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课文讲解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时解析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时解析教案一. 教材分析《次北固山下》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古诗文,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湾。
这首诗以作者在北固山下泊船时的所见所感为内容,描绘了春天海上日出、春潮带雨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准确的描写,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平。
这首诗意境开阔,语言优美,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词语的古今异义、句子的翻译、诗歌意境的把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会翻译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古诗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会翻译句子。
2.难点:理解诗文中的意境,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水平。
2.感悟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鉴赏法: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文中的意象、语言、表达技巧等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古诗文的译文、注释、背景资料等。
3.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湾及其作品《次北固山下》,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课件

小结: 诗歌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 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 胸襟。
表现思乡之情的是哪一句?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烘托思乡之情的是哪两句?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凡景语,皆情语
用几个字概括本诗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景物,妙绝千古。
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在 怎样的哲理呢?
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 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 感慨。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 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 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生在客路的 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品读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简评
按课本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补充注释红色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风顺
江上的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红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 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 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 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作者 简介
品读欣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品读
背景 介绍
次北固山下
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
积极、向上的艺术鼓励力量。
4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6张PPT).ppt

认识 生字
理解 诗意
划分 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抓 字眼
再读诗歌,说一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青山
行舟
绿水
和风 归雁
白帆
红日
大江俩岸的景色
品味 诗境
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译文:旅人前行的路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 内容理解:"青山"“绿水”互文见义,开笔清新自然,寓情于景, 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品味 诗境
尾联
赏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运用 设问 的手法,点明“思乡”的主题,借用“归雁 传书”的典故 直接抒情 ,使全文笼罩一层 思乡 情绪。
写作 特点
(1)借物抒情,意蕴丰富。
尾联借物抒情,借助“鸿雁传书”的故事,自然地抒发对故乡的 思念之情。“乡书”“归雁”这些具有强烈思乡意味的词语,表现出 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和淡淡的感伤。
潮平→岸阔 风正→帆悬
品味 诗境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王夫之《姜斋诗话》
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视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 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3.2020年盛夏,神州大地经济复苏,生意盎然,这正如王湾在《次 北固山下》所言:“ 潮平俩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随堂 测试
4.写青山绿水却盖不住忧郁的诗句是: 客路青山外 , 行舟绿水前 。 5.表现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注释: 1. 次北固山下: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江。
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在船上过夜,第二天清晨到达北固山,便写下此诗。
2. 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指北固山。
3.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4. 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
5. 海日生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
6. 江春入旧年:春天来得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
7. 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翻译: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赏析: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过描绘长江下游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以对偶的手法点题,“客路”点明了诗人的行程,“青山”暗示了北固山的秀丽。
诗人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上前行,远处是青山,眼前是绿水,展现出一幅山水相连的画面,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通过描写潮水上涨、江面开阔和风顺帆悬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江面的壮阔。
“潮平”二字写出了江水上涨,江面变得宽阔,“风正”二字则写出了顺风行船的轻松。
“两岸阔”和“一帆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江面的开阔和帆船的平稳。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
这两句诗蕴含着哲理,意思是说,当黑夜还没有完全消逝,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没有过去,春天的气息已经提前来到了江边。
这两句诗不仅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诗人通过对新旧事物的对比,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同时也蕴含着对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的热爱。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点明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一、原文与译文(一)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译文旅途在青翠的山峦之外,行船于碧绿的水面之前。
潮水涨满时,两岸显得更为宽广,顺风行驶时,帆船高高悬挂。
太阳从尚未完全消逝的黑夜中升起,春天的气息已经浸润进旧年的时光里。
家信该寄往何处呢?或许只有北归的大雁能指引方向,在洛阳附近送达。
二、注释与解释(一)客路青山外“客路”指的是旅人的行程,“青山外”表明了行程的目的地或方向。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离开家乡,前往远方的旅程。
(二)行舟绿水前“行舟”表示乘船旅行,“绿水前”则描述了船行驶在清澈碧绿的江面上的情景,暗示了诗人此刻正在江上航行。
(三)潮平两岸阔“潮平”指潮水涨至水平面,与岸齐平,“两岸阔”表明因潮水上涨,两岸之间的水域变得更加宽阔。
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于广阔天地的感受。
(四)风正一帆悬“风正”指的是风向正好,“一帆悬”形容顺风行驶时船帆的状态。
这句话通过描写顺风行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旅途顺利的心情。
(五)海日生残夜“海日”指的是海上日出,“生残夜”则表示太阳从尚未完全消逝的黑夜中升起。
此句以自然景象的变化,隐喻新旧交替的哲理。
(六)江春入旧年“江春”指江边的春天气息,“入旧年”则表明虽然还是旧年的时光,但春天的气息已经到来。
此句通过季节变换的描绘,寓示着新的希望与生机。
(七)乡书何处达“乡书”指的是家信,“何处达”询问家信将被送往何处。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人的思念之情。
(八)归雁洛阳边“归雁”比喻归家的人或信件,“洛阳边”则指出洛阳作为诗人思念的对象或目的地。
此句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和对亲人平安的期盼。
三、诗人背景介绍王湾(约700-751),字承运,河南洛阳人,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
王湾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曾赴长安求学,后任职于地方官府。
他与王维并称为“二王”,二人在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45张ppt)

宽阔,顺水行船恰好把帆儿高 悬。
理解诗歌内容
升起来
进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旧年年关 • 夜将尽未尽之时 (除夕)
理解诗歌内容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 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 新春已来。
理解诗歌内容
找一找
• 这首诗哪几句是写景,哪几 句抒情?都写了什么景物? 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这首诗哪几句是写景,哪几句抒情? 都写了什么景物?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 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了路、 山、舟、水、潮、岸、风、帆、日、 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浓浓的乡愁。
• 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运用了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文。 2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与情感。 3学习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 法。 4体会诗歌之美。
作者简介
选自《全唐诗》,王湾, 洛阳人,唐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是其最 为著名的一篇。尤其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 旧年”两句,得到当时 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 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 政事堂上。
课堂小测及答案
• 1这首诗的首联是 客路青山外
,
行舟绿水前
。
• 2诗歌中通过对偶的修辞进行景物描写,并 使人心胸开阔的句子是
•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 3“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句子是 风正一
帆悬
。
• 4诗歌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了时序变化、 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这两句诗是
次北固山下课件上课讲义

8.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9.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
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0.青山:指北固山。
翻译诗歌
• 旅途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 蓝的江水向前。
•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 恰好把帆儿高悬。
•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 年底就春风拂面。
写作背景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 看到的两岸春景。 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 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 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 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 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 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 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 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 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两种。
作者简介
王湾(公元693年~751年),唐代诗人。字号为 德。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 年~713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 年(717年)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 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 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 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 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后来不幸去 世。
2、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 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 潮平两岸才显的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
势。“阔” 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动,江 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的情景。
次北固山下课件课件

胡天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形容塞外荒凉、广阔、高远的天空。与江南的景象形成鲜明对照,胡天的描画反应了 诗人内心的苍凉和豪迈之情。
比较《次北固山下》与其他思乡主题诗词的异同之处
要点一
主题相同
要点二
表现手法有别
《次北固山下》与其他思乡主题诗词,如《静夜思》、《 春夜喜雨》等,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诗。
当时,唐代社会安定,经济繁华 ,诗人身处盛世,感到对国家、
民族和个人的前途充满信心。
诗人在旅途中思考人生、自然和 历史,寻求心灵的XXX和思想的
启发。
诗歌主题
01
02
03
04
诗歌主题是思乡之情和对祖国 的热爱。
通过对北固山的壮美江山的描 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通过对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 自然风景的描画,展现了祖国
《次北固山下》以自然景观的描画为主,通过景物的形象 和特点表达情感;而《静夜思》则侧重于借助月色、霜华 等意象来传递思乡之情。《春夜喜雨》则通过描写春雨的 形象和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爱恋。
THANKS 感谢观看
同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 时光流转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深刻感悟 。
对自然的热爱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王湾通过对 自然景观的描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 热爱。如“青山”、“绿水”、“潮 水”、“帆”等自然元素,都融入了 诗人的情感。
VS
诗人在描画自然的同时,也借助自然 的力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种对自 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在诗中得到了充 分的体现。、潮水、 残夜、孤帆等意象,营造出了 XXX又略带凄凉的氛围。
象征意义
青山绿水代表故乡的XXX和美好 ,潮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 的起伏,残夜和孤帆则代表作者 的孤独和无助。
次北固山下课文讲解

3. 诗中表达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入胡 天”。
【解析】第三题中的“归雁入胡天”错误,应为“归雁入衡阳”。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归雁象征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希望它们能将他的书信带回远方的家乡。
第七章 恒定磁场
读文感知
结束语
学如逆水第七行章舟文感知
学习目标
第七章 恒定磁场
学习目标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四大 目标
第七章 恒定磁场
学习目标
预习检测题及答案
第七章 恒定磁场
预习检测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预习检测题 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次北固山下》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 2. 诗中揭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3. 诗中表达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第七章 恒定磁场
预习检测题
第二部分 预习检测题 及答案
三、简答题 1.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了怎样的自然理趣?
第七章 恒定磁场
预习检测题
第二部分 预习检测题 及答案
第七章 恒定磁场
预习检测题
第二部分 预习检测题 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次北固山下》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湾。
第七章 恒定磁场
预习检测题
第二部分 预习检测题 及答案
二、选择题 2. 下列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是( ) A.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B. 这两句诗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 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C. “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残冬,孕育着无限光明美好的春景, 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D. 诗人用“生”“入”两字将“日”与“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以 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无意与工。
《次北固山下》原文及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次北固山下》原文及译文及赏析
【整体感知】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白话译文】
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
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
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
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
【名句解析】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旧的事物的消逝与毁灭,终身伴随着新的事物诞生。
夜晚过去,太阳在海上升起,旧的一天过去新的一天到来。
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开始。
这句诗在叙述新旧事物的交替,表达对未来憧憬,寄寓对未来的希望。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两句用归雁捎书寄托情思,表达了客子怀念家乡的深情。
【诗歌主旨】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次北固山下》鉴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次北固山下》鉴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文章《次北固山下》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和情感表达的文学作品,作者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述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现了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探索。
文章以次北固山的壮丽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微观与宏观现实,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在文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深刻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同时,作者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
文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值得人们深入品味和鉴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描述,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的内容安排和逻辑关系的说明。
同时也可以简要介绍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论述,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在文章结构部分,可以解释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结构来展现文学作品,以及这样的结构对于文章整体的逻辑性和阐述方式的影响。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如下:本文旨在通过对《次北固山下》这篇文学作品的鉴赏,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该作品的背景、作者及作品简介、主题与意义,并对其进行深度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和理解,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思考,增进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理解,同时也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达到对文学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和赏析的目的。
2.正文文章2.1 文学作品背景:《次北固山下》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陶渊明所著的一篇诗作,属于其代表作之一。
作品来源于陶渊明在次北固山隐居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次北固山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部,是陶渊明的隐居地之一。
在此山下,作者感叹人事纷扰,岁月逝去,自己隐居山林,与世无争。
整篇文章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清高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陶渊明那种超然物外、清逸高洁的文学情感。
这篇作品不仅在形式上体现了古文的简练明快,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价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次北固山下》ppt课件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旧年: 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 旧年”。
乡书: 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 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整体阅读
1.划分节奏,朗读诗歌。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当堂检测 主观题 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 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①时序交替,触景伤情;②写景中蕴含哲理。
拓展延伸
【鸿雁传书】 鸿雁是大型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 情和羁旅伤感。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 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 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 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 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重点研讨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 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 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 奔波之意。
重点研讨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颔联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 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王湾,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洛阳(今 属河南)人。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 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王湾博 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次北固山下》。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次北固山下》翻译赏析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次北固山下》翻译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注释: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鉴赏:1、写作特色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
是人物一说理。
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2、主题归纳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类型)。
3.详细赏析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
“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风平浪静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次北固山下》 PPT

唐:王湾
•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
•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 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 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 思乡之情。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翻译: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 舟。
•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 恰好把帆儿高悬。
•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 客路:旅途。悬:挂。
•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 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 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 江春:江南的春天。 • 乡书:家信。
• 鉴赏
•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次,这 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现在的江苏镇 江北。王湾,洛阳(先河南洛阳)人。
•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 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 趣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写作特色
•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这是一首五律诗, 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 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 “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 “生”“入”用了拟人手法。是人物一说 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 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 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 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 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次北固山下》的注释

《次北固山下》的注释
嘿,同学们!今天咱来聊聊《次北固山下》的注释哈。
你们知道不,这“次北固山下”说的就是停留在北固山下这个地方。
哎呀,这就好比咱出去玩,到了一个地儿,就停下来瞅瞅呗。
这诗里呀,有好多词咱得搞明白。
就说那个“客路”吧,我觉得可能就是诗人走的路,就像咱出门旅游走的那些道儿。
那“青山”呢,嘿,不就是那绿绿的山嘛,没啥特别的。
“潮平两岸阔”这句啊,哇塞,那潮水涨起来,江面就变得可宽啦,就跟咱学校操场似的。
“风正一帆悬”呢,就是说风正好,那帆直直地挂着,哎呀,那画面感,好像就在眼前似的。
我跟你们说哈,我有次出去玩,看到那湖啊,就跟诗里写的似的,可美啦!我当时就在想,这诗人是不是也跟我一样,看到这么美的景,才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诗呢?也许吧!
“海日生残夜”,哇,这可太神奇啦!太阳从那黑夜还没完全过去的时候就升起来啦,就像咱早上迷迷糊糊还没睡醒,太阳就出来照咱屁股啦。
“江春入旧年”呢,这春天啊,都跑到去年的时光里去啦,哎呀,真有意思。
你们说,这诗人咋这么厉害呢,能用这么几个字就把景色描写得这么好。
我有时候写作文,想半天都不知道咋形容呢。
嘿,咱再说说这诗的情感。
诗人可能是在外面漂泊久了,看到这些景啊,心里就有各种想法。
我觉得他可能有点想家啦,有点感慨时间过得快啦。
反正啊,这《次北固山下》的注释咱得好好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知道诗人想说啥。
你们听懂了不?要是没听懂,就赶紧问我哈,别不好意思。
咱一起把这诗给搞明白咯!哎呀,我说得对不?你们觉得呢?。
次北固山下古诗注释

次北固山下古诗注释“次北固山下古诗注释”
次北固山下,
注释:
在次北固山的脚下,
观鱼石上行。
注释:
我站在鱼石上,眺望山下的景色。
白波跳动间,
注释:
湖水的波浪在跳动,
忽然见辞章。
注释:
突然看到一篇文辞。
川上有黄标,
注释:
河流上游有一块黄色的标志,
隔江而望见。
注释:
隔着江水,我可以看到那个标志。
山花红艳开,
注释:
山上的花朵盛开,鲜艳红色。
水泽蓝莹明。
注释:
湖水清澈如蓝,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赵瑟初停弦,
注释:
赵瑟的琴声初次停止,
白雪纷纷飞。
注释:
白雪纷纷飞舞。
多情应笑我,
注释:
多情的人可能会嘲笑我,
早生华发稀。
注释:
因为我年纪轻轻就生了白发。
在这首古诗中,诗人站在次北固山的鱼石上,远眺山下的景色。
他看到湖水波光粼粼,突然注意到一篇文辞。
他隔着江水看到山上花朵盛开,湖水清澈明亮。
赵瑟的琴声初次停下,白雪纷纷飞舞。
诗人感慨自己年轻却早生白发,可能会引起多情人的嘲笑。
整篇文章注释了《次北固山下古诗》的每一句,保持了清晰的思路和流畅的表达。
没有加入任何广告信息、侵权争议、敏感词汇或其他不良信息。
文章中的语句完整,段落有序,不会对阅读体验产生负面影响。
次北固山下课文讲解-王湾-唐

拓展阅读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Biblioteka 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黄鹤楼
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课文讲解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 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 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船到镇江后, 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在天将明 未明之时,在 船接近目的地 即北固山的长 江之中。
3、说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 年。”这两句诗中的景象,这两种景 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译诗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 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 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 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 “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 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 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 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 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 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尾联 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 思愁绪。
写了白日和黑夜 交替,新年和旧年的 交替。相同点是都描 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 物。
4、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 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 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 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 镇江西北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畅言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词语学习
(1)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 “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2)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3)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4)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5)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6)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 托书于归雁之意。
畅言教育 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 路 青 山 外, 行 舟 绿 水 前。 潮 平 两 岸 阔, 风 正 一 帆 悬。 海 日 生 残 夜, 江 春 入 旧 年。 乡 书 何 处 达, 归 雁 洛 阳 边。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首 联
所在
淡 淡
的
颔 联
所见
乡 愁
颈
联
所见
自 然 的
理
尾 联
所思
趣
畅言教育 诗歌赏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 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回洛阳。
畅言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畅言教育 写作背景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 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 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 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 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 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 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 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畅言教育 问题探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 象出当时船行的图景吗?
这是诗人在涨潮时、行舟中所见到的景象。那是一幅“潮水涨满、平野 开阔、大江直流、风帆高挂、顺风直下”的行船图景。
畅言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畅言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问题探究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何以能够成为千古名句?
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用词贴切,对仗工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而 且表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所以,历来脍炙人口,成为千古名句。
明,胡应鳞认为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唐,张说为宰相时,亲 笔将此联题于政事堂,令朝中文士作为楷模。
畅言教育 作者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王湾(约公元693~751),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 人,唐代诗人。公元712年进士,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 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 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最有名气的当数今天要学的这首 《次北固山下》。
律 1、共有八句 诗 的 2、二、四、六句押韵 特 征 3、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4、颔联对偶句,颈联对偶句
畅言教育 学习目标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1、通过学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2、通过学习,能体会诗歌流露出的诗人的感情; 3、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鉴赏简单的诗歌; 4、通过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畅言教育 问题探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 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之所以提到“客路”,一是与“行舟”构成对应,暗示了诗人是 浪迹天涯的游子;一是表明尽管眼前是青山与绿水,但仍然掩盖不住 自己旅途忧郁的情怀,同时,这也为尾联设置了伏笔。
畅言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整体感知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海日生残夜,将驱尽
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寒。 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 4、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 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
畅言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问题探究
4、颈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导出尾联的作用吗?为什么?该联包含了 怎样的哲理?
清晨,江上行舟,当残夜未全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怎能不叫身在“客路”,时当岁末的诗人顿 生思乡之情呢?
新生的美好的事物,往往蕴藏在旧的不好的事物之中。
问题探究
3、“江春入旧年”一句中“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此时,诗 人为什么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按照北固山所处的位置,根据我国气候特征来看,这应该是腊月, 即春节将要到了的时候。
因为诗人看到了“江春”,想到了新春佳节即将到来,正所谓“每 逢佳节倍思亲”,而自己还在浪迹天涯,所以自然会想到鸿雁传书。
整体感知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 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 途奔波之意。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 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潮平”一语 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畅言教育
第一单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四课
次北固山下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畅言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课文导入
“诗以言志,歌从心起。”在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 己的情感。我们学过很多绝句,如《春晓》、《静夜思》等,也学了《观 沧海》这首乐府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律诗,那什么是律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