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缺血性心脏病药效学研究的实验设计
试验十一抗心肌缺血药物作用研究
注意事项
• 动物个体较小,固定大鼠时尤其两前肢不宜过 紧,以免影响呼吸;
• 心电图机的针型电极应向心插入皮下,不可插 入肌肉内,以免肌电干扰,另外动物周围不要 放置金属制品,以免干扰 。
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1)将动物注射20%乌拉坦(0.5~0.6ml/100g)麻醉后 固定在手术台上
(2)用笔型静脉置留针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插管),
(一)试验材料 试验药品: • 乌拉坦(Urethane),生理盐水配制成20%溶液;
0.5%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生理盐水, 5%葡萄糖注射液。 • 阳性药:0.2%维拉帕米。 • 受试物:丹参酮ⅡA磺酸钠,配制成1%、0.2%溶液;
丹参注射液,50%葡萄糖配制成含生药 1.5g/ml、0.3g%溶液。 试验仪器: • 生物机能试验系统、紫外、动物秤、大鼠手术台、 眼科镊、1ml、5ml注射器、4#、6#针头。
(二)试验方法
• 取大鼠,称体重; • 腹腔注射乌拉坦1~2g/kg(20%乌拉坦,5~
6ml/kg)麻醉; • 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针型电极插入大鼠皮下,
打开生物机能试验系统,待心电图稳定后开始 试验,先记录一段正常的大鼠心电图; • 分组及给药方案如下:
上、下半班:
• 第1组、第5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kg; • 第2组、第6组:静脉注射0.2%维拉帕米1ml/kg; • 第3组:静脉注射0.2%丹参酮ⅡA磺酸钠; • 第7组:静脉注射0.3g/ml丹参注射液1ml/kg, • 第4组:静脉注射1%丹参酮ⅡA磺酸钠; • 第8组:静脉注射1.5g/ml丹参注射液1ml/kg,
(1)心电图指标观察: 皮下放置心电图肢体导联电极,测标准Ⅱ导心 电图观察药物对S-T段、T波幅度的影响。
中西药结合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中西药结合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
方法将研究对象264例按照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和丹红注射液。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评价疗效,并连续进行病情追踪访视8周。
结果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SV、CO、LVEF等主要症状和体征方面缓解与改善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曲美他嗪和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可提高疗效,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d the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ischemic heart disease. Methods 264 subjects hospitaliz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d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132 cases. Traditional treatment group were observed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based on the addition of trimetazidine and Danhong injection. Two groups were treatment 2 courses, and continuously track the disease visits for 8 weeks. Results The overall efficacy in observed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angina attack frequency, duration, nitroglycerin consumption, SV, CO, LVEF, and other major aspects of symptoms and signs of relief were improv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P<0.01). ConclusionTrimetazidine and Danhong injection combined treatment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may improve the outcome, has a good synergy.【Key words】Ischemic heart disease;Trimetazidine;Danhong injection目前,缺血性心脏病为多发病和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是我国主要死亡原因。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取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14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用药方案分为常规组(n=70)和干预组(n=70),所有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干预组患者采取抗心衰+曲美他嗪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干预组患者治疗后LVEF、6MWT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住院时间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曲美他嗪治疗效果优良。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曲美他嗪;效果缺血性心肌病是冠心病较为特殊的类型及晚期阶段。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常伴随存在收缩功能损害,极易引起患者心力衰竭。
而当前临床统计结果显示,心力衰竭已经成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及时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减少患者死亡率是当前临床治疗该病的重点。
本院对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了曲美他嗪联合抗心衰治疗,以了解该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以下就治疗内容行回顾性总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140例患者进行研究。
纳入标准:通过影像学检查、心电图等并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标准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患者;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自愿配合研究患者。
排除标准:其他心肌疾病患者;其他脏器合并症患者;研究药物使用禁忌患者;采取非本次研究药物治疗患者。
按患者用药方案分为常规组(n=70)和干预组(n=70),常规组患者男38例,女32例;患者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7.7岁(s=8.3);干预组患者男39例,女31例;患者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7.8岁(s=8.2)。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
·药物与临床·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赵兴琼(遵义市播州区中医医院,贵州 遵义 563100)0 引言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例属于冠心病,它是冠心病的特殊类型之一,近些年来,治疗此类病情的新型药物也在不断增多,而曲美他嗪则是众多治疗药物中疗效较好的一种,能有效减轻心肌损害,提高心肌耐受力[1-2]。
此次研究过程中我们随机收取了某医院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80例患者参与实验,实验结果获得大众认可,现作出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们此次研究选取了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至某医院就诊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来参与我们的研究。
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实验组),每组各为40个患者,经过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行心力衰竭等级评价,我们的所有患者等级评定结果如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55-75岁,平均68.3岁;其中心功能2级者有12例,3级有15例,4有13例。
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在53-73岁,平均67.8岁;其中心功能2级者有13例,3级有12例,4级有15例。
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大小和心力衰竭程度的等级等关于患者的资料都相似,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患者作为我们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对于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在治疗上可以使用强心剂、抗凝药物等,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利尿剂。
对于观察组,我们尽可能得减少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与对照组同时间同地点使用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我们还为患者每次增加口服曲美他嗪药剂30 mg,每日3次,持续进行治疗90天。
1.3 评价标准。
本实验在评价标准上分为了显著有效、一般有效和完全无效这三个方面。
显著有效是指:心力衰竭症状全部消失,供氧平衡及患者体征恢复健康状态;一般有效指:心力衰竭症状基本消失,供氧平衡及患者体征基本恢复正常状态,但还会有并发症;完全无效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供氧情况仍保持不平衡状态。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分析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并作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下加用曲美他嗪。
观察两组患者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并作临床分析。
结果对照组显效数为9例,有效数为10例,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显效数为11例,有效数为12例,总有效率为9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治疗下加用曲美他嗪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使心功能改善,并且耐受性良好又安全有效。
标签:曲美他嗪;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效果;临床分析缺血性心脏病(ICM)是比较严重的常见临床综合征,其致死的重要原因是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1]。
最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研究发展,缺血性心脏病(ICM)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常规治疗下加用曲美他嗪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使心功能改善,并且耐受性良好又安全有效[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的缺血性心臟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下加用曲美他嗪。
每组均为25例患者,其中男患者30例,女患者20例,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年龄46~70岁,平均(58.3±1.2)岁。
1.2方法两组组患者均无急性心力衰竭,将心功能控制在相对稳定期,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常规应用达到靶剂量刑/最大耐受剂量ACEL/ARB和B受体阻滞剂,合理应用利尿剂、洋地黄和抗凝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下加用曲美他嗪(商品名根克通,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6534)2Omg,3次/d,两组疗程均为2 w。
1.3观察指标根据卫生部药政局制定(新药治疗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评定,按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
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目前 . 管药 物及 器械 疗 法 的应用 日益 广泛 , 缺血 尽 但 性心脏病 的发病率 与病死 率仍相 当高 。药物治 疗 , 了常 除 规 的二级 预防外 , 化心肌 能量代谢 途径 成为新 的干 预手 优
氧化 , 它们 的产 能 与耗 氧 比 ( / 比值 ) 别 是 3和 2 但 PO 分 ,
是 葡 萄 糖 在 生 成 乙 酰 辅 酶 A 的过 程 中 , 次 均 通 过 烟 酰 胺 两
腺 嘌 呤二核苷 酸呼 吸链 氧化 …。由此 可见 , 消耗 等量 氧 在
气的情况下 , 脂肪酸代谢 途径 比葡 萄糖途径 产生较 少 的三
磷 酸腺苷 。因此 , 善 缺血性 心脏病 患者 的心肌 能量代谢 改
扎前 降支建 立 的小 鼠心肌梗 死模 型 ,发现 T Z通过 显著 M 升 高缺 氧诱 导 因子 1 ( I.o)srii( 于 凋亡抑 制 一 H F 1 、uvv 属 t n
蛋 白 家 族 , 有 抑 制 细 胞 凋 亡 , 控 细 胞 周 期 的 作 用 ) 磷 具 调 、 酸 化 A t( A t 、 c一 k p k) B l2蛋 白 的 水 平 和 B12基 因 的 表 达 , c.
氧量 比值)恢 复正常的糖 酵解 和葡萄糖氧化偶联[。 , 2 本文 主 ] 要 对近 年来有关 T Z在 缺血性 心 肌病 中的应 用研 究作 一 M
综述。 1 动 物 实 验
另 外 。 aln 等 对 l 已 麻 醉 猪 的 短 期 缺 血 ( 断 V iat l 6只 阻
前降支 血流 1m n 模 型开展 的双盲试验 发现 ,MZ可 以提 i) T 高心室颤 动的 阈值 , 降低血 中丙二醛 ( A) MD 的水 平和缺 血
尼可地尔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演示稿件
尼可地尔与其他药物的相 互作用
尼可地尔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如 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拮抗剂等,需注意用
药时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本研究的局限性
研究样本量较小
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结 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未来需要更大规 模的试验进一步验证尼可地尔在缺血性 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
低血压
尼可地尔可能导致低血压的发生率增加,特别是 在与利尿剂合用时,应注意监测患者血压情况。
3
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是尼可地尔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但大 多发生在用药初期,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症状 逐渐减轻或消失。
05
讨论
尼可地尔对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尼可地尔对心功能的影响
尼可地尔能够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VS
试验设计和方法学异质性
纳入的试验在研究设计、试验方法等方面 存在一定异质性,可能对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产生一定影响。未来研究应尽量采 用统一、规范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标准,以 提高研究质量。
06
结论
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尼可地尔对于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 活质量。
尼可地尔对心肌重构的抑制作用
心肌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尼可地尔能够抑制心肌重构,减轻心肌肥厚 和纤维化,从而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
尼可地尔对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
尼可地尔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肌缺血症状,对缺血性心肌病的治 疗具有积极作用。
尼可地尔的安全性
尼可地尔的不良反应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
中 图分类 号 :R 4 ;R7 51 92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7 — 14 (02 2 08 — 2 6 1 89 21 )1- 0 0 0
心肌 缺血是 指心 脏的血液 灌注减少 ,导致 心脏的供氧减少 ,心 肌 能量代谢 不正常 ,不 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 的一种病理状态 。随着人们 生 活水平 的不 断提 高 以及 生活 方式 的转变 ,导 致我 国缺血 性心脏 病 的发病趋 势逐年上升 ,严重危害着人 民群 众的健康和生活 。因此 ,积
使用量 ,在改变症状的 同时不 引起 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本 药能显着地
的 。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 的药物很多 , 如硝 酸酯类等 。这些药 物长期服 用普遍 易产生耐 药性 ,加大剂量 则不 良反应随之增 多 ,使患者难 以耐 受 。正常心肌 的能量 供给6% ̄ 0 自游离脂 肪酸 D 0 7%来 氧化 ,5 1% %~0 来 自 酵解 ,2% ̄5 糖 0 2%来 自 葡萄糖 氧化。游离脂肪酸氧化可抑制葡萄
糖 氧化的速率 ,并且产生 同等能量 的耗氧量 比葡 萄糖 的氧化所需氧量
要 高很多 。当心肌缺血时交感神 经兴奋 ,进 而导 致体 内儿茶酚胺水 平 升 高 ,血 中游 离脂肪酸含量 也随之升高 ;葡萄糖 酵解及氧化 的耦联 机
制失调 ,心肌细胞 内N a、 、c 2 a 离子严重超 载,心肌 细胞 酸中毒和 _
【 摘要 】 随 着对 心肌 缺血 与代谢 过 程认 识 的不 断全 面 ,推 动 了作 用于心 肌细 胞代谢 调 节药物 的 快速 发展 。曲 美他嗪是 这 类 药物 中的一 个典
型 品种 ,其在 改善 心肌 代谢 方 面表 现 出较 强的活 力 ,在 缺血 性心脏 病 的治疗 中发挥 重要作 用 ,并 已经得到 广泛认 可 。 【 关键 词】 曲美他嗪
试验十抗心肌缺血药物作用研究目的
(2)形态学观察:
1.摘取心脏,用生理盐水冲洗,除去血污,剔除 血管脂肪等非心肌组织,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称全心湿重。 2.沿冠状沟切除右心房和右心室,留下室间隔和 左心室,称重。顺房室沟从心尖到心基部平行 将狗心室切成1cm厚的心肌片,用生理盐水冲 洗干净。
3.将心肌片放在1%的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用 pH7.4~7.8的0.2mol/L PBS配制)溶液中,在 37℃温孵7min染色,染色过程中不时搅拌染色液 使之与心肌有充分接触。 4.染色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多余的染料。 梗死区不着色,非梗死区被TTC染为红色。 5.剪去各心肌片被染色的非梗死区心肌,把未染 色的梗死心肌称重,除以左心室重即得梗死范 围占左心室重的%。
(一)试验材料
试验药品: • 乌拉坦(Urethane),生理盐水配制成20%溶液; 0.5%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生理盐水, 5%葡萄糖注射液。 • 阳性药:0.2%维拉帕米。 • 受试物:丹参酮ⅡA磺酸钠,配制成1%、0.2%溶液; 丹参注射液,50%葡萄糖配制成含生药 1.5g/ml、0.3g%溶液。 试验仪器: • 生物机能试验系统、紫外、动物秤、大鼠手术台、 眼科镊、1ml、5ml注射器、4#、6#针头。
试验十一、抗心肌缺血药物作用研究
一、目的
• 了解抗心肌缺血新药的评价原则。 • 学习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及评价指标。 • 观察受试化合物对心肌缺血大鼠的影响,判断 其是否具有抗大鼠心肌失常的作用。
二、与试验相关的理论知识要点
• 心肌缺血观察指标与方法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 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 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1)心电图指标观察: 皮下放置心电图肢体导联电极,测标准Ⅱ导心 电图观察药物对S-T段、T波幅度的影响。
曲美他嗪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曲美他嗪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8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 mg,3次/d口服,共12周。
超声心动图及核素测定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超声测LVEF治疗前为0.35±0.05,治疗后增至0.41±0.06(P<0.001)。
核素测LVEF治疗前为0.33±0.05,治疗后增至0.40±0.06(P<0.001)。
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曲美他嗪能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可以作为治疗该病的辅助用药。
【关键词】曲美他嗪; 缺血性心肌病;心脏功能曲美他嗪是一种新药,能够减少心肌缺血而不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1,2]。
本研究选择确诊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82例,服用曲美他嗪,通过超声心动图及核素测定来评价曲美他嗪辅助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自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符合WHO1979年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心功能(NYHA)Ⅲ或Ⅳ级,入选对象82例,其中男49例,女33例,年龄60~84岁,平均(72.4±8.3)岁。
排除合并下列疾病患者: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②低血压(<90/60 mm Hg);③严重心律失常;④严重电解质紊乱未纠正者;⑤高动力所致心力衰竭(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等)。
1.2 方法所有患者采用硝酸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强心剂,降脂药,抗凝药等常规治疗4周后,在原有治疗不变情况下,加用曲美他嗪(商品名:万爽力,由法国施维雅药厂生产)20 mg,3次/d,治疗12周。
1.3 检测由专人操作,采用超声心动图及核素心室功能测定两种方法观察服用曲美他嗪前及服用12周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研究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究曲美他嗪应用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截取时间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曲美他嗪运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使得其临床症状得以平复,且治疗效果较为突出,安全性较强,临床价值相对较高。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曲美他嗪;效果引言:随着基础性疾病发生率提升,一些由基础性疾病所诱发的疾病发病率也相对上升。
心肌病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
从发病原理上来说,多数心肌病患者都是因心脏供血存在问题,从而使得其心功能缺损。
同时,多数心肌病患者都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出现心功能的缺失严重化,从而引起心力衰竭[2]。
从某个程度上来说,该种心力衰竭实际上属于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
而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对这类患者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其可能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产生更大的威胁,甚至导致患者生命消逝[3]。
对此,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来进行干预。
在以往的治疗中所采取的方案较为基本,无法保证患者的完全康复。
曲美他嗪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药物,在我院的运用效果相对较好。
具体报道如。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截取时间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标准,且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4];(2)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无其他器质性疾病。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临床经验98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血管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长期严重的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组织产生营养不足和萎缩造成心肌细胞减少、心肌瘢痕、心肌纤维化以及心力衰竭的疾病[1]。
近年来,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缺血性心脏病若不得到及时治疗,会进一步发展成心力衰竭,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本研究以2011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接收的16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接收的16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6例,女性64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8.6岁。
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6例,Ⅱ级64例,Ⅲ级60例,Ⅳ级20例。
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给予利尿剂、硝酸酯类、抗凝药物、洋地黄、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维持12周。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口服,20mg/次,3次/d,维持12周[2]。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心功能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RESVI),并定时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水平,电解质等,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1.4 疗效判定标准[3]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心电图检查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分析陈永华湖南省耒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一区 湖南省耒阳市 421800【摘 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接收的16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压、心率、LRESV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心率、LRESVI较对照组降低的更为明显,LVEF较对照组升高的更为显著,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80%,两者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曲美他嗪治疗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组别
实验组(n=20) 对照组(n=20)
t值 P值
表 2 对比 40 例患者治疗前后 6min 步行距离、LVEDD、LVEF(曾依s)L源自EF(%)治疗前治疗后
LVEDD(mm)
治疗前
治疗后
6min 步行距离(m)
治疗前
治疗后
0.35依0.11
0.52依0.14
61.01依5.47
55.06依4.1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均选自本院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40 例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由 随机表法分成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入组 标准:以上患者经血管造影、心电图、超声心动过图、 体征等检查全部确诊,并和 WHO 中的相关标准相 符[3],心功能分级为域至郁级。排除标准:心包积液
36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圆园员9 年 11 月 第 9 卷 第 32 期
筝 论著/心力衰竭 筝
曲美他嗪治疗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廖黎滔 (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0)
【摘要】 目的 探究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应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均选自 本院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40 例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由随机表法分成实验组(n=20)和对照 组(n=20),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心功 能、临床疗效、6min 步行试验和再住院率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0%,再住院率为 0.00%,对照 组分别为 70.00%和 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两组在 6min 步行距离、LVEDD、LVEF 上,治疗前对比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结论 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应用曲美他嗪进 行治疗,可取得显著临床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减少再住院情况。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将92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6)和对照组(46)。
对照组采用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硝酸酯、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附加曲美他嗪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两组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87%,两组比较,χ2=19.17(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在治疗后进行左室射血分数、E/A比值、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曲美他嗪能有效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显著改善患者左心功能指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曲美他嗪;缺血性心脏病;心脏功能;机理冠心病、非冠状动脉性的缺血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及动脉瓣狭窄等造成的缺血性胸痛都属于缺血性心脏病范畴。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疾病。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管壁出现粥样斑块,造成心肌供血、供氧不足或心肌坏死,从而导致心脏病[1]。
冠心病的临床症状:胸闷、胸痛、甚至猝死,同时伴有出汗、恶心、呕吐等。
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时间长,患者恢复较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承受着身体和心理双重压力,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各大医院的共同目标,以了解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效果及其机理为目的,展开研究并形成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共9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46例。
观察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48岁~81岁,平均(49.5±5.2)岁。
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7岁~83岁,平均(51.5±3.2)岁。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标准[2]:原发性心脏骤停、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116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成56例。
对照组给予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
2组疗程均为6个月。
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B型尿钠肽(BNP)、6 min步行试验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在LVEDD、LVEF、6 min步行距离结果及BNP改善的程度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结论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长期服用曲美他嗪可使心功能改善,安全有效。
【关键词】曲美他嗪;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imetazi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116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failure from January 2015 to October 2017.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randomly dividedinto 60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5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anti heart failure treatment,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trimetazidine 20 m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3 times a day. The 2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6 months. The clinical effects,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serum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6 min walking test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2 groups. Results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3.3%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5%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in the LVEDD, LVEF, 6 min walking distance and the degree of BNP improvement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less and les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onclusion long term use of trimetazidine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can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and is safe and effective. The[Key words]Trimetazidin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cardiac insufficiency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近年来,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通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治疗ICM正受到人们的关注。
急性心肌缺血应用复方曲美他嗪的防治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缺血应用复方曲美他嗪的防治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方法: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 只,标准饲料适应性喂养1 周,检测心电图正常后入选。
随机分为2 组,每组各20 只,即:曲美他嗦治疗组(T 组)及复方曲美他嗪与宽心合剂联合治疗组(A 组)。
2 组采用开胸结扎左冠脉前降支的方法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前术后查体表心电图,以II 导ST 段弓背向上抬高和直视下心尖部心肌组织变暗红为结扎成功的标志。
术前1 周(直至术前3h)及术后12h 开始每日各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日常量灌胃1 次,术后4 周,断头处死各组大鼠。
取心脏,称重,计算心肌肥厚指数,测定心肌胶原含量并分别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结构改变及心肌胶原增生情况。
结果:光镜HE 染色和电镜结果显示:K 组心肌及线粒体破坏比A 组严重,MASSON 染色结果:中A 组减轻比K 组明显。
结论:.复方曲美他嗪与宽心合剂能够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坏死、优化心肌代谢而起到保护心肌作用【关键词】复方,曲美他嗪,急性心肌缺血心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类的第一大杀手。
在2005 年相关统计中,全球约有1750 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30%。
因此对心血管疾病预防及治疗成为了医疗工作的重点。
曲美他是目前抗心肌缺血代谢疗法的一种重要药物。
它抑制脂肪酸氧化和刺激葡萄糖氧化,并对缺血的心肌细胞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而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
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曲美他嗪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1 材料清洁级雄性健康SD(Sprague Dawley)大鼠40 只,6 周龄,体重150-180g。
曲美他嗪原料药(trimetazidine,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三维工业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左卡尼汀原料药(L-carnitine),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三维工业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氯化硝基四氮哩兰(Nitrotetrazolium blue chloride),上海市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药物的研究
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药物的研究发表时间:2015-05-13T15:58:47.4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月第1期供稿作者:杨为明[导读] 缺血性心脏病(Ischaemic Heart Disease,IHD)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死因。
杨为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0000)【摘要】近年来缺血性心脏病发病和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多样,其中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分别从病理机制及治疗药物治疗二方面阐述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疾病;病理机制;药物治疗【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153-02缺血性心脏病(Ischaemic Heart Disease,IHD)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死因。
根据第9次修订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将缺血性心脏病定义为ICD-9 中类目为410~414的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冠心病。
ICD大多是由于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其冠状动脉狭窄多系脂肪物质沿血管内壁堆积所致,这一过程称发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先天性冠脉狭窄也是IHD的一种。
1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使血管腔狭窄或者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1.1 病理生理机制1.1.1 炎症反应AS 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慢性炎性反应的过程[3]。
而炎症反应在冠状AS的稳定中发挥着一些重要的负面效应。
比如说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2LDL)可促进冠状动脉斑块局部的炎症反应[1],从而增加斑块的易损性,导致斑块的破裂,形成急性冠脉机能不全在AS 的早期,动脉血管壁内产生脂质沉积,动脉血管壁的细胞成分通过各种途径分泌氧化活性物质,导致低密度脂蛋白(LDL)被氧化修饰,因此导致OX2LDL,LDL 生物活性发生改变。
药理学冠心病实验报告
药理学冠心病实验报告
研究背景: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特征为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和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药物治疗是管理和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评估不同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药理学特性,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参数以及安全性。
实验设计:
采用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不同药物的治疗,而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或基础治疗。
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并记录动物的生理和病理指标变化,包括心电图、血压、心功能等。
实验结果:
药物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指标变化方面有明显差异。
药物组中,部分药物可有效降低动物的心率、血压和心肌缺血指标,同时改善心肌功能。
实验讨论:
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评估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结果表明,某些药物在冠心病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脏状况和生活质量。
结论:
本实验结果提示,药物治疗在冠心病管理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确定最有效和安全的药物治疗方案,并了解其长期效果。
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药物治疗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缺血性心肌病的基本药物分析
缺血性心肌病的基本药物分析缺血性心肌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狭窄,造成心肌长期缺血或反复急性缺血,至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心肌纤维化的心肌病。
缺血性心衰患者无论进行其它任何的治疗,药物治疗都是基础治疗,是持续终生的治疗,本文对治疗心力衰竭的基本药物进行阐述。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是治疗心衰的基石[1],也是循证医学证据积累最多的药物。
Garg等对32项临床试验作了荟萃分析表明,ACEI使总死亡率降低23%,死亡或因心衰恶化住院率降低35%。
所以,除非有低血压或肾功能衰竭,所有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均应使用ACEI。
ACEI发挥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扩张血管,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心肌重构,减轻左心室肥厚;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缓解心衰症状;可以增加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的缓激肽的释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NO合成,减少基质降解,稳定斑块;还可抑制血小板激活,改善纤溶功能等。
常用的药物有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赖诺普利等,其副作用主要是咳嗽,当病人不能耐受时,可改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
2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虽然ACEI可以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衰的预后,但对于部分不能耐受ACEI治疗的患者,通常换用ARB替代治疗。
在CHARM替代试验[2]中,对不能耐受ACEI的两千多例心衰患者换用坎地沙坦治疗,结果显示主要终点心血管病死亡或心衰恶化住院率降低23%,证明了坎地沙坦有效。
Val-HeFT试验[3]显示在ACEI基础上加用缬沙坦与安慰剂组相比,死亡和病残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13%,并改善心功能分级、LVEF和提高生活质量,且未用ACEI的亚组死亡率亦有所下降。
近年来随着ARB临床观察资料的积累与完善,使得ARB药物在心衰治疗中的地位提高。
常用的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心脏血管功能,增加心肌的供血供氧,降低氧的消耗,改善心肌 代谢,缓解心绞痛,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是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
二、药效学研究的实验设计
(一)对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防治作用试验
1.常用动物模型
(1)冠状动脉阻断或缩窄形成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模型:通过阻断或缩窄冠状动脉 方法,如结扎、电刺激、气囊法,血管内异物法及注入凝血酶或ADP法等。
(2)药物诱发心肌缺血模型:通过药物诱发冠脉痉挛法,如垂体后叶素、麦角新碱, 以及通过增加心肌耗氧法,如异丙肾亡腺素等。
(4)其他可供分析的指标:心肌代谢指标验方法中,以阻断动物的冠状动脉所 致之局限性心肌缺血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方 法,通过狭窄或完全闭塞冠状动脉,使其供应区的 血流减少或缺无,造成心肌缺血,心肌因缺血、缺 氧而发生代谢紊乱,以致发生凝固性坏死,其发病 过程和机制与临床相似,与中医理论“瘀血证”有 一定联系,较为合理、实用。可根据所试药物功能、 主治和作用特点选用上述形态、电生理、生化、放 免、核示踪、荧光等观测指标与方法,可以定位、 定性、定量的观测缺血心肌的动态变化及药物影响,
(三)其他试验
1.血小板聚集性试验 血小板聚集性增强是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心肌缺 血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药物对动物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可作为药效学研究 的辅助指标。实验动物用兔或大鼠。以三磷酸腺秆、花生四烯酸(AA)、胶原、 凝血酶等作为绣导剂,应用比浊法或其他方法测定。
2.血栓形成及溶栓试验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直接导致心肌缺血因素之一。 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和溶栓作用应为评价治疗心肌缺血药物药效的辅助指标。 常用免或大鼠以Chmldlcr血栓形成法,测定心栓的重量及长度;应用大鼠以 动—静脉旁路法测定血栓湿重;电刺激人鼠颈总动脉形成动脉血栓,用以观 察药物对体内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电刺激犬或猪的冠状动脉形成冠状动脉血 栓,以心肌缺血程度范围、心肌梗死、心肌酶及冠脉血栓占管腔的百分比等 多项指标综合观察药物对心肌缺血的防治作用和溶栓作用。
(2)猫、鼠等其他动物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试验:观察指标应包括心电 图、心率,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左室内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中心静脉压、左室别血的张力指数、左室作功指数、心脏指数、左室舒 张未期压等。
(3)无创性心功能检查:如超声心动图、阻抗图、Y—照相等。
2.方法学评价
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肌耗氧量等应作为评阶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的重 要指标,对于了解药物对心肌功能、血管顺应性、心肌供血及心肌氧代 谢的影响,结合对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指标的影响,作综合性评价有 重要意义。
(3)离体实验心肌缺血模型:结扎离体心脏冠状动脉法、离体心脏低氧或无氧灌流 法。
(4)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缺血样损伤模型:控制心肌细胞的供氧和培养基中的含糖量, 形成“缺血样损伤”模型。
(5)心肌缺血冉灌注损伤模型:整体动物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离体心脏和心肌细 胞缺氧缺糖再灌注损伤等模型。
以上心肌缺血模型第一项可用于急性和慢性心肌缺血实验,可观察药物的药理 作用、起效及作用时间等。其余均为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可作药物作用机制分析研 究。
缺血性心脏病需要进行的药效学实验较多,—般应以整体动物实验为 基础,根据药物特点及实验要求适当选用器官、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的 实验,多层次实验相结合,有利于重复验证和说明作用原理。但由于缺血 性心肌发病机制复杂,防治的途径,方法及药物类型亦较复杂。应明确研 究的思路,作用的途径,选择适宜的主要药效学实验方法及必要的观测指 标,进行止确的分析判断,以求得科学的结论。
(3)缺血区测定指标:①染料及荧光素法,通过从 冠脉注入染料或荧光素,然后进行肌切片观察心脏 血流灌注情况,从而计算无染料(或荧光)的面积(即 缺血面积),如合并应用N—BT做活体双重染色法可 计算梗死面积与缺血面积的比值。②核示踪法,利 用放射核铊依靠钠泵进行转运而不能进入缺血或坏 死细胞的特点,通过闪烁照相来观察心肌缺血部位 及范围。③放射自显影法观察缺血区。④心表面荧 光法,用表面荧光照相来分析缺血K情况。⑤冠脉 血流量、冠脉返流量及返流压的测定。⑥心肌区域 血流量的测定。
2.观察指标
(1)直接测定心肌梗死范围:①大体标本活体染色法,以定量组织学(N— BI'染色或TIC染色或双重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的改变。②病理切片显 微镜检查,镜下观测心肌病变程度和范围。③病理切片荧光照相法,利 用四环素能与心肌坏死细胞中的钙整合的特性,在切片上进行荧光照相, 以测定梗死面积。④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核 及染色质等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二)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影响试验
1.实验动物与观测指标
(1)犬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实验:观察指标应包括心电图、心率。动脉 血压、冠脉流量,冠脉阻力、心输出量、心肌收缩力、左室做功、左室 内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心搏出量、心脏指数、心搏指数、总外 周阻力等,并可同时测定心肌耗氧量、氧利用率、耗氧指数等。
缺血性心脏病 (心绞痛、心肌梗死)药
一、实验设计的医学基础
根据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发现,中医将其 归属于“厥心痛”、“真心痛”、“胸痹”范畴。病位以心肾为主。基本 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脏气亏虚为主.可兼阴虚;标实以血瘀痰阻多见, 可兼气滞、寒凝。基本治法为宣痹通阳,活血化瘀,芳香温通及扶正固本。
(2)间接测定心肌梗死范围:①心外膜电图标测法,阻断或缩窄冠状动脉形 成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以多点心外膜电图标测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 的变化。②酶学指标观测,测定血中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 (LDH)等与心肌损伤相关的酶类变化,动态观察心肌损伤情况,定量分 析心肌损伤程度。③核示踪法,将肘心肌坏死有亲和力的物质进行核索 标记来观察梗死情况,常用的有锝—四环素和锝—焦磷酸亚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