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1《赶海》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说课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赶海》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孩子和他的家人一起赶海捞鱼的故事。
本文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为它有着生动的形象、简单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
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赶海》也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赶海捞鱼的过程和方法•理解文本内容,准确阅读文本•掌握文本的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技巧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加家庭情感•培养孩子们的勇敢探索精神和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孩子们了解赶海捞鱼过程和方法•通过多次阅读和朗读,让孩子掌握文本内容•帮助孩子们理解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技巧2.教学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语言中的深层含义•如何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认识和态度四、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导入老师首先可以和孩子们谈谈大海的神奇和美妙之处,引导孩子们对海洋产生热爱和探索的兴趣。
然后,老师可以询问孩子们,他们是否听说过赶海捞鱼这样的事情,以了解孩子们的预先知识储备情况。
最后,老师可以请孩子们翻阅一些图片,显示赶海捞鱼的情况,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阅读与理解老师可以将整篇文章分成几个段落进行解析,让孩子们逐段理解文章,掌握文本的大意和关键细节。
在孩子们理解每个段落之后,还可以与孩子们分享与自己相关的类似经历。
老师还可以要求孩子们朗读文章,让孩子们加深理解并增强记忆。
3.情感体验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文章内容并建立起情感共鸣,老师可以安排一些活动,如模拟赶海捞鱼的过程、制作赶海的海报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的体验,孩子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赶海捞鱼的方式,还能够增强对家庭团结的认识和感受,同时也能体验到探索自然的乐趣。
4.知识总结在学习本篇课文的最后阶段,老师可以与孩子们共同总结文本的核心内容、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技巧。
苏教版三下《11、赶海》教学设计+反思

苏教版三下《11、赶海》教学设计+反思《赶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和“战利品”的借代意义。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一、看图激趣,谈话揭题。
1、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生自由交流)请跟我来!(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2、自由交流。
3、海水退潮时,人们就会去捕拾海鱼、海蟹、贝壳之类的东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赶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引导初读,感受其“趣”。
1、你们想不想去赶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同走进大海,一起去赶海。
师范读。
2、听完课文,有什么想说的吗?3、引导学生感受到赶海的“趣”,(板书:趣)三、读文品“趣”,入情入境。
1、你们想读吗?大声地去读吧。
2、大胆地去读给你的学习伙伴听一听,相互倾听,相互帮助,并让他给你打打分。
3、相信大家已经对课文有了新的认识,如果再带上一支笔,默默地读一读课文,并试着把你认为有趣的地方作上记号,你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4、引导学生自由交流。
(1)乐趣一:追赶浪花交流、示句:“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
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渐渐远去的浪花在作者眼里是那么有趣,因此作者忍不住要去?——(追赶浪花)引导学生读出“我”兴奋的语气。
小结:浪花回头,有趣;追赶浪花,更有趣。
(板书:追浪花)(2)乐趣二:捉螃蟹交流、示句:“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创设情境“摸呀摸呀”引导抓住“嘿”体会其兴奋,。
指名读,互评。
(3)乐趣三:抓大虾交流、示句:“咦,怎么我的脚也――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抓住“咦”、“哦”来体会作者的心情;通过“武将”和“俘虏”的对比,及“伸”、“捏”、“只一……就……”的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成就感。
想象说话,如果是你,看到这只可爱的大虾,会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4)乐趣四:小伙伴捉螃蟹。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实录与评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实录与评析一、教材基本情况《赶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教材篇目,主要讲述了一群孩子在沿海的沙滩上赶海捞海蟹的故事。
该篇的文本由张仲景所写,朱虹梅所画。
文章通俗易懂,讲述性强,文学特色突出。
二、教学内容及目标本教学活动是依照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要求制定,并结合教材《赶海》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1.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能听懂故事情节,领会文图的基本意义,初步感知文章中的文学形式;2.开发语言表现力,培养合作意识,实现阅读与口语表达的有效衔接;3.培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丰富其课外生活,引导学生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过程与评析3.1 教学前准备1.教师获取教材及相关资源,并认真阅读教材;2.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及目标,并制定教学计划;3.教师检查教学制作、准备课件和教学PPT等教学辅助材料;3.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要旨在学生还未接触教材之前,教师先利用PPT图片或其它语言方式对本故事进行阐述、概括,使学生对于故事情节、主人公、文学特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
3.3 阅读教材与视频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故事情节,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先观看配备海珍品的海滩。
接着,教师请学生深入阅读本文,比较故事中的场景与视频实景的异同,概括文章主要人物和环境,并进行情景复述,以便更好理解本文的特色。
3.4 分角色阅读与剖析文章学生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在分别出演“海边儿童”“海蟹”“寿水国王”等主要角色的基础上,利用教材,让学生为角色设置形象化的台词,同时重点分析文章的语言、情节规律和形象等情节。
3.5 互动体验并情感交流在理解文章主题及形式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思考捕捞的规律和技巧,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互动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引导学生情感交流,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苏教版小学语文赶海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赶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赶海的场景和过程,增长见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想象和联想,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赶海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观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感受赶海的乐趣,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想象和联想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赶海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与赶海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赶海的了解和经历。
(3)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工具,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小组内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小组合作完成与赶海相关的任务,如绘制赶海场景、表演赶海过程等。
4. 课堂讲解与练习:(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口语练习。
(3)学生进行赶海主题的写作练习。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学习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赶海经历或想象中的赶海场景。
(3)教师推荐与赶海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与赶海相关的写作练习。
(3)观察大自然,记录下自己最喜欢的景色或事物。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教案.doc

赶海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写生字一、导入:【大海的动态画面】背景音乐(大海啊,故乡)伴奏(调小音乐声音)师:孩子们,大海美吗?单老师格外喜欢大海,喜欢它的蔚蓝壮阔,更喜欢享受退潮时赶海的快乐。
【我在海边的照片】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就叫赶海。
大家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写写这个课题吧!师:板书“赶海”刚才大家看了那么多的图片,知道赶海是怎么一回事吗?生回答。
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赶海时会发生哪些有意思的事情了吧?有位叫杨谦的作家,把他赶海时的经历记录了下来,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的快乐吧!请大家打开书,读一读这篇课文吧!二、初读课文:(一)一读课文: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赶海时会发生哪些有意思的事情了吧?有位叫杨谦的作家,把他赶海时的经历记录了下来,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的快乐吧!请大家打开书,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读一读这篇课文吧!【读书要求:】1、读准生字词,读通顺课文。
2、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好之后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学生读课文,师一定要做行间巡视,并了解学情。
等学生基本回座位后,请大家看大屏。
(一)学生字新词:师:啊!大海退潮了!看,金色的海滩上留下许多美丽的贝壳。
【写有词组的贝壳,带拼音】嘿暑假舅舅追浪花哎沙滩喧闹抓海星咦夹住长须捏大虾哦螃蟹逃窜成俘虏(1)一读词语:师:请同学们自山轻声地读一读贝壳身上这些词语宝宝吧!看谁一下子就能获得这些可爱的贝壳。
生自由读词语,师行间巡视。
师:谁愿意将自己喜欢的哪行词串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师生共同正音。
(2)二读词语:【去拼音的词组,词串连读游戏】师:去了拼音的词语宝宝,同学们还认识吗?我请同学们开火车来读读这些词语。
火车火车谁来开。
生开火车方式来读词串。
(3)选学生字:师:孩了们的词语学得可真好!老师奖励你们一个大大的笑脸。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大的笑脸。
在这些词串中有两个生字的横画特别多。
【暑、舅变红色】我相信一定也不会难道你们的。
孩了们伸出你们的手,跟老师一起在田字格里来写写这两个字吧!师一边写一边说:大暑天烈日炎炎,暑的上面是一个扁扁的日,下面是记者的者。
苏教版小学语文赶海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赶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赶海的场景和过程,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赶海的乐趣。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学会通过观察、体验,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所见所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感受赶海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观察、体验,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所见所感。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等。
2. 生字词卡片。
3. 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看课文动画视频,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激发学生兴趣,提问:你们参加过赶海吗?赶海有什么趣事?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3. 感受赶海的乐趣(1)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赶海的场景。
(2)小组讨论:你们觉得赶海有趣吗?为什么?(3)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5.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生活中有趣的场景,试着用生动的语言描绘。
六、教学拓展1. 学生展示自己观察到的有趣场景,分享描绘的语言。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篇关于赶海的短文。
3. 学生展示合作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1课《赶海》课文及教案

精心整理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1课《赶海》课文及教案【课文】哎,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喧闹的海滩渐渐恢复了平静,只有海鸥还沐浴着晚霞的余晖,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教案】教学要求:2、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4、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2、出示要求:(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同学们已经读通了课文,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5、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的读读。
(配上音乐)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齐读,说说你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写。
2、指导学生记住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描红,注意坐姿。
四、作业。
二、以读感知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寻求解答。
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
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
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化,对于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不正确的及时纠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教学设计(通用12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从读中感受“俺”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同学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俺们继续来学习11课《赶海》。
过渡:在预习课文,有不少同学对俺说:老师,俺从没见过大海,俺多想去看看啊。
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这一要求,带你们去看看海,好不好?2、播放,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
同学欣赏。
3、生谈感受。
(大海真美。
真壮观等)过渡:同学们都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是啊,大海真美啊。
今天俺们就在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
二、初步感受赶海的“趣”1、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2、指名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趣3、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俺”在海边做了哪几件有趣的事?4、生边读边考虑问题。
教师巡视。
5、读后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过渡:通过初读课文,俺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小作者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四件事。
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
读慢一些,给自身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然后再把你想到的、觉得有趣的地方讲给你的同桌听。
6、同学读、想、说。
教师巡视。
三、精读感悟1、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
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指名交流汇报。
(按同学汇报的顺序来讲)A “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
俺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怎样才干把这种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呢?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B “俺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俺抓住了!”师: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得这么慢呢?(不好摸,摸得认真,摸得仔细)抓住一只小海星,作者心情怎样?哪个字最能表示作者高兴的心情?怎么读呢?指名读,相机评价,齐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第一课时课案

(7)师:这个有趣的故事一共有几段?
(8)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出示几个长句子,指导学生反复练读。
师相机激励,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
a.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1.播放视频《大海啊,故乡》。
2.师:这首歌好听吗?大海可美了,谁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大海是什么样子?
大海退潮后,你们最想去干什么?
3.小结:大海退潮后,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喜欢去海边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等,这就是赶海。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跟随作者一起去“赶海”。(板书:赶海)
学生观看视频
交流所看所想
利用学生常玩的游戏中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检查自读情况。
(1)同学们,课文中的生字词都读准了吗?出示词卡,抽读,(读准的小组加一颗星,能够帮助别人纠正的小组加一颗星。)
(带拼音的)这支歌 暑假 舅舅 螃蟹 嘿 抓住 束手就擒 东逃西窜 哩 哎哟 夹住 痒痒 长须 一捏 俘虏 喧闹 恢复 似的
(统计各小组得星情况)
学生帮助帮助数星。
通过小组比赛,既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三)
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词2遍。
学生记录作业。
板书设计:
赶 海
舅: 须:
逃()俘( ) 似:shì( )
桃( ) 浮( ) sì( )
虏( ) 支( ) 夹:jiā( )
齐读课题
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苏教版三下_11.赶海【优质教案】.doc

11.《赶海》教案教材分析: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课文共5个自然段。
第2—5自然段,按活动的时间顺序具体记叙了“我”的一次“赶海”的过程:赶到海边到抓蟹到满载而归。
学情分析:“赶海”是指海边的人在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
“赶海非常有趣的,以次为题,既突出了课文叙述的中心内容,又激发了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通过联系上下文。
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借代意义。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希望在大家欣赏歌曲的时候,能够仔细的观察画面,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播放《大海啊!故乡》,出示课文插图)(相机板书:海)2.海水退潮时,人们到海边去捕捉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人们称之为“赶海”(板书课题)(用歌声、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然段大意1.读课文,读准字音。
(1)先读准课后生字的字音,再边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出示词语,指导读准生字词的字音,重点指导2.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1)要求:把句子读正确、通顺,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读破句。
(2)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扎根字词,把文章读通顺,试理解本课生字词。
)3.三读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大意。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写法,为下文“写”作准备。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以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卡片。
2.重点提醒“舅”、“载”的笔顺。
3.指导书写。
四、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赶海优秀教案附带原文

赶海优秀教案附带原文篇一: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优秀教案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1 赶海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根据字理识记、书写“舅、虏”2个字,认读本课10个二类字;掌握多音字“夹、兴、似”及儿化音“努努嘴儿”的读音;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理解“束手就擒、东逃西窜”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清文章脉络,尝试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哼唱歌曲,感受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3.有感情朗读赶海的几件趣事,重点抓住“摸”、“捉”、“抓”、“捏”等动词再现小作者童年赶海的情境,抓住“嘿”、“哎”、“咦”、“哦”等语气词感受小作者童年赶海的乐趣,体会语气词表情达意的作用,并尝试运用。
4. 迁移运用本课巧妙使用首尾呼应、语气词、传神动词等富有特色的表达方法,练习“说”、“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朗读赶海的几件趣事,通过抓重点词句和语气词,揣摩体会其中的“趣”。
难点:抓住“嘿”、“哎”、“咦”、“哦”等语气词感受小作者童年赶海的乐趣,体会语气词表情达意的作用,并尝试运用。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交流评价等方式了解学生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等要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朗读、想象、对比揣摩、评议、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如动词“摸”“捏”,语气词“嘿”、“哎”、”咦”、“哦”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赶海的“趣”。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
2.制作《赶海》多媒体课件。
学生:完成预习单。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这是一首歌唱大海的歌,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和大海有关的课文,板书:赶海(写“赶”的时候,让孩子们一起数空,然后齐读课题)3.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之后你的脑袋里有哪些小问号?预设:什么是赶海?赶海都可以做什么?(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设计11 赶海【备课资料包】【教学目标】1、认识“螃、蟹”等10个生字;会写“支、暑”等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似”;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大海、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情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
【教学重点】1、认识“螃、蟹”等10个生字;会写“支、暑”等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似”;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大海、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的动态画面。
2、说说对大海的印象,出示()的大海。
2、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4、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2、出示要求:(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3)标好自然段序号。
2、是嘛,书中的我更是急不可待,谁能读好这句话?把我的心情读出来?(课件出示)读好这句话的关键在哪?(课件)你注意到了这句话中的“闹”,抓得真准!这闹能换成其它词吗?(吵、哭、嚷、纠缠)有没有闹好?3、想想看,我会怎么跟舅舅闹呢?我们不妨联系自己来演一演,,老师演舅舅,你们做小外甥、外甥女,看谁闹得最厉害,我就带谁去!行吗?(生练习,师生合演闹赶海)4、这个外甥闹得可真狠,连拖带拉的,还一个劲儿耍赖,我真是无可奈何,看来不带他去,今天我也别想过得塌实。
这闹字其中的含义体会出来了吗?5、小结:小小一个闹字,闹出了我的无限渴望,可见赶海多有吸引力,更说明了我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急切心情,这词用的真是太妙了!谁再来把闹的趣味读妙了?(二)找趣1、过渡:这个的趣呀,在“我”的脑海中真是深深的扎下了根。
2、一起来听听录音朗读,边听边想,我在赶海是遇到了那些有趣的事儿?(放录音、指名回答、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3、这件事儿就是一段情。
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设计带反思

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设计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设计(带反思)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的意义。
4、凭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对大海的印象吗?指名说。
2、谈话:大海是很美丽的。
住在海边的人,不仅能欣赏到大海的美,还常常去赶海。
(板书课题)你们知道“赶海”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发言)3、是啊!开始退潮了。
海水哗哗往下退,金色的沙滩上留下了无数海洋里的宝贝。
有海星啦,海蟹啦,海虾啦┄┄走,我们一起去赶海。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然段大意1、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读通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读,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词语。
(1)、指生读词语,师生共同正音。
(2)、学生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
2、指名逐节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指生说说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去赶海?哪几自然段,是写“我”那次赶海的情景的?四、指导写字1、影出示生字,让生仔细观察分析。
2、范写较难写的字并讲解。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课文《赶海》。
谁来说说“赶海”是什么意思?(人们赶在大海退潮时,在海边捡拾一些海鱼、海虾之类的东西。
)2、作者杨谦在本文中描写了自己和舅舅的那次赶海情景。
那么,那次赶海总的给作者“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生答:有趣)。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说课设计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说课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阅读文章《赶海》并了解文章内容。
•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活动,理解文章的主题,认真感悟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开阔视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口吻复述故事情节,并能正确使用“张网”“收获”等词语,形成语言习惯。
•能够初步感受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及其心理活动,增强了解人性的认识。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平凡但又伟大的人及他们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奋斗精神,培养他们珍惜当下、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
•能够通过本文的阅读,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素质。
3.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教学、抽象思维和联想思维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技能。
•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展示以及读书笔记等多种代码设计与阅读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思维开发。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材为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的《赶海》。
2.教材特点:选取了一则关于渔民张师傅捕捞大鱼的小故事,涉及到生命、自然、困难与人物坚毅等内容。
3.教材价值:通过本文,能够让学生了解张师傅伟大的奋斗精神,并渗透了对生命、自然和困难等议题的创造性阐述,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悟生命的真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对生命、自然与困难等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素质。
2.难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真谛,增强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之情,掌握正确的思维逻辑与语言技巧。
1.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多媒体介绍张师傅等真实情境人物,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的真实性,以及生命创造力的奇妙。
2.讲授法: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题当前的主要目的。
3.知识呈现法:通过课堂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依次阐述了解张师傅的生活特点,以及他面临的困境和磨砺人性的奋斗精神。
4.经验展示法:通过教授经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赶海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赶海一、教学目标1.掌握赶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
2.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4.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赶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赶海的历史渊源和代表性人物。
3.赶海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4.赶海的海产品和采摘方法。
5.赶海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
6.赶海中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技能。
三、教学重点1.赶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赶海的海产品和采摘方法。
3.赶海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
四、教学难点1.赶海的历史渊源和代表性人物。
2.赶海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3.赶海中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技能。
五、教学方法1.讲授+互动:讲解相关知识,鼓励学生提问,带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实地采摘海产品,让学生亲自感受赶海的乐趣和风险。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海产品分析、分类和讨论,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技能。
六、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赶海的相关知识,通过图片、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讲授1.讲解赶海的历史渊源和代表性人物,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赶海文化的吸引力和魅力。
2.讲解赶海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赶海对当地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3.讲解赶海的海产品和采摘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海产品的采摘方法和技巧。
4.讲解赶海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引导学生了解赶海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实地采摘海产品,让学生亲身体验赶海的乐趣和危险。
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并引导学生注意安全问题。
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进行海产品分析、分类和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5.总结归纳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成果,提醒学生注意赶海中的安全问题,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
七、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践操作的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设计6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1.赶海一、教学目标:一、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
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通过朗诵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2. 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
有情感地朗诵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三、教学评判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畅念书情形。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情感朗诵等方式推动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酷爱之情。
四、教与学的预备: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
(见附件)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大海啊故乡》的音乐磁带。
3.搜集有关大海的资料。
4.课文录音及投影片。
五、教学课时:2 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揭露课题,引入情境。
1.同窗们,喜爱大海吗?明白什么是赶海吗?海水退潮的时候,人们到海边去捉小鱼、捡贝壳等等,这些活动就叫“赶海”。
有赶过海的吗?说说你感觉赶海怎么样。
2.这节课,咱们来学习第11课《赶海》。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
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二、检查自学成效。
(1)检查生字的识、写。
投影出示前置性学习单,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读音。
支暑舅抓逃夹须捏俘虏暑假舅舅夹住长须捏住俘虏大虾哎哟喧闹恢复余晖趣事痒痒的努努嘴儿赶海(2)指名读。
注意:要区分清楚这两个词语的读法,韵母别离是“ao”“ou”。
读一读。
课文中是“哎哟”。
“努努嘴儿”、“痒痒的”,两个三声的字相连时,第一个要变成二声。
三个三声的字相连时,前两个字都变二声。
记住如此的规律。
齐读所有词语。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设计11

赶海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4、凭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欣赏欣赏。
这是一首,《大海啊,故乡》,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我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板书11、赶海,跟我一起写)咱们一起开心地读读课题。
你知道什么是“赶海”吗?(师介绍:当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捡贝壳、捞海带、玩耍等,我们把这些活动称为赶海。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小作者去赶海吧,一起享受赶海的乐趣。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打开书60页,听好老师的小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让老师听到你们读书的声音。
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你是否掌握了?出示词串:嘿暑假舅舅去赶海哎喧闹沙滩抓海星咦夹住长须捏大虾哦逃窜螃蟹成俘虏分别找四个同学读读这四行词语。
舅是本课的一个生字,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舅这个生字不好写,跟着老师写一写,上面表音,下面表意。
书写生字:舅。
再分别找四个同学读读这四行词语,2.概括文章意思(1)看来生字朋友难不倒大家,结合屏幕上的词串,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讲了一个孩子跟着她的舅舅去赶海,去捡了一些海产品师:谁还能说得再概括一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就是讲课文的主要人物干了一件什么事。
生:暑假里,跟舅舅去赶海师:是啊,课文讲述的就是“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11.赶海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认读两条绿线内生字;结合语境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束手就擒、武将、俘虏”等词语的意思;正确规范抄写课后生词。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理清文章脉络,继续练习“要素概括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扣“趣”品文,通过朗读、比较、练写等言语实践,感受“摸、捏”等动词的精妙和“嘿、咦”等语气词所表达的情趣,体会赶海的无穷乐趣。
4.初步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特色,能够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凭借生活经历和想象,练写生活中其它趣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并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理清文章脉络,继续练习“要素概括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扣“趣”品文,通过朗读、比较、练写等言语实践,感受“摸、捏”等动词的精妙和“嘿、咦”等语气词所表达的情趣,体会赶海的无穷乐趣。
难点:能够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凭借生活经历或想象,练写生活中其它趣事。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交流评价等形式了解学生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情况。
2.在初读感知环节,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继续练习“要素概括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读一读、想一想、比一比、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体会赶海的无限乐趣。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附页)教师:1.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2.提前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指导。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情境导入,识题激趣(出示大海背景图,播放歌曲《大海呀,故乡》,把学生带入情境)1.一首优美的歌曲,一段动人的旋律,将我们带到了美丽的大海边。
喜欢大海吗?简要说说原因,引出课题。
2.师:是的,正如大家所说,当大海退潮后,大海会留下很多宝贝,快看!有奇形怪状的贝壳,五颜六色的海星,神气威武的大虾(师边描述边在黑板上相机贴上浪花、海星、大虾等图片)……这时,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来到海滩上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赶海。
(板书课题)3.指导朗读课题:带着赶海时的愉快心情朗读(二)检查预习,整体知趣1.出示词串,自由练读暑假舅舅去赶海沙滩浪花抓海星螃蟹逃窜夹住手大虾长须成俘虏2.需注意的读音:“暑”不能读成“chǔ”、“虏”读“lǔ”、“夹”念“jiā”;3.交流识记,指导书写:重点交流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感到难写易错的生字,如“暑、舅、夹、俘虏”等字。
(1)依据字理识写生字“夹”:出示“夹”的甲骨文,有什么发现?(夹,甲骨文像两个人在一个人的两腋之下,表示一个人被两人从左右两边挟持。
)利用象形记忆,感受汉字意义。
书写时,注意第二笔的点与第三笔的撇不能和第一笔的横连起来。
(2)“暑、舅”两个上中下结构的字,要注意整个字不要过长,其中“暑”字要注意上、下两个“日”的变化;“舅”字的“臼”要写得扁些。
(3)学生对照自己书写的汉字,修改、练写、巩固。
4.概括课文,理清文脉(1)默读课文,结合词串,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复习“要素概括法”:回忆学过的记事文章一般有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思考:学生组织语言,尝试概括。
(2)赶海在作者心目中是一件怎样的事?谁能用上一两个词说说对赶海的感受吗?(板书:趣)哪几个自然段重点写了赶海趣事?(2、3自然段)(3)默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赶海时的哪几件趣事? 板书:追浪花 摸海星 捉螃蟹 捏大虾观察“摸、捉、捏”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通过调换位置,动作演示等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强调“捏”字的写法。
(4)小结: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和捏大虾这四件事写出了赶海的乐趣。
那么,作者是怎么写这些趣事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巩固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注意把汉字书写正确、美观。
(发放练习纸)带我去赶海。
沙滩上已经有很多来赶海的人了,一个小伙伴正想一只东而我只轻轻一,摇摆着两条长的大虾就成了我的。
赶海真是太有趣了。
2.抄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反馈作业练习1.实物投影作业,评改要点:一是正确;二要美观。
2.复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五)精读文本,品文赏趣1.默读课文2、3自然段,想想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写得最有趣?用“”画处相关语句,并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品趣预设乐趣一:追浪花(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2)引导学生抓住拟人句“不时回过头”“不忍离开似的”体会浪花与赶海人相互依恋,嬉戏玩耍的情趣;从“兴奋极了”体会“我”追赶浪花时兴奋的心情。
(3)边读边想象,进行感情朗读。
预设乐趣二:摸海星(1)出示句子:(2)引导学生抓住“摸呀摸呀”体会“摸”中趣:摸的时间长,摸的小心翼翼,充满期待。
猜猜“我”摸海星时,心里会想什么?(3)抓住“嘿”和感叹号体会“嘿”之乐:来,我们一起来摸海星。
摸呀摸呀,摸了很久,谁摸到了?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摸到的海星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海星图片)补充介绍海星:海星身体扁平,好像一颗五角星,想要在辽阔的大海里摸到这个小东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采访摸到海星时的心情怎样?(高兴、惊喜……)(4)感情朗读:加上动作、带上表情,读出心情。
(5)小结:短短的一句话,我们从一个动作词“摸”、一个语气词“嘿”、甚至一个不起眼的标点“!”,就感受到了一幅生动有趣赶海画面。
这样精彩的地方在下面的几个片段中比比皆是。
预设乐趣三 :捉螃蟹(1)出示句子(2)抓住“哎”体会好奇之心,读时可作变调:比较第一、二声与四声的效果,你认为这里读第几声比较好?试一试。
(3)抓住“努努嘴、不甘束手就擒”等词语体会“捉”蟹之趣:动作演示理解“只努努嘴儿,不作声”,感受小伙伴捉蟹时的专注努力;采用分解组合法理解“束手就擒”( 束:捆绑;就:接受;擒:活捉。
捆起手来让人捉住。
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想象螃蟹逃生时“东逃西窜”可爱形象;从“哎呦”一声想象小伙伴被螃蟹大螯夹住时疼的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体会痛并快乐的心情。
(4)练习感情朗读。
预设乐趣四 :捏大虾(1) 出示句子:(2)抓住 “咦”“哦”体会捏虾之乐。
这两个词能交换吗?(疑问、恍然大悟)带上表情读好这两个词语。
(3)抓住“轻轻、只一捏、成了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等语句体会捏虾之易乐趣。
重点理解比喻句:你们见过戏台上的武将吗?这里武将指的是谁?(大虾)出示京剧中武将的图片与大虾图片,观察大虾与武将到底有什么相像的地方,感受大虾的威武。
(4)师生分角色表演:想当这只威风凛凛的大虾吗?来,伸出双手,当作长须,也威武地摇摆吧!看看你们神气的样子,想对我说些什么呢?(5)我是怎样俘虏这只大虾的?引导学生体会“捏”字之妙,通过换词体会用词准确:“捏”还可以换什么词?(捉、逮)为什么在这里作者用“捏”而不用捉、逮呢?(6)感情朗读:采访,这威武的大虾就这样被你轻而易举地俘虏了,心情怎样?能把这种胜利的喜悦读出来吗?3.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再次领略赶海的乐趣!4.聚焦语气词,体会表达情趣(1)作者写“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三件事时,分别运用了这样几个词语(课件出示文中几个语气词),观察字形,你有什么发现?(2)师:这几个字都带有口字旁,表示某种语气,我们称它们为语气词。
第三自然段一连用了6个语气词,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学生去掉这些语气词,再读一读,比一比,进一步体会语气词所表达的情趣。
(3)交流,小结:有了这些语气词,语言生动了许多,让赶海也变得更加有趣了。
(4)联系生活,想想还知道哪些语气词?(唉、哇、呀、呵、哼、哎呀……)试着说一句话。
(5)想象赶海中的其他趣事(比如:堆沙堡、捞海鱼、捡贝壳……),用上语气词,写几句话。
(6)学生练写,交流。
5.配乐朗读第3自然段。
6.引读4、5自然段(再次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六)总结写法,升华延趣1.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特色:文章开头、结尾都写“我”小时候唱的那支歌,这样写好吗?为什么?小结:课文以歌词开头,又以歌声结尾,既照应了开头,又使全文浑然一体,让我们感受到童年就像一首歌,充满了欢声笑语,这种写法叫做首尾呼应。
以后习作时,可以尝试运用。
再次朗读课文第一、五自然段,加以体会。
2.拓展延伸,迁移运用赶海很有趣,其实我们生活中也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
想一想,在你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哪些趣事?请模仿第三段的介绍方法,用上准确的动作词,再添加几个妙趣横生的语气词,融入丰富的想象,说说你的趣事!组织学生交流、评议。
(七)作业1.模仿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写我的趣事,与大家一同分享。
2.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朗读、画画、摘录、背诵、表演……)把你体会到的赶海的乐趣表达出来。
(八)板书设计追浪花摸海星嘿11.赶海趣捉螃蟹哎、哎呦捏大虾咦、哦……附《赶海》预习单《赶海》课前预习单就更好了。
(十)教后反思让学生有“趣”地学《赶海》一课主要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
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情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中,紧扣“趣”字,辐射全篇,研读文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问题设计紧扣“趣”。
围绕“趣”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字眼设计主干问题,串起丰富的教学内容,简化了教学路径,突出了教学重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具体环节为: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检查预习,整体知趣;精读文本,品文赏趣;总结写法,升华延趣。
整节课,都以“趣”主线,自始至终围绕主干问题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二、识字学词充满“趣”。
一是依据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如在教生字“夹”时,利用课件,展现出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利用象形记忆,感受汉字意义,让学生的识字愉快、轻松、高效。
二是编写词串,激发学词兴趣。
将本课的重点生词进行有机组合编排,编写成朗朗上口的词串,既利于学生诵读,又利于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赶海乐趣,一举两得。
三、朗读指导呈现“趣”。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
如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好课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依据文本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情境,如表演、图片欣赏、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情境体验中反复朗读,亲身感受摸海星的期待与惊喜、捉螃蟹的专注与紧张、捏大虾的轻松与喜悦……四、读写结合凸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