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前期文学
北宋初期文学
![北宋初期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ae41e0775acfa1c7aa00cc1d.png)
第一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第二节 宋初晚唐体诗人 第三节 西昆体的盛衰 第四节 宋初散文和复古思潮
第一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北宋最初一个阶段,诗人效仿白居易诗 体曾经成为一种风气。其中著名的人物有李 昉、徐铉和王禹偁,北宋末蔡居厚《蔡宽夫 诗话》云宋初“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 黄州主盟一时”。但过去有的文学史研究者 把王禹偁描叙为似乎是有意识与“西昆体” 对抗的诗人,这是不准确的。实际上,不但 白体诗的流行很早,而且当《西昆酬唱集》 问世而使“西昆体”广泛流行时,王禹偁已 经去世了。
三、西昆体衰歇的原因
西昆体不久即遭到主张变革的文人的集中 攻击并逐渐走向衰歇,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则西昆体确有很大的弊病,如诗歌题材范围狭 窄,缺乏时代气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 创新精神。再则这种诗体出于朝廷馆阁诗人之手, 在社会上的影响又特别大,所以主张变革文风的 人必然要将西昆体作为批判对象。此外,也要注 意到历史文化方面的因素:西昆体实际上带有浓 厚的贵族趣味,这和宋代社会的特点不相容;西 昆体有明显的娱乐倾向,这和道统文学观的日渐 强化也相抵触。
徐铉
徐铉(916-991)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本是 南唐重臣,后随李后主降宋,官至散骑常侍。有《骑省集》。 徐诗大多有一种索寞中略带怅惘的情愫,只是他把这种情 愫写得很淡,如《登甘露寺北望》: 京口潮来曲岸平,海门风起浪花生。人行沙上见日影,舟 过江中闻橹声。芳草远迷扬子渡,宿烟深映广陵城。游人相 思应如橘,相望须含两地情。 全诗大半部分只是在写一片萧索迷蒙的景色,看不出很强烈的 情绪;末二句也是借“游人相思”着笔,不正面写自己。此外, 像《和钟郎中送朱先辈还京垂寄》的“春愁尽付千杯酒,乡思 遥闻一曲歌”,《九日落星山登高》的“黄花泛酒依流俗,白 发满头思故人”等等,大抵都浅切流丽。 他还写有若干首《柳枝辞》一类的拟民歌,语言通畅浅易, 如: 老大逢春总恨春,绿杨荫里最愁人。旧游一别无因见,嫩 叶如眉处处新。
北宋初期文学
![北宋初期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d1a0a00f915f804d2b16c18f.png)
从总体上看,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 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已 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
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 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清人吴 之振说“元之独开有宋风气”,这个评价
是合乎事实的。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晚唐诗风,尚未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宋初三体:推重白居易的白体 模仿贾岛、姚合的晚唐体 效法李商隐的西昆体
二、王禹偁和白体诗人
1. 代表作家有徐铉、李昉等。
模仿白居易的闲适诗、“元和体”以及 其浅易流畅的诗风,却忽视了白居易讽谕现 实的精神,多应酬唱和、流连光景之作,风 格浅切闲雅,平易有余而深警不足。
《 山 园 小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梅
》
四、西昆体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 派。以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 名,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主要有三类题才:
一是怀古咏史。如《始皇》、《汉武》、 《明皇》等皆属此类。 二是咏物。如《鹤》、《梨》、《柳絮》、 《萤》、《泪》等。 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直夜》、 《夜燕》、《别墅》等。
晏殊的《珠玉词》
晏殊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 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踏莎行》);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以清新之辞写男女恋情,以闲雅之 笔写富贵气象,而且在词作中能融入自 己的主观情感和哲理体悟,使其词作赋 予了更为浓厚的士大夫气,显示了由 “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进一 步转化。
北宋初期文学3
![北宋初期文学3](https://img.taocdn.com/s3/m/0e63cb9755270722192ef7e2.png)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第一节北宋初期诗歌的三大流派一、白体诗:1、徐铉(916—991)(xuàn):《宋史徐铉传》云:“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不喜释氏而好神怪,有以此献者,所求必如其请。
铉精小学,好李斯小篆,臻其妙,隶书亦工。
尝受诏与句(gōu)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1)徐铉的诗大多有一种索寞中略带怅惘的情愫,他把这种情愫写得很淡,语言也是清淡自然的,少有生涩的地方。
如《登甘露寺北望》:京口潮来曲岸平,海门风起浪花生。
人行沙上见日影,舟过江中闻橹声。
芳草远迷扬子渡,宿烟深映广陵城。
游人相思应如橘,相望须含两地情。
又如《九日落星山登高》:秋暮天髙稻穟成落星山上㑹諸賓黄花汎酒依流俗白髪滿頭思古人巖影晚看雲出岫湖光近見客垂綸風烟不改年長度終待林泉老此身(2)有若干首《柳枝辞》一类的拟民歌,虽不像民歌那样朴素俚俗,语言还是通畅浅易的。
如:老大逢春总恨春,绿杨荫里最愁人。
旧游一别无因见,嫩叶如眉处处新。
(3)诗精致细巧,对声律、字句和意象的选择,都比较讲究。
例如:《和明道人宿山寺》:聞道經行處山前與水陽磬聲深小院燈影迥髙房落宿依樓角歸雲擁殿廊羡師閒未得早起逐班行。
《临石步港》:碕岸隨縈帶微風起細漣緑陰三月後倒影亂峰前吹浪游鱗小黏苔碎石圓㑹將腰下組換取釣魚船。
《寄从兄宪兼示二弟》:别路呉將楚離憂弟與兄斷雲驚晚吹秋色滿孤城逺信鴻初下遙鄉月共明一枝棲未穩迴首望神京。
2、王禹偁:(1)作者介绍:《蔡宽夫诗话》说,宋初“士大夫皆宗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
在宋初学白居易诗风的诗人群中,最重要而且不为白体所缚、能写出自己特色的是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当过翰林学士,三任知制诰,又三次受黜外放,晚年曾任黄州地方官,故又称“王黄州”。
有《小畜集》。
(2)作品创作:①社会诗篇:★出于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良知,王禹偁写下了一些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
(2)北宋前期文学
![(2)北宋前期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8609e22b0722192e4536f62e.png)
村
行 ( 2)
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畲田调其三(2) 北山种了种南山, 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
也应四海少闲田。
待漏院记(226)
待漏院是百官早朝时休息场所,宫门开
启时间为“五更”。本文先写朝廷设院 目的,第二段用对比刻画贤相和奸相形 象,劝诫宰相为政当勤,不该图谋私利, 误国误民,体现清明吏治的要求。
困而死。他曾校刻韩柳文集,为
文强调教化,散行单句,不华靡 艳丽,但未能改变文坛风气。
第二节
宋初三体
“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 昆体、晚唐体。”
元· 方回《送罗寿可诗序》
一.白 体:
王禹稱、李昉、徐铉,诗宗白
居易浅易风格,也称“香山
派”,王禹稱为代表。
王禹稱:
山东巨野人,字元之,宋 初有名直臣。贫寒农家, 以磨面为生。性格刚直耿 介,遭谗贬商州、滁州、 黄州,人称“王黄州”。
文学家。谥文正。
《渔家傲》(110)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 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 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 霜满地,人不寐,将军 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112)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 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 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 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 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 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 作相思泪。
小晏词与花间词区别:
①描写对象:花间词女性多泛指,晏词多特指。
②感情品质:花间词多描写女性衣着神态之美及男女
相悦之情,有时脂粉气太浓;晏词更多流露出对女性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57c6492aa5e9856a57126003.png)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诗歌北宋初期文学,指的是自赵宋建国(公元960年)至仁宗天圣年间(1030年,此年欧阳修中举并正式登上文坛,掀开北宋中期文学的序幕)时间段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相对独立性。
如苏轼就讲:“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
”(《六一居士集叙》)北宋于公元979年灭南汉后,又经过近十年时间,相继编成了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刊刻完成了《大藏经》等,成为北宋重建文化的标志性成果。
正是在此阶段,从割据政权入宋的五代文人逐渐凋谢故去,而北宋政权新培养的文士渐次养成。
由此,从雍熙四年(987年,宋太宗年号)至仁宗明道(1023年-1032年)年间,北宋政权培育的文士开始展现其光彩,他们努力探求新的文学范式,形成了新的文学风尚,在诗坛上产生了“宋初三体”即白体、晚唐体与西昆体,在古文方面则有以穆修为代表的文人探索,在骈体文方面又有杨徽之、钱熙、吴淑、许洞等人顺承五代传统而时有出新。
这些努力,为后来者如田锡、王禹偁、杨亿、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所继承和发扬,北宋文学面貌才终于初步形成。
第一节宋初文坛五代时期,政局混乱,各地割据势力飞扬跋扈,视民命如草荠,统治阶层内部篡弑极为频繁,地方官吏往往横为不法。
五代十国时期人们遭受的苦难,已经到了相当悲惨的程度。
北宋建立初年,全国户口从唐末的490多万户下降为330多万户(《文献通考·卷十》)。
苟活于乱世中的士人,多采取“明哲保身”的人生谋略,气节沦落。
仕四朝的“不倒翁”冯道,以毫无政治忠贞为荣:孝于家,忠于国,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师长、为夫、为父,有子、有孙。
时开一卷,时饮一杯,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老而自乐,何乐如之”(《新五代史〃卷五十四》)。
类似冯道这种毫无政治品格的官僚,却成为当时士大夫乐于仿效的对象。
欧阳修统计五代时有气节的人物说:全节之士三,死事之人十有五,皆武夫战卒。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章节测试,北宋初期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章节测试,北宋初期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c2f14a33d15abe23492f4d59.png)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王禹偁是北宋初期诗人,其诗属于()A.馆阁体B.西昆体C.晚唐体D.白体【解析】(P42):D 本题考查王禹偁所属的诗歌流派。
王禹偁早年作诗推崇白居易,为白体诗人。
2.下列属于宋初晚唐体诗人的是( )A.王禹偁B.杨亿C.刘筠D.林逋【解析】(P44):D本题考查晚唐体诗人。
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个诗,以清逸隐幽为旨趣。
林逋是颇受后人推崇的一位晚唐体诗人。
A项属于白体诗人。
B、C 两项均属于西昆体诗人。
3.《珠玉词》的作者是( )A.范仲淹B.欧阳修C.晏殊D.柳永【解析】(P44):C 《珠玉词》的作者是晏殊。
二、多项选择题1.宋初诗坛的诗歌流派主要有( )A.白体B.西昆体C.晚唐体D.馆阁体E.江湖体【解析】(P42):ABC 本题考查北宋初期主要的诗歌流派。
宋初诗派林立,但主要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三派。
2.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有( )A.杨亿B.刘筠C.钱惟演D.穆修E.柳开【解析】(P43):ABC 本题考查西昆体的代表作家。
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不属于西昆体作家三、名词解释。
1.西昆诗派【解析】(P43):西昆诗派:是宋初诗坛上影响极大的一个诗歌流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作诗宗主李商隐,讲究修辞(或辞采),风格典丽,诗中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宋代文学简介(1)
![宋代文学简介(1)](https://img.taocdn.com/s3/m/cbd5e2edba0d4a7302763a51.png)
宋代文学简介宋朝文学主要涵盖了宋代的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等,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散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
宋朝的文学作品在北宋初期禀承了晚唐风格,用词浮艳,常作唱和酬答之用。
随著王禹偁关注民生,朝廷又偏重儒学,文学作家开始注重儒家说教功能,但成就不高。
直到欧阳修带起的第二次古文运动,文人才以平实的语言来创作,加上内容多反映生活时弊,雅俗共赏,文学创作进入了高峰期。
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
1简介编辑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
所谓“雅”,指主要流传于社会中上层的文人文学,指诗、文、词;所谓“俗”,指主要流传于社会下层的小说、戏曲。
传统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戏曲”的说法,指明了各个朝代文学样式发达繁荣的侧重点。
我们应该充分评价元明清诗文词的成就,但其未能超宋越唐,则可断言。
如果说,宋代诗文词(特别是文和词)是元明清作家们不断追怀、仰慕的昨天,那么,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大发展就是宋代刚刚发展起来的白话小说和戏曲的灿烂明天了。
宋代继唐代以后出现了又一个诗歌高潮。
虽然至今还没有一部《全宋诗》,但其总量超出《全唐诗》好几倍则是无疑的。
宋代诗人大都一生勤奋写作,作品众多,如现存苏轼诗二千七百多首,杨万里四千多首,陆游近万首,远比唐代李、杜为多(李诗近千首,杜诗一千四百多首),充分说明宋诗繁荣的盛况。
2概述编辑公元九六〇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一举夺取政权,建立了北宋王朝.此后近二十年中,宋朝统治者通过军事征伐和外交活动,消除了南北的一些较大的割据势力,逐渐实现了统一,从而结束了唐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使动荡不安的社会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
赵匡胤北宋初年,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的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农民因此获得了喘息机会,广大农村从劳乏困疲中解脱出来,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稻穗登场谷满车,家家鸡犬更桑麻”的富裕景象,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随着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和商业也呈现为与之相应的兴盛局而。
中国古代文学诗人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诗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b76757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0.png)
宋代文学北宋初期文学:柳开(947-1000)字仲涂,大名(今河北大名)人。
《宋史》载:“(开)有胆勇……既就学,喜讨论经义。
五代文格浅弱,慕韩愈、柳宗元为文,因名肩愈,字绍先。
既而改名字,以为能开圣道之涂也。
著书自号东郊野夫,又号补亡先生。
”文学主张:重道轻文、主张文章平易、尊韩柳而倡道统等。
忽视文章艺术性,把文作为明道的工具,反对文体华艳。
其中前两者对宋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
李昉(925-996),字明远,饶阳(今属河北)人,仕后汉、后周,后归宋,太宗时拜平章事。
奉敕参撰《太平御苑》《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书。
(白体倡导者)魏野(960-1019),字仲先,祖籍蜀州(今四川崇州),后居陕州东郊(今河南三门峡)。
(晚唐体)魏野若干诗句对仗工稳,饶有意境,深得晚唐贾岛、姚合诗法,因此魏野诗作被后人称为“姚合流亚”(《诗薮外编五》)。
潘阆(?-1009)字梦空,大名(今河北大名)人。
早年有志于功名,被太宗赏识,赐进士及第,后因友人下狱被牵连,逃入中条山。
(晚唐体)《岁暮自桐庐归钱塘》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杭州)人。
诗篇主要内容是吟咏山湖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生活方式及其由之而来的心境。
(晚唐体)《山园小梅》(背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寇准少年入仕,二度官至宰相,一生功业彪炳,后因涉于皇室之争,遭谗被贬逐,以风节著称于时。
前期代表性诗作《春日登楼怀归》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宁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十一岁以文步入仕途。
太宗淳化三年(992)赐进士及第,真宗为翰林学士。
户部郎中,知制诰。
杨亿为人天性颖悟,博闻强记,为人耿直刚介。
(西昆体)刘筠(970-1030)字子仪,大名(今河北大名)人。
,真宗咸平元年(998)赐进士及第,为秘阁校理。
初为杨亿识拔,后与杨亿齐名。
(西昆体钱惟演(977-1034),五代吴越王钱俶之子,真宗授太仆少卿,命直秘阁,知制诰,顶修《册府元龟》,官至枢密使。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1]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1]](https://img.taocdn.com/s3/m/6834ffc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5.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1]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是北宋前期的文体与诗歌名词解释:西昆体1.以杨毅等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一个影响较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是以创始人演唱的诗集命名的,称为“西昆赏金集”。
3.代表作家为杨毅、钱伟彦、刘云。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功夫是西功夫的艺术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鼍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第二章是欧阳修与北宋诗文的创新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用词简单,字句简洁多变,叙述自然,表达自然。
这表明他的散文创作已经从崇尚骨力转向以风、神、阳为态度1刚换成女性。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清晰、转折性强,语言层次自然流畅。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元素,它偏向于柔和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王安石在他的诗《张思业》中说:“这似乎是最不寻常的,但它既容易又困难。
”《七绝》以瘦、健、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艺术境界。
然而,进入老年后,七绝被认为是普通的。
也就是说,它将悲伤与休闲结合在一起,既清新又休闲,又阴郁而庄严。
它被称为“中山诗”。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他这一时期的诗歌被编纂为《半山集》,又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苏轼是宋朝的一位古代作家,其散文风格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议论文、叙事文章和散文。
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彻底胜利。
北宋古文运动发展史
![北宋古文运动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c938539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f.png)
北宋古文运动发展史
北宋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文学运动,主要发生在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
以下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发展史概述:
开端阶段(960年-1000年):北宋初期,文人开始对唐代文风的华丽和浮夸感到厌倦,开始追求简洁、朴素的文风。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提倡以古文为范本,追求文笔的简练和内容的真实。
发展阶段(1000年-1050年):在这一时期,古文运动逐渐发展壮大。
文人们开始更加注重文笔的简练、清新和自然,强调文字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代表作家有苏洵、苏轼、欧阳修等,他们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
高峰阶段(1050年-1127年):北宋中期,古文运动达到了高峰。
文人们更加注重文笔的简练、明快和自然,追求文字的精炼和意境的深远。
代表作家有王安石、曾巩、黄庭坚等,他们的作品以语言的简练、思想的深刻和意境的独特而著称。
衰落阶段(1127年以后):北宋晚期,由于政治动荡和战乱的影响,古文运动逐渐衰落。
文人们开始追求华丽的文风,古文的简练和朴素逐渐被忽视。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辛弃疾、陆游等,他们的作品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和个人的表达。
北宋古文运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文学风格的转变,从唐代的华丽浮夸转向了简练自然,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北宋古文运动也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1d58402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2.png)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一、前期发展阶段(北宋初期)北宋初期,词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的词作主要以乐府民歌为基础,受到《乐府诗集》的影响较大。
词作内容以田园、山水、爱情等为主题,形式上多采用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代表性的词人有苏洵、苏轼等。
二、中期发展阶段(北宋中期)北宋中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这一时期的词作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除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外,还浮现了律诗和长短句等形式。
词作内容也更加广泛,不仅有田园、山水、爱情等主题,还涉及社会现实、政治抒发等方面。
代表性的词人有辛弃疾、陆游等。
三、后期发展阶段(南宋时期)南宋时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成熟稳定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词作在形式上继续丰富多样,除了前期的形式外,还浮现了新词、词牌等。
词作内容上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追求内涵的深度。
代表性的词人有杨万里、杨维桢等。
四、总结发展特点总体来说,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1. 形式多样化:从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到律诗、长短句等,宋词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2. 内容广泛化:宋词的内容涉及田园、山水、爱情等传统主题,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政治抒发等方面。
3. 意境营造:宋词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精细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营造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4. 词牌创新:宋词的发展中浮现了许多新的词牌,丰富了词的形式和内容。
5. 个性化表达:不同的词人有着不同的风格和个性,他们通过词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总的来说,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发展脉络展示了丰富的艺术成果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宋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精神追求。
中国文学史 北宋前期的诗文
![中国文学史 北宋前期的诗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a0821214791711cc7917b3.png)
第二节 欧阳修的诗文
欧 阳 修 画 像 明 唐 寅 画
一、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贡献
1、理论上的建树 对道的理解; 反对空谈道,重实用,反对”弃百事而不关于心”(<答吴充秀 才书>),将儒道、经学和现实百事联系起来。 在文道关系上,即重道,强调文的独立性。 对韩孟、杨亿等人创作的辨正认识)。 2、提倡革新、提拔后学、实践典范。 提倡古文,扭转一代文风。在诗歌创作平易畅达,初显宋 诗特点。 1057年主持进士考试,选拨苏轼、苏辙等 大量创作散体文赋,晚年亲编《居士集》50卷。 南宋中期编定《欧阳文忠集》,今有四部备要和四部丛刊本。
附:宋代文学部分研习参考书目:
程千帆《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孙望、常国武《宋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唐宋文举要》,上海古籍出版 社1978 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胡云翼《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钱钟书《宋诗选注》,三联2002 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四川大学中文系《宋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2002 朱东润《陆游选集》、《陆游传》,上海古籍1979 邓文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1993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浙江古籍浙江教育1997《夏承焘 集》本 吴熊和、蔡义江、陆坚《唐宋诗词探胜》,浙江古籍1997 孔凡礼《苏轼年谱》,中华书局1998 迟乃鹏《苏轼诗词选》,巴蜀2000 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1978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河北教育2000 北大编《全宋诗》,北大出版社1995 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 傅璇琮《黄庭坚和江西诗派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4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77b10aa300a6c30c229f33.png)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着装(反衬):容貌服饰 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 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 衬人物的孤独 。
词家魁首李后主
•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通晓音律,是唐五代词人中成 就最高的。今存词约35首左右,他的词以亡国(39岁)被 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不加掩饰地写宫廷享乐生 活,风格近花间;后期词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一任真 实情感倾泻,涕泪交流,至情至真,而较少有理性节制, 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 丽质天成。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 大,感概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在很大 程度上,就是指后期作品而言。“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 之词”是说后主词已不局限于娱宾佐观、男女相思,而成 为文人士大夫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工具,扩展了词表现 生活和抒发感情的能力,这也正是李煜的贡献所在。
• 相见欢 李煜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 《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 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 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宋初沿袭晚唐五代文风诗风:
一.沿袭期:70年,“西昆体时期”。 二.革新期:40年,“欧阳修时期”。 三.繁荣期:50年,“苏轼时期 ”。
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晚唐五代温庭筠、 韦庄、皇甫松等十八人词500 首,编为 《花间集》十卷。《花间集》是我国最早 的一部文人词总集。代表人物是温庭筠和 韦庄(并称“温韦”),其中温又有“花 间鼻祖”之称。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 得名。。文采繁华,轻柔艳丽,词风自然 缛采轻艳,绮靡温馥,充溢着脂香腻粉的 气味。
宋诗发展脉络
![宋诗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bc532d6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e.png)
宋诗发展脉络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宋诗在这个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宋诗的发展脉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一、前期发展阶段(北宋初期)北宋初期,由于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诗歌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 前期发展特点:北宋初期的诗歌以律诗为主,律诗是一种严格的格律诗体,要求诗人在音韵、字数、平仄等方面都要符合一定的规范。
这种格律的要求使得诗歌更加规范化和规范化。
2. 代表作家:北宋初期的代表作家有苏洵、苏轼、黄庭坚等。
他们的诗歌作品以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社会思潮为主,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时代气息。
二、中期发展阶段(北宋中期)北宋中期是宋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诗歌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中期发展特点:北宋中期的诗歌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如绝句、律诗、词等。
这些新的形式使得诗歌更加多样化和自由化,诗人的创作空间也得到了拓展。
2. 代表作家:北宋中期的代表作家有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
他们的诗歌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物、反映社会现实为主,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艺术形象。
三、后期发展阶段(南宋时期)南宋时期是宋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的诗歌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后期发展特点:南宋时期的诗歌开始注重写意和写景,注重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诗歌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如词、曲等。
这些新的形式使得诗歌更加自由化和个性化。
2. 代表作家:南宋时期的代表作家有杨万里、陆游、李清照等。
他们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为主,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艺术形象。
总结:宋诗的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从北宋初期的律诗到北宋中期的绝句和律诗,再到南宋时期的词和曲。
这个发展过程中,诗歌的形式逐渐多样化,诗人的创作空间也得到了拓展。
同时,宋诗的内容也从个人情感逐渐扩展到社会现实和自然景物的描绘,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艺术形象。
宋诗的发展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北宋前期文学第一节宋初散文与复古思潮提倡古文、反对骈俪一.王禹偁(954-1001)“咸通以来,诗文不竞。
革弊复古,宜其有闻。
”(《送孙何序》)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二.柳开(948-1001)“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
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柳开《应责》)“文章为道之筌也,筌可妄作乎?筌之不良,获斯失矣。
女恶容之厚于德,不恶德之厚于容也。
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也。
”(柳开《上王学士第三书》)三.穆修(979-1032)穆修等人继续倡导韩、柳的古文。
当时西昆派的骈体已风行一时,穆修以刊刻韩、柳文集,与之对抗。
穆修成功地培养了一些写作古文的弟子,其中如祖无择、尹洙、苏舜钦等人后来都成了古文运动的中坚人物。
四.姚铉(968-1020)姚铉编选《唐文粹》,其文章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第二节北宋初期诗坛三大流派宋末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送罗寿可诗序》)一.白体诗人“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二.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位僧人,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
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967-1028)最为有名。
这一群诗人的作风稍异于九僧,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为充实一些。
林逋《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三.西昆体真宗景德二年(1005),翰林学士杨亿等奉命编纂《历代君臣事迹》,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成书,诏题作《册府元龟》。
馆阁文士在编书之余,难免作诗唱酬。
大中祥符元年(1008),杨亿将这些唱酬之作编成一集。
由于唱酬活动主要是在皇家图书馆——秘阁中进行,所以杨亿据《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关于昆仑之西有群玉之山,是为帝王藏书之府的传说,将该诗集题名为《西昆酬唱集》。
该集共收录17位诗人的247首诗,其中杨亿、刘筠、钱惟演成就较高。
西昆体诗人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
第三节北宋前期词诗人兼词人:王禹偁、寇准、钱惟演、林逋;范仲淹、晏殊、张先、柳永一.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人。
仁宗康定元年(1040)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治今陕西延安),抗击西夏。
主张政治革新。
谥号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
《全宋词》存词五首,其词既有情柔语丽之作,亦有慷慨悲壮之音。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剔银灯》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音挨,傻也)、老成尪(音枉,因病驼背且瘦弱)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二.晏殊(991—1055)字同叔,谥号元献。
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以神童应召,赐同进士出身,官运亨通,后为宰相。
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晏殊“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宴饮则“歌乐相佐”。
有《珠玉词》。
晏殊词多写男女相思爱恋、离愁别恨、流连光景、伤春感时,时含人生哲思。
较“花间”而言,其词纯净雅致、雍容和缓,语言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三.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天圣八年进士,曾任吴江知县,晏殊为京兆尹时,聘其任通判,后历官至都官郎中。
有《张子野词》。
张先词的内容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行香子》),与描写相思恨别的传统一致,他对词的贡献在于: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
二是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他现存165首词,有七十多首有题序。
张先擅长描写自然景物,特别擅长写影子,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
其词写影,共29句。
他因“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张三影”。
又如“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亦精妙。
(附:梁简文帝擅长写影,下面几句似启张先:“避暑高梧侧,轻风时入襟。
落花还就影,惊蝉乍失林。
”“乱霞圆绿水,红叶影飞缸。
”“珠帘影空卷,桂户向池开。
”关于萧纲的写影诗,参见拙作《从写形向写意过渡:萧梁帝王诗歌的审美特性》,《北方论丛》2009年第5期)《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
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附:唐·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张先因此词被誉为“桃杏嫁东风郎中”)《木兰花》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
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草树争春红影乱,一唱鸡声千万怨。
任教迟日更添长,能得几时抬眼看。
《系裙腰》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
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
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第四节柳永一.生平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年轻时多替歌妓填词作曲,颇浪子作风。
汴京应试,有人向仁宗皇帝举荐他,仁宗皇帝批曰:“且去填词”,柳永因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
先后做过睦州团练推官、馀杭县令、晓峰盐场(在今浙江定海县)监和泗州判官等地方官后官至屯田员外郎,世故称“柳屯田”。
有《乐章集》。
《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