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
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及诊断标准指南
·专家论坛·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及诊断标准指南华扬 高山 吴钢 潘旭东 钱素云 一、概述经颅多普勒超声(t r a n s c r a n i a l D o p p l e r,T C D)是利用人类颅骨自然薄弱的部位作为检测声窗(如颞骨嶙部、枕骨大孔、眼眶),对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1.适应证:脑动脉狭窄和闭塞、颈动脉狭窄和闭塞、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畸形、颅内压增高、脑死亡、脑血流微栓子监测。
2.操作方法和程序:探头频率选择:颅内动脉探测采用1.6~2.0M H z的脉冲波多普勒探头,颅外段颈动脉探测采用4.0~8.0M H z连续波多普勒探头。
若选择1.6M H z或2.0M H z的脉冲波多普勒探头检查颅外段颈动脉时,应降低探头发射功率和检测深度,通常功率为5%~10%,最初检测深度为20~25m m。
检测部位:(1)颞窗:分前、中、后三个声窗,通常后窗是检测大脑半球动脉的最佳选择,易于声波穿透颅骨及多普勒探头检测角度的调整,通过颞窗分别检测大脑中动脉(m i d d l e 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M C A)、前动脉(即交通前段-A1段,a n t e r i o r 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A C A)、后动脉(p o s t e r i o r 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P C A)和颈内动脉末段(i n t e r n a l 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 t e r m i n a l,I C A t),并可通过压迫颈总动脉判断前交通动脉(a n t e r i o r c o m m u n i c a t i n ga r t e r y,A c o A)和后交通动脉(p o s t e r i o rc o m m u n i c a t i n g a r t e r y,P c o A)的发育情况;(2)眼窗:探头置于闭合的眼睑上,声波发射功率降至5%~10%;通过眼窗可以检测眼动脉(o p h t h a l m i c a r t e r y,O A)、颈内动脉虹吸部(c a r o t i d s i p h o n,C S),在颞窗信号不好时可检测对侧A C A和M C A;颈内动脉虹吸部包括海绵窦段(C4段)、膝段(C3段)和床突上段(C2);(3)枕窗:探头置于枕骨粗隆下方,发际上1c m左右,枕骨大孔中央或旁枕骨大孔,通过枕窗检测双侧椎动脉(v e r t e b r a l a r t e r y,V A)、小脑后下动脉(p o s t e r i o r i n f e r i o r c e r e b e l l a a r t e r y,P I C A)和基底动脉(b a s i l a r a r t e r y,B A)。
经颅多普勒操作手册
ORY9900彩色经颅多普勒使用说明内 容安全事项第一章 经颅多普勒简介1.1 简介1.2 多普勒检查的目的1.3 多普勒检查的适应症 1.4 多普勒检查的临床价值 1.5 多普勒检查所用的器械第二章 多普勒系统功能简介2.1 系统主要功能特点2.2 主要技术参数2.3 应用前景第三章 多普勒软件安装3.1 开启包装3.2 软硬件安装1〉 硬件的安装2〉 软件的安装3〉 采集卡的驱动4〉 软件数据库备份5〉 医院名称的修改第四章 多普勒系统的使用4.1 使用前的准备工作4.2 软件操作流程4.3 软件的设置管理4.3.1 软件设置4.3.2 自动分析功能4.3.3 病历管理病例查询病例浏览第五章 后记5.1 保修5.2 安全要求5.3 5.4 打印机常见故障ORY9900彩色经颅多普勒使用说明安全事项禁止拆卸禁止在潮湿、油烟多、灰尘多的场所使用禁止在极端温度条件下使用禁止用湿手抓机器禁止抓着连接线随意抛转禁止摔落禁止用化学溶剂清洁产品禁止太阳暴晒禁止将液体浸入机器内禁止放在不平稳的地方尽量不要做眼窗,若要做请将功率调到最低ORY9900彩色经颅多普勒使用说明第一章经颅多普勒简介1.1 简介感谢您信任并选用我公司的产品经颅多普勒的临床应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它是无创伤检测颅内、外血管病变的新技术,利用低频脉冲式超声波,穿透颅骨较薄的部位及自然骨孔,直接获得脑底大血管的血流信号,可评价颅内外血管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血管壁的弹性和顺应性,脑血管外周阻力等,是当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必备设备。
特别提示:本操作手册仅供操作人员参考。
可能书中提到的某些产配置与当前配置不符,应以当时厂家提供的标准配备为准。
1.2 多普勒检查的目的1:对各种脑血管治疗措施的效果评估;2:对各种生理、病理情况的脑血流评估;1.3 多普勒检查的适应症多普勒检查对临床诊断常见的脑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狭窄、脑梗死、中风、椎基底动脉系列疾病等脑血管疾病,不但适合于诊断与鉴别诊断,还因其无创伤,简便且经济的优点适合于反复多次检查,以便动态观察病情转归及疗效。
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
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一、基本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检查超声诊断仪的正常工作状态:开启设备并检查设备状态显示屏的显示情况;b. 清理探头:使用专用清洁剂和干净的纱布擦拭超声探头,确保探头清洁;c. 准备需要检查的病患资料,如病历、检查申请单等。
2. 配置设备:a. 根据病患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b. 将超声探头安装到超声诊断仪上,并确保连接牢固;c. 设置仪器相关参数,如画面亮度、对比度等。
3. 开始检查:a. 将超声探头涂上适量的超声凝胶;b. 将涂有超声凝胶的超声探头平稳地放置在需要检查的部位上;c. 通过调整超声机器的探头角度和位置,获得清晰的超声图像;d. 观察超声图像,并根据临床需要进行测量分析;e. 操作结束后,关闭超声诊断仪并清理超声探头。
二、注意事项1. 操作前应仔细阅读超声诊断仪的操作说明书,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2.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洁净操作,避免交叉感染;3. 操作人员应系好手术衣、戴好手套,确保操作环境卫生;4. 使用超声凝胶时应适量涂抹,不宜过多,以免影响超声图像清晰度;5. 在调整探头角度和位置时,应轻柔操作,避免对病患造成不适;6.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超声图像的质量,确保清晰度和准确性;7.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洁超声探头并保持设备的干燥清洁。
三、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1. 超声图像不清晰:a. 检查超声探头是否清洁,如有污垢应及时清理;b. 检查超声凝胶使用量是否适当,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图像质量;c. 调整超声诊断仪的参数,如亮度、对比度等,优化图像质量;d. 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扫描方式或角度,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2. 超声图像无法获得:a. 检查超声探头连接是否牢固,如有松动应重新连接;b. 调整探头位置和角度,确保超声波能够正确进入需要检查的部位;c. 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果有故障应及时维修。
四、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超声诊断仪时应遵守医疗器械管理规定,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2. 在操作超声诊断仪时,应注意避免探头或仪器的摔落,以免损坏设备和探头;3. 未经培训和授权的人员不得操作超声诊断仪,以防止错误操作造成伤害;4. 使用超声诊断仪时应注意避免超声辐射对操作人员和病患造成伤害。
第一章 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
第一章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一、目的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检查是利用人类颅骨自然薄弱的部位作为检测声窗(如颞骨嶙部、枕骨大孔、眼眶),采用低频率(1.6~2.0MHz)的脉冲波探头对颅内动脉病变所产生的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客观的评价信息。
同时通过4.0MHz连续波或2.0MHz脉冲波多普勒探头检测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及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颅外段全程获得相关的血流动力学信息。
1、通过检测深度、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血流音频评估脑血管功能及病变。
2、通过血流方向的变化判断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的开放。
二、适应证1、脑动脉狭窄和闭塞。
2、颈动脉狭窄和闭塞。
3、脑血管痉挛。
4、脑血管畸形。
5、颅内压增高。
6、脑死亡。
7、脑血流微栓子监测。
8、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监测。
9、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监测。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TCD常规检测通常无禁忌证。
但是在经眼眶探测时必须减低探头发射功率(采用功率5%~10%),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患者意识不清晰,不配合。
2、检测声窗穿透不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
四、仪器设备1、超声仪:TCD检查采用的超声仪应配备1.6 MHz或2 MHz脉冲波探头,具有多普勒频谱分析功能。
2、检查床:普通诊查床,头部枕依患者舒适要求调整。
五、检查前准备TCD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但要告知受检者(上午检查者)应注意正常进餐适量饮水,以减少血液黏度升高导致脑血流速度减低,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超声检查前应简略询问相关病史及危险因素。
相关信息:①既往是否接受过同类检查及结果。
②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或戒烟等病史或相关危险因素的时间及用药类型。
③脑缺血病变的相关症状及体征。
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
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一、概述超声诊断仪是一种用于医疗诊断的高科技设备,能够通过超声波技术对人体进行内部观察和诊断。
操作规程是为了正确、安全地操作超声诊断仪,保障医疗质量和医护人员的安全而制定的。
二、操作前准备1. 确认超声诊断仪电源已连接并开启。
2. 检查超声探头和触发器是否齐全并连接良好。
3. 将患者安置在合适的位置,清楚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做好交流和沟通。
三、操作步骤1. 首先,确定要进行的超声检查部位,选择相应的探头。
2. 根据超声诊断仪的提示,调整好探头的方向和角度,使其对准检查部位。
3. 适当调整超声诊断仪的参数,如频率、增益、深度等,以获得清晰的影像。
4. 用适当的胶水或凝胶涂抹在探头上,使其能够更好地与皮肤接触,并传导超声波。
5. 轻轻按压探头,将其放在患者的皮肤上,同时观察超声屏幕上的影像,调整位置和角度直到清晰的影像呈现。
6. 在检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的手持姿势,避免晃动或颤抖,以免影响影像质量。
四、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随时关注患者的反应,若患者出现不适或疼痛应及时停止检查。
2. 操作结束后,及时清洁探头,保证卫生。
3. 操作人员应熟悉超声诊断仪的功能和操作流程,确保能正确操作。
五、操作结束1. 关闭超声诊断仪电源,清理好工作区域。
2. 记录检查结果和操作过程,便于医生分析和诊断。
3. 对超声诊断仪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通过严格遵守《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可以有效地保障医疗安全和诊断质量,让医护人员能够更加安全、高效地进行超声诊断工作。
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
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
比较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
1. 器械条件: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要求使用全封闭式超声操
作系统,并且要求操作专家准确操作完成病人血浆流动特性的监测,
而传统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则需要一个具有开放接口仪器,以及病人
血浆流动特性的测量。
2. 病人准备: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要求病人必须充分放松,
而传统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则不需要病人做任何准备。
3. 操作安全: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要求操作者每次测量时注
意干扰和振幅的变化,确保安全操作,而传统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不
需要操作者特别关注。
4. 操作记录: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要求操作者精确记录血浆
流动特性,而传统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则只需要记录振幅值。
5. 操作效率: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可以使检查过程更加快捷、准确,而传统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的检查效率可能会慢一些。
6. 持续性: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病人检查的持续性,
但是传统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则无法达到完美的持续结果。
总结而言,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是一项有效的技术,它可以有效提高检查效率和准确度,提升持续性,并且可以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检查结果。
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
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1、接通墙壁总电源插座,开启UPS或稳压电源,然后打开工作站、打印机开关,最后打开机器电源开关,等待机器自检.机器自检完毕无误后方可使用仪器进行检查2、患者检查均须持由经管医师详细填写之申请单,技术人员先应详阅申请单内容,明确临床诊断、检查目的、要求和检查部位,同时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和病变检查部位等,询问病人是否按检查要求条件做好准备,免出差错。
对申请项目有疑问或选用位置,方法有困难时,应请求上级医师或巡诊医师帮助.3、在工作站创建一个新病人资料窗口,登记编号,输入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和病变检查部位等相关资料信息后开始检查。
4、将病人妥置在检查床、保持适度体位,在检查部位皮肤上涂上耦合剂后进行检查,根据检查项目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
检查中根据需要校正仪器参数,将灵敏度调至合适条件,防止因过高或过低而影响图象质量。
根据病变部位,检查目的和要求,选择、采集最佳位置条件图像、数据并保存。
5、检查结束后应清洁干净病人检查部位皮肤和探头上的耦合剂。
将探头放回探头槽。
根据检查所见出具检查报告单,报告单核对项目无误,登记后签全名发还门诊病人。
病房报告单统一送达、签收.6、关机程序:首先关闭仪器电源开关;然后关闭工作站、打印机最后关闭UPS或稳压电源后可将电源插头从墙壁插座上拔除 .7、每日工作完毕后要及时清洁仪器外壳,盖上机罩,机壳不得有浮尘。
辅助机件和其它用品归还原位,清扫室内卫生,进行消毒、更换床单、枕套等,保持整齐清洁.8、下班后应切断所有无关电源,关好门窗及水源,以防意外。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保证医疗安全生产和影像诊断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接收患者申请单开始,至检查完毕及出具报告单为止,必须按固定工作程序和规定方法进行。
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观察仪器运转是否正常。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停机检查,迅速找出原因,尽快排除。
如因机器原因导致的故障无法排除,应立即停机并更换其它仪器使用,通知设备科专业维修工程师进行处理。
经颅多普勒操作手册
ORY9900彩色经颅多普勒使用说明内 容安全事项第一章 经颅多普勒简介1.1 简介1.2 多普勒检查的目的1.3 多普勒检查的适应症 1.4 多普勒检查的临床价值 1.5 多普勒检查所用的器械第二章 多普勒系统功能简介2.1 系统主要功能特点2.2 主要技术参数2.3 应用前景第三章 多普勒软件安装3.1 开启包装3.2 软硬件安装1〉 硬件的安装2〉 软件的安装3〉 采集卡的驱动4〉 软件数据库备份5〉 医院名称的修改第四章 多普勒系统的使用4.1 使用前的准备工作4.2 软件操作流程4.3 软件的设置管理4.3.1 软件设置4.3.2 自动分析功能4.3.3 病历管理病例查询病例浏览第五章 后记5.1 保修5.2 安全要求5.3 5.4 打印机常见故障ORY9900彩色经颅多普勒使用说明安全事项禁止拆卸禁止在潮湿、油烟多、灰尘多的场所使用禁止在极端温度条件下使用禁止用湿手抓机器禁止抓着连接线随意抛转禁止摔落禁止用化学溶剂清洁产品禁止太阳暴晒禁止将液体浸入机器内禁止放在不平稳的地方尽量不要做眼窗,若要做请将功率调到最低ORY9900彩色经颅多普勒使用说明第一章经颅多普勒简介1.1 简介感谢您信任并选用我公司的产品经颅多普勒的临床应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它是无创伤检测颅内、外血管病变的新技术,利用低频脉冲式超声波,穿透颅骨较薄的部位及自然骨孔,直接获得脑底大血管的血流信号,可评价颅内外血管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血管壁的弹性和顺应性,脑血管外周阻力等,是当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必备设备。
特别提示:本操作手册仅供操作人员参考。
可能书中提到的某些产配置与当前配置不符,应以当时厂家提供的标准配备为准。
1.2 多普勒检查的目的1:对各种脑血管治疗措施的效果评估;2:对各种生理、病理情况的脑血流评估;1.3 多普勒检查的适应症多普勒检查对临床诊断常见的脑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狭窄、脑梗死、中风、椎基底动脉系列疾病等脑血管疾病,不但适合于诊断与鉴别诊断,还因其无创伤,简便且经济的优点适合于反复多次检查,以便动态观察病情转归及疗效。
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 说明书
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说明书产品特点超声探头2MHz(脉冲波)、4MHz(连续波),可满足对颅内、颈部及肢体外周血管的检测。
应用先进的数字存储技术,方便医生对意调节增益、血流方向、取样深度、超声强度、零位线、标尺和扫描速度等。
频谱图进行常规监测及病历复查。
临床常规检测快速、方便、操作自如。
联机状态可随。
检测参数齐全。
联机状态可实时显示血流频谱两个方向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PI指数、RI指数及S/D比值。
先进的操作流程设置,医生可根据自己的检查程序设置操作流程。
机内存有国内著名TCD专家检测的各年龄组两性别的正常参数值、联机状态检测时,若某参数超出正常值范围,即刻用颜色报警。
丰富的脱机后处理功能。
对已存存储的血流频谱重新修改并再存储,例如重新手动测量血流速度,调整血流方向,零位线及增益等。
具有对频谱进行文字及图形标识,频谱回放,无用频谱删除等功能。
病历资料管理功能强大,可快速查询,大容量硬盘可以存储万例以上频谱资料,并可使用光盘存储。
独特的经颅多普勒TCD诊断报告方式。
任选频谱图打印,所有检测技术数据及分析参数完整打印。
独有的高灵敏度,在20%的功率输出时,亦能快速检测出高质量图像;在最大功率625mW时,即使声窗较小,难以穿透的老年人,同样也可以获取今您满意的血流动力学和生理参数信息;独有的自动分析和脑血管评估功能。
易于使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切换自如。
八深度同步检测:可同时检测一个探头超声发射方向上8个深度的血流信息(图谱和数据),提高脑血管疾病筛查的效率;数字化电影回放器:可将存储的多深度、多血管的原始动态数据(图像和声音)同步再现。
性能可靠:高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强。
硬件配置:经颅多普勒(方正)主机(CPU:E1400主频2.0G,内存:1G,硬盘:160G,DVD光驱)、19”高分辨率液晶显示器(1440×900)彩色喷墨打印机、2MHZ、4MHZ探头、豪华ABS台车、多媒体音箱、专用小键盘。
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操作规程第1部分:检测步骤
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操作规程第1部分:检测步骤2007年9月第15卷第9期—lntJCe—rebrovascDis,September2007,V ol15,No.9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操作规程第1部分:检测步骤PracticeStandardsfor【韧c聊iDopplerUltrasourdPartI:TestPerformanceAndreiV.Alexandrov,Michael久Sloan,LawrenceK.S.Wong,ColleenDouville,AlexanderY.Razumo~ky,WalterJ.Koroshetz,ManfredKaps,CharlesH.Tegeler代表美国神经影像学学会实践指南委员会着倪秀石,凌茹晶译-641?标准与指南?摘要尽管经颅多普勒(TCD)临床应用的适应证不断被拓宽,但各机构之间的扫描方案和报告质量却存在很大差异.根据文献分析和广泛的个人经验,一个国际专家小组开始制定qL-~D检测步骤,判读标准和操作者资质的指南.第一部分介绍针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完整的诊断性频谱TCD检测.颞窗被用于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ICA)CI段以及通过前交通动脉(ACoA)和后交通动脉(PCoA)的侧支血流;眼窗被用于检测眼动脉(OA)和ICA虹吸部;枕窗被用于检测椎动脉(V A)终末段和基底动脉(BA).尽管在疾病或非疾病情况下Willis环都存在显着的个体差异,但完整的诊断性qUD检查应该包括对以下血管的评估:双侧MCAM2段(深度30~40mil1)和M1段(40~65mil1)(MCAM1段中点深度为50mill,范围44~55mm;平均长度16mill.范围5~24mil1),ACAA1段(60~75toni),ICAC1段(60~70toni),PCAP1~P2段(平均深度63I/1//1,范围55~75I/1//1),ACoA(70~80I/1//1),PCoA(58~65m//1),OA(40~50m//1),ICA虹吸部(55~65mil1),V A终末段(40~75mil1)以及BA近端(75~80mil1),中段(80~90mil1)和远端(90~110mil1).经下颌下窗检测颈部ICA远端(40~60mln)可计算出VMCA/VICA指数或Lindegaard比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血管痉挛进行分级.诊断性"ICD的操作目标是探测和优化上述动脉节段特异性频谱波形,确定血流方向,测定脑血流速度和血流搏动性.这些操作规程为频谱多普勒和能量运动多普勒的超声检测装置提供了有关探头位置和血流方向,取样深度和血管鉴别的一套标准的扫描方案,帮助超声实验室取得资格认证.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脑血管病;实践指南1引言自从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CD)问世以来,其临床应用的适应证不断被拓宽].FromtheBarrowNeⅦ_olo百calInstitute,Phoenix.AZ(All0a'eiV.Alex-ar-ov】;CarolinasMedicalCemer,Charlotte,NC(MichaelASloan);Chi—neseUni~ersityofHongKong,HongKong,China(LawrenceK.S.Wong); SwedishHospital,Seattle,WA(ColleenDouville);SentiemMedica/Sys—terns,Inc.,Cockeysville,MD(AlexanderY.R21zarnovsky):HarvardMedicalScl】ool,Boston,MA(WalterJ.Koroshetz1:Uni~ersityofGiessen,CJiessen, Germany(ManfredKaps);andWakeForestUni~ersitvMedicalCenter.Win- ston-Salem,NC(CharlesHTegeler)译者单位:200080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原文见:JNeuroimaging.2007.17:l1—18.各机构之间在TCD扫描方案,检测血管数量,常规检测的深度范围以及TCD检查的报告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鉴于血管检查实验室资格认证的重要性,需要对扫描和判读过程进行标准化.我们倡议TCD方面的专家以及美国神经影像学学会实践指南委员会(AmericanSocietyofNeuroimaging PracticeGuidelinesCommittee)和国际神经超声学组织的成员一起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和指南.第一部分是该专家小组对脑血管病患者完整的诊断性TCD检测推荐的操作规程.2完整的诊断性TCD检测技术642?!生!旦筮鲞筮期肋JCerebrovc~cDisRuneAaslid引入单通道频谱TCDl1使用下列声窗对脑血流动力学进行无创性评价(图1A,B):颞窗,眼窗,枕窗和下颌下窗j.完整的TCD检测不仅包括双侧脑血管系统的评价,而且还包括利用这4个声窗检测前循环和后循环血流.颞窗被用于检测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cerebralartery,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cerebralartery,PCA),颈内动脉终末段(terminalinternalcarotidarteries.TICA)或ICAC1段¨.眼窗被用于检测眼动脉(ophthalmicartery,OA)和ICA虹吸部;枕窗被用于通过枕骨大孔检测椎动脉(vertebralartery,VA)末端和基底动脉(basilarartery,BA).脑血流动力学应被看作是一个紧密相互依赖的系统.尽管下面的章节提供了深度范围,但应注意到血管节段的解剖形态, 血流速度和搏动性可能因解剖变异或Willis环和其他血管部位的病变而发生变化.对于存在脑缺血症状或有卒中风险的患者,神经重症监护室内的各种其他疾病患者以及慢性疾病(如痴呆)患者,完整的诊断性TCD检测应该包括对双侧MCAM2段(深度30~40mm),M1段(40~65lnm),ACAA1段(60~75mrn),ICAC1段(60~.,隐宙靳密曩瀚._豳忧t●^J口郁3.前部D右左F鼻蕤.1so60国.,…,1t/.)fl…/,:,jf'6005dXJ('/\Ⅷ_='…….7.,麓篓+\中线(1~4)/虹吸部上肢lG6~O.—一.~一球2j下颌骨/一一下颌下窗探头U图1TCD检测的声窗,完整评价的关键动脉节段以及中等体型成年人的检测深度范围血管旁的实心箭头示iE常的动脉血流方向;从超声探头处(F)发出的实心箭头示探头在枕窗的移动和定佗(B);空心箭头示取样容积随着超声深度的变化而改变2007年9月第l5卷第!70mm),PCAP1~P2段(55~75mm),前交通动脉(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ACoA)(70~80ITI1TI),后交通动脉(pos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PCoA)(58~65mm),OA(40~50mm),ICA虹吸部(55~65mm),V A终末段(40~75ITI1TI)以及BA近端(75~80ITI1TI),中段(80~90ITI1TI)和远端(90~105ITI1TI)的评价.虽然没有考虑强制性将TCD检查扩展到分支动脉,~HMCAM2段,但这些指南强调无论何时收到诊断性TCD的医嘱,都必须进行完整的检测,除非特别限定检测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超声深度随颅骨大小和个体解剖学差异而有所不同,上述血管节段可能重叠或位置更深,也就是说,BA近端可在85rnin处被发现,等等.下颌下窗被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接近颅骨人口处的ICA远端(40~60mm)血流速度以计算VMCA/VICA指数,即Lindegaard比率¨』.这种比率容易变化,因为ICA血流速度轻微降低可能会明显高估血管痉挛程度.为了缩短频谱TCD寻找声窗和识别不同动脉节段所需要的时间,对颞窗和枕窗的检测可从最大功率和较大的通道设置开始(即对给定的深度使用100%功率但不超过720mW,通道或取样容积为10~15ITI1TI).虽然这项推荐表面上违反了超声功率的合理使用低剂量原则(aslowasreasonably achievable,At_ARA),但能缩短寻找颅骨声窗的时间和更迅速地完成检测,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从而减少患者总体超声能量暴露.超声检查操作者可能更喜欢从运动模式(M型)多深度显示或较小的5~10mm频谱通道开始检测,以降低血管识别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找到声窗,则增大通道.如果在全功率时很容易找到颞窗并且获得高回波频谱,则应减小通道和降低超声功率以使患者暴露的超声能量降至最低.经眼窗或囟门进行TCD检测时,应使用较低的功率(10%).对于典型的诊断性TCD检测,使用快速的3~5s扫描速度可看到波形和频谱的细节以提高判读能力(图1C).基线放置在屏幕中间能够显示双向信号.如果血流速度很快,就需降低基线和增大标尺以避免混叠现象.调节增益使背景噪声最小但维持存在.如果颞骨厚度造成信号过度衰减而使声窗受限,则最好延长扫描时间,以便为超声操作者提供更多时间来选择探头位置,调整图像和优化多普勒频谱.如果遇到微弱的高流速信号,操作者可在极643?慢的扫描速度下调高增益以显示波形中的最高多普勒频率.调节增益可优化波形以避免混叠现象,并且使背景噪声保持在最低限度.使用包络线或波形跟踪器仔细检查自动读数的准确性,如检测到的信号微弱或怀疑包络线描记有误,则采用手动光标测量.在频谱TCD检测过程中,操作者应该I89J:(1)跟踪Willis环每条重要分支的血流走行.(2)对于每条动脉,至少识别,优化和储存2个关键点的频谱波形(图1D,F,G);对于MCA,储存近端,中段和远端信号;对于VA,储存40~50ITI1TI和60~70ITI1TI处信号;对于BA,储存近端,中段和远端信号,并且给出这些节段的长度和流速变异性.(3)识别,优化和储存任何异常或罕见的波形或信号.(4)在每个关键点测定最高流速信号.注意:可通过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artery,CCA)和椎动脉振动或压迫试验来识别颅内血管. CCA压迫试验在美国并不常规使用,只有在直接血管成像排除CCA粥样斑块后才能采用,因有造成卒中的轻微风险.以下检测步骤和血管识别规程源自一些有关TCD的原创性研究报告和验证研究[1,2,8,10-14].深度范围和血流方向也适用于能量运动多普勒(power motionDoppler,PMD)n或经颅双功能技术引导的频谱检测.2.1经颞窗的检测步骤(图1A,B,D)2.1.1步骤1设定深度为50ITI1TI(已知MCAM1段中点深度在约50ITI1TI处13j).将探头放置在颧弓上方并略向上向前对准对侧耳/颞窗.注意:采用后颞窗时,检查开始时的探头角度可能要更向前以避开PCAP1段.寻找任何血流信号(窗口),探头角度要避免垂直,向下或过于偏后.找到一个朝向探头的血流信号,这很可能就是MCA血流.正常的MCA血流为低阻力波形(图1c),与ICA血流波形相似.减小取样深度,追踪信号至M1远端的关键点,保持信号不致丢失,通常需要微调探头角度.MCA 远端位于更上和更前方,而MCA近端则在探头与颞骨呈90.直角时更易探测到.储存MCA远端(深度为30~40ITI1TI)的最高流644?!年—第l5卷第9期胁JCerebrovascDis速信号.如发现双向信号,储存每个方向的最高流速信号(M1远端一M2近端分支).2.1.2步骤2跟踪信号,直至取样深度减至30mlTl时信号消失为止.预期MCAM2段的流速低于MCAM1段.储存所有异常信号,包括(但不仅限于)高流速,高阻力波形,湍流信号,极低阻力以及延迟性收缩期血流加速度.返回至MCAM1远端信号.2.1.3步骤3跟踪MCAM1段主干直至其中部(45~55mlT1)和位于60~65ITI1TI深度的M1段起始部,超声深度取决于成年人颅骨的厚度.由于TICA的超声信号也可能位于这些深度,因此需要注意声音和流速的改变.切记MCAM1段是ICAC1段的延续.储存MCA近端最高流速信号.MCA近端信号通常通向ICA分叉部.根据超声通道(取样容积)的大小,可在5l~65mlTl深度范围检测到ICA分叉部.在60~65mlTl处储存ICA分叉部信号以获得MCAM1段近端及ACAA1段近端信号.如果使用大通道超声,则储存分叉部的双向信号(M1/A1),这可作为鉴别其他血管的标记.2.1.4步骤4跟踪ACAA1段远端全程信号,通常到达70~75mlTl深度(ACAA1的平均长度为l3.5mlTl,范围为8~l8.5mlT1),可能终止于ACAA2段水平部,非成像多普勒技术无法可靠地将其与AJ段鉴别.在70mlTl深度处储存ACAA1段远端信号.2.1.5步骤5跟踪ACAA1段远端信号至中线深度范围(75~80mlT1).在中线深度处,ACAA1段信号可能会消失或出现一个双向信号,此时朝向探头的血流为对侧ACA.尽管在中线深度对双侧ACA的超声探测可能显示通过ACoA的前交叉充盈(anterior—crossfilling)血流模式,但实际上不可能将ACoA血流与相邻的ACA区分开来,因为超声通道总是大于ACoA本身,并且同时覆盖双侧ACAA1段和ACoA.最后,可见多条ACoA连接ACAA1段和A2段.储存所有异常信号.返回到60~65IYUTI深度处的ICA分叉部.2.1.6步骤6从ICA分叉部,探头角度向下找到60~65mlTl处的][1CA信号.如果在60~70mlTl深度处探头对ICA分叉部的角度是向下和向前的,可通过颞窗探测到ICA床突上虹吸段的远端部分.注意:TICA信号可能由于受声角度不佳而呈圆钝信号.储存所有异常信号.返回到60~65mrn深度处的ICA分叉部.2.1.7步骤7将深度设定在62mrn并缓慢将探头后转10~30..通常在ICA分叉部与PCA信号之问存在一个血流间隙(flowgap).在55~75mlTl深度范围内找到朝向(Pl段/P2段近端)和背离(P2更远端)探头的PCA信号.记住:PCAP1段起始于BA顶端,如果探头放置在颞窗后部,可在比PCAP2段更深的部位探测到PCAP1段.通过这些深度和探头的转动可探测到通过PCoA的侧支血流.储存PCAP1段或P2段最高流速信号.2.2经眼窗的检测步骤(图lE)2.2.1步骤l将功率降至最小(17mW)或10%.深度设定在50mlTl,将探头放置在眼睑上并稍向内成角.确定OA远端血流的搏动和方向.储存最佳的OA远端信号(40—50mlTl深度范围).2.2.2步骤2增加深度到55~65mlTl,探i贝0到ICA虹吸部血流信号.虹吸部信号通常位于眼窗内侧.储存60~62mlTl处(c3段或虹吸部膝段)的双向信号或最高流速信号.注意:眼窗良好时可分别取样到C2~C4段.避免取样过深和探头向上成角,因为通过良好的眼窗可探测到ACA和其他颅内血管的血流.储存朝向(()4段或虹吸部下肢)和背离(C2段或虹吸部上肢)探头的信号,除非观察到的是单向信号.在缺乏颞窗的情况下,预期通过眼窗能探测到颅内信号.注意:ACA和ICA分叉部可探测到,但对血管的鉴别较为困难,可能需采取ICA振动或压迫试验.这种方法可用来探测颅内异常高流速信血管病杂志2007笙旦筮!鲞筮翅鲨号,但很难鉴别血管狭窄或侧支循环.2.3经枕窗的检测步骤(图1F)2.3.1步骤1将系统调回到全功率.探头放置在中线距颅骨边缘下方1英寸(2.54cm)处并将其对准鼻梁.深度设定在75mm(推测的双侧V A终末端和BA近端位置).辨认背离探头的血流信号,即找到窗口.该信号可被认为是V A终末段(探头略向外侧成角)或BA近端(探头居中并略向上成角).增加深度并跟踪背离探头的血流.对于大多数成年人,随着深度的增加,超声束移向BA近端.在深度设定为80mm处储存BA近端信号.2.3.2步骤2跟踪BA至90mm深度(BA中段).从BA近端移向BA中段或远端,需在颈部向尾侧轻微推压探头并向上倾斜,因为BA远端位于近端血管的头侧.可能在不同深度发现双向信号,其中朝向探头的低阻力血流信号来自小脑动脉.储存所有异常信号.2.3.3步骤3跟踪BA远段至100~105mm深度,直至信号消失或被前循环信号替代.储存BA在最深处的最高流速信号.2.3.4步骤4逐渐缩减超声深度至80mm,向后跟踪BA主干并确认刚才的发现.2.3.5步骤5将探头放置在距中线外侧约1英寸(2.54cm)处,探头朝向鼻梁或略朝向对侧眼部.找到背离探头的V A血流.从75mm到40mm深度跟踪VA颅内终末段走行.在60mm深度处或最大流速深度处储存V A信号.可能会在不同深度发现双向信号,其中朝向探头的低阻力血流信号来自小脑后下动脉.枕骨下超声探查过程中也可发现低流速/f氐搏动的静脉血流.2.3.6步骤6将探头放置在对侧距离中线1英寸(2.54cm)645?处.从80mm到40mm深度在对侧血管重复VA 检测步骤.在60mm或最大流速深度处储存VA信号.2.4经下颌下窗的检测步骤(图1G)2.4.1步骤1将探头放置在颌骨下外侧和胸锁乳突肌前内侧.探头方向朝上,稍朝内.深度设定为50mm.找到背离探头的低阻力血流.2.4.2步骤2深度从50mm增加到60mm,以及从50mm降低到40film.在显示最大流速深度处储存ICA远端信号. 在较浅深度,短暂性轻叩动脉以区分颈外动脉血流信号.2.5操作建议1在颞窗检测开始时,避免探头过度向前,过度向后或与颞骨垂直成角.2不要在最初获得信号处停留.始终保持寻找更高的流速信号,就信号强度而言,流速更高的信号强度不一定最强.3一旦找到最高流速信号,在改变超声探查深度时要避免信号丢失;尽可能在同一个声窗内通过轻微改变探头角度跟踪动脉走行("跟着血流走").牢记成年人Willis环动脉的正常深度范围(图1D)和血流方向.4在通过一个窗口对所有血管节段探测完成之前不要让探头离开颅骨.5如果患者躁动或检测被中断,应记住探头的位置和角度.6如果一侧颞窗不良,缺失或无法进入,使用跨越中线的超声探查寻找对侧MCA/ACA 信号.[在没有直接成像的情况下,跨越中线进行超声检测比较困难.可测量患者颅骨直径以确定中线深度.多数成年人的中线位于70~80nqi/]之间.一旦跨越中线,血管鉴别就变成相反的:对侧ACAA1 段血流朝向探头(范围75~85mm),其他动脉血流则背离探头:MCAM1段(范围85~105mm),TICA(80~85mm)以及646?笪疸盘圭!生!旦筮卷期砌一cPCAP1/P2段(75~83mm).位于中线深度的BA顶端以及对侧PCAP1段最近端在经颞窗检测时血流朝向探头.]7若非必需,不要过度增益信号(如果血流频谱很容易探测到,应该没有或仅有最小的背景噪声信号).8如果信号微弱,则应增大取样容积,降低扫描速度,提高增益以"放大"信号,并且采取手动测量.9常规进行完整的检测.记录所有大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和血流方向(图1D),重复检测缺失的动脉节段.搏动指数受心率的影响,如果考虑将来的随访研究,也应记录心率.TCD显示的动脉节段缺失不一定表示动脉闭塞.10应记住,血管鉴别有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可从研究正常个体和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病变的病例中获得经验.11始终如一地按照标准超声检测方案进行TCD检测.记录与TCD判读有关的信息. Moehring和Spencer发明的经颅PMD可以协助寻找声窗和鉴别血管.PMD或M型超声同时显示颅内数立方厘米空间范围的血流强度和方向(图2A).这种检测模式的优点是能在探头的特定位置和方向显示收集到的所有血流信号(图2B和c).因为使用单通道频谱TCD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寻找声窗的技巧,所以PMD有望使TCD检测变得更加容易,即使对缺乏经验的操作者亦如此n.由于PMD能提供多深度信息,寻找声窗不依赖于单深度的频谱分析,因此,操作者可在PMD 显示器上同时评价多个深度的彩色编码血流图形, 选择能够获得对目标血管进行最佳校正的声窗方位(图2).PMD实时显示既可作为一种声窗寻找工具,也可指导更加完整的频谱分析.在图2中,频谱分析的深度可通过横跨PMD显示器的黄线来确认.虽然PMD显示可能包括血流紊乱的诊断信息,但它不能替代频谱分析进行诊断性TCD判读.即使通过PMD或彩色血流双功能技术确认声窗和血管,任何时候也必须对颅内动脉关键节段进行频谱分析.颞窗缺失应记录在报告中,并且这不应该妨碍对其他声窗TCD检测的评价.完整的诊断性TCD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1)检测的Et期和时间;(2)患者姓名,人口统计学图2PMD显示作为寻找声窗的工具和完整频谱多普勒分析的指导表1假设Willis环动脉与声束的夹角为0.时的正常深度,血流方向和平均流速数值针对镰状细胞性贫血患儿;十ACAA2段可在经过选择的患者中通过额窗检测到表2不同头颅直径儿童的预期动脉深度(mm)头颅直径近端MCA远端MCAICA分叉部ACAPCA12cm30~5430~365O~545O~5840~6Ol3cm30~583O~3652~5852~6242~66l4cm34~6234~4056~6456~6846~70超声深度是指同侧颞窗的超声深度[.3'3血管病杂志2007年9月筮鲞箜!塑丝,塑QQ:!::2资料和病历编号;(3)临床适应证;(4)检测过程的描述;(5)获得数据的陈述;(6)未能成功检测的原因.如颞窗缺失;(7)对超声检测数据的判读;(8)与先前检测结果的比较(如果以前进行过检测);(9)本次检测的临床意义.表1总结了已发表的研究中282成年人正常深度范围(表2为儿童),血流方向和流速数值.另外,在经过选择的患者中也可通过额窗检测ACAA1段和A2段_3引.然而,这种方法经常无法穿透颅骨,而且检查结果尚未得到血管造影的验证.虽然这并不是诊断性TCD检测的必需部分,但操作者应该知道和使用这一潜在的声窗,尤其是在怀疑ACAA1~A2段病变时,包括颅内动脉狭窄,血管炎,ACA血管痉挛等.本系列后面的部分将详述特殊的TCD操作,判读异常检测结果的诊断标准以及神经血管超声操作者和判读医师的资质标准.参考文献AaslidR.Markavalderq'M.NomesH.Nol1invasi,etranscranialDoppler ultrasoundrecordingofflow~elocityinbasalcerebralarteries.J Neurosurg,1982,57:769—774.AaslidR,ed.TranscranialDopplerSonography.Wien:SpringerV erlag; 1986.39—59.ReportoftheAmericanAcademyTechnologyAssesstm~Subconm~ittee1990,40:680—681.ofNeurologyqherapeuticsandTranscranialDoppler.Neurology,BabikianVL,FeldmarmE,WechslerLR,eta1.TranscranialDoppler ultrasonography:year2000update.JNeuroimaging,2000,10:101一l15.5Slo~mMAIexandrovAv-TegelerCHeta1.Assessment:transcranial Dopplerultrasonography:reportoftheTherapeuticsandTechnology AssessmemSubcommitteeoftheAmericanAcademyofNeurology. Neurology,2004.62:1468—1481.(accessedNov29.2006).7LindegaardKF,NornesBakkeSJ,eta1.Cerdralvasospasmdiagnesis by瑚e∞6ofaI.印hyandblood~elocityilleasur~.ActaNetrochir (Wien),1989.100:12—24.8OtisSM,RingelsteinEB.1hemmscranialDo#erexanlimtion:rrinciples andapplicafiomoftrmscvanialDopplersoneffal~.In:TegelerCH, Babiki锄VL,GomezCReds.Neurosonology.StLouis:Mosbv.1996. 140一】55.9AIexandrov,NeymeyerM1ntracranialcerebrovascularultrasotmdexaminationtechniques.In:AIexandrovAV,ed.CerebrowscularU1trasotmdinStrokePreventionandTreatment.NewY ork:Futura/ Blackwel1Publishing,2004.17—31.10HennericiM,RautenhergW,SitzerG,eta1.TranscranialDoppler ultrasotmdfortheassessmentofintracranialarterialflow~elocitv——Part1.Examinationtechniqueandnormalmines.SurgNeuro1.1987.647?27:439—448.11V onReutemGM,BudingenI4A,eds.131trasotmdDiagnosisofCerebro—VdSCularDisease.Stuttgart:GeorgThiemeV erlag,1993.76—80.12Babikianv.SloanM八TegelerC}I,eta1.TranscranialDopplerⅧIida- tionpilotstudy.JNeuroimaging,1993,3:242—249.13MomeinLH,Razunqo-~skyAy'AckernlanSJ,eta1.V alidationof trmlscrmaialDopplerultrasolmdwithastereotacticneurosurgical technique.JNeurosurg,1995,82:972—975.14HeimeficiM.Neuerburg.HeuslerD.eds.V ascularDia~osisWithU1trasotmd:ClinicalReferencesthcasestudies.Stuttgart:Thieme,l998.15MoebringMA,SpencerMP.PowerM-modctranscrmfialDoppler ultrasotmdandsimultaneoussinglegatespectrogram.U1trasotmdMedBio1.2002.28:49—57.16BogdahnU,BeckerG,Schlief&eta1.Contrast-enhancedtranscranial color.codcdreal-timesonography.Stroke.1993.24:676—684.parati,,estudyoftranscranial colorduplexsonolgaphyandtranscranialD0ersonographyinadults. JNeurosurg.1993.78:776—784.18SchorangM,WalterJ.Evalt~ionofthe:rt吐旷(i1arpOsteriorsystembytramcranialcolord~lexsonoffa#ayinadults.Stroke.1992.23:1577—1582.19FuiiokaKA,GatesDT,Spencer^,【P.Acomparisonoftranscranial Doppler.n啦andstandardstaticpLdse恍Do#erintheassesslilel~ ofintracranialhemodymmics.JVascTcchm1.1994.18:29—35.20BarrelsEFnchsH|LFlugelKA.ColorDopplerin~ngofbasalcer&ral arteries:normalreferencevaluesandclinicalapplicatiom.Angiology,1995, 46:877—884.21Baun~paratixestudyofpower—based,ersus meanfrequency-basedtramcranialcolor-codcdduplexsonographyin normaladults.Stroke.I996.27:IOI—104.22BarrelsEFlugelKAQumaitati~ell-/easurelne/llsofblcodflow~elocityin hasalcerebralarterieswithtr~scraniald~lexcolor-flowir瑾嗥A comparmi~estudyincomemiomlmmscranialDopplersonoff'alay.J Neuroimaging,1994.4:77—81.23BartelsE.ed.Color-CodcdD~lexUltrasonographyoftheCerebral Arteries:AtlasandManua1.Stuttg~t:Schattauer.1999.24Gillard3H,Kirkl'll~ffllFJ,LevinSD,eta1.Amtornicalvalidationofrmd~e cerebralarterypositionasidentifiedbytrm~crarfialpulsedDoppler ultrasot~ld.JNeuro1NeurosurgPsychiatry,1986.49:1025—1029.25AIexandrovA V,ed.CerebrovascularU1trasolmdinStrokePre~emion andTreatment.Oxford:Blackwel1Publishing.2004.106一l10.26VnReutemGM.BudingenI4A.eds.U1tras0tmddiagnosisofcerebro—WdSCulardisease.Stuttgart:GeorgThiemeVerlag,1993.27AIexandrovAV'DemchukAM.SurginWS.Insonationmethodand diagnosticflowsignaturesfortranscranialpowermotionfM—mode) Doppler.JNeuroimaging,2002,12:236—244.28AdamsRJ,Nic}sFr,FigueroaReta1.TramclmaialDopplercortelation withcerebral~iogra0hyinsicklecelldisease.Stroke,1992,23:1073一】O7729AdamsRJ,McKieV,NicholsF.eta1.1l】euseoftranscrmaial ultrasonographytopredictstokeinsicklecel1disease.NEnglJMe(L 1992.326:605—610.30StolzE,lM,Kemeta1.Frontalbonewindowsfortranscranial color.codcdduplexsonographyStroke.1999.30:814—820.31NicholsFT,JonesAM.AdamsRJ.Strokepre~emioninsicklecell disease(STOP)studyguidelinesfortranscranialDopplertesting.J Neuroimaging,2001.11:354—362.32BulasDJ,JonesSeibertJJ,eta1.TrmlscranialDoppler(TCD) screeningforstrokepre~emioninsicklecellanemia:pitfallsin techniquevariation.PediatrRadiol,2000,30:733—738.(收稿日期:2007—08—15)。
经颅多普勒(TCD)操作规程
经颅多普勒(TCD)操作规程适应证1.脑供血大动脉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的建立的检测。
2.脑血管痉挛的检测。
3.脑动静脉瘘的初步筛查.4.颅内动脉栓子的检测。
5.颅内压增高和脑死亡的辅助诊断。
6.7.脑动脉自身调节的评估.检查方法1.探头频率:2MHz脉冲超声波探头。
2.大脑中动脉(MCA)检测:取平卧位,探头放于颞窗,在颞前窗时探头稍向后倾斜,在颞中窗时探头基本保持垂直,在颞后窗时探头稍向前倾斜,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频谱方向是朝向探头的,探测深度在40~55mm时多位于MCA主干处,当探头深度增加至55~70mm时会出现血流方向背离探头的频谱,此时进入大脑前动脉的部分,这个深度就到达了MCA与ACA分叉处,也是MCA的起始部或ICA的终末端,至此完成了全段的MCA检测。
3.大脑前动脉(ACA)检测:与大脑中动脉检测方法相同,探头放于颞窗处,探测深度在60~70mm时,血流方向背离探头时为大脑前动脉A1段,但在实际检测时,由于病变、先天发育或声窗透声不良等原因,可出现血流方向逆转或检测不到血流信号,无法确认ACA,此时需要结合压颈试验进行判断。
4.大脑后动脉(PCA)检测:与大脑中动脉检测方法相同,探头放于颞窗处向后侧微倾,在55~75mm处可以探测双向血流频谱,其中朝向探头的为PCA的P1段,背向探头的为P2段。
通常情况下PCA流速要慢于MCA、ACA,通常PCA是由BA供血,但也可由ICA供血,可由压颈试验进行鉴别。
如果压颈后PCA流速增高则表明PCA由BA供血,且后交通动脉存在;如果压颈后PCA流速不变则表明PCA 由BA供血,且后交通动脉发育不良;如果压颈后PCA流速减慢则表明PCA发生变异,由ICA供血。
5.颈内动脉终末端(TICA)检测:在大脑中动脉检测时,当探测深度加深至60~70mm时,会出现双向血流频,此时把探头稍向下倾斜,可以探查到朝向探头的血流频谱,此为TICA。
实际中,MCA和TICA血流同向,需进行压颈试验鉴别,当压迫CCA时,TICA会出现血流消失或反向小尖波,而MCA表现为血流速度下降。
多普勒操作规程
多普勒操作规程多普勒操作规程是一套用于指导医疗人员进行多普勒检查的操作准则。
多普勒超声技术是一种无创性的诊断方法,可以实时观察和评估血流情况,广泛应用于心脏、血管和其他器官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多普勒操作规程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在进行多普勒检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确定检查目的和部位,明确检查要求。
- 安装和调试多普勒设备,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 准备好必要的消毒、导电凝胶等材料。
- 面向患者,耐心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
- 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症状和用药情况。
2. 检查仪器准备- 打开多普勒设备,确保无误。
- 调节图像质量和超声频率。
3. 选择适当的超声探头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适当的超声探头,常用的包括线性探头、凸面探头和盆腔探头。
确保探头良好清洁和消毒。
4. 术前准备- 将患者放置在舒适位置,以便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检查。
- 根据需要,剃除患者身体部位的毛发,以确保探头贴合良好。
- 在需要检查的区域上涂抹适量的导电材料,以保证良好的声音传导。
5. 检查操作步骤根据不同检查目的和部位进行相应的操作:- 定位:使用B超模式定位检查部位。
- 彩色多普勒:观察和评估血流情况,包括血流速度和流向。
- 脉冲多普勒:测量血流速度和压力梯度。
- 普通超声:评估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
- 额外检查:根据需要进行额外的检查,如压力测量、心脏功能评估等。
6. 结束工作- 关闭多普勒设备并保存检查数据。
- 整理并消毒所使用的材料和设备。
- 记录患者检查结果和诊断意见。
- 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多普勒操作规程需要医疗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时需要细心认真,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同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改变操作步骤。
- 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操作安全和卫生。
-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 与患者交流及时、有效,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和相关信息。
经颅tcd操作方法
经颅tcd操作方法经颅TCD(Transcranial Doppler)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血流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来测量颅内的血流情况。
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病变的情况,对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经颅TCD检查主要通过超声探头对颅骨进行超声传导,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测量脑血流速度。
这种方法不需要进行颅骨开颅或穿刺,具有非侵入性、无创伤、重复性好等优点,而且可以在床旁进行常规检查。
经颅TCD检查过程如下:1. 患者准备:患者应当保持舒适的位置,如仰卧位或坐位。
头部要求光洁,没有头发或其他障碍物。
需要保持安静,以避免误差干扰。
2. 超声探头选择:通常采用2MHz或4MHz的低频探头。
较低的频率可以提高脑血流的检测深度,但是对于表浅血管可能会影响分辨率。
3. 探头定位:将超声探头放置在颅骨的特定位置上。
通常在颞骨窗、额骨窗、枕骨窗等位置进行检查,以获取不同部位的脑血流速度。
4. 超声图像获取:在探头放置到位后,开始进行图像获取。
医生通常会调整超声设备的参数,使超声波能够穿透颅骨,获取到目标脑血管的速度和血流方向。
5. 脑血流速度测量:通过临床判断并调整超声设备的参数,医生可以测量到不同脑动脉的脑血流速度。
根据测定血流速度和脉搏波形的变化,可以评估脑血管病变的程度和血流动力学情况。
6. 结果分析和报告:根据脑血流速度的测量结果,医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诊断。
一般来说,脑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可能表明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而脑血流速度增高可能表明脑动脉瘤或血管扩张等。
经颅TCD检查虽然简单易行,但是对医生的经验要求较高,操作时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 技术操作熟练:医生需要熟练掌握超声设备的操作,了解各种参数的调整方法,以及如何准确测量脑血流速度。
2. 颅骨窗选择:根据病情和需要,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颅骨窗进行检查,以获取到目标脑血管的速度。
3. 注意舒适度和安全性: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超声诊断仪器常规操作规程
超声诊断仪器常规操作规程
超声诊断仪器常规操作规程
1、开机前检查各个开关是否在正常位置。
检查地线的连接是否正常,所有插座连接是否正确。
2、机器与患者接触部分,要认真检查,防止漏电。
观察稳压电源电压,待稳定到215-220V 之间5分钟后方可开机。
3、机器应由熟练专业人员操作,非专业人员不可任意开机操作。
4、开机后严密监视机器运转有无异常现象出现,待显示器上图像稳定后,方可开始工作。
如发现异常情况:特别气味,异常声音等,应立即关机,检查原因并联系资装办维修人员。
检查中,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异常,当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
关机或采取适当处理。
5、检查中,交待并注意病人勿触碰机器,诊断或治疗中注意不要超过规定的剂量或时间。
6、每天仪器使用完毕按规定顺序关掉机器,切断电源,取下插头时,勿拉扯电线。
7、关机后,清洁探头,擦干后放入有软垫的探头架内。
超声诊断仪日常维护保养及使用安全事项
1、定期清扫仪器表面灰尘,不用时盖好防尘罩
2、探头怕受冲击,特别是接触体表的探头容易损伤。
请注意不要摔落或碰撞,使用时要涂耦合剂,请不要把探头浸在水溶液中。
3、电缆线不可用力折弯,拉伸,否则易造成断线,更换或拔插头时,一定要切断装置的电源,为保护探头不受强电流冲击,检查结束时,实时扫描一定要停顿。
4、探头使用后,请擦干净探头上的油污,清洁时,勿用酒精等有机溶剂。
5、仪器附件及不使用的部件,要收拾,整理,归类存放,贵重仪器要加锁妥善保管。
6、每6个月联系资装办维修人员对仪器进行全面保养、检测
7、做好仪器使用及保养的记录,以便核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操作规范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操作规范
㈠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为精密贵重仪器,必须按说明书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㈡使用仪器前首先检查墙壁电源,地线接触是否良好,然后再打开稳压器,待电压稳定在220mV,3-5分钟后,再打开主机。
㈢开机后待机器稳定,无异常噪音、气味、扫描线显示稳定后,方可进行操作。
㈣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探头,避免探头碰撞硬性物件。
㈤操作完毕后先关闭主机电源,再关稳压器。
㈥爱护仪器专人负责,定期保养,发生故障立即请有关人员及时检修。
超声诊断仪器操作流程
超声诊断仪器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 This document has been carefully written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超声诊断仪器操作流程:①开机预热:接通电源,启动超声诊断仪,等待系统自检完成,进入待机状态。
②患者准备:指导患者采取合适体位,暴露检查部位,涂抹耦合剂以减少空气干扰。
③选择探头:根据检查类型(如腹部、心脏、血管等),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
④设置参数:调整图像深度、增益、频率等扫描参数,优化图像清晰度与分辨率。
⑤扫描检查:将探头轻柔放置于患者皮肤上,缓慢移动探头,获取标准切面图像。
⑥记录测量:在标准切面上,进行必要的距离、面积、流速等测量,记录关键数据。
⑦动态观察:观察器官运动功能,如心脏瓣膜活动、胎儿动态等,评估生理状态。
⑧图像存储:对有价值的图像和视频进行标注、存储,便于后续分析与报告编写。
⑨打印报告:根据检查结果,生成包含图像、测量数据及诊断结论的超声报告。
⑩关机清理:检查完毕,关闭仪器,清理探头及检查区域,消毒探头备用。
多普勒工作制度操作流程
多普勒工作制度操作流程一、目的确保多普勒检查的质量和安全,规范操作流程,提高诊断准确率。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医院所有进行多普勒检查的医护人员。
三、操作流程1. 检查前准备(1)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要求患者去除身上金属物品,并保持安静。
(2)检查室准备:检查室要保持清洁、安静,温度适宜。
检查床应保持水平,调节好光源。
(3)设备准备: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调整至合适的工作状态。
2. 检查过程(1)患者体位:根据检查部位,指导患者取适当体位。
如腹部检查需仰卧,四肢检查需站立或坐姿。
(2)探头消毒:使用消毒液擦拭探头,确保探头清洁。
(3)涂抹耦合剂:在探头和患者皮肤之间涂抹耦合剂,以增强信号传导。
(4)开始检查:启动设备,选择适当频率和模式,开始进行检查。
(5)图像采集:根据检查需求,调整图像清晰度、对比度等参数,采集合适图像。
(6)数据记录:记录检查结果,包括图像、速度、流量等数据。
3. 检查后处理(1)整理设备:检查结束后,关闭设备电源,整理探头和导线。
(2)患者安抚:告知患者检查结束,帮助患者整理衣物,安慰患者。
(3)图像和数据传输:将检查图像和数据传输至工作站,便于医生分析诊断。
(4)清洁卫生:清洁检查室,保持卫生。
四、注意事项1. 确保患者安全:检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如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检查,采取相应措施。
2.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发现故障,及时维修。
3. 规范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
4. 隐私保护:保护患者隐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5. 质量控制: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五、操作流程图(此处可附上操作流程图,以便医护人员更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六、总结多普勒工作制度操作流程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提高多普勒检查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患者满意度和医疗安全。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同时,医院应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质量控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检查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
(2016年8月修订)
一、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为精密贵重仪器,必须按说明书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二、使用仪器前首先检查墙壁电源,地线接触是否良好,然后再打开稳压器,待
电压稳定在220mV,3-5分钟后,再打开主机。
三、开机后待机器稳定,无异常噪音、气味、扫描线显示稳定后,方可进行操作。
四、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探头,避免探头碰撞硬性物件。
五、操作完毕后先关闭主机电源,再关稳压器。
六、爱护仪器,专人负责,定期保养,发生故障立即请有关人员及时检修。
特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