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想和矛盾对在校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正直成长中的中学生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之中学生独立意识的觉醒和集中于青春期的各种冲突,使中学生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有些心理问题甚至是非常严重的,为此我们对在校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由于是不记名的问卷,因此学生的答卷坦白、明晰:在学习上存在自卑、惧怕、焦虑、厌学等心理,在生活上有攀比、贪图享乐的心理,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有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交往中存在偏执、惟我独尊的心理。
以下是对中学生中常见的6种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对策的分析。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 贪图享乐心理现在有不少中学生认为“享乐主义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艰苦奋斗是上一辈人的事,与我们这一带人毫不相干”。
于是就追求享乐、贪图安逸,追时髦、摆阔气的不良风气在学生中越来越严重。
这种思想在行为上具体表现为:不爱劳动,怕脏怕累;好吃零食,花零钱多;衣着讲究,互相攀比。
2 惟我独尊心理一些中学生只沉湎于自我愿望的实现中,处处都得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躺倒不干,或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
在处世中,只能别人关心他(她),他(她)却不知关心别人,一旦个人欲望满足不了,就去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 逆反心理中学阶段由于年龄的特点,不少学生因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
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思考,对榜样和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纪律要求消极抵抗。
4 自卑心理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
于是自认为低人一等,不可救药,变得心灰意懒,消极颓废,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想和矛盾对在校中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正直成长中的中学生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之中学生独立意识的觉醒和集中于青春期的各种冲突,使中学生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有些心理问题甚至是非常严重的。
以下是本人对中学生中常见的6种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对策的分析。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贪图孚乐心理现在有不少中学生认为“享乐主义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艰苦奋斗是上一辈人的事,与我们这一带人毫不相干”。
于是就追求享乐、贪图安逸,追时髦、摆阔气的不良风气在学生中越来越严重。
这种思想在行为上具体表现为:不爱劳动,怕脏怕累;好吃零食,花零钱多;衣着讲究,互相攀比。
2、惟我独尊心理一些中学生只沉湎于白我愿望的实现中,处处都得以白己的利益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躺倒不干,或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
在处世中,只能别人关心他(她),他(她)却不知关心别人,一旦个人欲望满足不了,就去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逆反心理中学阶段由于年龄的特点,不少学生因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
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思考,对榜样和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纪律要求消极抵抗。
4、白卑心理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
于是白认为低人一等,不可救药,变得心灰意懒,消极颓废,萎靡不振,白暴白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白卑心理。
还有部分中学生没有某些缺陷与短处,而是不能悦纳白己,常把白己放在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快乐。
5、惧怕心理就中学生群体而言,存在着优等生惧怕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的现象;就中学生个体来说,存在着惧怕数学、语文或英语、惧怕使父母希望落空,惧怕记忆力突然衰退等现象。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方法3篇
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方法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方法1篇据有关部门研究的“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3.76%的初中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比率还大幅上升。
通过分析,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初中生课程增多,学习压力随之加大,不少学生无法适应突然而来的变化,造成学习成绩下降,随之出现萎靡不振、缺乏自信、思维迟缓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这就直接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青春期矛盾情绪青春期的矛盾情绪大概有以下几类。
1.青春期闭锁心理。
闭锁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主要表现是外表的锁闭与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共存且互相冲撞,没有发泄的出口,从而产生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问题。
2.情绪激荡、表露而又内隐。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
具体表现为情绪时而强烈狂暴,时而温和细腻。
3.早恋问题。
初中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
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分,但它引发的心理问题却十分令人关注。
三、人际关系问题1.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合理与否,家庭成员的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养成。
2.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在初中时代,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目标,公正的代表。
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和理解,学生往往会病态放大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
3.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中学生除了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
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学生就流露出孤独感。
中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学习压力过大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学习压力过大会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2、缺乏自信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缺乏自信会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3、社会比较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社会比较会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4、缺乏社会技能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缺乏社会技能会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增强自信
中学生应该增强自信,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发挥自己的特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而提高自信心。
2、学会自我调节
中学生应该学会自我调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思
维,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
3、学会放松
中学生应该学会放松,学会放松身心,学会放松思维,学会放松心情,从而更好地缓解学习压力。
4、培养社会技能
中学生应该培养社会技能,学会与他人沟通,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
与他人合作,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之,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家长、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增强自信、学会自我调节、学会放松和培养社会技能等方式,来
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中学生是一个处在成长阶段的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都处于快速变化的状态。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下面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1. 学习压力过大
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考试期间。
这种压力常常导致他们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问题。
对策: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中学生适当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同时,中学生也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学习过度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2. 情感问题
中学生正处在情感成长的阶段,他们可能会遇到感情问题,比如恋爱、友情等,而这些问题往往会对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
对策:家长和老师要理解中学生遇到的情感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中学生也要学会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以避免情感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3. 自我价值感问题
中学生很容易出现自我价值感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
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出现自卑、沮丧等负面情绪。
对策:家长和老师要给予中学生鼓励和支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和优点。
同时,中学生也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4. 社交问题
中学生在社交方面往往比较敏感,他们需要与同龄人交流和互动,但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社交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对策:家长和老师要引导中学生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同时,中学生也要学会尊重他人,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重视,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让中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时有发生。
为了全面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育部门和学校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心理健康教育。
不过,可以明显看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采取有效对策来解决。
1. 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缺少教育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
2.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一些学校的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时,学校为了节省成本和资源,宣传和教育力度不够,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度低。
4. 家长参与度不高。
家长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得不到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5.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综合干预不足。
一旦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是进行简单的辅导和安慰,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2. 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针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4. 提高家长参与度。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颁发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等方式,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希望随着不断的探讨和实践,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不断进步和完善,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广西隆林县德峨中学张小玲摘要本文提出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问题、挫折适应问题等。
并在基础上提出了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设立热线信箱、开展心理咨询、对家长、教师进行培训、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体质孱弱。
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的。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政治领域翻天覆地,人口和社会结构重新组合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了出来,并引起了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校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作了不少调查,总的倾向估计是,在中学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比例在20-30%之间,甚至神经症患病率可能达到4%-5%。
作者2001年对金昌市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显示,初中生整体心理健康不良率为30.56%;强迫症检出率为40.74%;偏执为24.08%;敌对为29.63%;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占37.04%;抑郁占36.11%;焦虑44.45%;学习压力感占53.71%;适应不良占45.32%;情绪不稳定占56.48%;心理不平衡占30.56%。
前不久有人研究指出:武汉市中学生虽有5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属基本正常范围,但也有10—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
以上情况说明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离家出走、自伤或伤人现象。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学生是一个心理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
的领域。
然而,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教师水平不足
当前,一些中学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技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缺乏深入研究
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
这导致他们的教育过程缺少有效的指导和引导,无法
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困惑。
2.学生心理压力较大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加之中学阶段学业压力较大,加重了学生心理压力。
许多学生存
在着一定程度的焦虑、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3.教育规划缺乏科学性
当前,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缺乏系统、科学规划的问题。
这导致教育的重点、内容、形式等方面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无法真正实现有效的教育效果。
二、对策分析
1.加强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技能
应该加强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技能培训,组织专业培训和教育交流,提高教师的专
业水平,增强他们的心理疏导和引导能力。
2.加强学校心理辅导机构建设
学校应该逐步完善心理辅导机构建设,建立专业化的心理辅导队伍,为学生提供及时、专业、系统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学校应该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时,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社会环境等因素,设计科学的教育内容和形式,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真正从中受益。
三、结论。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如下:
(1)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竞争的加剧、家庭教育的不当、
学校教育的缺陷等)、心理因素(如中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和生理因素(如中学生生理发育的变化,如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激素水平的变化等)。
(2)对策:学校方面,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和应对能力;家庭方面,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个人方面,中学生应该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社会方面,社会应该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重视,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解决能力。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引言中学生时期是一个心理发展较为关键的阶段,他们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
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焦虑与压力1. 问题描述中学生常常面临来自学业、家庭和社交方面的压力,导致焦虑情绪增加。
2. 对策建议•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压力。
•学会寻求帮助,与老师和家长沟通,分享自己的困扰。
•培养放松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如运动、听音乐、写日记等。
•参加兴趣班或社团活动,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子。
二、自我认同与自尊1. 问题描述中学生在身份认同方面存在困惑,并容易受到同伴评价影响而产生自卑感。
2. 对策建议•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多与家人和朋友交流,获得他们的支持和肯定。
•参加一些能够提升自信心的活动,如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等。
•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不盲目追求他人的认同。
三、情绪管理与冲突处理1. 问题描述中学生常常面临情绪波动和与同学之间的冲突。
2. 对策建议•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并寻找合适的方式进行宣泄,如写日记、找朋友倾诉等。
•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避免情绪冲突的发生。
•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如沟通、妥协和寻求第三方帮助。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厌学与学习困难1. 问题描述中学生在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时,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或遇到学习困难。
2. 对策建议•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时间,分解任务。
•寻找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参与课堂、做好笔记等。
•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调整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
五、家庭关系与独立性1. 问题描述中学生在家庭关系方面面临着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容易产生紧张和冲突。
2. 对策建议•学会沟通和表达自己的需求,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
•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和权威,同时逐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一、分析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1.学业压力过大。
中学生面对升学、期末考试等重要时刻,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容易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2.缺乏学习动力。
中学生对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没有清晰认识,缺乏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导致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3.学习方法不当。
中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效果不好,不能及时获得成就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4.环境因素。
中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如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适,同学之间关系紧张等,也会对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二、对策1.加强沟通。
学校和家长要积极与中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关系。
2.激发学习动力。
学校和家长要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目标,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3.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和方法。
学校和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任务,教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4.改善学习环境。
学校应关注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问题,合理布局教室设施,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5.注重兴趣培养。
学校和家长要关注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发展兴趣,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让学习与兴趣相结合,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心理疏导。
学校应配备专业心理辅导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解决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重新建立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综上所述,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要解决中学生的厌学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从各个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方法,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有效地克服厌学情绪,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和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牵扯到中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然而,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问题一:缺乏专业化心理辅导教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关键期,很容易出现焦虑、压力等问题。
而大多数中学仅有一两名心理辅导老师,无法满足中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需求。
即便心理辅导老师足够多,也仅仅是校内物理位置上的优化。
更为关键的是,中学固有的考试+升学导向制度,校内时间有限;学生单独去面对心理老师,也有可能会引起同学的非议和羞耻感。
对策一:多元化的心理咨询渠道除了校内心理辅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渠道。
可以向社区、社会公益组织等渠道寻求合作、打通线上线下资源,以满足学生更多元化的需求。
线上心理资源建设及维护的同时,也需要及时引入线下心理补偿措施,尤其对风险学生实行动态化、精准化的干预保障。
在学校,也可以采用学生导师制度,将学生分配到有经验的导师手中进行心理咨询,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问题二:符合性教育和身心平衡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和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青少年对于性的知识和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需要重视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
同时,中学生压力大,需要获得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加强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相关课程也应该在中学优化。
同时需要对中学生的身体状况、生理、心理进行全面的考虑。
可以编写性教育教材、制作性教育视频,采取更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性的知识和正确的性态度。
为了保证性教育教育过程的效果,教育者应该在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对话互动,真正做到将带着问题的学生引导不带问题。
问题三:缺乏心理评估机制中学有着大量的学生群体,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问题与问题的性质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想和矛盾对在校中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正直成长中的中学生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之中学生独立意识的觉醒和集中于青春期的各种冲突,使中学生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有些心理问题甚至是非常严重的。
以下是本人对中学生中常见的6种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对策的分析。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贪图享乐心理现在有不少中学生认为“享乐主义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艰苦奋斗是上一辈人的事,与我们这一带人毫不相干”。
于是就追求享乐、贪图安逸,追时髦、摆阔气的不良风气在学生中越来越严重。
这种思想在行为上具体表现为:不爱劳动,怕脏怕累;好吃零食,花零钱多;衣着讲究,互相攀比。
2、惟我独尊心理一些中学生只沉湎于自我愿望的实现中,处处都得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躺倒不干,或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
在处世中,只能别人关心他(她),他(她)却不知关心别人,一旦个人欲望满足不了,就去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逆反心理中学阶段由于年龄的特点,不少学生因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
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思考,对榜样和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纪律要求消极抵抗。
4、自卑心理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
于是自认为低人一等,不可救药,变得心灰意懒,消极颓废,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还有部分中学生没有某些缺陷与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快乐。
5、惧怕心理就中学生群体而言,存在着优等生惧怕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的现象;就中学生个体来说,存在着惧怕数学、语文或英语、惧怕使父母希望落空,惧怕记忆力突然衰退等现象。
信息时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信息时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那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对策呢?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1、学业压力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面对着升学考试的压力,加上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较高,会产生极大的学业压力。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某些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要求过高,让孩子感到压力;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表现过于苛刻,会让孩子感到自卑,甚至产生压抑感。
3、社交障碍有些中学生社交能力不够,无法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就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和孤独。
4、网络成瘾信息时代的青少年对网络产生极大的兴趣。
如果中学生过分沉迷于网络,会让他们渐渐地变得孤僻,缺乏社交能力。
5、身体健康问题中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也会给他们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孩子的身体不好容易让他们产生忧虑和挫折感,甚至引发心理问题。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减轻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不能避免的,但可以通过调整心态和时间规划来减轻压力。
家庭和老师应该理解和尊重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合理设置任务量和考试难度,减轻学生压力。
2、推崇科学教育家庭教育方式应该更加科学,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学习进程和情绪变化,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孩子树立自信心和基于责任和尊重的学习观念。
3、培养社交能力家长和老师应该协助孩子在社交上打好基础,鼓励孩子与同学交流,加入小组和社交团体,并推广各种社交活动,让孩子通过游戏、讨论、学习等活动建立友谊,促进社交技能的培养。
4、加强对网络使用的管控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约束中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让他们不要沉迷于网络,而是通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方式开展各种兴趣爱好,以此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5、注重身体健康问题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基础。
家长和老师应该把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保证他们获得充分的睡眠和营养,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锻炼身体。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及时解决。
本文将就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和讨论。
问题一:教育资源不足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教师专业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程度较低。
这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是一种十分不利的情况。
解决对策: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学校应当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培养一批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
引入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为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和服务。
问题二: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前,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缺乏有效的内容和方法,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这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是一种不利因素。
解决对策: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教学。
学校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科学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和方法。
加强实践性教学,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和运营,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活动。
问题三: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够解决对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学生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参与度。
学校应当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联动机制,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解决对策:丰富课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交流机会。
学校应当积极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交流机会。
鼓励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人际交流能力。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总之,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及时关注和解决。家长和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中学生也应学会适应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心理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简析:
1. 学业压力: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的巨大压力,如考试、作业等。对策是建立良好的学 习习惯,合理规划时间,避免拖延,寻求帮助和支持,保持积极的心态。
2. 自我认同问题:中学生正处于身份认同的阶段,容易受到同伴和社会的影响而产生自我 价值感不足的问题。对策是培养自信心,发展兴趣爱好,与积极正向题及其对策简析
3. 情绪波动: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中学生常常会经历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对 策是学会情绪管理,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释放方式,如运动、写日记等,同时与家人和老师 保持沟通。
4. 社交困难:中学生在社交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如羞怯、孤独等。对策是积极参与社交活 动,主动结交朋友,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
作者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探讨了当前造成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对策,以期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更好的效用。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对策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1.学习压力大。
焦虑的心态在中学生中很普遍,引起焦虑的原因有很多,如:超大的学习量,大量的作业,频繁的考试,无休止的补课,大量的重复学习;超高的学习难度;超长的学习时间,加班加点,夜以继日,使学生穷于应付,疲于奔命,根本没有休息,导致心理上的疲劳,情绪焦虑不安。
2.人际交往障碍。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
而他们的父母因忙于事业,大多无暇顾及他们,有些孩子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谈心里话,把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
在日常的学业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
3.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一是社会上滋长的唯经济主义的影响,在学生中表现为“一切向钱看”的消极现象,不仅妨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也助长了他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
二是大众传媒中不健康的内容也是造成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些文艺作品、网络、影视广播充满“拳头”加“枕头”的内容,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4.情感的困惑。
中学时期是花的季节,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凸显,性意识也慢慢成熟。
此时,情绪较为敏感,自控能力差,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困感。
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
5.教育方法不当。
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且带有惩罚性;行为方式带有歧视、嘲讽意味。
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轻则埋怨重则打骂。
这些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永久性的伤害。
二、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1.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知识与能力。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中学生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对其人格的健全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维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生心理健康中学时代是中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此时的中学生既有别成人,又非昔日幼稚的顽童,在身体形态和心理上均发生一系列的“质”的变化。
在这一时期,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是一个不断碰撞而又不断调试的过程,其心理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滋生各种心理问题。
一、我国中学生健康的现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都不断提高,这使得我国中学生的生理健康得到了保障,但是,社会的快速转型,却带来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据某教育科学研究所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有49.6%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问题。
这表明,我国中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状况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地步,解决这些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一)自我差异与心理健康所谓自我差异一般指自我各成分的不统一,自我差异包括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异和现实自我与应该自我的差异两个类型。
中学阶段是学生自己的特长、能力、和社会接受性等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学生个体对于自身各方面的认识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由于外界环境的复杂性,中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并不明确,对自身的评价过高或过低,导致了与现实自我之间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或自负的心理,在心理上造成困扰,进而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认知差异与心理健康中学生的成长阶段正处于我国知识化、信息化、经济化的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电视、报纸、杂志等信息传播媒介高度发达,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对社会的感悟都与父母或老师有着很大的不同。
同时,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中学生他们观察的目的性、自觉性一定的不稳定性,在面临问题时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应对措施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应对措施邓中茹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很重要,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否,也直接关系到青少年三观的形成,而中学阶段是一个青少年塑造三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应多关注青少年的中学阶段。
中学阶段是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时期,如何帮助青少年提高心理保健意识,克服心理障碍,逐步塑造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依靠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共同担负起孩子心理健康的指导工作。
下面我以身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实例加以说明。
一、存在的心理问题我班为七年级,农村校,属经济较发达农村,家庭生活条件相对优越。
我班外来务工子女较多,部分学生受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需要予以疏导心理,塑造健康心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1.由小学进入中学阶段,所学课程内容逐渐增加,课程难度由浅至深,一些学生由于基础差,对中学学习强度不适应,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
2.情绪不稳定,作为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都在发生变化,影响情绪,容易喜怒无常,冲动,控制不住自我,与同学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处处想出风头占上风,一旦吃亏总想报复。
3.性格内向孤僻,习惯自我封闭,心理防线比较高,很难和老师、同学交心,敞开心扉,不融入集体,让老师和家长总是担忧。
4.自我思想占上风,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对老师善意的批评有抵触心理,也不愿接受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思想偏激,很敏感,逆反心理严重,有时候故意唱反调,甚至有过激行为,用这种方式来展示自己在同学中的能力和价值。
5.早恋影响学习,中学生正处在性发育阶段,书本上的知识、听到的一些事情,都让中学生开始重新思量异性,产生懵懂的情愫、异性审美,继而也会出现一些情感方面的问题,不懂情深,却已早恋、单恋、失恋。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存在上述种种问题的原因,必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仔细分析,不外乎以下几方面:1.个人方面的原因(1)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心志尚未成熟,容易出现情绪不定、好奇异性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而中学生的心理成长发展过程不一定都是一帆风顺的,有时极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甚至发展成为精神障碍。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独尊心理、厌学心理、早恋问题、迷恋网络问题、追星问题、考试焦虑、情绪方面的问题、学业不良问题、考试作弊问题等;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消除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主要有注意中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平衡;增进自我了解,培养中学生自我接受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中学生健全的情绪生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环境;开设主题讲座;保持书信的交流;转变教育观念,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模式;优化社会环境,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举办家长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素质;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程结构等等。
11岁到18岁的年龄阶段,一般是中学阶段,这是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剧烈的时期,是最充满激情、浪漫,最有创造力、最少保守思想、最活跃的时期。
这是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度时期,也是对人生、社会和未来充满幻想与好奇的“多梦季节”。
国外有学者形容这一阶段是“骚动的、矛盾的、动荡的、暴风雨式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正处在个体发展的特殊时期, 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发期和多发期,伴随者成长的欣喜、生活的苦恼、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吸引,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年轻的心变的十分敏感和冲动,花季少年既有绽放的欣喜,也有凋落的忧伤。
他们渴望友谊、渴望理解、渴望自由,有时太多的渴望也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下面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家庭方面看,一些特殊家庭,如离异或者单亲家庭,导致家庭气氛温馨减少,再加上家长对子女不恰当的管教方式,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从学校方面来看,高考升学的压力,频繁的考试,学生分数的排名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青少年学生无休止地陷入紧张焦虑和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
之中。
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一些不健康信息泛滥,社会观念的多元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曾经教过的一位男学生,入学时成绩优秀,入学后成绩一直下降,我找他谈话,他保证要好好学习,我对他的决心表示了肯定并给予鼓励。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表现非常好,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有疑问及时向老师请教。
然而,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却发现他的状态开始发生变化。
精神不振,每天闷闷不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成绩明显下滑。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发现:问题是出在他的父亲身上!在跟他的交谈中,他跟我说了这样一段话:“在家里我跟我妈最好,我爸跟我没话说。
在我的记忆中,他很少表扬我,都是批评,我就是想不明白他怎么跟我就没话说,有时候我都怀疑我是不是他亲生的。
”在之后的谈话中他又跟我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其实我特别想让我爸肯定我,我记得他就鼓励过我一次,那就是在考高中的时候,我考上了重点高中,并且在班级中排第一。
那次爸爸挺高兴,连说好好,这都是听亲戚说的,我也没有亲耳听到。
现在我学习不好了,心里觉得挺给他丢人的”。
听了这样一番话以后,我找到了他心理问题根源是来自于家庭,是他与父亲关系紧张所引起的。
而这种紧张的关系,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维持了几年之久,这种紧张导致了他心里的压抑。
心理学上认为,如果一种压抑低落的情绪持续时间较短,是可以慢慢调整消除的,而如果这种压抑低落的心理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之久,那就会形成心理上的疾病,严重的甚至形成精神病症。
对于他来说,长时间的压抑已经对他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是导致他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我们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专门的渠道。
但是,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与此同时,我认为班主任的工作尤其重要。
首先,应该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商讨如何帮助他们摆脱心理上的困境。
就拿刚才的案例来讲,我主动联系了他的家长,把家长请到学校来,非常诚恳地告诉他们孩子心理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与他们交换了意见。
我们相互商量,找到了一些缓解的办法,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
经过共同努力,孩子的精神状态好转了很多。
其次,架起爱的桥梁,使他们感受到同学、老师的信任与温暖。
老师的关爱对学生来讲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
当我们发现某些学生身上存在问题时,不要正面点破,而是用真诚的态度与他们谈心,在交谈的过程,让他们觉得我们就象他们的朋友一样,只有这样才听到他们心中许多的心里话。
针对他们心里的困惑和压力,要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和开解,帮他们找到正确的调节方法,针对他们学习成绩的下降,要及时帮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寻找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课堂上给他们更多回答问题,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的语言或者肯定的微笑,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和肯定。
第三,让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感受美好生活。
心理上的压抑和郁闷,以及敏感的同学关系,让他们与同学们的接触减少,感觉到很孤独,因此,同学之间的关心对他们来讲是一剂良药。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组织心理互助小组,让同学帮助同学。
同时在班会课期间,班主任应该鼓励他们到前面表演节目,参与班级集体活动,让他们感觉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总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不能仅仅只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
如果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
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
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
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因此,我们要以对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明确自己是学生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