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分布与城镇化 ( 人口普查分析研究课件)

合集下载

《人口普查方案介绍》课件

《人口普查方案介绍》课件
将分析结果以报告、图表等形式发布,为 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反馈与改进
根据反馈意见和社会需求,对普查方案进 行改进,提高下一次普查的质量。
03
人口普查方案内容
普查对象
全体人口
包括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 国境内的自然人,无论其 户籍登记地、出生地、现
住地等。
外籍人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 住的外籍人员,包括短期
组织培训
对参与普查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 保他们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宣传动员
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提高公众对普查 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普查登记阶段
01 现场登记
按照计划,派遣普查员到指定 的地点进行登记,确保不漏一 人。
02 数据采集
使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收集被 普查对象的年龄、性别、民族 、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
现代人口普查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目前,中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 国人口普查,同时还有年度的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和五年一次的1%人口抽样 调查。
02
人口普查方案流程
普查准备阶段
确定普查目标
明确普查的目的、范围和对象,为后续工 作提供指导。
制定普查计划
根据普查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 括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经费预算等。
《人口普查方案介绍》ppt课 件
CONTENTS
• 人口普查方案概述 • 人口普查方案流程 • 人口普查方案内容 • 人口普查方案实施难点及解决
方案 • 人口普查方案案例分析
01
人口普查方案概述
人口普查的定义
01 02
人口普查
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 查表,对全国人口进行全面调查登记,以掌握全国人口数量、结构、分 布和居住地等基本情况。

《人口分布》-PPT课件人教版1ppt

《人口分布》-PPT课件人教版1ppt
请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从大洲的角度
西欧
东亚
南亚
人口分布特点答题模板:
1 人口分布是否均匀 2 分布的方位(疏密,多少) /人口主要集中在……
北美东部
5
《人口分布》-公开课PPT人教版1【精 品课件 】
L•OG二O 、描述世界人口的分布
从纬度的角度
世界人口主要
集中在
_北___半球的 _中__低___纬度
《人口分布》-公开课PPT人教版1【精 品课件 】
腾冲
11
《人口分布》-公开课PPT人教版1【精 品课件 】
L•OG三O 、描述中国人口的分布
黑河
从干湿区的角度 湿__润__地__区__多_干__旱__地__区_少
《人口分布》-公开课PPT人教版1【精 品课件 】
腾冲
12
《人口分布》-公开课PPT人教版1【精 品课件 】
《人口分布》-公开课PPT人教版1【精 品课件 】
从地形的角度
8
《人口分布》-公开课PPT人教版1【精 品课件 】
L•OG二O 、描述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1 分布不均匀 2 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
《人口分布》-公开课PPT人教版1【精 品课件 】
9
《人口分布》-公开课PPT人教版1【精 品课件 】
LOGO
1
学L习OGO目标
XUE XI MU BIAO
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 2.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2
LO一GO 、人口分布的衡量指标
人口密度
(单位面积内人口数目)
3
LO一GO 、人口分布的衡量指标
人口密度

《人口统计分析》课件

《人口统计分析》课件

评估政策效果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对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评估相 关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
通过对人口现象的分析研究,可以为社会 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促进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人口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01
02
03
04
描述性统计
通过对人口数据进行整理、分 类、汇总等操作,描述人口现
象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03
人口结构分析
人口年龄结构分析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段 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可以 了解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比例、 增长速度以及变化趋势,从而 评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 老龄化程度以及未来劳动力市 场的供需状况。
人口年龄结构对国家或地区的 政策制定、产业发展、社会保 障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染等问题。
社会问题
人口的迁移还会带来一些社会问 题,如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等。这些 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
力解决。
06
人口统计分析的应用
人口统计分析在社会发展规划中的应用
人口统计分析在社会发展规划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人口数量、结构 、分布等方面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 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人口迁移特点及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特点
全球人口迁移主要呈现出城市化、国际移民和国内迁移等趋势。城市化和国际移 民主要受到经济发展、就业机会、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而国内迁移则受到城 乡差距、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
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城乡差距、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都会影响人 口的迁移。例如,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会吸引更多的移民和劳动力流入,而城乡 差距较大的地区则会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人口普查的工作汇报PPT

人口普查的工作汇报PPT

社会学研究
人口普查数据可以提供关于家庭、婚姻、职业等方 面的信息,为社会学研究提供参考。
经济学研究
通过对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人口 与经济的关系,为经济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支持。
06
人口普查的经验教训和改进方向
经验教训总结
01
组织协调
普查过程中,各部门之间需要加强 沟通协调,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数据处理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汇总和分析 ,形成人口普查数据库,为政府决策提供参 考依据。
03
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
数据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标准
01
02
03
04
数据完整性
通过对比各种来源的数据,检 查是否存在缺失、遗漏或重复 的情况。
数据准确性
采用抽样调查、现场核实等方 法,对数据进行验证,确保其 真实性。
人口普查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
明确本次人口普查的总体目标和具体 目标,如提高数据质量、提升普查效 率、加强信息化建设等。
任务
阐述本次人口普查的主要任务,包括 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数据处理和分 析等方面。
人口普查的时间和范围
时间
明确本次人口普查的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关键时间节点,如宣传动员、入户登记、数据审核和公布 等。
等。
强化宣传动员
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 式,提高居民对普查的认识 和参与度。
推进信息化建设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 术手段,提高普查效率和准 确性。
未来人口普查的展望
智能化普查
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数 据采集、分析和应用的智能化。
实时更新与维护
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实时更新与维护 普查数据,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 性。

地理《人口分布 》PPT精品课件

地理《人口分布 》PPT精品课件
1.分析爪哇岛人口 密度特别大的原 因。
2. 议一议,影响人 口分布的因素主 要有哪些?
人口分布
•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
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
•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 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南半球相同纬度范 围为何人口较少?
活动
1. 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例如,从海岸向内地 200千米的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 球陆地面积的30%;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集中了世 界80%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57%。读图1-2, 完成相关任务。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南半球相同纬度范 围为何人口较少?
(2)推测除南极洲外,距海岸线200千米范围内的人口占全 洲总人口的比例最低的大洲是哪一个?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以上分析,试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活动
1. 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例如,从海岸向内地 200千米的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 球陆地面积的30%;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集中了世 界80%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57%。读图1-2, 完成相关任务。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半球分布:90%分布在北半球,尤其20°N— —60°N最集中 海陆分布:60%分布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 沿海地区 海拔分布:80%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 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四大密集区
欧洲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北美东部
世界人口分布四大密集区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PPT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PPT

2.造成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密度超过该地区合理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为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
解析:读图可知,本区的人口合理承载力为每平方千米30 人,而目前A、B地区的人口密度已分别高达64人、47人,
说明该地的人口密度已超过该地区的承载力,从而导致人
合理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200 100 90 30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及温带季风气候区
(1)表中所列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测算主要考虑的是什 么因素? 解析:该表反映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
密度,故说明这种测算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因素。
答案:自然因素(或气候因素) (2)据表格推算,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气 候区是哪个? 解析: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水热资源极为丰富,从表中信息可知, 该气候区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都较大,而目前该气 候区却是世界上人口稀少的地区,有极大的潜力。
答案:热带雨林气候区
核心解读
重难点1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 念
参考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生 大 存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 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自然、经济、社会 发 小 展
区 别
限定因素 体现的意义 人口数量
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 共同 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 点 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 低平
中低(或中) 纬度地区和 沿海 地区的趋向性。

人口普查ppt

人口普查ppt
竞争格局分析
了解竞争对手在各地区的分布和市场 份额,分析竞争优势和劣势。
05
人口普查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公众参与度低
宣传教育
加强人口普查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人口普查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增加奖励
通过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人口普查 。
改进方法
优化人口普查的方式和方法,降低公众的抵触情 绪。
数据质量不高
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登记数据进行审核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 整性。
按照不同的维度如年龄、性别、职业、地区等,对数 据进行分类和汇总。
采用先进的统计方法和工具,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
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和图表,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和参考。
04
人口普查结果的应用
政府决策依据
城市规划
根据人口分布和增长趋势,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公共资 源。
保障民生福祉
03
人口普查为政府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
科学依据。
02
人口普查的准备工作
制定计划
01
02
03
确定普查目标
明确普查的目的、内容、 范围和时间等。
制定普查方案
包括普查的具体流程、数 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普查 表格设计等。
安排资源分配
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资源的分配和使用。
培训人员
对普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 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能力和准
确性。
采用高数据采集 的效率和准确性。
加强监督
对普查过程进行全面监督,确保数 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信息安全问题
加强保密制度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密制度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人口与城镇化

人口与城镇化

6.1市域人口分布现状与城镇化水平分析6.1.1 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为489483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时的483875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6080人,增长1.16%。

年平均增长率为0.12%。

6.1.2 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512545人,占51.33%;女性人口为2382289人,占48.67%。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06.87下降为105.47。

6.1.3 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46446人,占15.25%;15-64岁人口为3728386人,占76.17%;65岁及以上人口为420002人,占8.58%。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1.0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5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49个百分点。

6.1.4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418682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80577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17498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01554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862人上升为8854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2201人上升为1646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7826人上升为4443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2535人下降为20747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69937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35308人,文盲率[5]由6.28%下降为3.47%,下降2.81个百分点。

六、人口地区分布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比重(%)地区人口数(人)2000年2010年全市合计4894834 100 100秦都区507093 9.48 10.36渭城区438327 7.72 8.95三原县403529 8.19 8.24泾阳县487749 10.23 9.96乾县527088 11.46 10.77礼泉县447771 9.59 9.15永寿县184642 3.95 3.77彬县323256 6.6 6.6长武县167570 3.52 3.42旬邑县261566 5.51 5.34淳化县193377 3.93 3.95武功县411312 8.2 8.4兴平市541554 11.6 11.066.2市域人口规模预测6.2.1 人口变化情况从近年来咸阳市的总人口、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比重上看,人口的增长变化比较平稳。

课件3:1.1人口分布

课件3:1.1人口分布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发展,工业企业集中在城市, 导致人口向城市集聚,部分工业发达地区形成城市带。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口分布状况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探究活动:阅读我国人口密 度分布示意图,描述我国人口分 布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我国的人口分界线,也被称为 胡焕庸线。
探究活动:阅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观察哪些地区人口比较 稠密?哪些地区人口比较稀疏?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地区。
欧洲 西部
南亚
东亚
东亚稠密区:我国东部、朝鲜半
北美
岛、日本中南部等。
东部
南亚稠密区:印度、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
欧洲西部稠密区:英国、法国、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地带
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
纬度
人口占世 界总人口
比例
>60°N
0.4%
40°~60°N
30%
20°~40°N
49.4%
0°~20°N
10.4%
0°~20°S
6.1%
20°~40°S
3.5%
>40°S
0.2%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
人口分布的特点
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
第一节 人口分布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图表,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3、结合实例,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新课导入
20世纪中期,美国地理学家邦奇(W.Bunge)等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 情况。在地图上隐去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其中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 称人类大陆。思考世界人口分布有何特点?哪些因素会影响人口的分布?

人口普查PPT教学课件

人口普查PPT教学课件

普查
•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 调查
• 普查必须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 的标准时点
人口普查的历史
• 早在公元前4500年,古巴比伦王国就 举办了全国性调查,按族登记人口。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 一,也是唯一有长期不间断人口资料记录 的国家,当时人口统计主要用作征兵、征 发劳役和赋税的一种依据。据《后汉书》 记载,公元前2200年,大禹曾经“平 水土、分九州、数万民”。当时“数万民” 的结果是1355万人。
人口普查
统计
• 统计工作的具体任务 • 1、全面、准确、及时地提供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情
况的资料,为国家制定政策和检查政策,贯彻情 况提供依据 • 2、为科学编制计划提供依据,对计划执行情况进 行统计检查和监督 • 3、为加强各部门各地区和各单位的经济管理提供 所需的统计资料和分析资料 • 4、为积累统计资料和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 是关键。反思环节,学生的反思可以是知识的收获,也可以是思维的启迪,还可以是人生的感悟,是课堂“寓德于教”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反思中总结,在反思中完成价值观的提高。应用是对知识
的提炼、拓展和升华,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应用这一环节的设计,要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前提,设计要注重能力的迁移。根据时间能在课堂解决的就当堂处理,也可以留作课后练习,让学 生在课余时间完成。
• 2000年11月1日零点以后出生的人口,都不是此次 人口普查对象;如果家中有人在11月1日零点病重, 当普查员11月1日以后到家中登记时,这个人已经 去世,此人仍为普查对象;如果家中有人在11月1 日零点以后迁入,当普查员到家中登记时,居民 不应该把此人作为家中常住人口申报,这个人应 该回到户口迁出地进行普查登记。
人口普查的历史

人口分布同步ppt课件

人口分布同步ppt课件
3.根据以上分析,试归纳世界 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 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在热 带地区,人口多分布在气候相 对凉爽的高原地带。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人类逐渐适应自然并改造 自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类的生产生活空间不断 拓展。当今世界的人口分 布状况,就是自然和人文 两方面的多种因素相互作 用的结果。
【思考】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区,人口一定稠密吗? 闷热
凉爽
巴西城市分布图
巴西地形图
巴西的城市为何多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不在亚马孙平原?
在热带地区的平原,气候湿热; 热带的高原,气候凉爽,雨量适中,排水通畅,无疟疾分布等。
刚果盆地 东非高原
在南美洲,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间 谷地则形成一些人口稠密的大城市。
文化中心,历史悠久,自
然条件优越;
“四大稀少区” 原因:自然条件恶劣、开发程度低
• 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 (亚洲、北美) 地势高峻,高寒,气候寒冷
• 寒冷的极地 (南极大陆、 北冰洋附近 地区)
• 湿热的热带 雨林(亚马孙
河、刚果河 流域)、过
• 干旱的荒漠(撒哈拉、中亚和 澳大利亚)、降水量极少, 生 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 区或人口稀少区
大洲——非洲
归纳总结
总特征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10%的陆地居住着约90%的人口
大洲
分布差异大,亚洲人口最多,南极洲目前尚无定居居民
国家
分布极不平衡;2016年总人口74.42亿;人口过亿的国家有中国、 印度、美国等13个,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1%
城乡
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其中城镇人口比 例最高是北美洲,最低的大洲是非洲

人口分布与城镇化 ( 人口普查分析研究课件)

人口分布与城镇化 ( 人口普查分析研究课件)




1 罗伦斯曲线
罗伦斯曲线图绘制在二维坐标图上,曲线图的 45°对角线被称为绝对均衡线,由纵、横轴组成 的90°折线被称为绝对不均衡线,实际的人口分 布罗伦斯曲线是一条介于其间的曲线。 该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越接近纵、横轴,表示 人口分布不均衡的程度越严重;该曲线的弯曲程 度越小、越接近对角线,则表示人口分布越接近 于均衡。


人口密度指标计算简便,既可以简单而清晰地比 较同一时点、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层次区域单位 土地面积人口承载力的差异,也可以反映同一区 域不同时点单位土地面积人口承载力的变化。
如比较世界、亚洲、我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人 口密度、面积指数和间距指数,可以清楚地反映 我国人口密集程度略高于亚洲,几乎是世界平均 水平的 3 倍,人均拥有的土地面积、即生存空间 显著小于世界、亚洲的平均水平。而广东省、广 州市的人口密集程度又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7.07


1.2 人口经济密度


人口经济密度指某一地区单位经济资源量可承载 的人口。经济资源可以是耕地资源、农用地资源、 矿产资源、或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分布与可供利用的生活资料的分布密切相关, 人口密度指标掩盖了区域内部因土地质量和资源 蕴藏情况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如土地富饶适于发展农耕的平原地区,就与土地 贫瘠的山区、或平坦的沙漠、半沙漠地区的农业 利用价值有很大不同。同样是山区,是否拥有储 量丰富可供开采的地下矿产资源、是否覆盖有茂 密的森林,其经济利用价值也有很大不同。




2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指单位土地面积承载的人口数量,反 映人口数量与面积的比例关系,是分析人口分 布状态的最常用指标。 人口密度是个平均数,假定人口均匀分布于一 定区域内,虽然可以直观地反映由于自然条件 和生产分布的区域差异,而导致不同区域之间 人口分布的差异,却难以反映区域内部的人口 分布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密度指标计算简便,既可以简单而清晰地比 较同一时点、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层次区域单位 土地面积人口承载力的差异,也可以反映同一区 域不同时点单位土地面积人口承载力的变化。
如比较世界、亚洲、我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人 口密度、面积指数和间距指数,可以清楚地反映 我国人口密集程度略高于亚洲,几乎是世界平均 水平的 3 倍,人均拥有的土地面积、即生存空间 显著小于世界、亚洲的平均水平。而广东省、广 州市的人口密集程度又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00-600 12.64 .45 11.75 13.04 13.01 16.13 21.03 11.59
600-800 2.19 6.45 7.64 800-1000 0 0 9.11 4.72 9.81 4.19 17.40 4.53 8.84 5.88 14.37 3.70 8.16
1000-2000 1.21 6.00 11.51 28.55 4.54 15.22 6.32 19.28



3)人口间距指数
指人口在均匀分布时彼此的相隔距离,也称 为接近度,即人口在等距离分布状态下人与 人之间彼此接近的程度。
间距指数是近似值,假设所分析区域的总面 积被规则的正六边形覆盖,每一居民处在一 个六边形的中心点,这些点与点间的距离即 为间距指数。 间距指数 h =1.0746 × f 1/2





如绘制广东省人口分布罗伦斯曲线图: 1)据广东1964、1982、1990、2000年人口普查资 料,按2000年行政区划对各地级市人口密度分组, 计算占全省人口和土地面积的累计百分比; 2)求出各密度级人口、面积占全省人口和土地 面积的累计百分比,形成人口、面积累积百分比 系列 P1、P2、P3 …Pn 和 S1、S2、S3 …Sn; 3)将每对 S、P 值绘于座标图上,各点连线即为 人口分布的罗伦斯曲线。 1964、1982、1990年的广东省人口分布的劳伦斯 曲线彼此较为接近,2000年的曲线则有较大偏离

从不同密度级占全省土地面积和常住人口的比例 来看,在全省约 16%的土地面积上,1964-1990年 分布了约 37-39%的人口,2000 年集中了近 60% 的常住人口,说明20世纪90年代广东省人口分布 的集中趋势非常明显。


2 人口集中指数
人口集中指数从算术意义讲,即罗伦斯曲线上各 点对应值 Si、Pi 间的最大差值,或是图中对角线 到罗伦斯曲线的最大垂直距离。 人口集中指数的值变化于 0~1之间,越趋向于1, 说明人口分布向特定子区域集中的程度越高;越 趋向于 0,说明区域人口越趋向于均衡地分布于 各子区域内。



需注意的是:分析选取区域单元范围的大小(市、 县等)会影响罗伦斯曲线的曲度和集中指数的值。 一般子区域单元的地域范围越小,集中指数越大。 如广东省人口分布集中指数的变化说明,1964~ 1982年人口分布略趋于均衡,1982~1990年转为 趋向集中,1990-2000年则集中趋势更为明显。 表 5 广东省人口分布集中化指数的变化



比较以农业为主的区域、或空间尺度大的区域, 也常采用单位农用地、或单位耕地面积的人口, 或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产量等指标。 与经济较发达的国家进行比较,还常比较钢材、 石油、电、粮食、水等主要工业产品、或资源 的人均拥有量、人均产量、或人均消费量等。



1.3 人口分布重心
人口分布重心可提供某地区人口分布的简 明、概括而又准确的印象,并可表明地区 人口分布的总趋势或中心区位,也是分析 人口分布状况的常用指标。
如珠三角城市系统1990 年与2005年的人口分布潜 力图,直观地反映了珠三角城镇群从单中心向多 中心的变化。

图2 珠江三角洲人口分布潜力图 (左1990年,右2005年,点线为珠江三角洲区域范围)


二、人口聚集度
由于自然条件和生产分布状况的差异,人口分布 有向自然条件与生产条件较好地区聚集的趋势。 一般采用罗伦斯曲线和人口集中指数来分析。
27.07


1.2 人口经济密度


人口经济密度指某一地区单位经济资源量可承载 的人口。经济资源可以是耕地资源、农用地资源、 矿产资源、或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分布与可供利用的生活资料的分布密切相关, 人口密度指标掩盖了区域内部因土地质量和资源 蕴藏情况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如土地富饶适于发展农耕的平原地区,就与土地 贫瘠的山区、或平坦的沙漠、半沙漠地区的农业 利用价值有很大不同。同样是山区,是否拥有储 量丰富可供开采的地下矿产资源、是否覆盖有茂 密的森林,其经济利用价值也有很大不同。

表 1 2000年不同层次区域人口密度、 面积指数、间距指数的比较 人口密度 面积指数 间距指数 (人/km2) (m2/人) (m) 世 界 亚 洲 中 国 45 116 132 22094 8645 7574 148.64 93.52 92.98
广 东
广 州
481
1365
2080
733
45.61
图1
广东省人口分布重心的变动


1.4 人口分布潜力
人口分布潜力表达某城市与区域内所有其它城市 相互作用可能性的强度,反映的也是人口密度的 分布状态,或城市人口分布的总体态势。 计算公式为: P

Vi j
d
j b ij

式中,Vi为城市i的人口分布潜力,Pj为城市j的 人口规模,dij为两城市之间的距离,b为权数。
表 3 1964-2000年广东省不同人口密度组 土地面积和人口比例的变化(单位:%)
人口密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度分组 面积 人口 面积 人口 面积 人口 面积 人口 0-200 59.46 34.57 50.72 29.91 20.85 9.51 30.13 10.28 200-400 24.50 26.53 13.85 10.55 51.00 34.96 32.28 18.56

1.0 0.9 0.8 0.7
人口累积比
0.6 0.5 0.4 0.3 0.2 0.1 0.0 0.0 0.1 0.2 0.3 0.4 0.5 0.6 土地面积累积比 0.7 0.8 0.9 1.0
2000年 1990年 1982年 1964年 主对角线
图3 广东人口分布劳伦斯曲线变化图 Lorenz曲线 (1964、1982、1990、2000年)
>2000 0 0 0 0 0 0 2.35 14.73
表 4 广东土地面积和人口累积百分比的变化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人口密 面积 人口 面积 人口 面积 人口 面积 人口 度分组 % % % % % % % % 0-200 59.46 34.57 50.72 200-400 83.96 61.10 64.57 400-600 96.60 87.55 76.32 600-800 98.79 94.00 83.96 800-1000 98.79 94.00 88.49 1000-2000 100.0 100.0 100.0 2000以上 ―― ―― ―― 29.91 40.46 53.50 62.61 71.45 100.0 ―― 20.85 9.51 71.85 44.47 84.86 60.60 89.58 70.41 95.46 84.78 100.0 100.0 ―― ―― 30.13 62.41 83.44 87.63 91.33 97.65 100.0 10.28 28.84 40.43 57.83 65.99 85.27 100.0




2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指单位土地面积承载的人口数量,反 映人口数量与面积的比例关系,是分析人口分 布状态的最常用指标。 人口密度是个平均数,假定人口均匀分布于一 定区域内,虽然可以直观地反映由于自然条件 和生产分布的区域差异,而导致不同区域之间 人口分布的差异,却难以反映区域内部的人口 分布差异。
x

px
i 1 n
n
i i
p
i 1
,y
py
i 1 n i
n
i
i
p
i 1
i

在实际计算中,往往采取简化的方法,如计算 一省的人口重心时,就以地级市为分区,Pi、 Xi、Yi 就分别采用各市的人口数和市政府所在 地的地理坐标经纬度。


案例:广东省人口分布重心的转移 据第二到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 1964年广东省 人口分布重心位于广州市东北方向的增城县朱村 镇东部,1982年向西北移到从化县的良口镇, 1990年回移到朱村镇西部,2000年向东南移到增 城市(县级市)的仙村镇,基本在目前增城市的 中、南部地区。

人口分布重心的粗略计算法:以南北、东西二 直线将所分析区域人口总量南北二等分、东西 二等分,两直线的交点即为人口重心点。 人口重心地理坐标的精确计算,完全仿照重力 分解与合成的法则进行。假设某区域包含 i 个 分区,各分区的人口数为 Pi,∑Pi 为区域总人 口;地理的坐标经、纬度为 Xi、Yi;则:


一般说来,随着分析所取区域单元空间尺度的 缩小,人口分布的差异也相应缩小。 因而,分析人口密度时,所取区域单元空间尺 度的大小,取决于区域总面积的大小。 人口密度分析,不仅有经济需要和社会效益意 义,还有社会心理意义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





1.1 人口密度分析的基本方法
人口密度分析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1)人口密度:指单位土地面积分布的人口 (人/km2、人/ha)。 设区域土地面积为 S,人口数为 P,则 人口密度 D = P / S 2)面积指数:即人口密度的倒数,用来表明 人均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也被称为宽广度、 或广狭度。 面积指数 f = S /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