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来交换财富的经济活动。

它的产生与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的。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国际贸易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国际贸易主要是通过陆地贸易来实现的。

人们利用陆地贸易通道,通过货物交换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古代的国际贸易主要集中在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等贸易路线上。

然而,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和地理大发现的出现,国际贸易得以迅速发展。

15世纪至18世纪,欧洲各大国家纷纷派出探险家和航海家,开拓了新的贸易路线。

这些航海家开辟了非洲大陆和美洲的贸易路线,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了货物交换。

这使得国际贸易逐渐从陆地贸易转向海洋贸易,成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首先,技术进步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之一。

航海技术的进步使得远洋航行成为可能,这使得国家间交流和贸易更加便利。

其次,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产品和服务的流动也更加顺畅。

此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也对国际贸易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许多国家通过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来促进贸易自由化,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各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国际贸易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购买到本国没有或供不应求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

其次,国际贸易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各国可以通过贸易将自己的优势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从而获取更多的收益。

同时,国际贸易也能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贸易的增加带动了生产和就业的增长,从而给各国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和社会福利。

然而,国际贸易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战的出现可能扭曲贸易格局,限制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此外,贸易不平衡和贸易赤字等问题也需要被关注和解决。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外贸依存度 12.4 27.2 ( %) *年均增长率>GDP增长率 46.1 36.1 40 44 43.9 50.3 60.3
3、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
• (2)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1980
中国出口贸易额
1995 1997 1998 2000 2002 2003
* ———————x100%
拉美 大洋州 16.2 2.3 2.0 18.3 2.6 1.8 17.2 2.6 2.1 16.9 2.9 1.9 美 港 14.8 14.1 17.0 14.0 15.7 11.4 15.7 11.1
非洲 % 1.4 1.7 2.2 2.0
3、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
• (5)总体仍处粗放型发展阶段
3000
2000 1000
1950 53 57 65 70 80 88 94 97 98 99 00 01 02 03 年份
3、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
• (1)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1980 1988 1994 1997 1998 2000 2001 2002 2003
*进出口总额 378.2 1027.9 2367.3 3250.6 3239.2 4743 5097.7 6207.7 8512.1 (亿美元) 2492 2661.6 3255.7 4383.7
波折起伏时期(1958--1978)
• 在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以后,中国的进出口 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 公司垄断经营,并严格按 照国家计划进行。出口实 行收购制,进口实行拨交 制,盈亏由国家统负,从 而结束了不同所有制企业 并存经营的对外贸易的格 局,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 政企不分的外贸体制。
•贸易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物资交流和经济合作的活动。

它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深深地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和国家的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时,人们通过物物交换来满足各自的需求,这可以看作是最简单的贸易形式,也是国际贸易的雏形。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物交换发展为货币交换,人们开始使用特定的货币来进行交易,这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国际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业化的兴起,各国开始在不同的产业领域中形成专业化的生产,这导致了贸易的分工与合作。

国际贸易逐渐从简单的商品交换发展为越来越复杂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工业革命还推动了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加强了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进一步繁荣。

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受益于贸易制度的建立和规则的确立。

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一个全球性贸易组织,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规则的框架。

通过WTO的规则和协议,各国可以在平等和公正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同时,各国还通过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来促进贸易的发展,这些协定进一步加强了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

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和贸易活动的扩大,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全球经济网络。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分享和获取到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市场,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通过国际贸易,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专注于本国优势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

然而,国际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和贸易争端的增加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阻碍。

一些国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限制了其他国家的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这对全球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此外,一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存在不公平的行为,例如倾销和补贴等,这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国际贸易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75.9
123.23 191.85 291.65 369.49 441.8 574.6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1179.15
1461.75 2052.6 2253.369 2652.98 3696.846 4917.511
1730.53
1844.6 2302.1 2414.065 3021.287 4047.552 5496.65
9296
5510 5507 4801
德国
日本 法国 荷兰
20503
11315 10260 9454
7
8 9
意大利
比利时 韩国
4047
3699 3635
荷兰
意大利 比利时
4462
4103 3510
英国
意大利 比利时
8312
8151 7209
10
英国
世界
3511
香港
世界
3477
韩国
世界
6866
国际贸易
第一章
第一章
复出口(Re-import ) 复进口(Re-export ) 净出口(Net Export) 净进口(Net Import) >
进口量 <
称为 称为
净出口 净进口
当某种商品
出口量
净出口与净进口是以数量来反映一国某 种商品在国 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的。
三、按是否有第三国参加分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进行(不 通过第三国)的商品买卖行为。
国际贸易
第一章
五、按贸易方式分
一般贸易(General Trade) 一般贸易是指国境内企业单边进口或单边出 口货物的交易形式,但投资设备、捐赠等除外。 加工贸易(Process Trade) 加工贸易是指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 加工装配之后再行出口的贸易形式。

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引言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国家间合作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发展历程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生原因国际贸易的产生源远流长,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资源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独特的资源,如土地、能源、劳动力和技术等。

国际贸易能够通过资源的互补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大化利用。

2.市场需求:国际贸易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市场需求。

由于消费者口味、文化和偏好的差异,某些商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更受欢迎,因此国际贸易是实现各种商品和服务全球化的重要手段。

3.价格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存在差异,国际贸易可以通过比较优势,实现价格差异的利用。

这种利益互惠的贸易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发展历程国际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 古代贸易古代贸易主要是通过陆路和水路进行的。

古代贸易活动受到地理和技术因素的限制,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商业中心。

著名的古代贸易路线包括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等。

2. 殖民化时期贸易殖民化时期贸易是欧洲列强通过殖民地系统,对资源进行控制和利用的贸易形式。

这种贸易形式加剧了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差距,也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原材料和市场。

3. 工业化时期贸易随着工业化的兴起,贸易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和深化。

在工业化时期,贸易开始涉及到工业品和技术的交流。

这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4. 全球化时期贸易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进入了全球化时期。

全球化时期的贸易更加便捷和高效,促进了全球产业链的建立和全球价值链的改变。

经济影响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以下几个重要影响:1.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可以扩大市场规模,促进产业扩张和经济增长。

通过国际贸易,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销售机会和利润,从而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发展国际贸易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存在。

起源于远古时代,随着人类社会不断演化、发展,贸易活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的起源和发展,并分析其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国际贸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

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和产品存在差异,人们开始通过交换来获取所需的物品。

最初的贸易活动通常局限于邻近地区,人们主要进行物物交换。

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改善,贸易活动扩展到更远的地区,甚至跨越国界,形成了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种形态。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国际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

现代国际贸易依靠复杂的供应链和全球性的市场网络,将生产和消费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各国经济增长和繁荣的重要动力。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国际贸易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机会和发展空间。

通过贸易,各国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扩大市场规模,实现经济增长。

同时,国际贸易也促进了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增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其次,国际贸易推动了技术和创新的传播。

国际贸易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和知识得以流动,促进了科技创新和进步。

通过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各国企业能够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将其应用到本土产业中,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此外,国际贸易对文化交流和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贸易活动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人们通过贸易接触到不同的商品和文化,增进了对其他国家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国际贸易也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保护了各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

然而,国际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不平衡的贸易关系、环境和劳工权益的关切等,都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各国需要通过加强合作,建立公平、开放和可持续的贸易体制,应对这些挑战。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国际贸易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人类最早的贸易活动是基于物物交换的,也称为“物物交换”,即通过交换物品来满足需求。

随着交流的增加和交通的改善,人们开始在不同的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

这种交流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国际贸易的发展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交通的改善。

例如,现代航运和空运的发展使得商品可以更快地运输到远离原产地的市场。

此外,电子商务的兴起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国际贸易更加便捷和高效。

这些技术和工具的引入,使国际贸易的规模和速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同国家的资源条件和优势不同,通过贸易,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生产咖啡的国家可以出口咖啡豆,而无法种植咖啡的国家可以进口咖啡豆,这样双方都能从中获得利益。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贸易的扩大可以带来更多的市场需求和商机,激发企业创新和竞争。

同时,贸易还可以促进分工合作和产业链条的形成,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贸易,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和利润。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贸易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互动。

不同国家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使得各国人民可以接触和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这种交流可以促进理解和友谊的建立,同时也有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带动就业和减少贫困。

贸易的扩大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工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同时,贸易的发展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减少贫困和不平等问题。

然而,国际贸易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有可能妨碍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通过限制进口或提高关税来保护本国企业和就业岗位,但这可能导致全球贸易的减少和不稳定。

其次,国际贸易的发展可能导致资源和环境的过度利用和污染。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第⼀章国际贸易的产⽣与发展第⼆节资本主义⽣产⽅式以前的国际贸易第三节资本主义⽣产⽅式下的国际贸易探究性总结第四节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第⼀节国际贸易的产⽣与发展掌握:国际贸易产⽣的条件是什么?资本主义各个历史阶段国际贸易发展及其特点是什么?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国际贸易的⼀般形态是怎样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怎样的?教学⽬标第⼀节国际贸易的产⽣与发展⼀、社会分⼯是国际贸易产⽣的重要前提⼆、剩余产品的交换和国家的出现是国际贸易产⽣的必要条件社会分⼯是国际贸易的前提,没有分⼯就没有交换,也就没有国际贸易。

⼀、社会分⼯是国际贸易产⽣的重要前提原始社会末期⼈类历史的三次社会⼤分⼯第⼀次分⼯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第⼆次分⼯⼿⼯业与农业的分⼯第三次分⼯商业与农业的分⼯早期的国际贸易,其交换对象分为两类:⼀类是⾃然产品,另⼀类是⼿⼯产品。

由于各地或各国的⾃然条件不同,如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候条件、不同的⼟壤,就可能有不同的⾃然产品。

⼈们需要互通有⽆,这就产⽣了不同产品的国际交换。

同样,不同的⾃然条件也往往产⽣不同的具体劳动形式,⽣产出不同的劳动产品,由此,也产⽣了国际交换。

⼆、国际贸易产⽣的必要条件必须具备有剩余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交换商品交换要在各⾃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第⼆节资本主义⽣产⽅式以前的国际贸易⼀、奴⾪社会的国际贸易⼆、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奴⾪社会的国际贸易奴⾪社会国际贸易的发展是与暴⼒掠夺、海上抢劫、贩卖奴⾪联系在⼀起的。

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封建社会是⾃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产处于次要地位,因⽽商品的流通很不发达,国际贸易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贸易的范围和商品品种都有很⼤的局限性,贸易活动也不经常。

因此,严格地说,资本主义以前的国际贸易没有获得⼴泛的发展,也不具有了世界性。

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第三节资本主义⽣产⽅式下的国际贸易⼀、资本主义⽣产⽅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资本主义⾃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三、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四、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三节资本主义⽣产⽅式下的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

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


②贸易方式

商品交易所、大贸 易公司取代了对外 贸易特权公司,运 输业、保险业及银 行业等在国际贸易 中得到广泛发展。
信贷 关系
经营国际贸 易的组织机 构建立且日 益专业化
③ 主要贸易中心
英 国 法 国
德 国
美 国
④ 主要贸易商品。 香料、茶叶、丝绸和咖啡 纺织品贸易
(3)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

① 发展背景。
帝国主义国家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带有垄断的
特点国际贸易成为垄断组织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 重要手段。
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政策措施进一步 加深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科学技术的革命进一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 主要贸易商品

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





制成品的增长 快于初级产品


地理分布表现为

越来越多的国家

参与国际贸易,
各种类型的国家
对外贸易都有了
不同程度的增长
工业制成品贸易中 劳动密集型轻纺产 品比重下降,而资 本型货物比重上升。
发达国家内部,日本和欧洲贸易 地位 上升较快,美国下降;发展
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处于领先 地位
⑶当
2、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的广泛发 展.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

①发展背景
资本原始积累,欧洲国家通过暴力、掠 夺 和欺骗的方式,扩大了对殖民地的贸易
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和世界 市场的初步形成、工场手工、商品生产和交 换也发展起来

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它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全球化进程和提高各国民众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探讨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以及它的发展历程。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定居社会。

在远古时代,不同部落之间开始出现商品交换,人们意识到通过交换能够获得所需的物品,这样可以提高生活水平。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创造出更复杂的经济体系,在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生产能力差异的基础上,产生了国际贸易。

首先,资源分布不均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分布存在天然差异,例如石油、天然气、矿石等资源在一些地方较为丰富,在另一些地方则稀缺。

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通过出口这些资源来获取经济利益,而资源稀缺的地区则可以通过进口来满足本国需求。

其次,比较优势理论也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生产其中一种商品上拥有相对优势的能力。

根据比较优势,各国可以专门生产自己相对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国家的商品。

比较优势理论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支持,并解释了为什么国际贸易能够使各国共同受益。

此外,技术进步也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使得跨国贸易变得更加便利。

例如,现代航空运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加速了货物和信息的流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古代和中世纪时期主要是通过陆地和海上贸易进行的。

丝绸之路和大航海时代是这一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贸易风潮。

通过陆路和海洋贸易,不同文明间的商品和文化得以交流和传播。

其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工业革命使得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发生巨大变化,扩大了商品生产的规模和范围。

工业化国家开始通过出口商品和技术来获取利益,并依赖于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的进口。

再次,二战后的国际贸易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完整版)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完整版)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对外贸易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可以说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工使对外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一步步得以满足。

➢第一次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

出现了偶然的物与物的交换。

➢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

➢第三次大分工:出现了商品和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商品交换一旦超出国家界限,就出现了最早的对外商品交换的萌芽。

奴隶社会对外贸易发展比较缓慢,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进入封建社会,奢侈品仍然是交易的主要商品,但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城市手工行业的发展,商品经济与对外贸易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因素,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真正的国际贸易开始产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二、资本主义时期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一)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贸易的主体是西班牙和葡萄牙1492年热那亚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美洲;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从欧洲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到达印度,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理大发现”;1519年麦哲论完成了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的结果是将各大洲独自发展的国家联系起来,使得国家之间的贸易具有了“世界”的概念。

2. 贸易的方式是殖民掠夺地理大发现及随后的殖民扩张推动了洲际之间的贸易,初步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3.贸易的流向及商品欧洲向美洲出口制成品,包括纺织品、家具、家庭用品非洲向美洲输出奴隶美洲向欧洲输出黄金、白银、烟草和茶叶欧洲从亚洲进口的仍然是丝织品、香料和茶叶等。

由于受生产力水平、运输与通信条件的约束,世界只有一部分国家纳入到跨国交换体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还没有形成。

(二)第一次产业革命后(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的国际贸易1.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基础一是通过殖民掠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张刺激了欧洲工业的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国际贸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通过交换商品可以满足彼此的需求。

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通过直接交换方式进行,即商品交换。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贸易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活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跨越地域和国界的交流形式。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包括地理条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关系等。

地理条件和资源分布影响着各国之间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比如,一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通过出口这些资源来获取经济利益。

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关系则决定了国际贸易的规模和贸易伙伴的选择。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政治关系较为稳定的国家通常能够吸引更多的贸易伙伴和投资。

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技术和交通的进步的推动。

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能够更快、更安全地进行长途旅行和货物运输。

同时,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交易更加便捷和高效。

比如,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全球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轻松地进行国际贸易,无论是直接交易还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中介。

这为中小企业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参与国际贸易的机会。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于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提高各国的经济效益。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更好地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速度。

同时,国际贸易也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合作。

通过贸易交流,各国可以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缓解政治摩擦和冲突。

此外,国际贸易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和环境的保护。

各国可以通过贸易合作共享不同地区的资源和环境技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国际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贸易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一些国家出口大量商品,而进口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贸易顺差和逆差的不平衡,造成了经济的不稳定和政治的紧张。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扩大,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国际贸易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本文将介绍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探究国际贸易的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的起源和发展国际贸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在古代世界,国际贸易通常是通过陆路和海路完成的。

在17世纪和18世纪工业革命期间,国际贸易开始向工业品和机器等资本货物转移。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贸易已经扩展到全球。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通过殖民帝国主义来实现国际贸易的控制。

这种现象导致了世界贸易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国际贸易经历了显著的变革。

由于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产生了贸易壁垒,世界各国在1947年签署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旨在通过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来促进自由贸易。

在冷战期间,世界贸易主要由发达国家间开展,贸易的重点仍然是工业产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的市场和技术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得资本、服务和知识成为了日益重要的贸易组成部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逐渐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转移。

第二部分:国际贸易的现状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数据,全球经济的国际贸易金额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2018年,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达到了19.48万亿美元。

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国家,已经成为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

然而,国际贸易现在也面临一些挑战。

全球化流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贸易的好处并非均匀分配,一些国家和人群已经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利益,而其他人则完全被边缘化,甚至陷入贫困。

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生态危机。

全球经济在资源开采、能源消耗和排放方面的巨大需求,加重了全球环境的负担。

因此,在推动国际贸易的同时,必须促进可持续发展、适应气候变化以及应对环境挑战方面加强合作。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一、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的含义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

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

二、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一)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第二,出现了政治实体。

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个别地区有了部落之间的交换。

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奴隶社会产生,国家开始形成。

部分产品作为商品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换,出现了国际商品交换的萌芽,对外贸易开始出现。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对外贸易发展缓慢,国际商品交换只是个别的、局部的现象,还不存在真正的世界市场。

14—15世纪,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城市以及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的汉撒同盟诸城市,都已成为欧洲的贸易中心。

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地理大发现,以及海外殖民地的开拓,对外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的国际商品市场。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获得了惊人的发展。

英国及其他欧洲先进国家和美国,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

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厂手工业过度到机器大工业,并形成了一种同机器大工业中心相适宜的国际分工体系,加上大工业提供了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工具,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世界市场,大大促进了国际交换的发展。

随着国际交换和国外投资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际货币体系,最后形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相应的经济秩序,这些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国际贸易发展的动因1.生产方式的要求马克思指出:“对外贸易的扩大,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它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有助于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方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资源的差异性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比如土地、劳动力等。

这种资源的差异性导致了国际贸易的需求和供给差异,从而促使各国之间进行贸易活动。

比如,中东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欧洲国家则更加依赖进口石油。

另外,一些国家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而其他国家则更适合进行工业生产,这也促进了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国际贸易。

其次,技术的进步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使得跨国交易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

比如,船舶和飞机的发展使得商品可以更快、更安全地跨越国界进行贸易。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商业交流,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最后,国际贸易的发展还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

各国政府通过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或限制国际贸易。

一些国家实施自由贸易政策,通过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来鼓励国际贸易的发展。

而另一些国家则采取保护主义政策,通过限制进口和提高关税等手段来维护本国产业和就业机会。

这些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都会对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总结起来,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资源的差异性、技术的进步、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国家政策的影响都是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为了实现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各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加强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进程。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历史范畴。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要有国家的存在,二是产生了对国际分工的需要,而国际分工只有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

这些条件不是人类社会一产生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形成的。

原始社会的贸易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的祖先结伙群居,打鱼捕兽,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人们处于自然分工状态,劳动成果仅能维持群体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没有剩余产品用以交换,因此谈不上有对外贸易。

人类历史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促进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品除维持自身需要以外,还有少量的剩余。

人们为了获得本群体不生产的产品,便出现了氏族或部落之间用剩余产品进行原始的物物交换。

当然,这种交换还是极其原始并偶然发生的物物交换。

在漫长的年代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继续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门,形成了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

由于手工业的出现,便产生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商品生产。

当产品是专门为满足别人的需要而生产时,商品交换就逐渐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活动。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扩大,出现了货币,于是,商品交换就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这样就进一步促使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

由于商品交换的日益频繁和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又产生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阶层。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使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进一步扩大。

商品生产和流通更加频繁和广泛,从而阶级和国家相继最后形成。

于是,到原则社会末期,商品流通开始超越国界,这就产生了对外贸易。

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每次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和奴隶制的形成。

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商品交换超出了国界,国家之间的贸易便产生了。

可见,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扩大,以及国家的形成,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3)长安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中心。
(4)主要出口产品仍是丝绸锦缎。
(5)唐代外贸繁荣原因主要是经济技术的发达和 开放政策。
宋朝
(1)宋代贸易的主要变化是,贸易通道从以陆路 为主变成了以海路为主,中西陆路贸易此时处于 衰落状态。
(2)贸易结构出口以丝绸、瓷器为主,进口香料、 象牙以及新的植物品种。
(五)跨国公司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 1.数量,2001年的65 000家。 2.地位,在世界生产、贸易和投资中居主
要地位。 3.实力,通过跨国兼并与收购等方式,结
成“战略联盟”,以提高竞争力。 (六)区域集团化贸易日益活跃。 (七)国际贸易协调机制明显加强。关贸总
协定的缔结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七)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发展。
(4)出口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其中丝、茶 仍处主要地位,约占出口的50%一90%。 进口除鸦片外,主要是棉制品、棉花、煤 油、糖类、粮食、钢铁等。其中棉纱和棉 布的进口量大大增加。
(5)税率大幅度下降,平均只有5%-6%左 右。主要白布税率只有2. 6%。
(5)鸦片战争到1877年,有顺差也有逆差。 但到了1877年以后,出现连年逆差。从 1877年到1911年,逆差累计达约为15亿美 元。从1911年到1948年的37年中,中国外 贸也是年年逆差,累计超过56亿美元。
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
秦汉时期,中国已有陆路贸易的“丝绸之路”,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扩大了海上贸易。中国古代 对外贸易经历了一系列辉煌时期 1.第一个外贸辉煌时期:汉朝。
汉朝“丝绸之路” 正式得到官方保护,开始 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外贸。
2.第二个外贸辉煌时期:唐朝。 (1)唐朝陆路贸易基本上沿原有“丝绸之路”。 (2)唐代还发展了海路贸易。港口有广州、明州 (今宁波)、扬州、胶州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导论
§1.1 国际贸易课程的内容 §1.2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1.3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1.4 国际贸易的地位与作用
§1.1 国际贸易课程的内容
1.1.1 国际贸易历史发展特征及其一般规律性
国际贸易是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原 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个别地区有了部落之间的商 品交换。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和国家的形成,进入了奴隶社会,部 分产品作为商品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换,产生了国际商品交换的 萌芽。到了封建社会,这种商品交换有所发展。奴隶社会和封建 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自然经济占据统治 地位,因此,国家间贸易发展缓慢,国际商品交换只是个别的、 局部的现象,还不存在真正的世界市场,更不存在实际意义的国 际贸易。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 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 易活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2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1.2.5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Goods Trade)和服务贸易(Service Trade)。国际贸易中的货物 种类繁多,为便于统计,联合国统计处起草了1950年版的 《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并于1960年和 1974年分别进行了修订。
上一页 返回
§1.2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1.2.1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 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 察这种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一些岛屿国家,如英国、日 本等国也常用"海外贸易"来表述它们的对外贸易活动。从国 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称为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或世界贸易。国际贸易活动是由 各国的对外贸易活动构成的。广义的对外贸易包括服务贸易; 狭义的对外贸易则只包含货物贸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2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1.2.4 直接贸易、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
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称为直接贸易 (Direct Trade)。货物从生产国直接卖给消费国,对生产 国而言,是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而言,是直接进口贸易。
转口贸易(Entreport Trade)也称中转贸易。货物消费 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是间接 出口贸易,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贸易,而对第三国而言,便 是转口贸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国际贸易课程的内容
1.1.3 对外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直接涉及各国的经济发展和财富的积累,因此, 各国在各种贸易理论和观点的指导下,都制定和实施有利于 本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对外贸易政策随着时代的 发展而不断变化。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重商主 义,实施强制性的贸易保护政策,严格限制进口,鼓励出口。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并 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国际贸易课程的内容
1.1.4 不同类型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是贸易的主体,是各国的主要 市场,在各种国际贸易组织中占据主要地位。它们的跨国公 司垄断着全球国际贸易的大部分,它们的对外贸易政策影响 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 以独立国家身份出现在世界贸易舞台上,它们正在通过对外 贸易的发展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在国际贸易中的 地位,它们积极开展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合作。 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过程的国家正从自我封闭走向对外开 放,积极参加国际合作,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各种 形式的经济合作,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下一页 返回
§1.1 国际贸究探讨国际贸易中的各种问题与 规律。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研究对外贸易如何 带来财富。重商主义认为,国内贸易是财富在不同利益群体 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总量不会发生变化。而对外贸 易则不同,由于当时的财富由金银货币来衡量,出口带来金 银货币的流入,使得一国财富总量增加;进口导致金银货币 的流出,减少一国财富总量。重商主义的研究重心就是如何 进行对外贸易,具体地讲,也就是如何通过进出口的管理增 加一国的财富总量。对于如何限制进口、扩大出口,重商主 义者的观点不同,分为早晚两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2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服务 贸易总协定》(GeneralAgreemem on Trade in Service,GATS)依照服务的提供方式将国际服务贸易划 分为四种形式: 1.跨界供应(Cross-border Supply)。从一参加方境内向任 何其他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如国际长途电话服务。 2.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在一参加方境内向任 何其他参加方的服务消者提供服务,如国际旅游。 3.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一参加方在其他任 何参加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实体的介入而提供服务,如银 行或保险公司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向当地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4.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Personnel)。
下一页 返回
§1.2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1.2.2 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它由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总额(货物与/或服 务)与出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 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指标一般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货币 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数字是以 美元表示的,中国商务部公布的中国对外贸易额统计数字也 以美元表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2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1.2.3 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
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 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 System)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 进出口的标准。据此,所有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进 口贸易,所有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出口贸易。专门 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 system)亦称特殊贸易体系, 是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凡是通过海关结 关进入境内的货物计入进口贸易,凡通过办理海关手续出口 的货物计入出口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