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本字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言本字考
1.爸爸。《玉篇》蒲可切,婆上声。《玉篇》父也。《正字通》“夷语称老者为八八,或巴巴。后人因加父作爸字。蜀谓老为波。宋景文谓波当作皤”。由上可见,“爸”古字为巴、八、波,后两字明显是借音,本字是“巴”。在古音中,b、p经常不分,b有时也读为d。巴,通“大”,“巴”的本义是大蛇,可以吞象也。古代的巴国,就是出现巴蛇的地方。直到现在,还有人称父亲为大大,这是正宗的古音。后来,“爸”音变为“父”。古无轻唇音,f上古读为b、p,根据鱼模生麻的规律,“父”的上古音就是“巴”。类似的音变还有:匍→爬;辅→巴;敷→巴。当“巴”音变为“父”,后人便在工作思路“巴”上面加“父”构成“爸”,以区别于“巴”。简言之,“爸”就是“父”,字义是“大”。
2.妈妈。《广韵》莫补切。《博雅》母也。称母曰妈。“马”在上古读若母,与豆、杜、大音近,表示大。“马”加“女”,表示年长的妇女。从“马”的字很多都表示大,比如:蚂蟥、蚂蚁、蚂蚱、马蜂、灶蚂子。北方又将妈妈称为娘,本义指少女,泛指妇女,比如:姑娘、姨娘。需要说明的是,古代的亲属称呼并不专指特定的人,而是指某类人。比如“父”指父辈,有叔父、伯父之称;“妈”指女性父辈,有姑妈、姨妈、舅妈之称。当前面没有任何限定时,便指最近的亲人,所以“父”指父亲,“妈”指母亲,“娘”也指母亲。简言之,“妈”就是“母”,字义是“大”。
3.爷爷。这个称呼比较乱,有的指父亲,有的指祖父,有时又指有权势的人或年长的老人。“爷”古字,繁体字爷,从邪、从耶。根据喻四归定的规律,y声上古读d、t,古音读若毒、豆,表示老、大。所以,用来指所有年长的人或有权势的人。祖父,年长也;父亲,亦年长也;有权势的人,大人物也。类似的称呼还有“爹”“伯”。“爹”有的指父亲,有的指祖父。爹,《广韵》屠可切。因为t声由d声演变而来,屠可切读若夺。“爹”从多,可见上古读若多,相当于“大”的古音,表示大、老。“伯”叠韵通假为“大”,所以“伯伯”指父辈中最年长的,也指比自己父亲年长的。笨伯,指身体肥大、行动不灵巧的人,“伯”在这里就是指大。由上可见,爸、父、爷、爹、伯这几个字,古音都是豆,都表示大、老。
4.奶奶。“奶”是个后造字,古作奶、,本字是“乳”。乳,上古读若鲁,豆腐乳方言称为豆腐鲁。可见“奶”古音读若鲁,后来音变为乃。为什么“乳”读若鲁?因为“鲁”叠韵通假为豆,表示圆形,乳房圆形也。在上古音中,好多读dou、du的字表示圆,豆、乳、头、车(du)、竹(箸)都是圆的。“奶”古时指母亲,因为母亲哺乳也。《博雅》母也,楚人呼母曰奶。但是因为“奶”读若大(豆),所以也可以指祖母,甚至指所有年老女性,相当于“爷”“爹”可以指所有年老男性。在安庆方言中,称呼最年长的父辈女性为“嬷嬷”。嬷,取音于“母”,取音“大”,相当于“妈”。称比自己父亲大的父辈为“伯伯”,伯伯的老婆称“嬷嬷”。
5.叔叔。指父亲的弟弟,泛指比自己父亲年纪小的父辈。古无舌上音,“叔”上古读若都、刀。“叔”从手,本义是拾取、摘取。比如,将东西从地上拾起来,方言称为“兜起来”或“刀起来”。后来“叔”音变为di,将花朵摘下来,方言称为“滴下来”。但“叔”的本义现在已经不用,改为“拾”“摘”。因为“叔”上古读若都,所以通豆,又写为“菽”。但是,“叔”的以上两种含义都跟“叔叔”无关。在汉字中,幼、幺、稚、窦、杪、妙、少、小都表示幼小。根据喻三归匣的规律,幼、幺古音读若都、刀。稚,古音读若滴,属于“都”“刀”的音变。窦,读若都,本义孔穴,假借为幼小,比如:小牛窦、小窦宰子。古汉语少、小互训,杪、妙、少、小,从小从少,古无舌上音,“少”古音读若都、刀。从上可知,古代表示年幼的幼、幺、稚、窦、少几个字,读若“都”“刀”。本字是“幺”,《说文》“幺,小也。象子初生之形”。《说文解字注》“俗谓一为幺,亦谓晚生子为幺,皆谓其小也”。所以,“叔叔”的“叔”是借字,本字是“幺”。安庆有些地方将叔叔称为“椒椒”,椒通叔,也通小,音变也。
6.婶婶。本字婶,叔父的妻子,通指与母亲同辈而年龄较轻的已婚妇女。婶,读音从审,读若洞。“审查”又称洞悉,准确的写法是“审(dòng)查”。但是,后来“婶”音变为shěn。类似的音变:“升”古音是“东”,从地上升起来,方言称为“东起来”,“升”从“东”音变为shēng。“婶”通“少”“幺”,婶、少、幺古音相近。
7.姨娘。《说文》妻之女弟同出为姨。《尔雅》妻之姊妹同出为姨。后世谓母之姊妹曰姨母,所以“姨”既指母亲的姊妹,又指妻的姊妹。姨,yí,根据喻四归定的规律,“姨”古音读若弟。那么,“阿姨”是什么意思?从表面上看,“阿”是加在称呼上的词头,比如:阿毛、阿婆、阿弟、阿姊。问题是,为什么要加这个词头呢?阿,本读为ē,本义是大的山陵、大的土山,引申为大、老、长,阿房宫就是大的宫殿。《说文》“妻之女弟同出为姨”,因为妻子的妹妹称为姨,妻子的姐姐则称为“阿姨”,大姨也,长姨也。后来为了表示尊敬,“阿”成为词头。阿姨,就是大姨子;阿婆,就是老婆婆;阿妹,就是大妹子;阿伯,就是老伯伯。
8.婆婆。年老的妇女,丈夫的母亲,通称长两辈的亲属妇女。婆,《说文》作媻,奢也,从女般声。《说文解字注》“奢也,张也。般,大也。媻之从般,亦取大意”。所以,“婆婆”的本义指年老的妇女。古代称公婆为舅姑,婆婆称为“姑”。《尔雅·释亲》“妇称夫之母曰姑,父之姐妹亦曰姑”。姑,叠韵通假为“大”(du)。所以,有些方言称姑姑为“姑大大”。“姑”从古,也表示年长。
9.舅舅。《说文》母之兄弟为楶,妻之父为外楶,从男臼声。《说文解字注》“周人谓兄为晜也,舅之言旧也,犹姑之言故也。父之昆弟称父,母之昆弟不得称父,故称舅。凡同姓
可称父,凡异姓不可称父,故舅之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因为古代是父系社会,同姓父辈可以称“父”,比如父亲、伯父、叔父,但异姓父辈不得称“父”,而是称为“舅”。舅,旧也;旧,老也,长也。比如,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因为媳妇与公公不同姓。古时,男子称妻之父曰外舅。
10.侄子。弟兄的儿子。本字“姪”,《尔雅》女子谓兄弟之子为姪。《说文解字注》“今世俗男子谓兄弟之子为姪,是名之不正也。从女,此从女者,谓系乎姑之称也”。“姪”古音弟,通迭,传递也,后辈也。问题是,男子如何称呼兄弟之子?所以,“姪”可能并不是女子谓兄弟之子,而是通称兄弟之子,从女,可能是为了表示繁衍。与侄子相对应的是外甥,姐妹的儿子。甥者,后生之称,故异姓尊卑与等者以此相称。
11.儿子。本字,《说文》“孺子也,象形,小儿头囟未合”。《韵会》“儿,倪也,人之始,如木有端倪”。倪、婗,从人,儿(ní)声,本义小孩。根据娘日归泥的规律,儿、倪、婗古音读若ní。《仓颉篇》“儿,嬬也。谓婴儿嬬嬬然,幼弱之形也”。《释名》婗其啼声。孺(nu),乳子也,以叠韵为训。后来,“儿”音变为áng,一般写为“伢”,实际上就是“倪”,倪、崖、涯古音相同,“伢”是后造字。“儿子”则是一种爱称,含义简单。与儿子相对应的是女儿,即女性儿子。女,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通奴,反映妇女地位低下也。
12.妻子。《说文》妇与夫齐者也。这里的“齐”不是平等,而是指正式配偶,以区别于妾。古文妻写为“”,从女,,古文贵字,表示妻的地位高于妾。“妻”是会意字,字形从女,“屮”象家具形,又是手,合起来象女子手拿家具从事劳动的形象。妻子有各种方言称呼,比如:内人、堂客、贱内、老婆。安庆称妻子为“烧锅的”。
13.丈夫。夫,像站着的人形,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意思是束发加冠的成年男子。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周代一尺合现在的23.1厘米,八尺合现在180厘米以上,说明古人身材高大。古时男子成年才算丈夫,不一定成婚。所以,“丈夫”作为妻子的配偶,相当于“我家男人”。
14.姐姐。《说文》“蜀谓母曰姐,淮南谓之社,从女且声”。不管是姐,还是社,古音都读若豆,表示“大”,相当于“妈”从“马”表示“大”。但是,各地所指却不同,有的指母亲,有的指比自己大的同辈女性。前面的“爹”“爷”,也是这种情况。与姐姐相对应的是妹妹。《释名》“姊,积也,犹日始出,明也;妹,昧也,犹暗也”,字当从未。《白虎通》“姊者,咨也;妹者,末也”,字当从末。实际上,“姊”是“姐”的本字,“姐”是蜀人用来指母亲的。也就是说,“姊”读若子,“姐”读若祖。“妹”应当从“未”,妹、未、昧、味古音相同。“末”表示终端,最多表示最小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