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观
叔本华的悲观哲学
叔本华的悲观哲学今天我讲的是叔本华,叔本华呢,咱们都知道他的哲学是悲观主义,那么他的悲观主义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人生就是痛苦”,那么为何会“人生就是痛苦”呢?这咱们就得从最初讲起了。
叔本华以为,人这种生命现象就是求生意志的客体化,通俗点来讲就是人这一生其实就是对欲望的不断追求,所有的生物中人的需求最多。
叔本华把意志追求目的时受到的阻碍称为痛苦,把意志达到目的的状况称为幸福,而咱们都知道,咱们在追求目的是老是会受到挫折的,追求这个没遇追求那个也会遇,所以在追求目的时是痛苦的,而就算某个目的达到了,又会有新的欲望席卷而来,因为人的追求永无止境,所以痛苦是常常的,幸福是短暂的,所以,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
以上可以算是叔本华哲学最大体的理解了吧,不过上边的这种说法也算是稍稍有点欠缺的,在上面的说法中,幸福虽然短暂但终归仍是有的,可事实上在叔本华的哲学中,幸福被他给消除,幸福是不可体验和不可被查验的。
叔本华哲学中有个特有的问题——苦闷,在他眼里,是由苦闷中产生了世界和人类生活(上帝的苦闷产生了人类,封建主义的苦闷产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基督教的苦闷产生了异教徒),尤其是人类生活的各类各样的“安排”;也是苦闷启发了思想本身,从而决定了一种哲学,对咱们而言,那就是叔本华的哲学理念。
在这里,咱们咱们不纠结于前者外部世界的问题,咱们挽留于此的是一种“主观性”的传承。
叔本华的哲学来自于对苦闷的体验,所以咱们需要首先理解苦闷体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不过事实上也给不出什么概念来,若是咱们愿意,苦闷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但它是一种完全特殊的体验,一种人们希望能够有所体验却什么也体验不到的体验。
苦闷因此是一种缺失的体验,一种人们希冀、乃至从某一固按时刻起开始等待,却始终不曾来临,也永远不会到来的东西。
每当人们取得一次知足,苦闷就会随之而来。
叔本华以为,苦闷揭露了不同于痛苦的、无法证明的知足的表现。
终于与咱们一开始的痛苦说到一块去了,这儿的苦闷体验说的有点玄乎了,其实它也没那么玄乎的。
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姓名:郭星磊学号:405009809027【摘要】叔本华认为,因为生命意志是痛苦的源泉, 悲观的基础, 因此要消除痛苦就必须彻底否定生命意志,抑制人的欲望,摆脱一切世俗的利益和要求, 去除一切现实生活和现实的理想和目的, 抛弃一切理性和科学的观念以及以理性为基础的一切道德规范, 进入无我之境。
【关键词】叔本华悲观主义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德国哲学家,他以著作《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而闻名。
通常被视为悲观主义者。
叔本华明确地阐述了一种双面理论来理解我们的现实世界。
它指出,世界由意志与表象组成,它们同时存在又相互区别。
叔本华赞成悲观的哲学主义,把生命视为不幸的,无意义的,充满痛苦的。
但是,通过更进一步审视,他的哲学和东方的思想相呼应,特别是印度教和佛教。
他将对人生痛苦的拯救寄托于对美的沉思,对人的同情,对欲望的控制。
他的思想广泛地影响了哲学、心理学、音乐和文学等领域。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建于两个基础概念之上:一是表象和意志虽然是同一的,并且共同构成世界,但意志是决定性的,任何表象都只是意志的客体化;二是意志永远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又无所不在的欲求。
于是世界本质就是某种无法满足的欲求,所以从逻辑上说,它永不可能被满足。
所以如果不能满足的欲求是某种痛苦,那么世界就无法摆脱其痛苦的本质。
人们只是永远试图使自己的欲求满足,但这种满足却更加证明和显现了意志本身,这被叔本华认为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
所以他认为无论一个人是乐天派还是悲观派,都不能摆脱根本上的痛苦,乐天派只是对现实的躲避,是自我欺骗所造成的假象。
所以对悲观主义的怀疑者们只能从叔本华的形而上学上进行争论而不是争论悲观主义本身。
一、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内容1.痛苦的人生叔本华认为,生命意志是活力、欲求,而欲求是无止境的,欲求得不到满足就是痛苦。
因此,人生在其本质上就是痛苦。
世界包括人生在内就其本质而言是意志,而人不仅是作为具体的欲求与需要的生命意志存在,而且还是“千百种需要的凝聚体”。
叔本华的观点
叔本华的观点一、关于人生的本质叔本华认为人生本质上是痛苦的。
他觉得我们就像在一个充满迷雾的森林里行走,时不时会碰到各种荆棘和坎坷。
比如说,我们想要追求幸福和快乐,但是往往求而不得,这就会带来痛苦。
就像你拼命地想要考个好成绩,但是努力了很久却还是没有达到目标,那种失落感就是一种痛苦。
而且,即使我们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快乐也只是短暂的,很快就会被新的欲望和烦恼所取代。
就像你买了一件心仪已久的衣服,刚开始可能会很开心,但是过不了多久,你又会想要其他的东西了。
叔本华把人生比作一个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
你对他这种人生本质的看法有什么想法呢?二、意志的力量叔本华强调意志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他认为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很大程度上是被意志所驱动的。
意志就像一个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小怪兽,它不断地推动我们去做各种事情。
比如,你对音乐有强烈的热爱,这种热爱其实就是你的意志在起作用,它让你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练习音乐。
而且,叔本华还认为意志是超越理性的,有时候我们会做出一些看似不合理的决定,但其实是我们的意志在背后操控。
比如说,你明知道吃太多甜食对身体不好,但是就是忍不住想吃,这可能就是你内心的某种意志在驱使你。
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是受到意志影响的呢?三、对欲望的看法叔本华觉得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我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想要更多的钱、更好的房子、更漂亮的衣服等等。
当我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
就像一个小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但是家长不给买,他就会哭闹,这就是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表现。
而且,即使我们满足了一个欲望,很快又会有新的欲望产生,所以我们永远都在追求的路上,痛苦也就一直伴随着我们。
叔本华主张我们要学会控制欲望,不要让它无限膨胀。
比如,你可以试着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感到满足,而不是总是去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
你能做到控制自己的欲望吗?四、孤独与思考叔本华认为孤独是一个人进行深刻思考的好时机。
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基本内容及评析(人生感悟)
1.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基本内容及评析评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有时被解释是受他的家庭环境因素而造成的。
他的父亲易怒而忧郁,他的母亲自私而冷漠,但这不是从他的哲学层面上来谈讨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一种本能的欲望冲动呢?叔本华给了我们答案,他认为这种本能的欲望冲动即是生存意志,是一种以获取食物以求生存,战胜他人以求发展的一种欲望。
这种欲望是个人其他欲望的基础,也是整个世界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
他的人生观之所以是悲观的主要是因为他把欲望看作是一切罪恶的源泉,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争取夺利、尔虞我诈,之所以会有欺诈、欺骗和不信任以及暴力特别是战争的产生都是欲望的结果,一种欲望的产生不管是不是能够得到满足,其结局都是痛苦的。
如果欲望得不到满足,毫无疑问就会产生莫大的痛苦,一种欲望得到了满足,那么会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满足后的空虚、无聊。
另一种是又产生了新的欲望,欲海难填,周而复始,人会不断处于日益膨胀的欲望之中,这些欲望使人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不断使人处于空虚、缺乏、疲惫、痛苦的状态之中。
因此叔本华认为人的生命是和痛苦分不开的,人生就是苦难,世界就是地狱。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深受东方佛学文化的影响,比如印度和中国的佛教文化。
东方佛学认为,人生就是苦海,人一生下来就是罪孽深重的,人只有不断地弃恶从善,止于到善,才能洗去自身的罪恶,达到“色即是空”的至高境界。
叔本华对东方的哲学思想有较深刻的研究,在他的悲观主义人生观的哲学思想中有着东方佛学很深的烙印。
他把这种东方佛学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哲学,从人的内心深处即非理性的情、意、欲出发去研究人的本质。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无疑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他把最基本的生存欲望看作是万恶的根源,显然是靠不住的,人固然要生存,人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才能从事社会性的活动,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人的动力以及理论和实践上创新的活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的一种欲望冲动,一个没有欲望的人他不可能有所作为,其本质也只能是痛苦。
浅论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解脱观
浅论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解脱观
叔本华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以“生命的意志”一书而闻名。
他的哲学主张主要围绕着人类存在的痛苦和解脱展开,认为人生的痛苦是无法避免的,而解脱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对生命意志的否定。
叔本华对人生痛苦的观点深刻而独特。
他认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是痛苦和不满足,而幸福只是痛苦的短暂缓解。
人在面临痛苦时,不可能通过理性分析或外在安逸的条件来消除痛苦,因为痛苦是由生命意志所驱动的,“意志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以不同形式出现,但在任何时候它都是孕育痛苦和苦恼的源头。
”
叔本华坚信,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真正有价值的,因为一切都是短暂的,而生命的本质就是无休止的不满足。
他认为,为了避免痛苦和苦恼,人们应该从内心深处否定生命意志,摆脱欲望和渴求,最终达到一种超越自我的境界。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生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正视这个事实并从内心深处接受它。
其次,幸福不是一种永恒的状态,我们需要明白这一点并学会在痛苦中寻找片刻的宁静。
最后,摆脱欲望和渴求是人们追求解脱的关键,只有当我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并否定自己的生命意志时,才能真正超越自我,达到解脱的境界。
总之,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是一种特别的思想体系,它反映了人类对生命和痛苦的思考和探究。
虽然叔本华的观点可能会引起争议,但它确实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理解人类存在的本质。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沮丧,叔本华的哲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叔本华的哲学理念
叔本华的哲学理念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他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哲学理念被誉为浪漫主义哲学的先驱。
他的哲学思想受到了康德哲学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自己的个人理念和生活经验。
在叔本华的哲学理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非凡的思想深度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力。
1. 悲观主义叔本华自称为一个悲观主义者,他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无意义的。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存在,因为我们必须面对无尽的苦难、疾病和死亡。
他认为所有的快乐和幸福都是短暂的、虚幻的,他呼吁人们应该接受这种命运,并且在自己的内心中寻找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安慰。
2. 意志哲学叔本华提出了意志哲学的概念,他认为意志是人性的核心。
意志是指那种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力量,驱使我们追求自由、真理、美好等道德价值。
他认为人类的智慧和才华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我们超越任何困境。
3. 艺术哲学叔本华非常崇尚艺术,他认为艺术是唯一能让人们逃脱现实的途径。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力量,可以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快乐和满足。
他认为艺术家本身就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存在,他们的创作不仅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还能够让人们从中领悟到更深层次的道理。
4. 爱与同情叔本华认为人类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爱和同情心,他认为这是一种真正的道德品质。
他认为爱是一种跨越物质界限的力量,可以连接起所有的生命。
他认为人们应该对身边的所有生物怀有同情心,这种同情心可以让我们超越自我的界限,与他人互相理解和关爱。
5. 自然哲学叔本华也是一位自然哲学家,他认为自然是一种完美的存在,而人类的存在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存在。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有机的,每个生命都具有自己的意志和本质。
他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学习从自然中获取智慧和启示,同时要学会顺应自然的规律而生活。
总之,叔本华的哲学理念充满了深刻的哲学洞察力和反思,他的思想能够引导我们超越现实界限,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他呼吁人们应该超越世俗的追求,关注内心的力量和深层次的道德价值。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是19世纪著名哲学家、悲观主义的先驱,他的哲学被认为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悲观主义,他认为人生不免充满痛苦和苦难,而这种苦难是无法避免的,他的哲学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一、叔本华悲观主义的根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不是源于他自身的人生经历,而是基于对人生本质的分析和思考。
他相信,人生中的痛苦和苦难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种苦难是由人生存在的本质决定的。
在他看来,人生存在的根本问题是欲望、满足和失望的循环,而这个循环不可能被打破,从而导致了人类永无止境的痛苦。
二、叔本华对人生的看法叔本华认为,人的存在本质上是痛苦的、失败的和虚无的。
他主张拥有一种冷静的、客观的态度来面对人生中的苦难。
他认为,人类需要接受生活中的不幸和痛苦,并试图达到一种内在的平静。
在他的哲学中,这种内在平静被称为“超越”。
叔本华认为,在人的生命中,欲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欲望往往是痛苦的根源,因为我们总是在寻求那些我们不能拥有的东西。
人的欲望始终无法满足,因为我们总是想要更多、更好的东西,而这种欲望最终会导致失望和绝望。
在他看来,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这也意味着痛苦将永远存在。
叔本华认为,人类是一个自私和残忍的物种,这源于人类的本性。
他主张人类应该在自己的悲惨和不幸中认清自己的本性,并寻找一种优秀的方式来面对这种本性。
他认为,人类应该尽量避免伤害他人,因为痛苦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存在,并希望人类在悲剧中铸造出自己的人格。
四、叔本华对自由意志的看法叔本华认为,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
他认为,自由意志是一种幻觉,我们的行动是由自然的现象所驱动的,而非我们自己的决定。
他主张人类应该摆脱对自由意志的信仰,并接受生活中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行为。
五、叔本华对宗教的看法叔本华不信任宗教,因为他认为它们是对人的欲望和苦难的认知上的幻觉。
他认为,宗教只会让人们更加渴望和追求,从而导致更多的痛苦和失望。
在他看来,真正的信仰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静态的信仰,而非追求快乐和满足。
浅论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解脱观
浅论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解脱观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以对生命的痛苦和对解脱的渴望为核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叔本华认为痛苦是生命的本质,解脱的途径在于超越个人欲望和自我的束缚,追求真正的内心平静和自我解脱。
本文将浅论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解脱观,以期为读者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1. 痛苦的本质在叔本华的哲学体系中,痛苦是生命的本质。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是受苦的存在,痛苦是生命的主旋律。
在《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叔本华写道:“整个世界无非是一种痛苦的表象。
”他将痛苦分为三种:身体的痛苦、心理的痛苦和存在的痛苦。
他认为,个体生命的产生和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而这种痛苦是不可避免的。
叔本华以佛教的观点认为,存在是一种痛苦,痛苦来自欲望和贪婪。
人们追求的欲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因此会导致不断的痛苦和苦恼。
在这种情况下,解脱的途径是明白欲望无穷无尽的本质,放弃对欲望的满足追求,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解脱。
2. 解脱的途径叔本华认为,生命的真正解脱在于战胜欲望和私欲,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他在《道德经》中写道:“为德者不以品头论足。
”这句话意味着,一个真正的解脱者不会被物质和欲望所束缚,而是能够超越这些表面的东西,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叔本华认为,解脱的途径在于对欲望和私欲的战胜。
他强调理性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通过理性的思考和自我控制,战胜欲望和私欲的驱使。
只有摆脱欲望的束缚,人们才能真正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除了理性和自我控制,叔本华还强调对自然和艺术的追求。
他认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艺术的体验,人们可以超越物质的喧嚣和欲望的驱使,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对自然的观察和对艺术的追求可以使人们摆脱欲望的困扰,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升华,达到真正的内心解脱。
3. 对生命的态度叔本华的哲学体系强调对生命的态度,他认为人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痛苦和挫折,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
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原和人类的本质应从人的内心深处去寻找,即从生存意志来解释世界,并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的本质是意志”。
在此基础上,阐述其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主要包括人的内在生命性质及人生苦难的解脱。
虽然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带有悲观主义色彩,但他的理论思想使得我们重新思考在理性压迫下的非理性因素和人类主体性问题;以及我们对现世生活应持有的态度。
标签: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在对人生的认识上,叔本华与尼采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致的,即人生是痛苦的。
叔本华将万物的起源归因于生存意志。
这种生存意志当中潜在的生存欲望会使人类不断追求,但是始终得不到全部满足,这就使人类陷入了痛苦当中,所以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一个悲剧,由此形成了他关于人生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一、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理论叔本华从世界的本质是生存意志的体现为基础出发,表达了他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叔本华认为人生与世界就是生存意志的体现,生存意志是无法满足又无处不在的欲望,而人生又总是在追求这些无法满足的欲望,因此他得出“人生是痛苦的”帶有悲观主义色彩的结论。
(一)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首先,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即外在的世界只是感觉和表象的世界。
他认为对于“物是我的表象”这个命题是无须证明的,因为人们随时都可以清楚明白地感知到它。
人和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有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
但应该注意的是,动物是没有自己的意识的,只有人能思考、是有意识的,所以也只有人能够把外部世界的表象纳入自己的意识当中,感知到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也就是意志的世界[1]。
所以在我们真正认识到世界的本质之前,世界就是我的表象。
叔本华认为这个意志是世界的本质,由此他得出表象的世界是“虚”的,即使它真实存在,而意志的世界是“实”的,二者是单独存在的。
我们要获得最全面的认识,也就是要得到真理,就必须从意志去考察,而不是仅从表象去考察世界,这样才能获得对某一事物甚至整个世界的最全面的认识。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叔本华(1788年-1860年)是德国哲学家,他被视为西方哲学中悲观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两部著作《论人生的苦难》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
在叔本华看来,人生本身就意味着痛苦和困境,而且人们得到的快乐总是短暂的,最终都会面临死亡和虚无的命运。
在《论人生的苦难》中,他写道:“不知为什么人生总是苦难重重,虽然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渴求快乐。
”叔本华认为这种苦难不仅是肉体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社会上等面向。
他认为,人类生活的本质就是痛苦、不满和无尽的欲求。
对于这种情况,叔本华提出了“解脱”的途径。
他认为,只有找到真正自由的状态,才能摆脱痛苦的束缚。
而真正自由的状态是一种脱离欲望和意志支配的境界,即“超越自我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可以获得真正的平静和内心的自由。
此外,叔本华还提出了“意志”的概念。
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一种无限的、不可知的意志,它是一种强烈的、永不满足的欲望,它是万物存在的根源。
然而,叔本华同时也认为,诸如欲望和意志等这些驱动力反而成为了人类苦难的根源,因为这些驱动力总是让人心灵不安,并导致了一系列不满和挣扎。
除了以上提到的,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还包括以下几点:1. 悲观主义的根源:叔本华认为,悲观主义的根源在于生命本身就是无意义的。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没有任何目的或价值,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只是遵循着自然规律生存而已。
因此,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最终都会化为乌有。
2. 世界的本质: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
这里所说的意志并不是普通的人们所理解的“意志力”,而是一种无始无终的本体力量,它驱使着人们的欲望和行为,也是万物运转的动力。
3. 永恒的现在:叔本华主张重视瞬间,认为唯有通过当下的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他认为,过去已经逝去,未来尚未到来,人们所能真正享受的只有现在这一刻。
4. 知识与审美:叔本华认为,知识和审美是人类摆脱苦难的两种途径。
通过知识的积累,人们可以获取更多的现实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而通过审美的体验,人们可以暂时摆脱痛苦,沉浸在美好的事物中。
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
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叔本华及其哲学思想简介阿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德国哲学家。
他的哲学体系主要受到康德哲学、佛教思想及拟物主义的影响。
他的著作包括《论自由意志》、《悲观论》、《伦理学的两个基础》等。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他认为人生是充满苦痛和悲剧的,人类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他把人生比作一场戏剧,由于生命的短暂和一切终究会走向灭亡,人们必须面对无常和痛苦。
他强调个人状态的重要性,并主张摆脱物质欲望、征服自己的人性弱点以达到内心的和谐和解脱。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叔本华认为,人的存在是痛苦的。
人们的痛苦来源于人生的苦难、疾病、死亡和无法满足的欲求。
在他看来,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的苦痛,它们都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人们的身体会衰老,产生疾病,最终死亡;而心灵上的苦痛则来自于我们的欲求得不到满足,导致不满和挫折感的出现。
总之,痛苦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人类的存在也是没有意义的。
悲观主义的道德观在叔本华看来,我们应该通过摆脱物质欲望以及征服自己的人性弱点来获得内心的和谐和解脱。
他把这种状态称之为“内在状态”,并认为它是一种人生的目标。
在他看来,为了达到这种状态,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以及打败我们的人性弱点,如嫉妒、自私和虚荣心等。
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些时,我们就可以获得真正的自由和满足。
叔本华的艺术哲学叔本华的艺术哲学是他哲学思想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他认为,艺术能够帮助人们摆脱痛苦和悲剧。
他认为艺术能够让人们从现实世界中一步一步地走进美好的内心世界,让人们获得自由和满足。
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影响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虽然充满了悲观主义,但是其思想依然对许多人产生了影响。
他的思想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不满。
人们对于生命、幸福和意义的思考,都与叔本华的思想有关。
今天,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哲学风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学习。
浅论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解脱观
浅论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解脱观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他对人生痛苦和解脱观有着深刻的见解。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围绕着一种极端的悲观主义,他认为人生充满了痛苦和苦难,而解脱则来自于心灵的平静和超越欲望。
本文将从叔本华的生平、人生痛苦观和解脱观等几个方面进行浅论。
一、叔本华的生平叔本华出生于德国的哥尼斯堡,是一个富有的家庭的孩子。
他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母亲则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
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叔本华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曾在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和文学,并对康德的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叔本华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和苦难,他曾几次尝试去获得教职,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40岁以后,他才开始获得一些学术上的成就,但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
他的一生饱受孤独和贫困之苦,直到晚年才获得了一些名声和财富。
叔本华对于自己的生活却并不感到满足,他认为人生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的存在。
二、人生痛苦观叔本华的人生观可以归纳为“悲观主义”,他认为人生充满了痛苦和苦难。
他在《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人生充满了痛苦和折磨,而欲望才是这一切的根源。
”叔本华认为,人类不断追求欲望,却永远无法满足,因此造成了无尽的痛苦和苦难。
他将人类的欲望比作一种永不熄灭的火焰,燃烧着人们的心灵,让他们陷入无尽的苦难之中。
叔本华通过对人生的深刻观察,得出了自己的人生观: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苦难之旅,而欲望是苦难的根源。
他认为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痛苦和苦难,因为欲望是人类天生的本能,而这种本能正是导致人类痛苦的源头。
叔本华认为,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悲剧,而解脱则来自于对欲望的超越。
三、解脱观叔本华的解脱观可以归纳为“超越欲望”和“心灵的平静”。
他认为,要摆脱人生的痛苦和苦难,就必须超越欲望,寻求心灵的平静。
在《悲观论》一书中,他写道:“要想得到解脱,就必须放弃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
人生的意义 叔本华
人生的意义叔本华人生的意义叔本华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被誉为德国哲学史上最伟大的悲观主义者,其对于人生意义的探讨以及对于痛苦本质的思考极具影响力。
他认为人生是一个持续的痛苦之旅,而人们追求的幸福只是短暂的片刻。
然而,尽管叔本华的观点极其悲观,但他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却引发了我们对于存在本身的思考并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叔本华首先指出,人生的本质是痛苦。
他认为人们无法摆脱欲望的驱使,而欲望的满足只是痛苦的延续。
无论是物质的追求还是情感的渴望,都只会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欲望和痛苦。
他认为这是因为人性的本质是贪婪的,永远无法满足。
因此,无论我们追求怎样的目标,最终都会发现幸福只是一个假象。
然而,叔本华并不是完全否定人生的意义。
他在《悲观论》中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脱之道,即通过超越欲望,达到“否定意志”的境地。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欲望的抑制,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循环。
这种对意志的否定并非消极的否定,而是通过超越个体的存在,将自己与世界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据叔本华的观点,个体的意识和身体只是统一意志的表现形式,而这个统一意志是万物的本体。
因此,意识个体对于外界的感知只是表象,事实上,一切个体都是同一意志体的表现。
当个体能够超越自身的欲望和欲求,与世界融为一体时,便能实现内在的欢愉。
这种超越个体、与世界融为一体的境地,是通过艺术、爱、冥想等方式实现的。
艺术被叔本华视为一种表达与超越的方式,通过审美的体验,个体能够暂时忘却自身的欲望和苦难,感受到内心的满足和愉悦。
在艺术作品中,个体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感受到普遍的美和真理。
爱也被叔本华看作是解脱的一种方式,当个体通过爱与他人建立联系时,能够超越自我的欲望,感受到无条件的关怀和慈爱。
而通过冥想,个体可以超越欲望和欲求,达到内在的平静与宁静。
尽管叔本华的观点极为悲观,但他对于人生的意义的思考却教会了我们一些重要的道理。
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共5篇)
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共5篇)第一篇: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内容摘要:悲观主义是叔本华哲学的首要特征。
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产生,既受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影响,也是他个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他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功利主义的认识和感悟的结果。
本文试图通过对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形成原因及其哲学渊源的分析,以揭示其理论实质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关键词: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是西方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大唯意志论者,他以其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为近代西方主要哲学流派——唯意志论奠定了基础。
叔本华是一个反理性主义的思想家,也是一个极端的悲观主义者。
唯我主义的唯心论、唯意志论的哲学构架、反理性主义的哲学立场和悲观主义的人生观构成其哲学思想的全部。
唯我主义的唯心论是叔本华哲学体系的第一块基石和出发点。
他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的人与生物都有效的真理。
从这一个命题出发,指出世上的一切,都具有以主体为条件,并为着主体而存在的性质。
同时,他又指出单独构成世界另外一个方面的东西,那才是真正内在的、本质的。
叔本华指出,这就是意志,所以叔本华的第二命题,也就是他的哲学的核心,就是“世界是我的意志”。
叔本华在完成他的唯意志论哲学体系的基本构造的同时,提出了他的反理性主义的哲学立场。
叔本华从形而上学的理论层面上,体现了唯意志主义;从人生伦理学的理论层面上则表现为人生悲观主义,勾画了一幅痛苦人生的画面。
一、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形成原因:一种学说或思想的产生、认同或传播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是其唯意志论和反理性主义的必然结果,这与他当时所处的历史时代和他在事业、学术以及个人经历、家庭生活状况是密不可分的。
叔本华这种悲观主义的出现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家庭因素的。
(一)社会历史根源叔本华生活于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著名的法国启蒙运动及其直接后果——资产阶级革命就发生在此期间。
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述评
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述评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哲学家、文学家,其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是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人生被视作一种无法逃脱的苦难和痛苦的状态。
他参照佛教、耶稣教和希腊哲学等多种思想,阐述了其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其核心是人生的苦难和无意义性,具有广泛的影响。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根源可追溯到希腊哲学家尤利西斯的思想,即生命是一种负荷,要么得到解放,要么承担。
这种思想也可以在耶稣教中找到,即人们必须承受苦难,才能在神的国度里得到救赎。
此外,叔本华通过对佛教理论的学习,也发现了人生的苦难和无意义性的本质。
综合这些思想,他提出了自己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叔本华认为人类生命的最终价值在于其对“世界意志”的认识。
世界意志被认为是引导所有事物的创造力的存在,所有的现象都是它的表现。
人类的智力可以辨认出这种基本的世界意志的存在,但我们不能通过它来解决人类生命的最终问题-死亡。
叔本华认为,人的存在是悲惨、乏味和无意义的。
他认为,苦难是人类生命最显著的特征,生命是由痛苦、失望和绝望所组成的,人类的实质是痛苦生命,我们的存在完全是基于欲望和物质。
叔本华关于悲剧的解释是他哲学的关键要素。
他认为,悲剧是一种表达“世界意志”的艺术形式。
人类的生命本身就是悲剧,构成我们生命的因素就如同悲剧中的主人公一样,遭受着世界的虚空、无能、无力感、痛苦等等。
他同时指出,很多人能够从悲剧中获取安慰,就是因为他们体验到了“世界意志”的存在。
在悲剧中,人们被迫接受虚空、疾病、死亡等等本质意义,从而发现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
叔本华认为,人类必须通过反思和追求内在平静而抵消世界的负面影响,通过自我放逐和内省来达到自我救赎。
他主张要拥有超越性的视野,只有通过经验和追求内在平静的境界,才能真正地体验到“世界意志”的存在,从而达到救赎自我的目的。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影响是如此广泛,以至于他被认为是19世纪欧洲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论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观
作者简介:吴奕菲,安徽大学哲学了极大的 人的一生?“我们观察世界,见事事处处, 乐多少来进行度量,而应以脱离苦恼的限
震撼,挑战着资本主义原有的政治、经济、 都充满痛苦,都源于生活本身之需要,且 度——亦即脱离积极的恶式的限度来度
文化体系。在新旧体系的转折期,叔本华 不可分离,真可谓毫无意义可言,不合于 量。”由于叔本华认为人的痛苦多于快乐,
电影结束后作为审美主体的我们又回到了现实世界作为生命个体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故事与现实发生关系与他物发生关系与命运进行争斗为实现自己的愿望欲望而活在叔本华所说的痛苦再解释禁欲之路究竟指的是什么单就字面上来看永久的解脱方式就是彻底地否定生命
40
美学随笔
论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观
文 / 吴奕菲
叔本华认为,痛苦是人生的本质,是由于欲望造成的。要摆脱痛苦,只在审美的 人类的大喜大悲,动物的快乐就简单得多
叔本华对于人生痛苦的看法对尼采的 影响非常大,然后,尼采把叔本华的痛苦 学说加以发展,建立了“超人哲学”。他 认为既然痛苦随意识的明了程度而扩大, 那有学识的人就会比无学识的人更痛苦, 而天才也比普通智商的人更痛苦,那么就 必须以小的痛苦缓减大的痛苦,天才在肯 定自我的同时也就有权利牺牲一切普通 人。
本华遭受到严重的打击和巨大的痛苦,也 后,随着新鲜感和兴奋心理的逐渐消失, 历程来看,“相当的忧患、痛苦、烦恼,对
使他对痛苦有了更深刻的体验。这种生活 欲望满足后的快乐也会逐渐消失,随之而 于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3],
叔本华悲观主义名言
叔本华悲观主义名言在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的哲学体系中,悲观主义是他最为著名的思想之一。
他认为人生充满了无尽的苦难和痛苦,而且我们无法摆脱这些不可避免的困境。
以下是叔本华一些著名的悲观主义名言,它们深刻地揭示了他对人生的消极观点。
首先,叔本华认为人类的存在充满了痛苦和矛盾。
他说:“人生本身就是一场悲剧,因为我们无法摆脱我们内心的欲望。
”这句话表明了他对人类本性的看法,认为我们的欲望和渴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导致了痛苦和纷争。
叔本华还强调了人类的无能为力和命运的无情。
他说:“人类是一棵受苦受难而活的树,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句话暗示着我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和奋斗,最终我们都无法逃脱遭遇的痛苦和困境。
叔本华也对人们的欲望和追求进行了批判。
他说:“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它们永远无法满足。
人类的欲望只会增加我们的痛苦和烦恼。
”这句话揭示了叔本华对人类贪欲无止境的看法,他认为这种追求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和不满。
尽管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给人以沮丧和绝望的感觉,但他的观点却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思和讨论。
他的哲学思想强调了生活中的困境和痛苦,提醒人们审视自己的欲望和目标,并思考人生的意义。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叔本华的观点所带来的启示。
他的悲观主义思想提醒我们要更加珍惜和感激生活中的美好时刻,同时也要有所启发,追求内在的平和和满足,而不是永远追逐无意义的欲望。
总体而言,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名言揭示了他对人生的消极观点。
尽管这些思想可能令人感到沮丧,但它们也给予了我们对自身欲望和追求的反思,并提醒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和平和。
悲观主义或许会引发争议和反对意见,但它在哲学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对人类的思考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及其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意志 ;痛苦 ;悲观主 义;启示 中图分类号 :D 9 . 261 文献标识码 :B
阿 图尔 ・ 本 华 是 一 位 悲观 主 义 人 生 哲学 家 ,这位 叔 伟大的哲 学家以前 所未有 的精神深 度解释 了世界和 人 生 。他认 为 ,生存 意志 的本 质就是痛 苦 ,因为它对生 存的一切欲 求都是 由于 匮乏感 ,由于对 自己现状的不 满 足 。欲 求的产生 和实现过 程充满 着痛 苦 ,满 足之后
满足 。满足 了也 仅仅是 一种没有 痛苦 的状态 ,满足之
后 则 是 更 多 的烦 恼 和 空 虚 。有 些 人 一 生 为 欲 望 难 以 满 都理 工大学工程技 术学院 。 足而烦恼 ,处于 贫乏 的物 质生活 和精神生 活之 中 ;有
作者 简介 :扬颜宇 ( 9 3 18一
),四川乐山人 ,成
文章编号 :10 -9 6 2 1 )0 7C-0 5-0 0 9 16( 0 0 1() 2 7 1
又 产生新 的痛 苦 ,因为欲求是 无止境 的 ,痛苦 也就无 边 无际 。意志 越旺 盛 ,痛苦也 就愈深 重 。所 以 ,每一 部生命史就是一部痛苦史 。 叔本华 的唯意 志主 义及 悲观 主义人 生哲学 在叔本华看来 ,包括人 在内的世界万物都不过是与 主体 发生关 系的客体 ,因此 , “ 世界是 我的表象 ” : 这是一 个真理 ,是对于 任何一个 生活着 和认识着 的生 物都 有效 的真 理 。”… 本华在 作 为意 志和 表象 的 叔 世界 中明确指 出 ,世界 的本 质是 “ 意志 ” 。他说 : “ 意志 既是 自在之 物 ,是 这个世 界内在 的含 蕴和本 质 的东西 ;而生命 ,这可 见的世界 ,现象 ,又都只是 反 应 意志 的镜 子 ;那 么现象就 会不 可分离地伴 随意志 , 如影不 离形 ;并且 是哪儿有 意志 ,哪 儿就会 有生命 , 有 世界 。”。 l 叔本华认为 ,作为 “ 自在之物”的意志 , 是 一种无意 识的意志 ,它 的基本特 点就是求生 存 ,所 以 又可称为 “ 生存意 志” 。世界万事 万物都是 意志的 客观 化 ,人 意志的任 何一个 活动都体 现为他 的身体的 活 动 ,而身体 的活动就 是客观化 了的 意志活动 即意志 的 客观 化 。叔 本华指 出 :人生本 质上是 痛苦 的。 由意 志产生 意欲 ,由意欲产 生动机 ,由动机 产生活动 。人
浅论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解脱观
浅论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解脱观作者:张静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叔本华给出的两种人生痛苦解脱观——宗教和艺术的充分展开论述,试图给我们进一步深刻的认识。
除此之外,笔者在文章中补充了另外一种解脱方式——对“真”的追求,便和宗教、艺术完美的结合为——真、善、美三者的交相辉映。
关键词:宗教;艺术;“道”;解脱在叔本华看来,艺术和宗教是能让人走出“摆钟”的两个途径。
从艺术方面而言,是对“美”的一种追求;从宗教方面而言,是对“善”的一种追求。
这两种途径虽然迥然不同,然而却有着同样的特性:这是一个没有尽头的追求。
正是因为永无止境的追求,才能让生命的个体充满活力。
一、艺术的路径:“美”的追求谈到艺术,我们都会想起曼妙的音乐、色残斑斓的绘画,对于艺术作品而言,从根本上讲就缺乏一个绝对的判定标准,因为“美”是没有标准的。
“美”可以分为形式美、内容美和道德美三个境界,一个艺术作品如何能使这三者实现完美的结合,不是一件易事,本来就没有完美而言。
当我们的人生充满孤独时,我们不妨去享受这孤独之美;当我们人生痛苦时,我们不妨去体会这痛苦之美。
一重解读:这个世界,因你的存在才有意义。
如果没有了你的存在,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的那个经验的物质世界“虽存犹亡”,况与他人何“丝连”?二重解读:这个世界,是你心灵打开的世界。
你心灵的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正如孩子的心灵世界不同于成年人的心灵世界一样,每个人的心灵所打开的世界具有唯一性,你永远生活在你所打开的心灵世界中,这与他人何“瓜葛”?三重解读:为自己而活。
顺应上天所赋予你独特的秉性,遵循自己所理解的世界,去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对生命本身最大的尊重,更是对造物主最深刻的诠释。
举例来说:遇上雨天,人们也许会烦恼,也许会心生厌恶,可他们是否知道,雨中的景色也有一种别样的美呢?我曾幼稚地想:在这样的天气中,是否有人也像我一样沉醉在这美好的景色中呢?雨,浇灌了树木花草,滋润了山川大地,每当雨停后,人们出来散步时,总会惊叹雨后景色的美丽,会惊叹在一场雨后,树木更青翠了,花儿更艳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随笔
论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观
文 / 吴奕菲
叔本华认为,痛苦是人生的本质,是由于欲望造成的。要摆脱痛苦,只在审美的 人类的大喜大悲,动物的快乐就简单得多
瞬间能够实现,就必须彻底否定生命。这看似消极的人生观,其实隐藏着积极的意义。 了,动物唯以生存为满足,它们的意识作 用只限于眼前的存在,只限于当前它所能
使他对痛苦有了更深刻的体验。这种生活 欲望满足后的快乐也会逐渐消失,随之而 于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3],
阴影对叔本华性格的形成和人生观的形成 来的又会是空虚和无聊。相比较欲望带给 因为这些痛苦,是我们在欲望与命运的斗
美学随笔
41
争中产生的,是欲望还未得到满足的郁闷 状态。倘如在一个欲望满足之后,没有为 另一个欲望埋下种子,那么生命个体就会 陷入无聊、空虚、烦闷的精神状态。当生 命个体陷入这种状态时,就会产生消极的 人生看法,产生屠杀、战斗、谋杀等不良 行为。在叔本华那里,求生意志隐藏于一 切现象世界的后面,是全生物类物种所共 有的,当这种意志也没有的时候人类的劫 难要比仅有的为完成欲望所产生的痛苦要 大得多。因此,叔本华认为:“一切幸福 的境界,一切满足的情感,就其性质而言, 均属消极,换句话说,也就是脱离了痛苦 而成的,痛苦则是人生的积极原素。”[4]幸 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是我们理想生活的 最高追求。然而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我 们却往往被满足冲晕了头,导致惰性的产 生,缺乏精神支柱,茫然而不知所措,生 活也就没有任何意义而言。叔本华看似消 极的人生观,却隐藏着积极的力量,而这 种力量正是推动人类不断前进的主要动 力。这种力量就是人的欲望,欲望是把双 刃剑,它能给人带来痛苦,同样也能给人 带来快乐。“人的欲望增进其快乐”[5],人 们在欲望完满之后也会享受于实现欲望所 带来的快乐。这种由欲望引起的、痛并快 乐着的快感正是生活的本质所在,也是多 彩人生中所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
可是,既然欲望也能给人带来快乐, 叔本华为什么会把整个人生都看成是痛苦 的呢?叔本华把人的状态分为以下几种: 其一,产生欲望但欲望未达成时,生命个 体担心、焦虑欲望达不成,生命个体不仅 忍受着心理上的折磨,还必须忍受着身体 上的煎熬;其二,欲望达成后,欲望的达 成使生命主体满足于事件发展成了预期的 那样,可是这种满足带来的快乐会消耗 掉。结果未至时,期望着结果的出现,而 一旦达成欲望,满足又会减少,而快乐只 是一瞬间的,随之而来的则是达成欲望后 的空虚,生命主体成为无所事事的人;其 三,欲望达成后又产生新的欲望,生命主 体的情绪又从欲望开始时产生。欲望是经 久不息的,而随着欲望的不断满足,愿望 达成后的快感就会越来越微弱。因此,无 论生命主体处于何种状态上,都必然是痛
进行激烈的竞争和殊死搏斗。除此之外, 这种带给人痛苦的欲望是非理性的,是周 争而获得的幸福也只是短暂的。
其个人的人生经历也促成了他悲观主义人 而复始、不断出现的。生命个体在欲望满
当我们深入研究叔本华对“痛苦”的
生观的形成。叔本华从小就比较孤僻、傲 足之前总是充满冲动和欲念,而欲望的满 看法时,我们会发现痛苦是人生所必不可
见到的范围之内。动物所关注的是当下的
叔本华是意志论哲学的开创者,他一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打开了他思考人生 口腹之欲和生存状态,人类却不仅仅关注
生致力于人生诸多问题的哲学思考,其人 哲理之路。
于眼前,他们还关注于过去和未来。人类
生美学以悲观主义的人生观为外壳,以意
“除以受苦为生活的直接目的之外, 为了实现自己的求生意志,不仅要获取食
注释: [1][2][3][4][5]叔本华著.王成译.悲观论集.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3 页、1 页、4 页、 6 页、7 页 [6]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5.11 页
作者简介:吴奕菲,安徽大学哲学系研究生
实习编辑:李海潮
在笔者看来,叔本华的人生苦痛论打 着人世苦痛的幌子,在向世人揭示一种积 极的生活方式。他将积极的生存法则掩盖 在消极的文字之下,以消极的表象思索着 积极的意志。他认为人在以一种苦痛的生 存方式度日,之所以会苦痛是因为人们有 欲望、有追求,这种痛苦正是人们为提高 生活质量、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能够诗 意化地生存,所必须经过的历程。然而,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喜欢的生存方式,对自 己的生活状态的评价也各有不同。对于欲 望的达成是苦是乐,是否值得作为人生追 求诗意化生存的一个元素,只有当事者心 里明白。
意味。人生的快乐达不到我们的期望值,
既然叔本华认为人生是苦难的,那么
18 世纪下半叶到 19 世纪上半叶,在 然而痛苦却远远超出我们的承受底线。那 人生有没有幸福呢?他曾经说:“对于任
法国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 么痛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伴随 何人来说,任何幸福的生活都不应该以快
政治、经济、文化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 人的一生?“我们观察世界,见事事处处, 乐多少来进行度量,而应以脱离苦恼的限
震撼,挑战着资本主义原有的政治、经济、 都充满痛苦,都源于生活本身之需要,且 度——亦即脱离积极的恶式的限度来度
文化体系。在新旧体系的转折期,叔本华 不可分离,真可谓毫无意义可言,不合于 量。”由于叔本华认为人的痛苦多于快乐,
看不到社会发展的出路,他看到的只是充 道理。”[2]造成这种痛苦的原因就是欲望的 生命个体所承受的痛苦的状态多过于快乐
之中。 审美状态是摆脱痛苦的暂时的解决方
式,它只能使痛苦消失在审美的瞬间。“而 要得到永久的解脱,就要彻底地否定生 命,就要走禁欲之路。”[6]在这里,我们不 再解释禁欲之路究竟指的是什么,单就字 面上来看,永久的解脱方式就是彻底地否 定生命。我们知道,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 哲学的核心是揭示求生欲望是世界的本 质,所有生物界的物种和人生的所作所为 都是出于这种求生欲望。而要彻底地否定 生命,就等于是要放弃生命。因此,获得 解脱,就等于放弃自身,因而这并不是什 么脱离痛苦的方法。
慢、狂妄自大,很难与人相处,他与母亲 足又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过程来 少的一剂良药。作为表象的痛苦看似让人
不和,父亲又在其十七岁时逝世,这使叔 实现,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欲望达成之 们郁郁寡欢,可是就生命个体发展的整体
本华遭受到严重的打击和巨大的痛苦,也 后,随着新鲜感和兴奋心理的逐渐消失, 历程来看,“相当的忧患、痛苦、烦恼,对
苦的。
二、痛苦的解脱
在叔本华看来,人生是痛苦的,痛苦 是人生的本质。但是,纵然人生的本质是 痛苦的,在细节上也会显现喜剧的意味。 而对如何摆脱痛苦,叔本华也给了我们明 确的解答。他认为,摆脱人生痛苦的方式 就是进入理念的世界。理念作为意志和表 象的中间环节,把本质与现象连接了起 来,把认识从意志的束缚下解放了出来, 这就是审美状态。在这个状态中,审美主 体摆脱意志的束缚成为纯主体,注意力不 再关注于欲求的动机,心态平静、安宁, 此时的主体关注于眼前的审美客体。而成 为审美客体的客观事物,和外物已经没有 了任何的联系,只是作为可供观赏的理念 存在。主体直观理念,没有任何的杂念, 仅是纯粹的直观,在直观中沉浸,并自失 于客体之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从而 忘却了主体自身,使得眼前只有理念,生 命主体也就摆脱了自己,不再和个别事物 相对应。作为认识理念的纯粹主体和理念 完全合一,忘却了自己的欲望,忘却了自 己和欲望的关系。当审美主体忘却了自己 的欲求,也就摆脱了痛苦。然而,我们却 没有能力让自己长期停留在这种状态,只 要处于审美状态中,作为纯粹观赏对象的 理念对于我们的意志、对于我们和他物的 关系,就会再次进入我们的意志,审美状 态自然不复存在。我们又回到了作为意志 的世界,我们不再认识理念,而是关注于 个别事物,重新被意志所束缚。就如同我 们欣赏一部悲剧电影,电影情节跌宕起 伏,主人公的命运坎坷多变,在大是大非 面前,主人公身上发出闪亮的光辉,我们 被这部电影深深地吸引,幻想着成为电影 中的主人公。可是如果这些事件真的发生 在自己身上,和自己产生了联系,我们便 不会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剧情的变化 了,反而会感慨自己命运的坎坷、生活的 无助,希望这些考验人性的悲情事件远离 我们。电影结束后,作为审美主体的我们 又回到了现实世界,作为生命个体演绎着 自己的人生故事,与现实发生关系,与他 物发生关系,与命运进行争斗,为实现自 己的愿望、欲望而活在叔本华所说的痛苦
叔本华对于人生痛苦的看法对尼采的 影响非常大,然后,尼采把叔本华的痛苦 学说加以发展,建立了“超人哲学”。他 认为既然痛苦随意识的明了程度而扩大, 那有学识的人就会比无学识的人更痛苦, 而天才也比普通智商的人更痛苦,那么就 必须以小的痛苦缓减大的痛苦,天才在肯 定自我的同时也就有权利牺牲一切普通 人。
是从自我出发,以自我为中心,讲究个人 人比动物拥有更多的苦和更多的乐,因为 望的大小。人的欲望小,痛苦就小,而人
利益至上。表现出来的社会现象就是人们 人类不可能仅仅满足于已经满足的欲望, 的欲望大,相互间 在满足欲望的基础上还会生成新的欲望。 福的标准是消极的,通过与痛苦不断地斗
满整个社会的矛盾和痛苦。随着资本主义 生成,但叔本华却并没有完全否定欲望, 的瞬间,快乐的短暂比起痛苦的折磨要微
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衍生出与之相适应 因为人类由于需要或者由于自身的缺乏才 小得多。因此,衡量人生的幸福标准就在
的功利主义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出发点 会产生欲求。他把人与动物作比较,认为 于脱离苦恼的限度,而苦恼的限度就是欲
志和表象的理论为哲学基础,并在这样的 人生就没有什么目的可言。”[1]叔本华认为 物以求生存,还要发展自身以求更好地生
基础和外壳下表现人生的痛苦症结所在以 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的,人生的经历本身 活。由此,人类就被卷入无限轮回的生存
及解脱痛苦的解决方式。
就是一场悲剧,只有在细节上才有喜剧的 之苦中。
一、人生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