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本书中的内容以狭义为

主。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重要事件 :

1956 年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建立。

1、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乔姆斯基提交了他关于语言学理论的论文。

2、米勒报告了短时记忆容量为 7 这一重要结果。

3、纽维尔和西蒙讨论了后来极富影响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4、布鲁纳等从认知加工的观点考察了概念形成的规律。

5、人工智能也在 Dartmouth 会议上创立

3、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 :

认知心理学的两大范式

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信息加工学说):1968 年 S.Paert 的专著《感知器》出版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完整符号操作系统的六个功能:

符号(模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表征外部事物的功能;二是其自身具有物理或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六种功能:

第一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入)。

第二种功能,存储符号(存储)。

第三种功能,建立符号结构。

第四种功能,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第五种功能,复制符号(复制)。

第六种功能,输出符号(输出)。

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

第一个推论,既然人具有智能,它就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第二个推论,既然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它就能够表现出某种智能。第三个推论,既然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符号操作系统,那么,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过程。

2、联结主义范式(联结主义学说):20世纪80年代,联结主义范式逐渐形成,并对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的元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

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的是并行分布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它不同于对物理符号的模拟计算。

联结主义理论模型有以下部分组成:

一组单元。亦称节点、认知单元、处理单元。激活状态。联结模式。节点激活规则。节点输出功能。学习规则。根

据以上联结主义理论的假设,可以概括出它所具有的四个明显的特点:内在并行性、分布式处理、容错性和自适应

性。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反应时法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

一、涵义

反应时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又称为有机体反应潜伏期,

其过程包括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感受器的换能、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的相应区域,大脑再对这些兴奋进行分析加工并通过传出通路将指令传到运动器官,运动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的反应。因此反应时是一种反应变量,它作为个体成绩指标或内部加工信息过程的复杂程度的指标。由于反应时随个体多种原因而变化,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因此在心理学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基本过程

(一)减法反应时(唐德斯反应时 ABC)

因素相加法(加法反应时实验)

其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它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阶段

Sternberg 的经典实验因素相加法有助于确定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但确定不同加工阶段的顺序是有困难的“开窗”实验“开窗”实验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技术。它通过对某种认知作业的分析,把每种认知成分经历的时间过程比较直接地估计出来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的技术

反应时实验存在的问题:速度与正确率权衡(trade off)问题

目前的主导看法是,就一般的反应时实验来说,在实验达到高正确率的条件下,反应时数据是有效的。在统计实验结果时,应单独对反应错误率进行统计,在分析结果时加以考虑

内隐联想测验

“ Flower-insect IAT”:通过计算机呈现一种花的名字,一种昆虫的名字,一个积极词汇,一个消极词汇,要求被试对这些刺激信息进行分类,并按实验要求揿键做出反应

实验中被试需要完成两个联合任务,在联合任务 1 中,被试对花的名字和积极词汇做出反应(如按 A 键),对昆虫的名字和消极词汇共同做出反应(如按 5 键);在联合任务 2 中,被试对花的名字和消极词汇共同做出反应,对昆虫的名字和积极词汇做出反应。

通过反应时的差异来推断是否存在联系及其紧密程度。如联合任务 1 的反应时间短

IAT 效应为考察指标。 IAT效应指前后两个联合任务中个体平均反应时的差值,如果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上大于0,则实验假设成立,若小于 0 则说明假设不成立,则类别与属性的关系反转,若没有显著性差异,则说明类别与属性两个维度之间没有所预期的内在联系存在

The GO/No-go 联想测验方法

研究方法,它是对 IAT 的有机补充它考察目标类别和属性维度(如积极和消极评价)概念之 GNAT 是格林沃尔德最近提出来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间的联结强度,弥补了 IAT 实验设计中需要提供类别维度,不能对某一对象做出评价的限制

吸收信号检测论的思想,实验中包括目标刺激(信号)和分心刺激(噪音),如目标类别( Fruit )和积极评价(Good)作为信号,而将目标类别( Bugs)和消极评价( Bad)作为噪音,当呈现 Fruit 和 Good 时被试按空格做出反应(称

为 Go),当呈现 Bugs和 Bad 时被试不做出反应(称为 No-go)

在 GNAT 实验程序中包括了两个实验阶段,在阶段1,被试对目标类别和属性类别做出反应(Fruit 和 Good ),

对 Bugs和 Bad则不做出反应;在阶段 2 中被试对目标类别和属性类别做出反应( Fruit 和 Bad ),对 Bugs和 Good 不做反应

采用d′做指标,将正确的“ Go”反应称为击中率,将不正确的“ Go”反应视为虚报率

2002 年 B Nosek的研究,当将 Fruit 和 Good 作为信号时,d′=2.77 ,而将 Fruit 和 Bad 作为信号时,d′=1.65,有显著性差异第三章:感知觉

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感觉与知觉的两种区分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