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信息化教学评价概述

8.1  信息化教学评价概述
8.1  信息化教学评价概述

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估

第五节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估 随着研究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教育专家都探索出许多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教与学模式,课堂教学仍然是信息技术课堂整合研究主要载体。那么整合质量该如何评定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问题。我们不能沿用传统评价体系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应建立适合评价指标,运用新评价体系,对信息化课堂进行评估。 5.1有效信息化课堂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有效信息化课堂教学,判断是否为有效信息化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参照依据: 1.以“教”为中心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教学结构 判断一堂课是否是有效信息化课堂教学,首先就要看是否从“教”为中心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看四要素在教学结构中地位有没有发生变化:有没有强调学生主体性,学生是否是学习主人;有没有体现教师主导作用,是否转变为教学过程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信息技术仅仅是帮助老师灌输知识手段,还是帮助学生意义建构工具;教材是知识唯一来源,还是能够有效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对象。如果作为学习过程主体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地位,肯定难以达到理想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材。 2.积极情感投入、成就感获得 有效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知识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都需要有积极情感投入,无论自主学习或是与人协作,都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并获得成就感过程。 从这个角度分析判断有效信息化课堂教学需要考察以下三点:一看课堂参与度。课堂参与度包括参与学生人数以及每个学生参与程度,关注是学生有没有积极参加、踊跃发言、相互协作,而不是指表面看似很热闹,实质是表面上、形式上地参与;二看学生有没有积极情感投入。无论是在自主学习还是在协作学习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学生情感投入,要求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参与进来,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可能取得进步;三看有没有获得成就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转化为成就动机,这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学习。 3.广泛认知范围 信息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要求人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丰富网上资源为教师教、学生学都提供了重要知识源泉。Internet带来不仅仅是计算机联网,而是人类知识联网,是古今中外以及全人类智慧联网,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图文并茂文献资料。目前国内、国际上有许多优秀科普网站,如中国科普、北京科普、中国科普博览、大百科全书等。这些网站提供了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军事天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海洋、生命等多种学科知识,使学习信息来源变得更加丰富。在信息化教

信息化教学中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2019年精选文档

信息化教学中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 信息化教学评价需要发展一些新的评价方法(工具),包括量规、学习契约、X例展示、电子学档、概念图、评估表等。在对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评价的实践运用中,注重过程性评价的量规(rubric)工具展现出诸多优势。 量规也称为评价表或评分细则。量规专家海蒂?古德瑞齐认为,量规是一个评分工具,能够明确描述每个准则的水平。[1]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工具,主要用于评价、指导、管控和改善学习行为,既可作为教师评价的工具,也可以作为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工具。[2]焦建利教授认为,具有一系列评价标准、设置了质量优弱序列的量规可准确描述学生作业或学习表现的优劣程度。量规不同于标准化测试,其评分的标准公开化,较容易实现开放和共享功能,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学习过程的控制应该从教师逐渐向学生过渡,培养学生知识建构的心智模式,将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自我控制者,使他们具备批判的、联系的认知加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在学生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的前提下成长为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最佳评价者。以强调学习者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为特色的建构主义评价强调目标比较自由的评价,主X将学习评价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并根据

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和目标建构新的评价标准和测量工具。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米尔斯?加涅是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在一定的教学条件支持下,学习者逐步进入某种持久的学习状态,形成一定的能力和倾向,这种能力或倾向要从外在的行为表现中进行观测。[3] 根据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的过程评价模式,可以采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定量手段获取教学评估事实材料。运用量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主要是基于对学生内在能力或倾向的行为表现所进行的表现性评价。影响教学绩效的因素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建立在定性评价基础上的定量评价,或者定量评价支撑的定性评价,这两种课堂绩效评价方法都能够有效发挥评价量规的导向作用、诊断作用以及鉴定作用,为进一步优化评价量规的指标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二、量规的特点 1.普适性 量规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主观性的判断,更注重对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查,适用于信息收集与整理、探究性学习、学习成果汇报与展示、科学实验与试验、小组学习活动、课后复习与巩固等各种学习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2.系统性

信息化课堂教学典型案例

信息化课堂教学典型案例 信息化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组织和推动的作用。要请教师创设1个能够培养学生高级思惟能力、感知学习内容、取得更强成绩感的学习环境。现以中职德育课《职业道德与法律》为例,选取“劳动合同的审核与签订”这1主题,探讨信息化课堂实践。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1年级的学生,本节课之前已学习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掌握了依法保护权益的方式,了解了合同的基本知识,具有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知识。 1、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领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肯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劳动合同的霸王条款,了解常见的劳动合同风险。 (2)能力目标:基本具有辨认霸王条款能力,规避劳动合同中的风险。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1,增强劳动者的维权意识。 教学重点为:劳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无效条款。 教学难点为:劳动合同中的竞业协议条款和押金条款中的常见风险。 2、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我采取情境和案例教学法,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在课前学习知识,课上内化知识,课后拓展知识。 本课是《求职大作战》的最后1个环节,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分为4个求职小分队,每组内有两名求职者和两名企业方代表。本课摹拟的是学生完成求职、面试以后劳动合同的签订进程。 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应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创设情境,以闯

关游戏、动画视频、贯穿课堂,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借助信息化手段,自主探究、提高效力。 课前根据平台构成的历史数据及同学个人能力偏好进行智 能分组,小组同学自主学习微课,尝试初拟劳动合同,并将初拟合同上传平台,等待专家点评。课中使用助学平台、互动投票、拖拽游戏、随机选人、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电子白板等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全方位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后根据学生构成的辨认无效条款小贴士,布置求职公益广告的作业,促使学生将专业课知识应用到普法学法进程中,实现学习效果的升华。 3、教学流程 1. 课前学生登录教学平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1)自学微课——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2)拟订合同——在微课学习的基础上,分4组拟定劳动合同(淘宝美工组、商场宣扬组、广告公司组、公众号运营组),并将之上传到平台等待律师点评。 2. 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合同的初拟情况,通过这个的环节不但检验了学生课前微课的自学情况,也使学生对前导知识——合同的订立进行了回顾。 教师展现专业律师对4组同学课前所拟劳动合同的打分,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在劳动者的权利义务、试用期、竞业协议、押金缴纳、工作内容方面存在无效条款,明确本课教学任务——找出初拟合同中的无效条款并进行修订。4105分钟的课堂被分为3个模块,具体安排以下。 模块1:识霸王——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无效条款教师播放视频《装修工人受伤后》,提出模棱两可的问题:双方都同意的合同条款1定有效吗?学生通过平台中的投票功能展现自己观点,接着教师约请双方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论。教师在平台上事前为学生选取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 分类 网络学习空间 在线开放课程 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 智能教育 几点建议 1.时间紧,任务重,聚焦核心任务勿贪大求全。 2.做好共同体建设和项目过程性管理,尤其是网络社区的建设,避免最后临时突击。 3.基于地区(学校)的信息化工作,但不能用工作替代,尤其是教育局牵头的共同体。 4.引入研究机构和专家团队,注重对工作和实践的理论、模式及机制提炼(研究) 5.发挥共同体各类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作用,避免简单分工或牵单位大包大揽。 6.紧紧围绕所属类型,聚焦和体现类型特色,不要和所在地区及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混为一谈,更不要跑题。 共同体项目之使命 以学生发展为本 本着对家长和社会负责精神,确保实验达到“能力提高、成绩提升、素养发展”的三级标准。 以教师发展为本 培养一批遵循教学规律、善于点化学生智慧的翻转课堂合教师,形成一系列与学业质量挂钩的学习资源、典型课例、实践经验论文等成果。 以学校发展为本 提升信息技术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实力。 宗旨:发展好每一位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发展好每一所学校。 共同体的含义 共同体是个宽泛的概念,那些成员因为家族、地域、志趣等自然观点一因素而结合,以满足成员需求为目的而产生的组织都可以视为是“共同体”。一个组织、一个社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或是整个人类社会,都可以分别看作是“共同体 共同体”有别于社会、社区、组织等其他社会结构。共同体组观点二织一定具有自己的共同

目标,具有共同目标的一群人可以称作利益共同体,它是形成组织的基础,但共同目标只是形成组织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分享的问题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共同体?信息化教学实践共同体有什么特点?信息化教学实践共同体如何持续发展和活跃存在? 共同体的观点 观点一 共同体是个宽泛的概念,那些成员因为家族、地域、志趣等自然观点一因素而结合,以满足成员需求为目的而产生的组织都可以视为是“共同体”。一个组织、一个社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或是整个人类社会,都可以分别看作是“共同体 观点二 共同体”有别于社会、社区、组织等其他社会结构。共同体组观点二织一定具有自己的共同目标,具有共同目标的一群人可以称作利盐共同体,它是形成组织的基础,但共同目标只是形成组织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观点三 共同体是一个基于共同目标和自主认同、能够让成员体验到归属感的人的群体。 观点四共同体只是一个充满想象的“精神家园”,实际上没法真正的共同。 观点五 共同体主义者普遍认为,共同体是拥有共同的价值、规范和目标的整体,是一个反映主体间性的概念,是以主体间性的存在为前提的。 ·这些认识的实质在于组成人类共同体的不同要素和方式的差异。 ·虽然今天"共同体”一词有着多种的解读,但被称为“共同体"的社会联 结方式都应该具备基本的特质,即具有主体意识的个体组成;成员有着共 同的价值追求,通过协商确立共同的价值原则。 实践共同体含义 1991年,莱夫和温格(Jean Lave&Etienne Wenger)在《情景学习: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书中最早提出了实践共同体的概念。 共同体的成员一起分享共同关注的问题或对同一话题兴趣或热情。 ·这些人并不一定每天在一起工作,但他们因发现了他们之间互动的价值 而聚在一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共同话题上通过共同活动、一起参与形成了 独特的见解,并形成一个拥有共同的知识、实践和方法的团体。

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陋室铭》教学设计 沈阳市育源中学宋策 教学目标: 、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链接: 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学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二、走近作者: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四、释“铭”解题: 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 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书“铭”)那么,“铭”

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板书“陋室”二字,完善课题,板书作者) 五、明确目标: 、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初步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六、指导朗读: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学生进一步扩充、加深预习成果。 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ī苔痕.é鸿儒.ú案牍.ú西蜀.ǔ (二)、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这是一篇铭文。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七、翻译古文: (一)、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讨论)。 、着重强调下列词语: 德馨:品德高尚。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二)、翻译全文:(力求严密、准确) 如: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信息化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化教学心得体会 二十一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信息化社会所淘汰。因为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养已成为和体现传统文化的“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不可或缺。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信息技术课程要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另一方面,未来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使未来的社会成员具备利用各种信息工具 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有利于人的素质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在课程设计时应该加强“做中学”、“学中做”等实践环节。信息技术在学校的作用,不应仅局限于教学的媒体和工具,它应是新的学习方式的支撑,更是一种新的文化,是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延伸。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更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其他课程比较而言,信息技术课程有更大的主动发挥的余地,而失去了学生的主动性,课程就会死板、枯燥;信息技术课程要体现不同学段的目标,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对应。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我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更多地教给学生方法、思维、技能,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空间、机会和舞台,这样,促使我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总结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作为信息科学的基础——教育,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特别是教育思想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的竞争将是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竞争。通过我们艰苦不懈的努力,我校教师在应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上有了一个飞跃。 一、转变教育观念,切合实际,推广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开创了电化教育一片灿烂的晴空,甚至主导了整个现代教育,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从精神到物质的全面解放。自我校组建校园网以来,多媒体教学已逐步进入日常教学中,依靠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我校教师的基本素养,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易学、爱学,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但对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要求提高,促进了教师的再学习、再教育。 1、关注学生特点,制作恰当的课件 过去,我们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常常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管三七二十一,课件里面增加了许多音乐、图片、动画,结果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应有的课堂教学效果。今年,我们在此次活动开展过程中,特别强调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考虑授课对象,如果是针对小学中高段学生的教学课件,那么适当的声音、图片、动画可以引起幼儿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如果是针对小学低段学生,那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该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切忌时间过长,画面过于复杂、花哨。应设计出简洁,明快,界面新颖,颜色清新、内容完整明了的教学课件。 2、重新认识多媒体课件的功能,充分合理地使用权用现代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主要作用是辅助教学,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

学目标,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有些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将所有要讲授的教材内容都照搬到课件中,在教学中,完全依赖课件进行讲授,没有其他的教学手段,也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就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此次活动开展之初,我们在集体教研活动中,明确提出:重新定位教学课件,认清教师自己的教学地位。通过集体的讨论与研究,明确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工具,引导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此次活动中,所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都严格遵守这一点,牢牢把握住自己的主导地位,在讲课过程中不依赖但充分利用课件,引领学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态度认真,准备充分,效果良好。 我区首次举办的这项活动受到了全校教师的普遍重视,无论新老教师都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吕宝娥、姚秋红两位老教师,身体不好却依然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把老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和高超的教学技能展现出来。中青年教师是我校的主体,在此次活动中,积极向老教师请教,认真细致地准备,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课件精益求精,一字一句地推敲教学用语。细致的准备换来了丰硕在成果,此次活动中,课堂教学效果总体良好,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特别是一年级美术《蝶儿飞飞》,五年级英语《unit2 favourite toys》,二年级数学《找规律》,六年级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都赢得了一致好评。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在活动之前所倡导的多媒体应用的形式、方法及注意事项得到了全体教师的认可,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三、活动井然有序、教师配合默契。

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践

课程名称: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践 一、课程目的、任务 1、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践的新理念; 2、熟练掌握教学媒体素材的制作和处理技能;掌握使用工具软件制作网页和动画的一般方法; 3、初步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环境下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教学策 略和模式; 重点掌握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4、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初步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实际操作技能。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分四个模块,分别为理论导学、技术运用、专题学习和综合实践。包括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教学媒体素材的使用与制作、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等内容。 三、教学设计基本知识 (1)了解教学设计相关概念:学习需要、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2)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学习对象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与评价等。 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 (1)了解信息化教学概念:信息、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2)能够独立策划自己的教案,开展信息化教学单元设计。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自编多媒体课件 参考书目: 1、《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祝智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2、《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实践研究》王晓芜、陈莉、王荣良等编著,华 东师大出版社出版,2005年9月出版。

3、《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王乔敏、薛呈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5月版。 4、《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集锦》(光盘)王荣良、陈天华等编著,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平时成绩占40%,采用课堂考察、提问、小作业等形式进行;期末开卷考试,考试成绩占60%。 六、讲授大纲(两级目录) 模块一理论导学 第一讲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基本理论 第二讲基于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践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模块二技术运用 第三讲现代教学媒体及其作用 第四讲媒体素材的使用与制作 第五讲信息资源获取和处理方法 第六讲网页制作技术与主题学习网站 模块三专题学习 第七讲环境选择与情景创设 第八讲问题探究与资源设计 第九讲探究学习与Webquest 第十讲自主学习与主题学习网站 第十一讲合作学习与信息技术支持 第十二讲评价的设计与信息化评价 模块四综合实践 第十三讲学习资源的设计和组织 第十四讲研究学习过程的实施 第十五讲教学评价的信息化 第十六讲教学案例分析和再设计

课堂信息化教学评价制度

课堂信息化教学评价制度 随着研究的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教育专家都探索出许多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与学的模式,课堂教学仍然是信息技术课堂整合研究的主要载体。那么整合的质量该如何评定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不能沿用传统的评价体系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应建立适合的评价指标,运用新的评价体系,对信息化课堂进行评估。 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判断是否为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参照依据: 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判断一堂课是否是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首先就要看是否从“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看四要素在教学结构中的地位有没有发生变化:有没有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否是学习的主人;有没有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信息技术仅仅是帮助老师灌输知识的手段,还是帮助学生意义建构的工具;教材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还是能够有效的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对象。如果作为学

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材。

2.积极的情感投入、成就感的获得 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都需要有积极的情感投入,无论自主学习或是与人协作,都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并获得成就感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分析判断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需要考察以下三点:一看课堂的参与度。课堂参与度包括参与学生的人数以及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积极参加、踊跃发言、相互协作,而不是指表面看似很热闹,实质是表面上、形式上地参与;二看学生有没有积极的情感投入。无论是在自主学习还是在协作学习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学生的情感投入,要求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参与进来,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可能取得进步;三看有没有获得成就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转化为成就动机,这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学习。 3.广泛的认知范围 信息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要求人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丰富的网上资源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提供了重要的知识源泉。Internet带来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知识的联网,是古今中外以及全人类智慧的联网,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图文并茂的文献资料。目前国内、国际上有许多优秀的科普网站,如中国科普、北京科普、中国科普博览、大百科全书等。这些网站提供了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军事天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伴随着网络信息化在社会各层面的普遍应用,将信息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极大程度的丰富了课堂内容,改善了课堂的质量,为我国高校教育紧跟时代步伐,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本文从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如何更有效的在课堂中融入信息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伴随这信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各层面开始熟练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极大的提高了社会各方面的效率。在新的教育体质改革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课堂方式,无局限性的教学空间限制,致使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极大程度的得到了改善和转变,开始大规模的被我国高校接受和应用。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特征及现状 1、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特征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功能作用已经被绝大多数的人所认同,在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日益明显,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将信息化应用到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是教育发展的必须,但是由于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高校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在教学课堂中无法更好的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从而无法真正的解决高校课堂的效率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是将学生转变为技术人才从而送入社会的一个过程,在这种明确的目的下,就要求高校的教学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自主能力,培养学习独立性,实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必须要求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具备随时接受新技术,学习新知识的心理态度。 2、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1] 首先,课堂教学有着十分明显的目的性。在我国高校的课堂学习中,每节课都有十分明显的目的性,表现为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学到什么,而课堂教学方式都必须要围绕更好完成这一目的来进行,也就是说在每一节课学生必须要学会一些相应的知识。将整个课堂定义为学会,学生就存在一个很强的被动性,同时也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将课堂看作是学习知识,学会知识的场所。 其次,课堂以老师和学生共同为主体。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很早就意识到了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原本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为与老师共同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还是主要利用老师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加了一些师生互动的环节,加入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精准教学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d11883274.html,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精准教学实践 作者:叶芳涂江园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14期 摘要:本文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利用信息技 术激发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激活学生的思维、利用信息技术中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运用更先进的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优化信息化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开放、全面、及时、高效的优势进入课堂,创新了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教育信息化为小学数学创新带来了机遇,增强了学生参与合作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1] 一、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学习氛围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领导者。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存在一些缺点,如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认识学生的发展规律和信息技术设备的重要性,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通过动画或鲜艳的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我在教低年级学生学“加法”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喜羊羊与灰太狼》,这几乎是所有孩子都喜欢的动画片,所以学生马上提起了兴趣,而且注意力也集中在了屏幕上。我在播放的时候要注意引导,比如灰太狼抓了两只羊,现在他又抓住了一只,那么他一共抓住了几只羊呢?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我接着播放视频,给学生揭晓答案。我适时提问,如“灰太狼抓住了三只羊,现在又抓住了一只,但是又跑了两只,那现在他還有多少只?”通过信息化设备演示条件与问题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学信息,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2] 二、整合信息技术,抽象数学认知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更新,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改进。现代教学方法正在以形象、生动、直觉和速度取代教师的传统教学。我在教学北师大四年级《找规律》——乘法分配律一课时,通过生动、真实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去观察发现数学信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横向观察或纵向观察,抽象出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去尝试解决问题,又能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满足,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在观察中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总结规律,进而创新规律。现代化教学模式以其生动形象的优势,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片、声音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3]

活动一 信息化教学评价特点

活动一信息化教学评价特点 说明:在这个活动的学习中,你将通过回顾并对比前面两个单元学习的教学评价的内容,总结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特点、原则等。 第 1 步回顾内容 请大家回顾前面两个单元介绍的评价方法,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两个单元介绍了哪些教学评价方法?这些评价方法有什么不同? 2、在你的教学设计中,使用了哪些评价方法?为什么?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的观念及教学策略等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即双主教学模式日益推广,教育的观念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教学评价的相应变化。信息化教学评价随之诞生,所谓信息化教学评价是根据信息化的教学理念,运用一系列评价技术手段对信息化教学效果进行评量的活动。 信息化教学评价除了关注学习结果,同时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第 2 步对比传统教学评价与信息化教学评价 请你再思考前面两个单元介绍的教学评价方法,然后和你的小组成员进一步讨论传统教学评价与信息化教学评价的不同,并将结果填写下表中: 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变革,也需要相对应的评价方式的变革,以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为了达到信息化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处理信息能力的、独立的终身学习者,其教学评价必须要与各种相关的教学要素相适应,从而也必然与传统的教学评价迥然不同,信息化社会中需要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独立的终身学习者,这样的培养目标对于教学中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评价也不例外。国内比较系统研究信息化教学评价的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的祝智庭教授,曾系统对传统教学评价与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差别概括为五个方面: 1. 评价目的不同 2. 评价标准的制定者不同

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估

第五节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估 随着研究的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教育专家都探索出许多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与学的模式,课堂教学仍然是信息技术课堂整合研究的主要载体。那么整合的质量该如何评定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不能沿用传统的评价体系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应建立适合的评价指标,运用新的评价体系,对信息化课堂进行评估。 5.1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判断是否为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参照依据: 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判断一堂课是否是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首先就要看是否从“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看四要素在教学结构中的地位有没有发生变化:有没有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否是学习的主人;有没有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信息技术仅仅是帮助老师灌输知识的手段,还是帮助学生意义建构的工具;教材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还是能够有效的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对象。如果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材。 2.积极的情感投入、成就感的获得 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都需要有积极的情感投入,无论自主学习或是与人协作,都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并获得成就感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分析判断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需要考察以下三点:一看课堂的参与度。课堂参与度包括参与学生的人数以及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积极参加、踊跃发言、相互协作,而不是指表面看似很热闹,实质是表面上、形式上地参与;二看学生有没有积极的情感投入。无论是在自主学习还是在协作学习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学生的情感投入,要求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参与进来,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可能取得进步;三看有没有获得成就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转化为成就动机,这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学习。 3.广泛的认知范围 信息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要求人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丰富的网上资源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提供了重要的知识源泉。Internet带来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知识的联网,是古今中外以及全人类智慧的联网,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图文并茂的文献资料。目前国内、国际上有许多优秀的科普网站,如中国科普、北京科普、中国科普博览、大百科全书等。这些网站提供了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军事天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海洋、生命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使学习的信息来源变得更加丰富。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如何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方便快捷地接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如果在现代化的教室里学生学到的仍然只是教材上的知识,那么就称不上有效的信息化课堂。

反思信息化教学课堂

反思信息化教学课堂 赵美琪余胜泉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100875 【摘要】目前,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中出现了很多错误的理解和操作,本文从技术环境、课堂教学、知识与能力以及信息资源四个方面对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错误进行详细地阐述分析,并提出纠正措施,力求一线教师引起反思,达到有效的信息化教学。 【关键字】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主导主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核心,也是当前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教育部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大力提倡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作为新课改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很多学校都已着手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开展信息化教学课堂,但在指导试验学校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校存在着对信息化教学的错误理解以及实践中的机械、盲目地操作。这些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易使教育信息化偏离正确的方向。 一、在技术世界里迷航 1.技术排斥观 不少学校的领导认为:多媒体好是好,就是身价高,学校硬件不到位,师资又缺乏,暂时不搞也无妨,还是等水涨船高吧。这是一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们的社会已开始进入数字化时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教改的必然趋向。所以一定要更新观念,放远目光,抓住机遇,抢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现代教育改革的主动权。 2.唯技术主义 很多人武断地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用到网络,或者只用了几分钟的计算机,那肯定不是一堂好课,甚至形成“无多媒体课件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谓的多媒体课件,也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完全是印刷教材的电子化。事实上,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目的,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通过信息化达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技术用的好坏是看其是否用得恰当,在于质而不在于量。 也有一些人对技术持一种亢奋状态,认为技术越先进越好。原本可以面对面实现的讨论,非得要用视频会议系统来实现,结果非但没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其成本效益极为低下。 还有一些人是对电教老师的依赖,认为电教老师理所当然要包办与计算机相关的一切工作,上一堂公开课需要几个电教老师陪同,机器出了故障由电教老师解决,甚至完全由电教老师操作电脑。这样的教学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也是不现实的,学科老师还是应该具备基本的技术操作能力。 3.大而全的完整课件 很多中小学教师一听到要制作课件就很害怕,在他们看来制作课件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在追求精致的基础上还必须保证功能齐全,不仅要有教学内容,还要有在线测试、在线讨论、用户权限管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答疑等交互模块,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科老师来说,是相当困难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以下三点:首先,课件要和网络教学平台良好的整合,把一些复杂的交互功能移交教学平台,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开发完成,而教师只要用FrontPage、PowerPoint、Flash等一些简单的工具做一些网页、动画即可,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学内容上,完全没有必要学习AuthorWare、3DMax、Director、VB、Asp等复杂的

完整版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信息化教学设计 设计摘 教学题《山居秋暝 语学时安课201 所选教语文出版赵大鹏主《语文(基础模块)上 设计依 依语文课程标学习者特征分现代教育技术理建构主义学习理创设一个融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教法学法于一体的情境性社会性课堂环境引导生从感受秋天入手主动从直观可感的秋景走入诗中再通过拓展迁移环节将生从诗中带回生活,完成对生活的思考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一、学习目标与内 .学习目 )知识与技能:诵读品味诗歌,体会古诗音韵、节奏之美;掌握诗中情景交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手段:采用音、视频、校园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将平淡的文字化成音、色、意巨美的画卷,展现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资源的语文教实现学助教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感受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实现对审美情和心灵的塑造 .学习内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唐宋诗词单元。该单元(课,前课是宋词五首,后课是唐诗六首。本课是唐诗六首中的最后一首共是大诗人王维的代表作,完美地体现其“诗中有画”艺术风格的作品“最美意境合作协同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展学习形式开展小组竞赛“最美男声(女声”评比,按照评价标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学习结果:使学生从感受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完成对生活的审美情趣和灵的塑造.学习重点及难教学重点1掌握诵读方法,在诵读中感受诗歌音韵美 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精神追求2教学难点:鉴赏诗歌意境,体会王维的诗歌风格 .问题设情的关系,请学生-引导学生思索画—语—“我的秋天我做主”环节摄“秋之景”照片,表达诗中意境请体会诗中韵脚、节奏“诗之声”环节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之意”环节?“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 用哪句话来概括人何种心哪位同学的作品最准确的表达了诗中意境环节“诗之为主题设计居室如果你被要求以“秋韵“我的生活我的创作”环节你想通过哪些具体的物来营造情境?我们为什么在公园里漫步,而不在嘈杂的 场二、学习者特征分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级的学生教学对象是室内装潢艺术设计专201欢竞争、有好胜心理,也喜欢信息化媒体,乐于接受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学2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生对古诗的认知规律是:首,中学学生

信息化给教学带来的变革(1)

信息化教育给教学带来的变革 单位: 姓名:

摘要: 进入21世纪,社会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明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理念的变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教育变革师生关系转型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了空前提高,从近些年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到教育部推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再到各地蓬勃发展、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化热潮,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因此“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又存在这怎样的关系?教育信息化会对教学带来怎样的变革?……”这些都是我们中国教育者应该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下面我们来依次看看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武君平)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武君平刘晓娟王营王新春刘慧袁峥 (中牟县职业高中451450)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改革步伐加快,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拓宽了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空间,变革了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授课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课堂教学效果明显。笔者结合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实践应用课题研究,探索当前职业教育课堂教改中存在的问题、难点,提出了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普及,变革了传统教育教学手段、教学观念与形式、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构,教师依托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推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科教创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省工省力,学生更容易接受。为此,笔者结合信息化教学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通过设置课堂教学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协作学习、评价学习等课题研究节点,理清教师与学生职责功能定位,引导学生为课题教学研究主体,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面对职业学校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结构溃泛等现状,如何让学生身怀技能走向社会、适应社会、丰献社会,值得深思。 1.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比较典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有:课堂集中演示教学、课堂学生自主(协作)学习、专业技能训练、课外学生检索阅读等,现以课堂学生自主(协作)学习为例进行评述,结合职业学校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学习需求和职业定向性特点,因材施教,教学设计分以下步骤实施: 第一步:情境创设。职业学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尽早步入社会,针对职业学校这一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明确学生学习动机,围绕培养学生求知兴趣,提高实践技能。如利用专业课件,开设博客,参加网络社会实践等,向学生提供网络学习资源等进行情境创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和经验去探索与解决问题。 第二步:问题探究。这一课题节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由教师事先提出问题,围绕解决这一目标,把全班学生分成若班干小组,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分工,先让学生独立学习,教会学生如何上网搜集、下载、整理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图片,让学生自己能够获取知识,然后小组成员在一起学习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出来,最后总结出前面所提出问题的初解方案。 第三步:协作学习。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事先要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学习小组,也可根据学生对某一问题有共同兴趣的学生进行分组,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互帮互学、相互评价、共同进步。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应积极主动地交流学习信息,认真剖析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心得体会,理清学习思路,将自己学习心得用语言表达出来,向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促使学生相互学习、普遍认同;而教师则应正确引导学生讨论,多看、多听、及时鼓励“标新立异”的学生,启迪学生创造思维,取长补短,共享思维成果,发挥“集体学习”的作用,创造出更多的智慧,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 第四步:效果评价。协作学习交流结束后,由各小组汇总学习结果,形成学习报告。教师要对学生们的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