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课程
清华建筑培养方案
清华建筑培养方案清华建筑学院建筑培养方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建筑学研究机构之一,致力于培养专业化、国际化的建筑人才。
建筑学院的培养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以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清华建筑学院建筑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
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课程设置。
在建筑史、建筑理论、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设备、施工技术等方面,学生将接受系统、深入的学习,培养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学院还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并提供实践经验分享的机会。
通过实践中的项目设计和落地,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清华建筑学院的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院鼓励学生在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和建筑研究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学生会、学术讲座、国内外交流等活动,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平台和学术交流机会。
此外,学院还设立了研究生导师制度,鼓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
清华建筑学院的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院在培养方案中将通识教育列为重要的一环,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科选择。
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程和课外活动,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院还为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并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总之,清华建筑学院的建筑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扎实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建筑人才。
通过全面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和发展空间。
学院的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以使学生能够应对建筑行业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为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介绍
2011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介绍对于考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同学而言,由于建筑历史这门专业科目复习参考书较多,考试的内容比较细,对于基础知识点的考查比较多,然而专业课考试的难度并不是很大。
所以,第一遍的参考书学习,一定要仔细梳理参考书的知识点并全面进行把握。
复习的时候需要拿出百分百劲头亲自动手去学习,去思考。
建筑历史的复习大家的区别最主要在于复习的精细度,那些大的线索有用心的人基本都能记下来,可是比如某个建筑的建造年代这样一些细节信息就不一定大家都会去记,赢就赢在这些地方了,所以在复习的开头就要养成好习惯,要关注细节信息。
一、专业信息介绍1、院系专业信息,包括就业、导师、科研情况学校简介: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
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4个学院,56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清华大学建筑数学课程重点
第二讲 数的概念
1)基数与进制 基数与进制: “屈 指 可 数 ”, 人类开始是用手指来计数, 人有 2 只手, 一只手 5 个手指,
共 计 10 个 手 指 。所 以 世 界 上 大 都 数 文 明 都 是“ 十 进 制 ”,以 1 到 10 十 个 数 字 为 基 数 , 都 有 独 立 的 名 称 和 标 识 。 但 也 有 “ 二 十 进 制 ”的 ( 两 只 手 加 上 两 只 脚 ) 的 , 玛 雅 文 明 是 二 十 进 制 。罗 马 数 字 是 “五 进 制 ”( 一 只 手 )的 ,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Ⅵ 、 Ⅶ ……,数 字 8732 在 在 凯 撒 的 衙 门 里 , 办 事 员 把 这 个 数 字 写 成 : MMMMMMMMDCCXXXII 莱布尼茨 ( 1646~1716 年 ) 的二进制: 17 世 纪 德 国 的 数 学 家 莱 布 尼 茨 发 明 了 “ 二 进 制 ”, “任 何 数 字 都 可 以 用 1 和 0 写 出 来 ” : 1—1、 2—10、 3—11、 4—100、 5—101、 6—110、 7—111、 8—1000、 9—1001、 10—1010 ……。 十二进制:十进制是人有十个手指的“自然结果” ,但作为数制并非十分合理,例如 对空间的表达, “前后左右” 、 “四面八方” ,用 十 进 制 并 不 十 分 配 合 ,还 有 立 方 体 有 六 个 面 ,用 十 进 制 也 不 配 合 。倒 是 十 二 进 制 ,能 很 好 的 配 合 。 12 有 2、 3、 4、 6 四 个 约 数( 12 是 2、 3、 4、 6 四 个 数 的 整 数 倍 ) ,所 以 能 很 好 地 配 合“ 上 下 ” 、 “前后” 、 “左 右 ” ( 对 应 2) , “上中下” 、 “左中右” ( 对 应 3) 、 “前后左右” 、 “东西南北” ( 对 应 4) , “上下前后左右” 、 “ 立 方 体 、建 筑 物 ” ( 对 应 6) 。当 用 钟 面 表 示 时 间 ,时 间 也 就 十 二 进 制 和 六 十 进 制 了 。 建 筑 尺 寸 模 数 体 系 实 质 上 也 是 12 进 制 的 ,以 12 的 整 分 数 为 模 数 : 12、 6、 3、及 其 3 整 数 倍 9、 15、 30。 天 干 地 支 在 中 国 古 代 的 历 法 中 , 有 “十 天 干 ” 和 “ 十 二 地 支 ” ,二者的组合,产 生 了 六 十 甲 子 。 天 干 :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 支 :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六 十 甲 子 : 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60 是 10 和 12 的 最 小 公 倍 数 , 六 十 甲 子 是 六 十 进 制 , 是 十 进 制 和 十 二 进 制 混 合 的 产 物 。 现 在 国 际 上 在 计 时 上 也 采 用 六 十 进 制 : 1 小 时 等 于 60 分 钟 , 1 分 钟 等 于 60 秒 钟 。 考 古 发 现 ,在 商 朝 帝 王 帝 乙 时 的 一 块 甲 骨 上 ,刻 有 完 整 的 六 十 甲 子 ,可 能 是 当 时 的 日 历 ,说 明 在 商 朝 时 已 经 开 始 使 用 干 支 纪 日 了 。在 中 国 采 用 公 历 之 前 ,长 期 用 干 支 记 年 , 如 甲 子 年 、 丙 寅 年 等 。 清 华 是 利 用 “ 庚 子 赔 款 ” 退 款 建 立 的 , 庚 子 年 是 1900 年 ,义 和 团“ 扶 清 灭 洋 ” ,八 国 联 军 打 进 北 京 。 1911 年 是 辛 亥 年 ,武 昌 起 义 推 翻 满 清 王朝,就叫“辛亥革命” 。 公 元 后 的 年 份 数 减 3,除 以 10 的 余 数 是 天 干 ,除 以 12 的 余 数 是 地 支 。 今 年 2012 年 : ( 2012- 3) ÷ 10 = 200……9 对 应 于 天 干 是 “壬 ” ( 2012- 3) ÷ 12 = 167……5 对 应 于 地 支 是 “辰 ” 所 以 , 2012 年 是 “ 壬 辰 ” 年 。 是 “ 龙 年 ” 。 十 二 地 支 对 应 于 十 二 生 肖 : 子 鼠 , 丑 牛 , 寅 虎 , 卯 兔 , 辰 龙 , 巳 蛇 , 午 马 , 未 羊 , 申 猴 , 酉 鸡 , 戌 狗 , 亥 猪 。
清华建筑课程小结
清华建筑课程小结清华建筑课程小结清华大学建筑系大三第一个设计作业任务书,同胞们知道差在哪里了吧--。
来源:林多多的日志非线性建筑设计-春季Studio奥运信息亭设计指导教师:徐卫国周榕黄蔚欣一.形态发生学(Phylogenesis)一颗植物或一个动物之所以长成某种形状,有两种力量控制着它成型,第一种力量来自于自身的遗传基因(DNA)作用,它作为内在法则构成形态代码,制约了生物形态的生成;第二种力量来自于外部动力的限制,各种外部条件作用于某种生物,它们只能调节自身形态迂回或融入各种外力和关系结构之中,才能长期存活生长。
因而外部的条件及内在的基因促使生物进行自组织及自调节,从而自适应于各种条件而得以生存。
如果我们承认建筑是一有生命行为的动态场所,那么,按照生物形态发生规则,建筑的形体应该与其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活动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因而,建筑设计的使命也就是让建筑形体产生于建筑所处特定地段的外部影响以及特定建筑的内部要求,这样,建成的建筑可与所处场地的条件及在建筑中活动的人之间具有连续性及协调性,从而保持三者之间的积极互动,产生建筑活力。
二.参数化设计(Parametricdesign)建筑的外部影响及内部要求可以看作一个复杂系统,众多外部及内在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设计结果。
我们可以把各种影响因素看成参变量(Parameter),并在对场地及建筑性能(Performance)研究的基础上,找到联结各个参变量的规则,进而建立参数模型(Parametricmodel),运用计算机技术生成建筑体量、空间、或结构,且可以通过改变参变量的数值,获得多解性及动态性的设计方案。
三.非线性体(Non-linearVolume)设计过程中各个参数按某种规则的集合是一个动态稳定结构,设计结果只不过是过程某阶段的动态结构形态的定格记录。
这一动态稳定结构的形态是建筑的外部影响及内部要求共同作用这一复杂系统的写照,必然反映各个参变量之间游牧状(Nomadic)的相互关联,因而其形态也会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存在状态。
清华大学的建筑学课程表
3 3
选修课
25
24
夏季学期
性质
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必修
水彩实习
2 2
周
教师辅导2周,自己画1周,交暑假作业
必修
测量实习
1 1
周
新开课
3 3
第二学年学分总计:27+23+5=55
三年级
秋季学期
性质 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限选体育专项(1)1
必修
建筑师工程经济分析2
26 25
夏季学期
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必修渲染实习1 + 1*2周*为课外环节
必修素描实习1 1
2 3
第一学年学分总计:29+26+2=57
二年级 秋季学期
必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32+1*考试*为课外环节
必修
体育(3)1
1 + 1*
考查*
为课外环节
必修
英语(3)4
4
考试参加学校水平考试
必修
邓小平理论概论
32+1*考试*为课外环节
必修
体育(4)1
1 + 1*
考查*
为课外环节
必修
水彩(2)4
4
考查
必修
建筑力学4 4
■考试
必修
外国建筑史3
3
考试
必修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2)
66+2*
考查
必修其一*属课外环节
必修
建筑设计()
66+2*
考查
必修
清华精品课程-建筑设计系列教案二年级
B 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目录一、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大纲 ···································································· B-1二、咖啡厅、茶艺馆、网络咖啡屋 ···························································· B-2 (一)设计指示书···················································································· B-2 (二)设计任务书···················································································· B-5 (1)咖啡厅设计任务书 ·································································· B-5 (2)茶艺馆设计任务书 ·································································· B-6 (3)网络咖啡屋设计任务书··························································· B-7 三、山地别墅、溪边别墅、海滨别墅························································· B-9 (一)设计指示书···················································································· B-9 (二)设计任务书·················································································· B-13 四、小型公共建筑设计·············································································· B-17 (一)设计指示书·················································································· B-17 (二)设计任务书·················································································· B-18 (1)幼儿园设计任务书 ································································ B-18 (2)老人之家设计任务书 ···························································· B-20 五、大学艺术系馆设计·············································································· B-35 (一)设计任务书·················································································· B-35 (1)建筑系馆设计任务书 ···························································· B-35 (2)音乐系馆设计任务书 ···························································· B-36 (3)美术系馆设计任务书 ···························································· B-37 (二)设计要求及进度安排 ·································································· B-38一、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是专业主干课之一,是建筑设计系列课的设计入门和设计基础阶段。
清华-建筑专业课程设置
本科生专业课程设置:
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按照开设方式分为校级公共课、校级选修课和专业课程;按照教学方式分为理论类、设计类和实践类三种类型;按照选课方式分为必修、限选和选修三种类型。
本科生专业课程设置
建筑学专业面向本科生开设98门专业课程,其中必修课程36门,选修课程62门;面向研究生开设63门专业课程。
依托清华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学生可广泛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选择课程,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的人文素养。
视觉艺术类课程(必修12学分)
设计系列课:
“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贯穿于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全程一至六年的教学中,建筑设计系列课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该课程坚持专业领域的交叉,强调与建筑、规划、景观、历史、技术五个专业理论系列课的衔接,并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其专业水平,采取三个教学平台。
一二年级为基础平台,以训练基本的识图制图能力和方案构思能力为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以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表达方法为主。
三四年级为专业平台,以训练专业设计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为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以启发类的设计专题为主,涉及建筑、规划、景观、历史、技术五个专业领域,引导学生观察建筑现象、发现建筑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的设计方案。
五六年级为提高平台,以训练团队合作设计能力和综合解决设计问题能力为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为按不同专业组织设计题目,结合中外联合设计专题和国内外设计竞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题目类型,增强其对整个建筑行业的了解。
清华大学建筑教案博物馆
教学对象:建筑学本科三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博物馆建筑的特点、功能与设计原则;2. 培养学生运用建筑学知识进行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实践能力;3.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空间规划能力。
教学重点:1. 博物馆建筑的特点与功能;2. 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3. 博物馆建筑空间的规划与设计。
教学难点:1. 博物馆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协调;2. 博物馆建筑的功能分区与流线组织;3. 博物馆建筑的艺术表现与审美价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材、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绘图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博物馆的定义、历史与发展;2. 引导学生思考博物馆建筑的特点与功能。
二、讲授新课1. 博物馆建筑的特点与功能:- 博物馆建筑应具备展示、研究、教育、收藏等功能;- 博物馆建筑应体现地域文化、历史传承与时代精神;- 博物馆建筑应注重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与流线组织。
2. 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功能性原则:满足博物馆各项功能需求;- 空间布局原则:合理规划空间,确保流线畅通;- 美观性原则:注重建筑形态、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审美价值;- 环境协调原则: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体现地域特色。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国内外优秀博物馆建筑案例,如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等;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设计特点、功能布局、空间组织等;3.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四、实践环节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座博物馆建筑;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方案修改与完善;3. 学生制作模型或绘制效果图,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
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博物馆建筑设计的要点;2.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3. 学生反思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环节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博物馆建筑的特点、功能与设计原则。
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40021341 21510141 40020342 40021432 30020781
工地劳动及调研实习 金工实习D 古建测绘实习 建造实习 CAAD实习
6.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
40020960
综合论文训练
综合论文训练不少于 16 周,集中安排在第 8 学期。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40020551 40021361 40021391 40021452 40010011 40010021 30020741 30010011 30000062 30000021 30000011 30000051 30000031
40021281 40021271 40021032 40021461 40021201 30000041 40000141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建筑系 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理、工、文、艺诸领域,具有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结 合的特点。本专业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培养符合国家建设需求,了解学科前沿,具有国际竞争力, 具备成为专业帅才潜力的高素质建筑人才。
二、基本要求
2. 专业选修课 4学分
五年制专业选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 14 学分,其中跨专业选修课不少于 2 学分。
3. 实践环节 11学分
40020400
建筑师业务实践
11学分
6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建筑系 建筑学专业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课程编号 12090043
秋季学期
课程名称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课程_城市翻修_主题系列
116世界建筑 2011/041. 教学计划在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的现有教学计划中,建筑・城市・景观设计课程是本科三年级的最后一个设计课,属于本科设计教学的专业平台阶段。
该课程强调专题性,共分为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历史、建筑技术和景观园林5个设计专题,由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
2009年以来,该课程的建筑设计专题由朱文一教授负责主持,在城市翻修理念的指导下,强调城市设计视野下的建筑设计。
大沽船坞工业遗址改造设计 ——“城市翻修”教学系列报告(一)DAKU NAVAL DOCKYARD, TIANJIN: STUDIO TEACHING REPORTS ON URBAN FIXING (1)朱文一,范路,商谦/ZHU Wenyi, FAN Lu, SHANG Qian摘要: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本科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专题“大沽船坞工业遗址改造设计”,包括教学计划、教学重点及教学启示等内容。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hird-yearundergraduate architectural design studio in TshinghuaUniversity-Renovation Design of Daku Naval DockyardIndustrial Site. It explores the teaching plan, teachingfocus and teaching implications.关键词:设计课程教学,工业遗址改造设计,大沽船坞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studio teaching,Renovation design of industrial sites, Daku naval dockyard清华大学建筑设计课程“城市翻修”主题系列STUDIO TEACHING REPORTS ON URBAN FIXING1.1 教学目的建筑・城市・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建筑设计专题与之前的建筑设计课程不同,强调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建筑设计,要求学生从城市出发思考建筑,既是让学生扩展建筑思考的范围和深度,也是让他们对城市设计的基本理念与方法有所了解。
清华课程表
2.《AutoCAD R14高级编辑技巧》,人民邮电出版社 。
课程编号:TJ030170
课程名称:建筑构造A1
课程学分:4 学时:64 开课学期: 5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应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大量性民用建筑设计的原理及构造设计的方法,并进一步掌握建筑构造设计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及新结构的运用;使学生了解构造、材料的进步与更新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课程编号:TJ030180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与选型
课程学分: 2.5 学时: 40 开课学期: 4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设计基本原理,了解一般性房屋的结构设计方法,建立结构的概念,在进行建筑构思和设计中,增强建筑中结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做出比较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建筑方案与设计,以求得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
使用教材:《建筑力学》,李前程编,中国工业出版社, 2000年4月。
参考书目:1.《材料力学》,孙训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6月。
2.《结构力学》,龙驭球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
课程编号:TJ030100-TJ030110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基础A1-A2
使用教材:《素描》,周若兰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素描基础》,周度其编,广西美术出版社。
课程编号:TJ030020
课程名称:色彩
课程学分:4 学时:64 开课学期: 2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建筑设计打下扎实的美术基本功。
课程编号:TJ050260-TJ050290
建筑学院-清华大学
建筑学院10000013建筑与城市文化3学分48学时Architecture and Urban Culture1、建筑与思想传统2、现代主义的孕育3、先锋的贡献4、大师的时代5、现代建筑走向成熟6、战后现代建筑的发展与转变7、地域性建筑文化的发展8、讨论课9、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10、当代建筑的多元与冲突11、城市形态的生成12、学院制及大学校园13、建成环境再造14、生态建筑15、国外建筑大师的中国创作16、讨论课10000023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3学分48学时Italian Renaissance Art什么是“文艺复兴”?为解答这一问题,本课程探讨14至16世纪遍布意大利半岛的主要艺术运动及其背后的人文主义思想。
主题包括:古代文学与艺术的复兴、模仿与创新、古典主义与写实手法、文艺复兴时期的赞助人、艺术家、艺术风格与艺术市场等。
借助大量视觉材料深度赏析文艺复兴重要艺术家与建筑师的代表作品,包括早期文艺复兴画家马萨乔、雕刻家多纳泰罗、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文艺复兴全才”阿尔伯蒂、列奥纳多、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以及威尼斯画派重要代表人物提香和乔尔乔涅。
通过案例分析着重探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的统一。
30000011城市规划经济学1学分16学时The Economics of Urban Planning与“城市规划经济学”比较接近的是“城市经济学”,目前清华大学在本科教育中,没有开设本课程。
国内其他大学的本科城市经济学教学,涉及广泛的研究范围和议题,具有发展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点,这与西方的城市经济学体系差异很大。
对于城乡规划学专业而言,“城市规划经济学”能够将城市经济学与城市规划学进一步紧密结合起来。
因此在16课时内,本课程拟把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在“经济学基本概念”、“(西方)城市经济学”、“规划经济学”三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论层面的讲授;教学方式将注重国内外的典型城市规划实践的案例教学,将注重培养同学对周边熟悉的城市或规划事件进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课教案
附表 1:作业安排及其训练重点:
学期
第 一 学 期
训练板块
造型设计 基础训练 空间设计 基础训练
线描练习
周数 分析内容
8 周 实物形态结构 6.5
空间结构实例 周 课外
设计内容 选题 1 选题 2 选题 3
线材/ 面材/ 体材/
形
形
形
双人 宿舍
导师 办公
建筑 沙龙
技法内容
工作模型 工具铅笔 画面构图 工作模型 工具铅笔 画面构图
建筑设计(6) ......................................................... 58 ——类型北京....................................................... 58 ——文化商业综合体设计............................................. 59 ——激活都市“负”空间............................................. 61 ——“室内设计”Studio............................................. 62
二、基本内容
本课程以小设计作为主线,采用自主选题+混编辅导的方式进行系统而循序的综合训练,旨在使 学生逐步掌握以下内容: 1.基础知识:
1. 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视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形式美法则; 2. 建筑空间的基本知识:包括空间的构成要素、限定方法、空间的属性、空间的组合、流线
组织以及空间尺度等内容; 3. 人体活动的基本尺度和常用家具的基本尺寸,特定场所中人的行为活动规律和对环境要求
四年级设计课教案 ............................................. 87
清华建筑系培养方案
清华建筑系培养方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以下简称清华建筑系)是国内乃至全球知名的建筑学院之一,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卓越的教学质量和广阔的专业视野而著称。
清华建筑系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建筑学理论基础、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优秀建筑师和研究人才。
一、培养目标清华建筑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建筑专业人才,使其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扎实的建筑学理论基础:学生需要掌握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建筑与人类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关系。
2. 广泛的建筑设计能力:学生需要通过丰富的设计实践课程,培养创造性思维、空间表达能力和建筑设计的技术能力。
3. 良好的研究能力:学生需要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进行独立的研究工作,为建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4. 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学生需要能够与其他学科的专业人才进行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建筑问题。
5. 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二、课程设置清华建筑系的培养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设置包括基础理论课程、设计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习实践等。
1.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结构与力学、建筑材料与技术、建筑历史与文化等,旨在为学生提供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基础。
2. 设计实践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等,通过一系列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
3. 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如建筑技术、建筑管理、建筑经济等,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专业能力。
4. 实习实践:学生需要参与实习实践,通过与建筑设计机构、建筑施工单位等合作,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培养模式清华建筑系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 教学模式:采用小班授课和讨论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设计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清华大学“建筑工程与设计高级研修班”课程讲义
清华大学“建筑工程与设计高级研修班”课程讲义主讲人:王炜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室内设计的原理与运用l 室内设计的意义l 室内设计的意义l 室内设计的元素l 室内设计风格的形式和影响l 中国民族传统风格l 西洋古典建筑风格的特征三、室内设计形式与功能四、室内设计原理的运用室内设计的原理与运用l 室内设计的本质l 室内设计的意义(1)室内设计不仅是室内装饰(2)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伸”,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室内设计的内容包括:生活、科学、艺术三方面,按照设计任务的类别、个性及各自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取”、“舍”与“轻”、“重”。
(4)室内设计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设计。
(5)建筑的内部对人来说,它更接近人的生活,更应反映现代人的喜、闻、乐、见和舒适的生活要求、艺术观点和科学技术的要求。
(6)“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室内设计中包括两个方面:“人的生理要求”和“人的心理要求”。
2 、室内设计的元素(几个补充的概念)(1 )“形”包括“实体”与“虚体”(即空间),空间的处理自 60 年代变成了室内设计的主角,空间的整合、空间的秩序往往是设计中最关键的一点,也是体现建筑整体紧密结合室内的一部分,应根据建筑设计整体的条件与需求以“四度空间”的理念,按照“动视”与“静视”景观的需求规律,综合的考虑。
设计中应考虑多元素的互相干涉;相互影响的效果,综合地、理性地设计,取得预期的效果。
(2 )“光”的主宰作用,近年来在室内设计中“光”的主宰作用,愈来愈被设计师们所重视,没有光,万物一片黑暗,“光”不仅是照明的作用,光在室内的装饰作用,如光的布置、光的造型、光晕、光色(色温)以及光对色感、质感、造型的光影表现等等,在众多的装饰元素中往往它是最“抢眼”的因素;而且它又直接地影响其他因素。
(3 )“色”没有“固有色”只有“色感”“色感”没有固有色,只有在不同条件下对人视觉所反映的“色”感觉。
在设计中只有按照色彩三属性(色相、色度、明度)的规律所给人的视觉上的色感觉设计、构思,才能达到设计预期的效果。
清华大学建筑学新生专业学习指南
建筑学新生专业学习指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袁牧)多年以来,建筑学院的同学们普遍地要经历一个“困惑”的阶段,对建筑学(尤其是建筑设计)如何去学习、为何去学习感到困惑。
而困惑之后,或者因无奈而颓废,或者放弃思考,或者转向其他,当然也有的能够在挣扎之后豁然开朗。
可是据我所知,最后一类结果,在本科的阶段能达到的实属少数。
事实上,解除困惑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去广泛的获得知识。
这也是本文主旨。
一、简介1.本文的主要内容和适用对象本文主要介绍建筑学专业学习在入门阶段所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概况,作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指导。
主要适用建筑学专业本科一~三年级同学参考,一般的,四年级以上就应该能独立进行学习了。
学科上主要偏向建筑学基础和建筑设计,关于城市的内容暂不列入,一来不是本人专业,二来也不是三年级以前特别需要的。
2.详细到书目大学本科的教学应该以传授方法、引导方向和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为主要目标,所以大量具体的知识需要学生自行去学习,这是和各位中小学教育主要的不同。
不能进行有效的自学对于大学生将是致命的。
这当然需要教师给出一个系统框架的指导。
自学主要依靠阅读书籍(实地学习由于总体教学制度和经济条件的制约,这里不作主要论述),所以对于学生的指导应该详细到书目,这也是本文力图达到的精度。
虽然更好的是对于这些书目的基本内容给予说明,但是限于精力原因尚难以做到。
我会在写出书目同时标注必读程度。
出于负责,这些书一般都是我比较熟悉的书籍(偶尔间杂一些他人推荐但是没看过的书)。
随着自己阅读的增加,我会逐步更新这些书目。
3.远期改进计划本指南将会逐步的更新主要是书目方面的细节内容。
其实也是我自己阅读、学习的一个总结。
并且会逐步增添一些新的项目,这要视本人的学习研究发展而定。
同时也计划逐步增加一些实用的内容,比如现代建筑、城市的人物、理论、作品发展的总表,这些在国外都已经有较为成熟全面著作,只是需要做一些整理翻译工作。
当然所谓远期,恐怕得且等两年吧。
(整理)清华大学建筑系课表及书目
清华大学一年级秋季学期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必修集中军训 2 3 考查排在上课前3周必修体育(1) 1 1+1* 考查 *为课外环节必修思想道德修养 2 2 考查必修英语(1) 4 4 考试参加学校分级考试必修高等数学(1) 5 5 考试建筑学院开课必修素描(1) 4 4 考查必修计算机文化基础 2 2 考查必修建筑设计(1.1) 6 6+2* 考查必修其一 *为课外环节必修建筑设计(1.2) 6 6+2* 考查必修建筑设计(1.3) 6 6+2* 考查必修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 2 2 考试必修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概论 1 1 考查29 26 未含集中军训学时春季学期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必修毛泽东思想概论 3 2+1* 考试 *为课外环节必修体育(2) 1 1+1* 考查 *为课外环节必修英语(2) 4 4 考试参加学校水平考试必修高等数学(2) 5 5 考试建筑学院开课必修素描(2) 4 4 考查必修建筑技术概论 1 1 考试必修建筑设计(2.1) 6 6+2* 考查必修其一 *为课外环节必修建筑设计(2.2) 6 6+2* 考查必修建筑设计(2.3) 6 6+2* 考查选修 2 2 选修课26 25夏季学期主要先修课必修渲染实习 1+1* 2周 *为课外环节必修素描实习 1 12 3第一学年学分总计:29+26+2=57二年级秋季学期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必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 2+1* 考试 *为课外环节必修体育(3) 1 1+1* 考查 *为课外环节必修英语(3) 4 4 考试参加学校水平考试必修水彩(1) 4 4 考查必修建筑构造(1) 2 2 考试必修中国古代建筑史 3 3 考试必修建筑设计基本原理(1) 1 1 考查必修建筑设计(3.1) 6 6+2* 考查必修其一 *为课外环节必修建筑设计(3.2) 6 6+2* 考查必修建筑设计(3.3) 6 6+2* 考查选修 3 3 选修课27 26春季学期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必修邓小平理论概论 3 2+1* 考试 *为课外环节必修体育(4) 1 1+1* 考查 *为课外环节必修水彩(2) 4 4 考查必修建筑力学 4 4 考试必修外国建筑史 3 3 考试必修建筑设计基本原理(2) 1 1 考查必修建筑设计(4.1) 6 6+2* 考查必修其一 *属课外环节必修建筑设计(4.2) 6 6+2* 考查必修建筑设计(4.3) 6 6+2* 考查选修 3 3 选修课25 24夏季学期主要先修课必修水彩实习 2 2周教师辅导2周,自己画1周,交暑假作业必修测量实习 1 1周新开课3 3第二学年学分总计:27+23+5=55三年级秋季学期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限选体育专项(1) 1必修 CAAD方法 2 2+1* 考试 *属课外环节必修建筑结构 3 3 考试(土木系开课)必修建筑师工程经济分析 2 2 考查必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3 3 考试必修住宅设计(1.1) 3 3+1* 考查必修其一,前8周 *为课外环节必修住宅设计(1.2) 3 3+1* 考查必修住宅设计(1.3) 3 3+1* 考查必修居住区规划设计(2.1) 3 3+1* 考查必修其一,后8周 *为课外环节必修居住区规划设计(2.2) 3 3+1* 考查必修居住区规划设计(2.3) 3 3+1* 考查必修构造设计 1 1+1* 考查 *为课外环节必修结构选型 1 1 考试建筑学院开课必修建筑热环境 2 2 考试必修军事理论 2 2 考查选修 3 3 选修课26 25春季学期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必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2 考试必修建筑声环境 1 1 考试必修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 2 2 考试必修总体设计(Site Planning) 1 1+1* 考查新开课,*为课外环节必修当代建筑设计理论 1 1 考查必修建筑光环境 1 1 考查必修景观设计 1 1+1* 考查新开课,*为课外环节必修建筑设计(5.1) 6 6+2* 考查必修其一 *为课外环节必修建筑设计(5.2) 6 6+2* 考查必修建筑设计(5.3) 6 6+2* 考查选修 4 4 选修课20 19夏季学期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必修古建测绘实习 1+1* 2周 *为课外环节必修计算机实习 1+1* 2周 *为课外环节必修建筑调研 1 交调研报告必修专业外语考试 1 通过考试4第三学年学分总计:26+20+4=50四年级秋季学期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限选体育专项(2) 1 属课外环节必修法律基础 2 1+1* *为课外环节必修建筑师业务基础知识 2 2 考试前15周必修建筑设备 2 2 考试暖通教研组开课必修城市设计(3.1) 3 3+1* 考查必修其一,前8周 *为课外环节必修城市设计(3.2) 3 3+1* 考查必修城市设计(3.3) 3 3+1* 考查必修建筑设计(6.1) 3 3+1* 考查必修其一,后8周 *为课外环节必修建筑设计(6.2) 3 3+1* 考查必修建筑设计(6.3) 3 3+1* 考查选修 5 5 选修课选修 5* 5 *选研究生非学位课23 21春季学期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必修毕业设计 20 考试20第四学年学分总计:23+20=43五年级秋季学期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必修建筑师业务实践 1616春季学期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必修建筑师业务实践 1616第五学年学分总计:16+16=32清华建筑系所用书目一,建筑系的所有课程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建筑设计初步,素描,色彩,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建筑构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物理,CAD,3dmax,专业外语,土木工程施工,建筑工程经济,建筑设备,园林设计原理,外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建筑防火设计,建筑节能,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空间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清华大学建筑课程
清华大学建筑课程一,建筑系的所有课程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建筑设计初步,素描,色彩,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建筑构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物理,CAD,3dmax,专业外语,土木工程施工,建筑工程经济,建筑设备,园林设计原理,外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建筑防火设计,建筑节能,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空间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其中建筑设计是主课.二,建筑学专业课程简介课程编号:TJ030010课程名称:素描课程学分:4 学时:64 开课学期: 1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建筑设计打下扎实的美术基本功。
主要内容:本课程通过对不同的静物有针对性地进行写生,学习形体透视、基本构图、比例的协调、体积感的把握、表达空间感、质感、量感,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表达,为建筑设计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使用教材:《素描》,周若兰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素描基础》,周度其编,广西美术出版社。
课程编号:TJ030020课程名称:色彩课程学分:4 学时:64 开课学期: 2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建筑设计打下扎实的美术基本功。
主要内容:本课程通过对不同的静物有针对性地进行写生,掌握色调变化规律,增强色彩感觉,提高色彩搭配能力,表达色彩的空间感、质感、量感,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练习,为建筑设计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使用教材:《水粉》,漆得琰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色彩静物写生》,周度其编,广西美术出版社。
课程编号:TJ030060课程名称:平面构成课程学分:1 学时:16 开课学期: 1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目标:学生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掌握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形式要素、材料要素、技术要素。
通过训练可以充分启迪学者的思维力、想象力和组织形态,获得新的感性知识和创作领域的开拓,从而提高创造能力,为后面学习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建筑系的所有课程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建筑设计初步,素描,色彩,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建筑构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物理,CAD,3dmax,专业外语,土木工程施工,建筑工程经济,建筑设备,园林设计原理,外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建筑防火设计,建筑节能,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空间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其中建筑设计是主课.二,建筑学专业课程简介课程编号:TJ030010课程名称:素描课程学分:4 学时:64 开课学期: 1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建筑设计打下扎实的美术基本功。
主要内容:本课程通过对不同的静物有针对性地进行写生,学习形体透视、基本构图、比例的协调、体积感的把握、表达空间感、质感、量感,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表达,为建筑设计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使用教材:《素描》,周若兰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素描基础》,周度其编,广西美术出版社。
课程编号:TJ030020课程名称:色彩课程学分:4 学时:64 开课学期: 2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建筑设计打下扎实的美术基本功。
主要内容:本课程通过对不同的静物有针对性地进行写生,掌握色调变化规律,增强色彩感觉,提高色彩搭配能力,表达色彩的空间感、质感、量感,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练习,为建筑设计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使用教材:《水粉》,漆得琰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色彩静物写生》,周度其编,广西美术出版社。
课程编号:TJ030060课程名称:平面构成课程学分:1 学时:16 开课学期: 1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目标:学生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掌握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形式要素、材料要素、技术要素。
通过训练可以充分启迪学者的思维力、想象力和组织形态,获得新的感性知识和创作领域的开拓,从而提高创造能力,为后面学习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内容:构成的概述;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的构成及形式法则;材料的要素;技术要素;练习的程序;场地、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使用教材:《平面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9月。
参考书目:1.《平面构成设计》,李槐清,河北美术出版社。
2.《平面构成》,夏镜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TJ030070课程名称: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课程学分:2.5 学时:40 开课学期: 2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二维构成的基础上提升为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型,培养他们对立体形态的设计,空间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构成形式,对立体材料的学习,线材、面材、块材的加工方法和设计技巧、设计思路及设计创意。
主要内容:色彩构成部分是探讨利用色彩要素的搭配交变获得色彩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技法的学说。
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造型和形态的学科。
色彩构成主要内容包括色彩构成、色彩三属性、色彩补性特性、色彩混合、色彩心理、结构色彩、色彩的节奏和色彩的调和;立体构成主要内容包括立体构成观、构成要素、形式要素、材料要素、技术要素和练习程序(点五维构成、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块立体构成和线、面、块综合构成)。
使用教材:1.《色彩构成》,钟蜀珩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立体构成》卢少夫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参考书目:1.《色彩构成》,赵国志编,辽宁美术出版社。
2.《色彩构成》,李莉婷编,湖北美术出版社。
3.《立体构成》,辛华泉编,湖北美术出版社。
4.《立体构成》,金剑平编,湖北美术出版社。
课程编号:TJ030050课程名称:建筑CAD课程学分:1.5 学时:24 开课学期:4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目标: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应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将来进行建筑设计绘图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性课程。
其目标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AUTO CAD R2002软件的操作方法和编程技术,达到可画三维建模程度,得心应手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主要内容:AUTOCAD R2002的安装和配置及操作基础;绘图前的准备、基本绘图方法;基本编辑方法、视窗的放大与移动;使用图块、高级编辑技巧;文本标注与编辑;尺寸标注;查询图形属性、三维画图。
使用教材:《AutoCAD R2002入门与提高》,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1.《AutoCAD R2000辅助设计与绘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AutoCAD R14高级编辑技巧》,人民邮电出版社。
课程编号:TJ030170课程名称:建筑构造A1课程学分:4 学时:64 开课学期: 5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目标: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应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其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大量性民用建筑设计的原理及构造设计的方法,并进一步掌握建筑构造设计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及新结构的运用;使学生了解构造、材料的进步与更新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主要内容:本课程采用原理讲授与参观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结合参观实际建筑做法及课程设计的学习和训练, 讲解如何进行建筑构造设计,提高处理构造设计的能力及运用新材料、新技术的能力。
本书在编排上,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大量性民用建筑构造为主,内容包括概论、墙体、楼板、装修、楼梯、屋顶、门窗、基础等八部分;第二部分以大型性民用建筑构造为主要内容,包括工业化建筑、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装修等四部分;使用教材:《建筑构造》上、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1.《房屋建筑学》(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房屋建筑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3.《建筑构造》上、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建筑构造》东南大学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建筑设计构造图集》1、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课程编号:TJ030180课程名称: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学分:2.5 学时: 40 开课学期: 4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设计基本原理,了解一般性房屋的结构设计方法,建立结构的概念,在进行建筑构思和设计中,增强建筑中结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做出比较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建筑方案与设计,以求得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木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结构形式,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的选型及大跨度建筑结构选型。
使用教材:1.《装饰结构》,刘殿华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
2.《建筑结构选型》,陈眼云、谢兆鉴等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85年。
参考书目:1.《建筑结构基本原理》,宋占海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2.《建筑结构设计》,宋占海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3.《中大跨建筑结构体系及选型》,虞季森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
4.《建筑师结构学》,慎铁刚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
课程编号:TJ030200课程名称:建筑力学课程学分:4.5 学时:72 开课学期:3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性质和力系平衡规律,能进行杆系结构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分析,掌握力学基本概念,为建筑结构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提供力学指导。
主要内容:本课程基本内容包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主要内容有: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合成,物体的平衡条件与静力平衡方程;杆件轴向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的变形与内力,以及杆件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分析、应用;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和变形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力法、位移法。
使用教材:《建筑力学》,李前程编,中国工业出版社,2000年4月。
参考书目:1.《材料力学》,孙训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
2.《结构力学》,龙驭球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课程编号:TJ030100-TJ030110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基础A1-A2课程学分:4、5 学时:64、80 开课学期:2、3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以下知识和能力:(1)正确的建筑观;2)科学的工作方法:对设计体系的初步认识;对设计过程的感性认识和一般了解;对中外建筑名作及自己的设计进行初步的评价;(3)循序渐进的设计理论体系和专业基础知识:初步的建筑概念和理论(建筑空间、环境、功能等)、相关的基础知识、组成一般建筑的元素;(4)一定的建筑设计表达能力、口头及文字表达与交流能力。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解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空间、环境、功能的概念;中外建筑基本知识;造型与空间基本原理;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入门;建筑设计基本组成方法;建筑方案设计等。
其提供初步、系统的建筑设计思维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对建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设计体系、设计过程有初步认识,为以后的建筑设计做好准备。
使用教材:1.《建筑初步》,田学哲编,清华大学,中国建工出版社。
2.《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张文忠主编,天津大学,中国建工出版社。
参考书目:1.《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编,中国建工出版社。
2.《建筑的涵义》,刘育东编,天津大学出社。
3.《漫画建筑学》,荆其敏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TJ050260-TJ050290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A1-A4课程学分:5、5、5、5 学时:80、80、80、80 开课学期:4、5、6、7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以下知识和能力:(1).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逐步提高把握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城市的合理关系的能力。
在已掌握的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建筑学专业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基本掌握空间组合与技术要求均较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法;(2).培养学生进一步确立地区建筑观念,训练学生在城市整体环境中分析、把握和体现建筑文脉的能力;(3).使学生了解技术、工艺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及技术、设备的进步与更新对建筑空间灵活性的要求,同时培养如何处理复杂流线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本课程采用原理讲授与课题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通过一系列建筑类型方案设计方法的学习和训练, 讲解住宅建筑的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空间组合与技术要求均较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法;建筑的社会属性、文化属性和历史属性。
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的原则布置每学期的设计课题。
设计课题包括住宅、幼儿园、中小学校,旅馆、影剧院,综合楼等常见的主要建筑类型:通过一系列建筑类型方案设计方法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逐步提高把握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城市的合理关系的能力和建筑创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