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构图 (3)
学学构图PPT课件
![学学构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e6d872f524ccbff02184d6.png)
在纸上,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讲究构图的图 画,画面美观、有序,不讲究构图的图画, 就会给人凌形构图
曲线构图 (S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 井字形构图
斜线构图
曲线构图 (S形构图)
稳定、牢固 严肃、宁静 开阔、深远 活力、动感
流动、优美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4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 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 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学学构图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学学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f4c304ac50e2524de4187e51.png)
三角形构图
LOGO
V字形构图
V字形构图是最富有变化的一种构图方法,其 主要变化是在方向的安排上,或倒放,或横放,但 不管怎么放,其交点必须是向心的。
V字形单用时画面不稳定的因素极 大,而V字形双用可以产生质的变化, 不但具有了向心力,而且使画面稳定 感得到满足。
LOGO
V字形构图
正V形构图一般用在 前景中,作为前景 的框式结构来突出 主体。
LOGO
L形构图
LOGO
构图的外部形态
好的构图讲究更多色彩搭配、元素搭配, 以上讲解的仅仅是从画面的架构来概况,更为 深入的构图技巧还要考虑多方因素。要想更好 地掌握构图的外部形态,还需要更多的感悟和 练习。
LOGO
构图的外部形态 — 谢谢…
学学构图
构图的外部形态
1.三角形构图 4.X形构图
2.V字形构图 5.圆形构图
3.S形构图
6.L形构图
LOGO
三பைடு நூலகம்形构图
正三角形有安定感,逆三角形則具有不安定动感效果。以三个视觉中 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来安排景物的位置, 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 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 灵活等特点。
LOGO
S形构图
LOGO
X形构图
线条、色彩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烈,有利于把 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者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 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 等题材。
LOGO
X形构图
LOGO
圆形构图
由于圆形中的圆是由弯曲的线条构 成的,因此它具有一种完美柔和之感, 倘若沿着圆形轨道走下去,将会周而复 始,永无尽头。因此,圆形还有一种无 休无止的感觉。在圆形构图中,如果出 现一个集中视线的趣味点,那么整个画 面将以这个点为轴线,形成一种强烈的 向心力。
《学学构图》教学设计
![《学学构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88ee04763231126edb1156.png)
《学学构图》教学设计靖江市城东小学何莉丽【课题】:《向画家学构图》【教材版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9册第16课【教学年级】:五年级【教材分析】:【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可以运用简单线条表现物体,并且对均衡、统一变化、和谐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直接或间接的理解。
让学生从古今中外着名画家的画中发现构图方法、原理,领会构图所需的创新意识,并以尝试实践操作,以体验成功的乐趣是可行的。
【设计理念】:1、遵循“美术、人文、科技”交融的综合理念,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拓展知识内涵与外延,沟通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2、以“情景设置——激发兴趣——自主发现——引导探索——分析总结——联系实践——知识内化——渗透外延”为主线。
3、课堂节奏设计“轻松引入——激烈抢答——轻松一刻——综合练习——轻松结束”。
【教学目标】:认知:能了解构图的概念、目的;能理解三角形构图稳定均衡之美;了解其它的构图形式。
技能:能运用线条表现具有形式美感的构图;能按所学构图知识摆纸样静物。
情感:体会画家探索构图的创新精神;体验团队合作精神;构图的形式美感熏陶。
【教学重点】:探索与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三角形构图法的种类、优点、运用。
方法:引导观察、启发思考、发现分析、思考总结、综合练习、巩固内化、检验评价。
【教学难点】:三角形构图稳定均衡之美感的理解;构图法则中科学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教学方法】:运用卡通动画和摆纸样静物,把静物拟人化,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制、纸样静物四组、铅笔线条构图设计示范、搜集古今中外静物名画一批、错误构图引导分析图);学生(八开画纸一张、铅笔、橡皮、课本)。
【教学策略】:分组抢答,联系生活实践分析法,配音游戏,错误引导比较法【教学过程】:课题导入观看《抢位置》动画,动画由几个拟人静物争夺位置构成。
(屏幕显示)师问:他们在干什么?生答:抢位置。
师问:你会帮它们安排合理位置吗?学生疑惑。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学学构图|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学学构图|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f2455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c.png)
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学学构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原则,掌握构图的方法,提高构图能力。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构图知识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绘画作品。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构图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构图的基本原则3. 构图的方法与技巧4. 构图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构图能力。
2. 难点:如何运用构图知识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绘画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绘画作品、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构图在作品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构图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构图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
3. 教学基本原则:讲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对比、重复、节奏等。
4. 教学构图方法与技巧:介绍构图的方法与技巧,如:中心构图、三分法构图、对角线构图等。
5.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构图知识,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构图的基本原则平衡对比重复节奏2. 构图的方法与技巧中心构图三分法构图对角线构图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构图知识,回家后创作一幅绘画作品,下周课堂展示。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导入环节(10分钟)1. 教师展示若干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构图在作品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构图的概念及其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对比、重复、节奏等。
《学构图》教案
![《学构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58dba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2.png)
《学构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三章“形式与构成”,第7节“构图的基本原则”。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构图的定义、构图的基本原则(平衡、对比、统一、多样)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原则进行构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定义和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构图原则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构图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难点:如何运用构图原则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画纸、画笔、范作。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优美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构图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构图的定义和基本原则,讲解平衡、对比、统一、多样等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画作,引导学生体会构图原则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构图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构图原则创作一幅画作,下周上课时展示。
六、板书设计构图:1. 定义:构图是指作品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布局和安排。
2. 原则:a. 平衡:作品中各个部分的重量感相互平衡。
b. 对比:作品中各个部分形成明显的对比关系。
c. 统一:作品中各个部分形成整体感。
d. 多样:作品中各个部分保持一定的差异性。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运用构图原则创作一幅画作。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运用平衡、对比、统一、多样等构图原则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构图的定义和基本原则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应用能力,以及构图技巧的掌握。
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构图原则,如对称、不对称等。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构图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学构图美术教案
![学构图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6bf23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2.png)
学构图美术教案美术教案:学构图一、教学目标1.了解构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掌握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培养学生对构图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构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构图的基本原则:平衡、对比、重复、节奏;3.构图的基本方法:对称法、平面法、剪影法、圆柱法、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幅优秀的构图作品,引发学生对构图的兴趣,让他们猜测这幅作品的构图原则和方法。
2.讲解构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0分钟)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构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布置形象、色彩和空间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有限的画布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突出重点,制造视觉效果。
3.介绍构图的原则和方法(15分钟)依次介绍平衡、对比、重复、节奏这四个构图的基本原则,并通过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方法。
然后介绍几种基本的构图方法,如对称法、平面法、剪影法、圆柱法等。
4.案例分析(1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艺术作品,让他们对不同的构图方法有直观的了解。
通过分析这些作品的构图特点和效果,让学生理解构图的原则和方法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
5.实践操作(3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创作主题和材料,进行构图的实践操作。
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构图练习题,例如:用对称法画一副静物画;用平面法画一个城市风景等。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构图方法,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总结(5分钟)向学生复习所学的内容,让他们总结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四、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实践作品,评估他们对构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的内容包括:是否能够运用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创作;作品的构图是否有条理和效果;是否能够突出主题,表达自己的意图。
五、教学反思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和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对构图的掌握程度,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也要留意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构图技巧设计初学者必读(3)——节奏和韵律
![构图技巧设计初学者必读(3)——节奏和韵律](https://img.taocdn.com/s3/m/72c06c21a5e9856a57126000.png)
通过上一篇教程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重复和群化构图技巧的相关知识。
本篇教程将为大家讲到另一个重要的构图技巧节奏和韵律。
1. 节奏和韵律在版面构成中,节奏和韵律指的是同一图案在一定的变化规律中,重复出现所产生的运动感。
由于节奏和韵律有一定的秩序美感,所以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
在平面设计中,节奏和韵律包含在各种构成形式中,但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表现在“渐变构成”和“发射构成”两种形式中。
下面我们将详细地学习这两种形式,从这两种形式中去体会节奏和韵律的美感。
2. 渐变构成渐变是指以类似的基本形或骨格,渐次地、循序渐进地逐步变化,呈现一种有阶段性的、调和的秩序。
这种表现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
如下图所示,这些采用渐变形式所构成的建筑结构,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渐变形式是多方面的,包括大小的渐变、间隔的渐变、方向的渐变、位置的渐变和形象的渐变等等。
下面将为大家讲解几种主要的渐变形式:●大小的渐变。
依据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将基本形作大小序列的变化,给人以空间感和运动感。
例如下图广告设计作品中,采用了大小的渐变方法,使画面更具有张力和延伸度。
●间隔的渐变。
按一定比例渐次变化,产生不同的疏密关系,使画面呈现出明暗调子。
例如,在下图广告设计作品中,采用了大小和间隔的双重渐变方法,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方向的渐变。
将基本形做方向、角度的序列变化,使画面产生起伏变化,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例如,在下图广告设计作品中,采用了方向的渐变方法,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给人一种韵律美。
●位置的渐变。
将部分基本形在画面中的位置做有序的变化,会增加画面中动的因素,使画面产生起伏波动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下图中,运用依次改变瓶子角度的方法,使瓶子上的图案也发生了位置变化,从而增加了画面的起伏感。
●形象的渐变。
形象的渐变是指从一种形象逐渐过渡到另一种形象的手法,可以增强画面的欣赏乐趣。
例如在下图中,从剪刀的形态过渡到人体的形态,增加了画面的风趣感。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学构图》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学构图》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b2c780530740be1e640e9a1d.png)
《学构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学构图》属于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主要通过学生赏析作品,了解构图的定义,体验不同构图形式带来的视觉审美感受,在此基础上,深入交流和讨论画家是如何组织画面的,从感知过程中理解构图形式与构图法则,并尝试运用构图的知识组织画面,从而达到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赏析绘画作品,初步了解构图的基本概念、形式与法则,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2. 通过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构图形式与法则进行构图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 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知构图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在体验构图训练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和认识构图的知识;学会利用构图知识组织画面。
2. 教学难点:如何巧用构图知识组织画面。
四、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播放视频教师语言:同学们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找一找这些画面中的共同点。
(播放《置中构图》视频)2.出示课题教师语言:这些电影画面大多是对称的,给人一种对称均衡的美感。
那怎样组织画面会给人带来美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构图》!板书课题:《学构图》。
(二)讲授新课1. 什么是构图?教师语言:那什么是构图呢?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这称为构图。
(播放“绘画构图”的图片)2. 文化内涵(摄影、雕塑、建筑中的构图)教师语言:在各种造型艺术中,构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摄影作品中的构图也称“取景”。
(播放摄影作品)(2)建筑中的构图可称呼为“法式”与“布局”。
埃及胡夫金字塔为三角形构图,其巨大的震慑力,使千百万奴隶感到奴隶主的统治不可动摇。
(播放埃及金字塔)(3)雕塑作品米洛的“维纳斯”体形呈“S”形弯曲,自然优美。
3. 探究构图的形式与法则(1)拼拼摆摆游戏,初步体验构图。
学构图知识点分析总结
![学构图知识点分析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8c096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6.png)
学构图知识点分析总结构图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对称、比例、平衡、节奏、对比、线条和形状等。
在实际拍摄中,摄影师可以根据主题和拍摄场景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些原则,来创造出不同风格和效果的照片。
首先,对称是构图的一个重要原则。
对称构图能够使照片看起来平衡、稳定,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
摄影师可以通过将主体置于画面中央,或者利用重复的物体来创造对称构图的效果。
对称构图常常用于拍摄建筑、风景等静态的主题,能够突出主体的稳定感和整体的美感。
其次,比例和平衡也是构图中需要注意的重点。
比例和平衡能够使画面看起来舒适、自然,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
摄影师可以通过调整主体与周围环境的比例关系,或者利用前景和背景的平衡来创造比例和平衡的效果。
这种构图方式常常用于拍摄人物、动物等活态主题,能够突出主体的形态和动态感。
第三,节奏是构图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节奏能够使画面看起来有动感和节奏感,给人一种活力和激情的感觉。
摄影师可以通过运用透视和线条的关系,或者利用重复和对比的手法来创造节奏的效果。
这种构图方式常常用于拍摄运动、舞蹈等动态主题,能够突出主体的动感和节奏感。
另外,对比是构图中的一个重要手法。
对比能够使画面看起来鲜明、突出,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和视觉感受。
摄影师可以通过调整光影和色彩的对比,或者利用主体和背景的明暗对比来创造对比的效果。
这种构图方式常常用于拍摄黑白、夜景、反差等强烈对比的主题,能够突出主题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
此外,线条和形状也是构图中需要注意的因素。
线条和形状能够使画面看起来有层次、有节奏,给人一种立体的感觉和秩序感。
摄影师可以通过运用线条和形状的组合和变化,或者利用斜线和曲线的动感来创造线条和形状的效果。
这种构图方式常常用于拍摄建筑、风景等有层次和形状感的主题,能够突出主题的空间感和结构感。
总的来说,构图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摄影技巧,只有不断地摸索和总结,摄影师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构图的许多要点和技巧。
另外,构图不仅仅限于以上提到的原则和要点,摄影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特点和风格,灵活运用这些技巧,在实际拍摄中不断创造出更多新颖和有趣的构图效果。
学学构图说课稿
![学学构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0493ea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7.png)
学学构图说课稿学学构图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学构图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学学构图》是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九册第十六课的教学内容。
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掌握三角形构图、井字型构图、S型构图等多种构图方法,并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观察、评析,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构图美,使学生了解什么叫构图及构图的基本形式和原理法则。
2、操作目标:学习和掌握多种构图方法,并能大胆灵活地运用构图常识为自己的表达、表现和学学构图创作服务,体验创作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验,感受构图的形式美,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对名画的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三)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分析了解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的不同构图方法,掌握不同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
二、说教法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其“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每一课教学内容也都有渗透构图的`概念,但将构图作为知识点进行专门教学,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添加了一些概念性的表述,目的是将学生之前的一些学习经验提供理论支撑,强化学生的构图意识,但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过于抽象化的概念既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也不便于理解掌握,因为才介绍每个构图知识时,都配合典型名画进行,这样即帮助了学生的理解记忆,同时也对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灵活的缩放,移动功能,改变传统范画单一对比的形式,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构图的概念及作用有更直观的认识。
2、启发引导法:根据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我以实例为线索,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绘画构图学-第三章绘画构成原理(之一)
![绘画构图学-第三章绘画构成原理(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598cb2d5a6c30c2258019e60.png)
绘画构图学-第三章绘画构成原理(之一)
绘画构成原理是研究绘画构图法则的基础。
绘画构图学
实际是绘画的视觉心理学和美学的结合。
绘画构图的形式就
是视觉心理在构图中的运用,构图法则是创造符合人的视觉
心理美感的构图形式的方法规律。
第一节绘画构图与感觉、视知觉
一、感觉视觉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由感觉到知觉,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的过程。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人脑中产
生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心理学称为“感觉”。
感觉是
人的感受性最重要的表现,也是人与环境赖以建立心理联系
的初级形式。
人的眼是视觉感受器。
可以接受光波的刺激。
光波的物理
性质与我们视觉中的色相、色调、明度、纯度有密切的关系。
眼睛也是一种距离感受器,通过它我们可以感知感官离物
体远近和物体范围的大小。
二、绘画构图与视觉经验
1.对光的强度的感受性
视觉对光的强度具有极高的感受性。
色彩的明度即是反射
光的强度,视觉对明度高的色彩感受性强。
构图利用色彩明
度和对象的清晰程度,可使处于中景或稍远的主要形象突出。
绘画构图学-第三章 绘画构成原理(之二)
![绘画构图学-第三章 绘画构成原理(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8fc17eb6d1f34693daef3e49.png)
绘画构图学-第三章绘画构成原理(之二)绘画构成原理是研究绘画构图法则的基础。
绘画构图学实际是绘画的视觉心理学和美学的结合。
绘画构图的形式就是视觉心理在构图中的运用,构图法则是创造符合人的视觉心理美感的构图形式的方法规律。
第二节图形与画面的形成一、绘画为观众规定了知觉对象在石膏素描时,我们力求表现出看到石膏像的第一印象,即石膏像与背景、主要部位与次要部位的整体统一关系。
哪儿亮、哪儿暗、哪儿突出醒目、哪儿模糊不清、哪儿是主、哪儿是次,这些在这第一印象的视知觉中是十分鲜明的。
(复习第三章第一节关于感觉与知觉的概念: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没有经验的初学者由于不知“视知觉现象”中的“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不知如何支配视觉对象,即通常所说的不会“整体观察”,因而导致随着自己视线对石膏像各局部即背景的仔细观察,而将处处画得“如实”清晰实在,把背景和各局部都画得“跳到前边”,画成了一张平均对待、画得很“碎”的石膏作业画,失败了。
所谓“知觉对象”,即在每一瞬间被我们清晰地知觉到了的事物,与此同时,只被我们模糊地感知着的事物,就成为衬托着这种对象的背景。
知觉对象和背景总是随着人的注意力的转移,注视点的改变而不断变换着。
绘画构图的任务之一,就是给观众以明确的知觉对象,让观众首先看见你表现的重点对象。
也就是规定了图形与背景。
图形即所画的形或物,背景即区分于图形的部分,简称“地”。
图形一旦被人们所知觉,便有与背景分离,图形在前,背景在后的感觉。
如果画家没有规定知觉对象,有意使人们的视知觉不断改变对象与背景关系,那么在观察这种图时,随着视知觉的注意的转移,知觉对象的图形与背景也发生转化,就会发现难以区分表现对象和背景(图35)。
图35 有意不规定知觉对象的、“图地转化”的双关图平时,我们绘画中的形象,图形与背景是非常清晰地一目了然的。
作为绘画,除了为心理学做研究的图例,那种捉弄观众视知觉注意的“图地转化”的双关图形的绘画是很少见的。
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第2课 学学构图1-苏少版
![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第2课 学学构图1-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073b5151e79b896902263c.png)
《学学构图》教学设计设计背景:本校在美术教学上研究的方向是儿童装饰画创作,正努力营造人人爱画画,人人画好画的校园氛围。
要达到这种氛围的先前条件,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觉得画画是件轻松的事,画画的过程是个享受快乐的过程,欣赏自己的画时是个充满成就感的时刻,欣赏别人的画时是个和画者内心交流的时刻。
怎样让每个孩子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呢?通过《学学构图》这一课的学习,可以从构图的角度培养和提升孩子这样的能力。
构图是强化作品感染力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段。
它往往通过外在的视觉作用,引导观者按作者的意图构想来浏览画面。
观画的经历每个孩子都有,生活中的很多场所能欣赏到一些画作,美术课堂中绘画作品的欣赏,甚至平时的美术习作都是观画的对象。
了解一些构图知识可以读懂这些图画,走进画者的内心,与作者进行内心的审美交流。
学习一些构图知识对于平时的绘画创作也是很有帮助的。
本课的设计大体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导入初步感知构图的作用与魅力;第二环节:深入学习构图的常见形式、美的法则及运用;第三环节:从创作和欣赏两方面进行课堂与课后的构图实践,最终达到创作和欣赏两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学生作业素材。
学生准备:画纸、笔、着色工具。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观察、分析,感受绘画作品的构图美,了解构图的意义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常见的构图形式和类型,并能在自己的创作中尝试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的追求,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几种常见的构图方式,并能在自己的创作中尝试运用。
教学难点:在自己的作品中灵活运用构图。
能体会构图带来的视觉感以及作者想传递的思想情感。
教学设计一、导入。
(1)谈话揭题直入主题师:提起画一幅画,画一幅能让人入眼的画,有的同学觉得还行,有的同学觉得没信心画好。
像这样的三个造型:房子、树木、山,相信每个同学都可以很轻松的画出来。
把它们组织起来就可以构成一幅风景画,像这样的组织就显得有些单调,如果运用一些构图技巧,对这些素材的大小、位置、疏密、虚实等,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作一定的安排与布局,比如我现在的创作意图是想表现绿树围绕、空气新鲜的理想家园,就可以这样构图。
图像与构图技巧:学习构图技巧中图像的布局与表现
![图像与构图技巧:学习构图技巧中图像的布局与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518b71d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2.png)
05
图像与构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与实践
图像与构图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平面设计中图像与构图的实践
• 分析优秀作品:通过观察和分析优秀平面设计作品,学习图像与构图的技巧和方法 • 多做练习:通过实际操作,不断尝试和练习图像与构图,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 反思与总结: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图像与构图水平
色彩在构图中的运用技巧
01
色彩在构图中的作用
• 强调主题:通过色彩对比和强调,突出 图像的主题和焦点 • 创造氛围:通过色彩的运用,营造图像 的氛围和情感 • 平衡画面:通过色彩的搭配,平衡画面 的视觉效果,使画面更加和谐
02
色彩在构图中的运用技巧
• 色彩搭配:学会运用色彩搭配规律,使 画面更具审美价值和表现力 • 色彩对比:通过色彩对比,突出主题, 增强图像的视觉冲击力 • 色彩渐变:运用色彩渐变,使画面更具 动态感和韵律感
• 广泛应用:图像与构图技巧将在未来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平面设计、摄影艺术、数字媒 体艺术等 • 持续发展: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图像与构图技巧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人类的艺术创 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图像与构图技巧的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图像与构图技巧将更加依赖于技术创新,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 等 • 跨界融合:图像与构图技巧将与其他领域进行跨界融合,如与建筑学、设计学等领域的结合 • 个性化表达:图像与构图技巧将更加尊重艺术家的个性表达,强调作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图像与构图技巧的提高途径
• 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学习他人的图像与构图技巧,提高自己的水平 • 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尝试新的构图和表现方法,挑战自己的极限,提高自己的水平 • 反思与总结: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图像与构图水平
构图学
![构图学](https://img.taocdn.com/s3/m/8ae9f195dd88d0d233d46a06.png)
构图学摄影艺术的创作,在对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谁都想拍摄出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
当你很熟悉了解自己的照相机和各种感光材料的性能并掌握了一定的用光,布光知识和技法;当你把镜头对着人物和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对着雄伟的建设场景和壮丽的山河风光,你考虑的一定是如何构成一个理想的画面,创作出完美的艺术形象来。
也许就在这个决定作品命运的一瞬间,你深深地感到构图是那么重要,那么关键。
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决定着构思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因此,研究摄影构图的实质,就在于帮助我们从周围丰富多彩的事实中选择出典型的生活素材,并赋予它以鲜明的造型形式,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与完美形式的摄影艺术作品。
一、构图的概念1、什么叫“构图”构图一词是英语COMPOSITION的译音,为造型艺术的术语。
它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
在《辞海》中,谈到“构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
这个术语中包含着一个基本而概括的意义,那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摄影者的表现意图。
总之,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构图还需讲究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在我国传统艺术里叫“意匠”。
意匠的精拙,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意境的高低。
构图属于立形的重要一环,但必须建立在立意的基础上。
一幅作品的构图,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
概括地说,所谓构图,也就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十七:风景如画(一)
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书中的大师和学生作品,了解风景画写生的一般常识,然后让学生走进自然,学会观察,细心体会,在常见的景物中去发现、表现美,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方法写生自然景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风景画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赏析风景画的能力。
2、操作目标:学会运用构图的知识和多种技法进行风景写生,表现自然的美。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书中的作品,体会风景之美,在风景写生生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运用构图知识,多角度、多方法、进行风景写生,表现风景美。
教学准备:风景写生作品,取景框,颜料和纸、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世界风景名胜,带领学生一起去“观光旅游”,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风光的优美,由此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表现自然的欲望。
二、欣赏作品探究技法。
欣赏教材和收集到的风景画作品,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研究这些作品是用何种形式表现的,思考如何用这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作品。
学生讨论,了解风景画的技法:单色素描、铅笔淡彩、纸版画、水彩、也可以用综合材料来表现。
三、指导写生绘画
1、学会取景:大自然景物多彩、纷繁,选景时既要关注新鲜奇特的景物,也要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做到去粗取精,提炼概括。
指导学生用取景框选景。
2、风景表现:风景写生,空间层次表现要丰富,注意近、中、远景的表现,掌握近大远小的规则。
教师可提供几张风景图片和相对应的风景写生画,让学生比较领会老师是怎样构图和取景色的?
3、学生写生:帮助学生找位置,明确所画的目标。
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风景,如素描、铅笔淡彩、水彩、水粉画等,也可以用综合材料来做表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由作画,根据画面的需要,将眼前的景物适当增减,也可以移动物体,力求画面动人、完美。
四、展示作品,整理环境。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说说自己的写生感受,相互观摩,让学生推荐好的作品进行评析,表扬构图比较新颖、表现力强的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生热情,教育学生保护好环境。
五、走向生活、分享快乐。
将自己的风景画或写生作品装入镜框,或做成挂历,美化教室和家庭。
也可以作礼物赠送给自己的朋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写生的乐趣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