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 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图2为标志园内
C 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图l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1·七台河模拟)读下图,回答4~6题。
4.甲、乙两图所示区域 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
B 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 5.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 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
练习
• 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是:
A.松嫩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度高且 多雨,但是由于纬度位置高,所以热量条件 不如长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 多雨,雨热配合条件好。
C.二者都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松嫩平原的温暖季节长,所以农作物的生 长期长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阅读图1.3,思考: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环境如何?
阅读课本4—5页的文字,思考:
• 在开发早期,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 展缓慢?
• 在发展阶段,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 会得到较快发展?
• 在农业社会时期,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能成 为我国粮食的主产地?从而促进该区域的发展?
昆仑山—阿尔金山— 祁连山—横断山 (3000米等高线)
大兴安岭—长城 (400㎜等降水量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北方
青藏高寒区
东 部 季 风 南方 区
秦岭—淮河
区域 气候
地形
东部季风区 季风气候
平原、丘陵 盆地、高原
西北干半干区 青藏高寒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气候
高原、盆地
高原、山地 盆地
植被与土壤 森林
资源状况
人地关 系
资源对生产来说 基本协 是充足的,环境 调 也没有受到明显 破坏。
成 区域的 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 区域内的资源不 已显现
长 中期发 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 断消耗,环境也 出不协
阶 展和成 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受到了明显的破 调
段 熟阶段
坏。
后 区域整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 本地区资源的耗 矛盾加
B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Fra Baidu bibliotek区域特征为(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
C 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4、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使粮食生产成本上升。
5、耕地破碎、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生 产规模小。
地气土矿 理候地产 位条条资 置件件源
农业生产 商业
工业生产
地理环境差异
不同区域 发展(横向)
区域
区域发展 不同阶段 (纵向)
开发早期 农业社会 工商业社会
内涵和特征
读右图,回答1~3题。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建筑特点比较:
南南方南方:方:房:楼屋屋房进檐,深宽一宽楼不住人 北方:多北为方平:房屋檐窄 北方:房屋进深窄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 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 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北方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 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
7、有关我国南方和北方人民生活方面的比较,错误的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 的差异,人们生产、 生活特点差异
区域的发展 水平、发展 方向等差异
区域发展:
人口、产业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聚落、 文化等各要素的发展。
案例: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为例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学
科网
•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图1.1、 1.2,图中所示地理环境 (条件)有哪些要素?
且楼间距大
太阳高度大,光照 降水多。
气温高,季节
南 强。
屋顶坡度大,房 变化小。
方
房屋布局受方位影 响小,进深和高度
檐宽
墙体轻薄,建 筑成本低
大且楼间距小
冰 雕
雾 凇
暑假,张明所在的学校准备组织一部分学生从哈尔滨出发, 按如下所设计的线路去考察,体验生活。
哈尔滨→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区→山西太原附近地区→ 江苏南部平原地区→江西井冈山地区→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试分析他们所经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哈尔滨 :温带针叶林 ,俄罗斯风情, 冰雕
松嫩平原位于东北 腹地,东靠长白山 地,西接科尔沁草 地,北枕大小兴安 岭,南至辽河干流 以北,跨黑龙江、 吉林、辽宁三省, 共辖53个县(市), 土地总面积19.5万 平方千米。
2.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水热组合状况不如长三角, 尤其热量不足。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 热同期,水热组合状 况好。
1.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位于30°N, 120°E附近, 海陆位置:东部沿海地区 中部,长江入海口
经纬度位置:位于43°N~ 48°N, 125°E 海陆位置:地处东北地区 的中部
长江三角洲北起 通扬运河,南抵 杭州湾,西至镇 江,东到海边, 包括江苏、浙江 两省部分地区和 整个上海市,面 积约5万平方千 米,是一片坦荡 的大平原。
• 在工商业发展时期,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粮 食、棉花的生产在全国的地位日益下降?
(1)开发早期,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开发早期 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水系成了交通阻隔 土壤黏重、开垦困难
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2)农业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得
到较快发展
——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科技进步
傣族竹楼
陕西窑洞
蒙古包 广州骑楼
江南水乡 因纽特人的冰屋
【想一想】不同地区居住建筑景观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一、区域
1、概念: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
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 法划分出来的。
2、划分:以某种指标为依据,既可以单 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区域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 南方大。
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
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太阳高度小,光照 降水少。
季节变化大,
北 弱。
屋顶坡度小,房 冬季寒冷。
方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檐窄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
墙体严实厚重, 建筑成本高
D 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6.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 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
B 目是(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 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 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 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
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区: 温带草原 ,蒙古包 牧民
山西太原附近地区 :沟壑纵横的黄土 ,煤矿开采 ,窑洞
江苏南部平原地区: 河道纵横 ,小桥流水人家 ,鱼米之乡
江西井冈山地区: 低矮丘陵 ,砖红土壤 ,革命旅游景点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热带雨林景观 ,亚热带雨林景观 ,竹楼 ,少 数民族风情
练习
• 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位 置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地区的北部 B.松嫩平原位于大兴安岭的东南部 C.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流域 D.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南 部
草原、荒漠 草原、荒漠
水文
外流河
内流河
西北内流河
东南外流河
农业 城市
耕作业为主
畜牧业为主 灌溉农业
高寒牧业 河谷农业
数目多,规模大 数目少,规模小 数目少,规模小
人口
95%
4%
1%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区域
中国汉语七大方言区:社会文化区
3、区域特性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
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三、土地条件:
黑土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松嫩平原
长水江稻三土角洲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四、矿产资源条件: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矿产资源贫乏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性
①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
3、 区域发展的阶段性
区域地理环境 随着社会、经 济、技术等因 素的改变而发 生变化
区域地理环 境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在 发生变化
区域发展具 有阶段性
划分: 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
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
概念
初 区域早 期 期发育 阶 阶段 段
形成
由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 集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 业或企业,形成个别经济增 长点或个别城镇。
总体地位 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 社会
工业 社会
我国粮食的主要产 地和主要的桑蚕和 棉花生产基地。
全国“粮仓”的地 位和全国棉花生产 中的地位下降
①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 高的优势 ②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 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 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
①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 平均水平 ②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 商品率较低。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由于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民 居正南正北有利于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利于冬季保温御寒
利于夏季通风透气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 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屋顶坡度增大, 以便于排水,保温要求的降低和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3)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
性质相对一致。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高山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2.区域特性
• 整体性(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区域 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 差异性(具有与其他区域不同的特点:南、 北方)
• 开放性(与其他区域有联系) • 层次性(区域具有等级:东北地区>东北平原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多
矿产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地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区 域
农 类型 水产业
业
农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一熟
经 济
工 业
发
依托农业发展轻工业、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
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 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
发展重工业,成为重要 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成为重化工业基地
交通便利,对内对外联 处于内陆,对内对外
展 商业 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联系不便,商业贸易
相对落后
B C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阅读课本活动(P3—P4)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 诸多不同。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 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期 体发展 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已几乎 竭
剧
阶 呈现萎 丧失殆尽
段 缩阶段
分析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等商品粮基地下降的原因?
1、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以及交通的发展,大量耕地被 占用,使耕地面积减少。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耕地转向蔬菜、花 卉和乳牛等经济作物生产,使耕地面积减少。
3、生态退耕,使耕地面积减少。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 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 术改良
稠密的水系成了天然 的水道
多水而黏重的土壤适合 种植水稻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工商业社会,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 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
工商业的发展
城市稠密、人均耕地少
水网稠密、耕地破碎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生产规模小
商品率低
粮仓地位被取代
2、工商业发展以后-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三江、松嫩、辽河平原)
• 可变性(边界过渡性、同一地表空间不同区 划方案)
层次性特征
三江平原
东 北
东 北
松嫩平原
地平
区原
辽河平原
开放性特征
中西中中西中西部西部:部::
能源、原材料、矿产、特色金 属、廉价劳动力等
加强区域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 北煤南运
东部地区: 东部:
人才、技术、资金、 文教、资源密集型产 业等
地理位置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部,长江入海口
地
理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环
冬季温和少雨
境
差 异
土地条件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北纬43°~48°,地处我 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区 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 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 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