)通过绩效评价使评价客体对评价主体的价值尽量达到优化或满意,这一点在对多个评价客体的评价中更为明显;(3)绩效评价为评价主体或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必要的决策管理程序,以利于其更好地决策。
1.2.2 供应链绩效评价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选择绩效评价指标,用以确定现有系统的效率和有效性,或者与其他备选方案进行比较。
当确定了绩效评价指标之后,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
而要有效地激励供应链各成员努力合作,提高供应链绩效,就必须有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因而,为了更好地界定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概念,本文认为应从供应链协调的目的着手。
供应链协调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方法使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减少冲突竞争及内耗,更好地分工合作,发挥供应链的优势以获取最大利益。
供应链的利益可以用其收益来反映。
而供应链收益就是由供应链所有成员所分享的全部利润。
供应链的收益越高,供应链就越成功。
对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恰当的协调是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
成功的供应链协调需要针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做出战略、规划和运作等方面的决策。
因此,有关供应链绩效评价也应围绕供应链的战略、规划和运作等方面的有效性(达到目标的程度)和效率(生产单位产品或提供某项服务所使用的资源数量)来进行。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采用特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照既定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对一定时期内供应链的战略、规划和运作等方面的有效性和效率所进行的客观评价。
从内容来看,应包括三个层次,即战略、规划和运作;从时间来看,不仅考核当前协调状况,也关注长期发展能力;从目标来看,应围绕有效性和效率要求来进行。
第二章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综述为确保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必须建立一个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
除了评价指标的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早期的合作伙伴评价多是根据经验进行的,容易受到人们主观思想的影响,方法简单并且评价结果不够理想。
因此,用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来规范合作伙伴评价是必需的。
2.1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介绍针对传统财务评价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和缺陷,出现了不同的评价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方法:ROF(Resources,Output,Flexibility)法、SCOR(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法、ABC(Activity-Based Costing,基于作业的成本)法等等,如图2所示。
图2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2.1.1 ROF法该方法由Beamon于1999年提出,为避免传统绩效评价的问题,他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反映出供应链的战略目标:资源(Resources),产出(Output)以及柔性(Flexibility)。
资源评价和产出评价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柔性指标则应用比较有限。
这三种指标都具有各自不同目标。
资源评价(成本评价)是高效生产的关键,产出评价(客户响应)必须达到很高的水平以保持供应链的增值性,柔性评价则要达到在变化的环境中快速响应。
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彼此平衡的。
Beamon认为供应链评价系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进行:①资源评价包括对库存水平、人力资源、设备利用、能源使用和成本等方面。
②产出评价主要包括客户响应、质量以及最终产出产品的数量。
③柔性评价主要包括范围柔性和响应柔性两种。
2.1.2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法(SCOR, 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Model)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为了体现“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的供应链管理思想,覆盖了所有客户的交互,订单到付款发票等环节;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所有物流传运;所有的市场交互,总体需求的了解到每个订单的实行。
供应链生产运作模型集成了业务流程重组(BPR)、绩效基准(Benchmarking)、最优业务分析(Best Practices Analysis)的内涵,提出SCOR 的基础是4个严格的管理过程,即原料(Source)、制作(Make)、转运(Delivey)和计划(Plan),并提供了涵盖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1)物流绩效:物流系统也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竞争武器,国际市场竞争压力迫使物流配送的提前期越来越短。
SCOR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从接到订货到发运时的提前期、订单完成率、客户要求时间与交货实际时间比率。
(2)柔性与响应性:这一方面主要就生产柔性、供应链提前期进行评价。
生产柔性被定义:为非计划产出提高20%的生产时间;供应链循环期/提前期则被定义为内部零库存生产或外包的平均时间+生产完成到交货的平均提前期+预测提前期。
实现以上优化必须保证和供应商的有效地联系与共同改进,以提高整体绩效。
(3)物流成本:主要包括整体的物流管理成本、订单管理成本。
(4)资产管理:对于资产方面,供应链资产主要包括库存、厂房、资金和设备,可以通过库存占销售产品成本的比率和现金周转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来表示。
此时的现金周转率是指从原材料的现金投入之后到客户端的现金收回的平均日期。
2.1.3 平衡积分卡法(BSC, Balanced Score Card)平衡计分卡是Kaplan和Norton提出的,他们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平衡计分卡的文章,他们认为传统的财务指标只提供了业务绩效的较为狭窄而不完整的信息,依赖于历史数据,而这些数据又阻碍了未来商业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