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民主与自由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
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
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排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一)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二)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四)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五)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中西文化差异的五大原因

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一、从哲学思想方面看:中国无哲学,只有伦理学,一切思想都为了更好的统治。
西方哲学思想经过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现代及后现代哲学,人文主义思想从起源、复兴、发展、成熟到传承。
对非人道的批判形式由公开对话至借助古文化至《圣经》,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与人文思想得以发展与传播。
二、从宗教层面看: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仰。
西方的宗教信仰及宗教改革推动了国家独立、社会公德、信仰得救与理性主义的发展。
三、从政治、经济基础看:中国是封建专制时间过于漫长,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晚,发展慢且被扼杀。
西方从最初海洋文明至奴隶制工商业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及快速发展,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根基的法律体系和民主制度得到确立,正义、责任得以呈现。
四、从语言文字看,中国是方块文字,包括象形、指示与会意,这样不利于理论体系的建构。
西方是表意文字,有严明的时态与语法结构,理论体系庞大而完善。
五、从地域环境看,中国是农业社会,生活能够自给自足,文化逐渐走向自闭与落后。
西方是海洋文明与商业社会,善于开放、包容、追求与进取。
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及其原因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及其原因中西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之一。
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哪些呢?下面是的中西文化的差异资料,欢迎阅读。
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方礼仪文化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
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
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
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
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
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方民主自由公正的差异

中西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差异。
民主观念的差异是最主要的。
西方把“自由平等博爱”作为民主的核心内容。
东方文化强调“和而不同”,更加重视生存权和发展权。
从文字的概念可以这样分析,“生存权”“发展权”的内涵,包括民主权力在内。
也就是说,自由平等博爱可以在保障生存权和发展权中实现。
如果从这样的角度分析,更容易得出东方是大民主观念,而西方是小民主意识。
在疫情肆虐过程中,欧美国家的做法完全诠释了以基督教基本教义界定的西方民主含义。
在世纪疫情中,“生存权”可以理解为“为每一个确诊人提供全方位的免费治疗”,为疑似病人提供免费治疗,为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
发展权”,可以理解为,创造机会,让每一个人都有工作、发展的空间。
保障“生存权”“发展权”的具体内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奉献诚信友善”。
民主是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内容之一。
两种制度之争,必然带来两种观念的冲击。
但不能用孰是孰非、谁对谁错来判断。
要用哪个体制更能保护人的基本权力,哪种状态下人的权利更能胖普通人获得安全和满足(幸福是满足的一部分,满足的内涵包括幸福)。
假如没有分清两种制度理念的根本分歧,妄谈制度优劣,是不同腔调(声调)上讨论音乐作品的优美与瑕疵,都不可能得到更多的人认同。
民国时期,当年不少清华北大的教授反对汉字,呼吁推广拉丁化,以争取愚昧民族向西方文明靠拢。
结果,不成功。
据说,语言学大师赵元任的两篇同音文《施氏食狮史》和《季姬击鸡记》,打脸崇尚拼音文字的伪学者。
电子计算机机应用和推广,汉字输入障碍,又成为一批专家质疑汉字的理由。
当然,最后也不成功。
由此可以判断,中西方的观念差异,通过文明互鉴发展,是可以实现互通共存的。
在这样的发展阶段,盯住技术进步过程中仍然落后的一个环节,而得出文明与否的结论,是多么陈旧的观念。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2011-11-17 嘉陵山水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中西方民主自由公正的差异

民主、自由、人权是人类普遍追求的,千百万年来,人们前赴后继,为之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经济不断增长的今天,中西方的民主自由公正有着怎样的差异呢?中国民主与西方民主的差异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从本质上看,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主要; 西方是资本主义国家,以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之,上。
社会主义的民主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在实现民主反面不受资本和金钱的束缚。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自由解决了资本主义自由无法解决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际行使自由权利的问题。
而西方国家强调的是个人的政治权利,而不怎么讲经济和社会权利。
(二)从形式上看,民主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没有统- -的标准。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只是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政治程序上可以被称作民主制度,在政权性质上则只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少数剥削者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政治程序和政权性质相- -致,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享有的民主。
资本主义民主,只标榜民主,不承认专政,极力掩盖其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的阶级实质。
表现在理论形态上的西方民主只强调民主的形式方面,不讲它的实质,企图用比较完备的民主形式掩盖其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而社会主义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它使广大群众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获得了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社会主义是真实的民主。
它公开承认了自身的阶级性,认为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意味着对于被统治着的专政,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三)从社会关系上看,西方人“重利”、‘“重法”,中国人“重义”、“重情”。
毕竞西方的民主建立在金钱之上,他们注重的是个人的利益与权利。
就拿中国与西方的选举投票来说,中国主张绝对自由,主张人权,没有任何利益的冲突。
而西方国家的同样也是通过选举决定国家的领导,但是与我们不同的是,西方国家的劳动人民只能说具有形式上的自由权利,实际上真正通行的是财富的自由,他们口中所谓的民主,其实是被富人一手操控的傀儡而已。
比较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

比较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差异一、中国文化的古老性与美国文化的现代化中国的先哲们给后人留下了丰美的历史宝藏,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深深植根在中国这片土地之上的,她已不可能被移植,中国的一切现代文明都只能在这棵大树上进行嫁接而成;考虑中国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历史这个无形的手对现实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社会关系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
美国只有两百年的历史,美国的文化,是一群现代人,按照现代人的意志和思维模式构建起来的一座现代文明的宫殿。
美国人完全在按现代人的需要去创造科学,创造财富,创造民主的社会制度。
美国的人际关系也是按现代人的标准建立起来的。
美国发达的商业文化、科学技术是其现代文化的突出标志。
二、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美国文化的多元化中国汉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其他56个少数民族在肤色、人种上也与汉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单一人种和单一文化的国家。
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
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构成极为复杂,世界各国的人才在这里群英聚会,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各种民族、各种文化的大熔炉。
因此美国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三、中国文化的政治性与美国文化的经济性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两千多年来,要统治这样一个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的大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统治失调,就意味着国家分裂、诸侯纷争、战乱不休。
因此,自古以来,稳定和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件大事,政治是统帅,集中统一是灵魂。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上层建筑中的一系统,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权统治形成相辅相成之势,儒家文化中含有大量的关于教育统治者施仁政,教育百姓遵守伦理教化等方面的人文科学,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重农轻商,重文轻商,科举制度使文化与政治密切相连,文化中带有很强的政治性。
中西方民主自由公正的差异

长期以来,有一种相对普遍的观念,认为中国和西方确实是文化不同,西方文化的第一准则就是自由,西方人自由惯了;而中国没有自由的传统。
正是因为中国缺少自由文化、不讲个体自由,所以在这次疫情中才能采取“封城”“戴口罩”“隔离”等措施,并迅速取得防控疫情的阶段性胜利;而西方的自由文化、大讲个体自由才导致了其应对疫情的措施无法正常实施。
在此次疫情之下,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下自由的话题,改变一些模糊的甚至错误的想法。
西方民众对自由的推崇可能在我们很多人看来都是无法接受的,自由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信仰,成了一种终极价值。
有些人可以说是已经深陷自由的原教旨主义中了,以至于可以不要健康和生命也得要自由。
从他们参加集会、参加游行示威、拒绝戴口罩、反对社交距离等行为上都可以看出来。
这里确实有中西文化在对待自由方面的不同,在中国很少有人把自由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去谈。
但我们不能说中国人不讲自由,也不能认为一讲自由就是自由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终追求的就是大多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自由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部分。
有自由主义的自由,也有马克思主义的自由;有个人主义的自由,也有集体主义的自由。
关键不在于是否应该谈自由,而在于应该怎么谈自由。
我们不能看到西方媒体以自由和人权来批判中国,就反感谈自由,看到西方民众自由观的问题和缺陷,就批判西方自由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我们不能放弃自由这一价值理念本身,应该思考何谓真正的自由、如何追求自由这样的问题,让自由理论获得更多人的认同,才能有助于推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西方民众所讲的自由实际上主要是指自由权,是个人自由的权利。
自由之所以深入人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被当成属于每个人的、不被侵犯的纯粹的权利。
而主张自由最主要的针对对象就是政府权力,其最积极的价值就在于能够遏制政府权力对个人的侵犯和干涉。
在人类社会历史上,这种追求对于最终战胜君主制、特权制,对于保障个体权利不被随意剥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今天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 (1)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论文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比较原因分析论文摘要:中西文化差异一直是制约中国人与讲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的重要因素。
对中西文化差异知之甚少或缺乏必要了解,在交际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造成误解或陷入尴尬境地。
所以了解文化差异的表现及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避免文化冲突显得非常必要。
本文主要就中西文化差异和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和比较。
前言近年来,文化差异研究正在引起专家学者以及普通语言文化教育者的普遍关注。
这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
文化差异研究的基本目的是培养人们对文化差异的积极理解的态度,是培养不同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和文化交际的技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
正是基于这一点,本文就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和产生差异的原因作简单的论述和比较。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 报告

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西方文化差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言行举止上,也体现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历史传统等方面。
要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同时也需要去探索其中的共通之处与融合之道。
要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就需要认识到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和特点。
中西方文化源自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因此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
在价值观念方面,中国人注重集体利益和家庭观念,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体价值。
在饮食习惯方面,中国人喜欢煲汤炖菜,而西方人更倾向于简单的烹饪和生吃食材。
在礼仪习惯方面,中国人讲究尊重长辈和传统,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
这些差异是由各自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环境所决定的,因此我们要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而不是简单地对其进行评判或排斥。
要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就需要认识到文化之间的差异不是非黑即白的。
中西方文化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也有许多共通之处。
在对待友情和人际关系方面,中西方文化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
在对待自然和环境方面,中西方文化都倡导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我们要重视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以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要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就需要积极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通过交流与对话,可以增进中西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促进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组织文化交流团等方式,让中西方文化能够相互借鉴和吸收,实现文化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话题,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以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只有通过积极的交流与对话,才能促进中西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与和谐共处,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共同繁荣。
让我们携手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文化交流环境。
【这篇文章旨在辅助理解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并非文化研究报告,仅供参考。
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及其原因

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及其原因区别:如果说东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么西方文化相对就是偏物质的。
西方文化的发展远比东方文化的发展要简单得多,他的内容变化是由神学到哲学,最后到科学。
西方的神学与东方的神学不一样,东方的神学建立在深刻的经学上,而西方的神学没有很深刻的思想,就只是以敬仰美好的神来净化心灵,没有东方神学中那种很强的精神理念上的指导。
所以西方神学思想并不影响政府的管理思想,这个问题在东方就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在中国,经学和理学思想是政府管理思想的基础,杂糅其中的神学思想也会渗透到政府的管理思想中。
西方神学与东方神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西方神学不排斥物质,东方神学极力排斥物质。
这种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导致西方物质文化的产生,由此带来了西方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意识。
东方文化由于排斥物质,也就产生不了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意识。
西方哲学文化的产生,是西方物质文化产生的前奏和思想准备,也是西方文化理性思维的开始。
从神学文化走向物质文化,西方的哲学文化起到了过渡作用。
在西方哲学文化中,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精神是第一性的?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这种哲学上的大辩论,最终把西方文化从神学的混沌思维中解脱出来,建立了偏重于物质的理性思维,也就是物质文化的思维,这是西方文化中的一大进步。
在这期间,科学文化的产生有力地支持了唯物论,并因此而把神学思维撇在了历史的后面,神学从此而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文化“摆设”。
西方的物质文化是以科学思维为基础的。
哲学文化解放了西方人的思维,同时孕育出了科学思维,也孕育出了科学理论。
“分子论”的诞生,宣告了西方物质文化的产生,因为这是西方人物质思维的开始,物质思维是以探索物质构成和崇尚物质光华为思维特征的。
东方人的思维是物性思维,以“阴阳论”为基石,注重对事物属性及其功能的分析,优点是宜于看到物质与精神的运动共性,掌握事物运动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作出预测和运筹,借势运力,寻找最佳决策,讲究思维能力;西方人的思维是物质思维,以“分子论”为基石,注重对事物内部构成的发现,掌握事物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优点是宜于根据事物结构创造新事物和新功能,讲究创造才能。
从文化维度视角解读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3、宗教信仰
3、宗教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主,注重修身养性、崇尚自然。而西方文化则受基 督教影响较大,强调信仰和救赎。宗教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4、社会习俗
4、社会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庆、婚丧嫁娶等习俗富含仪式感,体现了对传统和祖先 的敬仰。而西方文化中的节日和习俗则更注重实用性和娱乐性。这种差异在跨文 化交流中可能导致对对方文化的误解和排斥。
内容摘要
最后,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也至关重要。人们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 自己在跨文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
内容摘要
总之,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只有通过 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差异,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才能避免误解和冲突,促进 和谐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 个人和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重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内容摘要
在跨文化交际中应用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 处理文化差异。通过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我们可以更好 地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建立更为紧密的。也需要承认并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 避免将一种文化维度视为普遍适用于所有情况的标准。
内容摘要
总的来说,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解决跨文化交际中 的障碍的重要工具。通过深入理解这些维度背后的含义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 适应全球化的环境,促进更为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内容摘要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这个背景下,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变得尤 为重要。本次演示将探讨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成因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 响,并提出一些应对方法。
中西方人对民主的理解

中西方人对民主的理解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是指人民通过选举或其他形式参与政治决策的一种方式。
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中西方人对民主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中西方人对民主的理解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差异是导致对民主理解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强调个人自由、平等和民主,而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政治文化则强调集体主义、家庭观念和权威主义。
因此,西方人更容易接受民主制度,而东方人则更倾向于集权制度。
二、历史背景的差异
中西方历史背景的差异也是导致对民主理解不同的原因之一。
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是在经历了长期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后逐渐形成的,而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则是在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因此,西方人更加重视个人权利和自由,而东方人则更加重视社会稳定和集体利益。
三、政治制度的差异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也是导致对民主理解不同的原因之一。
西方
国家的民主制度是基于选举和多党制的,而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则是基于单一党派和集权制度的。
因此,西方人更加重视政治竞争和多元化,而东方人则更加重视政治稳定和集体利益。
中西方人对民主的理解存在差异,这是由于政治文化、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相互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有助于促进民主制度的发展和进步。
正确看待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

正确看待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摘要: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在家庭观念上呈现出诸多的差异。
文章对中西方家庭观念的文化差异及根源进行分析,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克服家庭文化上的差异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西方家庭文化差异家庭文化是指家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家庭文化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指的是一个家庭杂世代承续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为人处世之道等。
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在家庭观念上呈现出诸多的差异。
正确的认识中西方家庭文化上的差异,求同存异,在中西方交流融合中和谐发展。
一、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一)家庭与个人的关系在中国,家庭文化有明显的时代性。
家庭受时代的影响,每个家庭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
中国封建社会的家庭,就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在封建的宗法制度下的家庭,是由家长管制一切,而作为家长的,只能是男人。
巴金先生的名著《家》就是一个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的家庭。
这个家庭的一切,都是由其家长——高老太爷决定,在那个时代,女人连继承权都没有。
在宗族至面,女子出嫁等于永远被开除出宗族。
西方文化持有的是性别平等的观点,认为男女的差异不是先天注定的性别差异;是由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社会要求的差异,才造成了他们之间的不平等,在家庭里,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相互尊重各自的价值观,男女拥有同等的生存权、发展权和选择权。
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比较重视血缘关系,家族观念,喜欢宗族群居。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多数中国人仍然保留着这一习惯,特别体现在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宗族范围内聚餐。
在特定的节日里,加强交流与沟通,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中,家庭永远是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家庭利益(家族利益)。
相比于中国人,西方人对血缘关系、宗族关系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利益往往比家庭利益重要。
对于西方人,人不仅仅是知识的主体,自然的主宰者,更是社会和家庭的主人,在个人和家庭的关系中,个人的利益和意愿是主要因素,家庭的利益和意愿是次要因素。
中西方价值观的异同

中西方价值观的异同中西方价值观的异同中西方价值观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理念体系,它们在一些方面存在明显的异同。
本文将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观念、人际关系、教育和道德观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带给读者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了解。
首先,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是中西方价值观的显著特点之一。
中西方价值观在这一方面存在对立。
西方国家普遍看重个人权利与自由,强调个体的独立,追求自我实现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而中方注重集体共同利益与团队合作,强调个人责任与义务,将个体的发展融入到集体发展中。
这种差异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也很明显,如在家庭中,西方重视独立性,更注重个人的自主意识,而中方更注重亲情和集体责任。
其次,权力观念是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西方强调民主、自由、平等,对权力持怀疑态度,主张权力应该受到限制和制衡,以保障人民的权益。
相反,中方注重权力的集中与稳定,认为权力来自于合法的统治者,相信领导层的决策能够为整个社会带来进步和稳定。
这也可以从两种文化的政治体制中得以体现,西方国家普遍采取民主制度,而中方则在一定程度上实行集权制度。
人际关系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点。
在西方,人际关系注重平等和个体间的互动,重视个人的私人空间和独立思考。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更加注重尊重长辈和权威,强调家庭和社会等级的重要性,关系更加注重礼节和面子。
这种差异也可以看出两种文化对于个人与群体关系的不同理解。
教育是中西方价值观领域中又一个重要差异点。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西方国家注重个体的发展和多元化,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中国注重集体教育和统一的教育方式,强调孝道、纪律和对权威的尊重。
这些差异影响着两种文化对待教育的态度和教育目标的不同。
最后,道德观念也是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的一方面。
西方文化强调自主的道德判断和个人责任,注重人权、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
而中国文化注重传统道德价值观,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注重对长辈和权威的尊重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
浅谈中西方民主对比下的中国式民主发展

浅谈中西方民主对比下的中国式民主发展摘要: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这个东方大国的人民在自己的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这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民主,是一个外来词,中西方的民主无论从文化根基抑或是政党制度等方面来看,都存在着很多的差异,西方的民主中存在着诸多先进之处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但是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完全按照西方的民主路线来走,我们应该结合我国自身的现实国情,构建起适合中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民主。
关键词:中国民主;西方民主;对比;发展一、中国民主鸦片战争的爆发,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令人心酸的屈辱史,但同时它也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现状,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人第一次了解到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
戊戌变法中,谭嗣同、梁启超等人提倡民权平等,主张“行宪法、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
”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四运动前,一大批革命领袖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积极投身民主文化的宣传,主张建立民主政治。
随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五四运动的全面爆发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在中国崭露头角。
时至今日,我国虽不能说已建立起高度的民主政治体制,但是我们已经具备了建立高度民主的基础。
我国的民主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也汲取了国外先进的民主思想,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前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都是我国民主建设的先进产物。
二、西方民主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一前425年)在《历史》一书中首次提到民主一词。
从非国家的原始民主制到军事民主制,再到古典民主制,公民享有政治权力,但缺乏自由,是一种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狭隘的民主制。
11世纪后期意大利出现城市共和国,市民大会有了立法权、选举权,12世纪下半期城市自治机关委任的官吏掌握了行政、司法最高权力,逐步形成了近代的民主制度。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民主与自由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民主与自由民主与自由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价值观。
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了民主与自由的不同理解与实践方式。
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民主与自由的内涵与发展。
首先,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在对权威的看法上。
传统的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重视家庭层面的权威与社会等级。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倾向于个体主义,注重个人权利与自主性。
在政治体制方面,中国有着悠久的封建主义历史,儒家思想倡导君主专制。
而西方国家在中世纪时期出现了基于个人权利的封建制度,逐渐发展为民主共和制度。
因此,西方文化更容易接受民主与自由的概念。
其次,中西方文化差异还体现在对权力的处理上。
在中西方文化中,权力被不同方式所控制与限制。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权力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倡导知识分子的道德修养与治国理政。
这种思想促使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有德政的君主。
而西方文化倾向于通过法律来约束政府与统治者,避免滥用权力。
西方国家发展出了独立的司法体系与言论自由的传统,以制约权力滥用。
因此,西方文化更容易实现民主与自由的制度建设。
此外,中西方文化差异还反映在对个人与社会责任的态度上。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与社会的整体利益,个人被视为整体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与个人追求。
民主制度下,个人权利与自由受到法律保护,并且个人被激励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因此,西方文化更容易支持民主与自由的价值观。
最后,中西方文化差异还体现在对民主参与的看法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主参与更注重稳定与秩序,依赖于儒家思想中的君主与知识分子的治理。
而西方文化更注重公民的直接参与,强调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西方国家发展出了广泛的选举制度与公民社会,鼓励公众参与政治决策与社会事务。
因此,西方文化更容易实践民主与自由的制度与价值观。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了民主与自由的不同理解与实践方式。
中西方文化在权威看法、权力处理、个人与社会责任以及民主参与方面存在差异。
中西自由观比较

中西自由观比较【摘要】中西自由观比较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比较中西方自由观的发展历史、核心理念、实践差异、未来走向以及挑战与机遇,可以深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自由的理解和实践方式。
西方自由观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并随着历史的演变不断发展,强调个人权利和民主制度。
而中国的自由观则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社会秩序和集体利益。
在实践中,中西方对自由的理解存在差异,但也有相互借鉴的空间。
未来中西自由观可能会趋于融合,但也会面临诸多挑战。
比较中西自由观具有深远意义,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推动世界自由价值观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中西自由观比较、引言、西方自由观的发展历史、中西自由观的核心理念比较、中西自由观在实践中的差异、中西自由观的未来走向、中西自由观的挑战与机遇、结论、深远意义。
1. 引言1.1 中西自由观比较的重要性中西自由观比较的重要性在于深入探讨中西方文化和思想背景下对自由的理解和实践方式,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自由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比较中西自由观的差异和共同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自由观念,从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
中西自由观比较也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自由理念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发展方向,为推动现代社会的自由进步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中西自由观的比较,可以促进中西方社会的对话和交流,进一步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的繁荣发展,推动人类理性诉求与普世价值的实现与传承。
中西自由观比较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西方自由观的发展历史西方自由观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为西方自由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和文艺复兴的兴起,西方世界逐渐形成了现代自由观念。
17世纪的启蒙运动为自由观的兴起起到了关键作用,启蒙思想家强调个人自由和人权的重要性,倡导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
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自由观念的传播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民主和自由令狐采学选题依据:在如今,和谐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倡导民主和自由也成为主流思想。
作为西方国家的主导美国,总是攻击我国不存在真正的民主。
那么,他们的民主又是从何而来呢?他们的民主就是真正的民主吗?我想每一种制度和文化都有它独特的形成原因,以偏概全的盖棺定论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值得去肯定的。
据此,我想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做一个浅层次的研究,从而对我们的两种制度下不同的民主和自由做一下简要的分析,尽管或许不能堵住好事之徒的悠悠之口,因为它没有足够的理论性和权威性,但是仅以此也作为一个了解也是好的,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以此作为奋斗的目标又未尝不可呢?!这便是我的选题依据。
框架设计:一、选题依据二、摘要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浅层次了解,我们可以获知现在的中国之所以在发展中,文艺复兴时期是重要的分界线。
在人家思想解放,勇于创新的时候,我们却在闭关锁国。
但民主与自由绝对不是西方社会专有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上个时代的开端为我们指明了道路。
但是要改变现在的局面,还是需要我们这代的不懈努力。
三、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马克思主义四、正文(一)、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物质生活只是一种生存的本能,饮血茹毛的原始生活状态,决定其生产力的低下,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几乎谈不上有什么意识形态。
民主、自由、平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一种生存形式,几乎没有存在的空间和内容。
虽然,人是有灵性的、有思想的物体,人性的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是天赋的人权。
但是,在没有阶级、没有国家的社会里,人的自由只是人的天性和本能的自由,这几乎是没有任何社会思想意识的自由。
只有在人的更高级的发展层次,即在有阶级区分的时代,人的自由才富有更丰富的内涵,存在的自由,劳动的自由,精神的自由,其程度的高低,范围的大小,决定其自由的质量和社会进步的质量。
而民主和平等的诞生,更是到资本主义社会才有的事。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主义社会,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是没有任何民主和平等可言的。
只有当资本主义革命出现的时刻,当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时代,民主、平等才现身在社会的舞台,伴随资本主义民主、平等出现的自由,在这个时侯,其价值和内涵才变得更为珍贵和丰富。
人们的生存自由,精神的自由,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出现才有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竞争自由、集会自由、信仰自由、宗教自由、贸易自由、迁徙自由、劳动自由等等一切,才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五彩斑斓。
这是资产阶级革命献给人类社会最鲜艳最芬芳的花朵。
(二)、历史长河中的不断变迁中:秦一统到戊戌变法西:古希腊到文艺复兴自由、民主、平等、博爱,这四个词语是西方文化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精神,在几千年的风云变革中顽强地流传、发扬与不断地完善,最终成为一种文化的代名词。
1.古希腊——萌芽中的民主。
作为欧洲文明的摇篮与发祥地,古希腊文明留给了我们无尽宝贵的财富。
被无数西方人视为“精神家园”的古希腊文明从爱琴海中诞生,黑格尔曾说,只要一提到希腊,我们欧洲人就有一种家园之感。
而古希腊文化的精髓,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自由与民主。
在古希腊,没有君临一切的专制君主,也没有代表最高道义的宗教主宰,神和人一样生活在充满纷争的社会里。
宙斯、阿波罗、雅典娜、阿芙洛狄特等尽管是神,却有着人的形体和性格。
雅典民主制度翻开了历史上崭新的一页,尽管古希腊的民主是十分粗糙的,但是它体现了对普通人的尊重,让普通人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尊重人民的意见。
古希腊历史上的四次改革,对古希腊及西方的民主政治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影响作用。
反观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又有多少统治者愿意把政治权利交到普通人手里,让老百姓来决定国家政治事件呢?!2.难以分割的两千年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从秦始皇一统六国开始,中央集权就是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主要政治形态。
秦始皇推行的君主集权,从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利弊参半。
严酷的刑法、专断的统治,焚书坑儒,毫无民主可言。
直到两千年后的清朝,依然大兴文字狱,读书人没有发表言论的自由。
当然,无法否认的是,在相对宽松的春秋战国时期,曾短暂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只是在那时候,大多数的王侯都在忙于东征西讨,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
百家争鸣的场面在秦统一六国后逐渐式微,到了汉武帝时期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
3.深刻的分界线----文艺复兴欧洲自文艺复兴后开始了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这些正是在民主与自由之风下所产生的伟大的运动,也是中国与西方产生差距的地方。
在西方进行文化、宗教、政治、科技等各方面的改革之时,中国却进入黑暗封闭的时期。
宋朝的程朱理学很大程度上禁锢了人的自由活动和思想,元朝把读书人列为“醋老九”,社会地位低下,明朝自郑和下西洋后便不再与外界有交流,到了清代更是开始了长达百年的闭关锁国,在这样一个重农抑商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里,自由与民主的发展可想而知是何其的缓慢。
4.痛苦、艰难、而坚决的脚步只是,中国并没有因为落后而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自戊戌变法时第一次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政治体制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潮在中国兴起。
在那一波学习西方的浪潮中,无数学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第一次把自由、民主、共和、科学等字眼引进中国,开始了中国近代的启蒙。
在经过了孙中山的革命,经过了共产党八年的抗战,经过了新中国走过的60年风雨,经过了众多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的努力后,自由与民主这两个词,终于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中国的民主政策正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时代的开端唤醒了我们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思想最为先进,精神最为高尚的科学。
无产阶级革命是超越资产阶级的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无产阶级革命比资产阶级革命更为伟大,更为彻底,它不会摧残民主自由平等的花朵,恰恰相反,它只会把民主自由平等的花朵浇灌得更为鲜艳。
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是人类进步的象征,是意义十分美好的词汇。
虽然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但是,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决不是资产阶级的专用名词,假如把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与资产阶级划等号,那么,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命和涵义就太狭隘了、太渺小了。
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命和实质意义应该比资产阶级革命更加远大、更加完善、更加美好。
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命应该创造出比资产阶级更大限度的自由,更加实在和实惠的平等,更加广泛和真诚的博爱。
这样,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才真正具有比资产阶级革命和建设更加先进的意义。
(四)民主和自由不是西方专有的产物民主和科学从来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华。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把民主自由这个美好的词却送给了别人。
党外人士叫民主人士。
在香港,亲共产党的政治团体叫左派,亲英美派叫民主派,这些错误的叫法,混淆了视线。
以至于许多的人发生错觉,好像民主自由与共产党无缘,好像民主与自由是西方世界的专利。
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的理论文章《从民主派到走资派》流毒很深,以至于凡是提倡民主、提倡自由就是提倡资本主义,就是提倡资产阶级,这几乎成了人们的习惯思维。
而也有许多的人认为只有西方世界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社会主义中国没有真正的民主。
关于这种错误观点,大家一定要认识清楚到:西方的民主价值观有许多我们需要吸取的地方,但是也有许多我们不能吸取的地方。
1.西方的直接选举西方的种种民主的表象都是以强大的物质财富作为基础的。
谁的物质力量雄厚,谁的选举就更具有实力。
在美国,每一届总统的选举费用在数亿美金到数十亿美金上下。
这相当于中国一个经济水平中等的省份一年的财政收入。
美国是一个只有两亿多人口的国家,中国是一个有14亿人口的国家。
按美国选举的标准计算,中国选举一次需要几十亿甚至几百亿人民币,这大约占中国现在每年财政收入的1/20。
一个国家用1/20的财力来搞选举,显然,这是一种黑色幽默。
显然,西方的金钱民主,金钱政治,中国是不能学习的。
2.美国的民主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以国家的利益和资产阶级大财团的利益为最高标准的,也就是以帝国主义的利益为最高标准的。
马克思主义的论断“帝国主义的本质就是侵略”并没有过时。
在美国,民主和自由是他们社会制度生存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为了他们本身的利益,他们可以打着民主和自由的幌子,四处侵略。
美国侵略伊拉克,打出的口号就是向伊拉克输送“民主”,这已经把美国和西方的虚伪民主暴露无遗了。
美国侵略伊拉克的本质是控制石油这一战略资源,而不是为了什么民主和自由。
非洲有的国家比伊拉克的统治更为残暴,更为专制,美国为什么不到那里去输送民主?因为那里没有战略资源。
(五)启示掌握了历史,谁就掌握了将来;谁掌握了现在,谁就掌握了历史。
历史,是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地域的最佳途径。
而文化,则是历史最好的注脚。
如果说,在西方文化中,自由与民主就像是与生俱来的浪漫高贵的品质,那么对中国来说,则是不断努力不断摸索不断学习后的成果。
与中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同样博大精深的欧洲文明,几千年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历程和方向。
欧洲不仅是个地理概念,它更是一个文化概念。
了解欧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重要的参考坐标。
有学者曾说,如果不读中国的历史,你就不知道中国为什么伟大,你如果不读世界历史,你就不知道为什么中国这么落后。
一味的强调落后和贫穷没有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增强实力和认识,让这种落后和贫穷只是暂时的,短期的。
并且这种落后只是在国力上,而不是知识水平和思想建设上;而贫穷也只是个别地区的资源贮备问题,而不让这种贫穷成为心灵上和精神上的深度贫穷……因为那才是真正的贫穷和落后!我们的祖国母亲,历史悠长绵亘了五千年的——中国,正像一只沉睡的雄狮在慢慢苏醒,逐渐散发出那专属与她的,文明古国,世界中心的风采和魅力。
在这新时代的我们是无比幸福的,但我们的的任务也是艰巨的。
愿与所有同学共勉,在这条虽不平坦但却前路清晰的路上共同努力,携手创造祖国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