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一些方案
常见多发慢性病中医药保健措施

常见多发慢性病中医药保健措施
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且进展缓慢的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
的威胁。
中医药在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以下是
常见多发慢性病的中医药保健措施:
高血压
- 合理饮食:饮食应偏向低盐、低脂、低糖,适量增加蔬果摄入。
- 精神调适: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 中药调理:可选择降血压的中药进行调理,如天麻、玄参等。
糖尿病
- 控制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保持适当的饮食结构。
- 运动锻炼:合理进行体育锻炼,提高体内能量消耗。
- 中药辅助:可选用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进行辅助治疗,如苦瓜、黄芪等。
冠心病
- 心理调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激动、紧张等负面情绪。
- 合理饮食:控制脂肪摄入,选择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 中药调理:如石斛、夏枯草等中药可以调理血液循环,缓解
胸闷心悸等症状。
骨质疏松症
- 饮食调理:增加钙、磷等矿物质的摄入,适量食用富含维生
素D的食物。
- 运动锻炼:进行有氧运动和适度负重锻炼,有助于强健骨骼。
- 中药辅助:如骨碎补等中药可以起到强健骨骼的作用。
以上是常见多发慢性病的中医药保健措施,请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谨慎选择并配合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关治疗。
15个中医慢病秘方,专家推荐-

灸此二穴,印堂穴温肺扶正、宣肺通窍以实内;风府穴祛风散寒,以防外邪。
二穴一前一后,故能治脑冷肺寒,鼻塞不通。
人迎脉弱,表阳亏虚不足,故取膀胱经之肺俞穴温灸以充实表阳,同时又能助风府散寒通窍。
脉口脉寸弱不及,肺阳气不足,取两肺之间任脉上的玉堂穴主之。
玉石者西方金之精气,玉堂者,肺金精气所聚之堂也,又能宣肺止咳,散寒通窍。
临床医案男,40岁。
患者九年前患鼻炎至今未愈。
症状:鼻塞不通而头胀,伴恶心喜呕,头部闷塞不爽,面部觉热,常常感觉压力大,咽干略有白粘痰,胸闷心慌。
看医后经常喝清热解毒泻火药加重脾胃症状,出现脾胃虚寒,食欲不振,需要吃热的食物,哪怕吃正常温一点的食物也会觉得凉,大便不成形,尤其畏惧再吃寒凉药。
脉象:左右脉口皆沉弦而寸弱无力;左右人迎皆弦而有力大脉口一倍。
舌苔:苔少,舌下略瘀。
辨证:人迎一盛弦而有力,病在足少阳,为胆经气盛不降;脉口沉弦双寸弱无力为肝郁不及脾经阳气亏虚,木郁不生心火,心气血不足。
头胀者胆经不降,咽干喜呕,少阳胆火不降;肝经不升情志不畅压力大,导致心虚而胸闷心慌。
前医开苦寒药太过,导致脾阳亏虚,而喜热食。
鼻塞,脾阳气亏虚不足土不生金,导致肺阳虚不能卫外,遇风寒则肺气宣发不及故鼻塞。
处方:以小柴胡汤疏肝利胆、健脾和胃,合理中汤温补脾肺阳气,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调达情志,三方加减,并随证加小茴香温脾阳、合欢皮疏肝、辛夷花宣肺通窍等。
复诊:三付药后头胀减轻,睡眠食欲改善,胸闷心慌改善,但鼻塞不通头部发闷依旧。
自言平时经常觉得风府部位有凉风进入头部就会导致鼻塞头闷不畅。
遂以灸法以通鼻窍:印堂、风府、玉堂。
灸后头部前后通畅,鼻塞消失而呼吸通畅,艾灸时明显感觉鼻窍内有气机流通的感觉。
但腹部皮肤容易进凉风而脾胃不适,加灸神阙穴。
连续艾灸五次以后,鼻炎症状基本消除。
继续开汤药以巩固善后。
按:鼻鼽如果表里阳虚而有寒,笔者经常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药效良好。
但此方患者言前医已处此方并喝过一星期而无效;后又改为小青龙汤,亦无疗效。
中医防治慢病适宜技术

中医防治慢病适宜技术慢性病是一类发病缓慢,病程长,病情反复的疾病,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病等。
慢性病的防治一直是医学界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这些慢性病的防治过程中,中医药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防治慢病适宜技术涵盖了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分析中医防治慢病适宜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旨在为中医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一、中医防治慢病的理论基础中医防治慢病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思想体系、辨证论治和防治原则。
1.中医思想体系中医思想体系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脏腑学说等,这些理论形成了中医医学体系的核心思想。
在慢性病的防治过程中,中医医学通过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和观察患者的脉象、舌象等整体信息,从而进行辩证施治,既可以发挥中医治疗慢病的独特优势,也可以帮助患者调节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恢复健康状态。
2.辨证论治中医治疗慢性病的关键在于辨证施治,即根据中医辨证的理论,对慢性病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施治强调辨别病情的病位、病性、病机和病势,从而制定治疗方案。
在实际治疗中,医生根据患者的整体状况、病情变化和脏腑功能状态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治疗慢性病的目的。
3.防治原则中医防治慢病的原则主要包括“治未病”、“扶正祛邪”、“辨治制宜”等。
“治未病”即强调预防优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延缓慢性病的发生和进展。
“扶正祛邪”强调增强机体正气,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清除发病的病因和病势,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健康。
而“辨治制宜”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身体状况,因人而异地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
二、中医防治慢病的适宜技术1.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防治慢病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针灸调理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机体状态,增强免疫力,从而起到治疗慢性病的作用。
在慢性病的防治中,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合谷、太冲等。
通过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疼痛、调整患者的血压、血糖、改善心血管等功能。
镇卫生院慢性病中医药健康预防方案

镇卫生院慢性病中医药健康预防方案
简介
本方案旨在通过中医药的应用,提供给___的患者以慢性病的
健康预防方案。
通过中医药的有效调理,帮助患者预防慢性病、改
善身体健康。
预防方案
1. 饮食调理:
-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
- 注重饮食营养平衡,增加蔬菜、水果和谷物的摄入,减少油
脂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 推广中草药茶的饮用,如菊花茶、薄荷茶等,有助于清热解毒、调节体内功能。
2. 运动保健:
-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 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的运动时间,有助于改善循环系统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 结合中医理论,推广一些适合患者的传统健身方法,如气功、五禽戏等。
3. 中药调理:
- 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症状,配制个性化的中药处方。
- 定期进行中药调理,有助于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提高身体免
疫力。
- 注意服药的时间和剂量,遵从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4. 心理健康:
- 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
对疾病。
-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解决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
问题。
- 鼓励患者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心理抵抗力。
结语
本方案提供了针对慢性病的中医药健康预防方案,旨在帮助患
者通过饮食调理、运动保健、中药调理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综合干预,
改善身体健康,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为___的患者提供了一种科学可行、简单易行的健康预防方案。
中医养生与慢性病防治

中医养生与慢性病防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
慢性病是指病程长、起病隐匿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这些疾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的药物和护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医学和社会问题。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通过调节饮食、起居、心理等方面来维护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认为,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是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下面我们将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探讨慢性病防治的问题。
1、中医养生之道中医养生注重多个方面的调节,包括精神养生、饮食养生、经络养生等。
精神养生:中医认为,情志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精神养生注重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以促进气血畅通和脏腑功能协调。
饮食养生:中医强调饮食的合理搭配和适时适量。
根据季节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合的食物,如春季宜食清淡,夏季宜食甘寒,秋季宜食滋润,冬季宜食温热。
经络养生: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养生主要是通过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来调节经络畅通,以改善身体状况。
2、慢性病防治之策慢性病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病因分析、早期诊断、综合治疗等。
病因分析:慢性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如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
因此,需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以找出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
早期诊断:慢性病的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漏诊。
因此,需要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定期体检,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慢性病。
综合治疗:慢性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饮食调理、运动康复等多种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3、中医养生与慢性病防治的关系中医养生和慢性病防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中医养生强调通过调节饮食、起居、心理等方面来维护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与慢性病防治的思路不谋而合。
在慢性病防治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注重饮食调理和运动康复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社区慢病中医药预防及治疗实施专项方案

小区慢病中医药预防及诊疗实施方案为了推进中医进小区工作,使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中医药预防诊疗方案在小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提升慢病预防和诊疗效果,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根据《全国中医药特色小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要求,充足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在门诊、病房、出诊、家庭病床等工作中利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广泛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技术,为小区居民提供基础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中医药医疗服务。
二、工作方法1、各中心、站要将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技术在医务人员中进行培训,确保方案在小区卫生服务中广泛应用。
2、各中心、站要采取办健康教育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个形式,对小区居民进行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技术预防诊疗疾病知识宣传。
关键是突出中医药预防疾病,以提升小区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和参与率。
3、各中心、站要在门诊、病房、出诊等服务中,充足利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技术为小区居民提供服务。
4、各中心、站要建立小区中医、中西医结合特色家庭病床,并将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技术融入小区家庭病床服务中。
5、各中心、站要主动引导小区居民在疾病康复诊疗中利用中医药预防诊疗疾病方案。
高血压病中草药医药干预方法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连续升高为特点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
通常属中医“眩晕”、“头痛”病范围;关键由情志内伤、肝肾阴亏阳亢或饮食不节,痰浊壅滞所致;诊疗常以滋阴平肝潜阳或除痰祛湿等为大法。
(一)基础方法:1、无高血压病者,应做到未病先防,如平素应主动开展养生防病;偶然发觉一二次血压升高,即应引发重视,如定时复查、立即开展防和治。
2、一旦患有本病,标准上一期高血压病应重在防而兼顾治,以防发展;二期、三期合并有心、脑、肾器质性损害者则在中西医诊疗基础上,重视于防,以阻止病情恶化。
3、患病后应加强摄生调养,尤其要保持心情舒畅,无须恐惧、焦虑和担心。
慢性病及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慢性病及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慢性病及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_规划中“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作为开展慢性病管理的指导思想。
以我院就诊的慢病患者为服务对象,以控制慢病危险因素为干预重点,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患者管理为主要手段,通过“医联体”活动开展为载体,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加强慢病管理意识,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促进预防、干预、治疗的有机结合。
二、目标慢性病管理的最终目标不是治愈疾病(因为很多慢性疾病是无法治愈的),而是努力将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健康功能维持在一个满意的状态,独立生活,回归社会;同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效减少疾病危险因素,减少用药,控制医疗保健成本,节约社会卫生资源。
为我院赢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发挥医院公益性。
三、组织领导成立20xx年“慢性病管理”实施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安全月活动指挥办公室,设在护理部,主任由施圣晖陈思仙兼任,副主任由彭德清担任,负责“慢性病管理”的相关活动,办公室成员由各护理单元护士长组成。
四、活动内容和安排(一)宣传发动阶段:7月10日—7月20日1、召开全院护理人员会议,宣布《宣城市人民医院20xx年“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各护理单元高度重视,积极申报开展。
2、医院网站及宣传栏宣传《宣城市人民医院20xx年“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
3、各科室认真学习并领会实施方案。
(二)试点科室评选阶段:7月21日—7月31日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根据科室申报表,首先考虑在有以上相关疾病的科室中进行选择,初步计划选择两个科室进行试点。
(三)实施阶段:8月1日—9月30日1、试点科室制定本科室开展慢性病管理的实施方案。
由护士长牵头,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医护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常见多发慢性病中医药保健方案

高血压中医干预方案中医古文献中无高血压病得名称,但有关高血压病症状得记载,散见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等论述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病源候论》说:“肝气胜为血有余,则病目赤善怒,逆则头晕,耳聋不聪。
”这些论述对现代防治高血压病具有一定得指导作用。
1、高血压得预防(1)合理膳食:以低糖、低脂、优质高蛋白质与高纤维素为原则。
减少膳食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蛋黄、蟹黄、鱿鱼、沙丁鱼、脑髓、鱼卵等),提倡多食牛羊肉、禽肉、鱼肉、豆制品与奶制品这些优质蛋白质,因为膳食鱼类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较高得膳食鱼类及海产品,尤其对舒张压有明显得保护作用。
多食富含钾得蔬菜与水果(香蕉、苹果、柑橘),增加钙得摄入量,提倡多食奶制品、豆制品与海产品,因为钙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
低盐饮食,少吃咸菜及腌制品。
少饮可乐、雪碧等含糖量高得饮料,提倡饮用绿茶、少吃甜食与油炸食品,提倡多吃海藻类与食用菌类(香菇、蘑菇、喉头姑、银耳、黑木耳与茯苓),提倡多吃一些杂粮与薯类。
粗细均衡搭配,做到有粗有细,不甜不咸,吃好早中餐,晚餐不宜太饱。
(2)控制体重:体重与体重指数与血压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它与肥胖有着先天得“亲密”联系,超重与肥胖就是高血压得常见危险因素、(3)戒烟限酒:烟草中尼古丁能引起小动脉痉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因此应不吸烟及尽早戒烟、同时有研究显示随着饮酒量得增加,高血压病患病率逐渐增加,平均比非饮酒组高0、55倍。
(4)适量运动:坚持有恒、有序、有度,即长期规律得、循序渐进得、按个人具体情况进行得适量适度运动对健康有利,应避免高强度、大运动量得运动,只有低强度长时间得运动主要消耗脂肪,而高强度得运动主要利用糖原,增进食欲明显,不利于饮食控制、每周可运动3~5次,每次30~45分钟。
每天可做10分钟得“深呼吸,下蹲起"得动作。
中医预防慢病保健知识

中医预防慢病保健知识
中医是一种传统的健康保健系统,它注重预防和调理人体,以达到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慢性病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医预防慢病保健的知识:
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是维持健康的基础。
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疾病倾向,中医会制定相应的膳食方案,如冬季多吃温热食物,夏季多吃清凉食物等。
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的节制和均衡,合理搭配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优质蛋白等营养物质。
2. 调节情绪:中医认为,情绪的不良调节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导致慢性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推崇通过调节情绪来预防疾病,如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进行适当的休闲活动等。
3. 中药调理:中医药在预防慢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疾病倾向,中医会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人参、枸杞子等。
4.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推拿)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保健方法,通过按摩人体经络和穴位来调理身体。
中医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改善身体状况,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5. 锻炼身体:中医认为,适量的体育锻炼对于预防慢性病非常重要。
中医建议选择适合个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坚持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预防慢病保健是一个综合系统,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体质、疾病倾向和生活习惯等因素。
常见多发慢性病中医药保健方案

常见多发慢性病中医药保健方案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火旺盛、气血不畅所致,因此可以通过中医食疗来调理身体,达到降压的效果。
具体方法包括:1)清热降压汤:将生山楂、丹参、黄芪、当归、桑叶、麦冬、甘草等药材放入水中煮沸,每日饮用2次,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
2)苦瓜汁:苦瓜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的作用,将苦瓜切成小块后榨汁饮用,每日1次,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
3)芹菜汁:芹菜具有清热降压的作用,将芹菜切成小块后榨汁饮用,每日1次,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
4)莲子粥:莲子具有清热降压、安神的作用,将莲子煮成粥,每日食用1次,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
3、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当归、丹参、山楂、桑叶、龙胆草等。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调理身体的气血、清热降压、安神等作用来达到降压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总之,中医干预方案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可以通过中医食疗和中药治疗来达到降压的效果。
1.芹菜可用500克水煎,加适量白糖代茶饮;或者用250克芹菜和10枚红枣水煎代茶饮。
这些方法都有降压的作用。
2.将生花生米浸泡在醋中,5天后食用,每天早上吃10-15粒,有降压、止血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煮熟的黄豆也可以浸泡在食醋中,2-3天后食用,每次10-15粒,每天3次,坚持服用可降压。
3.中医茶疗方面,菊花茶可用甘菊泡制,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具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特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显着疗效。
决明子茶可用15-20克决明子泡水代茶饮用,有治疗高血压之特效。
莲子心茶可用莲心12克,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每天早晚各饮一次,除了能降低血压外,还有清热、安神、强心之特效。
4.中医按摩可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改善脑内血液循环,使微血管扩张,血液增加,血压降低,防止动脉硬化。
中医中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中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进展缓慢的一类疾病,常见的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中医中药在慢性病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独特的理论和药物疗效成为了许多患者的选择。
本文将探讨中医中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
一、中医在慢性病预防中的作用中医学认为,慢性病的发生与体质失衡、脏腑功能紊乱有关。
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调整脏腑功能,从根源上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人体还未发生疾病之前,通过调理身体,使其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从而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中医预防慢性病的方法多样,包括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
其中,针灸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手段,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调整经络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推拿则通过按摩和推拿穴位,改善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预防慢性病的目的。
此外,中药调理也是中医中常用的预防慢性病的手段,根据个体情况,配以不同的中药药方,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
二、中医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在慢性病治疗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其治疗方法与西医药物治疗有所不同。
中医治疗慢性病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高血压为例,中医认为这是一种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病症。
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案包括降血压药、舒肝息风药、温阳化湿药等。
其中,前者通过调节血管张力,降低血压;后者通过调节肝脏功能,改善气血运行,达到降血压的效果。
此外,配合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可以从多个角度共同发挥治疗作用。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中医常常采用调节脾胃功能的方法,通过药膳调理、针灸等手段,改善胰岛功能,调整血糖水平。
中药治疗方案包括养阴益气药、利水消肿药等,通过改善体内湿热病理状态,提高体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中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中药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物成分,对慢性病的治疗和预防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方案

中医科培训资料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方案一、高血压病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可以防治的疾病,本病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容易被忽视。
高血压并发症可以造成许多脏器的功能损伤,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或残疾,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及早预防。
本病的病历是多种因素导致动脉血管硬化,弹性减退,外周阻力增加。
防治措施:1、平时可服一些活血降脂方面的药物,如复方丹参片,每日三次,每次三片,坚持较长时间服。
2、中药验方:丹参200克、三七200克、山楂250克,此三味药研细为末,每次10克,每日早晚各一次,软化血管和降压作用明显。
3、荷叶降脂茶:每日用荷叶3克、绿茶3克,泡开水服用,具有明显的降脂和软化动脉血管的作用。
二、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脏冠状动脉硬化所引起的血管腔阻塞并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其主要症状为心绞痛,往往因突然情绪激动、劳累等原因而发作。
主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急性发作时可用速效救心丸8-10粒口服。
2、缓解期坚持服用活血降脂药,如复方丹参片,每日三次,每次三片。
3、少饮酒,饮食宜清淡,限制盐类摄入。
4、避免过度紧张、劳累、情绪激动等。
5、保持大便畅通,避免用力排便。
三、慢支炎、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
由于长期的烟雾、粉尘刺激,不同病原体感染,加上内在因素等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或伴喘息等,反复发作,逐渐加重,易于冬季发作,常见于老年人。
病情进一步发展则成为肺气肿。
本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急则治其标,急性期应配合西药抗炎治疗,以及缓解气管痉挛药,中药以化痰止咳为主。
2、缓则治其本,待病情缓解后,应采用补肺健脾补肾相结合的依法,中医认为肺主呼吸,肾主纳气,正常的呼吸要依靠肺的呼吸和肾主纳气共同完成,慢支炎是长期形成的,中医认为“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久病之伤,穷必及肾”。
所以缓解期应肺肾双补,增强体质,可服用中成药补肾防喘片,平时可用百合、银耳熬粥长期服用,还可用山药、薏仁打细调服,有肺脾肾同补之效。
通过中医调理预防常见慢性疾病的方法有哪些

通过中医调理预防常见慢性疾病的方法有哪些在当今社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日益增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预防慢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通过中医调理预防常见慢性疾病的方法。
一、饮食调理中医强调“药食同源”,认为合理的饮食是保持健康的基础。
首先,要注意饮食的均衡,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都要适量摄入,避免偏食和暴饮暴食。
其次,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特点选择适宜的食物。
例如,体质偏寒的人可多食用温热性食物,如生姜、羊肉等;体质偏热的人则宜多吃些清热泻火的食物,如绿豆、苦瓜等。
再者,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对于预防慢性疾病,还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食物。
比如,黑木耳具有降低血脂、抗血栓的作用;山楂有助于消化,能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燕麦富含膳食纤维,可降低血糖和胆固醇。
二、起居有常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预防慢性疾病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昼夜节律相适应,因此要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则,保证充足的睡眠。
成年人每天应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则需要更多。
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后,要适当休息,进行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
此外,要注意季节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寒受热。
三、情志调节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因此,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调节情志。
比如,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音乐等,让自己沉浸在喜欢的事物中,忘却烦恼;与亲朋好友交流沟通,分享快乐,分担压力;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相信自己能够克服。
四、运动保健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慢性疾病。
慢性病中医药管理工作计划

一、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慢性病患者中医药服务覆盖率,使中医药服务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占比达到30%以上。
2. 提高慢性病患者中医药服务质量,使中医药治疗的有效率达到80%以上。
3.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中医药专业水平的慢性病防治人才。
4. 推动中医药与慢性病防治的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慢性病防治模式。
三、工作内容1. 慢性病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1)完善慢性病中医药服务网络,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慢性病防治工作。
(2)加强中医药慢性病防治机构建设,提高中医药慢性病防治能力。
(3)开展中医药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中医药慢性病防治水平。
2. 慢性病中医药服务推广(1)制定中医药慢性病防治指南,为患者提供科学的中医药治疗方案。
(2)开展中医药慢性病防治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对中医药慢性病防治的认识。
(3)推广中医药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药慢性病防治效果。
3. 慢性病中医药人才培养(1)加强中医药慢性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中医药专业水平的慢性病防治人才。
(2)开展中医药慢性病防治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中医药慢性病防治水平。
(3)鼓励中医药院校增设慢性病防治相关专业,培养更多中医药慢性病防治人才。
4. 慢性病中医药科研与成果转化(1)加强中医药慢性病防治科研,推动中医药慢性病防治技术进步。
(2)开展中医药慢性病防治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3)加强中医药慢性病防治国际合作,提高我国中医药慢性病防治水平。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慢性病中医药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慢性病中医药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慢性病中医管理工作计划

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中医在慢性病防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特制定本慢性病中医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慢性病患者对中医的认识和接受度,扩大中医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范围。
2. 建立健全慢性病中医管理体系,提高慢性病中医诊疗水平。
3. 降低慢性病患者的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
4. 加强中医人才培养,提高慢性病中医防治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工作内容1. 加强中医宣传(1)开展慢性病中医知识讲座,普及中医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
(2)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宣传中医慢性病防治成果。
(3)举办慢性病中医义诊活动,提高患者对中医的信任度。
2. 建立慢性病中医管理体系(1)制定慢性病中医诊疗规范,明确诊断、治疗、康复等环节的标准。
(2)建立慢性病中医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会诊。
(3)开展慢性病中医诊疗质量评估,提高诊疗水平。
3. 加强中医人才培养(1)开展慢性病中医诊疗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
(2)引进优秀中医人才,充实慢性病中医防治队伍。
(3)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4. 开展慢性病中医特色疗法研究(1)挖掘和传承中医慢性病特色疗法,提高疗效。
(2)开展慢性病中医特色疗法临床研究,验证疗效。
(3)推广慢性病中医特色疗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四、工作措施1. 成立慢性病中医管理工作小组,负责计划实施和监督。
2. 制定慢性病中医管理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分工。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
4. 定期对慢性病中医管理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五、预期效果1. 提高慢性病患者对中医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2. 降低慢性病患者的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
3. 提高慢性病中医诊疗水平,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4. 为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本慢性病中医管理工作计划旨在发挥中医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慢病中医应急预案

一、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以下简称“慢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中医在慢病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提高慢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在慢病防治工作中,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时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三、组织体系1.成立慢病中医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实施和监督。
2.设立慢病中医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3.各医疗机构设立慢病中医应急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的慢病中医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措施1.信息报告(1)发生慢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各级医疗机构应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2)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对慢病病例进行报告,包括病例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措施等。
2.病例筛查与诊断(1)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慢病患者的筛查,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诊断。
(2)加强中医药特色治疗,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提高慢病治疗效果。
3.患者救治(1)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2)加强患者病情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健康教育与宣传(1)开展慢病中医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2)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慢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慢病的认知水平。
5.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1)各级医疗机构应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
(2)应急物资的调配由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6.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慢病中医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通过演练,发现问题,完善应急预案。
五、后期处理1.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不足,及时改进。
2.对应急处置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个人给予表彰。
3.建立健全慢病中医应急长效机制,提高慢病防治水平。
几种慢性病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

几种慢性病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高血压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一、高血压平时保健治疗1、减体重:减少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保持体重BMI指数20~24 kg/m22、增加体育锻炼:适当保持锻炼。
每周运动3-5次。
,每次20-60分钟。
3、少吃钠盐:每日应低于6克(WHO建议量)。
注意补充钾和钙。
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g,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及1.2mmHg。
4、改变做菜方式: 做菜少放油, 尽量以蒸,煮,凉泮为主。
少吃煎炸食品。
5、少吃脂肪糖类甜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奶类6、保持乐观心态。
提高应激能力。
7、戒烟,限酒。
烟能促进身体释放儿茶酚胺,心率加快,导致血压升高。
对酒的建议是:酒,越少越好。
8、考虑茶疗方法,如:蕃楸草茶、禾箐草茶等。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效果很好,对多数患者有用。
9、推荐长效制剂的中药利压肽药性平和,药效持久,无副作用与依赖性,对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及腰酸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功效,还可以软化血管,清除血液垃圾,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缓解西药的副作用,防止高血压并发症,并能起到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作用。
可以配合买点蕃楸草泡茶喝;取蕃楸草以沸水冲泡做茶饮,有消炎抗菌、清热解毒、调节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等功效.10、[辨证要点]风眩之病位虽在心脉,影响脑神,常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平素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日久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皆可致气血逆乱,上扰清窍,发为风眩。
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证,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为标,故临床主要出现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头重脚轻,常伴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症状为辨证要点。
二、中医辨证治疗1、肝阳上亢证证候:眩晕,头痛头胀,头重脚轻,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石决明15克,钩藤10克,杜仲12克,天麻10克,黄芩10克,川牛膝12克,栀子10克,益母草12克,夜交藤10克,殊茯神10克。
慢性病防治实施方案

慢性病防治实施方案慢性病是指患者长期患有的、进展缓慢的、病程较长的疾病。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慢性病防治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一、背景和目标(1)背景:慢性病防治是国家卫生健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挑战,如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残疾率等问题。
(2)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全面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
二、主要内容(1)加强慢性病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慢性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精准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推进健康教育和宣传:加强慢性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知和防护意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的习惯。
(3)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完善慢性病诊疗指南和规范,提高医疗机构对慢性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慢性病管理和随访服务,建立健全的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
(4)促进多部门合作:加强卫生健康部门与教育、环保、体育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慢性病防治的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5)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加大对慢性病防治科研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提高慢性病防治的技术水平和手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三、实施步骤(1)制定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在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制定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目标。
(2)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慢性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防护意识。
(3)建立慢性病监测体系:建立慢性病监测网络,及时收集、汇总和分析慢性病的相关数据,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慢性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和随访服务。
中医慢病健康管理方案

中医慢病健康管理方案一、不同年龄段[血糖标准值]首先,糖尿病友要清楚知道不同年龄段所要求的想“血糖标准”,并做到勤监测、勤管理,不能放松懈怠。
先说60岁以前群体,应达到空腹小于5.6、餐后小于7.8,60岁-80岁,空腹小于7、餐后小于11,80岁及以上老人可放宽标准,但也应空腹小于8、餐后小于12。
虽说医学上没有规定必须给糖尿病做年龄分级管理,但是随着人的年龄增加,血糖水平的不稳定几乎是必然趋势,因此应该对高年龄群体做一定放宽处理。
注意:若餐后血糖值居高不下,接近20或25,要尽快就医,这个时候发生酮中毒几率非常之高!酮中毒会导致糖尿病友突然昏厥,若晕倒后身边没人,死亡风险极大!二、日常饮食、运动管理2.1 饮食要求对于糖尿病友,关于饮食方面不要追求“食物品种”,正确的思路是“数量重于品种”。
比如说,你选择吃红薯、糙米、南瓜等代替主食,但量却很大,那么它不会对你的血糖水平下降有太大帮助,因为当数量上升时,即使是低糖食品,糖也会大量累积,和吃细粮没有区别。
因此,对于正常人群来讲,主食(米、面、馒头等)一天应在6-7两左右,糖尿病友如果不干体力活,则也保持6-7两左右,如果是体力劳动的糖尿病友,最多吃到8两!你可能会说,我还要干活,8两怎么够?但是你要分清楚是一时的工作重要,还是自己的生命重要!注意:以上说的主食重量,是指“生食”,就是生米或生面的重量。
2.2 运动管理糖尿病友一定要坚持运动,即使是瘦子,也要运动。
对于胖子来讲,绝大多数的糖尿病都属于“富贵型糖尿病”,其实就是吃出来的,平时的肥甘厚腻、超量饮食,所以,减肥首当其中,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做到每天运动1小时左右,多有氧运动,如走路、游泳、爬山等,最好不要空腹进行,因为此时体内糖分少,可能引起低血糖情况,对于糖尿病人来讲,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低血糖一次,就可能夺走生命!对于瘦子来讲,多为“经典型糖尿病”,就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下降,但也要运动,这个运动并非为减肥,而是消耗体内多余的糖分,用来降低血糖,运动方式一样,多有氧运动,同样不要空腹进行。
慢病中医指导方案

一、按摩穴位辅助降压1、按摩头部,用两手食指或中指擦抹前额,再用手掌按擦头部两侧太阳穴部位,然后将手指分开,由前额向枕后反复梳理头发,每次5--10分钟。
按摩头部可以清头目,平肝阳,使头脑清新,胀痛眩晕消减,头部轻松舒适,血压随之下降。
2、揉肚腹患者仰卧,用两手重叠加压,按顺时针方向按揉腹部,每次3--5分钟。
揉肚腹可以疏通腹气,健脾和胃,调节升降,有降压的作用3、倒捏脊俯卧位请家属或助手从大椎向腰部方向捏脊。
用两手食指和拇指沿脊柱两旁,用捏法把皮肤捏起来,边捏边向前推进,由大椎起向尾骶腰部进行,重复3-5遍。
倒捏脊法可以舒通肾脉,降低血压。
4、按摩脚腕与大拇指:高血压患者坐在椅子上,一腿搭在另一腿膝盖上,用手抓住脚腕,轻轻向外转动20次,两脚交替进行;接着,交替按摩两脚大拇指,抓住大拇指一边转圈,一边按揉。
每天2~3次,每次几分钟,坚持进行,会起到降压作用。
二、洗脚敷药晚上临睡前,用温水洗脚泡脚,洗泡过程中可以揉按脚心涌泉穴,揉搓脚趾,洗后用药粉(牛膝30g、吴茱萸5g,其为细末,分10次外用),醋调后以胶布外敷于足心,第二天早晨除去。
洗脚敷药具有补肝肾、平肝阳、引火归原的作用,对顽固性高血压有效。
三、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急症血压波动大,急剧升高时可用三棱针进行耳尖放血可辅助降压四、高血压泡脚药方瑶药:九节风20克(可换成防风20克)+钩藤40克+夏枯草30克+桑叶20克+菊花20克+鬼针草20克+两面针20克+罗布麻20克五、中药泡茶喝治高血压的方子草决明15克+生山楂10克泡茶饮用六、糖尿病的食疗方冬瓜100克,鲜番薯叶50克,同切碎加水炖熟服,每日1剂;或干番薯藤适量水煎服。
黄芪30克,山药60克(研粉)。
先将黄芪煮汁300毫升,加入山药粉搅拌成粥。
每日服1~2次。
苦瓜切条晒干泡茶,长期饮用可辅助降糖七、糖尿病患者足浴方当归15g 、赤芍12g、路路通9g、桂枝6g、桃仁9g、鸡血藤15g、威灵仙15g、丹参15g 以上草药加水3000ml煎熬20分钟放置至四十度左右泡脚30分钟,每日一至三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防治糖尿病一体化方案 (1)
中医防治脑卒中一体化方案 (5)
中医防治高血压病一体化方案 (10)
中医防治冠心病一体化方案 (15)
中医防治糖尿病一体化方案
糖尿病史由多种病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久病可引起多系损害,导致眼、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
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
它是指以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疾病。
1980年前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约为0.3%,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到3%左右。
糖尿病的发生虽与气候无明显关联,但与环境密切相关。
1.预防和行为干预
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大问题,其预防应以自身预
防为主,及早减除或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正确认识本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
有家族史者应定期做检查。
2.现代医学治疗原则
⑴饮食控制;
⑵体育锻炼;
⑶口服降糖药治疗;
⑷胰岛素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⑴上消
1
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味。
⑵中消
胃热炽盛: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而有力。
治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黄连、栀子等。
⑶下消
1)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舌燥,舌红,脉沉细数
治则: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龙骨、牡蛎、益智仁、桑螵蛸、蚕茧、党参、黄芪、五味子等。
2)阴阳两虚:小便频数,浑浊如膏,甚至饮一一,面色黝黑耳轮焦干,腰
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阳滋肾固摄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等。
4.中医适宜技术
⑴针灸治疗: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在2000多年前就有记载。
一般以三消分型论治。
1)上消
取穴:主穴:胰腧、肺腧、太渊、心腧、少府。
配穴:少商、鱼际、膈腧、金津、玉液。
方法:进针得气后提插捻转补泻法,留针20分钟,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2
2)中消
取穴:主穴:胰腧、脾腧、胃腧、三阴交、内庭、
配穴:足三里、中脘、内关。
方法:同上。
3)下消
取穴:主穴:胰腧、肾腧、太溪、太冲。
配穴:复溜、水泉、命门、气海。
方法:同上
⑵气功治疗:气功治疗糖尿病,自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经验,大致可分为内气和外气疗法。
其中以内气练功治疗糖尿病功法较为广泛。
对降低血糖、血脂和防治尿病并发症均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⑶艾灸疗法:用艾柱直径为1.5cm,高2cm,重0.5g,鲜姜片3~4mm,直径2cm进
行隔姜灸,以上入组主穴轮流使用,每天应用一组。
配穴随症加减,每穴灸10~30壮,隔天灸1次,24次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
5.糖尿病人心里康复
与患者采取闲谈、聊天、拉家常的方式,了解患者心里活动和心里状态,帮助
患者建立良好心态。
根据患者存在的思想顾虑,有针对性地讲述有关医学科学知识,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糖尿病患者的药补与食补
糖尿病的治疗,除采用压药物治疗外,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糖
尿病发病,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药补、食补可根据清热养阴、益气生津和滋补肝肾等治疗原则指导配方。
糖尿病有轻重主次的不同,通常
3
把多饮称为上消;多食称为中消;多尿称为下消。
上消表现有口干舌燥,渴而多饮等。
进补时应以养阴润肺为主。
药补可选用生地、麦冬、天冬、玉竹、太子参、北沙参、百合等;食补宜选用蜂蜜、银耳、梨、莲藕、豆浆、芝麻、燕窝、海参、鸭肉、甲鱼等。
中消表现为多食超常、容易饥饿、大便秘结等。
进补可以养阴清热为主。
药补可选用玄参、石斛、知母、麦冬、玉竹、沙参等;食补以蜂蜜。
、梨、桑葚、菠菜、芝麻、冬瓜、芹菜等。
下消表现如小便量大次多,口干舌燥,是肾阴虚;如有小便次数及量明显增多,腰酸腿软,甚至阳痿等,是肾的阴阳两虚。
属于肾阴虚
者,可选用山萸肉、枸杞子、生地、山药、南瓜、冬瓜、梨、银耳、黑木耳等;属于肾阴阳两虚者,可在上药的基础上再加温肾阳的附子、菟丝子、仙灵脾、淫羊藿、胎盘、黄鳝、麻雀肉、虾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