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读懂诗歌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如何读懂诗歌(详细)

如何读懂诗歌(详细)

与友人的离情别意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 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G、“诗豪”刘禹锡的简洁明快、风情俊爽与清新怡 人
政治讽刺诗:寓意深刻,辛辣犀利,刚直不阿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
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戏赠看花诸君子》
怀古诗:均用律绝形式,吊古伤今,沉郁苍凉,感慨
王维的边塞诗,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迥 异于他的山水田园诗,表现出一种苍劲有力、 壮阔豪迈的特征。 如《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再如《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如何读懂诗歌
2020/6/27
读懂诗歌
解读诗歌
•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
一、读题目
题目——理解诗歌内容、鉴赏 诗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起始环节。
认真研读诗歌题目,分析其 可能包含的信息(时间、地点、 对象、事件、情感、题材、主要 表现手法、主旨等)。
B、杜甫的沉郁顿挫与清新自然
沉郁顿挫与忧国忧民:
《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 已。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 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 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 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的清新自然:
江畔独步寻花

如何读懂古诗

如何读懂古诗

解题思路:注释中诗人所处朝代这一信息尤 为重要。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国家衰亡已无 可挽回,这让许多爱国志士包括诗人戴复古都极 度痛苦, “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 最为强烈和集中。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 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 “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 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 心理,在写法上别出心裁,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 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 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注:① “鲈鱼正美” :典出《晋书·张翰
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②
“南冠”、“楚囚”:典出《左净渚莲 愁”与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声声慢》词中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在抒情手法上有异曲 同工之妙,而抒发的感情却不相同。 〖参考答案〗 两诗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 人的感情色彩赋予荷花、菊花,借花愁写人愁。 赵诗中,描写了作者眼中花瓣落尽的枯荷败叶的 忧愁,实际上写自己羁旅京城的乡愁;而李词则 借写满地黄花的憔悴抒发自己孤独愁苦的感情与 国运衰微的悲凉。
四、关注文本 1、关注情感关键词,把握诗眼。诗歌中往往有一些最精 练传神的词句、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这些能够帮助我 们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阅读时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示例、《咸阳城西楼晚眺》是千古名篇,颔、颈两联更 是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从景物描绘与情感表 达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咸阳①城西楼晚眺(tiào) 许 浑②(hún)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 ①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②许浑:晚唐诗人。
解题思路:本来初读时对“自有岁寒心”一句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四):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四):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课堂巩固】
1、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2012江苏)P148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 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4分)
1、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梦江南
【寻觅读懂古诗的支点】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 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 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诗歌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作者:韦庄,五代时“花间词”代表
题材:闺怨词
看作者
• • • • • • • •
特定内容
(2)答:作者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
★特别提醒:
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 多悟才是关键。 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 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这段时间 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 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 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 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 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 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从标题切入,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P143 练中悟1
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
些重要信息。 (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2015·全国Ⅰ) 答案 ①点明了“留别”的出发地、目的地。 ②“留别”暗示了诗的类别——送别怀人诗。 ③“临洮”“北庭”两个边塞地名,暗示了诗中将 写边塞风景。

从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

从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

从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下面从以下五个角度简析鉴赏古代诗歌的一般方法。

一、正面描写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解说】正面描写晚秋落叶纷飞,江水滔滔东流的雄阔壮美之景。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解说】正面描写了山村幽雅宁静的田园生活氛围。

二、侧面描写(衬托)(间接)1.衬托分映衬和反衬。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2、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

如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答案是D项: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作者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

三、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1.《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正面描写是:天姥连天向天横【解说】直接说天目山很高,直插云霄,侧面描写是: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解说】天姥山的高度超过了五岳和赤城。

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也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五岳、赤城、天台都从侧面衬托天目山的高大。

2、动静结合《归园田居》诗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用狗的吠叫声衬托巷子里的宁静,用鸡的鸣叫声衬托环境的幽静,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安逸、宁静,不似官场生活的喧嚣、嘈杂,表达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诗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抓住田园生活的特点,自然环境的特点,按照从近到远、从低到高的顺序,对诗人生活的环境进行描写。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张PPT精品课件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张PPT精品课件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 (课件58张)
16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 (课件58张)
示例二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苏轼)
仿佛曾游岂梦中, 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 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 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 会有幽人客寓公。
注:本诗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十月作者第二 次遭贬初到惠州时所作。
2、读关键词
(1).情感词: 诗歌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或透露 诗人思想感情的字眼。 (2).修饰词:动词 、形容词、副词等,尤其 是冷暖色调形容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 。
30
方法四:读正文(意象 关键词 尾句)
(3).情感词即“情点”。直接表露情感,如“悲”、 “愁”、“孤”、“喜”“闲”之类。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 (课件58张)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 (课件58张)
如何读懂诗歌
2、掌握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 “四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 (课件58张)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 (课件58张)
示例一
观书有感
借助题目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 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 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 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问: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5分)
24
演练三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①

诗歌鉴赏(一)如何读懂古诗词

诗歌鉴赏(一)如何读懂古诗词

请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总结方法
• (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 知人论世,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 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 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 ①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 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 • ②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 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 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注: ① 【宣城】今安徽宣城县。 ② 【子规】一名杜鹃, 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相传子规鸟的叫声如蜀地 方言 :不如归去。此时杜鹃花亦盛开。 ③ 【三巴】东汉末年 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情感? 答: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
【怎样才算读懂?】
1. 明白表层意思
• 能翻译出诗句大意: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景物
2. 领会深层意思
•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 营造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看标题,抓题眼; •(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词”; •(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六)看典故和尾句,明感情主旨。
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 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 作者的思乡之情。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一)读标题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1.把握标题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2.带着标题去读诗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带来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即通常在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诗的开头句往往是扣住标题来写的,从而了解了开头的内容。

(二)读正文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

这一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基础的,不过,方法上还是有以下两点很关键:1.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⑴结构章法〖诗〗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①绝句:前两句写景。

次、后两句抒情。

第四句最重要。

②律诗:前四句写景。

次、后四句抒情为主。

【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上片: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

写景为次。

下片:抒情为主。

⑵基本特点:情景结合a.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b.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明景衬暗情等。

2.反复品读关键语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钱钟书用“闪电战”来形容古诗鉴赏。

而其言语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

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

当然,最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诗句。

如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

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

如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

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在写景叙事句中。

(三)挖掘暗示信息诗歌中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信息,如注释和题干等,这些信息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鉴赏诗歌,首先应读懂诗歌,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

这当然要从诗的文字符号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复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标题、作者、注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

标题往往包含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思想内容、情感倾向、诗歌类型等,有助于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主题;作者能揭示诗歌的背景、创作的思想倾向等;注释往往是对关键词句、时代背景的交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在鉴赏时,对这些辅助性的东西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合理想像,感悟意境鉴赏古诗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诗中描绘的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品味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想像。

鉴赏诗歌应抓住具体的意象,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去补充、拓展、丰富诗歌的意境。

三、吟咏推敲,品味语言诗贵含蓄。

由于诗歌要用极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意蕴,所以,与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鉴赏诗歌,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就很难把握作者的情感。

品味语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品味关键词语。

动词、修饰语、叠词、表颜色的词等都是要关注的对象,而改变了词性的词,应特别予以重视。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诗眼”或“词眼”。

其次,品味变化了的句式。

诗歌为了格律的需要,给读者留下艺术想像的空间,不仅改变词性,还常常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

品味语言,还需将这些诗句还原,把握诗意诗情。

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读起来不知所云,但实际上是运用了倒装,正常的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三):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讲述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三):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讲述
近体诗的写作思路一般为:起承转合。理解了这一 特点,可以读懂诗的层次脉络、大体内容,甚至可 以帮助做一些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 “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 “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
2011年高考江苏卷杜甫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 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 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 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 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 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 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 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 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 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 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 日子更难打发。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 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 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 诗艺作结。
练中悟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杏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解析 该诗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杏花, 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写诗人 的愁恨;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 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专题一诗体专攻——鉴赏诗歌读懂始[专题微语]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明确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

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培养读懂古诗的能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把握古诗常见的题材特征,二要懂得古诗的语言特征,三要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一、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中国古典诗歌虽说浩如烟海,但如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

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

当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

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一)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一定要抓住情景关系加以品析。

首先,把握景物(意象)特征。

常见的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其次,领悟诗人溢于景物的情感。

山水田园诗表达的常见的思想情感有: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另有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新高考诗歌阅读之读懂诗词

新高考诗歌阅读之读懂诗词

新高考诗歌阅读之读懂诗词古代诗歌鉴赏考点一向失分较多,问题出在哪里?读不懂。

只有读懂诗,才可能答好题。

一轮训练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读懂诗。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是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应该增加解读诗歌的知识储备从而来解读古诗。

一、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诗歌大意:时、地、人、事、景、物。

二、领会深层意思。

1.营造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2.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3.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一、由诗歌基本知识切入1.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1.下列诗词中不是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的一项是( )A.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D.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该曲是白朴的《仙吕·寄生草·饮》,其主要内容是劝酒,没有写景。

答案C2.结构谋篇诗词的结构谋篇又称章法。

分成“起”“承”“转”“合”四部分。

所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

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

所谓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

所谓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账,要制造些波澜。

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

所谓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三):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三):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
答案 先写景,后抒情: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杏 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 恨长来点明春思。(或:先写春天的色彩;次写春天的 繁花;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 思。)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这首诗大概 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 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 之愁、逐客之恨。
(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 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 诗艺作结。
练中悟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杏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解析 该诗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杏花, 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写诗人 的愁恨;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 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 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 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 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 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 嫣红、洁白两色。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 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 的深愁苦恨。
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 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 唐冯延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 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贾至不这样直写,却 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 更为曲折。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三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三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
方面写出山泉 之清澈见底,“飞空作雨声〞是从“声〞的方面写 出山泉凌空而下水石相激的情形。另外,从上下文 看,此联与前一联形成欲扬先抑之势,同时为最后 两句的称赞做了铺垫。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 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 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 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 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 泉做了铺垫。
②“承〞,在古诗词中,“承〞句或写景,或叙事, 或抒情,或议论,与“起〞句自然衔接,是“起〞的 延伸、拓展。“承〞的形式有总接、分承、明顺、暗 接、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其主要作用有:a.承上启下, b.铺垫下文。 练中悟6 (·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 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 妙处。
解析 A项是以乐景写哀情,其他三项是以哀景写哀 情。
(2)章法构造(近体诗):起承转合 近体诗的写作思路一般为:起承转合。理解了 这一特点,可以读懂诗的层次脉络、大体内容, 甚至可以帮助做一些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构造章 法。“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 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 是收束全诗。
答案 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写孤舟夜泊河岸 的图景;后两联为一层,抒发自伤漂泊之情。
练中悟3 下面句子中,情景关系不一致的一项为哪一 项(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B.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诗歌鉴赏--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诗歌鉴赏--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即通常在 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这样,我们 就可以知道诗的开头句往往是扣住标题来写 的,从而了解了开头的内容。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二、读正文
(一)、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①结构章法: 1、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次, 2、绝句前两句叙事写景,(次)后两句抒情。 诗 (主)(第四句最重要) 3、律诗前四句叙事写景,(次)后四句抒情。 (次) 有的诗歌还将就起承转合 上片:首句渲染气氛, 主句写景 写景(次) 词 尾句过渡 下片:抒情。(主)
答案:
本诗末句并不正面回答第三句的疑问, 而是以景结情,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朦胧、 沉寂、荒无人烟的莽莽平沙,气象阔大, 含蓄地暗示了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艰苦生 活,余味无穷。
典型试题
例10、以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为例来 看说说起、承、转、合对懂诗、解题的 帮助。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2021327chenli66读懂诗的一般步骤1看标题写作缘起时间处所人物场合感情基调如望月怀远春夜喜雨旅2看作者时代身世生平思想风格流派3通词句抓情感词认清歧义理顺倒文解读典故推断品味关键字词概括句义4味意象形声色质味及修饰语5入意境设身处地涵泳品味领悟其中的情7认技巧结构关系类语意关系类表达方式类主要是写景抒情方式语句修辞类8看注释难字或有典故时代背景2021327chenli67诗歌鉴赏答题规范
诗歌创作的大致“套路”:起、承、转、合。 起句:写景叙事。 承句:承接上文,继续写景,叙事。 转句:笔锋逆转,引向抒情,议论。 合句:抒发情感,发表议论。
22
③读懂诗歌思路----起、承、转、合。
“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 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作用主 要有两种:①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 定情感基调;②托物起兴,烘托铺垫, 渲染映衬。

高中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古诗

高中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古诗

诗题
重要信息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 《左迁至 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
蓝关 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 示侄孙湘》
①交代了写作内容(梦游天姥);
《梦游天 姥
吟留别》
②交代了写作目的(留别); ③交代了诗的体裁(古体诗); ④暗示了写作手法(浪漫主义手 法)。

卷别
标题
蕴含信息
2015·全国 新课标卷Ⅱ
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 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 二、读懂诗歌的一些方法
• 1、抓标题,找准理解的切入点。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
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
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
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显示诗歌题材,暗
• 2、抓作者,知人论世
•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 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 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 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 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 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 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 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 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 识中回忆提取。
的另心外情,很古寂人寞还有。一那个么写,作作习者惯为,通何常会在寂诗寞的呢开?头再一 两句联就系破写题、作点背题景。就这可样知,晓我们了就。可带以着依对据标标题题,的了疑解问,
开头我的们内读容。懂了该诗。
[牛刀小试]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鉴赏古诗词的五种方法

鉴赏古诗词的五种方法

鉴赏古诗词的五种方法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用译诗来解说内容,用描述来表现诗境,用抒情来表达感受,用阐释来点示深意,用呤诵来传情达意,用评说来赏析美点。

总的来说,人们欣赏诗词的着眼点是诗情画意。

下面以具体例子对诗歌鉴赏的方法进行说明:1、字词品味: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个“空”字领起,把所有的景致都染上了静谧写出了山中的空寂。

“空”是秋山的特征,秋雨过后,山村一色,就更显空旷。

“空”境通感空旷的视觉感受,伴随的是静寂的听觉感受。

“空”是双关,即是写景,也是对佛理的感悟。

XXX在山村中,追求“空”、“静”,以获得心灵的“空”、“静”。

根据“字词品味”这种方法,从人物、时空、动静、声色、远近、视听、刚柔、宏微这些角度赏析: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②红杏枝头春意闹;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④山光悦鸟情,潭影空人心。

2、画面欣赏,如:诗人以泉流之动态衬山村的静态,以泉流之声响衬山村之宁静。

“明月松间照”写静态远景,可所以明月初升,透过松林看到斑驳圆月,月亮就像悬挂在树梢上;也可所以皓月高悬,月光倾泻,树影斑驳,风影移动,XXX 可爱。

“清泉石上流”,写动态远景,喑含水声,雨后山泉微涨,“石上流”明其线,水线声亦轻,山村中万籁俱寂,惟闻水声潺潺。

请根据“画面欣赏”这种办法赏析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风掣红旗冻不翻。

3、景物描述:如“XXX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月光透过松枝,洒在潺潺流泉上,斑驳陆离;清泉在山间跳跃,闪闪烁烁,仿佛银柱击弦,发出清脆悦耳的轻响;忽然竹林喧动,传来洗衣归返的姑娘阵阵甜美的笑语,湖中XXX,颤动起来,那是晚归的渔舟荡波而过……一幅多幺恬淡幽美的山居图画。

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②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③烟笼寒水月笼沙;④《天净沙?秋思》。

4、意境(画面环境抒发何种情感)探求: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

总结方法
(五)看意象,品意境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
,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意象:含有特定情意的物象。 意境:由意象组合构成的艺术境界。
【例五】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
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
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六)再现情景,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的情景,设身进入
这一情景中去体验、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要有再现诗词画面的习惯和能力。
练习
通过联想或想象,描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这两句诗句的画面,品味其意境。



赏 01
2024高考专题复习
❀ 如何读懂古诗词
古代诗歌基本知识介绍
(一)了解诗歌发展的概况:
《诗经》 《楚辞》
汉魏五、七言 古体诗
唐诗(近体诗)
宋词
元曲
明传奇(剧本)
清(集大成) 现代诗(自由体、律诗)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古体诗 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歌”“行”“吟”“引”等)
句数、字数、格律要求不严格
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 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羁旅思乡之情。
从军行 杨炯

诗歌形式知识: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诗歌形式知识: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诗歌形式知识: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诗词鉴赏是一门深奥的艺术,需要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多年的阅读经验。

其基本方法包括:审辨诗词的艺术技法、深度解读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以及对时代和文化背景的考量和理解。

下面就此作一详细阐述。

一、审辨诗词的艺术技法诗歌表达的是一种美学,其艺术技法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这方面的关键在于对诗歌的形式与内容进行审辨,体察诗歌中所展现出来的意境和感情。

首先要审辨诗歌形式。

诗歌的形式是诗人选定的诗歌格式,如诗的体裁、韵律、语言运用等。

在鉴赏诗歌的时候,我们需要理解诗歌的形式,切入诗歌字里行间,领会诗人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古诗中的七言律诗、五言绝句等,都有着不同的格律、韵律和用语特点,因此鉴赏者必须精通这些要素。

其次是审视诗歌内容。

要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心境和人生哲理,体察诗歌的表达和情感内涵。

比如在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几句其实是表达了诗人李白对人生的感慨。

二、深度解读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古代诗歌多采用象征手法,因此鉴赏者需要准确读懂诗歌中的隐喻、比喻、意象和符号等文学手法,解读诗歌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同时,鉴赏诗歌还需要理解和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比如清代赵翼的《论诗》,用隐喻的方式表达了对宋代诗歌风格的批评,强调“真情实感”和注重“具体描写”的重要性。

三、对时代和文化背景的考量和理解古代诗歌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只有正确认识时代背景,理解文化内涵,才能真正领悟诗词的艺术价值。

例如,在唐诗中有许多描写人生态度、情感体验、社会风貌等方面的作品,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在鉴赏这些作品时,读者需要了解唐代社会的风貌、文化特点、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

总之,鉴赏古诗需要全面理解诗歌的艺术形式、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

只有精通这些基本方法,才能进一步提升对古诗的审美成就,并从古诗中汲取人文之美,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 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2、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2019江苏)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意象:小山、鬓云、香雪腮、蛾眉、花面、 绣罗襦、金鹧鸪(女性色彩较浓)
行为:画蛾眉、弄妆梳洗、照花、新帖 (女性色彩较浓)
看意象
意象即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意 象是诗词作者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手段。
多读诗歌,多积累意象,对我们读懂 诗歌大有裨益。各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所创造 出的艺术境界即为意境。一般而言,意境特 点是明丽,昂扬向上的,其内在情感则是高 昂乐观的。反之,意境特点是阴暗,凄冷低 沉色调的,其内在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返回
拓展: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 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 弃。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1、舅姑:公婆。 2、入时 :合乎时尚。无:疑问词“吗”。 3、张水部:诗人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简析】这是一首请张籍指教的诗。意即临近 考试了,我的作品会符合考官的心意吗?因此 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 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相传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并有诗回赠。朱因而 得名。如果没有这个题和这个故事,我们只能 将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欣赏。
方法归纳:
支点四:作者(诗人的生平、抱负、风格) 支点五:题材(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 闺怨诗、田园诗、怀古诗、隐逸诗) 支点六:行为(主人公做了什么)
支点七:意象(凝结着特定情感的物象)
意象与情感
杨柳 幽竹
离别、留恋、伤感 高洁、隐逸
梧桐 浮云
凄凉悲伤 漂泊
杜鹃 鹧鸪
凄凉、哀伤 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方法归纳:支点一:标题
(关注标题中的所有信息) P143一、标题切入---关注标题中的所有信息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标题是 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 标题概括作品的重要内容,揭示了作品的线索, 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 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 从标题切入,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 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 凉之气笼罩全诗。
【课堂巩固】
1、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2019江苏)P148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 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3、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 的用典或其意境。
4、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 情感和写作风格。
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P145练中悟10 请借助注释,理解下面这首诗的
写作意图。 赠花卿[注]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 花卿:名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平叛 中立过功;后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答案 此诗赠花卿的目的是给花卿以委婉的讽喻: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思考: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 (南宋后期,国家衰亡已无可挽回,这让 许多爱国诗人伤痛之极。)诗人登高远望, 昔日大宋神州大地都已沦丧,痛苦得不忍心 再看,以致希望有高山挡住视线。这种想看 又不忍看的矛盾心理,表达了诗人因国土沦 丧而生的无尽伤痛。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4分)
1、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 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支点:作者——温庭筠,花间词代表
读懂
支点:题材——闺怨词
支点:意象——落花、碧云 支点:行为——恨极、心里事、看落花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 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4分)
“只应天上有”是说花卿僭用天子音乐,不当受之;
“人间能得几回闻”隐含警示之意,意谓这种享受
难以长久。
P145 反复品读关键语 ——诗眼,结句,情语
诗眼:王维《山居秋暝》最后一联是诗眼句,而 “留”则是诗眼,全诗要表达的对山水田园的留 恋和对官场的厌恶都通过“留”字表现出来。
结句(主旨句):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寻觅读懂古诗的支点
【寻觅读懂古诗的支点】
例1、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 1、舅姑:公婆。 2、入时 :合乎时尚。无:疑问词“吗”。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新婚夫妇的柔情蜜意。
例1、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情语(直接抒发情感的字句)愁、苦、怨、恨、 羡、忆、怀、喜、泪……
注意:“情感语言”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 也藏在写景叙事句中。 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独”就 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感; 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 “独”“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 独、无聊之感。
【寻觅读懂古诗的支点】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思考: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一作者登上浮远堂俯瞰大地时内心波澜壮阔之情。 答案二:面对大自然的雄伟瑰奇,作者感到了自身的渺 小和短暂,因而愁绪满怀。 答案三:作者远离故土的思乡之情,羁旅在外的愁苦。
(3)《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2019·浙江)
答案 词题暗示词的内容是描写琵琶弹奏及听的感受
(4)《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2019·江苏) 答案 ①“秋日”点明了写作的季节。 ②“题……新居”,表明了写作缘起。 ③“新居”暗示诗的内容可能要写“新居”的内外环 境。 ④“窦员外”这一称呼表明了作者与窦员外的朋友关 系。
——愤世嫉俗、清新飘逸
• 杜甫——忧国忧民
——沉郁顿挫
• 王维——含蓄生动,雄浑奇拔(边塞诗) 固定风格
• 白居易——雅俗共赏
• 李贺——奇诡变幻
• 李商隐——含蓄绰约
• 杜牧——清丽俊逸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寻觅读懂古诗的支点】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 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 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诗歌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作者:韦庄,五代时“花间词”代表
题材:闺怨词
看作者 特定内容
• 陶渊明——归园之乐
• 李白——怀才不遇
方法归纳: P145反复品读关键语、注释的暗示 支点二:注释(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 支点三:情语(直接抒发情感的字句)
强调P145: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 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
1、有时介绍疑难词语、地名,那是在帮助你 读懂诗句;
2、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 思想主旨;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 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 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 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 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读懂古诗的支点】
支点一:标题(关注标题中的所有信息) 支点二:注释(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 支点三:情语(直接抒发情感的字、句) 支点四:作者(诗人的生平、抱负、风格) 支点五:题材(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 闺怨诗、田园诗、怀古诗、隐逸诗) 支点六:行为(主人公做了什么) 支点七:意象(凝结着特定情感的物象)
P143 练中悟1 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
些重要信息。 (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2019·全国Ⅰ)
答案 ①点明了“留别”的出发地、目的地。 ②“留别”暗示了诗的类别——送别怀人诗。 ③“临洮”“北庭”两个边塞地名,暗示了诗中将 写边塞风景。
(2)《残春旅舍》(2019·全国Ⅱ)
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的季节、地点。 ②“残”字可透露出心情可能也“惨”。 ③“旅舍”暗示此诗可能是一首羁旅行役诗,诗中 要写的可能是一种思念、牵挂之情。
有约不来夜过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隐性虚词在表达情感 中作用尤其重要,不可忽视。 春风又绿江南岸;南望王师又一年。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P145 练中悟9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