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二十) 默写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配套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训练(二十) [默写+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论述类文本
阅读]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兄弟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卫风·氓》)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
(3)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____,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4)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6)_______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语言文字运用(6分)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世人激赏苏东坡的文采之美,更赞叹他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他的这一人生境界在《定风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途中遇雨,触动了他敏感的心灵,仕途多舛,宦海沉浮,与眼前这场猝不及防的山雨何其相似,但苏轼一样等量齐观。

A.淋漓尽致B.仕途多舛
C.猝不及防 D.等量齐观
3.中国古典小说大多是章回体小说,每一回之前都有一个用对联的形式写成的回目,以此来概括本回的内容。

下面提供的是《三国演义》第41回的故事梗概,请你模仿示例为这一回拟写一个对偶的回目名。

(4分)
示例:《水浒传》第三回的回目: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三国演义》第41回主要内容:刘备在曹军的围攻下,弃樊城往襄阳,一路上与民同行,部下劝他弃民先行,刘备坚持携民渡江;后来,刘备家眷被曹军冲散,赵云单骑七进敌阵,救出阿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4.下列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高老太爷刚刚死去,高家就上演了分家的丑剧。

克定对高老太爷的遗命非常不满——高老太爷给了觉新三千元西蜀商业公司的股票,给了女儿张太太五百块钱的股票,给了陈姨太一所公馆。

(《家》)
B.加西莫多救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她安置在钟楼里。

一天晚上,克洛德溜进了爱斯梅拉达住的小屋欲行非礼,爱斯梅拉达高声呼救。

加西莫多再一次救下她。

克洛德把加西莫多踢倒在地,冲下了楼梯,他重复着那句要命的话:“你逃不出我的手心!”(《巴黎圣母院》) C.欧也妮23岁生日那天,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便争先恐后地来到葛朗台家,向欧也妮小姐祝寿。

公证人的侄儿送来了索漠城少有的鲜花,银行家的公子献上了欧洲少见的望角铁树。

老葛朗台心里明白:“他们都看中我的女儿。

”(《欧也妮·葛朗台》) D.吴荪甫提议和杜竹斋共同凑出五十万来与赵伯韬进行抗衡,借着长沙方面张桂军的新发展,市场就会转向卖风。

然而筹资做公债的提议引起了杜竹斋对益中收购小厂的不满。

吴荪甫便以收旧房加价钱粉刷装修之后再以好价钱卖出的道理作比,说服杜竹斋扩充益中的股本。

(《子夜》)
E.一开始,涅赫柳多夫对玛丝洛娃的求婚不坚定,是出于忏悔。

同玛丝洛娃结婚就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贵族生活,涅赫柳多夫的内心很矛盾。

同时,玛丝洛娃沦落风尘,酗酒享乐,也不再是往日自己深爱的那个纯洁可爱的卡丘霞,很多时候他都觉得她不可救药,因此涅赫柳多夫常常怀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值得。

(《复活》)
5.简答题。

(任选一题)(5分)
(1)时庞羲探知张鲁欲兴兵取川,急报知刘璋。

璋平生懦弱,闻得此信,心中大忧,急聚众官商议。

忽一人昂然而出曰:“主公放心。

某虽不才,凭三寸不烂之舌,使张鲁不敢正眼来觑西川。

”《三国演义》
正当刘璋束手无策之际,谁自告奋勇前去许都?他准备把西川地图秘密献给曹操,但后来这地图又到了谁的手上?请你简述事情的经过。

(2)宝钗忙问因何又打他,探春悉把昨夜怎的抄捡,怎的打他一一说了出来。

尤氏见探春已经说了出来,便把惜春方才之事也说了出来。

探春道:“这是他的僻性,孤介太过,我们再傲不过他的。

”(《红楼梦》)
抄检大观园时,探春为何打人?“惜春方才之事”指的是什么事?请简述。

选第()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①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
司马牛②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颜渊》)
[注] ①道,通“导”。

②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魋的弟弟。

桓魋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

司马牛逃到鲁国。

(1)根据文段,请你阐述为什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夏劝说司马牛,是践行孔子待友之道的典范。

请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两则材料所说的待友之道。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①阅读总是被我们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大到为国为民,小到为家为己。

人们通常认为阅读就是为了学习,学习就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知识就是为了实现某种功利之目的。

人们唯
独忘记了阅读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就是孤独的过程,而孤独就是为了寻找“己之所是”,即成为我们自己。

②阅读固然是为了知,知则是为了行,行使知得以复活,进而让我们的知绽放出真理的光华。

所以,每每在真理的实践中,我总能够体验到一种重生的感觉。

我无法将知与行彼此分离,但我也总是会提醒自己:“格物致知”的说法往往忽视了知识的超验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也极有可能将知识庸俗化。

它们共同的弱点在于可能的片面。

③我相信古希腊哲人的观点,你只有明白德性的真谛,才可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

反过来,我也想说,你只有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才有可能明白德性的真谛。

阅读是知也是行,阅读不只是手段,它更是目的,阅读本身就是财富和幸福。

以为阅读是为了达成某一明确且又具体的世俗目的,那应该属于一种没有灵魂的阅读吧。

对于这样的阅读,我还能说些什么呢?读读高尔基的《在人间》就会明白,这个没有上过多少学的孩子,正是因为大量的阅读而成就了自己。

如果没有阅读,他更有理由成为一名盗贼、骗子或者流浪汉。

总之,他就是没有可能成为高尔基。

④古人那种“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总让我深感恐怖,不寒而栗。

其中隐藏的,似乎是某种“卧薪尝胆”式的刻骨仇恨。

依我看来,这根本就不叫读书,这叫复仇。

阅读的过程当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寓涵有多少的艰辛,也就注定寓涵有多少的幸福。

我们始终不应败坏阅读的幸福感,否则,阅读就会把我们引向邪恶。

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阅读的过程是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孤独的。

B.作者认为阅读是为了知,知是为了行,强调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

C.作者反对阅读有具体的世俗目的,认为阅读是要造就有灵魂的人。

D.作者认为阅读过程注定要有不少的艰辛,但他反对复仇式的苦读。

8.请简要概括本文要论述的问题。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简要分析第③段论述的思路。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项训练(二十)
1.(1)咥其笑矣 (2)宁溘死以流亡兮 (3)而神明自得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梧桐更兼细雨 (6)浩荡离愁白日斜(一处1分,错、漏、添字则该处不给分)
2.D [解析]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与前文所讲的“宦海”与“山雨”何其相似的情况不吻合,也不能呼应句前的关联词“但”。

A.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充分、透彻。

B.仕途多舛:指做官的道路不顺遂。

C.猝不及防: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3.[答案] 示例: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

(符合对偶要求,能体现主要内容即可)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压缩语段、仿写和对联。

考生首先要根据示例的形式,确定好“人物加事件”的主谓句式,然后再从语段中筛选概括出两个主要人物,即刘备(刘玄德)、赵云(赵子龙),以及对应的事件“携民渡江”和“单骑救主”,最后再根据对联知识进行微调。

4.[答案] BC(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
[解析] B项,爱斯梅拉达没有高声呼救,而是拼命挣扎,吹响铁哨。

克洛德说的话不是“你逃不出我的手心!”而是“谁也不会得到她”。

C项,“他们都看中我的女儿”有误,应是“他们都看中我的钱”。

5.(1)张松。

(1分)张松入都拜见曹操,因相貌丑陋遭到曹操的傲慢对待,被曹操乱棍赶走。

(2分)张松在归川的路上,赵云等人奉命在路上迎接他,张松得到刘备的厚待,遂将私自绘制的西蜀地形图交给刘备。

(2分)
(2)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自恃是邢夫人陪房,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

探春于是大怒,在她的脸上打了一巴掌。

(2分)当丫头入画被搜出了男人物件时,惜春不顾他人的劝阻,执意把入画赶走。

(2分)惜春还声称要和宁国府断绝来往。

(1分)
6.[答案] (1) 示例:君子能积极地以敬持身,不犯过失,又能待人恭敬,合于礼节,(1分)那么全天下的人都会乐于和他相处,把他看成兄弟了,(1分)这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道理。

(2)(4分)示例:朋友有过失或疑惑,应诚挚地帮助他。

(1分)用合乎义理的内容来劝导他;(1分)劝导的语气、沟通的态度方法等,要因人、事、情、景不同而深加考虑。

(1分)如果朋友不听,那就停止劝导,以免自取其辱。

(1分)
[解析] 第(1)题实质是考查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其实是观点,而这一观点的理由显然就是之前的一句“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考生只要根据这一句话的含义,将其改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即可。

第(2)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概括,首先应筛选出答题的原文信息,其中第一段是孔子对“友”的直接论述,可以将整段作为答题信息,而第二段中与“友”有关的内容只有“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一句。

其次,考生还要将这些原文语句改用自己的话分点进行陈述,这里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话”并非“翻译”,答题时不但要答出原文的含义,而且要注意紧扣题目“待友之道”的设问。

[参考译文]
子贡问交友的道理。

孔子说:“应诚挚地帮助他,用好的方法和内容来劝导他;如果朋友不听,那就停止劝导,以免自取其辱。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命中注定,富贵由天安排。

’君子(只要)以敬持身,不犯过失,又能待人恭敬,合于礼节,那么全天下的人都会乐于和他相处,把他看成兄弟了。

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7.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原文信息的概括与筛选能力。

选项内容的设置具有鲜明的特色,即重视对原文内容的综合理解,不过分关注与原文字词的含义区别,考生判断时,应重整体阅读理解,不必过于纠结字眼的含义。

B项对应的是原文第②段,作者对“理论联系实际”应是有所保留的,认为其可能将知识庸俗化,因此,选项中“强调”“一定”的说法显然不符合原文。

8.[答案] 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或,阅读的真谛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的概括。

题目要求回答的是“论述的问题”,也就是说,考生回答出来的答案应是一个带有疑问词的句子,这一设问有刁难考生的嫌疑,但也击中了考生的软肋。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从结构上看,第①段属于引论,第④段属于结论,而文章的论点,往往就通过这两段来表达。

因此,本题概括时应结合全文,并主要根据第①段、第④段的内容加以整合,答题的关键词是“阅读”和“意义”。

9.[答案] 围绕阅读本身的意义展开论述,先通过对古希腊哲人观点的肯定、补充与拓展,论述阅读是知也是行,本身就是目的,是财富和幸福;然后举高尔基的事例,强调阅读可以成就人。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思路的概括。

所谓“论述的思路”,指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前后内容如何关联等,实质就是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而本题的难点在于,许多考生缺少全文意识,没有理解第③段开头所讲述的“古希腊哲人的观点”也是为了论证“阅读的意义”,因此,第③段实际只能分两层,而不能分三层,层次的分界在“读读高尔基的《在人间》就会明白”一句之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