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测试题
专题14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4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92ac6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7.png)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11分)(202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出师表》,回答小题。
出师表诸葛亮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做之、袆、允之任也。
1.(3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卑鄙:(2)顾:(3)驽钝:2.(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3.(4分)诸葛亮认为蜀国已经具备了出师北伐的哪两个条件?(7分)(2024·四川凉山·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日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巢,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别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若夫..霪雨霏霏(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发议论)B.至若春和景.明(日光)C.而或长烟一.空(全)D.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语气)5.(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用一连串的四字短句,层层渲染,写天气的恶劣,人心的酸楚,突出了一种悲凉的情景。
《桃花源记》必考测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必考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095f2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3.png)
《桃花源记》考题小测答案11. A. 通风换气12.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缘:__顺(沿)______(2)俨然:____整齐的样子____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3分)<1>渔人甚异之译文:_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__<2>林尽水源译文:_(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_<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_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__14.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分)答:__(1) 活动(2) 穿戴(3) 心情____《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2)(2003年海淀)9分25.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②百姓能安居乐业;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
(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2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 D.)(2分)27.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 C.)(3分)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 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7.(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阡陌:田间小路(2)向:从前的、旧的8.(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④)(填序号)①其中往来种作(耕种的人)②见渔人,乃大惊(吃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贵种)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翻起)③既出,得其船(找到)④设酒杀鸡作食(吃的东西)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恩德)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吃的东西)9.(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三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205de7aa00b52acec7ca15.png)
初三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根据课文默写。
(8分)①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
(《诗经·蒹葭》)②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陈涉世家》)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④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⑤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⑥,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其中“,”两句以花喻雪,新奇传神,成为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
2.根据拼音书写汉字(3分)①shè级②nì烦③万hè藏云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他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和色彩演绎人生。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 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嫦娥二号”航天飞行器在圆满完成了探月任务后,飞离月球,开始新的宇宙探测之旅。
B. 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所以,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C. 在世人的广泛关注下,“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终于如期成功举办了。
D. 为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更新的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场。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测试卷带答案可直接打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测试卷带答案可直接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825be7130912a21614792969.png)
二、古诗文阅读(二)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0~13题。
(13分)【甲】见渔人.............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①,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
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节选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注释】 地著:即土著,指定居在一起。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具.答之 具: (2)无论..魏晋 无论: (3)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安: 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2分) 夫 寒 之 于 衣 不 待 轻 暖 饥 之 于 食 不 待 甘 旨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13.【甲】【乙】两文中都写到百姓离家逃难,各自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结合两文简要说说怎样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4分) (三)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4~17题。
(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①,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③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④!(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⑤)【注释】 ①以物伤性: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
②蓬户瓮牖:用蓬草做门,用破瓦罐做窗。
③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人。
④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些是畅快的呢!⑤此文为元丰六年苏辙去黄州探望苏轼及张梦得时所作,当时苏辙亦遭贬官。
初中语文第9课 桃花源记(练习)(1)
![初中语文第9课 桃花源记(练习)(1)](https://img.taocdn.com/s3/m/f188f11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b.png)
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陶渊明基础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豁.然()俨.然() 平旷.()阡陌..()黄发垂髫.()便要.还家() 遂与外人间.隔() 此中人语.云() 诣.太守()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 (2)落英缤纷..()(3)悉.如外人()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便要.还家()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7)皆叹惋..() (8)便扶向.路()()(9)及.郡下()(10)诣.太守()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B.具.答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见渔人,乃.大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D.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其中往来..种作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魏晋..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5.填空。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他一名_____,字_____ , _____(朝代)著名诗人。
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__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描写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生活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最能表明桃花源人与外界相隔久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22·上海初二阶段测试)课内阅读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24801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b.png)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阅读文段,完成1-3题。
(6分)“诗者,吟咏情性也。
”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
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器;她似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
徜洋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xūn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以求中变得深邃。
在垂髫.之年读《静夜思》和在而立之年读《静夜思》感触是那么不同。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xūn( )陶垂髫()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2分)“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改为“ _________”3.请解释画线的成语。
(2分)潜移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完成4-6题。
(6分)①读书,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②我爱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③当读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句子的时候,我仿佛觉得周围的空气里弥漫着桃花的芬芳,耳畔萦绕着老人、孩子的欢声笑语。
④我产生了到“桃花源”一游的想法。
4.第①句有语病,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该将“ _____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5.第②句标点有误,应该将_________改成_________ 。
(1分)6.第③句中的“黄发”用来指_______,“垂髫”用来指_______ 。
(2分)阅读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选段,完成7-8题。
(4分)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是单行的。
这些书原来只算是诸子书,朱子原来也只称为“四子”·……这些著作并不曾教《学》《庸》普及,教《学》《庸》和《论》《孟》同样普及的是朱子的注,四书也是他编在一起的,四书的名字也因他而有。
七年级下1-3单元测试
![七年级下1-3单元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b4be0f1d6c175f0e7cd1373a.png)
七年级(下)语文第一至三单元测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1.选择注音正确的一组( )A.气氛(fèn)撒谷(sǎ) 怪哉(zāi) 宿儒(xū)B.喉咙(hóu) 鼎沸(fèn) 磐石(páng)淋漓(lí)C.哽咽(gěng) 喧闹(xuān) 稍微(shāo) 郝叟(shǒu)D.重荷(hè)督学(dū) 干脆(cuì) 精髓(suǐ)2.选择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A.仁慈深遂人迹罕致似曾相识B.阻仰踌躇亦复如是茫然若失C.和蔼讪笑回环曲折人声鼎沸D.书塾嫉妒来势凶凶寻欢做乐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确凿(确实)义愤填膺(胸)B. 踌躇(犹豫)识破机关(这里指一种机构)C. 迥乎不同(差得远)攒(凑在一块儿)D. 沥尽心血(滴)荒草萋萋(草茂盛)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运用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兴见马忠是害父仇人,气冲斗牛,举青龙刀望忠便砍。
B.科学家潜心贯注于科研事业,使得平常百姓从中获益。
C.洪水虽然来势汹汹,但我们的抗洪工程安然无恙。
D.骗子们慷慨淋漓地说着这是一块如何美丽的花布。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听着,朋友”,他们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B.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C.屠格涅夫对他有一种很强烈并且很深厚的爱。
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
D.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6.对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画眉鸟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面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桃花源记》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44799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f6.png)
《桃花源记》课外拓展练习及答案一、(2023·吉林省·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琅嬛福地记(节选)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
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
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
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
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
”又至一室,藏书愈富。
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后至一密室,扃钥②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③,曰“琅嬛福地”。
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
”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
”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
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34812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5.png)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溃退(kuì)歼灭(qiān)颁发(bān)锐不可当(dāng)B. 泄气(xiè)要塞(sài)歼灭(jiān)摧枯拉朽(xiǔ)C. 斡旋(wò)颁发(bān)遁逃(dùn)眼花缭乱(liáo)D. 凌空(lín)紧绷(bēng)仲裁(zhòng)屏息敛声(bǐng)答案:B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仲裁娴熟锐不可挡殚精竭虑B. 颁发翘首摧枯拉朽眼花缭乱C. 浩瀚遗嘱名副其实不容置疑D. 泄气紧绷慷慨以赴惊心动魄答案:C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B. 同学们在操场上玩得不亦乐乎。
C. 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 这本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答案:D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B. 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 阅读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答案:D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B. 扬州的个园,瘦西湖,苏州的狮子林,拙政园,南京的中山陵,都是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
C. 扬州风景美如画。
从扬州西入口进入,迎面就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条幅。
D. 古诗中常有用典故的情况,如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 《桃花源记》 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92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 《桃花源记》 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921](https://img.taocdn.com/s3/m/9426190326fff705cc170ad3.png)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作者,又名,字,世称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朝代)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是传世名篇。
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注释为主)【一般词语】[缘][芳][落英][纷][异][穷] [复][仿佛][才][平旷][俨然][属][阡陌][悉、咸][黄发垂髫][怡然][乃][具][问讯][叹惋]【一词多义】[志] ①(寻向所志)②(处处志之)[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向所志)②(寻病终)[闻]①(村中闻有此人)②(具言所闻)[舍]①(便舍船)②(屋舍俨然)[作] ①(其中往来种作)②(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 古:今:[交通] 古:今:[妻子] 古:今:[绝境] 古:今:[如此] 古:今:[不足] 古:今:[无论] 古:今:【通假字】通“ ”,意思。
三、翻译1 复前行,欲穷其林。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 不足为外人道也。
6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四、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一)文章层次结构内容归纳:文章线索: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第二部分(第2、3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2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和。
第3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
所见:(环境良好)(生活安定)所闻:、(与世隔绝之久)所历:、(民风淳朴)第三部分(第4、5段): 写渔人,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的情形。
(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二)内容要点归纳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9.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10.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1.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1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
桃花源记练习题
![桃花源记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880320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0.png)
桃花源记练习题一、选择题1.《桃花源记》是哪位先秦时期文学家的作品?A. 陶渊明B. 陈寿C. 曹操D. 爱因斯坦2.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一个隐蔽的何处?A. 山脚B. 山洞C. 山谷D. 不详3.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如何被发现的?A. 无意间迷路找到B. 被别人向导带入C. 意外发现D. 历时多年的寻找后发现4. 桃花源中的人们独立自己的生活,没有和外界有什么往来?A. 是B. 否5.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A. 繁华的城市B. 人迹罕至的小村C. 世外桃源D. 世界名胜二、填空题6.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位于_________的地方。
7. 故事中的桃花源所在的山谷之中有清澈的溪水,泉眼不断涌出清甜的_________。
8. 桃花源中的人们没有和外界有什么往来,过着_________________。
9.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如何被发现的?人们迷路而至,并在此定居了下来。
10. 桃花源中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田园生活,彼此邻里和睦,没有____________之事,生活无忧无虑。
三、简答题11. 桃花源中的人们是如何保护这个隐秘的所在,并防止外人发现的?12. 故事中的桃花源为何被认为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13. 桃花源中的人们没有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存在,其后代又是如何保守这个秘密的?四、翻译题14. 将下面一句话翻译成英文:桃花源中的人们过着宁静祥和的生活。
15. 将下面一句话翻译成中文:The story of Taohuayuan is a popular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work.五、判断题16.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与外界保持联系,经常有人往来的地方。
()17. 桃花源是仅存在于小说中的虚构之地,现实中不存在。
()18. 陶渊明是唐代文学家,创作并著名的《桃花源记》。
()19. 故事中的桃花源所在山谷之中有四季如春的景象。
()20. 故事中的桃花源中的人们是完全与世隔绝的,从未见过外界。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题专项测试(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题专项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0dd98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17.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题专项测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A.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B.黄发..垂髫(黄发:指小孩)C.故人不独亲其亲(亲:指父母)D.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指作乱害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心乐之.B.其.中往来种作不独子其.子C.天下为.公不必为.己D.货恶其弃于.地也骈死于.槽枥之间3.理解文义,用原文语句填空。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乙】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4.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他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案】1.B 2.D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示例一: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老人与孩子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5f49f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8.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运用(共34分)(一)积累(共11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
(4分)同自己谈话,既是一种能力和智huì,又是一种德行,一种高贵的人格境界。
由于我们的自以为是,我们的浮zào和轻狂,我们卑怯的从众和可耻的功利主义态度,我们不愿、不敢和不会同自己谈话。
同自己谈话这种能力的普遍sàng失,正如假话、大话、空话和套话的久盛不shuāi,是我们的耻辱和悲哀,也是一个时代的耻辱和悲哀。
(摘自伊甸《同自己谈话》)2、默写(7分)(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醉翁亭记》中的意思相近。
(2)《桃花源记》中与《桃花源诗》中的诗句“荒路暧交通,鸡犬相鸣吠”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3)《与朱元思书》中与《三峡》中描写水流湍急的语句“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4)《与朱元思书》一文中表达作者厌弃尘俗和对大自然的向往的富有哲理的语句是,;,。
(二)运用(共23分)3、阅读下面文字,并在这段文字后根据上文的格式仿写一段话来证明“诗有灵犀”这一观点。
(6分)诗有灵犀,综观浩瀚的中国古典诗歌,富含哲思理趣的佳作像一朵朵争奇斗艳的浪花,美不胜收。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诗人用野草每年春荣秋枯来说明这样一个哲理:毁灭生命的力量固然强大,但生命的顽强与伟大更胜过毁灭生命的力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诗句,诗人用登高远眺来说明这样一个哲理:只有登高,才能望远,所以人生需要不断进取;。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的修改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
(5分)调位号:①台湾,别怕,有谁敢协迫你,有谁敢恐吓你,你就和母亲说,母亲为你出头,母亲保护你,母亲为你这风挡雨!②不要恐惧,对因为强大,所以你也要看母亲的强大,现在的母亲为你撑起一片蓝天,母亲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欺侮的弱女子,香港和澳门不都回来了吗?你没看到他们的欢乐和安全?③归来吧,母亲的胸怀宽广,母亲的臂膀大开,只希望你那豪不犹豫的一扑,真真切切的叫一声“妈!”要求:(1)句①和句③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2020—2022学年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020—2022学年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f747e7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4.png)
2020—2022学年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20—2022学年下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共计4小题,每题2分,共计8分)1.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潭西南而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不足为外人道也C.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D.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中人语云2.下列句子画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心乐之(快乐)B.以其境过清(因为)C.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的)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3.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罔不(wǎng)器皿(mǐn)贻(yí)B.衣褶(zhě)袒露(tǎn)黍(shù)C.船楫(qí)箬篷(ruò)糁(sǎn)D.矫正(jiǎo)壬戌(shù)髯(rán)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B.全石/以为底C.四面/竹树环合D.皆若空游/无所依二、名著阅读(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4分)5.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_______________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
三、综合读写(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8分)6.综合性学习。
近日,全市各地正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的活动,你们学校也在行动。
(1)【老师献爱心】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
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
上联已拟好,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下联:(2)【同学在参与】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面向全体同学征集活动宣传语,你的同桌写的是“让寂寞的花朵也在春风中微笑”。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457b42f0242a8956aece454.png)
第三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豁.然开朗(huò)怡.然(yí)邑.人(yì)缤.纷(bīn)B.俶.尔(shū)翕.忽(xī)参差.(cī)佁.然(yí)C.卷.端(juàn)壬.戌(rén)若啸.(xiào)糁.之(sǎn)D.寤.寐(wù)溯.洄(sù)为坻.(chí)荇.菜(xìnɡ)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掌握自然规律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沙漠里有魔鬼在作怪;但是掌握了科学知识以后,人们便可以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解释清楚。
B.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涌现了许多为救国而不顾个人生死的英雄,他们的行为可歌可泣....,令人钦佩!C.连云港地理区位非常重要是毋庸置疑....的。
她是我国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一个重要战略枢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D.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3.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似与/游者/相乐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桃花源是一个与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真实存在的社会,这里的生活使作者很是向往。
B.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仍然是感情的主调。
C.《核舟记》是按照空间顺序介绍的,先整体后局部。
D.《关雎》是《诗经》的第二首,选自《诗经·周南》。
5.古诗文默写。
(8分)(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f43c4af121dd36a22d82c3.png)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综合测试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0分)(1)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不以物喜,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③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④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⑤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⑥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写少年时代风华正茂而又无忧无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集中表达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藉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
”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gān尬处境——大家都承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
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
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的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深长的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悴的文字之美。
领悟了这些,我们就该有所行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gān()尬浮光掠.()影沉潜.()(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原创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原创同步练习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fbbef0bb68a98270fefa07.png)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测试题《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对“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既然出来了,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的方向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B.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扶着树枝向着道路的方向走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C.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每一处都记着它。
D.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答案:D解析:分析:“既”是已经的意思;“向路”指“原来的路”;“志”是“做标记”。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2.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便舍船shè屋舍俨然shěB.为外人道wèi捕鱼为业wéiC.男女衣着zhuó便要还家yàoD.与外人间隔jiàn此中人语云yǔ答案:B解析:分析:A项“舍”前边应读三声,后边应读四声;C、“要”后边应读一声;D语,后边应读四声。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答案:D解析:分析:D项应为:后遂/无问津者。
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答案:B解析:分析:B项“交通”意思是“交错相通”。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语的翻译。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代,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
03《桃花源记》自我检测-语文专项训练测试卷(解析版)
![03《桃花源记》自我检测-语文专项训练测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c4dd7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69.png)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自我检测03《桃花源记》1.(原创)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yuán()溪行(2)落英bīn()纷(3)huò()然开朗(4)屋舍yǎn()然(5)阡陌.交通()(6)黄发垂髫.()(7)遂与外人间.隔()(8)此中人语.云()(9)yì()太守【答案】(1)缘(2)缤(3)豁(4)俨(5)mò(6)tiáo(7)jiàn(8)yù(9)诣【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解答本题,给加点字注音要牢记汉语拼音的书写法则;根据拼音写汉字,要结合词语的意思来判断所要写的汉字。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缘:(2)复前.行,欲穷.其林前:穷:(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旷:俨然:(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5)见渔人,乃.大惊乃:(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7)咸.来问讯咸:(8)遂与外人间隔..间隔:(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10)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1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扶:志:(12)欣然规.往规:(13)寻.病终寻:(14)后遂无问津.者津:【答案】(1)沿着,顺着(2)前,名词作状语,向前,往前;穷,尽(3)旷,空阔,宽阔;俨然,整齐的样子(4)类(5)于是,就(6)同“邀”,邀请(7)全、都(8)隔绝、不通音讯(9)邀请(10)不值得,不必(11)扶,沿着、顺着;志,做记号(12)打算,计划(13)随即,不久(14)渡口【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
解释文言词语的意思时,要注意结合语境,特别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的文言现象。
另外,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要关注文言篇目下的课下注释,注重积累。
3.(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B.遂.与外人间隔遂.迷,不复得路C.其.中往来种作得.其船D.忘路之.远近山川之.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测试题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测试题
一、填空。
(26分)
1、《桃花源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字 __________ , (朝代)著名诗人,本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线索,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顺序。
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 , -------------------- 5 -------------------------------------------- 5 -------------------------------------------- 5
(2)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
语____________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在文中的意思是_ 后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后遂无问津者”中提炼出的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4)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3、依据课文内容理出“渔人”的行踪:
______ 桃花源一一_______ 桃花源一一
桃花源桃花源
4、填出省略的内容: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二、根据汉字写拼音。
(11分)
屋舍俨然()阡陌()
()便要还家(
无()论魏晋此中人區()云
诣()太守遂与外人间隔( )()
刘子骥()黄发垂豎()
三、解释加线的词。
(22 分)
缘溪行:渔人甚异之:
欲穷其林:仿佛若有光:
便要还家: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此中人语云:
便扶向路:诣太守:
遂迷,不复得路: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皆叹惋:
落英缤纷:阡陌交通:
豁然开朗: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的词语。
(10分)
鲜美: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交通: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无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五、翻译下列句子。
(12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不足为外人道也六、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9分)
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
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3、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4、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