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

合集下载

经济与环境论文

经济与环境论文

经济与环境论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经济与环境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经济与环境论文篇1浅析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摘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似乎是对相互矛盾的概念,经济建设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破坏的环境要重新得到治理又需要付出很高的经济代价。

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做到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进行才能保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

本文将就如何协调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展开讨论,试论证环境保护前提下发展经济的前提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字:经济建设;环境保护; 资源生产率;一、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关系要走好可持续发展的路就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可以说是相互依托有可以说是彼此矛盾的一组特殊关系。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经济建设发展迅速,环境必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环境又作为经济成本的一部分,对环境的修复和保护需要经济成本;另外,对环境的保护也保障了经济建设基础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1][]在经济建设的同时不能够忽视对环境的保护,这里所说的保护不仅仅是保护环境或者消极防治,而是需要再保护环境和防治污染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化的开发和利用,避免不可逆转的环境污染。

发展经济是阻碍环境保护的一方面因素,同时也是环境得到保护的保障性因素。

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源,经济建设对资源的需求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环境的保护和维护也需要经济作为支撑,同时需要在经济建设中做好对环境的保护工作。

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的也是相互对立的,要合理运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才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做好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工作。

在保护环境前提下经济建设应坚持的原则经济建设要符合资源生产率对环境保护的程度要求资源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稀缺资源已经从资本和劳动转变为自然资源,经济的增长不仅需要关注资本和劳动生产率,更需要关注资源生产率,资源是循环经济的本质核心,提高资源生产率也有助于减缓经济增长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给经济带来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

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

浅谈环境资源价值摘要:在现今社会中,环境资源价值对于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简单的讨论了环境资源价值的概念和环境经济价值的构成,以及其计算方式。

关键字:环境资源价值;价值构成;价值计算方式引言:自从人类社会存在以来,我们人类就在无偿地使用着大自然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

然而,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以及环境资源的日趋短缺,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也日趋明显。

在20世纪60年代确立了环境资源价值观,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传统观念—环境资源可以无偿地索取。

所以正确认识环境,环境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的价值,对于人类社会的稳定和长久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环境资源的价值1.1 环境资源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或主体的、与人类社会发展及享受有关的、一切外界有机或无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的总体。

环境是自然资源静与动的统一体。

从静的角度看,环境是一定时空范围内自然界形成的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即有形的物质性资源实体;从动的角度看,环境是一定数量、结构、层次并能相似相容的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统一体,即无形的舒适性生态功能。

资源是资本的来源,即指有一定存量或可以持续利用且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用的东西。

由于环境可以提供人类活动的原料、人类及在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场所和景观服务;还由于环境自身的稀释、扩散和自净能力,其本身又是排放污染的场所,所以,“环境也是一种资源”的认识正在普遍地为人们所接受。

1.2 环境资源价值环境资源是否有价值是环境经济学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在传统的价值观中认为“没有劳动参加的东西没有价值;不能市场交易的东西没有价值;环境资源既没有劳动参与,也没有市场交易,所以没有价值。

”但是传统资源价值观在环境问题上是存在不足的:它不适应价值观的发展,是导致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源;它不适应财富概念的拓展,难于通过政策和市场手段对自然财富的环境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它不适应发展战略的进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资源环境的要求;它不适应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革新;传统的核算方法只计劳动创造的价值,不考虑环境资源的价值,需要革新。

城市经济学环境经济论文6600字_城市经济学环境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城市经济学环境经济论文6600字_城市经济学环境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城市经济学环境经济论文6600字_城市经济学环境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城市经济学环境经济论文6600字(一):论流域环境经济学的论文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各种利益冲突也日益尖锐.面对流域的准公共物品属性、跨界外部性、整体性及地域分异性等特征,现有的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手段遇到了障碍,迫切需要从新的视角不断拓展环境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流域环境经济学就是随着流域环境问题不断演化而产生的新研究领域.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流域管理必须以经济手段为核心,并紧密结合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教育手段,以更有效率地实现流域综合管理目标.流域污染问题尤其是跨界流域污染问题始终是环境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并且不断引入信息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将生态学、系统论、控制论以及资源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框架纳入其中.与空间有关的、区域性的、跨学科的环境问题被认为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但与流域相关的新兴学科,如流域管理学、流域生态学、流域经济学等也都仅处于初创阶段,都未将流域环境和经济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从经济学的视角研究其作用机理及调控措施当前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已进入流域综合治理阶段,迫切需要提出一套系统的流环境经济研究,hohong@cmesoigcn域官理的理论框架、内容体系、综合经济手段和政朿.笔者针对环境经济学在流域这一特殊研究对象的理论需求,分析了流域环境经济学成立的必要性,提出了流域环境经济学的概念、内涵和理论基础,并初步构建了流域环境经济学的框架和主要内容.1流域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流域是以水为核心,由水、土地、生物等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等人文要素组成的环境经济复合系统.为了促进流域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保证流域水资源、7水环境和水生态可持续,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进行流域综合管理已经成为共识.传统环境经济学强调运用税收、投融资、补贴、补偿、价格、产权、奖惩等经济手段,故难以有效解决流域这一特殊的因地域分异性、污染的单向外部性以及上下游和利益群体之间冲突等特征引发的环境经济问题.11解决流域跨界单向外部性方面的障碍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流域的核心要素一水资源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不具有明晰的产权或者很难清晰界定其产权,同时对其消费具有非排他性.流域内的每一个涉水主体都受到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理性驱动,期望尽可能地从公共资源中获更多利益,肆意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或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而流域常常跨越多个行政区,涉及到具有不同诉求的多元利益主体,因而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一方面上游污染呈现出跨界和单向外部性,这种外部性的输出将生产带来的经济收益留在该辖区,而将污染造成的损害成本输出到其他辖区,由全流域来承担,损害全流域的社会福利;另一方面,上游保护水资源的行为产生正的外部效应,由此产生的收益由全社会分享,但会使行为主体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甚至小于私人成本,而消费的非排他性导致搭便车的动机和行为难以避免,使得市场倾向于提供正外部性的行为供给不足,而不论是过度使用还是供给不足,都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由于跨界单向外部性导致流域上下游各主体的成本收益函数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经济手段在解决单向外部性时需要更加严格的条件,实际政策设计以及操作实施也更加复杂,使得传统经济手段是低效率的,实践上也鲜有成功案例.1.2解决流域地域分异性方面的障碍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的自组织和自维持功能,呈典型的耗散结构特征;其次,流域水资源的状况决定了流域特定的资源环境条件.流域的水量、面积、河网密度和河流形状等自然地理要素存在空间差异,流域主体功能、7水环境、水生态功能、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性,上下游间存在/功能不对称”现象,在环境影响和生态服务方面,下游被上游所支配,而在经济发展方面,上游被下游所支配,处于依附地位.流域系统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性特征决定了流域综合管理目标的多元性,一方面要求重视流域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可持续目标,通过对系统的耗散结构、协同、调控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价,使流域自维持和自调控作用的发挥在客观上受到系统阈值的约束,避免超出系统承载力的过度开发和人为干预[17];另一方面,又要兼顾由于流域在地理要素、功能和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所导致的不同目标诉求,根据流域主体功能、水生态功能和水环境功能等合理确定综合管理目标.因此,流域这种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性特征所导致的多元性流域综合管理目标,使得环境经济手段之间可能会相互抵触、牵制,从而降低经济调节的总体效率,这一问题给传统环境经济学带来了极大挑战.1.3解决流域各干系人利益冲突方面的障碍流域环境管理中涉及到多方干系人,而且干系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利益关系.目前,我国流域环境管理中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和博弈现象广泛存在,不仅加大了各级政府间的代理成本,而且可能导致不同地区间因经济竞争引发的地方公共政策选择扭曲,也可能使各级政府作为代理人在行为选择时往往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然而,跨界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以及行政边界下的分散决策,使得流域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变得复杂化.流域环境管理面临利益的分化和协调,不仅要解决一般环境问题中规制者与被规制者的理性行为与非理性行为的博弈,而且要解决规制主体间的博弈.然而,传统环境经济手段在治理流域污染时,多把治理重点放在微观排污者,而对宏观层面流域上下游各政府间及其与中央政府间理性选择的内在矛盾,以及由此导致的污染治理信息供给偏差、激励不足和监督缺乏等问题重视不足.同时,传统环境经济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实现流域部性内部化还是产权界定,都需要相应的流域环境管理体制能在分散化信息下良好运作,但流域内相关者间利益冲突所致的信息不对称和地方保护主义,却限制了传统环境经济手段作用的发挥,迫切需要制定超越部门利益的经济手段,以突破限制环境经济手段正常发挥作用的障碍。

环境经济学论文

环境经济学论文

环境经济学论文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寻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途径。

一、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的有效保护。

环境经济学认为,环境是一种稀缺资源,具有经济价值。

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会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成本和损失。

二、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一)市场失灵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无法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产生环境问题。

例如,一家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物,对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损害,但工厂并没有为这种损害承担全部成本,这就是负外部性。

相反,植树造林等行为会带来正外部性,但这些行为的收益往往无法完全被行为者所获得,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二)公共物品属性环境资源往往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例如,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等,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而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

由于公共物品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的配置,容易导致过度使用和破坏。

(三)产权不明确许多环境资源的产权不明确,导致资源的滥用和破坏。

例如,一些自然资源没有明确的所有者,使得人们在使用这些资源时缺乏约束和责任意识。

三、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一)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环境经济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比较环境保护项目或政策的成本和效益,来评估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如投资、运营费用等)和间接成本(如机会成本、环境损害成本等),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如资源节约、污染减少等)和间接效益(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提升、健康状况的改善等)。

(二)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评估是在项目建设或政策实施前,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轻措施。

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2)

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2)

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2)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篇2浅析生态经济视角下的环境保护【摘要】本文先用数据为证描述了农村化肥、农药、农膜等污染的现状,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

在农村发展生态经济,首先要发展生态农业,根据目前情况分析了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技术、管理等制约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生态经济;生态农业;环境;保护随着农药、化肥使用量的不断增长,农村的环境变的日趋恶化,以前的“鱼虾满塘、乌龟横行”变成现在的“鱼虾死绝、乌龟灭迹”。

同时,大量的农药、化肥残存在农产品里,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鉴于这种状况,有必要改变以前的经济形式,发展新型的经济—生态农业经济。

一、农村污染现状化肥和农药及地膜等的大量使用,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也牺牲了良好的环境。

(一)化肥的大量使用污染了环境造成我国化肥污染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过多的使用化肥,另一方面化肥的利用率低。

1.每亩化肥使用量多我国化肥施用量从1978年的884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4766万吨,大约增长了4.4倍,每公顷的化肥施用量达367千克[1]。

到2011年,根据笔者调查,农村每亩水田使用的化肥约为130斤(其中磷肥为80斤,氮肥为50斤),每亩旱地使用的化肥约为60斤,目前,我国共有水田31667.9千公顷,旱地67144.7千公顷[2],平均算起来化肥使用量达到630千克/公顷,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千克/公顷的安全上限。

2.化肥利用率低目前,我国化肥的当季利用率,氮为30%-50%,磷为10%-20%,钾为35-70%,氮素的利用率低于美国和日本,美国和日本最高达60%-70%[3],而地域差异和养分不均又进一步降低了肥效。

传统的农作方式不但导致肥料资源浪费,同时导致严重的流失污染问题,例如灌溉前将化肥撒入农田,化肥可以进入地表和地下水体。

试验表明漫灌方式下春季灌水后和初冬灌冬水时大量随田间渗漏水排出,排出的N和P的量占施肥量的33%和58%以上。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议论文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议论文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议论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一个备受关注且至关重要的议题。

许多人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认为追求经济发展必然会牺牲环境,而注重环境保护则会制约经济的增长。

然而,这种观点是片面且短视的。

事实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动力。

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更高的教育水平、更先进的医疗设施等。

通过经济的发展,我们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实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然而,如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那么我们可能会面临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过度追求经济增长而不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

例如,对矿产资源的无节制开采,不仅会使资源迅速枯竭,还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如土地塌陷、水源污染等。

同时,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如废气、废水、废渣等。

这些污染物会污染空气、水体和土壤,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环境污染还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土壤污染会降低土地的肥力,导致农作物减产;水污染会影响灌溉水质,使农产品质量下降;大气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这不仅会威胁到粮食安全,也会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此外,环境破坏还可能引发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森林的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等问题。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会给人类带来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也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否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优美的自然风光可以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例如,一些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不仅保护了当地的环境,还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环境经济学相关论文(2)

环境经济学相关论文(2)

环境经济学相关论文(2)环境经济学相关论文篇2浅谈日本的环境经济政策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为了达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从而解决环境问题,日本企业及政府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并取得的显著成效。

本文旨在研究日本的环境经济政策,并探讨其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资源环境;环境经济政策;启示一、日本的资源环境概况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依靠以矿业、冶金、造船、化学工业等为主的基础工业带动经济发展,成为日本经济腾飞的坚实基础,同时也使得日本社会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1960年以前,日本主要能源是煤炭,约占总能源的40~50%,煤炭的大量燃用产生许多粉尘与废气,日本各大工业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煤烟型大气污染,造成了公害。

1960年后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日本最主要的能源,石油的使用减少了粉尘排放。

然而,石油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硫化物,造成大规模大气污染,即四日市型烟雾(Yokkachi Type Smog)。

70年代以后,汽车开始在日本社会普及,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氮氧化合物,其通过高温作用同大气中的碳水化合物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力非常强的化合物,污染大气,即洛杉基型烟雾(Los Angeles Type Smog)在日本各大都市频繁发生,这是日本当前最主要的大气污染问题。

2.水质污染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大量企业将工业有毒废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造成了严重的水质污染,引起很多大范围的水质污染公害事件。

其中比较严重的是,1956年熊本县水俣病、1965年富山县疼痛病、濑户内海严重而频繁的赤潮等。

3.固体废弃物日本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高生产、高消费、高废弃的“三高”现象,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环境污染频频发生,日本企业和政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解决环境问题。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政府开始制定环保法律法规,1970年设立了日本环境厅,建立完善了环保管理、执法、研究、监测机构,采取法律手段等强制性措施,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环境的破坏,从而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精选论文8篇)-科学发展观论文-政治论文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精选论文8篇)-科学发展观论文-政治论文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精选论文8篇)-科学发展观论文-政治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下面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8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第一篇:经济与环保协同发展理念的形成与应用摘要:经济与环保协同发展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这一结论是在总结人类发展史之深刻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

经济与环保在价值指向、理论基础、实践认识、历史经验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和内在一致性,这为两者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与环保协同发展是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必然选择和实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均取得了很大成绩,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从我国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看,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无疑仍是今后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唯此才能早日建成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协同发展; 新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Guided by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FENG HongweiSchool of Marxism,Wuhan UniversityAbstract: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not only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ut also a major principle for promoting modernization,which has been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ofound lessons of human development.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highly compatible and consistent in value orientation,theoretical basis,practical knowledge,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other aspects,provi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a certain sense,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 of sticking to the unity of logic and history,theory and practice. Since the 18 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hina has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tarted the new era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Taking Chinas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into consideration,it is no doubt that the newdevelopment concept is still the guiding principle that must be followed in the futur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nly in this way,can we build up a beautiful China and realize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同志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

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

浅谈环境资源价值摘要:在现今社会中,环境资源价值对于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简单的讨论了环境资源价值的概念和环境经济价值的构成,以及其计算方式。

关键字:环境资源价值;价值构成;价值计算方式引言:自从人类社会存在以来,我们人类就在无偿地使用着大自然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

然而,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以及环境资源的日趋短缺,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也日趋明显。

在20世纪60年代确立了环境资源价值观,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传统观念—环境资源可以无偿地索取。

所以正确认识环境,环境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的价值,对于人类社会的稳定和长久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环境资源的价值1.1 环境资源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或主体的、与人类社会发展及享受有关的、一切外界有机或无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的总体。

环境是自然资源静与动的统一体。

从静的角度看,环境是一定时空范围内自然界形成的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即有形的物质性资源实体;从动的角度看,环境是一定数量、结构、层次并能相似相容的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统一体,即无形的舒适性生态功能。

资源是资本的来源,即指有一定存量或可以持续利用且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用的东西。

由于环境可以提供人类活动的原料、人类及在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场所和景观服务;还由于环境自身的稀释、扩散和自净能力,其本身又是排放污染的场所,所以,“环境也是一种资源”的认识正在普遍地为人们所接受。

1.2 环境资源价值环境资源是否有价值是环境经济学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在传统的价值观中认为“没有劳动参加的东西没有价值;不能市场交易的东西没有价值;环境资源既没有劳动参与,也没有市场交易,所以没有价值。

”但是传统资源价值观在环境问题上是存在不足的:它不适应价值观的发展,是导致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源;它不适应财富概念的拓展,难于通过政策和市场手段对自然财富的环境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它不适应发展战略的进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资源环境的要求;它不适应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革新;传统的核算方法只计劳动创造的价值,不考虑环境资源的价值,需要革新。

浅谈环保经济相关论文

浅谈环保经济相关论文

浅谈环保经济相关论文环保经济即是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

下面是本文库为大家整理的环保经济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环保经济相关论文范文一:环保问题与经济发展的论文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办法活动的总称,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环境保护是人类发展的必然。

建立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国人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依靠人类的智慧拯救地球和保护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

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发展我们的经济、创造我们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环保,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政府的力度一、我国环境现状根据国家环保局资料显示,当前国内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七大水系、部分湖泊和近岸水域的污染趋势没有得都有效的控制。

煤烟型污染十分严重,空气中的污染物质递增,空气质量有明显的下滑趋势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

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

全国688个城市的大部分都存在水源、城市垃圾和噪音的污染、森林草原的回复调节功能急剧下降,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功能锐减.,真不敢想象,我们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个世界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惨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尘沙弥漫,人类将在魔鬼般的尖叫声中化成堆堆白骨。

到那时我们只能说,人类曾经属于过地球,但地球将永远不会再属于人类了。

.在联合国评出的世界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我国的城市占了一半以上,首都北京也位居前列。

中国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戒所说:发达国家在一百年里出现环境问题,在中国二十年就集中出现了。

环境经济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环境是经济的物质基础,保护环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环境对经济又有制约作用,经济发展对环境也有促进作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经济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经济论文篇1浅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论文摘要]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今后的发展成也在环境,败也在环境。

、加强和深化软环境建设工作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聚集全社会力量,真正把政府职能工作做好、做到家,并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社会风尚,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才能构建开放文明的和谐社会环境。

[ 论文关键词] 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大量事实证明,哪里环境好,哪里就会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就会形成优势明显的“洼地”效应,就会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哪里环境不好,不仅外地投资者望而却步、难以光顾,就是本地经商者也会纷纷“出逃”,各种资源也会大量流失,必然导致发展停滞。

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在客观评价计划经济体制下诸多弊端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在适应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在一些领域或地方,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

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发展,除它本身先天所具备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外,软环境建设的先进或滞后,直接决定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因此,探究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对策和措施,对于促进和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就显得格外的迫在眉睫,加快制定和落实具体的政策和办法,营造良好的地方经济软环境,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一、软环境的范畴从概念上说,环境是一个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

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主要属于硬环境的范畴,社会条件主要属于软环境的范畴。

软环境就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源,是一切有利于调动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利因素。

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论文

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论文

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论文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因为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已经变得密不可分。

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首先,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都是基于人类社会系统的研究,关注人类与周围环境和经济的关系。

环境问题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和经济问题,这些问题互相裹挟,相互依存。

因此,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已成为重要的跨学科领域。

通过对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更好地为制定环境和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其次,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强调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对环境资源的使用、保护和管理。

环境经济学将环境问题转化为经济问题,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

以碳交易为例,企业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需要购买一定的碳排放减排指标来弥补自身排放产生的环境损害。

这种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使得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关系更加紧密,经济发展有了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最后,生态经济学是一种以自然经济系统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强调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要求经济活动要有益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共同利益。

这种理论以生态学为基础,研究如何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找到一种适当的平衡,使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探究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并创建一种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体系。

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出现为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相互影响,积极探索出解决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的新途径,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环境经济学专业论文2000字(一):浅析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论文摘要: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环境资源与经济得以和谐发展,能够促使环境资源得以高效利用。

对于此专业的建设一方面需要理论教学的深化,另一方面则需要实践教学的推动,尤其实践教学的开展更是应当引起教学重视,其对于学生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就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 1一、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性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是大部分高等院校所重点发展的科目,也是很多高等院校所推崇的重要科目。

对于此科目的建立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理论学习,通过理论知识的夯实为想学生的实践提供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实践教学的开展,通过实践教学为学生的实践指明方向,尤其实践教学更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在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不可替代,为学生未来工作生活提供借鉴。

其次,我国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课程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教学和科研方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强化实践教学是对此专业应用性的补充。

再者,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就需要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的和谐发展,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则是推动环境资源与经济得以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根基。

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资源的优化,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完善也是社会驱动。

二、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策略1.编写教材,为实践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教学辅助材料的支撑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是否顺利,教材的编写可谓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环境经济学课程论文(2)

环境经济学课程论文(2)

环境经济学课程论文(2)环境经济学课程论文篇2浅述环境经济手段摘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

我国与世界各国政府一样,重视环境问题,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施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经济手段作为行政手段的有力补充必将在环境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对环境经济手段进行研究,首先探析环境经济手段的含义、特点及其分类,然后分析环境经济手段的利弊。

关键词环境经济手段经济学利弊一、环境经济手段概述当代环境法越来越多地采用经济政策、经济手段和市场经济机制。

有学者将其简称为环境法的经济化①。

出现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后,环境经济手段开始作为补充的方法,用来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方法。

(一)环境经济手段的含义及特点环境经济手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从广义的角度看,一种政策手段只要同时对环境与经济有影响,就可以称之为环境经济手段。

一般从狭义的角度对环境经济手段进行界定。

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观点,当某种手段的应用足以影响到经济当事人(污染者)对可选择的行动(如安装治污设施以减少污染排放、缴纳排污费以获准污染、与其他厂商协商以取得许可等)的费用进行评估时,该手段之前便可以冠之以“经济”之名。

根据这个定义,环境经济手段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环境经济手段是与成本――收益比较相联系的。

第二,环境经济手段的使用有利于环境的改善。

第三,环境经济手段不一定与收费计划相联系。

第四,环境经济手段对经济主体具有刺激性而不具有强制性②。

(二)环境经济手段的分类对于经济手段的分类理论界有多种鉴定。

其中最著名的两种分类就是:以著名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命名的庇古手段和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科斯命名的科斯手段。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而引起的低效率和不公平,发挥市场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作用。

以庇古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强调政府干预的手段使得外部性内部化,即“调节市场”,而以科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强调由市场机制本身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即“建立市场”。

环境经济学论文

环境经济学论文

环境经济学论文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环境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环境问题的识别、评估和解决方案的制定,以及环境政策的实施与经济效益的评估等。

本文将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环境问题的根源、解决途径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环境问题的根源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其中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经济发展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能源的过度使用,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废物排放,进一步加剧了环境压力。

第二部分: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包括环境管理、环境科技和环境政策等措施。

环境管理涉及到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可以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制定环境标准和推行环境管理体系等方式来实现。

环境科技则是利用科技手段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例如通过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此外,环境政策是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补贴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式来引导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朝着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

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子孙的发展空间和资源利用权益。

环境经济学强调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认为经济发展应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只有保护环境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才能保证人类的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结论通过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的未来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制定出科学的环境政策,加强环境管理,推动环境科技创新,共同建立一个宜居的地球家园。

参考文献:1. Xie, J., Yu, Y., Liang, X., & Hu, Z. (2019). The role of demographic factors in influencing public support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ies in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13, 1042-1051.2. Zhang, S., Li, J., Yu, X., & Han, K. (2020). Does energy mix matter for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65 countrie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70, 122417.3. OECD (2011). Towards Green Growth: Monitoring Progress – OECD Indicators.以上是根据题目所给的“环境经济学论文”来撰写的文章,以学术论文的格式进行论述。

环境经济学课程论文

环境经济学课程论文

环境经济学课程论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向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转变,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经济学课程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经济学课程论文篇1浅谈基于循环经济的和田地区环境保护问题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是以人为本,贯彻和落实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污染控制,从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积极成果。

循环经济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解决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所存在的物质、能量不平衡的流动关系问题,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二、和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一)和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隅,南部临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交界,北部临塔克拉玛干沙漠与阿克苏相连,东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接,西部与喀什地区毗邻。

和田地区国土总面积24.78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15%,占全国总面积的2.6%。

其中山地1110.2万hm2占33.3%,山地面积中,除草场219.4万hm2,冰川70.5万hm2和少量耕地、林地外,42%为难以利用的裸岩石砾地。

平原面积为1338.5万hm2,占55.5%,平原面积中,沙漠1031.8万hm2,戈壁206.7万hm2,沙漠戈壁占土地总面积的63%,绿洲面积97.3万hm2,仅占土地总面积的3.96%,耕地面积为262.05万亩,占绿洲面积的17.95%,人均耕地1.62亩。

环境经济学研究生论文

环境经济学研究生论文

环境经济学研究生论文环境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成为了环境经济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本论文基于对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探讨了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分析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政策的实施,本论文发现环境税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激励企业降低排放,进而提高环境质量。

然而,环境税也可能对企业的生产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影响经济的发展。

相反,环境补贴政策则可以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经济的增长。

但是,环境补贴政策也存在滥用资金和资源的风险。

本论文还研究了环境税和环境补贴政策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发现不同产业对环境税和环境补贴政策的反应存在差异。

环境税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影响更为显著,而环境补贴政策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更有利。

此外,本论文还对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政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政策执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综上所述,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政策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其具体影响取决于政策设计和执行的方式。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政策的改进方向,以及如何更好地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此外,本论文还从国际合作的角度探讨了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政策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

国际合作对于环境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因为环境污染往往不受国界的限制。

本论文发现,国际合作下的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政策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协调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环境质量的提升。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政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国家通常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而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政策可以为其提供可操作的手段,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环境税与环境补贴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影响十分复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政策制定。

环境经济学论文

环境经济学论文

环境经济学论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增长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我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经济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经济学论文篇1论电力建设项目环境经济效益[摘要]结合新投资体制强调环保热点,对电力建设项目进行了环境经济效益分析,给出其环保中各个项目的计算方法,并以一个热电联产项目进行了实证研究。

通过实证分析,反映出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反映投资者和政府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电力投资;环境保护;经济效应1 引言我国的火力发电项目很多,众所周知,火力发电站主要是燃煤电站,在整个发电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环境污染物,如废气(硫化物)、废水、废渣、粉尘等。

由于电力生产的独特之处,使得这些污染物在大量地、不间断地排放,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国家环保总局和各地方环保部门纷纷出台法律法规要求高污染的企业治理污染,并对达不到标准的企业进行罚款和收取排污费。

在这种形势下,各电力企业纷纷上马环境治理设备,如上马硫化床、建立污水处理站等,以减轻环境压力。

但是当前进行环保投资仅仅是各电力企业的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

2 电力建设项目环境经济效益分析本文使用效益费用法对电力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2.1 环保设施经营支出的测算对于电力建设项目而言环保投资主要有污水处理系统、硫化床设备以及各种减噪设备等。

2.2 环保投资收益的测算环保经济效益主要是指经过采取环保措施回收利用各种副产品及减少污染物排放,节省排污费用带来的经济效益。

对于电力建设项目而言,环保经济收益主要体现在粉煤灰、炉渣的回收利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量,减少烟(粉)尘排放量,节约用水量及回收生产过程的副产品(石膏)的收入等。

比较环保设施经营支出和收益得出环保经济效益分析的结果。

3 某电力项目经济效应分析3.1 项目概况某发电企业始建于1970年,第一、第二期工程于1975年建成,共装机3台,发电总容量100MW,按照国家政策,已于2002年5月底全部退役。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议论文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议论文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议论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许多人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矛盾的,认为要发展经济就必然会牺牲环境,而要保护环境就会限制经济的发展。

然而,这种观点是片面且短视的。

事实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从长远来看,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个被污染的环境,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导致疾病的增加,从而降低劳动力的素质和工作效率。

比如,在一些重度污染的地区,居民患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大幅上升,这不仅增加了医疗成本,也使得人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生产中,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而且,环境污染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农业、渔业等产业的发展。

例如,水源被污染会导致农田灌溉水质不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海域污染会使渔业资源减少,影响渔业的产出。

同时,环境保护也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产业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保产业涵盖了诸如清洁能源开发、废弃物处理、环境监测与治理等多个领域。

以清洁能源为例,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了能源成本,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废弃物处理行业的发展也为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通过回收利用废弃物,不仅减少了垃圾的排放,还能够创造出有价值的再生资源,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经济的增长能够带来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环境保护中。

例如,企业在盈利增加的情况下,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政府在财政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可以加大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等。

同时,经济的发展还能够促进科技的进步,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先进的技术和手段。

比如,通过研发新的环保材料、污染治理技术,可以更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环境资源价值摘要:在现今社会中,环境资源价值对于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简单的讨论了环境资源价值的概念和环境经济价值的构成,以及其计算方式。

关键字:环境资源价值;价值构成;价值计算方式引言:自从人类社会存在以来,我们人类就在无偿地使用着大自然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

然而,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以及环境资源的日趋短缺,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也日趋明显。

在20世纪60年代确立了环境资源价值观,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传统观念—环境资源可以无偿地索取。

所以正确认识环境,环境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的价值,对于人类社会的稳定和长久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环境资源的价值1.1 环境资源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或主体的、与人类社会发展及享受有关的、一切外界有机或无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的总体。

环境是自然资源静与动的统一体。

从静的角度看,环境是一定时空范围内自然界形成的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即有形的物质性资源实体;从动的角度看,环境是一定数量、结构、层次并能相似相容的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统一体,即无形的舒适性生态功能。

资源是资本的来源,即指有一定存量或可以持续利用且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用的东西。

由于环境可以提供人类活动的原料、人类及在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场所和景观服务;还由于环境自身的稀释、扩散和自净能力,其本身又是排放污染的场所,所以,“环境也是一种资源”的认识正在普遍地为人们所接受。

1.2 环境资源价值环境资源是否有价值是环境经济学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在传统的价值观中认为“没有劳动参加的东西没有价值;不能市场交易的东西没有价值;环境资源既没有劳动参与,也没有市场交易,所以没有价值。

”但是传统资源价值观在环境问题上是存在不足的:它不适应价值观的发展,是导致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源;它不适应财富概念的拓展,难于通过政策和市场手段对自然财富的环境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它不适应发展战略的进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资源环境的要求;它不适应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革新;传统的核算方法只计劳动创造的价值,不考虑环境资源的价值,需要革新。

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价值观。

实际上,在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过程中时刻凝聚着人类的劳动,同时,环境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对人类具有巨大的效用。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将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哲学价值论以及生态补偿理论相结合,对环境资源价值进行了分析。

用劳动价值论考察环境资源的价值,关键在于环境是否凝结着人类的劳动。

严峻的自然环境问题已经说明:环境资源仅仅靠自然界的自然再生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需求,人们必须付出一定的劳动,参与自然资源的再生产和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

环境资源的保护、更新、勘探、科研等活动耗费了大量的人类劳动,这些人类劳动凝结在环境资源中,构成环境资源的价值;通过生态补偿理论分析环境资源,经济学家认为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他们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社会经济系统生产和消费的产品的价值,不仅来自劳动生产,而且来自自然环境,因此自然环境是有价值的;从哲学价值论的观点来看,价值讲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关系,即主体有某需要,而客体能够满足这种需要,那么对主体来说,这个客体就有价值;效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以稀缺和效用为条件的,它取决于边际效用。

环境资源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是有效用的,同时环境资源是稀缺的,根据效用价值论,环境资源有价值。

由此确立了环境资源的价值。

1.3 环境资源价值的构成虽然自然环境状态下的环境资源是自然界赋予的天然产物,没有凝结人类的劳动,但是环境资源生态功能的生产和实现及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无不与人类的劳动有关。

所以,环境资源价值的形成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生产和生活消耗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必须通过人的劳动进行再生产来补偿环境资源的物质和能量损失。

这种补偿物化的社会必要劳动形成环境资源价值。

2.有效地保护和建设环境资源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投入大量劳动,才能实现环境资源可持续使用。

保护和建设环境资源物化的社会必要劳动形成环境资源价值的重要部分。

3.人类将环境中具有潜在使用价值的资源变成具有符合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使用价值,必须付出一定量的劳动,如采掘,这种劳动形成生态价值。

4.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单个产权所有者,对其所有的自然经济资源都必须花费一定的劳动进行维护和保障。

在资源产权中所包含的劳动,不仅要补偿维护私人产权所投入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也需要补偿维护公有产权所投入的各种劳动,而这些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劳都成为自然经济资源价值的来源。

图1 环境资产的经济价值分类环境经济学家对环境资源的价值进行了重新界定(如图1所示),并把环境资源的价值称为总经济价值。

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分为两部分: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

1.使用价值是指某一物品被使用或消费的时候,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偏好的能力。

环境资源的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直接使用价值是直接进入当前的消费和生产活动中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是以间接的方式参与消费和经济活动过程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价值。

选择价值就是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对环境资源的使用而对环境资源所表示的意愿支付。

2.环境资源的非使用价值则相当于生态学家所认为的某种物品的内在属性,它与人们是否使用它没有关系。

环境资源的非使用价值=存在价值+遗赠价值存在价值是非使用价值的一种最主要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存在价值是人们对环境资源价值的一种道德上的评判包括人类 对其他物种的同情和关注。

遗赠价值是指人们为了保护某种环境资源而愿意进行支付,这种支付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把它留给后代人来进行享受其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

二、环境资源价值的计算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已经不能再忽视环境问题,如果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将环境问题纳入政策制定的考虑范围。

环境资源既包括直接作为生产对象的有形的自然资源,也包括非生产性的和无形的生态环境。

环境资源经济价值及其评估的理论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不断趋于成熟。

环境价值评估方法,又称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技术,有时也称货币化技术或环境经济评价技术。

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环境资产(包括组成环境的要素、环境质量)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并通常以货币的形式表征出来。

对环境进行经济价值评估就是要衡量人们对环境物品或服务的偏好程度。

它使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环境功能和市场功能都能采用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

但是它的不足是如何在宏观经济模型中体现非市场的交易,及如何为自然环境和资源物品制定一个货币价值或“影子价格”,以便与那些供给市场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相比较。

2.1 直接观察法a) 剂量-反应方法i. 剂量-反应法(dose-response technique)是通过一定的手段评估环境变化给受者造成影响的物理效果。

目的在于建立环境损害(反应)和造成损害的原因之间的关系,评价在一定的污染水平下,产品或服务产出的变化,并进而通过市场价格(或影子价格)对这种产出的变化进行价值评估。

ii. 剂量-反应法获得环境变化所造成的物理效果的有关数据的渠道:1. 实验室或实地研究。

2. 受控试验。

3. 通常采用统计回归技术试图将某种影响与其他影响分离开,这在健康影响研究中较为常见。

4. 根据实际生活中大量的信息,建立各种关系模型 。

b) 生产率变动法i. 生产率变动法或称生产效应法认为,环境变化可以通过生产过程影响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和利润,或是通过消费品的供给与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福利。

ii. 生产率变动法——步骤:1. 估计环境变化对受者(财产、机器设备或者人等)造成影响的物理效果和范围。

2. 估计该影响对成本或产出造成的影响 。

3. 估计产出或者成本变化的市场价值。

iii. 生产率变动法——方法:1. y kj j j k i i i x k j j jk i i i q c q p q c q p E )()(1111∑∑∑∑====---= 式中:p —产品的价格;c —产品的成本;q —产品的数量 iv. 生产率变动法——所需的数据与信息:1. 生产或消费活动对可交易物品的环境影响证据。

2. 有关所分析物品的市场价格的数据。

3. 在价格可能受到影响的地方(时候),对生产与消费反应的预测。

4.如果该物品是非市场交易品,则需要与其最相近的市场交易品(替代品)的信息。

5.对可能的或已经实施的行为调整进行识别和评价。

c)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i.疾病成本法(cost of illness approach)和人力资本方法(human capitalapproach)就是用于估算环境变化造成的健康损失成本的主要方法,或者说是通过评价反映在人体健康上的环境价值的方法。

ii.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步骤与方法:1.识别环境中可致病的特征因素(致病动因):即识别出环境中包含哪些可导致疾病或死亡的物质。

2.确定致病动因与疾病发生率和过早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3.评价处于风险之中的人口规模。

4.估算由于疾病导致缺勤所引起的收入损失和医疗费用:对疾病所消耗的时间与资源赋予经济价值。

5.∑=+=kii icM LI1) (式中:I c——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导致的疾病损失成本。

L i——i类人由于生病不能工作所带来的平均工资损失。

M i——i类人的医疗费用(包括门诊费、医药费、治疗费等)。

6.估算由于过早死亡所带来的影响:利用人力资本法来计算由于过早死亡所带来的损失,则年龄为t的人由于环境变化而过早死亡的经济损失等于他在余下的正常寿命期间的收入损失的现值。

7.∑-=+ ++⨯=tTiiititrEV1) 1(π式中:πt+i—年龄为t的人活到t+i年的概率。

E t+i—在年龄为t+i时的预期收入。

r——贴现率。

T——从劳动力市场上退休的年龄。

iii.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数据与信息1.致病动因的水平(F)。

2.可致病的环境质量阈值(S)。

3.超过阈值的强度(X)。

4.与强度相对应的持续时间(Y)。

5.与上述因素相对应的发病率(N,每百万人口n例)。

6.暴露人群的评估:分布规律、敏感人群统计等;7.剂量-反应关系为:N=N(F) F=(S,X,Y,…)8.与上述发病率对应的工时损失数和医疗费用耗费。

9.单位工时工资、医生工资、设备折旧、药品价格等。

d)机会成本法i.在评估无价格的自然资源方面,运用机会成本法估算保护无价格的自然资源的机会成本,可以用该资源作为其他用途时可能获得的收益来表征。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估算资源保护的机会成本,然后让决策者或公众来决定自然资源是否具有这样的价值或是否值得为保护该资源而放弃这些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