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领导艺术

合集下载

曹操的领导艺术

曹操的领导艺术

一、引言:时事造英雄,纵观中国历史,每当君主失政、九州易主、改朝换代之乱世,必是英雄人物辈出之时。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君权式微、权臣当道、民生凋敝,先有张角的黄巾之乱,后有董卓的篡权夺政,以致豪强并举、划地割据、互相攻占,最终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

作为三足鼎立中最强的一足的魏国的领导者,曹操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但无论如何,其以5000人马起家,灭掉实力强大的袁绍,并通过一系列兼并战统一北方,实不愧为一代枭雄的称号。

在这样一个战乱纷争、人才辈出的时代,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有效的运用领导艺术,使将士用命、万民归心,是其政权得以维持和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曹操取得成功绝非偶然,这与其卓越的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

二、曹操的领导艺术1、总揽全局,富有战略眼光领导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要为自己及其组织正名,从而获得其追随者的认同和支持,获得合法的权威。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为成功的一项政治决策,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战略眼光。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曹操之所以能继袁绍后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发挥了重大作用。

群雄割据时期,虽然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但其作为统治上的正统地位仍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

此时汉献帝已成为一个名存实亡的君主,但仍成为各方豪强争斗的对象。

曹操接受谋士毛玠“挟天子以令不从”的策略,将献帝迎到了许昌。

曹操的这一举动,等于把自己变成了天子的代言人,以天子名义进行封赏、任命,乃至征战,把自己由一地方豪强变成了正统权威,其军队也由地方武装变成了所谓的帝王之师。

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造成政治上的极大优势,尽收豫州之地,关中诸将望风而从。

这就是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以宽广的视野洞察形势、谋划工作,统筹兼顾。

2、唯才是举用人最根本的两条应该是获得最优秀的人才和最大效率的使用人才。

(1)曹操一改两汉唯德取才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观点,确实是一大突破。

领导科学——曹操

领导科学——曹操

极大激励。
长于战术 足智多谋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造成政治上 的极大优势,尽收豫州之地,关中诸将望风而 从。这就是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 题,以宽广的视野洞察形势、谋划工作,统筹
兼顾。
唯才是举
曹操认为“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即认 为治世重德、乱世重才,在天下未定的群雄争 霸时期,应该改变成规,不拘小节选拔人才。 为此,曹操四次发布《求贤令》,广求各种人
才,这样的选才策略为曹操树立了求才若渴的
良好形象,吸引了大批人才。
虚怀若谷
见贤思齐
曹操非常重视智囊团队的建设,鼓励他们出谋献 策。他认为“虑为功首,谋为赏本”,把出谋划 策列位首功,鼓励谋臣出谋划策甚至提出与自己 相反的观点。
小组成员:
生平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 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 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 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 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
பைடு நூலகம்
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领导艺术的六个体现
总揽全局 富有战略眼光
选将量敌,知人善任
唯才是举
令行禁止,赏罚分明
虚怀若谷,见贤思齐
长于战术,足智多谋
总揽全局
富有战略眼光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造成政治上的 极大优势,尽收豫州之地,关中诸将望风而从。 这就是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以 宽广的视野洞察形势、谋划工作,统筹兼顾。
选将量敌 知人善任
公元215 年,曹操让张辽、乐进、李典守合肥,七 千人打败了十万,成就了张辽等三人的战功,也成 就了曹操用人之名。荀彧稳重,曹操就让他镇守后 方,荀攸急智,曹操就带他参赞军机,许褚勇猛,

曹操领导艺术的精髓是什么

曹操领导艺术的精髓是什么

曹操领导艺术的精髓是什么曹操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谋略家以及领导者,曹操带兵打仗和管理部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而这些方法成就了他的丰功伟业,那么曹操的领导艺术到底有哪些呢?时事造英雄,纵观中国历史,每当君主失政、九州易主、改朝换代之乱世,必是英雄人物辈出之时。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君权式微、权臣当道、民生凋敝,先有张角的黄巾之乱,后有董卓的篡权夺政,以致豪强并举、划地割据、互相攻占,最终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

作为三足鼎立中最强的一足的魏国的领导者,曹操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但无论如何,其以5000人马起家,灭掉实力强大的袁绍,并通过一系列兼并战统一北方,实不愧为一代枭雄的称号。

在这样一个战乱纷争、人才辈出的时代,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有效的运用领导艺术,使将士用命、万民归心是其政权得以维持和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曹操取得成功绝非偶然,这与其卓越的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

一、总揽全局,富有战略眼光领导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要为自己及其组织正名,从而获得其追随者的认同和支持,获得合法的权威。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为成功的一项政治决策,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战略眼光。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曹操之所以能继袁绍后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发挥了重大作用。

群雄割据时期,虽然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但其作为统治上的正统地位仍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

此时汉献帝已成为一个名存实亡的君主,但仍成为各方豪强争斗的对象。

曹操接受谋士毛玠“挟天子以令不从”的策略,将献帝迎到了许昌。

曹操的这一举动,等于把自己变成了天子的代言人,以天子名义进行封赏、任命,乃至征战,把自己由一地方豪强变成了正统权威,其军队也由地方武装变成了所谓的帝王之师。

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造成政治上的极大优势,尽收豫州之地,关中诸将望风而从。

这就是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以宽广的视野洞察形势、谋划工作,统筹兼顾。

领导者可以从曹操身上学到的管理之道

领导者可以从曹操身上学到的管理之道

领导者可以从曹操身上学到的管理之道第一篇:领导者可以从曹操身上学到的管理之道领导者可以从曹操身上学到的管理之道来源:河南亦锐营销策划曹操或可称为中华历史上少数同时兼具众多正面与负面评价的历史人物,我们想跳脱政治与历史的评价范畴,单纯从今日商业策略管理的角度,来学习曹操这两项成功战略,希望能给我们不同角度的分享与学习。

曹操自幼聪慧过人,通权达变,综观曹操一生崛起,个人以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率先迎汉献帝的政治眼光,与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的策略,应是曹操最重要的两项成功战略。

“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是曹操对手诸葛孔明与《三国演义》的说法,若按《三国志·毛传》,则为“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当时荀与毛给曹操的建议策略。

当时东汉政权可算名存实亡,汉献帝已成为流亡政府,十三路诸侯各拥兵自重,人人忙于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

而曹操眼光独具,采纳了荀与毛的建议,率先“奉天子以令不臣”,将汉献帝迎至自己总部,建立了高于其他诸侯的政治地位。

自此之后,曹操一方面可借汉献帝对其他诸侯发号施令(虽然未必起得了实质的作用),但更可借汉献帝的“正统”,吸引各地人才投靠,壮大自己集团的势力。

以今观之,当其他诸侯只忙于扩张地盘(日常营运),而曹操已率先做好明确的策略定位,充分展现了其更为深远的眼光。

官渡之战为三国时代第一场以少胜多的关键性战役。

当时曹操虽已迎汉献帝,但军事力量仍远不如袁绍,但曹操充分把握“明确方向,稳定军心”,不受袁绍强大军队而影响士气,与“集中资源,创造局部优势”,攻击袁绍乌巢粮仓,最后更以“不计前嫌,广纳人才”,焚毁集团内部分官员作战期间与袁绍往来的书信,不仅赢得了内部人才的肯定,甚至更获得了外部人才的投靠信心,进而吸收更多人才的投靠。

以今观之,以小搏大,本非易事,曹操在此的三个策略,堪为所有企业的管理经典——明确公司的方向与向心力,进而集中资源与局部的优势,攻击强大的对手的要害,再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吸纳人才。

领导干部要借鉴曹操的“四胜”

领导干部要借鉴曹操的“四胜”

领导干部要借鉴曹操的“四胜”曹操是历史上有名的知人善任的用人高手,帐下猛将如云,谋臣似雨。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他为“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评价袁绍却是“有才而不能用,问善而不能纳”。

而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也”的荀彧在官渡之战前对曹操、袁绍二人便有“四胜四败”之论。

从后来历史发展看,曹、袁不同的历史境遇也证明了荀彧“四胜四败”之论的正确性。

对部队领导干部来说,曹操“四胜”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度胜”,即知人而善任,用人有气度。

《三国志》原文为: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

用开阔的心胸容人容事,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境界。

领导干部要有广阔的心胸和气度,要容得下人,特别是要容得下属比自己高明。

要有成人之美的品格,给下属提供发挥的舞台,不能因为担心下属赶超自己,而一味打压和雪藏。

一位领导干部如果可以做到曹操那样“度胜”,便无患得患失之虞,心浮气躁之害,就会在成就下属的过程中成就自己。

其二,“谋胜”,即善于谋划前瞻,善于指挥决断。

《三国志》原文为: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

所谓“谋胜”,就是筹划、想办法,或者叫运筹、定计划。

自古以来,大凡有作为的领导者都非常重视谋划。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一位出色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

领导干部的谋划决策能力,直接影响和制约下级的执行力。

尤其是部队领导干部,以其职业的特殊性,对谋划前瞻、指挥决断的能力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

这方面,袁绍是个反面典型,在官渡之战中,他缺乏前瞻谋划,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坐失良机,最终兵败身死。

其三,“武胜”,即令必行禁必止,赏必行罚必信。

《三国志》原文为: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

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能否做到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是调动下属积极性,提高执行力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对部队领导干部而言,能否做到刚强有力,既严于律己,又严于管理,将直接决定一支队伍是否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聪明机智的家曹操的智谋与统治能力

聪明机智的家曹操的智谋与统治能力

聪明机智的家曹操的智谋与统治能力在中国历史上,曹操被公认为一个智勇双全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精明的智谋和卓越的统治能力使得他成为三国时期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本文将探讨曹操在智谋运用和统治能力方面的表现,展现他作为聪明机智的家曹操的杰出智慧和领导才能。

一、巧妙运筹帷幄,智谋犹胜英雄曹操是一个极具智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善于从复杂的形势中把握关键,制定战略决策。

曹操最为人称道的智谋运用之一就是其出奇制胜的逃脱计,也被称为“走为上”。

在官渡之战中,明知自己的实力不如袁绍,曹操冒险采用了牵制敌军的计策,诱使敌人攻打相对较弱的官渡,并在敌军进攻之际从容撤退,取得了避免与强敌正面交锋的战略主动权。

这一聪明的战术让曹操得以减少自己的损失,同时也降低了对手的士气,最终成功地击败了袁绍。

另外,曹操还善于利用间谍和秘密情报来获取敌军情报。

他严密的掌控情报网络使得他能够在战争中熟知敌人的动态,及时作出应对。

而在政治方面,曹操深谙“知人善任”的道理,他善于选择和用人,洞察人心,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形成高效的团队。

他甚至能够识别和培养出一些后来成为一方英雄的人物,如张辽和夏侯惇等。

通过这些智慧的运用,曹操成功地掌握了政治和军事的主动权。

二、出色的统治能力与治国智慧除了出色的智谋之外,曹操还展现了出色的统治能力和治国智慧。

他明白作为一国之君,需要统一思想、稳定民心,因此他注重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以保障国家的繁荣稳定。

首先,曹操以身作则,倡导廉洁政府。

他深知廉政是治理国家的基础,因此他要求他的官员不可贪污受贿,他自己也身体力行。

他斩草除根,清洗官场,以示榜样,鼓励官员勤政廉政,推动了社会的整体清廉。

其次,曹操注重经济的发展,鼓励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

他推行减税政策,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此外,他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了粮食供应的稳定。

曹操还加强对商业贸易的管理和规范,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我谈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

我谈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

我谈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

在曹操的一生政治军事生涯中,管理心理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

本文从“唯才是举”、“选将量敌”、“褒亡厚往”、“赏罚分明”四个方面来论述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深刻挖掘这位传奇人物的用人艺术。

曹操(公元155 —220 年) ,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 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在政治上要求革新,反对保守;重视实践,反对空想。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曹操在其一生的政治、军事生涯中“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把古代典籍上关于政治、军事方面的经验与现实管理相结合,摸索总结出了大量政治、军事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其中包含着许多管理心理思想的内容,主要反映在其《曹操集》和《孙子注》两部著作当中。

一、“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曹操一贯实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注重从能力方面去考察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提出“举贤勿拘品行”、“取士勿废偏短”,即使是“不仁不孝”,但是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都可以大胆起用。

他说: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 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

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①意思是说,品行高尚的人不一定就有才能,而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就有高尚的品行。

曹操举例说:陈平并不是一个纯厚的人,苏秦也并不守信用,然而陈平辅佐汉高祖奠定了西汉的帝业,苏秦救助了弱小的燕国。

因此曹操认为:有才能的人即使有某些短处和缺点,又怎能废置他们不用呢? 这段话较好地体现了曹操“唯才是举”、“勿拘品行”的主要精神。

公元196 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后,决心革新政治,曾给献帝上了一份表章,提出十四条改革建议。

他在前言中强调了要富国强兵,必须推行“用贤任能”②的政策,体现了他注重从能力这个角度考虑人才选拔的思想,直接激励了将士谋臣们的能力发展。

此外,曹操还继承了先秦韩非子“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③的用人思想,“拨于禁、乐进于行列之间,取张辽于亡虏之内”④ ,且上表汉献帝,均封三人为将军。

曹操的领导艺术(曾仕强)

曹操的领导艺术(曾仕强)

曹操的领导艺术(曾仕强)导读:《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名反面角色,一直被人们称为奸雄,因“宁叫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留下千古骂名。

事实上,曹操却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出色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是他成功的基础。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是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

在184年剿灭黄巾军是开始崭露头角,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之后挥师南下,先进军荆州,荆州牧刘琮束手,之后又进图东吴,进军赤壁。

由于东吴名将周瑜用苦肉计骗过曹操,火烧赤壁,曹军失利,败走华容道。

从此,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名反面角色,一直被人们称为奸雄,因“宁叫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留下千古骂名。

事实上,曹操却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出色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是他成功的基础。

他的里感到艺术,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他的领导艺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务实。

笔者认为,他是当时最务实的领导。

董卓进京之后,祸乱朝纲,淫乱后宫,京城官员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但又敢怒不敢言。

当时的大司徒王允,一心想剿灭董卓,但有没有实力,职能借口自己大寿,宴请百官到家中,席间群臣皆成妇孺之状,大哭于席间,唯有曹操大笑。

之后曹操献计刺杀董卓,虽未成功,但从此名震九州。

相比群臣的妇孺大哭,曹操的之身行刺也算是务实之举了。

可以说,正是曹操的务实之风,不图虚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三国中的强魏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也是他最大的特点,比起袁术为争夺一块玉玺而落个叛国之名有天地之别,比起现在各地官员大搞面子工程更是无可比拟。

第二:善于放权。

首先,曹操敢于放权。

曹操帐下谋士武将众多,有很多是从敌方帐下投靠来的,诸如许攸、张辽、张合之辈,无不是来自敌方人士,但他们都能各自发挥自己才能,建功立业。

笔者认为,这与曹操敢于放权是分不开的。

这些个谋士、大将,大多都是三教九流,什么身份都有,如果主帅没有过人的胆略和敢于放权的勇气,就不会有曹军的强大,更不会有他们显赫的战功和威名。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艺术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艺术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艺术《三国演义》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尽情演出,不仅充满戏剧张力,也展示着领导与管理的艺术。

曹操“割发代首”,展现了领导者的自律,阐释了以身作则、为人典范的领导主题。

诸葛亮说:“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恩荣并济,上下有节。

”自律与他律的互用、恩威并用、宽猛相济,正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经验法则。

曹操煮酒论英雄:“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曹操点出了胆识、远见的重要性。

唯有磊落豪雄、深沉厚重、目光远大,才能干出大事业。

曹操求才若渴、唯才是用,“你能翻多大的跟斗,我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

领导与组织、动员、沟通、考核等密不可分,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正确分析形势,预测事态之发展,显示了领导力与战略性互为表里。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对主降派大怒曰:“吾奉主公之命,督兵破曹,敢有再言降者必斩。

”领导者的意志,是最珍贵的无形战斗力。

淳于琼喝酒误事,醉卧帐中,导致曹操攻其不备放火烧乌巢军粮,袁绍因此一蹶不振,走入灭亡。

有句格言说:“上帝会注意细节。

”局部影响全局,因“小”能够失“大”。

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原谅营中和袁绍暗通款曲之人:“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胜利者要宽容。

领导者应该有宽阔的胸襟。

传闻赵云投奔曹操时,刘备冷静地表示对同事的信任:“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信任同志是领导工作的基石,也是事业发展的推动力。

关羽千里走单骑,曹操钦佩关羽之节义:“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领导者要知人、用人,待人以诚,处事为公。

杨修看穿曹操心事,“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有味”,并指出曹操进退失据的窘境,导致被杀。

领导者对待下级的批评,应当虚心听取,而不能拒不接受,更不可怀恨在心。

……《三国演义》既是故事书,也是智慧集。

曹操和领导艺术

曹操和领导艺术

曹操和领导艺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

一、曹操性格的吸引力一个领导者的显著特点便是身边有追随者,而一个优秀领导者的性格吸引力就像一个发光体一样使领导者在人群中熠熠发光,吸引众多的追随者。

好的性格不一定塑造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但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一定具有性格吸引力。

(一)、英雄之才领导者多半是有某一方面的才能的,只有这样才可以被人信服,而曹操就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固化说得好:“不谋天下者,不足以谋一域。

”曹操虽然身材不高,但是天生有一种豪迈的性格,让人一眼难忘。

曹操的才敢是全方面的,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学都是第一流的,甚至于围棋、音乐、书法等都可以和顶尖高手比试。

而他最突出的就是政治和军事才干,刘备对他是心服口服,经常在诸葛亮面前称赞他。

试想这样一个才干突出的人物就算是想要在人群中默默无闻也是不能的吧,毕竟他身上的闪光点太多了,就像一个发光体一样,吸引着人向他靠近,更何况人本来就有一种向优秀人才靠近的本能。

(二)、镇静自如如果说各方面的优秀才干为他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仰慕者,那么,性格中“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镇静自若则更加稳固了他在追随者心目中的地位。

《魏书》说曹操“与虏对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故每战必克,军无幸胜。

”换句话说,这就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他面对各种险情而能镇静自若,方寸不乱,这是一切领导者与众不同的连号心理特征。

曹操在此格外令人瞩目,因为他知道主帅的镇静,关系全军存亡,对比之下,袁绍被烧了粮草,慌忙弃七万大军而走,致使全军被杀,高下立见。

领导者是其追随者的风向标,如果在面对险境的时候,领导者无法保持镇定,而乱了阵脚,必定一人乱而全局散,故而有“擒贼先擒王”之说,可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有出世之才,还要有过人的胆识和始终镇静自如的良好心态,才能“安军心”。

领导人物——曹操

领导人物——曹操

我们眼中的领导——曹操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有效的运用领导艺术,使将士用命、万民归心,是其政权得以维持和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曹操取得成功绝非偶然,这与其卓越的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

我们分析出,曹操的领导艺术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1.总揽全局,富有战略眼光“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为成功的一项政治决策,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战略眼光。

这件事体现出曹操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以宽广的视野洞察形势、谋划工作,统筹兼顾。

2.唯才是举曹操四次发布《求贤令》,广求各种人才,这样的选才策略为曹操树立了求才若渴的良好形象,吸引了大批人才。

3.虚怀若谷,见贤思齐曹操常重视智囊团队的建设,鼓励他们出谋献策。

如曹操在征讨三郡乌丸时,绝大多数部下反对,但曹操力排众议,执意北伐。

待北伐胜利后,曹操反而对当初反对者予以重赏,认为这次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存有侥幸成分,他说“诸君之柬,万安之纪,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此事充分体现了曹操卓越的领导艺术。

4.选将量敌,知人善任公元215 年,曹操让张辽、乐进、李典守合肥,七千人打败了十万,成就了张辽等三人的战功,也成就了曹操用人之名。

荀彧稳重,曹操就让他镇守后方,荀攸急智,曹操就带他参赞军机,许褚勇猛,既被曹操使用为保镖也常常让他冲锋在前,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5.令行禁止,赏罚分明罚:一次在行军途中,曹操传令不得使战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

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麦苗。

可曹操的战马因受惊吓踏了麦田。

他即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以示处罚,足见执法认真。

他在起兵初期,打过不少败仗,但军队始终没有溃散,与治军严整有关。

赏:徐晃击败关羽后,曹操赞扬其才干超过孙武,并亲自出迎7里,设宴敬酒,给徐晃本人及其他将士极大激励。

6、长于战术,足智多谋按《武帝纪》粗略统计,曹操一生亲自指挥大战三十次左右,获胜大多数,赢得十分漂亮。

最著名的就是“官渡之战”。

我们在分析中所用到的理论有:1.杜拉克的“五项主要习惯”2.亨利法约尔的认知中领导应具备的素质3.魅力型领导理论。

三国演义之曹操的权谋与智慧

三国演义之曹操的权谋与智慧

三国演义之曹操的权谋与智慧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其中,曹操作为三国演义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以其卓越的权谋与智慧,展现了出色的统治才能和领导智慧。

一、曹操的权谋之初露锋芒曹操出生于一个寒微的家庭,然而他机智聪慧,早早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曹操在青年时期就深入研究历史和兵法,对各国政治局势了如指掌。

他利用自己的权谋智慧,在混乱的群雄割据时期迅速崛起。

二、曹操的智慧之征战四方曹操是一位卓越的军事统帅,他善于运筹帷幄,运用智慧解决战争中的各种困难。

他领导的百万大军征战四方,在多个战场上攻无不克,战胜了许多强敌。

曹操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军事领域,还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以及文化艺术领域,使自己成为一个全才型的领袖人物。

三、曹操的权谋之斗智斗勇在政治斗争中,曹操善于运用自己的权谋智慧。

他通过联姻、收买、建立政治同盟等手段,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和势力范围。

他善于斗智斗勇,与各路英雄豪杰周旋,化解了许多危机。

曹操的权谋智慧让他在政治斗争中占据上风,并最终掌握了大权。

四、曹操的智慧之文化艺术曹操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也是一位热爱文化艺术的人。

他懂得诗词音律,能作诗写词,曾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

他在文化艺术领域的造诣,展示了他的智慧和涵养,也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和赞誉。

综上所述,曹操以其出色的权谋与智慧,在三国演义中展现了非凡的统治才能与领导智慧。

他的权谋之初露锋芒,智慧之征战四方,权谋之斗智斗勇以及智慧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表现,都使他成为三国时期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曹操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与权谋是成功的关键,只要运用得当,我们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出色的成就。

曹操三国时期的权谋家与魏国开国皇帝

曹操三国时期的权谋家与魏国开国皇帝

曹操三国时期的权谋家与魏国开国皇帝曹操,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同时也是魏国的开国皇帝。

他以其出众的智谋和杰出的领导能力,塑造出了一个强大的政权,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曹操的权谋手段和他在魏国建立中的角色展开论述。

一、曹操的权谋手段1. 智谋过人曹操的智慧和智谋在权谋史上独树一帜。

他善于分析形势,灵活运用策略,并能做到居安思危。

例如,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派遣荀攸离间刘备与袁绍的联盟,成功使两者疑虑重重。

这一策略为曹操争取了时间和空间,最终以小胜大,确立了其统治地位。

2. 用人之道曹操深知一个人的能力和品德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他善于识别人才,甄别任用。

例如,他重用郭嘉、荀彧等智囊,使他们在政治、军事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此外,曹操还善于利用人际关系网,结交外援,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3. 联合抗敌曹操明白,孤军难以成事,于是他积极寻求联盟,以共同抗敌。

在与袁绍作战时,曹操联合其他诸侯,形成了对抗袁绍的联盟。

他善于掌握联盟的平衡点,使联盟关系得到维持,为自己争取了更多资源和支持,确保了自身安全。

二、曹操在魏国建立中的角色1. 统一中原曹操以权谋手段统一中原,结束了乱世战乱,确立了魏国的基础。

他在政治上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平定地方割据势力,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机构和管理体制。

在军事上,他积极讨伐各地敌对势力,夺取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区,确保了政权的稳定。

2. 重视农耕与文化曹操在治国理政中注重农耕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他提倡农业生产,加强对农民的保护,使得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国家财富大幅增长,并为后世作出了典范。

同时,他重视文化建设,提倡文化教育,广纳贤能,培养士人,使得魏国在文化上取得巨大进展。

3. 建立良好的法律制度曹操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需要有一套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

他下令编纂《魏律》,规范司法程序,确保公正与公平,提高统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这一举措为魏国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曹操领导艺术

曹操领导艺术

假如我有魔法作文400字四年级篇1假如我有魔法,我要为贫困山区修建一条条可以安全行走的山路,给小朋友们变出明亮宽敞的学校,学校里有漂亮的图书馆、热闹的运动场,图书馆里有很多有趣的书,同学们尽情汲取着书本的营养。

下课了,在足球场和篮球场上奔跑、跳跃,游戏,一直幸福快乐地成长!假如我有魔法,我还要为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每人送去一件温暖的'棉衣,一双暖和的鞋穿,让他们体会到全身心的温暖。

再变出一些食物和金钱,让他们也能和我们一样吃饱穿暖,帮助他们找到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

假如我有魔法,我要为我国最干旱的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多下些雨,这样庄稼才能有水浇灌,人们才有粮食可以丰收。

再想办法把雨水都收集起来,让那里的植物重新生长,大地就会生机勃勃。

怎么样,我会用我的魔法创造幸福、快乐,这样世间就会更美好了!篇2假如我有魔法,那我就是一个魔法师啦!大家知道魔法师都有魔法棒,所以我得制作一个魔法棒,有些人可能会因为不会制作魔法棒而放弃,但对于我来说,制作魔法棒那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假如我有魔法,我要用魔法棒变出一双职棒,去环游世界。

可是去哪里好呢?哦,对了,就去美国吧!因为我想亲自体验和外国人多对几句话,我还想试试美国的美食,尝尝有没有中国的好吃,我还要请几位外国朋友到中国来玩,顺便学学我们的中国话。

假如我有魔法,我要让受到污染的江河湖海都变得像以前一样蓝,让鱼儿都在干净的水里畅快地游玩,使他们过上快乐的生活,那该多好啊!假如我有魔法,我要变成一名优秀的宇航员,登上太空,去看看火星上到底有没有人类存在,我还想试试在太空中真的能飞起来吗?如果能碰上几个外星人,那就太好啦!假如我有魔法,我绝对不会乱用它,我只会用它来帮助孩子们,让孩子们不用做哪些堆积成山的作业,每天都快快乐乐的,享受幸福的童年。

如果我真的有了魔法,那该多好啊,我会用自己的智慧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充满快乐和活力。

领导技巧:曹操的用人艺术

领导技巧:曹操的用人艺术

领导技巧:曹操的用人艺术一加一等于二,在数学运算上谁也不会怀疑这个结果。

但是在领导班子的组合上,一加一就不一定等于二了。

也可能等于二,也可能等于三,还可能等于一或零,总之有无数个结果。

在领导班子的组合上如何让其大于一呢?正确的方法是按照每个成员的能力、专业、气质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形成互补的结构。

历史上的曹操数学水平不知道怎么样,但他在班子的组合上确是个高手。

公元215年,曹操让张辽、乐进和李典三位大将守合肥。

有人担心,这三个人地位不相上下,素来也不够和气,是不是不太合适。

曹操微笑而不答,而是在他们临走之时,写好了一封密信交给了三人,告诉他们必须等孙权带兵来攻打时才能打开看,否则,任何人不允许私自打开看。

”后来时间不长,孙权果然带兵来攻,等到孙权兵临城下,他们三人一同打开此信,只见上面写着:“要是孙权带兵来攻,张辽、李典两位将军出战,乐进守城,不得违抗此令。

”李典、乐进二位将领不解其意,张辽明白了其中的意图,但他不好说明,只是说我们按照丞相的指令办没错。

就这样,张辽挂帅,李典相助,乐进守城,一举打退了孙权的进攻,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为什么曹操这样安排呢,原来曹操考虑到合肥远离朝廷,必须派三位得力干将去守。

张辽、李典、乐进三位智勇双全,是最合适的人选。

他们三人虽然平时不太和气,但曹操深知每个人的特点和长处。

张辽有胆有识,智勇双全,可以起到核心作用;李典是一位儒将,平素小心谨慎,尊重他人,不爱争功;乐进性格刚烈,是一员猛将。

按常规,让李典守城,乐进出战更为合适。

但乐进由于性格关系,不适合与核心人物张辽配合。

如果让他与张辽出战,难保他不争功斗气。

而李典却能与张辽配合,这样三个人就能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战斗集体。

结果正如曹操安排的,打了一个大胜仗,圆满地完成了曹操交给的守城任务。

这充分说明了曹操了解每一位将领的长处与短处,知人善任,在使用将领,组合班子中时刻注意互补性。

以史为鉴,曹操、孙子、李广这些将帅是怎么赢得领导力的?

以史为鉴,曹操、孙子、李广这些将帅是怎么赢得领导力的?

以史为鉴,曹操、孙子、李广这些将帅是怎么赢得领导力的?从古至今,无论是一国之君治理国家,还是三军将帅带兵打仗,都需要强大的领导力。

很多人以为,凡是领导者都有领导力,实则不然。

领导力不是靠赋予某个头衔或职务而获得的,领导力是在实战中赢来的,是一种后天习得。

领导力不是粗暴命令,也不是简单服从,而是在领导过程中能够让人主动跟随,能够影响别人、激发别人,能够统帅团队成员全力以赴去完成某项目标的能力。

中国历史上不乏具有领导力的卓越领导者,从以下三个小故事,可见一斑。

1李广的领导力:独当一面,有勇有谋汉朝名将李广,素有“飞将军”之称,匈奴听说李广之名便闻风丧胆,麾下战士也对他敬服有加。

公元前129年,匈奴派兵进犯上谷郡。

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名将军带领人马分头出击。

有一次,匈奴进了上谷郡,李广带着一百个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射手,追了几十里地才追上。

他射死了其中的两个,把第三个活捉了,正准备回营,远远望见有几千名匈奴骑兵赶了上来。

李广手下的兵士看见那么多匈奴兵袭来,不由得都慌了。

李广对他们说:“我们离开大营还有几十里地。

如果现在往回跑,匈奴兵追上来,我们就完了。

不如干脆停下来,让匈奴兵以为咱们是来引诱他们的,就一定不敢来攻击我们。

”接着,李广下令前进,在离开匈奴阵地仅仅两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命令兵士一齐下马,把马鞍全卸下来,就地休息。

兵士们都发急了,说:“匈奴兵马这么多,又这么近,要是他们打过来,怎么办?”李广说:“我们这样做,表示不走,使敌人相信我们是诱骗他们的,便不敢贸然行动。

”果然,匈奴的将领看到李广这样布置,真的有点害怕。

他们远远地观察汉军动静,不敢上前。

这时候,匈奴阵地上有一个骑白马的将军,走出来巡视队伍。

李广突然带着十几名骑兵翻身上马、飞驰过去,一箭把他射死,然后再回到自己的队伍,下马躺在地上休息。

匈奴兵越看越怀疑。

天黑下来,他们认定汉军一定有埋伏,怕汉军半夜袭击他们,就连夜全部逃回去。

曹操领导科学与艺术

曹操领导科学与艺术

领导科学与艺术---曹操1目录人物生平性格特征有效领导力特征领导力启示2 3 4人物生平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历史评价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武帝纪》《易中天品三国》之《真假曹操》“他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

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奸诈性格多疑通脱、机警狠毒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官渡之战许攸献计烧粮草杀许攸“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有效领导特征控制(Dominance)自信(Self-Confidence)灵活(Flexibility)领导力启示人才是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结果,实战很重要。

用人从善如流善于听取建议,从而令其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加强在组织中的影响力,真正发挥领导的统率风范。

处理问题心胸广阔,志存高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领导者在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融会贯通,具有突破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人、地、时和条件,进行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
时事造英雄,纵观中国历史,每当君主失政、九州易主、改朝换代之乱世,必是英雄人物辈出之时。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君权式微、权臣当道、民生凋敝,先有张角的黄巾之乱,后有董卓的篡权夺政,以致豪强并举、划地割据、互相攻占,最终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

作为三足鼎立中最强的一足的魏国的领导者,曹操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但无论如何,其以5000人马起家,灭掉实力强大的袁绍,并通过一系列兼并战统一北方,实不愧为一代枭雄的称号。

在这样一个战乱纷争、人才辈出的时代,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有效的运用领导艺术,使将士用命、万民归心,是其政权得以维持和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曹操取得成功绝非偶然,这与其卓越的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

二、曹操的领导艺术
1、总揽全局,富有战略眼光
领导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要为自己及其组织正名,从而获得其追随者的认同和支持,获得合法的权威。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为成功的一项政治决策,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战略眼光。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曹操之所以能继袁绍后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发挥了重大作用。

群雄割据时期,虽然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但其作为统治上的正统地位仍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

此时汉献帝已成为一个名存实亡的君主,但仍成为各方豪强争斗的对象。

曹操接受谋士毛玠“挟天子以令不从”的策略,将献帝迎到了许昌。

曹操的这一举动,等于把自己变成了天子的代言人,以天子名义进行封赏、任命,乃至征战,把自己由一地方豪强变成了正统权威,其军队也由地方武装变成了所谓的帝王之师。

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造成政治上的极大优势,尽收豫州之地,关中诸将望风而从。

这就是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以宽广的视野洞察形势、谋划工作,统筹兼顾。

2、唯才是举
用人最根本的两条应该是获得最优秀的人才和最大效率的使用人才。

(1)曹操一改两汉唯德取才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观点,确实是一大突破。

曹操认为“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即认为治世重德、乱世重才,在天下未定的群雄争霸时期,应该改变成规,不拘小节选拔人才。

为此,曹操四次发布《求贤令》,广求各种人才,这样的选才策略为曹操树立了求才若渴的良好形象,吸引了大批人才。

(2)在这个原则下,曹操获得了大量的人才,“操曰:‘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

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

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敦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

安得无人?’”。

拥有这样庞大豪华的人才阵容,恰恰是曹操能崛起中原的最重要原因。

所以曹操能在和吕布对垒的时候派六员战将齐出,让吕布手忙脚乱。

3、重视智囊团队的建设,鼓励出谋献策
(1)曹操常重视智囊团队的建设,鼓励他们出谋献策。

他认为“虑为功首,谋为赏本”,把出谋划策列位首功,鼓励谋臣出谋划策甚至提出与自己相反的观点。

如曹操在征讨三郡乌丸时,绝大多数部下反对,但曹操力排众议,执意北伐。

待北伐胜利后,曹操反而对当初反对者予以重赏,认为这次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存有侥幸成分,他说“诸君之柬,万安之纪,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此事充分体现了曹操卓越的领导艺术。

因为反对者为大多数,而事实证明大多数人是错的,如果曹操不对他们的行为有所肯定,谋臣上柬的积极性可能遭受打击,而曹操来这么巧妙的一手,反而解除了谋臣上柬的后顾之忧,大大增强了他们上柬的积极性。

4、选将量敌,知人善任
(1)“选将量敌”是曹操管理心理思想中比较典型的一个特征,即在掌握将领心理品质的基础上,根据敌人不同之特点,选派不同的将领以制敌。

(2)公元215 年,经典的例子是曹操让张辽、乐进、李典守合肥,这是能写入用人教科书的一次人事安排,七千人打败了十万,成就了张辽等三人的战功,也成就了曹操用人之名。

荀彧稳重,曹操就让他镇守后方,荀攸急智,曹操就带他参赞军机,许褚勇猛,既被曹操使用为保镖也常常让他冲锋在前,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5、严明法纪,赏罚必信
(1)一次在行军途中,曹操传令不得使战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

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麦苗。

可曹操的战马因受惊吓踏了麦田。

他即
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以示处罚,足见执法认真。

他在起兵初期,打过不少败仗,但军队始终没有溃散,与治军严整有关。

(2)奖励是领导者常用的激励方式,能否有效的运用奖励的方法,以最大的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是一项高明的领导艺术。

曹操心腹谋士郭嘉病逝,曹操亲临祭奠,哀哭不止,并增封郭嘉食邑800户,谥为贞候。

徐晃击败关羽后,曹操赞扬其才干超过孙武,并亲自出迎7里,设宴敬酒,给徐晃本人及其他将士极大激励。

6、长于战术,足智多谋
曹操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谋士,在对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一系列战斗中,常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埋伏、包抄、突袭、离间、劫粮、攻彼救此、弃物诱敌等战术,谲敌致胜,转弱为强。

按《武帝纪》粗略统计,曹操一生亲自指挥大战三十次左右,获胜大多数,赢得十分漂亮。

最著名的就是“官渡之战”。

后续:
我相信倘若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不可多得的能臣。

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

汉朝的气数已尽,朋党、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它走向衰败。

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

曹操的领导艺术,放在当今社会,依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大家瞻仰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