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当人类对自然群落进行改造后,群落原有的相互作用受到干扰,群落将失 去自我协调的功能。由于单一化的作物不断取代自然植被,降低了农田 的物种和生境多样性,结果导致农田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害虫问题的更 加恶化。
➢ 生物群落作为农田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其物种组成、类群结构、 季节动态等方面都有显著的特点,在研究农田生物多样性时,必须根据这 些特点加以分析,以便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平衡及调节机制千差万别是生物多样性
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地球上丰富的 生物资源
•南极的磷虾: • 4亿亿吨
•每平方米地下的动物:
•线虫:90,000,000
•螨:
120,000
•跳虫: 40,000
•蚯蚓:
2,000
•甲虫:
900
•蚂蚁=人: • 1万万亿(1~5mg/只)= 60亿(55kg/人)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十)、生物多样性与害虫发生危害的关系如何?
➢ 经典生态学理论认为:在一个生态系统内,生物多样性 有利于保护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害虫的暴发成灾。 而许多经验观察和试验支持这一论点(但也有一些例 外)。
➢ 害虫防治的任务通常不是在于维持系统的稳定性,而是 在于压低害虫种群数量。
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4)景观多样 性;(5)人类文化多样性。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价值有 两方面:
➢ (1)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及驯化的组 分中,得到人类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 原料,在旅游业及娱乐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 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有利抑制害虫的发生。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二、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是在某一特定的景观的地域或一定的空间范 围内,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动态系统”。
➢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的干扰、 设计下实现的,由所有栖息在作物栽培地区的生物群 落及其所有周围环境所组成的单位。
害虫处于第二营养级。 ➢ 以植食者为食的肉食者(carnivores),包括取食各种植
食性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处于第三营养级。 ➢ 以肉食者为食的肉食性动物,包括一些大型捕食性动物
及重寄生性昆虫,处于第四营养级。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1、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
➢ 作物资源的种类(如栽培作物种类及其它植物)和随着 作物生育期或年龄的变化会引起昆虫生理、营养和空间 复杂性等改变。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 农田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 是指用于人类农业栽培 目的而经过改造和单纯化的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所构 成的生态系统,是以农作物为核心,人为地对自然生态系 统进行改造而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
➢ 人类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通常是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 的作物,人为地排除其他植物种类的竞争以提高作物的 产量,结果导致系统中植被较单纯,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包括许多害虫的天敌)都比自 然生态系统少,生物多样性也较低。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一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
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 ➢ 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即包括了多个层次和水平:
基因、细胞、器官、种群、生态系、景观。 ➢ 生物多样性研究主要包括:(1)遗传多样性;(2)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 理论基础
2020/12/10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综合治理 ➢第二节 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综合防治
➢ 一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 ➢ 二、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 三、农田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问题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3)、资源集中假说
(resource concentration hypothesis)
➢ 资源集中假说认为,特定植物组合可能对植食者发现和利用寄主植 物的能力有直接影响。其效应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这些植物组合体 可能掩盖植食性昆虫赖以寻找寄主的视觉或嗅觉刺激信号,结果减 少了害虫对寄主植物的侵害;二是这些植物组合体可能改变生境内 的微环境和植食者的运动行为,致使它们从寄主植物上迁出增多, 可能导致寄主植物上的害虫数量减少。
•现代人:1060亿,活着的占6%
•地球可以承受多少人:10亿~1万亿?
•
77~120亿?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堪忧的现状!
人口增长:
生物资源不合理利用
自然环境遭破坏:
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 度被减少或丧失。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全球环境面临威胁和挑战
•乱伐森林
•森林火 灾
组合,决定了基因及生命的多样性。
•任何一个物种的绝灭,都会带走它独特的基
因,令我们永远地遗憾。
•生态系统多样性:
•在地球的表面,到处都有生命在游荡。为适应在不同环境下生存
,各种植物、动物和菌类与环境又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这就是
生命的家园。
•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命通过一张极其复杂的食物网来获 取和传递太阳的能量,同时完成物质的循环。
➢ 作物生长期还可通过影响昆虫食物资源的生理、营养和 结构复杂性的变化而影响到农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发展。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2、农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农田生物群落是在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直接影响下形成和演替 的。其特点是:
➢ (1)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施加影响,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有利 于农作物生产、提高产量的方向发展;
量的美好前景。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 一个基因可能关系到一种生物的兴衰,一个物种可能影响 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生态系统可能改变一个地区的 面貌。在人类还没有来得及开发应用的众多物种便如此大 量和快速的灭绝了,从此,我们不知道,而且将来永远也 不可能知道这些已经灭绝物种的宝贵价值,全球生物多样 性正在迅速丧失,这不仅意味着我们正失去大量以后可资 利用的资源;更重要的是,那将最终导致我们人类自己, 也像其他生物一样,从这个星球上消失!
这些因素可能同时影响着生物多样性,只是 在特定条件下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而已。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
➢ 1996年6月1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 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李鹏在《生物多样性公约》 上签字。该公约有153个国家签字。
➢ 主要内容:绪言、42条、2个附件。 ➢ 目标:促进保护和持续利用。 ➢ 原则:各国要按照其环境原则开发生物资源。
➢ (2)间接作用:主要与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关。主 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过程、防止水土流 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 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进程等7个方面。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三)、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可能因素
Pianka曾经提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6种可能因素: ➢ 时间 ➢ 空间 ➢ 竞争 ➢ 捕食 ➢ 气候 ➢ 生产力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七)、生物多样性ຫໍສະໝຸດ Baidu研究内容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八)、植被多样性的概念:
➢ 植被多样性是指植物的种类组成、空间格局、 时间上的交错和重叠。
➢ 植被多样性对害虫发生影响的三个假说 (1)关联抗性; (2)天敌假说; (3)资源集中假说。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内容? •物种多样性: •已发现和命名 1,500,000 种
•植物
260,000 种
•昆虫
700,000 种
•脊椎动物
500,000 种
•共有
5,000,000 ----30,000,000 种
•遗传多样性:
•所有生命个体差别归功于遗传密码的作用和
基因表达的差别,在DNA长链上不同的排列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天敌假说
➢ 专性较高的捕食者和寄生者在多样化栽培的生态系统中更丰富。因 为:有利于被捕食者或寄生的连续生存,从而有利于天敌的连续生 存,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害虫-天敌关系。
➢ 某些专性较高的天敌则在多样化栽培系统中数量可能更低。原因: (1)搜索寄主的化学信号受到干扰,使天敌的搜索效率降低; (2)各种植物分布边缘不清晰,使天敌迁移性增大; (3)植物物理结构的多样性可能会降低天敌的搜索效率。
的基金由全球基金会管理。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六)、目前生物多样性的热点
➢ 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编目及信息系统的建立。 ➢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系统的管理。 ➢ 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动态监测。 ➢ 物种濒危机制及保护对策的研究。 ➢ 栽培植物与家养动物及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与对策。
➢ 许多植食性昆虫,尤其是寄主范围较窄的植食性昆虫,更易发现并 停留在范围大,密度高的单种植物上。相反,多样化的栽培,使害 虫(植食者)发现和利用寄主植物的能力受到影响。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九)、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综合治理关系如何?
➢ 生物多样性与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关系密切。在现代农田生态系统中, 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通常是把自然界的植物群落改造成为大面积 种植单种特定的作物,人为地排除其他植物种类的竞争以提高作物的产 量。
•大气污染
赤潮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每天损失耕地40公顷、损失森林21公顷、11公顷良田 被沙漠化、向江河湖海排放污水85万吨;
地球正逐渐失去保证人类生活素质能力
近400年里,已记录到有484万种动物灭绝,随着 世界人口的爆炸,经济的发展,物种灭绝的速 度还要加快
从1990年到2015年,世界上将有60万到240万种生 命灭绝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五)、《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保护措施
➢ 制定国家的保护生物多样性计划 ➢ 对生物多样性的组成进行调查、监测及编目。 ➢ 迁地保护及就地保护。 ➢ 关于遗传资源的获取:要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 技术转让:发达国家要以优惠条件、非商业条件转让给
发展中国家。 ➢ 关于财务机制:发达国家要提供援助;保护生物多样性
➢ 天敌假说认为,多样化的农田生态系统比单作系统具有更为丰富和多 样的害虫天敌,因而具有更强的控害能力。就害虫治理而言,多样化 的栖境为天敌成虫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纯作系统所不具备的辅助食物, 从而减少了天敌迁出或绝灭的可能性。
➢ 广谱性捕食者和寄生物在多样化栽培系统中更丰富,其原因可能有: (1)捕食者种类多,时间上分布连续,可供取食; (2)可取食到某些在单一植物条件下不能得到的食物; (3)它们可搜索不同微生境中的植食者; (4)食物或寄主更易得到。 (5)花粉、花蜜更丰富,存在的季节更长。
(1)、关联抗性:
➢ 多种植物混栽在一起时,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 将产生关联抗性。
➢ 这些植物出了分类上的多样性外,在物理结构、 化学环境、微生物等方面的复杂性增加,可对害 虫危害的防御和抵御产生协同增效作用。
➢ 当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在一起时,受害程度低。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2)、天敌假说(enemies hypothesis)
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球将近一半的陆地, 正导致自然 界的动植物加速走向灭绝
估计下世纪后半叶, 将有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物 种从地球上消失。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请问同学们:为何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
维护地球生命的过程是由多样性的生命来完成的;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
的结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它们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显示了不可估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农田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群落的发展和物 种间的协同进化
➢ (一)、农田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群落的发展
➢ (二)、物种间的协同进化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一)、农田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群落的发展
➢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是一个以作物为营养基础的 生物群落。
➢ 作物处于第一营养级。 ➢ 以农作物为食的植食者(herbivores),包括大量植食性
➢ 生物群落作为农田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其物种组成、类群结构、 季节动态等方面都有显著的特点,在研究农田生物多样性时,必须根据这 些特点加以分析,以便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平衡及调节机制千差万别是生物多样性
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地球上丰富的 生物资源
•南极的磷虾: • 4亿亿吨
•每平方米地下的动物:
•线虫:90,000,000
•螨:
120,000
•跳虫: 40,000
•蚯蚓:
2,000
•甲虫:
900
•蚂蚁=人: • 1万万亿(1~5mg/只)= 60亿(55kg/人)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十)、生物多样性与害虫发生危害的关系如何?
➢ 经典生态学理论认为:在一个生态系统内,生物多样性 有利于保护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害虫的暴发成灾。 而许多经验观察和试验支持这一论点(但也有一些例 外)。
➢ 害虫防治的任务通常不是在于维持系统的稳定性,而是 在于压低害虫种群数量。
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4)景观多样 性;(5)人类文化多样性。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价值有 两方面:
➢ (1)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及驯化的组 分中,得到人类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 原料,在旅游业及娱乐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 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有利抑制害虫的发生。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二、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是在某一特定的景观的地域或一定的空间范 围内,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动态系统”。
➢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的干扰、 设计下实现的,由所有栖息在作物栽培地区的生物群 落及其所有周围环境所组成的单位。
害虫处于第二营养级。 ➢ 以植食者为食的肉食者(carnivores),包括取食各种植
食性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处于第三营养级。 ➢ 以肉食者为食的肉食性动物,包括一些大型捕食性动物
及重寄生性昆虫,处于第四营养级。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1、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
➢ 作物资源的种类(如栽培作物种类及其它植物)和随着 作物生育期或年龄的变化会引起昆虫生理、营养和空间 复杂性等改变。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 农田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 是指用于人类农业栽培 目的而经过改造和单纯化的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所构 成的生态系统,是以农作物为核心,人为地对自然生态系 统进行改造而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
➢ 人类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通常是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 的作物,人为地排除其他植物种类的竞争以提高作物的 产量,结果导致系统中植被较单纯,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包括许多害虫的天敌)都比自 然生态系统少,生物多样性也较低。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一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
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 ➢ 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即包括了多个层次和水平:
基因、细胞、器官、种群、生态系、景观。 ➢ 生物多样性研究主要包括:(1)遗传多样性;(2)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 理论基础
2020/12/10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综合治理 ➢第二节 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综合防治
➢ 一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 ➢ 二、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 三、农田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问题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3)、资源集中假说
(resource concentration hypothesis)
➢ 资源集中假说认为,特定植物组合可能对植食者发现和利用寄主植 物的能力有直接影响。其效应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这些植物组合体 可能掩盖植食性昆虫赖以寻找寄主的视觉或嗅觉刺激信号,结果减 少了害虫对寄主植物的侵害;二是这些植物组合体可能改变生境内 的微环境和植食者的运动行为,致使它们从寄主植物上迁出增多, 可能导致寄主植物上的害虫数量减少。
•现代人:1060亿,活着的占6%
•地球可以承受多少人:10亿~1万亿?
•
77~120亿?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堪忧的现状!
人口增长:
生物资源不合理利用
自然环境遭破坏:
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 度被减少或丧失。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全球环境面临威胁和挑战
•乱伐森林
•森林火 灾
组合,决定了基因及生命的多样性。
•任何一个物种的绝灭,都会带走它独特的基
因,令我们永远地遗憾。
•生态系统多样性:
•在地球的表面,到处都有生命在游荡。为适应在不同环境下生存
,各种植物、动物和菌类与环境又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这就是
生命的家园。
•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命通过一张极其复杂的食物网来获 取和传递太阳的能量,同时完成物质的循环。
➢ 作物生长期还可通过影响昆虫食物资源的生理、营养和 结构复杂性的变化而影响到农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发展。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2、农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农田生物群落是在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直接影响下形成和演替 的。其特点是:
➢ (1)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施加影响,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有利 于农作物生产、提高产量的方向发展;
量的美好前景。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 一个基因可能关系到一种生物的兴衰,一个物种可能影响 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生态系统可能改变一个地区的 面貌。在人类还没有来得及开发应用的众多物种便如此大 量和快速的灭绝了,从此,我们不知道,而且将来永远也 不可能知道这些已经灭绝物种的宝贵价值,全球生物多样 性正在迅速丧失,这不仅意味着我们正失去大量以后可资 利用的资源;更重要的是,那将最终导致我们人类自己, 也像其他生物一样,从这个星球上消失!
这些因素可能同时影响着生物多样性,只是 在特定条件下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而已。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
➢ 1996年6月1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 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李鹏在《生物多样性公约》 上签字。该公约有153个国家签字。
➢ 主要内容:绪言、42条、2个附件。 ➢ 目标:促进保护和持续利用。 ➢ 原则:各国要按照其环境原则开发生物资源。
➢ (2)间接作用:主要与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关。主 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过程、防止水土流 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 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进程等7个方面。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三)、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可能因素
Pianka曾经提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6种可能因素: ➢ 时间 ➢ 空间 ➢ 竞争 ➢ 捕食 ➢ 气候 ➢ 生产力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七)、生物多样性ຫໍສະໝຸດ Baidu研究内容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八)、植被多样性的概念:
➢ 植被多样性是指植物的种类组成、空间格局、 时间上的交错和重叠。
➢ 植被多样性对害虫发生影响的三个假说 (1)关联抗性; (2)天敌假说; (3)资源集中假说。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内容? •物种多样性: •已发现和命名 1,500,000 种
•植物
260,000 种
•昆虫
700,000 种
•脊椎动物
500,000 种
•共有
5,000,000 ----30,000,000 种
•遗传多样性:
•所有生命个体差别归功于遗传密码的作用和
基因表达的差别,在DNA长链上不同的排列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天敌假说
➢ 专性较高的捕食者和寄生者在多样化栽培的生态系统中更丰富。因 为:有利于被捕食者或寄生的连续生存,从而有利于天敌的连续生 存,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害虫-天敌关系。
➢ 某些专性较高的天敌则在多样化栽培系统中数量可能更低。原因: (1)搜索寄主的化学信号受到干扰,使天敌的搜索效率降低; (2)各种植物分布边缘不清晰,使天敌迁移性增大; (3)植物物理结构的多样性可能会降低天敌的搜索效率。
的基金由全球基金会管理。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六)、目前生物多样性的热点
➢ 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编目及信息系统的建立。 ➢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系统的管理。 ➢ 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动态监测。 ➢ 物种濒危机制及保护对策的研究。 ➢ 栽培植物与家养动物及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与对策。
➢ 许多植食性昆虫,尤其是寄主范围较窄的植食性昆虫,更易发现并 停留在范围大,密度高的单种植物上。相反,多样化的栽培,使害 虫(植食者)发现和利用寄主植物的能力受到影响。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九)、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综合治理关系如何?
➢ 生物多样性与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关系密切。在现代农田生态系统中, 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通常是把自然界的植物群落改造成为大面积 种植单种特定的作物,人为地排除其他植物种类的竞争以提高作物的产 量。
•大气污染
赤潮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每天损失耕地40公顷、损失森林21公顷、11公顷良田 被沙漠化、向江河湖海排放污水85万吨;
地球正逐渐失去保证人类生活素质能力
近400年里,已记录到有484万种动物灭绝,随着 世界人口的爆炸,经济的发展,物种灭绝的速 度还要加快
从1990年到2015年,世界上将有60万到240万种生 命灭绝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五)、《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保护措施
➢ 制定国家的保护生物多样性计划 ➢ 对生物多样性的组成进行调查、监测及编目。 ➢ 迁地保护及就地保护。 ➢ 关于遗传资源的获取:要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 技术转让:发达国家要以优惠条件、非商业条件转让给
发展中国家。 ➢ 关于财务机制:发达国家要提供援助;保护生物多样性
➢ 天敌假说认为,多样化的农田生态系统比单作系统具有更为丰富和多 样的害虫天敌,因而具有更强的控害能力。就害虫治理而言,多样化 的栖境为天敌成虫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纯作系统所不具备的辅助食物, 从而减少了天敌迁出或绝灭的可能性。
➢ 广谱性捕食者和寄生物在多样化栽培系统中更丰富,其原因可能有: (1)捕食者种类多,时间上分布连续,可供取食; (2)可取食到某些在单一植物条件下不能得到的食物; (3)它们可搜索不同微生境中的植食者; (4)食物或寄主更易得到。 (5)花粉、花蜜更丰富,存在的季节更长。
(1)、关联抗性:
➢ 多种植物混栽在一起时,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 将产生关联抗性。
➢ 这些植物出了分类上的多样性外,在物理结构、 化学环境、微生物等方面的复杂性增加,可对害 虫危害的防御和抵御产生协同增效作用。
➢ 当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在一起时,受害程度低。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2)、天敌假说(enemies hypothesis)
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球将近一半的陆地, 正导致自然 界的动植物加速走向灭绝
估计下世纪后半叶, 将有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物 种从地球上消失。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请问同学们:为何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
维护地球生命的过程是由多样性的生命来完成的;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
的结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它们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显示了不可估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农田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群落的发展和物 种间的协同进化
➢ (一)、农田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群落的发展
➢ (二)、物种间的协同进化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一)、农田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群落的发展
➢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是一个以作物为营养基础的 生物群落。
➢ 作物处于第一营养级。 ➢ 以农作物为食的植食者(herbivores),包括大量植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