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原创)

合集下载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涉江采芙蓉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涉江采芙蓉》的背景与创作意图;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涉江采芙蓉》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2. 通过课文分析,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意境与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与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 播放一段描绘江南春天的音乐,引发学生对江南春天的向往与想象。

2. 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问:“你们读过中国古代的作品吗?”“你们最喜欢的古代作品是什么?”3. 引入《涉江采芙蓉》:“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一首古代诗歌《涉江采芙蓉》,请大家先默读一遍,然后回答几个问题。

”二、理解诗歌(约15分钟)1. 分组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涉江采芙蓉》的基本内容,并填写“诗歌内容梳理表”。

2. 提问引导:通过提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涉江采芙蓉》的意境与情感表达,例如:“诗中的涉江采芙蓉是什么意象?”、“诗人的情感是怎样的?”等等。

三、分析诗歌(约15分钟)1. 导入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的形象描写、运用的修辞手法等,深入分析《涉江采芙蓉》的艺术特点。

2. 学生交流:让学生就自己分析的结果进行小组交流,互相讨论和补充,梳理出《涉江采芙蓉》的艺术特点并记录下来。

四、小结与展示(约10分钟)1. 整合学生的分析成果,向全班展示学生对《涉江采芙蓉》的理解与感悟。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所传递的思想与情感,鼓励他们表达对诗人的赞赏与感谢。

五、拓展延伸(约10分钟)1. 让学生选取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分析,引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更深入了解与欣赏。

2. 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思考与感受,例如写一篇读后感,创作一首古风诗歌等。

六、课堂总结(约5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涉江采芙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涉江采芙蓉》;(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欣赏古典诗歌;(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体会诗歌中传达的真挚情感和人文精神;(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象分析;(3)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2)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欣赏诗歌;(3)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等知识点;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朗读、翻译和背诵诗歌;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其他类似诗歌,进行对比学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诗歌的内容,了解相关背景知识;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找生僻字词的解释;3.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参考资料、相关诗歌作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朗读、翻译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 讲解分析: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句式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表达手法,分享学习心得;5. 案例分析:对比分析其他类似诗歌,加深对《涉江采芙蓉》的理解;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所传达的美好情感,体会作者的心境;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4.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互动,评估学生对诗歌意象、节奏和韵律的欣赏能力。

《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材为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文学概论》中的《诗三首》之一《涉江采芙蓉》。

该诗是唐代诗人杨玉环所作,以山水间的自然景致和心情抒发为主题,形成了自然、感性和意境的完美结合。

本课时主要教学目标为:1. 学生能够理解唐诗艺术的特点和意蕴2. 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各类修辞手法3.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注释《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和意义二、教学设计1. 预习:在学生阅读之前,老师要求学生预习杨玉环的生平背景,了解她与唐玄宗的故事以及杨玉环的文学成就。

同时,引导学生阅读诗词中的几个重要句子,了解具体表现和意义。

2. 精读:老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涉江采芙蓉》,注意把握韵律规则和修辞语言,特别注意由杨玉环自己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和对自身情感的抒发。

学生在朗读时,既要体会意境也要品味诗词的韵味。

3. 解读: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各种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词表达的深刻内涵。

如“采”、“摘”、“折”是反复使用的修辞,通过对花的简单动作描述传递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追求自然之美,颂扬大自然。

4. 总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如抒发情感、颂扬景色、融汇自然、和谐相处等。

学生简述自己的理解,写出对学习的感悟以及对诗词的评论。

同时开放化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察进行探究,并且通过问题、答案展开讨论。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样例的引导和分析启发孩子的思维,同时开放化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进行举一反三式的拓展,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理解诗词中的情感、意境。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创作小诗或者题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然,也可以为学生展示其他经典诗歌,加深学生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总体认识。

《涉江采芙蓉》教案(精选7篇)

《涉江采芙蓉》教案(精选7篇)

《涉江采芙蓉》教案《涉江采芙蓉》教案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涉江采芙蓉》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涉江采芙蓉》教案1教学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字词过关,读懂诗歌,对诗歌的初步鉴赏。

难点:通过品味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由回顾“诗歌(古风)发展脉络”导入新课:我在刚学过的《孔雀东南飞》一课中给大家归纳过“诗歌(古风)发展脉络”这一知识点,不知同学们还有印象吗?即《诗经》——楚辞——乐府民歌。

由于当时只学到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所以只归纳到此。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诗歌(古风)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评价道:“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其中的一篇《涉江采芙蓉》,“窥一斑而见全豹”,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大家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有一个初步的感悟。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

2、教师范读。

3、一生朗读,师生评价。

4、整体感知:全诗抒发了游子思念亲人(妻子)、思念家乡的情感。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涉江采芙蓉》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诗歌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涉江采芙蓉》的背景和意义。

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分析。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解读。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对诗歌情感和意境的深入感悟。

学生独立分析和解读诗歌的能力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涉江采芙蓉》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该诗的初步理解。

3.2 诗歌讲解分段讲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形式美。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释其表达效果和意义。

通过讲解诗歌背景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3.3 讨论与实践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相互交流观点。

学生进行诗歌解读的实践活动,选择一首诗歌进行独立分析和解读。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2 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完成诗歌解读作业的质量,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深度。

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诗歌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采用《涉江采芙蓉》的官方教材或相关文学作品集。

提供相关的注释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5.2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展示诗歌的背景和意境。

利用音乐和图片等资源,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性体验。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互动设计问答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涉江采芙蓉优质教学设计

涉江采芙蓉优质教学设计

涉江采芙蓉优质教学设计涉江采芙蓉优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诗歌鉴赏品味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

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

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篇一」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诗的了解还不够深,对这首诗情感的深沉性可能理解得未必到位。

本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诵读感受,品味意蕴,想象情境,体会情感。

解读课文的同时,教师适时加入对本诗写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通过本诗对《古诗十九首》的写作背景及情感有大致的了解,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阅读。

同时,在诗歌感情上加以拓展,由游子思乡怀人上升为人们对于美好的渴望与追求,从而跳出个人的儿女情长,丰富诗歌意蕴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涵养学生的心灵。

教学目标:体会并探讨诗歌的感情;认识对写手法,感受诗歌的含蓄美。

教学重点:认识对写手法,感受诗歌的含蓄美。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深沉的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启发法。

课前准备:查阅《古诗十九首》相关资料,了解各家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

1、《古诗十九首》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政治混乱,社会腐败,战争四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下层文人漂泊蹉跎,宦游无门。

他们已没有太多顾忌,敢于把内心深处的自我毫无掩饰地表露出来,写出最真实的人性。

正是这种生命意识的自觉,真情实感的流露,传达出了人生最动人的感觉与经验,而这种纯粹的自我之情是让我们普通读者最感动的地方。

叶嘉莹先生说:“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写诗的。

”如此,《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无疑是最好的诗人。

他们所写的内容多为彷徨失意、离愁别恨以及人生无常。

某种程度上看,有些消极,但关注了人生共有的感受与体验,抒发了人生普遍的情感与思绪,更好地展示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子的心灵世界,并且在艺术成就上继承和发展了《诗经》,长于抒情,善用事物烘托,描写也更细腻深沉。

2、他人评论。

南朝刘勰:“五言之冠冕也。

”——《文心雕龙明诗》南朝钟嵘:“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诗品》叶嘉莹:“《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涉江采芙蓉》的诗意、诗境和诗意。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介绍《涉江采芙蓉》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1.2.2 诗歌解析:分析《涉江采芙蓉》的诗意、诗境和诗意。

1.2.3 鉴赏技巧:教授如何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掌握《涉江采芙蓉》的诗意、诗境和诗意。

2.1.2 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涉江采芙蓉》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2.2 深入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涉江采芙蓉》,理解诗意。

3.1.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1.3 分析讲解: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2.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涉江采芙蓉》的背景信息。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4.1.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涉江采芙蓉》的作者和背景。

4.1.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4.1.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1.4 分析讲解: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解析。

4.1.5 鉴赏练习:让学生尝试欣赏其他古典诗词,提高鉴赏能力。

4.2 时间安排4.2.1 导入新课:5分钟4.2.2 阅读理解:10分钟4.2.3 讨论交流:15分钟4.2.4 分析讲解:20分钟4.2.5 鉴赏练习: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5.1.1 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6篇)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6篇)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6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理解诗歌。

(知识能力)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过程方法)3.通过诵读、理解,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描绘出采莲思人的画面感。

2.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中思乡怀人的“哀伤”和“美丽”。

【教学方法】对话探讨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中和小学已经学过很多中国古典诗歌,古人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也善于用丰富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远的如《诗经》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近的唐诗有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宋词有李之仪的“我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元曲有徐再思的“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介绍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吟读、译读、背读、阅读。

1、吟读:体会情味(方式:听录音、尝试读出情味)要求:a)声音要有起伏。

b)节奏比较自由。

c)读出一点古人的味道。

教学过程:(1)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正音。

(2)提出要求,请一位学生按照要求吟读一遍。

朗读指导: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3)全班齐读。

2、译读:理解内容(方式:师生探讨、学生分享)要求:a)将古诗译为现代散文b)尽量做到字句优美c)用解释扩展的方法来解释,即将有的字解释一下,把有的意思扩展一下,加入一些自己想象的画面和情感的词语。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涉江采芙蓉》。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理解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真挚情感。

(3)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句式分析。

(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3)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背景和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深入解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主题。

5. 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人生哲理。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朗读并背诵《涉江采芙蓉》。

2. 请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语。

五、教学反思2. 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3.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涉江采芙蓉》的情况,考察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对诗歌中生僻词语的解释,考察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

2.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文学社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涉江采芙蓉教案3

涉江采芙蓉教案3

涉江采芙蓉优质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古典诗词的美。

2.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涉江采芙蓉》的作者背景。

2.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背景及诗歌的背景。

2.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3. 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第二章:词语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并理解《涉江采芙蓉》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教学内容:1. 对《涉江采芙蓉》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进行解析。

教学步骤:1. 对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词语在诗歌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第三章:句子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分析《涉江采芙蓉》中的重点句子。

教学内容:1. 对《涉江采芙蓉》中出现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

教学步骤:1. 对诗歌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

2.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句子在诗歌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第四章:诗歌主题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涉江采芙蓉》的主题。

教学内容:1. 对《涉江采芙蓉》的主题进行解析。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中,归纳出诗歌的主题。

2. 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主题的内涵和意义。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学目标: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

2. 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

教学步骤:2.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

第六章:诗歌创作背景探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涉江采芙蓉》的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探讨《涉江采芙蓉》的创作背景。

2. 分析创作背景对诗歌内容的影响。

教学步骤:1. 介绍《涉江采芙蓉》的创作背景。

高一下册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一下册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高一下册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其实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涉江采芙蓉》教案2

《涉江采芙蓉》教案2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涉江采芙蓉》;(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3)分析并欣赏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体会诗中表达的真挚情感和人文精神;(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语法用法;2. 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的分析;3. 诗歌主题的探讨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和解读;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歌原文、注释、译文、相关背景资料等;2. 准备相关古文知识点的学习资料;3. 准备课堂讨论和活动所需的各种道具和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背景和诗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和意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品味诗歌;(3)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解读诗人的人生哲理。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5. 课堂实践:(1)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2)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3)让学生进行课堂小测,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6. 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研究诗歌;(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精选6篇)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精选6篇)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精选6篇)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背诵全诗。

2、能力方面(1)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3)培养学生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的能力。

(4)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3、情感方面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朗读;(2)诗歌的赏析;(3)诗歌的表现手法难点:通过抓住意象来赏析诗歌。

【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以有关芙蓉的名句引入课题。

二、通过导学案学习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

《古诗十九首》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艺术成就很高。

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它是五言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三、引导赏析(一)初读,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作品)1、试为这首诗划分节奏。

(学生划分,师生共同明确)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你认为全篇中哪个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忧伤。

是“思”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

3、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思”的举动是什么?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吗?可否举例?明确:是采摘芙蓉。

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

4、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为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芙蓉,即荷花,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涉江采芙蓉》全文;(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3)了解作者背景及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3)提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3)作者背景及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的解读;(2)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3)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美;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 比较教学法:与其他诗歌进行比较,深入剖析《涉江采芙蓉》的独特之处。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涉江采芙蓉》的教学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及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2. 学生准备:预习《涉江采芙蓉》,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 教学资源:相关图片、音乐、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江边采芙蓉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字词解释、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延伸1. 对比拓展:与其他描写江南美景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2. 文学鉴赏:欣赏《涉江采芙蓉》的音韵美,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3. 文化传承:了解古代诗歌在民间的流传和影响,探讨诗歌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古代诗歌,描绘了江边女子采摘荷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2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背景及作者。

(2)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1)了解诗歌的韵律、节奏。

(2)分析诗歌的结构,掌握诗句之间的联系。

2.2 诗歌意象分析(1)解读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涉江”、“采芙蓉”等。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江水、荷花等,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三章:诗歌翻译与解读3.1 翻译诗歌(1)对诗歌进行逐句翻译,确保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3.2 解读诗歌(1)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如喜悦、惋惜等。

(2)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养分,联系现实生活,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四章:诗歌创作与鉴赏4.1 诗歌创作指导(1)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性的诗歌。

4.2 诗歌鉴赏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抓关键词、分析意象等。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五章:拓展与延伸5.1 相关诗歌推荐推荐与“涉江采芙蓉”主题相关的其他诗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古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5.2 文化背景介绍介绍古代江边文化,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习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六章:课堂互动与讨论6.1 问题设置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内容,如:“诗歌中的女子采摘荷花的过程中,她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你认为诗人为何选择江边女子采摘荷花作为诗歌的主题?”等。

6.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3)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多角度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2)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2)树立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尤其是其中的爱情观和苦难观。

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这条有着五千年历史浩荡诗歌长河中,既有像唐诗这样的波澜壮阔的河段,也有像宋词这样的风光万千的河段,然而在它的上游有一条美丽而清澈的小溪,她虽然流量不大,却永远散发着隽秀夺目的光辉,她就是——《古诗十九首》。

我们刚才欣赏的这首歌就是根据《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改编而成的。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26页,我们来学习《涉江采芙蓉》。

(板书)(幻灯片1)二、文学常识介绍大家看一下课下注释,《涉江采芙蓉》选自哪部作品?幻灯片2:介绍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

幻灯片3:对其评价。

三、诵读品味(幻灯片4)1、咱们学习诗文,“多读”是非常重要的,朗读能发展你的思维,激发你的情感,加深理解。

那么首先我们齐读一遍这首古诗。

(读后正音)2、我们听一遍朗诵录音,初步品味本诗语言和思想感情。

(评价录音。

要咬字清晰。

速度宜慢不宜快。

)3、个人自由诵读,并读出自己所理解的情感。

4、点名感情朗读。

5、请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自主整体感知:1、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

涉江采芙蓉获奖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获奖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获奖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涉江采芙蓉》的诗歌内容。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利用图像、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诗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涉江采芙蓉》,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营养,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让学生熟读并背诵《涉江采芙蓉》全文。

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2 诗歌背景介绍《涉江采芙蓉》的作者、时代背景和历史价值。

分析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3 诗歌主题与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像、音乐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涉江采芙蓉》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3.2 课文学习分组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诗歌。

逐句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3 深入探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营养,思考如何将诗歌中的美好品质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对诗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中的表现,以及对诗歌主题和意境的深入理解。

4.2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测验成绩,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提供《涉江采芙蓉》的原文文本,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解释。

提供诗歌的翻译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学习目标
1、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2、发挥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学习重难点
1、发挥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准备: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2、看《课时学案》上有关《古诗十九首》的知识。

3、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两幅画面,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全世界母亲的节日,在这一天,我们会为母亲送上一支康乃馨,表达我们的关心和祝福;此外,亲友结婚,我们会送去百合,祝愿两位新人百年好合。

送花这种礼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

珍贵自古寓于常物,古代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枝花或是一棵芳草,如灞桥折柳。

采摘花草赠亲朋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中也常有出现。

如:
赠范晔
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赠给朋友范晔的是代表江南春意的一枝梅花。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首诗中的主人公赠给所思之人的是“最好看的一串树花”。

今天,我们也来采一朵花,一起去《古诗十九首》中采撷一朵忧郁的苦痛的花朵,去聆听一段忧伤的吟唱。

一起学习《涉江采芙蓉》。

二、诵读,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知诗歌内容及节奏。

朗读指导:五言诗的断句 :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
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2、请学生试读。

3、齐读。

4、思考问题:诗中主人公采芙蓉的目的是什么?尽量用诗中的词语回答。

明确:采芙蓉是为了“遗”远方的“同心者”,“遗”“所思”。

采芙蓉就是为了赠予所思念的人。

三、赏析意象
(一)君子之花
问题: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请学生回答后,师总结“荷花”这个意象。

1、“芙蓉”的别名有:荷花、莲花、菡萏、芙蕖、君子花、凌波仙子、水波仙子、六月春、中国莲、玉环、玉芝等。

(为什么有这么多优美的名字?)
2、荷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也是品德高尚的花。

从古至今,人们都把荷花当做是圣洁之花,不仅在于荷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沁人肺腑,而且还在于荷花有迎骄
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气质。

3、所以,君子们对此花情有独钟。

如:
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


特点:香气清幽、品质高洁
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有美好的品质。

如《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通过芬芳的花草和繁盛的服饰来表现其高洁的品格和志向。

因此荷花的其中一个别名叫君子之花。

4、选择“芙蓉”这一意象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板书:
特点一:意境清幽、高洁
(二)佳人之花
采莲曲二首(其二)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
沙扬娜拉一首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三)爱情之花
西洲曲
南朝乐府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四、赏析“采莲图”
1、齐读前四句。

2、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提示:要想象描摹当时的环境(时间、地点、天气等);
想象主要人物的神情、心理、动作等并进行细致的描写;
用富于动作性、画面感的词及诗意的语言,营造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的意境。

3、这是咱们的预习作业,下面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成果。

示例:夏秋之交,美丽的江南,风和日丽,江水碧绿,荷花盛开,赏心悦目。

湖岸
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
一群美丽的女子轻摇画船,一路欢声笑语,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湖面上、兰泽间不时传来阵阵嬉闹、欢笑之声!有一位淑女,衣裙飘飘,一个人独自离开大家,发现最称心如意的一朵莲花,心情非常高兴。

突然,默默无语,她想到:我徒然采摘了这美好的芙蓉,我又能送给谁呢?这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是送不到远方的爱人那里的啊!心中是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4、学生展示后老师点评:这几位学生的描述,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女子孤单、忧愁、怅惘地立于船头,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

这是以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衬托相思而不能见的忧伤,起到了以“乐境”衬“哀情”的效果。

板书:
采莲图——以“乐境”衬“哀情”
五、赏析“望乡图”
1、是谁在望乡?请发挥想象,描述这幅“望乡图”。

要求:写出人
物的动作、神情和内心世界。

2、学生展示。

3、师点评小结:此刻,游子形容憔悴,踽踽独行,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

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此刻,展现在他眼前的,是那绵延无尽的“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故乡在哪里?“所思”在何方?
这两句只写了“还顾望旧乡”的动作,并没有直接点明怎么“忧、愁、思”,但是痛苦的感情却达到了极点,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效果。

板书:
望乡图——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六、赏析最后两句
1、师:来看最后两句,(生齐读),你们从这两句诗中读到了什么?
明确:写主人公由眼前的忧愁想到今后的生活。

两人彼此相爱,感情深厚,却万里相隔,天南地北,不能相聚相守,只能带着对彼此的思念,忧伤地终老一生。

2、学生回答后师总结:
在哀伤中孤独地过完一生,这多么令人心碎!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销魂!
3、学生再次齐读全诗,读出那种思而不见的忧伤之情。

七、探究主题
1、生从诗中找表达感情的字眼,并概括主题。

明确:“思”“忧伤”
主题:相思怀人
2、问题:谁在思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闺妇思远,一种是游子思乡,也就是说诗歌塑造的抒情主人公是游子还是闺妇?联系背景和诗歌的前六句谈谈你的观点和依据。

明确:闺妇思远:女子思夫。

理由:芙蓉,谐音双关,暗关“夫容”。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多情而忧伤的思妇的缠绵深情。

游子思乡:旨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

联系时代背景:东汉末年,一些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往往要离乡背井,外出游学或游宦。

他们长时间远离家乡,过着坎坷辛苦的生活,那颗疲于奔波的心又怎能不对那美好的故乡无限怀想?想妻子,妻子想他,情之深,思之切。

3,学生回答后,师总结:
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在穷困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从而把同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

”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

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这就是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所在,它常常以精微的笔触传达丰富的意蕴,仿佛一抹微云,却能引你想象天空的辽阔。

八、艺术手法
这种跨越时空,大胆变换角色,驰骋想象,从对方写起的手法从《诗经》开始就有。

来看它的特点。

(幻灯片展示)想象对方写法的特点
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述对方情形,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形成含蓄曲折的艺术效果。

这种创作思维对后人诗歌创作有极深的影响。

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夜雨寄北
李商隐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思考: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写自己“思家”的?
九、结束语
这首诗在表现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的同时,深沉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忧愁。

让我们再次朗诵全诗,感受这种缠绵的深情。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