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泊秦淮 教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一. 教材分析《泊秦淮》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夜晚泊船秦淮河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泊秦淮》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朗读、理解和欣赏有一定的基础。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古诗词鉴赏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唐代诗人及其背景知识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泊秦淮》。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4.了解唐代诗人张继及其背景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的解释: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等。
2.诗文内容的理解:诗人通过描绘秦淮河边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3.古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如何从意象、情感等方面欣赏和解读古诗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文内容、背景知识和重难点词语。
2.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3.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5.欣赏法:教师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等方面欣赏和解读古诗词。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诗文内容、背景知识、重难点词语解释等。
2.相关资料:关于唐代诗人张继的介绍、秦淮河的图片等。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古诗词朗诵或音乐。
4.作业纸:用于布置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唐代诗人张继及其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诗文《泊秦淮》,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
注意停顿、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重难点词语进行解释,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等。
《泊秦淮》教案范文
《泊秦淮》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材为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诗作《泊秦淮》。
该诗是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思想以及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该诗,学生能够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并了解到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抒发。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及其代表作《泊秦淮》的背景和特点;(2)理解诗作《泊秦淮》的内容并能朗读诗歌;(3)掌握有关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个人的感受与情感的能力;(2)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泊秦淮》,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2)通过诗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其文学修养。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笔触和情感;(2)运用语言表达个人的感受与情感。
2.难点:(1)对于部分生词和诗歌的艺术表达形式的理解;(2)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分析并欣赏诗歌。
四、教学过程1.导入导出通过图片展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启发学生对于江南水乡的联想和思考。
2.新课呈现(1)向学生介绍杨万里及其作品,《泊秦淮》的背景和特点。
(2)让学生朗读《泊秦淮》。
3.内容讲解(1)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诗歌的内容,重点了解诗人描述的景色和情感。
(2)讲解生词解释和一些诗歌的艺术特点,如比喻、拟人等。
4.情感体验(1)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
(2)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音乐等手段,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5.诗歌鉴赏(1)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并进行鉴赏。
(2)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6.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于江南水乡的感受和情感。
(2)组织学生创作一些简短的诗句,表达对美景的赞美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以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观察学生对于诗歌理解和表述的情况。
2.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展示情况,评价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的理解能力和文学修养。
人教版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诵读《泊秦淮 贾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约客》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诵读《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教案一. 教材分析《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是人教版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诵读的内容。
这四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泊秦淮》描绘了秦淮河畔的美丽夜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贾生》通过讲述贾生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以漆公店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约客》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四首诗;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代文学的热爱;领悟诗中的哲理,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四首诗;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文的深层含义,领悟诗中的哲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古诗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诗文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诗文,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泊秦淮》教案
《泊秦淮》教案一、教案背景介绍《泊秦淮》是金庸先生创作的一部武侠小说,以古代中国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在泊秦淮地区的冒险故事。
这部小说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我们设计了本教案。
二、教学目标1.理解《泊秦淮》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3.通过阅读和分析小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了解背景知识•介绍《泊秦淮》的创作背景和作者金庸的生平事迹;•分析小说名称的含义和泊秦淮地区的特点。
2. 理解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性格特点;•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探讨小说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 阅读和分析文本•引导学生阅读小说,注意细节的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分析小说的结构和语言特点;•通过阅读小说中的经典段落,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4. 创作文学评论•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短文对小说进行评论;•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提高写作能力;•学生间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评论,促进思想和文学素养的交流。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结合小组讨论,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2.提供阅读材料和经典段落,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设立小组活动和小组分享,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4.教师对学生的文学评论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阶段性考查:通过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2.作品分析:学生通过撰写文学评论展示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3.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六、教学资源1.《泊秦淮》电子版或纸质书籍;2.阅读材料和经典段落的选取;3.课件和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泊秦淮》的背景和主题,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阅读:组织学生分组阅读小说的选定章节,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3.分析: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总结故事的发展脉络和主题;4.评论:引导学生撰写短文对小说进行评论,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5.分享:学生按小组分享自己的文学评论,互相交流和学习;6.总结:教师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学习要点和思考问题。
2024年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2024年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咏史怀古》中的《泊秦淮》。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与解析,对唐代诗人杜牧的生平背景介绍,通过《泊秦淮》一诗学习咏史怀古的写作特点,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泊秦淮》,感受古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关注。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学会运用咏史怀古的写作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杜牧的《泊秦淮》,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分析,咏史怀古写作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与解析,杜牧生平背景的了解,以及对诗中历史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杜牧的画像,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泊秦淮》。
2.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美,教师指导学生把握朗读节奏。
3. 诗歌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中的意象,阐述其寓意。
5. 随堂练习:请学生运用咏史怀古的手法,写一段关于南京秦淮河的描写。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所表达的历史感慨,分享各自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泊秦淮》2. 诗人:杜牧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重点词语: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5. 咏史怀古特点:意象、意境、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咏史怀古的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乡名胜古迹的短文。
答案示例:烟雨江南,乌衣巷口,青石板路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古街两侧,明清建筑错落有致,仿佛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秦淮河畔,一曲《后庭花》传来,让人陶醉在历史的余韵之中。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泊秦淮41-部编版
1.教学重点
(1)熟读并背诵《泊秦淮》全诗,掌握生字词及诗歌的基本节奏。
-举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笼”字,正确理解其意义,并掌握其发音和书写。
(2)分析《泊秦淮》的文学背景,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举例:杜甫为何被誉为“诗圣”,他的创作风格在本诗中如何体现。
(3)理解并掌握诗中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学习,从而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泊秦淮》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览名胜古迹时,是否有过在夜晚静静地欣赏河流美景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泊秦淮》中的意境和情感。
在实践活动方面,虽然学生们对绘图活动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部分学生的作品仍显得较为表面,未能充分体现诗中的意境。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深入挖掘诗歌内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最后,课后反馈环节,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于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够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图作品绕“《泊秦淮》中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泊秦淮教案设计
泊秦淮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泊秦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并理解中国古代泊船文化,特别是泊秦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并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1. 泊秦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介绍。
2. 泊秦淮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和解析。
3.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泊秦淮文化展板或书法作品。
教学重点:1. 理解泊秦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掌握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和解析技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泊秦淮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探索和发现泊秦淮文化的特色。
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泊秦淮文化展板或书法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2.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阅读资料和解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泊秦淮文化的特点。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泊秦淮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此话题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泊秦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其意义和价值。
3. 阅读解析:教师分发相关文献资料,指导学生阅读和解析,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关键内容。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制作展板或书法作品,展示他们对泊秦淮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5. 展示和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和学习。
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展板或书法作品的质量和准确度,看是否能准确表达泊秦淮文化的关键内容。
2. 学生表达评价:评估学生在解析文献资料和展示作品时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拓展活动:1. 参观泊秦淮相关的文物或博物馆。
2. 进一步研究泊秦淮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
这个教案设计旨在通过泊秦淮这一具体的文化载体,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阅读和探索,学生将会对泊秦淮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同时,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泊秦淮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悟真情。
多读多背,增加积累。
板书设计:
泊秦淮
杜牧
景:烟、水、月、沙美丽、凄清
人:商女——上层人物
讽
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2、多种方式读诗歌,把诗歌读熟。
1、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的内容。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诗进行赏析,说说为什么喜欢?
2、联系背景,说说作者想表达了什么情感?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自由发言
1.自读,读准字音。
2.齐读,读准节奏。
3.男生读,试读出感情。
4.女生读,试读出感情。
1、独学。
2、同桌交流。
《泊秦淮》教学设计
执教者:秦荣敏
教学目标:
1.多次朗读,读出诗的节奏。
2.能在熟读的基础上描绘诗的内容。
3.能联系写作背景,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重点:目标2.3
教具: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二Biblioteka 读诗三、绘诗四、赏诗
五、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六、背诗
1、大家学习了历史,谁能说说晚唐是什么样局势?
3、个别展示。
1、独学。
2、前后桌交流。
3、个别展示。
自由发言
1、自由读
2、展示
回顾历史,了解写作背景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古诗词离学生很久远了,文字比较凝练,难于理解,多读,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学生与文本对话,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同桌交流,能让学生相互补充,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
运用第五单元学习的赏析诗歌的方法进行赏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中语文《泊秦淮》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泊秦淮》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泊秦淮》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泊秦淮》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的内容。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和背景的把握,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通解诗意然后背诵默写。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的诗文浩如烟海,能流传千古,靠的不是诗人的地位和名气,而是诗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争连连,但统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危险已经近在眼前,依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诗人面对此种景象,写下了《泊秦淮》一诗,抒发内心的愤慨。
二、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背景杜牧,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三、鉴赏诗歌1、写景中蕴含凄请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烟笼寒水月笼沙。
2、使诗人产生亡国,历史又重演的忧患,借古喻今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亭花。
3、杜牧的《泊秦淮》: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答: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5、本诗最后两句用的是曲笔,怎么理解?答:这两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实际是在批评那些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6、诗的末句写《后庭花》,这在艺术手法上叫什么啊?答: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7、“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8、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9、“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
学科:语文
执教教师:
执教班级:702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泊秦淮》这首诗由于对历史沧桑、世事演变发出沉重的叹喟,思想深刻,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
学情分析
《泊秦淮》是晚唐诗人杜牧的经典诗作之一,在这之前的八年上册,学生已经通过对《赤壁》的学习,对杜牧的人生经历和七言绝句都有一定的了解,而现在再来学习他的作品会更得心应手些,更容易融入他的诗境中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反复吟咏,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
把握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吟咏,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歌的意境
课堂小结:
杜牧的《泊秦淮》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板书设计:
泊秦淮
杜牧
借题发挥
商女豪门贵族
课后作业:
背诵诗文《泊秦淮》
教学反思:
2、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山行》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汇报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文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诗文,教师准备资料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媒体或技术应用
七年级泊秦淮教学设计
七年级泊秦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杜牧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理解《泊秦淮》这首诗的含义,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3、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包括对诗歌意境、意象和语言的品味。
4、指导学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和诗歌的重难点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意象和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秦淮河边繁华热闹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们想到了什么?”从而引出课题《泊秦淮》。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杜牧的生平经历,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学成就。
2、讲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此诗时的社会状况。
(三)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诗歌讲解1、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重点解释关键词语。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笼”字,形象地描绘出秦淮河畔朦胧的夜景。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烟”“水”“月”“沙”等,体会其营造的氛围。
3、探讨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提问:“诗人在诗中借景抒情,他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进行思考。
(五)诗歌赏析1、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等。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秦淮河畔的独特景象。
(六)写作手法探讨1、讲解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明白诗人通过对陈后主沉迷声色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的回顾,讽刺了当时晚唐的统治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泊秦淮 教案
《泊秦淮》[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
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
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
(板书:泊秦淮)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三、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四、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学设计
《泊秦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能背诵、默写本诗;2、学习诗歌中互文、用典等创作手法;3、体会理解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全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互文、用典手法和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四、教学方法:朗读、探究、研学、展示五、课型:新授课六、教学过程:1、作者导入:同学们,我来说一个称号,看看大家知不知道是谁?“李杜”(学生答:李白杜甫)那么小李杜大家知道是谁吗?他们是李商隐和杜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小杜之称的杜牧的一首诗《泊秦淮》。
2、释题泊:停泊。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六朝古都:三国吴、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流入长江,是长江下游的一条支流。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3、诗文理解。
①齐读本诗,辨别题材——七言绝句②理解诗的意义(结合注释,用白话把诗句翻译出来)烟笼寒水月笼沙——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③体会诗境,感悟诗情首句——烟、水、月、沙——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烟月朦胧的水色秦淮夜景图,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烘托出淡雅、凄清、朦胧的氛围。
二句——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映射统治者)的出场。
二、四句——抒情——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及对统治者贪图享乐、不关心朝政的悲愤之情。
创作背景知识补充: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这首诗实是在借古讽今4、赏析诗中出现的修辞手法“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
泊秦淮教案
泊秦淮教案以下是一份以泊秦淮教案为主题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诗歌的赏析与理解。
2. 难点:对诗人情感的准确把握。
三、教学准备课件、诗歌文本。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咱们今天来学习一首古诗,叫做《泊秦淮》。
大家先自己读一读,看看能不能初步理解。
(学生自读)师:好啦,谁来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呀?生:感觉挺有意境的,但是有些地方不太懂。
师:哈哈,这很正常。
那咱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这首诗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谁来说说写了什么呀?生:写了晚上秦淮河的景色。
师:对呀,那这种景色给人什么感觉呢?生:有点朦胧。
师:非常棒!那接着下一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又说了啥呢?生:诗人晚上把船停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
师:很好。
那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呢,这又表达了什么?生:好像是说那些歌女不知道亡国的痛苦,还在唱那种亡国的歌。
师:太对啦!那诗人通过这两句想表达什么情感呢?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吧。
师:没错,诗人通过描写秦淮夜景,借古讽今,表达了对晚唐社会的担忧和不满。
大家都理解了吧?生:理解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互动,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但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方面还可以做得更细致一些,让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诗歌的内涵。
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和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秦淮》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
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
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
称为“小李杜”。
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
(板书: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三、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四、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
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
(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
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
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
没有
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
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
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板书:借题发挥
商女豪门贵族
主题: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五、齐读并背诵全诗。
要求:读出忧伤、悲愤。
六、积累:
1、《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翻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简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
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
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
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
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
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
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
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