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PPT课件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学习目标 :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 歌并背诵。 二、理解《天净沙 .秋思》所描写 的景物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曲所展 示的画面。
介绍作者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 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 ,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 致远)之一,更被时人美誉 为“曲状元”。因为这首小令 ,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写法:采用对比手法,以乐景写哀情 ,更能衬托感情的悲伤。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
何为“瘦马”?
马为何而瘦?
改为骏马可以吗 ?
同样是古道西风的背景, 一字之差就把诗人因长期飘 零而瘦变成了侠客行走江湖 之俊,意境全变。
瘦字从侧面写出了游子长 期漂泊之苦。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我”的境况) 对比 (别人的生活)
二读 对比体会情景关系
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老树∕昏鸦
•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如改为
“枯藤老树相缠,枝头立定昏鸦”为什么不
如原句好?)
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 独立的意象,把它们并列在一起,采用白描手 法,着力渲染,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突 出它们的“枯”“老”和“昏”,在深秋的背景下渲 染出一个萧瑟荒凉的意境。
你从“昏”鸦的“昏”字读出了什 么意味?
“昏”鸦的“昏”字,与夕阳西下呼应, “昏 鸦”让我们联想到的是黄昏时乌鸦回巢 的画面,这画面,有几许苍凉,更有 几多温馨,令天涯游子触目伤怀:连 乌鸦都回到自己的家了,而我却仍旧 孤独地游走天涯。
小桥 流水 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 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件: 第一单元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共1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件: 第一单元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共17张PPT)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课下注释】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 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 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情绪和 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 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 游子的悲哀。
【课下注释】
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突出它们的“枯”“老” 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课下注释】
小桥 流水 人家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画面,起到强烈 的反衬作用,使思乡之情更浓。
【课下注释】
感谢观看
荒凉
凄冷
人瘦
异乡奔波之苦
古道 西风 瘦马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在蹒
跚前行。
【课下注释】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涯游子的思乡之苦
【合作探究】
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 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情的语 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 3.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字。 4.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关系? 5.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写景
游子
思乡 图
烘 托
抒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苍凉
小桥流水人家, 恬静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是《古代诗歌四首》,包括《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及《天净沙•秋思》四首古诗词,按课文出现顺序整理分享原文及翻译如下。

观沧海魏晋·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布谷鸟啼声凄婉。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长途跋涉已经过了五溪。

我把对朋友关心、担忧的情绪寄托给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吧。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金牌语文资料》之《天净沙 秋思》背景 赏析 常考题型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金牌语文资料》之《天净沙 秋思》背景 赏析 常考题型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背景+赏析+常考题型)一、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著作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等。

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其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二、故事背景马致远仕途不顺,长期漂泊,《天净沙·秋思》就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这首小令的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三、课文翻译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枯藤:干枯的藤蔓。

昏鸦:黄昏时要回巢的乌鸦。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西风:秋风。

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上落满了黄昏归巢的乌鸦,萧瑟的)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四、赏析此曲是1993年(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1993版〕)编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至今已有26年教材选用历史。

《天净沙•秋思》短短5句28字,句句带悲,字字催心。

东篱先生非常成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通过秋天景物的选择与组织,烘托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衬托了漂泊天涯者的彷徨悲愁。

至真情性道行愁。

马致远就是用这样一支极其简短的曲子,来道尽秋深岁暮羁于旅途、思亲思乡、人生失意的天涯游子“肠断”之悲愁,至今,“断肠人”已成为极富深沉的情感意象和社会意义的文学形象。

(1). 典范白描,兼工带写,意象丰富白描,它是一种朴素的表现方法。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只用墨线(后来演化为单色线条)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也称“单线平涂”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观沧海》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观沧海》课件

方法一小结
通过品读这首小令,你是否能总结出品读 诗歌的方法?
解文题 抓意象 联背景 结手法 悟情感
方法一迁移
尝试用刚刚总结的方法来品读曹操的《 观沧海》吧!
《观沧海》
——— 曹操
正字音
观沧海 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率兵讨伐乌桓;八月 即大获全胜;九月,班师凯旋。归途中经过碣石山,登 山观海,看到了雄伟壮观的沧海景象,触景生情,于是 就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佳作《观沧海》。
悟情感
结合诗歌内容,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描 画诗歌画面。
悟情感
同样是面对秋景,思考:为何马致远和曹 操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也令作者断肠吗? 乐景衬哀情
作者为何在一个秋日,产生如此“断肠”之感 ?从小令中找到根据。
在天涯
远离故乡的思念 漂泊在外的孤独
背景资料
马致远,元代戏曲家,《汉宫秋》是其代表作; 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 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 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 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王国维
在品读了字词句,感受了作者的思愁后,请发 挥你的想象,穿越时空,描画出“马致远在那个秋 日黄昏”的画面。
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 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 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落里, 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 匹瘦马独自慢慢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 他将投宿何方呢?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2.《天净沙·秋思》全诗的朗读与背诵。
3.词语解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4.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押韵、平仄、节奏。
5.探讨“悲秋”主题在诗中的体现,感受作者孤独、忧伤的情感。
6.课堂讨论:如何运用景物描绘来表达情感?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诗歌韵律感的培养: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平仄、押韵等概念较为抽象,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朗读中感受到韵律美是教学的难点。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需要学会在诗歌中识别修辞手法,并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这些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情感的共鸣与表达: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孤独、忧伤,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种情感。
举例:在分析“枯藤老树昏鸦”时,学生需要理解这些意象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述,还代表着岁月的流逝、生命的衰老等深层含义。教师需要通过具体例证、对比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意象背后的情感。
另外,小组讨论的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不少思维的火花。但我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讨论的内容感到困惑。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实践活动中还是有些力不从心。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代诗歌接触得不够多,缺乏足够的感知和体验。我考虑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一些诗歌朗读和欣赏的环节,让学生们有更多机会去感受和模仿,以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诗歌韵律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朗读练习。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美。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初一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初一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的内容,这四首诗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1.《观沧海》是一首描绘大海景象的诗歌,作者曹操用宏伟的笔触描绘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他对大海的热爱和赞叹。

2.《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歌,作者王湾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北固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叹。

3.《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作者白居易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湖的春景,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

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歌,作者马致远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他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四首诗都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思考。

在学习这些诗歌时,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欣赏插图、了解背景等方式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更生离愁,三个字“断肠人”总结全文, 抒发了游子内心无言的悲戚。
写作特点归纳
1.对照映衬,对照鲜明。 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 旅之苦,形成鲜明的对照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 2.白描手法的运用。 前三句写景,十八个字,九种事物,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用 白描的手法,勾画出一幅深秋暮色图,营造了一种肃杀、悲凉 的氛围。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Biblioteka 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中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
说作者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著名散曲家。一生著有《汉宫秋》 《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 阳》《黄梁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 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他 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涯:天边,指远离故乡的地方。
夕阳就要从西边落下,孤寂忧伤的游子还漂泊 在天涯。
赏写法 悟情感
1.找出作品中写景的句子,有何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照应题目中的“秋” 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寂寥萧瑟。 极力渲染了肃杀悲凉的氛围。
说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元统治者实行民 族高压政策,打压汉人,因而马致远一直未 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郁郁不得志,他一生几 乎都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因而他郁郁不平, 困窘潦倒一生。在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 《天净沙 ·秋思》。
划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人家:动静结合,生机、希望、温馨。色彩明 亮。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表达出来, 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人教版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古道西风瘦马
萧瑟之景
恬静之
夕阳西下,断肠人景在天涯。
凄苦之景
思 乡 之 情
重点解析
1.首句:写“枯藤 老树 昏鸦”意图何在? 烘托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作者为什么会有“断肠”这种感慨?
元朝建国以后把中国人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实行等级管理制度,元朝的长官应由蒙古人担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马 致远生活的年代开始任用汉族的文人做官。但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 族文人带来了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而古代知识分子读书的目的就是做 官,“学而优则仕”。
小桥/流水/人家
•“小令”的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 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 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
•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像一幅一幅幽远恬静的水墨画,给人温馨 恬淡之感。
古道西 风瘦马
对比
小桥流 水人家
(“我”的境况)
(别人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能衬托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
写景
烘 托
抒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乡
对比 反衬
断肠
练习
1.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 “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 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 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 “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

展 描 共同形成了一幅萧索荒凉的深秋晚景图。
延 “小桥流水人家”本是恬淡美景,用在此处却成 以乐
伸 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更反衬出断肠人无家可归 景衬
的凄苦心情。
哀情
2.赏析“枯藤老树昏鸦”。
用白描的手法写“枯
深 入 研
藤”“老树”“昏鸦”尽显 深秋的衰落、荒凉,烘托出 “断肠人”内心的悲凉、凄 切。
言自明了。
整理归纳: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天净沙▪秋 思
本节课学习了《天净沙·秋思》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整 的写法,感知了其中的意象,体会到了作者浓浓的羁 理 旅情思。----“我们要热爱故乡。”
归 纳 作业布置:

1.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小令并背诵。

2.学习其景物描写的手法,展开想象,描画一下你热爱的故乡。






天净沙▪秋 思
5.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思
① 点睛之笔,运用夸张的手法,直抒胸
深 入 研 读 拓 展 延 伸
臆,表现了作者的孤寂愁苦和思乡之 情。 ② “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 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③ “断肠人”指悲伤到极点的人,作者 以断肠人自比,写出了羁旅游子内心 的惆怅、悲凉,其对故乡的思念给人 以刻骨铭心之感。
天净沙▪秋 思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的内容和 作者的表达的思想 感情。
一、导入
提问:思考有关秋天的诗句。
天净沙▪秋 思
作者:“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
天净沙▪秋 思
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元曲
四大家之一。


元代杂剧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

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知识点总结

《天净沙·秋思》知识点总结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翻译: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1)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2)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3)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4)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5)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

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

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

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

萧瑟 恬静 凄苦
思 乡
对照 反衬
断肠
拓展延伸,同题异构
秋词二首·其一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主旨:这首小令用寓情于景的方法,通过对秋天黄昏 时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情,也反应了 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体现了飘泊羁旅的游子思乡的愁 苦以及孤寂,悲凉的心境。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 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 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 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巨地前行。夕阳 慢慢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 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 方。
以画入诗—景中见情
➢ 请同学们来当一当插画师,给这首诗配图。结合作品, 想一想你将会画些什么景物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作业:以写入诗—绘秋之景
结合自己的生活,仿照马致 远的《天净沙·秋思》,选 择的景物用诗歌描画出自己 眼中的秋景图。
谢谢观看!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思乡之情 飘零天涯的游子之悲
以史入诗,知人论世
文人的精神家园:步入仕途,居于庙堂去实现治国济世的理想。 元代文人的处境:蒙古统治者压迫汉人。进,科举废除,无路可走, 无法实现治国济世的理想。 退,除了满腹诗书一无是处,地位低下, 尊严全无,在现实中找不到归属感。元代文人,集体被时代被社会流 放了....作为元代文人中的一员,马致远通过“断肠人”表达元代文 人群体被集体放逐的悲苦孤寂的漂泊感。
课题:《天净沙·秋思》
·
天 净 元沙

致秋 远思
初识文体,了解元曲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2、能理解诗词中所描述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增强学生的古诗词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能理解诗词中所描述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与体味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学生欣赏、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这首歌唱出了天涯游子对故乡的魂牵梦萦,唱出了天涯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元代的散曲,他抒发的同样是天涯游子的情怀。

二、作者简介及文学常识1. 简介作者马致远(1250 一1321) ,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 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

他的散曲描述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向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是“曲”。

2. 介绍“曲”这种文体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朝以前一向以诗最盛行,宋朝不仅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构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后又有词的兴起。

到了元代,宋词蜕变,构成一种新兴的体裁,就是曲。

很快,曲成为元代文学的主流。

散曲是曲的一种,音乐性很强。

曲分为两种,一是剧曲,是供上演的一种歌剧剧本; 一是散曲,是专供吟咏的诗歌。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

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小令,即小调,一般结构单纯,一首曲只用一个曲调(曲牌),而且一韵到底。

《天净沙·秋思》就是这样的小令。

另一类是“套数”,亦称“散套”,由至少两首曲调联合而成。

由于散曲中每句的字数能够增多,所以比词更生动,更活泼,表现力更强。

这是诗歌发展的一大进步。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范读,划出节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

背景链接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 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 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平,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 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
合作探究
1.“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内涵丰富,请做简要赏析 。
“瘦”: 表面写马困顿, 实际写人因长途跋涉而累瘦, 表现出游子的孤寂愁苦和思乡 之情。
有可能是因为漂泊, 有可能因为仕途不顺, 有可能是因为人生的苦痛坎坷 或者失意, ……
2.你觉得本曲的主旨句是哪句?仔细品读主旨句说说抒 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表现了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与思乡之情。
3.《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秋思》在主旨方面有何异同 ? 《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都抒发了游子的乡 愁,但作者显露的情绪不完全一致。《次北固山下》描写诗 人在船上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他乡热切思念故 乡、思念亲人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描画了一幅绝 妙的深秋晚景图,逼真地表现出沦落异乡的游子的孤寂之情 。
知识链接
关于元曲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情势,是元代的新诗体。
杂剧
套数、套曲:是同一宫调的若干

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
散曲
小令:又名“叶儿”,相当于一首诗 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唱的文字,所 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有一个 名称,叫曲牌。
诵读诗歌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téng
枯 /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2白描:用最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加烘托,不加渲染,这 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3寓情于景。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枯藤、老树、昏鸦、西风、 瘦马、夕阳”等景物中,充分表达了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诗歌背景介绍:介绍《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以及该诗的写作背景。
2.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天净沙·秋思》,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诗歌意象理解:掌握诗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典型意象,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意象传达情感。
-修辞手法分析:识别并理解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
-诗歌情感体会:深入体会诗人马致远的思乡之情,理解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
-诗词创作实践:学会仿写古体诗,运用所学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个人情感。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代诗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8.课后作业:布置与《天净沙·秋思》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朗读、背诵、仿写等语文实践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词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词中的美,分析其艺术特色,并尝试创作。
在诗词创作环节,我观察到学生们在尝试仿写时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体诗的格式和修辞手法还不够熟悉。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地提供示范和指导,让学生们逐步掌握创作技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

知识讲授
枯藤老树昏鸦
知识讲授
活动与探究 古道西风瘦马
(温馨提示: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知识讲授
活动与探究(温馨提示: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小桥流水人家
知识讲授
活动与探究(温馨提示: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
1.天净沙:曲牌名。曲牌是曲的音调的名称,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 唱法、字数、句法、平仄。
2.秋思:标题。从秋思二字,我们可以猜猜,这首曲可能会写哪些内容?
先划分节奏,听录音, 并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古老驿道(路)
古道西风瘦马,
:秋风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形容悲伤到极点
译文: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时归
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 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 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 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离乡背井的酸楚; 旅途奔走的凄苦; 身世艰辛的叹息; 前途无望的感伤; 人生苦短的悲凉。
写作特色
1.寄情于物,情景交融。 2.运用了景物烘托写法。 3.简约中见深细。
阅读欣赏一首诗(曲)的一般方法: 1.从语言入手,再现画面; 2.从画面感受意境; 3.运用联想、想象,进行再创造,进
入它的艺术境域,丰富诗(曲)的内容。
你能用散文化的语言,将景物构成一幅完 整的场景吗?
老树上缠绕着枯黄的藤蔓,黄昏下,乌鸦们各自寻找 栖息的家,远处小桥流水处依傍着几户人家,炊烟袅 袅;秋风瑟瑟,古老的石道上一匹消瘦的老马驮着我 慢慢前行,夕阳渲染了半边天空,我静静的看着那轮 火红的夕阳慢慢向着西边滑落,只得在心里一声感叹: “哎,思乡之人还在异地漂泊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浄沙.秋思》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浄沙.秋思》课件
马致远在另一首元曲《荐福碑》中说道: “我 本是那一介寒儒,半生埋没红尘路。则我这七尺身 躯,可怎生无一个安身处?”
从信而见疏愤而投江的屈原

壮志难酬早生华发的苏轼

惨遭宫刑、苟活忍辱只为著书立说的司马迁
以生活为炉以苦痛为碳的曹雪芹
怀才不遇 英雄失路

在孤

路独

上者

课后训练
(1)对《天净沙·秋思》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 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 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 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 臆。 (2)《天净沙·秋思》中描写了哪些秋景,有什么作用? 答案: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渲染出悲凉的气氛,表现了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曲”是一种继诗和词之后 出现的一种艺术形式.
“曲”分类
杂剧 散曲
小令
(叶儿)
套数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初 读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读准节奏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读出韵律
谢谢观看!
天净沙· 秋思
天净沙· 秋思
赏 枯藤/老树/昏鸦, 读 小桥/流水/人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景交融
主题学习七年级上第一册 《四季如歌》157页
结合这些景和物去分析, 作者笔下的意象,运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
主题学习七年级上《四季如歌》157页
结合这些景和物去分析,作者笔下的 意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雪粉华,舞梨花, 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 斜缆着钓鱼艖。
——元代剧作家关汉卿 《大德歌 冬景》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唐代词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唐代诗人王维 《田园乐七首(六)》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代诗人杜甫 《登高》
1.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 《雨霖铃》)
3. 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4.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宋·苏轼《江城子》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
宋·柳永《安公子》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秋思之祖” 元·周德清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元代剧作家白朴《天净沙·春》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元代剧作家白朴《天净沙·夏》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元代剧作家白朴《天净沙·秋》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天净沙 秋思
写作手法鉴赏课
——马致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的《秋词》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诗》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中原音韵 》 “寥寥数笔, 深得唐人绝句之妙境”
“纯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籁” 清·王国维
《 人间词话》
意象组合
一骑红尘妃子 笑(《过华清 宫绝句》杜牧)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杨柳岸晓
流水
风残月 (《雨霖
人家 铃》柳永)
古道 西风 瘦马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王夫之《姜斋诗话》
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 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元代剧作家白朴《天净沙·冬》
仿写《天净沙》
意象组合
小桥 乐景 流水 衬哀
人家
枯藤 情景 老树 交融
昏鸦
古道 西风 瘦马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鹤楼》
· ·
人帘莫 比卷道 黄西不 花风消 瘦,魂 宋。 ,
李 清 照
东相
风见 无时 力难 百别 花亦 唐 残难 李 。,
商 隐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 《乐游原》
小知识:
我国古典诗歌常常用日暮斜 阳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 例如: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的《山行》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采桑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