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三维设计教师用书(物理)

2018届三维设计教师用书(物理)
2018届三维设计教师用书(物理)

教材回顾(一)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和参考系

1.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特性

[(判断正误)

1.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

2.参考系可以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

3.地球很大,又因有自转,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不可视为质点。() 4.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答案:1.× 2.√ 3.× 4.×

二、位移和路程

注意:速度的方向才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位移的方向不一定是运动的方向,如物体在竖

直上抛运动的下落阶段(仍位于抛出点上方),位移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小题速验](判断正误)

1.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

2.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

3.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

4.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路程。( )

答案:1.× 2.√ 3.× 4.×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位移与物体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Δx Δt

,是矢量,只能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

3.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

4.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5.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v ′=s t

。 [深化理解]

平均速度注意点

1.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2.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3.物体运动的不同阶段,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求解平均速度必须

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小题速验]

下列情景描述的速度中,哪些是平均速度,哪些是瞬时速度?

①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 m/s 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②经提速后列车的速度达到150 km/h ;

③小球下落3 s 时的速度为30 m/s ;

④子弹以800 m/s 的速度撞击在墙上。

表示平均速度的是________,表示瞬时速度的是________。

答案:② ①③④

四、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2.规律: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3.位移公式:x =v t 。

[小题速验]

如图所示是高速摄影机拍摄的子弹头射过扑克牌的照片,子弹头的平均速度是900 m/s 。

(1)这种情况下,子弹头可以看成质点吗?

(2)请你估算子弹头穿过扑克牌的时间。(设扑克牌的宽度为5.7 cm ,子弹头的长度为

1.9 cm)

答案:(1)不可以 (2)8.4×10-

5 s 五、加速度

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表达式:a =Δv Δt

。 3.单位:米每二次方秒,即m/s 2。

4.方向:与速度变化量(即Δv )的方向相同。

5.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包括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深化理解]

对速度与加速度关系的三点提醒

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2.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由加速度和时

间共同决定。

3.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取决于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而不是加速度的增

大或减小。

(1)a 与v 同向????? 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增加a 增大,v 增加得越来越快

a 减小,v 增加得越来越慢

(2)a 与v 反向????? 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减小a 增大,v 减小得越来越快

a 减小,v 减小得越来越慢

[小题速验](判断正误)

1.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

2.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

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

3.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 )

4.太空中的“天宫一号”绕地球匀速转动,其加速度为零。( )

答案:1.× 2.√ 3.× 4.×

考点一 质点和参考系的理解

1.[考查质点]201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竞技水平总体较

上届明显提高。下列关于运动项目中,研究对象能否视为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究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发出的弧旋球时,可以把乒乓球视为质点

B .足球运动员踢出的沿曲线飞行的足球一定能视为质点

C .参加健美操比赛的运动员正在完成动作时可视为质点

D .参加跳水比赛的运动员正在完成动作时可视为质点

解析:选B 弧旋的乒乓球在转动,其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因而不能把它视为质点,

选项A 错;足球的大小和旋转情况,相对于它飞行的曲线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以把这时的足球视为质点,选项B 对;健美操比赛时需要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技术分析,显然不能把运动员视为质点,选项C 错;同理,选项D 错。

2.[考查参考系、时间等·多选]我国第三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经过约8天的绕月飞

行,从近月点开始动力下降。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成功着陆在月球西经

19.51度、北纬44.12度的虹湾以东区域,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三号”绕月球做椭圆运动,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的

B.在观测“嫦娥三号”绕月运行周期时可将其看成质点

C.8天是时刻,21时11分是时间

D.西经19.51度、北纬44.12度表示位置

解析:选BD“嫦娥三号”绕月球做椭圆运动,是以月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的,A错误;在观测“嫦娥三号”绕月运行周期时,探测器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能看成质点,B正确;8天表示探测器绕月球飞行的一段过程,所以为时间,21时11分表示探测器着陆的那一瞬间,为时刻,C错误;西经19.51度、北纬44.12度表示位置,D正确。

[通关锦囊]

对“理想化模型”的理解

1.理想化模型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

2.物理学中理想化的模型有很多,如“质点”“轻杆”“光滑平面”“自由落体运动”“点电荷”“纯电阻电路”等,都是通过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

考点二路程和位移的理解

1.[考查位移和路程的理解]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

B.若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C.位移是标量,有大小而无方向;路程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D.位移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径

解析:选D位移表示物体的始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表示物体的实际轨迹长度,位移和路程可描述一切运动,A错误,D正确;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B错误;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C错误。

2.[考查位移和路程的计算]如图所示,一小球在光滑的V形槽中由A点释放,经B点(与B点碰撞所用时间不计)到达与A点等高的C点,设A点的高度为1 m,则全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A.23 3 m ,23 3 m

B.23 3 m ,43

3 m C.43 3 m ,23 3 m D.43

3 m,1 m 解析:选C 小球通过的路程为小球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则小球的路程为s =2l AB =

2×1sin 60° m =43

3 m ;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则小球的位移大小为x =l AC =1sin 60° m =23

3 m 。选项C 正确。 考点三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与计算

1.[考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

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 ;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 km 。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A .80 km/h 是平均速度,100 km 是位移

B .80 km/h 是平均速度,100 km 是路程

C .80 km/h 是瞬时速度,100 km 是位移

D .80 km/h 是瞬时速度,100 km 是路程

解析:选D 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表示在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所以80 km/h

是瞬时速度;到杭州还有100 km ,100 km 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故D 正确,A 、B 、C 错误。

2.[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 )

A .0.25 m/s

B .0.2 m/s

C .0.17 m/s

D .无法确定

解析:选C 题图所示过程中x =6 cm -1 cm =5 cm =0.05 m ,t =3×110 s 。故v =x t

0.17 m/s ,C 对。

[通关锦囊]

1.[考查匀速运动规律]如图所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

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记为0.05 m)的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 m/s ,则该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

A .10-3 s

B .10-6 s

C .10-9 s

D .10-12 s

解析:选B 已知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5%。即实际错开的距离为:

L =0.05×1.5% m =7.5×10-4 m ,则曝光时间为:t =L v =7.5×10-4500

s =1.5×10-6 s ,故B 项正确。

2. [考查匀速运动规律的应用]一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 ,身高为l 的人以速度v 匀速行走,

如图所示。

(1)试证明人头顶的影子做匀速运动;

(2)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解析:(1)设t =0时刻,人位于路灯的正下方O 处,在时刻t ,人走到S 处,根据题意有

OS =v t ,过路灯P 和人头顶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M ,即为t 时刻人头顶影子的位置,如图所示,OM 为人头顶影子到O 点的距离。

由几何关系可知h OM =l OM -OS

解得OM =h v h -l

t 因OM 与时间t 成正比,故人头顶的影子做匀速运动。

(2)由图可知,在时刻t ,人影长度为SM ,由几何关系,有SM =OM -OS

得SM =l v h -l t ,故影长随时间的变化率为k =l v h -l

。 答案:见解析

[通关锦囊]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其一,匀速直线运动模型的建立;其二,空间物理图景的建

立,必要时借助光的传播规律建立几何关系。

考点五 加速度的理解与计算

1.[考查加速度的方向·多选]有关加速度方向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a =Δv Δt

知,a 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 B .a 的方向与初速度v 0的方向相同

C .只要a >0,物体就做加速运动

D .a 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

解析:选AD 由于正方向是人为规定的,可以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也可以规定

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的方向为正方向,这样,当a >0时,物体不一定做加速运动;要分析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应分析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 、D 。

2.[考查加速度的计算·多选]如图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 内由0增加到100

m/s ;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 km/h 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 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0 s 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 m/s

B .2.5 s 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30 m/s

C .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快

D .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

解析:选BD 因火箭发射时,速度在10 s 内由0增加到100 m/s ,故10 s 内火箭的速度

改变量为100 m/s ,选项A 错误;汽车以108 km/h =30 m/s 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 内停下来,则2.5 s 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0-30 m/s =-30 m/s ,选项B 正确;火箭的速度

变化率即加速度为:a 1=Δv Δt =10010 m/s 2=10 m/s 2;汽车的速度变化率即加速度为:a 2=Δv Δt

=-302.5

m/s 2=-12 m/s 2,故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慢,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选项C 错误,D 正确。

[A 级——保分练]

1. 2016年7月中国军队在南海进行军事演习,参加此次演习的轰油-6空中加油机是中国

自主研制的第一款空中加油机。图为加、受油机梯队保持为预对接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选地面为参考系,受油机是静止的

B .选加油机为参考系,受油机是静止的

C .选加油机为参考系,广场上的观众是静止的

D .参考系必须选静止不动的物体

解析:选B 选地面为参考系,受油机是运动的,故A 错误;选加油机为参考系,受油

机相对于加油机是静止的,故B 正确;选加油机为参考系,广场上的观众是运动的,选项C 错误;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故D 错误。

2.(2017·宜春模拟)“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后,通过一系列的姿

态调整,完成了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关于以上消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神舟十一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路程为零

B .“神舟十一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位移为零

C.“神舟十一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不为零

D.交会对接过程中,可以把“神舟十一号”飞船看做质点

解析:选B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路程为其运动轨迹的长度,即轨道的周长,路程不为零,A错误;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其初末位置相同,位移为零,B正确;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其瞬时速度不为零,而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平均速度为零,C错误;对接时,不能把飞船看做质点,D错误。

3.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标量

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

解析:选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A 正确;平均速度等于某段位移与对应时间的比值,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是矢量,故B错误;瞬时速度是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故C错误;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瞬时速度的大小即速率的仪器,故D错误。

4.(2017·桂林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有加速度,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

B.物体的速度为零,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为零

C.物体的加速度增大,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

D.物体的加速度减小,物体的速度和位移可能都在增大

解析:选D当物体有加速度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同向时,物体的速度增大;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反向时,物体的速度减小,选项A错误;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最高点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为g不为零,选项B错误;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只有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同向时,物体的速度才增大,选项C错误;物体的加速度减小,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同向,物体的速度仍增大,位移也增大,选项D正确。

5.对于体育比赛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跑完800 m比赛,指的是路程大小为800 m

B.运动员铅球成绩为4.50 m,指的是位移大小为4.50 m

C.某场篮球比赛打了两个加时赛,共需10 min,指的是时刻

D .足球比赛挑边时,上抛的硬币落回地面猜测正反面,该硬币可以看做质点

解析:选A 运动员跑完800 m 比赛,指的是路程大小为800 m ,选项A 正确;运动员

铅球成绩为4.50 m ,指的是抛出点和落地点水平距离的大小,选项B 错误;某场篮球比赛打了两个加时赛,共需10 min ,指的是时间,选项C 错误;上抛的硬币落回地面猜测正反面,该硬币的形状、大小不能忽略,不可以看做质点,选项D 错误。

6.下表是D3111次动车宁德至福州南站区间运行时刻表,则( )

B .该动车从宁德至福州南站的位移为88 km

C .能从表中数据求出该动车从宁德至福州南站的平均速度

D .该动车从宁德至福州南站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选A 表中“12:15”表示时刻,选项A 正确;该动车从宁德至福州南站的路程

为88 km ,选项B 错误;从表中数据无法知道该动车从宁德至福州南站的位移,故无法求出该动车从宁德至福州南站的平均速度,选项C 错误;该动车从宁德至福州南站全程中不是做直线运动,故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 错误。

[B 级——拔高练]

7.假设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

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正下方

B .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正后方

C .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D .从飞机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

解析:选A 由于惯性,物体在释放后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以抛出时的速度做匀速

直线运动,故在水平方向和飞机不发生相对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从飞机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始终在飞机的正下方,故A 正确,B 、D 错误;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故C 错误。

8.(2017·伊春模拟)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以v 1=10 m/s 的平均速度完成前13

路程,以v 2=30 m/s 的平均速度完成剩下23

的路程,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20 m/s

B .18 m/s

C .23.3 m/s

D .40 m/s

解析:选B 设全程长为x ,则前13路程所需的时间t 1=13x 10,后23路程所需的时间t 2=23x 30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v =x t 1+t 2=x 13x 10+23x 30

m/s =18 m/s ,故B 正确。 9.如图所示,在气垫导轨上安装有两个光电计时装置A 、B ,A 、B 间距离为L =30 cm ,

为了测量滑块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一个宽度为d =1 cm 的遮光条,现让滑块以某一加速度通过A 、B ,记录遮光条通过A 、B 的时间分别为0.010 s 、0.005 s ,滑块从A 到B 所用时间为0.200 s ,则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滑块通过A 的速度为1 cm/s

B .滑块通过B 的速度为2 cm/s

C .滑块加速度为5 m/s 2

D .滑块在A 、B 间的平均速度为3 m/s

解析:选C 滑块通过A 的速度v A =d Δt 1=0.010.010

m/s =1 m/s ,故A 错误;滑块通过B 点的瞬时速度v B =d Δt 2=0.010.005 m/s =2 m/s ,故B 错误;滑块加速度a =v B -v A t =2-10.200

m/s 2= 5 m/s 2,故C 正确;滑块在A 、B 间的平均速度v =L t =0.30.200

m/s =1.5 m/s ,故D 错误。 10. (多选)运动学中有人认为引入“加速度的变化率”没有必要,然而现在有人指出“加

速度的变化率”能引起人的心理效应,车辆的平稳加速(即加速度基本不变)使人感到舒服,否则人感到不舒服。关于“加速度的变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运动学角度的定义,“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单位应是m/s 3

B .加速度的变化率为0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C .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 -t 图像,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在减小

D .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 -t 图像,已知物体在t =0时速度为5 m/s ,则

2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解析:选AD 加速度的变化率是指加速度的变化与时间的比值,即Δa Δt

,由单位制知其单位为m/s 3,A 对;加速度的变化率为零时,指加速度不变,若加速度为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加速度不为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错;若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则物体做加速运动,题图所示加速度减小,则物体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但仍在增加,C 错;在加速度与时间的图像中,图像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为这段时间内的速度的变化量,则得:Δv =3 m/s ,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已知初速度为5 m/s ,则在2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D 对。

教材回顾(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0方向相同。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0方向相反。

2.基本规律

运动学公式中正、负号的规定

直线运动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般情况下,规定初速度v 0的方向为正方向,

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当v 0=0时,一般以加速度a 的方向为正方向。上面四个公式均为矢量公式,在应用时需注意各矢量的方向(正负)。

[小题速验]

飞机着陆后以6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60 m/s ,则它着陆后

12 s 内滑行的距离是多少?

某位同学的解法如下:

由位移公式x =v 0t +12

at 2,代入已知量求得滑行距离x =288 m 。 请分析上述解析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解析。

答案:不正确。正确解析如下:

先求出飞机着陆后到停止所用时间t 。由v =v 0+at ,得t =v -v 0a =0-60-6

s =10 s ,由此可知飞机在12 s 内不是始终做匀减速运动,它在最后2 s 内是静止的。故它着陆后12 s 内滑

行的距离为x =v 0t +at 22=60×10 m +(-6)×1022

m =300 m 。 二、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抛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v 0=0,a =g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所有公式和推论都可应用。

2.竖直上抛运动:在抛出点上方(最高点除外)运动状态具有对称性,在抛出点下方具有

单一性。

[小题速验]

如图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 0做竖直上抛运动,A 、B 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 为最高

点,请分析以下问题:

(1)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H =________。

(2)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 =________。

(3)若求物体经过A 点的时间,可能有________种情况。

(4)物体从A →B 与从B →A 两个过程所用时间的关系:t AB ________t BA 。

答案:(1)v 202g (2)v 0g

(3)两 (4)=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考查基本公式的应用]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

前端的旁边观测,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 ,整列车厢通过他历时8 s ,则这列火车的车厢有( )

A .16节

B .17节

C .18节

D .19节

解析:选A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L =12at 21

,整列车厢通过时:nL =12at 2n

,解得n =16;故选A 。 2.[考查重要推论的应用]“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它

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潜水器。假设某次海试活动中,“蛟龙号”完成海底任务后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 时开始计时,此后“蛟龙号”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 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蛟龙号”在t 0(t 0

A.v (t -t 0)22t

B.v t 202t

C.v t 2

D .v t 0????1-t 02t 解析:选A “蛟龙号”匀减速上浮,加速度a =v t

,由2aH =v 2-v 20得:开始计时时距离海平面高度H =v 22a =12v t ,经时间t 0上浮的距离为:h =v t 0-12at 20=v t 0-v t 202t

,此时到海平面的距离Δh =H -h =v (t -t 0)2

2t

,故选A 。 3.[考查刹车问题]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看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反

应时间不计),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则汽车刹车后第2 s 内的位移和刹车后5 s 内的位移为( )

A .30 m,40 m

B .30 m,37.5 m

C .12.5 m,40 m

D .12.5 m,37.5 m

解析:选C 由v =v 0+at ,可求得汽车刹车后运动的时间t =4 s ,刹车后第2 s 内位移

x 2=?? 20×2-12×5×22-20×1+ ?

?12×5×12 m =12.5 m 。刹车后5 s 内位移等于4 s 内的位移,可看成初速度为0的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x 5=12at 2=12

×5×42 m =40 m 。故C 正确。 [通关锦囊]

两类特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考点二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与计算

题点一 自由落体运动的分析与计算

1.[考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

B .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C .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伽利略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冲淡重力”,验证了运动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解析:选C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A 错误;

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未直接进行验证,而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的理想化推理,B 错误;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 正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速度与位移不成正比,D 错误。

2.[考查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际应用]科技馆中的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

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射下,若调节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A 下落到B 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

定在图中的A 、B 、C 、D 四个位置不动,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g 取 10 m/s 2)( )

A .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t A

B

C

B .间歇发光的间隔时间是210

s C .水滴在相邻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v AB ∶v BC ∶v CD =1∶4∶9

D .水滴在各点速度之比满足v B ∶v C ∶v D =1∶3∶5

解析:选B 调节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A 下落到B 的时间相同,看到水滴似乎不再下落,知水滴通过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相等。根据Δx =g Δt 2,则Δt =Δx g = 0.210 s =210

s ,故A 错误,B 正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则相邻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之比也为1∶3∶5,故C 错误;根据v =gt 得,v B ∶v C ∶v D =1∶2∶3,故D 错误。

题点二 竖直上抛运动规律的应用

1.[考查对称性的应用]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 值,g 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得,近年来测g 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 转变为测长度和时间,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 点上抛的小球又落到原处的时间为T 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 点高H 的P 点,小球离开P 点到又回到P 点所用的时间为T 1,测得T 1、T 2和H ,可求得g 等于( )

A.H 4(T 2-T 1)2

B.4H T 22-T 21

C.8H T 22-T 21

D.8H (T 2-T 1)2

解析:选C 选小球从最高点下落过程为研究过程:h O =12g ????T 222,h P =12g ????T 122,h O -h P =H ,由以上三式可知:g =8H

T 22-T 21,C 对。 2.[考查多解问题的分析·多选]在某一高度以v 0=2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 m/s 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 取10 m/s 2)( )

A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15 m/s ,方向向上

B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 ,方向向下

C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 ,方向向上

D .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 m

解析:选ACD 小球被竖直向上抛出,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可以用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 =v 0+v 2

求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当小球的末速度大小为 10 m/s 、方向竖直向上时,v =10 m/s ,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为15 m/s ,方向竖直向上,A 正确;当小球的末速度大小为10 m/s 、方向竖直向下时,v =-10 m/s ,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大小为5 m/s ,方向竖直向上,C 正确,B 错误;由于末速度大小为10 m/s 时,球的位置一定,

位移h =v 20-v 22g

=15 m ,D 正确。 3.[考查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某校一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一枚火箭,设火箭从地面发射后,始终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运动。火箭点火后可认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 s 到达离地面40 m 高处时燃料恰好用完,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 2,求:

(1)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

(2)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3)火箭从发射到残骸落回地面过程的总时间。

解析:设燃料用完时火箭的速度为v 1。

火箭的运动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为做匀加速上升运动(即从发射至燃料恰好用完),第二个过程为做竖直上抛运动至最高点。

(1)对第一个过程有h 1=v 12

t 1,代入数据解得v 1=20 m/s 。 (2)对第二个过程有h 2=v 212g

,代入数据解得h 2=20 m 所以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h =h 1+h 2=40 m +20 m =60 m 。

(3)方法一 分段处理

从燃料用完到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由v 1=gt 2得

t 2=v 1g =2010

s =2 s 从最高点落回地面的过程中由h =12

gt 23,h =60 m ,代入得t 3=2 3 s 故总时间t 总=t 1+t 2+t 3=(6+23)s 。

方法二 全程处理

研究从燃料用完到残骸落回地面的全过程,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全过程为初速度v 1=20 m/s ,加速度为-g =-10 m/s 2,位移h ′=-40 m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即有

h ′=v 1t -12

gt 2, 代入数据解得t =(2+23)s 或t =(2-23)s(舍去),

故t 总=t 1+t =(6+23)s 。

答案:(1)20 m/s (2)60 m (3)(6+23)s

[通关锦囊]

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处理方法

1.分段处理: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2.全程处理:要注意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的方向,方程以匀减速体现,初速度方向与重力加速度方向必相反。如

速度公式:v =v 0-gt 或v =-v 0+gt

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或h =-v 0t +12

gt 2 注意:正确理解公式和运算结果中的负号。

考点三 多过程组合问题

1.[考查先加速后减速]一质点由静止从A 点出发,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a ,速度为零时到达B 点。A 、B 间距离为x ,求质点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解析:设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则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 1=v 2

2a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 2=v 2

2×3a

由题意x =v 22a +v 2

2×3a

解得v =

3ax 2。 答案: 3ax 2

2.[考查先加速后匀速]在国庆节阅兵仪式中,某直升机在地面上空某高度A 处于静止待命状态,要求该直升机在零时刻由静止状态沿着直线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B 段加速

区后,进入BC 段的匀速受阅区,在时刻t 达到C 位置,已知:AB 段长度为L 1,BC 段长度为L 2,求:

(1)直升机在BC 段的速度大小;

(2)直升机在AB 段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解析:(1)设在BC 段的速度为v ,通过AB 、BC 的时间分别为t 1、t 2,则在AB 段:

x AB =12

v t 1=L 1; 在BC 段:L 2=v t 2,t 1+t 2=t ,所以:

v =L 2+2L 1t

。 (2)在AB 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

a =v 2

2L 1

所以:a =(L 2+2L 1)2

2L 1t 2

。 答案:(1)L 2+2L 1t (2)(L 2+2L 1)2

2L 1t 2

[通关锦囊]

多过程组合问题的“三个”处理技巧

1.在草纸上画出多过程运动的情景示意图。

2.转折点的速度是联系两个运动过程的纽带,因此,对两运动过程列方程时要充分利用转折点的速度。

3.利用图像分析多过程问题能很好地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直观、形象,且有助于计算。

[A 级——保分练]

1.(2017·河南林州一中质检)某航母跑道长160 m ,飞机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 5 m/s 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 m/s ,飞机在航母跑道上起飞的过程可以简化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航母沿飞机起飞方向以某一速度匀速航行,为使飞机安全起飞,航母匀速运动的最小速度为( )

A .10 m/s

B .15 m/s

C .20 m/s

D .30 m/s

解析:选A 设航母匀速运动的最小速度为v 1,飞机起飞速度为v 2,对于航母则有x 1=

标题-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三维设计人教版选修3-2浙江专版:课时跟踪检测(二) 楞次定律

课时跟踪检测(二)楞次定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感应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的磁场一定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 B.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场的变化 C.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D.当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必须用右手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解析:选C由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A错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电路中的原磁通量的变化,不是阻碍原磁场的变化,B 错误;由楞次定律知,如果是因磁通量的减少而引起的感应电流,则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阻碍磁通量的减小;反之,则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阻碍磁通量的增加,C正确;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可直接用右手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也可以由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D错误。 2.如图所示,一均匀的扁平条形磁铁的轴线与圆形线圈在同一平面 内,磁铁中心与圆心重合,为了在磁铁开始运动时线圈中能得到逆时针方 向的感应电流,磁铁的运动方式应是() A.N极向纸内,S极向纸外,使磁铁绕O点转动 B.N极向纸外,S极向纸内,使磁铁绕O点转动 C.磁铁在线圈平面内顺时针转动 D.磁铁在线圈平面内逆时针转动 解析:选A当N极向纸内,S极向纸外转动时,穿过线圈的磁场由无到有并向里,感应电流的磁场应向外,电流方向为逆时针,A选项正确;当N极向纸外,S极向纸内转动时,穿过线圈的磁场向外并增加,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B选项错误;当磁铁在线圈平面内绕O点转动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始终为零,因而不产生感应电流,C、D选项错误。 3.如图所示,圆形金属环放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带正电的微粒以水平 速度v贴近环的上表面距环心d处飞过,则带电微粒在飞过环的过程中, 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是() A.始终沿顺时针方向 B.始终沿逆时针方向 C.先沿顺时针方向,再沿逆时针方向 D.先沿逆时针方向,再沿顺时针方向 解析:选D带电微粒靠近圆环过程中,穿过圆环的磁通量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并增加,

【三维设计】 高中语文 教师用书 模块综合检测(一) 粤教版必修1

【三维设计】3013届高一语文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模块综合检测(一)课下作业粤教版必修1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濡.养/乳.液卤.水鸡/露.宿风餐梦呓./自怨自艾. B.戏谑./虐.待倒.春寒/翻江倒.海犄.角/掎.角之势 C.禅.宗/禅.让和.稀泥/曲高和.寡蹒跚./姗.姗来迟 D.稽.首/稽.查发横.财/横.行霸道戕.灭/呼天抢.地 解析:A项,rú/rǔ,lǔ/lù,yì/yì;B项,xuè/nüè,dào/dǎo,jī/jǐ;C项,chán/shàn,huò/hè,shān/shān;D项,qǐ/jī,hèng/héng,qiāng/qiāng。 答案:B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国学著作汗牛充栋,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良莠不齐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惟有细嚼慢咽,才能慢慢领悟。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受益无穷。 A.汗牛充栋B.良莠不齐 C.甄别D.细嚼慢咽 解析:A项,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B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该词的使用对象是人,不可用于水平、成绩、状况等。C项,甄别:审查辨别(优劣、真伪)。D项,细嚼慢咽:慢慢地吃东西,引申为慢慢去体味。 答案:B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前,省物价部门表示,将加强成品油市场的监测,强化价格的监督检查,对突破国家规定的价格和变相涨价,要严肃查处,切实维护成品油市场的稳定。 B.近几年原本一枝独秀的央视春晚口碑日趋下滑,有的观众边看边骂、边骂还边看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依然不错的收视率与可观的经济、品牌效益,令春晚成为诱人的蛋糕。 C.为稳定旅游消费市场,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对外发布消费警示,曝光了部分以所谓“低价”等陷阱宰客的不良商家。 D.像《中国达人秀》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初三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基础知识(全)

山东省烟台招远 初三物理上册基础知识网络 期末复习资料 2011-12 声 现 象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发声体、或声源)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乐音的特性 4、噪声的防治 5、声音的分类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在气体中最小,在固体中最大;15oC 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响度:声音的大小;声源振幅(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声音的高低;声源频率(振动的快慢)越大,音调越高 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决定 在声源处减弱:消声器,等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音墙、植树造林,等 在人耳处减弱:耳塞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 ——20000Hz (2)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应用:①传递信息(声呐、B 超等), ②传递能量(破碎结石、清洗精密机械等) (3)次声:频率低于20Hz ;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 光现象 1、光的 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 (2)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 (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______成像、影子、日食、______ (4)光速:光在________中速度最大,约为_____________m/s (5)光线:带箭头的能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______的直线 2、 光的反 射 (1)光的 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_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_________ ③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2)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3)两种 反射 ①镜面反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反射光束仍是平行的 ②漫反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4)平 面镜 ①成像原理:光的_________定律 ②成像规律 成____像 像与物大小_____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像、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 像物关于 镜面对称 ③应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成像 3、 光 的 折 射 (1)光的 折射规律 (2)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3) 光 的 色 散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_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_________ ③入射角增大(减小)时,折射角_________(_________); ④光从空气(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空气) 中时,折射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射角。垂直入射又如何? ①光的色散:大阳光可分解为红、橙、黄、_______、蓝、靛、______ 七种颜色的光 ②光的三基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颜料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由___________的色光决定 ___________的色光决定 运 动的描述 1、动与静 2、速度 3、直线运动的分类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 (2)参照物:被选作参照标准的另一个物体、 (3)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就说物体是静止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公式:s v t = ,(→s vt =,s t v =) (4) 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m/s);②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③换算关系:1m/s=3.6km/h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任一时刻的速度(瞬时速度)、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不同时刻的速度瞬时速度)一般不同,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4、长度的测量 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见本页底面) (2) 测量工具:刻度尺;使用方法(课本P24) 特殊测量方法:累加法、辅助工具法、替代法等等 5、时间的测量 (1)单位:时(h)、分(min)、秒(s)、毫秒(ms)、微秒(μs) ; 单位换算(见本页底面) (2)测量工具:停表、手表、时钟(统称为计时器)

最新初中人教版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实验体会电路的组成,从能量的角度认识各部分的作用。 3.知道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能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4.能够识别通路、断路和短路,知道短路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电路的连接,让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组成。认识简单的电路中的各元件的作用。通过学习画电路图,了解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实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搜集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和电路元件,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乐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2.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学生们是第一次接触到电路元件,第一次学习连接电路,第一次学习画电路,同时还学习了初中电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电学物理量──电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能否学会识别电路、连接电路、会画电路图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亲自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上,并在学习电学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和良好的电路作图的习惯。并通过学生的实际实验,认识并区分电路的三个状态。当然识别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是本节课的难点。在科学探究能力方面,重点是经历从实验中归纳结论的过程,形成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识。 三、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体现重兴趣培养、重过程探究、重思维训练、重知识应用的思想。为实现这一理念,突破本节重难点,达成本节学习目标,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积极性和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因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的重要性和后续性,所以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就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多实验,多画图,多识图。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都要给学生创造机会和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知识和能力逐渐内化。 四、教学准备

2018届三维设计教师用书(物理)

教材回顾(一)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和参考系 1.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特性 [(判断正误) 1.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 2.参考系可以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 3.地球很大,又因有自转,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不可视为质点。() 4.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答案:1.× 2.√ 3.× 4.× 二、位移和路程

注意:速度的方向才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位移的方向不一定是运动的方向,如物体在竖 直上抛运动的下落阶段(仍位于抛出点上方),位移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小题速验](判断正误) 1.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 2.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 3.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 4.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路程。( ) 答案:1.× 2.√ 3.× 4.×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位移与物体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Δx Δt ,是矢量,只能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 3.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 4.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5.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v ′=s t 。 [深化理解] 平均速度注意点 1.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2.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3.物体运动的不同阶段,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求解平均速度必须 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小题速验]

2020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第一章 物质的量

考纲要求教学建议 1.了解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的含 义。 2.了解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 m)、阿 伏加德罗常数(N A)的含义。 3.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 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物质的量浓度(c)的含 义,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5.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 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6.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 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本章是学好化学的起始章节,俗话说: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故本章安排3个课时, 分别为“化学常用计量”、“以物质的量为 中心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 配制”。旨在让考生理清本章较多的概念和 零碎的小知识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 基础。 第1课时化学入门——化学常用计量 知识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1)基本概念间的关系 [提醒]“物质的量”的计量对象是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质子、中子、电子等),而不是宏观物质。 (2)“物质的量”的表示方法

如:1 mol Fe 、1 mol O 2、1 mol Na +。 [提醒] 物质的量(n )、粒子数(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之间的关系:n = N N A 。 2.摩尔质量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 ,单位:g·mol -1。 (2)数值:当粒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 -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或 原子)质量。 (3)关系:物质的量(n )、质量(m )与摩尔质量(M )之间的关系为n =m M 。 (4)计算方法 ①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M =ρ×22.4 L·mol -1。如:标准状况下某气体的密度为1.429 g·L -1,则该气体的M =32_g·mol -1。 ②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D =ρ1ρ2:M 1M 2 =D 。如:某气体对甲烷的相对密度为4,则该气体的M =64_g·mol -1。 ③根据物质的质量(m )和物质的量(n ):M =m n 。如:0.5 mol 某气体的质量是22 g ,则该 气体的M =44_g·mol -1。 ④根据一定质量(m )的物质中粒子数目(N )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M =N A · m N 。如:45 g 乳酸中含乳酸的分子数为3.01×1023,则乳酸的摩尔质量为90_g·mol -1。 [对点训练]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0.012 kg 12C 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个(√) (2)7.8 g Na 2O 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2N A (×) (3)1 mol NaCl 和1 mol HCl 含有相同的粒子数目(×) (4)1 mol OH -的质量是17 g·mol -1(×) (5)22 g CO 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 A (√) (6)常温常压下,14 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2N A (√) 2.在0.5 mol Na 2SO 4中含有的离子的个数和氧原子的质量分别是( ) A .1.5N A 2 mol B .1.5N A 32 g C .3.01×1023 4 mol D .N A 64 g

(完整版)初三物理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声\光\热\物质和能源》 一、单项选择题 1、夏天,烈日当空的中午,我们赤足走在水泥路面上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C ) A、水的比热大 B、水泥路面比其它地方吸热多 C、混凝土地面的比热小 D、水泥地面热量多 2、下列有关“海陆风”形成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风是由于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高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B、风是由于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低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C、海风是由于白天沙石温度高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低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D、海陆风的形成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沙石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的缘故 3、在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著名泉城济南却给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的感觉,这表明水对气候有显著影响,是因为( B )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 B、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大 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 D、水的流动性能好 4、我们平常所使用的铅笔芯是用石墨和黏土混合烧制而成。选用2B和HB的铅笔芯主要是考虑它们的( D ) A、弹性不同 B、密度不同 C、比热容不同 D、硬度不同 5、冬天里,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外包了一层草或软泡沫,可以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原因是( D ) A、水管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B、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以后,密度变大 D、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变大 6、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7、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与他的距离是( C ) A、3m B、4m C、5m D、6m 8、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C )

初中物理简单电路的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简单电路的设计教案1.知识与技能 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2.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单电路模型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勇于钻研的精神、善于观察、敢于思考.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和科学探究欲望,体验克服困难、利用已有知识探究未知世界的成功喜悦.关爱长辈、遵守交规. 1.教学重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设计电路图,病房呼叫模拟电路设计. 2.教学难点:异地双控模拟电路设. 3.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学生相互讨论、学生动手实验. 实验演示和类比. 电源(干电池两节)、两个开关、一个电铃、两只灯泡和导线若干.

充分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新教材教学理念. 教法——采用“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学法——以合作模式的科学探究、交流讨论.引入: 小明和妈妈一起去买电动玩具“调皮的小鸟”,老师把电动玩具“调皮的小鸟”展示给同学们看,并提出问题:当“调皮”的小鸟在上升的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是如何变化的? A、减小 B、增大 请一个学生用选答器给出答案。由此引出“设计选答器模型” 学生活动 1.项目1:设计选答器模型:一个问题有两个可选择的答案(a)和(b),与它们对应的灯分别由两个开关控制,选择哪一个答案就闭合哪一个开关,使对应的灯发光.思考:灯与灯之间应联. 两个开关分别与两灯联. 要求:先在虚框中画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 再根据电路图把实物图连接好. 过渡:小明买了玩具后,和妈妈一起去医院看生病的奶奶,此时病房中有人呼叫医生.视频播放,老师展示“病房

【三维设计】高中物理 教师用书 第1部分 第3章 第4节 课时跟踪训练 鲁科版选修31

(满分50分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一个8.4 Ω的电阻跟一个42.6 Ω的电阻并联,等效电阻的阻值是( ) A .4 Ω B .7 Ω C .12 Ω D .51 Ω 解析:由并联电路的性质得: 1 R =1R 1+1R 2,解得:R =R 1R 2R 1+R 2=7 Ω, 故B 正确。 答案:B 2.甲、乙两种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保险丝,直径分别是d 1=0.5 mm 、d 2=1 mm ,熔断电流分别是2 A 和6 A 。把以上两种保险丝各取等长一段并联后再接入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 A .8 A B .10 A C .6 A D .7.5 A 解析:两保险丝并联后,两端电压相同,由R =ρl S 可得R 1R 2=41,则I 1I 2=1 4,即当I 1=2 A 时, I 2已超过熔断电流。 故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I =6 A +1 4×6 A=7.5 A 。 答案:D 3.将分压电阻串联在电流表上,改装成电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接上分压电阻后,增大了原电流表的满偏电压 B .接上分压电阻后,电压按一定比例分别降在电流表和分压电阻上,电流表的满偏电压不变 C .如分压电阻是表头内阻的n 倍,则电压表量程扩大到n 倍 D .通电时,电流表和分压电阻通过的电流一定相等 解析:接上分压电阻后,电压按一定比例分别加在电流表和分压电阻上,电流表的满偏电压不变,A 错,B 对;分压电阻是电流表内阻的n 倍,则分压电阻分得的电压为nU ,则电压表的量程为(n +1)U ,C 错;通电时,电流表和分压电阻串联,故通过的电流一定相等,D 对。 答案:BD 4.(2012·临沂高二检测)磁电式电流表(表头)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磁铁和放在磁铁两极之间的线圈,由于线圈的导线很细,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弱,所以在使用时还要扩大量程。已知某一表头 G ,内阻R g =30 Ω,满偏电流I g =5 mA ,要将它改装为量程为0~3 A 的电流表,所做的操作是( )

2019届三维设计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12第一章 区域地理——辨其地、知其征

[编者按] 区域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紧密相违的,这是因为:高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考查,常以某区域图为载体,让考生辨其地、知其征、析其因、究其理、想其法。辨其地、知其征,是区域地理解决的问题;析其因、究其理、想其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解决的问题。将“区域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幵复习,符合高考考查实际,能很好地帮助考生廸立违贯、系统思维。乊所以先复习区域地理,这是因为:准确定位区域是解答区域类试题的第一步,区域定位错误,将导致“满盘皆输”。 第一讲世界地理概冴 读图析图(一) 世界主要半岛、岛屿及群岛分布图 1.半岛: A堪察加半岛B朝鲜半岛 C 中南半岛 D 马来半岛 E 印度半岛 F 阿拉伯半岛

G 小亚细亚半岛H 巴尔干半岛 I 亚平宁半岛J 伊比利亚半岛 K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L 索马里半岛 M 南枀半岛N 下加利福尼亚半岛O 阿拉斯加半岛P 拉布拉多半岛 Q 佛罗里达半岛 2.岛屿: ①加里曼丹岛②爪哇岛 ③苏门答腊岛④斯里兰卡岛 ⑤马达加斯加岛⑥大不列颠岛 ⑦爱尔兰岛⑧冰岛 ⑨新几内亚岛⑩塔斯马尼亚岛 ?新西兰南岛?新西兰北岛 ?火地岛?古巴岛 ?栺陵兰岛 3.群岛: ?日本群岛 ?马来群岛 ?马尔代夫群岛 ?夏威夷群岛 ?波利尼西亚群岛 ○21美拉尼西亚群岛 ○22密兊罗尼西亚群岛 ○23西印度群岛 读图析图(二) 世界主要海、海湾、海峡及运河分布图

1.填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牨名称。 A 白令海 B 鄂霍次兊海 C 日本海 D 黄海 E 东海 F 南海 G 孟加拉海 H 阿拉伯海 I 波斯湾J 亚丁湾K 红海L 地中海 M 黑海N 比斯开湾O 北海P 波罗的海 Q 挪威海R 珊瑚海S 哈得孙湾T 墨西哥湾 U 加勒比海V 加利福尼亚湾W 几内亚湾 2.填写出数字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牨名称。 ①莫桑比兊海峡②曼德海峡③霍尔木兹海峡④苏伊士运河⑤土耳其海峡⑥直布罗陀海峡⑦英吉利海峡⑧丹麦海峡 ⑨白令海峡⑩朝鲜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 ?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兊海峡 3.填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牨名称。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直接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只要为人眼所能看到的物体的运动,都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比如:蒙蒙细雨、粉笔灰等。只要与气味、颜色变化等有关的都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 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注: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露珠呈现球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吸盘被吸附在墙上不是分子引力的作用是大压强的作用;带电的同种电荷相互吸引不是分子引力的作用是电场的作用) 高分提示:此部分需复习星级题。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注:一切与摩擦有关的现象都是利用做功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4、热量 (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具有、包含多少热量。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 高分提示:此部分需要狂记,记准确、记完整。 要理解: 1 内能说增大或减少;温度说升高或降低;热量说吸收或放出。

高中物理三维设计选修3-1教师用书 二

1.把表头G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装原理为串联电阻能减小电流 B.改装成电流表后,表头G本身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并不改变 C.改装后,表头G自身的电阻增大了 D.改装后使用时,通过表头G的电流就可以大于改装前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解析:选B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后,表头G本身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并不改变;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后,因为表头G并联了电阻,故电流表的总电阻减小了,但表头G自身的电阻并不变化。故选项B正确。 2.(多选)将分压电阻串联在表头上,改装成电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接上分压电阻后,增大了表头的满偏电压 B.接上分压电阻后,电压按一定比例分别加在表头和分压电阻上,表头的满偏电压不变 C.如果分压电阻是表头内阻的n倍,则电压表量程扩大为表头满偏电压的n倍 D.通电时,表头和分压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一定相等 解析:选BD接上分压电阻后,电压按一定比例分别加在表头和分压电阻上,表头的满偏电压不变,选项A错误,B正确;分压电阻是表头内阻的n倍,则表头满偏时分压电阻两端的电压为nU g,电压表的量程为(n+1)U g,选项C错误;通电时,表头和分压电阻串联,故通过它们的电流一定相等,选项D正确。 3.磁电式电流表(表头)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磁铁和放在磁铁两极之间的线圈,由于线圈的导线很细,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弱,所以在使用时还要扩大量程。已知某一表头G,内阻R g=30 Ω,满偏电流I g=5 mA,要将它改装为量程为0~3 A的电流表,所做的操作是() A.串联一个570 Ω的电阻 B.并联一个570 Ω的电阻 C.串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D.并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解析:选D要改装电流表需并联一个分流电阻,设其阻值为R,应有I g R g=(I-I g)R, 所以R=I g R g I-I g ≈0.05 Ω,故选D。 1.伏安法测电阻的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方法 (1)直接比较法:适用于R x、R A、R V的大小大致可以估计,当R x?R A时,采用内接法,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优秀教学设 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建武初级中学校杨明超【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通过动手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结合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总结归纳出规律。 ·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搜集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和电路元

件,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乐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对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它摸不着、看不到,只能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接感受的信息。所以,电流的形成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知识,一般来说知道了就会了,但是对于技能,“知”和“行”之间往往还有一段距离,所以电路图和电路的对应关系,即“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关键】 实验是学习电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本节中,对电流、电路和电路图的认识都是以学生连接的电路为前提的,因此本节的教学关键是指导学生连接

物理:三维设计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11)

【专项题库+高考领航】2016届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热点集训(11) 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对点训练:合运动的轨迹与性质判断 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必定变化 B.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C.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 D.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2.光滑平面上一运动质点以速度v通过原点O,v与x轴正方向成α角(如图1所示),与此同时对质点加上沿x轴正方向的恒力F x和沿y轴正方向的恒力F y,则() 图1 A.因为有F x,质点一定做曲线运动 B.如果F y>F x,质点向y轴一侧做曲线运动 C.质点不可能做直线运动 D.如果F y<F x tan α,质点向x轴一侧做曲线运动 对点训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2015·吉林重点中学模拟)跳伞表演是人们普遍喜欢的观赏性体育项目,如图2所示,当运动员从直升机上由静止跳下后,在下落过程中将会受到水平风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 A.风力越大,运动员下落时间越长,运动员可完成更多的动作 B.风力越大,运动员着地时的竖直速度越大,有可能对运动员造成伤害 C.运动员下落时间与风力无关 D.运动员着地速度与风力无关 4.(2015·保定一中检测)物体在直角坐标系xOy所在的平面内由O点开始运动,其沿坐标轴方向的两个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3所示,则对该物体运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3

A.物体在0~3 s做直线运动 B.物体在3~4 s做直线运动 C.物体在3~4 s做曲线运动 D.物体在0~3 s做变加速运动 5.(多选)(2015·洛阳联考)如图4所示,起重机将货物沿竖直方向以速度v1匀速吊起,同时又沿横梁以速度v2水平匀速向右运动,关于货物的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图4 A.货物的实际运动速度为v1+v2 B.货物的实际运动速度为v12+v22 C.货物相对地面做曲线运动 D.货物相对地面做直线运动 6.如图5所示,在竖直平面的xOy坐标系中,Oy竖直向上,Ox水平。设平面内存在沿x轴正方向的恒定风力。一小球从坐标原点沿Oy方向竖直向上抛出,初速度为v0=4 m/s,不计空气阻力,到达最高点的位置如图中M点所示(坐标格为正方形,g取10 m/s2)求: 图5 (1)小球在M点的速度v1; (2)在图中定性画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并标出小球落回x轴时的位置N; (3)小球到达N点的速度v2的大小。 对点训练:关联速度问题 7.(多选)(2013·上海高考)如图6为在平静海面上,两艘拖船A、B拖着驳船C运动的示意图。A、B的速度分别沿着缆绳CA、CB方向,A、B、C不在一条直线上。由于缆绳不可伸长,因此C的速度在CA、CB方向的投影分别与A、B的速度相等,由此可知C的() 图6 A.速度大小可以介于A、B的速度大小之间 B.速度大小一定不小于A、B的速度大小 C.速度方向可能在CA和CB的夹角范围外 D.速度方向一定在CA和CB的夹角范围内 8.(2015·太原一中检测)如图7所示,开始时A、B间的细绳呈水平状态,现由计算机控制物体A的运动,使其恰好以速度v沿竖直杆匀速下滑,经细绳通过定滑轮拉动物体B在水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四、电路 1、组成:

初三物理《家庭电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掌握家庭电路的组成. 2.懂得火线、零线的概念. 3.理解保险丝的作用. 4. 了解插座及家用电器的接地. 5. 了解测电笔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会解决有关家庭电路的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阐述家庭电路的组成,各个组成部分是什么,起什么作用,它们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 教材介绍了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教材首先运用学生已有的串、并联电路的知识,根据家庭电路的特点.指出在家庭电路中,所有的用电器都是并联接入电路的.然后给出家庭电路图和各组成部分的实物图,介绍了什么是零线和火线,使学生认识家庭电路.再分别介绍电能表、保险丝、插座的作用、连

接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关于电能表,说明了其作用和规格.保险丝与生活用电联系很密切,对其原理教材作了说明.教材详细说明了三孔插座和三脚插头的作用,以及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为什么要接地的道理,使得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教材最后介绍了用测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的方法,符合生活实际需要,也为第三节安全用电知识做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本节的另一个难点是虽然学生对家庭电路有一定的了解,但家庭电路与生 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应把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 为重点教授给学生. 同时也由于现在施工日益注重美观,所以家庭电路中的许多线路都埋在墙内,讲解起来可观察性差,应努力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 教学建议 本节课教学内容可以主要采取问答形式教授,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身边熟 悉的事情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讲解时避免理论化,要求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的目的,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确实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1.家庭电路的组成,教学时应先演示示教板,让学生观察任何一个家用电 器的通断都不影响其他用电器.或者可以依次通断教室内的各盏电灯,看它对其他电灯有无影响.然后可提问学生: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还是串联的? 这样连接有什么好处?

高中物理三维设计选修3-1教师用书一

第1节电荷__电荷守恒定律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富兰克林把它们命名为正、负电 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电子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3.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在电荷的转移过程中, 总量保持不变。 4.元电荷e =1.6×10-19 C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等于 e 的整数倍。 5.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确定了电荷量的不连续性,并测 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一、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2.两种电荷及作用 (1)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简称电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是库仑,符号:C 。 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1 C =106 μC =109 nC 。 4.原子结构及电性 (1)原子??? 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 ? ?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原子的电性???? ? 中性: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正电:失去电子 负电:得到电子 5.对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束缚和吸引力不同,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时,由于摩擦力做功,使得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吸引能力强的物质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二、电荷守恒定律 1.元电荷 一个电子所带电量的绝对值,是电荷的最小单元,记作:e =1.6×10-19 _C 。任何带电体 所带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也就是说,在任何自然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是守恒的。 三、静电感应与感应起电 1.静电感应 当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时,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使不带电的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2.感应起电 利用静电感应使导体带电的方法。 3.感应起电的适用条件 感应起电只适用于导体。绝缘体的电子因不能自由移动而不能感应起电。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丝绸与任何物体摩擦后都带负电。(×) (2)两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后,若一个带正电,另一个一定带等量的负电。(√) (3)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 (4)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5)元电荷不是电荷,而是一个表示电荷量的数值。(√) (6)在摩擦起电过程中两物体均带了电,违背了电荷守恒定律。(×)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