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Word版
景物描写的作用(推荐5篇)
![景物描写的作用(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bec18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d.png)
景物描写的作用(推荐5篇)第一篇: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展示人物性格。
4、推动情节的发展。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标题的作用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具有象征意义。
5、语带双关。
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兴趣。
※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展示人物性格。
4、推动情节的发展。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标题的作用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具有象征意义。
5、语带双关。
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兴趣。
第二篇: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饯,买一碗酒。
”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人文特点。
再如《一面》中第5段“门外,细雨烟似的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及当时的自然环境,也暗含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驿路梨花》中的开头部分“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向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句话写出了山高、山大,同人物当时反映出当时人物焦急的心情。
又如该篇课文第六段“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优美的景物衬托出人物愉悦、轻松的心境。
三、展示人物性格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① “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两个字:‘请进’” ②“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
记叙文阅读: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记叙文阅读:景物描写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741f5f633d4b14e852468e8.png)
记叙文阅读9. 景物描写及其作用请先关注作者,不错过最近更新哦!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文体,且所占分值较大,比如河南中考,满分120,现代文阅读两篇共28分,其中记叙文阅读是第一篇,一般占16分。
这里所说的记叙文,其实也包括了散文和小小说。
因为这三类文体考点和题型比较相近,所以都将其放入记叙文阅读这一类来进行分析。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第9讲:景物描写及其作用【考点】1.景物描写的方法。
2.景物描写的作用。
【常见题型】1.文中描写的景物具有哪些特点?2.第X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3.文中多次描绘(反复提到、经常出现)的XX,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题技巧】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风俗、风物的描写。
一、景物描写的方法1.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2.虚实结合在景物描写中,虚指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3.绘形绘声绘色就是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陀斯妥耶夫斯基举过一个例子,他说“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铛铛地跳着”。
4.细描白描细描:即细节描写,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
例如《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完整word版)景物开头描写50字
![(完整word版)景物开头描写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986f91c783e0912a3162a22.png)
1、这一天的夜,连一丝云彩都没有,天空蓝的透明透亮。
月亮像一个新娶来的媳妇,刚刚从东天边升上来,就又羞答答地钻进树叶子里藏起来。
那些稠密的白杨树叶子,像是一条流水,日日夜夜沙沙沙,沙沙沙,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平静又响亮的流着。
2、云团缓缓地移动着,被吞没了多时的满月一下子跳了出来,像一个刚出炼炉的金盘,辉煌灿烂,金光耀眼,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荷叶上的青蛙,草丛里的蚂蚱和树枝上的小鸟,都被这突然降临的光明惊醒,欢呼、跳跃,高声鸣唱起来。
3、雨声突然急骤起来。
从院里直到街里,连成了一片水塘,绵密而有力的雨点落下来,在水面上砸出无数开花的、僧帽形的水泡。
黑沉沉的雨夜,不时有电闪一亮,那都是不太耀眼的、没有雷声的闪电,每亮一次,雨声就更急一些,后来,完全变成一片无法分出节奏的哇哇的声音了。
4、夜色昏暗,月亮在天上,却不知躲在哪里,因为这位狄亚娜小姐(希腊罗马神话里的月亮神)有时溜到地球的那一边去逛,害得这里群山黑魆魆,大野阴沉沉。
5、夜,太静了,而且月光又像朦胧的银纱织出的雾一样,在树叶上,廊柱上,藤椅的扶手上,人的脸上,闪现出一种庄严而圣洁的光。
海似乎也睡着了,我听到轻柔的浪花拍在沙滩上的微语。
6、炎炎的太阳,高悬在世界的当空。
红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地面着火了,反射出油一般在沸煎的火焰来。
蒸腾,窒塞,酷烈,奇闷,简直要使人们底细胞与纤维,由颤抖而炸裂了。
7、新月从地平线升起,朝着拉都果茨区移动;寥寥的一两颗星星,正同留连不去的残昼争夺领空。
渐趋于沉寂的都市,此刻闪耀着煤气灯的灯光。
8、午后的阳光,太强烈了,连秧田里的水,都给蒸得暗地发出微小的声音。
禾苗叶子晒得起卷子,失掉嫩绿的光泽,又没有一点风,人走在两边都有禾苗的田埂上,简直闷热得浑身流汗,气也不容易透一口,因此谁也不愿出来了。
9、天气很糟,正在下着阴冷的细雨,泥泞的大地被黑暗严密地包缠着。
时不时的,从什么地方刮来一阵风;它在树枝中间柔声的叹息,搅得房顶上的湿草发出沙沙的响声,还惹出许多别的不愉快的声音来,用叹息和呻吟所合成的悲惨音乐打破了夜间那种抑郁的沉静。
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Microsoft Word 文档 (2)](https://img.taocdn.com/s3/m/d2a9cc33a5e9856a561260ae.png)
景物描写的技法(如何写景/写景的特点)
1.观察角度变化(顺序):远近、上下、高低、俯仰。
分层写景,符合逻辑顺序,也更具美感;
2.感官变化: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有形有声有色有味;
3.色彩变化。
运用大量冷或暖色彩的词,渲染一种阴沉或明朗的氛围,悲乐之情由此可现;
4.采用修辞手法或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使景物形象生动,有气势,具有音韵美;
5.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
6.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营造意境,又富有生机;
7.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更丰富地表现事物,揭示人物内心;
8.点面结合(整体与局部)。
9.白描、工笔。
10.运用叠词。
既突出了事物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本身的作用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
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交代人物活动背景(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2、对人物的作用
①烘托(衬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等;
②暗示人物身份、命运;
3、对情节的作用
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为后面XX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对主题的作用揭示或深化主旨。
5、对标题的作用点题,照应标题。
景物描写7大作用
![景物描写7大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d5d312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f.png)
景物描写7大作用嘿,你问景物描写的7大作用啊?这可太有意思啦。
一是烘托气氛。
就像你去看一场恐怖电影,那黑黢黢的森林,阴森森的古堡,呜呜叫的风声,一下子就能把恐怖的气氛给烘托出来。
要是写个欢乐的场景呢,那肯定是阳光灿烂,花儿盛开,鸟儿欢快地叫着。
比如说村里办喜事,那大红的喜字,满院子的鲜花,热热闹闹的人群,让人一进去就感觉喜气洋洋的。
我记得有一次参加婚礼,一到院子里,看到那些彩带、气球,还有五颜六色的花朵,心里就特别高兴,感觉这喜庆的气氛都要把自己给包围啦。
二是衬托人物心情。
要是一个人心情好,看啥景物都是美的。
就像你考了个好成绩,走在路上,觉得路边的小草都在冲你点头,花儿都在对你笑呢。
要是心情差,那景物也跟着倒霉啦。
比如说失恋的时候,看着那淅淅沥沥的小雨,就感觉这雨好像也在为自己哭泣。
我有个朋友,和对象分手了,他走在海边,看着那灰暗的天空和汹涌的海浪,觉得自己的心情就和这海浪一样,又乱又难受。
三是推动情节发展。
这景物有时候就像个小机灵鬼,能让故事往前跑。
比如在一个冒险故事里,主角们走到一片沙漠,那漫天的黄沙,滚烫的地面,让他们又渴又累。
这时候就引出他们找水的情节啦。
或者在一个爱情故事里,男女主在樱花树下相遇,那纷纷扬扬的樱花,就成了他们爱情开始的小契机。
我看的一本小说里,主人公在暴风雪中迷了路,这暴风雪就推动着故事发展,让主人公遇到了后面的救星,情节一下子就紧张又刺激起来。
四是交代故事背景。
要是写古代的故事,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青石板路,就能让你知道这是在古代。
要是写战争年代,那破败的村庄、荒芜的田野,就能让你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就像看电视剧,一看到那些穿着古装的人在古代的街道上走,就知道故事发生在古代啦。
五是象征意义。
比如说,青松象征着坚韧不拔,梅花象征着高洁。
在故事里,作者用这些景物来象征人物的品质。
就像写一个君子,用竹子来象征他的气节,让人一看就明白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六是增加美感。
这就像炒菜的时候加点葱花,让文章更有味道。
描写景物的优美段落Word版
![描写景物的优美段落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c233ba58fafab068dc02b5.png)
描写景物的优美段落篇一:景物描写精彩片段景物描写精彩片段(中考必背)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也装饰了大地。
夜空像无边无际的透明的大海,安静、广阔、而又神秘。
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着银色的薄纱。
山,隐隐约约,像云,又像海上的岛屿,仿佛为了召唤夜航的船只,不时地闪亮起一点两点嫣红的火光。
太阳刚露脸的时候,我沿着小河往村里走,那么淡淡的清清的雾气,那么润润的湿湿的泥土气味,不住地扑在我的脸上,钻进我的鼻子。
(方之)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
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境。
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和的秋夜。
(刘澍德)夜深了。
墨蓝墨蓝的天,像经清澈清澈的水洗涤过,水灵灵,洁净净,既柔和,又庄严;没有月亮,没有游云,万里一碧的苍穹,只有闪闪烁烁的星星,宛若无边的蓝缎上的洒印着数不清的碎玉小花儿。
夏夜,天上缀满了闪闪发光的星星,像细碎的流沙铺成的银河斜躺在青色的天宇上。
大地已经沉睡了。
除了微风轻轻的、阵阵的吹着,除了偶然一声两声狗的吠叫,冷落的街道是寂静无声的。
(杨沫)天已近黄昏,太阳慢慢地钻进薄薄的云层,变成了一个红红的圆球。
西边天际出现了比胖娃娃的脸蛋还要红还要娇嫩的粉红色。
太阳的周围最红,红得那样迷人。
红色向四下蔓延着,蔓延了半个天空,一层比一层逐渐淡下去,直到变成了灰白色。
天空中飘浮着柔和的、透明的、清亮的、潮乎乎的空气。
(原作者?,,1983)秋雨打着她们的脸。
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
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
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
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解读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小窍门(word版有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解读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小窍门(word版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b139cc6c175f0e7dd1371c.png)
2021年中考考点:解读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小窍门(试题版)【1】考点:1.景物描写的内容2.景物描写的方法3.景物描写的作用【考点解读】一、景物描写的内容去掉艺术手法后,进行概括。
二、景物描写的常见方法1.动静结合(化静为动)2.五觉(视听结合)3.空间(远近高低)4.观察点(定点观景,移步换景)5.虚景(虚实结合)6.修辞(比喻、拟人)7.用词(叠词)三、景物描写的作用1.渲染氛围——《长亭送别》2.烘托人物心理——《雨霖铃》【考题对接】一、陈凤群《寻找目击证人》【原文】听了我的汇报,厂长们神色凝重,说马上召开员工大会,寻找目击证人。
很快,信息反馈回来了。
整个园区两千多名员工,竟然没有一名员工注意到那晚有人打劫!工业园区没有目击者,我把目标转向福惠路一带的住户。
苍茫夜色,说不定哪扇窗有双眼睛无意间就瞥见了打劫。
四十五户走下来,已经十二点了,夜沉沉。
我的心情也沉得如这黑黢黢的夜空,别提有多气馁了。
女人遭劫的时间正是万家灯火时,然而这四十五户人家都说不知道,没看见。
从住宅区寻找目击证人没指望了,我唯有在这个被打劫的女人身上寻找线索了。
第二天,我翻出女人的口供,反反复复地听,希望能捕捉到被我疏忽的哪个细枝末节。
可是听得我耳朵都快起茧了,也没发现蛛丝马迹。
我找来女人的手机号码打过去,女人关机了。
我一个电话拨到女人就职的制衣厂,被告知女人没来上班。
一个问号在心里扩大,我坐不住了,决定上女人出租屋一趟。
1.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5分)答:二、刘之蔚《胡杨人家》胡杨人家刘之蔚①分布在额济纳荒漠里的黑水城、红城还有无法考证的大同城,在国人的感情世界和历史记忆里是复杂和纠结的。
这里曾经的一切,胡人、党项人、土尔扈特人、蒙古铁骑、丝绸之路、居延海、黑水河、耶律阿保机、成吉思汗、萧太后、科兹洛夫、黑将军……如今谁又在乎过?谁又知道,额济纳就是党项语发音的“黑水城”?②每年的九月下旬,黑水河的上游水闸都要放水,额济纳沿黑水河生长的胡杨林仿佛一夜间被镀上了金色。
景物描写手法及作用
![景物描写手法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b88a284a417866fb94a8e92.png)
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一)手法一、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二、虚实结合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柳永《雨霖铃》想象别后之景。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
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
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三、绘形绘声绘色所谓“绘形绘声绘色”,就是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陀斯妥耶夫斯基举过一个例子,他说“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铛铛地跳着"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四、细描白描细描:即细节描写,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
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810745b33687e21af45a979.png)
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课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归纳整理,我们也就不难准确分
析、全面掌握景物描写的作用了。
但是,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风姿各异,其作用也绝 非以上六个方面所能言尽。一段具体的景物描写,其作用
往往是多元的,这时我们要作综合分析。比如,《故乡》
开头的景物描写:既烘托了“我”当时的悲凉心情和广大 农民的悲惨遭遇;又交代了背景,揭示了中心;还为全文
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课
五、抒发作者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景与情常是互相 渗透、相辅相承的,正所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在作者小时候听来,油蛉、蟋蟀 的叫声犹如人在悠扬的琴声伴奏下宛转的低唱,表达作 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再如《春》一文中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正是借助对春 风、春雨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的。这种用法在古典诗词 中最为常见。如杜甫的《春夜喜雨》,诗人精微描摹润 物的春雨悄悄降临的景,正是为了盛赞春雨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以抒发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一、揭示时代背景
景物描写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 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 例如《故乡》一文中,“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 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
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
有一些活气。”这段文字活画出一幅萧条荒寂、苍凉冷清 的故乡冬景图,也是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是闰土生活 的典型环境,也烘托了主人公悲凉的心情,为全文一开始 就定下了抑郁深沉的基调。
时间、地点的转换,说明是返回途中,又推动了故事
(完整word版)部编版三年级写景阅读
![(完整word版)部编版三年级写景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fdfaf730fd0a79563c1e72c1.png)
写景类文章的阅读一、基础知识写景,也就是描写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地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阅读写景类的文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写景类文章的类别A.游记:写的是游览过程中所看到的景物。
B.生活中的景物,如风、雨、雷、电等。
C.人们生活周围的景物。
2、明确景物的写作的顺序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因此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对于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写作顺序有以下几种:①空间顺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央或从中央到四周。
②游览的顺序,也是观察的先后顺序:一般按照游览的行进路线进行描写。
③时间推移的顺序:就是描写不同时间段的景物变化,如《雷雨》就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④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第三自然段就是写了树木、雾、阳光、草等景物。
3、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写景文章的结构一般有:①总—分;②分—总;③总—分—总。
4、体会写景文章的思想感情。
写景文章一般都是通过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我们要从字里行间中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感情。
二、热点题型1、给文章起个恰当的题目:要从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去找。
写景文章开篇会交代所写景物,结尾表达喜爱和赞美之情。
2、找出中心句:分为两种情况,概括特点的句子一般在开头,而结尾往往照应开头,点明中心。
3、从几方面来介绍景物:一般一段一个内容,找段首的总起句。
4、体会词语或句子的好处:分析用法(有无修辞等)+作用(突出景物的特点,结合所在段首总起句回答)。
三、典例剖析姥姥家的小院今年暑假,我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最有趣的是到农村的姥姥家,我最喜欢姥姥家的小院。
院子西南角,几根长竹竿架上,爬满了花藤,稠密的绿叶衬着紫红色的花朵,又娇嫩,又鲜艳,远远望去,好像一匹美丽的花布。
院子东北角是由金瓜架搭起的棚子。
光滑滑的金瓜像吊灯似的挂在藤上。
瓜棚下面有桌子。
晚上,灯亮了。
孩子们在这里读书,下棋,大人们也在这里乘凉,闲谈。
怎样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怎样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7f95fb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6f.png)
怎样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第一篇:怎样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怎样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在一般记叙文、各种文学作品中,经常会碰到景物描写,我们如何全面理解、准确分析其表达作用呢?首先,我们应从思想内容上考虑。
可以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抒发感情。
景与情常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承的,正所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这是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诗歌、散文中尤为常见。
比如《春夜喜雨》,诗人精微描摹润物的春雨悄悄降临的景,以抒发诗人闻到春天气息的喜悦之情。
类似的古典诗词是很多的。
《春》、《听潮》中对春天、大海的赞美之情也是借助景物描写进行的。
二、渲染气氛。
这一点在小说、戏剧中很常见。
《生命的意义》一文用“冷冷清清”、“阴森森”的景渲染了刚刚遭受白匪屠杀、严重破坏的肃杀气氛;用“苍翠的小树”、“挺拔的青松”、“如茵的嫩草”又渲染了战胜白匪后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气氛。
《孔乙己》一文结尾部分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添了一种悲凉阴冷的气氛。
三、衬托人物。
这一点还可细分为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人物性格特征等等。
也经常出现在小说、戏剧中,写人的记叙文中也有。
《七根火柴》的开头写的是艰苦、阴森、荒凉的景色,烘托了卢进勇苦恼、着急和盼火的内心活动。
《社戏》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图画,表现了孩子们去看社戏的欢快而迫切的心情。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出游之前有一段轻快明丽的景色,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欢快的心情;而见到落魄的于勒后,景色变得阴郁浓重,这就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驿路梨花》一文三次写梨树林和梨花,以物喻人,人与花交相辉映,衬托出梨花姑娘的美好心灵,表现了梨花姐妹助人为乐的思想品质。
四、突出主题。
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末尾。
《七根火柴》一文最后的夜景,烘托了红军战士生起篝火后的欢乐情绪,说明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赞颂了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突出了中心。
《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突出了人力车夫与自然的关系,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景物描写作用是什么
![景物描写作用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1aaae1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3.png)
景物描写作用是什么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景物描写作用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反衬人物心情。
4、在叙事性作品中环境描写的最终目的是写人,且为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面故事情节发展作铺垫。
6、为下文叙事、抒情作铺垫。
景物描写技巧
描写景物时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还可以运用动静结合或者是以动衬静的写法。
因为在描写景物时,如果只写静态的景物,可能会使文章显得呆板,但是如果只写动态的景物,又会使文章缺少一种平衡感。
只有二者结合材会使景物生动,有生气,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景物描写例句
1、夜张开了它庞大的黑色翅膀,无数的星星在黑夜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明亮且俏皮。
2、阳光轻松的洒在地面上,有些闷热的风若有似无的缓缓吹着,仿佛空气中也跳动着些许的不安。
3、开时间的牵绊,邀阳光作伴,约清风同行,收拾起行囊,我们去亲近草原吧,去亲近辽阔无边的草原。
4、远处环绕的群山,被霏霏细雨覆盖着,雾蒙蒙地。
分辨不出五月里秀丽群山郁郁葱葱,只有朦胧的美。
5、我是没有去过草原的。
但,草原却是我所喜欢的,一如我喜欢的沙漠和大山。
这种喜欢源于内心和生命的深处。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答案Word版
![初一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带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2bc397312b3169a551a4c3.png)
第二讲记叙文环境描写及作用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土壤”,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
好的环境描写能为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
在文章中穿插三言五句或点到而止的简要环境描写,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或映衬人物的性格、品格和形象,突出中心思想。
《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掌握“阅读中的描写等表达方式”,其中环境描写的考查在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关于这个知识点要求同学们了解和掌握什么是环境描写,学会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熟练应用答题技巧,并且应用到学生的写作实践中。
环境描写的相关知识点一般在记叙文阅读中常出现,考查的侧重点在于环境描写的判断以及分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一般分值在3-4分左右。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万物的描写,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雨雷电等自然景观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一般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鲁迅《故乡》中的选段: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力。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分析:这一段自然环境的描写写出了深冬季节、阴晦的天气、沉寂、荒凉的故乡景象。
衬托出了“我”悲凉的心情,为全文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等的描写,包括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复习学案] 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复习学案] 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0f73c8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7.png)
学习任务三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一、中考链接中考常考题型:画线句是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示例:(2020年四川广安中考)综观全文,第⑩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二、学习活动本单元文章表达的是家国情怀主题,文体虽不一,风格虽迥异,但在行文中都或多或少地用到了景物描写。
恰到好处的景物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表现主题都有很大的作用。
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完成下面的活动。
活动一:寻找文中的景物描写,把握景物描写所表达的信息。
(1)从《木兰诗》中找出一处运用了景物描写的句子,然后分析这个语句所表达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颂》是对黄河的赞歌,找出诗歌中的一处描写黄河具体形象的句子,然后说说写出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仔细体会景物描写,分析表达效果。
(1)赏析下面《老山界》中的景物描写,说说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地的誓言》一文中对东北景象进行了细致描绘,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
景物描写的作用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景物描写的作用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6082d34bb68a98270fefa36.png)
文学作品阅读复习教案——环境描写的作用类型:中考专项复习教案时间:2017年3月负责老师:黄秀娥一、环境描写的作用常见的有一下几种:(一)自然环境描写。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为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场所。
2、渲染气氛,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孔乙己》一文结尾部分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添了一种悲凉阴冷的气氛。
《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既烘托了“我”当时的悲凉心情和广大农民的悲惨遭遇;又交代了背景,揭示了中心;还为全文定下了灰黯的感情基调。
3、烘托人物的心情。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出游之前有一段轻快明丽的景色,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欢快的心情;而见到落魄的于勒后,景色变得阴郁浓重,这就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深化作品主题,象征暗示。
5、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这种景物描写一般穿插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小说、戏剧中较常见。
(二)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不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而且对人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有重要的影响,使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富有时代感。
例如:鲁迅的《孔乙己》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
作者刻画这样一个势力、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二、答题模板1、位于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背景/渲染了ⅹⅹ气氛/烘托了人物ⅹⅹ心情/衬托了人物ⅹⅹ性格/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见《中考突破》P164段落语句在文章的作用“位于开头”)2、位于文章中间的景物描写:为下文ⅹⅹ做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了人物ⅹⅹ的命运。
3、位于文章结尾的景物描写:表达作者ⅹⅹ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三、例题展示: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我那莽撞的十七岁》答: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节;营造出春意融融的意境;衬托了查玛的美,为下文写“我“对查玛的喜欢并讨她欢心作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其中,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社会环境是指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景物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等(一般在文章的开头)
●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气氛),展示人物性格
●表现人物身份,烘托人物心情(如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暗示人
物命运(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
●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或制造悬念(一般在开头或中间)。
●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作为情节飞发展的线索等。
●酝酿诗情画意,揭示(深化)作品主题。
常用模式:运用了……的描写方法,描写了……的景象,揭示了……的主题【或体现了……的作用(上面六种作用中的一种或几种)】
中考真题
冲进风暴逃生
[美]米歇尔·史密斯文
莎拉四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
她的爸爸是一个渔民,买不起房子,莎拉只好在小小的渔船上长大。
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打鱼挣的钱只够生活,交不起学费,她只好依旧住在船上,还要忍受孩子们的嘲笑。
海港里渔船很多,渔民们都是日出打鱼,日落而息。
一天傍晚,爸爸在船舱里喝着酒,莎拉自己坐在船头,看管着爸爸打到的一些鲑鱼。
忽然,莎拉看到海平面上腾起山一样高的乌云,风也渐渐大了,船随着波浪摇晃起来。
莎拉从小到大还从没看到这样凶猛的风暴,赶忙扶着栏杆跌跌撞撞地跑进船舱,喊着:
“爸爸,快醒醒。
”
“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
“爸爸,暴风雨要来了,咱们上岸躲躲吧。
”
“管它呢。
”
她抓着爸爸的肩头摇着他,爸爸的头撞在船帮上,他叫了起来你到底要干什么?”
“爸爸,咱们走吧,这次的风特别大。
”
爸爸终于醒了酒,他出了船舱,乌云已经压了下来,狂风卷着巨浪冲了过来。
“爸爸,你在干什么? ”
“莎拉,要是咱们不把船驶离码头,大风就会把它吹到码头或礁石上。
我们必须出海,这样才能保住船,活下去。
”
就这样,这条小船一头扎进暴风雨里,浪涛一下下撞击着船帮,莎拉吓得紧紧抱着爸爸,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
”
在他们的头顶上方,黑云翻滚着;在他们前方,狂风卷着黑色的巨浪迎面扑来,浪尖上泛着白色的水沫,劈头盖脸地打在他们身上。
莎拉的脚下一滑,险些摔倒,她吓得尖叫一声。
爸爸一手握着轮舵,腾出另一只手拉住了女儿。
就这样,他们熬过几个钟头,风小了很多,海浪也平静下来,天开始变晴。
父女二人仍然握着手安慰对方。
他们开始掉转船头,驶向岸边。
回到港湾后,四处一片狼藉。
木架搭起的码头不见了,几十条渔船漂被撞得千疮百孔。
只有莎拉和爸爸的船安然无恙。
莎拉抱着爸爸说:“爸爸,你是个英雄。
”
“我不是英雄。
”爸爸握住她的手,“莎拉,是你救了我们。
”
“爸爸。
”她激动得流下眼泪,“我们一起战胜了暴风雨。
”
文中画线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黑云、狂风、巨浪写出形势危急险恶,暴风雨越猛烈,越能烘托父女俩的勇敢无惧、顽强不屈和爸爸的选择明智;为下文写风暴对小镇造成的破坏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