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复习:用空间向量方法求点到直线距离的解题思路-精选学习文档
用空间向量求距离
计算点到直线距离
利用向量数量积的性质,有$vec{PQ} cdot vec{n} = 0$,进而求得点
$P$到直线的距离$d = frac{|Ax_0 + By_0 + C|}{sqrt{A^2 + B^2}}$。
公式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场景
几何问题
01
在平面几何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用于求解点到直线的最
计算向量$vec{AB}$
$vec{AB} = (x_2 - x_1, y_2 - y_1, z_2 z_1)$。
计算向量$vec{AB}$的模
得出两点间距离公式
$|vec{AB}| = sqrt{(x_2 - x_1)^2 + (y_2 y_1)^2 + (z_2 - z_1)^2}$。
$d = sqrt{(x_2 - x_1)^2 + (y_2 - y_1)^2 + (z_2 - z_1)^2}$。
公式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场景
1 2 3
空间几何问题
在解决涉及三维空间中点、线、面等几何元素的 问题时,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用于计算两点之间的 距离。
物理问题
在物理学中,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用于计算质点之 间的距离,进而解决与距离相关的物理问题,如 万有引力、电场强度等。
工程测量
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两点间距离公式 可用于测量地面上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或空间中 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短距离、判断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问题。
物理问题
02
在物理学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用于计算电场强度、磁场
强度等物理量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
工程问题
03
在工程领域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用于计算建筑物之间的
向量方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向量方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最新版4篇)《向量方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篇1假设点P(x0, y0) 和直线L: Ax + By + C = 0,其中A、B、C 是常数。
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可以用以下向量方法求解:1. 计算向量OP,其中O 是坐标原点,P 是点P 的坐标。
OP = <x0, y0>2. 计算直线L 的法向量N。
法向量N 与直线L 垂直,因此它的方向与直线L 的方向相同,但长度为1。
N = <A, B>3. 计算向量DP,其中D 是点P 到直线L 的垂足。
DP =投影向量(OP) 在N 上的投影其中,投影向量(OP) 在N 上的投影长度为|OP|*cos(θ),其中θ是向量OP 和向量N 之间的夹角。
由于N 是单位向量,因此有:cos(θ) = (OP·N) / (|OP|*|N|)其中,(OP·N) 是向量OP 和向量N 之间的点积。
《向量方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篇2假设点$P$ 的坐标为$(x_0, y_0)$,直线$L$ 的一般式方程为$Ax + By + C = 0$,其中$A, B, C$ 不全为$0$。
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d$ 可以用以下向量方法计算:1. 计算向量$overrightarrow{n} = begin{pmatrix} A Bend{pmatrix}$。
2. 计算向量$overrightarrow{p} = begin{pmatrix} x_0 y_0end{pmatrix}$。
3. 计算向量$overrightarrow{d} = overrightarrow{p} -overrightarrow{n}t$,其中$t$ 是$overrightarrow{p}$ 在$overrightarrow{n}$ 方向上的投影长度。
4. $d$ 就是$overrightarrow{d}$ 的长度。
步骤3 中,$t$ 的计算方法如下:$$t = frac{overrightarrow{p} cdotoverrightarrow{n}}{|overrightarrow{n}|^2} = frac{Ax_0 + By_0}{A^2 +B^2}$$其中,$cdot$ 表示向量的点积,$|overrightarrow{n}|$ 表示向量$overrightarrow{n}$ 的长度。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八种推导方法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八种推导方法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解析几何中的经典问题之一,有多种推导方法。
下面将介绍八种主要的推导方法,详细说明每种方法的思路和步骤。
1.向量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直线L的方程为ax+by+c=0,点P的坐标为(x0, y0)。
将P到L的距离记为d,则存在点P' = (x', y')在直线上,使得向量PP'与直线垂直。
那么向量PP'与直线L的法向量N = (a, b)垂直,即(N·PP'=0),即(a, b)·(x0 - x', y0 - y') = 0,展开化简可得(x0 - x')a + (y0 - y')b = 0。
此方程即为直线L的法向量与向量P'P的点积,即(a, b)·(x0 - x1, y0 - y1) = 0。
根据向量的定义和运算,P'P = (x0 - x1, y0 - y1),所以点P到直线L的距离d = ,a(x0 - x1) + b(y0 - y1),/ √(a^2 + b^2)。
2.参数方程法对直线L的参数方程进行适当的变换,求直线上一点的坐标。
设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x=x1+m(t1-x1),y=y1+m(t2-y1),其中m为参数。
点P的坐标为(x0,y0),代入直线方程得到直线上的一点的坐标(x',y'),求点P与(x',y')的距离即可。
3.法向量法设直线L的方程为ax+by+c=0,点P的坐标为(x0, y0)。
向量N = (a, b)为直线L的法向量,根据向量的性质,点P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点P到直线L的法向量的投影长度,即d = N · (P - P') / √(a^2 + b^2),其中P'为点P到直线L的垂足的坐标。
4.单位矩阵法设直线L的方程为ax+by+c=0,点P的坐标为(x0, y0)。
空间中点到直线的距离怎么求
空间中点到直线的距离怎么求 空间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如何求?有哪些公式可以推导?对此有疑问的朋友可以看看,下⾯店铺⼩编为你准备了“空间中点到直线的距离怎么求”内容,仅供参考,祝⼤家在本站阅读愉快!空间中点到直线的距离怎么求 点P(x0,y0,z0)到直线{A1x+B1y+C1z+D1=0 A2x+B2y+C2z+D2=0 距离的⼀个公式:d=|(A1x0+B1y0+C1z0+D1)n→2-(A2x0+B2y0+C2z0+D2)n→1||n→1×n→2|其中n→i={Ai,Bi,Ci},(i=1,2) 证明⽅法:根据定义,点P(x₀,y₀)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是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的长, 设点P到直线的垂线为l',垂⾜为Q,则l'的斜率为B/A 则l'的解析式为y-y₀=(B/A)(x-x₀) 把l和l'联⽴得l与l'的交点Q的坐标为((B^2x₀-ABy₀-AC)/(A^2+B^2), (A^2y₀-ABx₀-BC)/(A^2+B^2))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PQ^2=[(B^2x₀-ABy₀-AC)/(A^2+B^2)-x0]^2+[(A^2y₀-ABx₀-BC)/(A^2+B^2)-y0]^2 =[(-A^2x₀-ABy₀-AC)/(A^2+B^2)]^2+[(-ABx₀-B^2y₀-BC)/(A^2+B^2)]^2 =[A(-By₀-C-Ax₀)/(A^2+B^2)]^2+[B(-Ax₀-C-By₀)/(A^2+B^2)]^2 =A^2(Ax₀+By₀+C)^2/(A^2+B^2)^2+B^2(Ax₀+By₀+C)^2/(A^2+B^2)^2 =(A^2+B^2)(Ax₀+By₀+C)^2/(A^2+B^2)^2 =(Ax₀+By₀+C)^2/(A^2+B^2) 所以PQ=|Ax₀+By₀+C|/√(A^2+B^2),公式得证。
点到直线的距离推导方法
点到直线的距离推导方法点到直线的距离可以通过向量和投影的方法来推导。
假设直线的方程为Ax + By + C = 0,点的坐标为(x0, y0)。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向量的方法来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
设直线上一点为P(x1,y1),则直线的法向量为N=(A, B)。
现在我们连接点P和点Q(x0,y0),其中Q为直线上的垂足点。
连接向量PQ,记为向量v,则v=(x0-x1, y0-y1)。
由于直线的法向量N与向量v垂直,因此点到直线的距离d可以表示为d=|N·v|/|N|,其中|N·v|表示N和v的点积,|N|表示N的模长。
将N=(A, B),v=(x0-x1, y0-y1)代入公式,可以得到点到直线的距离d=|Ax0 + By0 + C|/√(A^2 + B^2)。
另一种推导方法是利用点到直线的投影来求距离。
我们知道,点P到直线的垂直距离就是点P到直线的投影长度。
设直线上一点为P(x1, y1),则直线的法向量为N=(A, B)。
点P到直线的投影点为Q(xq, yq),则向量PQ与直线的法向量N垂直。
利用向量的投影公式,可以得到点到直线的距离d=|PQ|·cosθ,其中θ为PQ与N的夹角。
将PQ的长度表示为|PQ|=|N·v|/|N|,其中v为PQ的方向向量,代入公式可以得到d=|Ax0 + By0 + C|/√(A^2 + B^2)。
这与向量方法推导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点到直线的距离可以通过向量和投影的方法来推导,最终的结果都是d=|Ax0 + By0 + C|/√(A^2 + B^2)。
这两种方法都是常用且有效的推导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求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空间中一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一个基本的几何问题。
在三维空间中,我们可以使用向量和向量的点积来推导点到直线距离的公式。
首先,假设直线的方程为Ax+By+Cz+D=0,其中A、B、C是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分量,而(x,y,z)是空间中任意一点的坐标。
我们可以将这个方程写成向量的形式,即N·P+D=0,其中N=(A,B,C)是直线的法向量,P=(x,y,z)是点的坐标。
我们需要找到点P到直线的投影点Q,即直线上离P最近的点。
这可以通过求点P到直线的垂直距离来实现。
假设点Q的坐标为(x0,y0,z0),那么向量PQ=(x-x0,y-y0,z-z0)必然与法向量N垂直。
由于两个向量的点积为0,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N·PQ=N·(P-Q)=0展开上述方程,我们有:A(x-x0)+B(y-y0)+C(z-z0)=0将直线的参数方程表示为:x = x0 + aty = y0 + btz = z0 + ct将它们代入上述方程,并整理一下,我们可以得到:A(ax + by + cz) - A(ax0 + by0 + cz0) = 0进一步简化,我们有:a(A^2 + B^2 + C^2) + bx(Aa + Bb + Cc) + c(Ax0 + By0 + Cz0) - A(ax0 + by0 + cz0) = 0根据级数间的相等,我们可以得到:a(A^2 + B^2 + C^2) + b(Aa + Bb + Cc) + c(Ax0 + By0 + Cz0) - A(ax0 + by0 + cz0) = 0现在我们有一个关于a、b和c的线性方程。
解这个方程组可以得到a、b和c的值,从而得到投影点Q的坐标(x0,y0,z0)。
根据这些坐标,我们可以计算点P到点Q的距离。
将(a,b,c)代入我们的参数方程,我们有:x0 = x - aty0 = y - btz0 = z - ct因此,点P到直线的距离可以表示为:d=PQ=√[(x-x0)^2+(y-y0)^2+(z-z0)^2]根据上面的推导,我们可以推导得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Ax+By+Cz+D,/√(A^2+B^2+C^2)请注意,在上述公式中,点P的坐标以及直线的方程和参数是必须已知的。
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例题
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例题向量法是求点到直线距离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平面坐标系中,假设直线的一般方程为Ax+By+C=0,点的坐标为(x0, y0)。
那么点到直线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求解:1. 将直线的一般方程转化为向量形式。
令向量n=(A, B)表示直线的法向量,那么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x, y)。
根据向量的性质,直线上的点与法向量的内积为0,即n·(x, y) + C = 0。
2. 找到点(x0, y0)在直线上的投影点。
根据步骤1的向量形式方程,可以解得投影点的坐标(xp, yp)。
将x0, y0代入方程中,消去未知数x或y,解得xp和yp。
3. 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点(x0, y0)与投影点(xp, yp)之间的距离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以得到距离d 的表达式:d = √((x0-xp) + (y0-yp))。
例如,考虑直线2x + 3y - 6 = 0和点(1, 2)。
按照上述步骤求解:1. 将直线的一般方程转化为向量形式,得到法向量n=(2, 3)。
2. 找到点(1, 2)在直线上的投影点。
代入向量形式方程,得到2·1 + 3·2 + C = 0,解得C = -8。
将C代入方程,得到2x + 3y - 6 = 0,解得y = (6-2x)/3。
将x0=1代入,得到y0 = 2。
3. 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代入公式d = √((x0-xp) + (y0-yp)),得到d = √((1-xp) + (2-yp))。
通过解方程y = (6-2x)/3和n·(x, y) + C = 0,可以求得点(1, 2)在直线2x + 3y - 6 = 0上的投影点为(2, 2)。
将这些值代入距离公式,得到d = √((1-2) + (2-2)) = 1。
因此,点(1, 2)到直线2x + 3y - 6 = 0的距离为1。
这个例题展示了使用向量法求点到直线距离的具体步骤和计算过程。
1.4.2-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
探究 已知直线l的单位方向向量为u, A是直线l上的定点,P是直线l外一点. 如何利
用这些条件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 如图示,向量AP在直线l上的投影向量为 AQ ,则△APQ是直角
u
P
三角形,因为A,P都是定点,所以|AP|,AP 与 u 的夹角∠PAQ都
dn
是确定的. 于 是可求 |AQ|. 再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点P到直线l
点C1到平面AB1 E
的距离为 |
C1B1 |n|
n
|
1 3
.
D
A x
F
C
y
B
即直线FC1到平面AB1
E的距离为
1 3
.
3. 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平面A1DB与平面D1CB1的距离.
解 : 平面A1DB//平面D1CB1,平面A1DB与平面D1CB1的距离 z
MN AN AM
1 ( AB AF ) 1 ( AB AD)
2
2
1 (c b) 2
∴|MN|2 1 (c b )2 1 ,
4
2
∴|MN| 2 ,即MN 2 .
2
2
【巩固训练4】如图,两条异面直线a, b所成的角为θ,在直线a, b上分别取点A′, E和
点A, F,使AA′⊥a,且AA′⊥b (AA′称为异面直线a, b的公垂线). 已知A′E=m, AF=n,
易得C1 (0, 1, 1),
A(1,
0, 0),
E(0,
0,
1 ). 2
E
∴C1 A
(1,
1, 1),
AE
(1, 0,
1 ). 2
D
F
空间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空间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在数学中,空间向量法被广泛应用于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
这种方法基于向量运算和空间几何原理,能够精确计算点与直线之间的距离,并且具有良好的几何直观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空间向量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它在几何分析和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1. 空间向量法的基本原理在空间中,点和直线都可以用向量来表示。
令P(x1, y1, z1)为空间中的一个点,L为由直线上一点A(x0, y0, z0)和方向向量V(a, b, c)确定的直线。
为了计算点P到直线L的距离,我们首先需要找到直线L上距离P最近的一点Q。
根据向量的性质,向量PQ与直线L的方向向量V垂直。
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的内积来确定这个垂直关系。
具体而言,向量PQ与方向向量V的内积为零,即(PQ)·V = 0。
展开计算后,我们得到以下方程:(x1 - x0) * a + (y1 - y0) * b + (z1 - z0) * c = 0这代表了点P到直线L的距离,我们可以将其作为基本公式用来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
2. 空间向量法的应用空间向量法在几何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使用向量和内积的概念,可以精确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从而解决许多与几何相关的问题。
在三维空间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一条直线上某个点到另一条直线的最短距离。
利用空间向量法,我们可以轻松地解决这类问题。
空间向量法还在实际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机器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评估数据点与回归直线之间的距离,以确定模型的准确性。
空间向量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使得我们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评估。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我个人而言,空间向量法是一种非常强大和实用的数学方法。
它不仅可以解决几何分析中的许多问题,还可以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通过利用向量运算和内积的思想,我们能够精确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从而更好地理解几何关系和模型性能。
在学习和研究空间向量法时,我发现了它的简洁性和灵活性。
§2.6.1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
§2.6.1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目标1. 进一步熟练求直线方向向量的方法;2. 掌握向量运算在几何中如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平行直线间距离的计算方法;3. 熟练掌握向量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教学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 教学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复习1:向量的模:2a a a =⋅=2a2a a a a⇒=⋅=222a (,,)x y z a x y z=⇒=++或 复习2:单位向量: 0a a a a=向量的单位向量0222(,,)(,,)x y z a x y z a x y z=⇒=++或复习3:a b 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投影0cos ,a b a a b ⋅=〈〉复习4:平面上点到直线距离: A(x 0,y 0) l: Ax+By+C=0 0022Ax By Cd A B++=+二、※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空间中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求法:S2222''d A A P AP A P AP A s ==-=-⋅探究任务二:空间一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算法框图:例 1: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长方体ABCD-A'B'C'D' , AB=1, BC=2, A A ' =3 . 求点B 到直线A'C 的距离.解: AB=1,BC=2,AA '=3∴A '(0,0,3), C(1,2,0), B(1,0,0)(1)计算直线A 'C 的方向向量'(1,2,3)A C =-(2) 找到直线A 'C 上一点C( 1,2,0);(3)求点B(1,0,0) 到直线A 'C 上一点C(1,2,0)的向量(0,2,0)B C =;(4)求BC 在'A C 上的投影''4;14A C BC A C⋅=(5)求点B 到直线A 'C 的距离在直线l 上任取一点P计算向量PA确定直线l 的方向向量s计算PA在向量s上的投影0PA s ⋅ 计算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d2'2'162354147A C d BCBC A C=-⋅=-=试试:已知点A(1,-1,2),直线L 过原点O,且平行于向量(0,2,1)..求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d解:(1)(1,1,2)A O =--(2)L AO向量在直线的方向向量上的投影 222(0,2,1)0(1,1,2)05021--⋅==++(3)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22(5)1156d AO=-=-=例2: 如图,在单位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 M 是AB 1上的点, 且AM=113AB , 求点M 到直线BD 的距离MN.解:(1)A(0,0,0),B 1(1,0,1),向量11111(1,0,1),(,0,)333A B A M A B ===(2)M(11(,0,)33到直线AB 的距离13M E =(3)E(1(,0,0)3,2(1,0,0),(,0,0)3B B E =- ,(1,1,0)BD =- 2(1)010023(4)32BD BE BD BE BD--+⨯+⨯⋅==在方向向量上的投影为(5)点E 到直线BD 的距离EN=2222()33BD-=(6)点M 到直线BD 的距离MN=2222123()()333M EEN+=+=. 三、总结提升※ 课堂小结1.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222''d AA PA PAPA PA s ==-=-⋅※ 知识拓展用向量法求距离的方法是立体几何中常用的方法.课堂评价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 D A B C D -中,点A 到直线BC 的距离是 ;2.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 D A B C D -中,点A 到直线B'C'的距离是 ;3.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 D A B C D -中,点A 到直线BD'的距离是 ;4.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 D A B C D -中,平行直线'A B 和CD'间的距离是 ;5.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 D A B C D -中,点O 是底面''''A B C D 中心,则点O 到直线AD'的距离是 .课后作业P 51 习题2---6 A 组:第2题教后反思:。
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向量法
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向量法
三维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向量法:
1、定义:
三维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向量法是根据给定的任意一点以及一条
直线,来计算该点到直线的距离。
2、直线和点的表示:
一般而言,直线可以用一个向量方程(A,B,C)或点斜式(点X,Y,Z,斜率K)表示;而点可以用坐标(X,Y,Z)表示。
3、公式:
距离公式可以写作:D=|KX-Y+Z-K|/根号(K2+1);其中K为直线斜率,X,Y,Z为给定点的坐标。
4、具体推导:
首先,设点A(X1,Y1,Z1)在向量方程Ax+By+Cz-D=0的垂直平面
上的一点,连接点A和点P(X,Y,Z),做垂线L,垂足为点B
(X2,Y2,Z2)。
由力学平衡原理可以得到:
△=∑(L*F)=0;
△元中的L为向量AB的方向,F为力学力,L*F指向量AB和力学
力F的叉乘。
于是得到:<AX1-AX2,BY1-BY2,CZ1-CZ2>*<F>=0;
由此可得表达式:KX-Y+Z-K=0;其中K= AX1-AX2/BY1-BY2=CZ1-CZ2,X=X1,Y=Y1,Z=Z2;则有距离公式:D=|KX-Y+Z-K|/根号(K2+1);
5、实际应用:
本公式可以用于空间两点距离的计算,它给出了该点都能平面上最近的点,也就是该点到该平面的距离,只要将对应位置的坐标值放入公式就可以直接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推导向量法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推导向量法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推导的向量法是一种通过向量进行计算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直线的方向向量和一点到直线的向量。
2. 将直线的方向向量单位化,即使其模长为1。
3. 计算一点到直线的向量在直线方向上的投影长度。
4. 利用勾股定理,计算一点到直线的距离。
下面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解释:1. 确定直线的方向向量和一点到直线的向量设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为ax+by+c=0,其中a、b、c为实数,则直线的方向向量为(-b,a),因为该向量与直线垂直且指向线的左侧(右侧也行,只要在后面的计算过程中保持一致)。
同时,设点P(x0,y0)为点到直线的向量,其坐标为(x0,y0)。
2. 将直线的方向向量单位化设直线的方向向量为d,则其模长为|d|,为了单位化该向量,只需将其除以模长即可,即d' = d/|d|。
此时,d'的模长为1,即为单位向量。
3. 计算一点到直线的向量在直线方向上的投影长度点P到直线的距离可以表示为点P到直线的投影长度,即点P到直线在直线方向上的投影长度。
设点P到直线的投影向量为v,则v = PQ,其中Q为点P在直线上的投影点,可以利用点P到直线的垂线交点坐标表示,即Q = P - (PQ'/|d'|)d',其中PQ'为点P到直线的垂线长度,可以通过向量的点乘计算得到,即PQ' = (P-a,b)/√(a^2+b^2)。
这样,v就可以表示为v = PQ = (PQ'/|d'|)d'。
4. 利用勾股定理,计算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到一点到直线的距离d,即d =√((PQ')^2 - (PQ'/|d'|)^2)。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推导出点到直线距离的公式,其表达式为d = |ax0+by0+c|/√(a^2+b^2)。
总之,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推导的向量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向量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来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
空间向量点到直线公式
空间向量点到直线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空间向量点到直线公式”的文章:在我们学习空间向量的奇妙世界里,有一个超级实用的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这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我们打开解决很多难题的大门。
记得我当年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考试,最后一道大题就考到了空间向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那时候,全班同学都被这道题难住了,一个个愁眉苦脸的。
我也不例外,一开始毫无头绪,脑袋里像是塞满了乱麻。
题目是这样的:在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给定一个点 P(2, 3, 4),还有一条直线 L,它的方向向量是(1, 1, 1),并且直线上有一个点 Q(1, 1, 1),让我们求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
我盯着题目看了半天,心里直犯嘀咕:“这可咋办呀?”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想起了老师讲过的空间向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咱们先来说说这个公式到底是啥。
设点 P 的坐标为(x₀, y₀, z₀),直线 L 上有一点 Q(x₁, y₁, z₁),直线的方向向量为 s = (m, n, p),那么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 d 就可以表示为:d = |PQ × s| / |s|其中,PQ 是点 P 到点 Q 的向量,“×”表示向量的叉乘。
回到刚才那道题,首先算出 PQ 向量,就是(2 - 1, 3 - 1, 4 - 1) = (1, 2, 3)。
然后叉乘方向向量(1, 1, 1),经过一番计算,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再算出方向向量的模长,最后把数值代入公式里,一步步算下来,终于算出了答案。
当我算出答案的那一刻,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啊,就像是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别提多有成就感了!从那以后,我对这个公式的印象那是相当深刻。
而且在后来解决很多空间几何问题的时候,它都派上了大用场。
比如说,在求两个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时,我们就可以先找到一条与这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的直线,然后把其中一个直线上的点看作是点 P,这条垂直直线看作是直线 L,用这个公式就能算出距离啦。
向量法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向量法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向量法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文章:在咱们学习数学的这个奇妙旅程中,向量法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就像是一座神秘的桥梁,连接着几何与代数的奇妙世界。
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这个知识点。
当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点到直线的方程,然后开始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通过向量来找到距离。
有个平时很调皮的学生小明,那天却格外认真,眼睛紧紧盯着黑板,眉头微皱,仿佛在和这个难题进行一场激烈的较量。
我看着他的样子,心里暗自欣慰。
咱们先来看看这个公式到底是咋回事。
向量法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向量的知识来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那为啥要用向量法呢?因为向量这玩意儿神奇啊,它能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运算,让咱们的计算更简单、更有条理。
比如说,给定一个点 P(x₀, y₀),还有一条直线 Ax + By + C = 0 ,咱们就可以通过向量的运算来求出点 P 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d 。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找到直线的法向量。
啥是法向量?其实就是和直线垂直的向量啦。
假设直线的法向量为 n = (A, B) ,然后再找一个从直线上任意一点 Q 到点 P 的向量 m 。
接下来就是神奇的运算啦!d 就等于 | (n · m) / |n| | ,这里的“·”表示向量的点积。
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就迷糊了,这一堆式子咋来的呀?别着急,咱们慢慢说。
咱们先看这个点积 n · m ,它其实就是 Ax₁ + By₁,这里的 (x₁, y₁) 是向量 m 的坐标。
然后再除以 |n| ,也就是√(A² + B²),这就是个标准化的过程,把长度给统一一下。
再回到前面说的小明,他突然举起手说:“老师,我好像有点明白了,但是不太确定。
”我鼓励他大胆说出来,他磕磕绊绊地讲了自己的理解,虽然不是完全正确,但已经抓住了关键的部分。
利用向量解决距离问题
3.2.3用向量方法解决距离问题学习目标:(1)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概念,并掌握各种距离的计算方法。
(2)探究计算距离的规律方法。
重点:用向量方法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难点: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解方法和技巧相关知识:空间中的距离(1)两点间的距离——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2)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直相交的直线,点到垂足之间线段的长度.(3)点到平面的距离——从平面外一点向平面引垂线,点到垂足间线段的长度.连接平面α外一点与平面α内任一点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4)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从两条平行线中一条上任意取一点向另一条直线引垂线,这点到垂足间线段的长度.(5)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夹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6)直线与平面间的距离——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从直线上任意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这点到垂足间线段的长度.(7)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两个平面的公垂线段的长度.一.学生探究1.立体几何中的距离怎样求?2. 如何用向量的方法求两点间的距离?3. 如何用向量的方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4. 如何用向量的方法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5. 如何用向量的方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二.学生展示:题型一点到线的距离例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E是CC1的中点,求E到直线A1 B的距离.题型二:点到平面的距离例2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所有棱长均为1,则点B1到平面ABC1的距离为________.题型三: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例3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DA1与AC的距离.三.点评四.总结延伸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求平面AB1C与平面A1C1D间的距离2.在三棱锥S -ABC 中,△ABC 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平面SAC ⊥平面ABC ,SA =SC =23,M 、N 分别为AB 、SB 的中点,如图所示.求点B 到平面CMN 的距离.3、如图,111C B A ABC -是各条棱长均为a 的正三棱柱,D 是侧棱1CC 的中点.(1)求证:平面⊥D AB 1平面11A ABB ;(2)求点C 到平面D AB 1的距离;(3)求平面D AB 1与平面ABC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五.巩固运用1.(2009·全国Ⅰ,10)已知二面角α-l -β为60°,动点P 、Q 分别在面α、β内,P 到β的距离为3,Q 到α的距离为23,则P 、Q 两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为( ) A. 2 B .2 C .2 3 D .42.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若AB =2,AA 1=1,则点A 到平面A 1BC 的距离为( ) A.34 B.32 C.334 D. 33.如图所示,已知边长为42的正三角形ABC 中,E 、F 分别为BC 和AC 的中点,PA ⊥平面ABC ,且PA =2,设平面α过PF 且与AE 平行,求AE 与平面α间的距离.4.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1,1,1n ,原点O (0,0,0)在平面α内,求点P (4,5,3)到平面α的距离5、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1AC E ,F 分别是11C B 和11D C 中点.(1)求证:E 、F 、B 、D 共面;(2)求点1A 到平面BDFE 的距离;(3)求直线D A 1到平面BDFE 所成的角.六.课时小结F E C 1D 1B 1A 1CD A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寒假复习:用空间向量方法求点到直线距
离的解题思路
导读:高中的假期不是用来休息的,是用来反超的。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多人赢在了假期,也很很多人输在了假期,特别是数学,放松一刻你都会觉得自己错过了好几个剧情。
在立体几何中,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是学习的重点,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包括两种: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当点在直线外时,点到直线距离的计算随之出现.关于解决点到直线距离的问题,现在在立体几何的高考中似乎很少考到了,但空间的点P到直线AB的距离的求法,(在竞赛中)还是应该理解和掌握的。
具体地说,就是过点P作直线AB的垂线PM,且与直线AB 相交于点M.那么线段PM的长度,就是我们所要求的距离.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我们往往很难找出我们所做的AB的垂线时的垂足具体在什么地方?既然所要求解的距离(线段)都难以作出来,那么求解就更加困难了。
所以,查字典数学网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立体几何中,“用空间向量方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公式推导过程】求点P到直线a的距离。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领先不是因为他比别人多长了个脑子,而是因为他与别人早已不在一条起跑线上,寒假还是学习起
来吧。
更多数学寒假复习资讯,尽在查字典数学网。
末宝带你游数学:
高考状元成才路:攻克数学很简单
2019高等数学的寒假复习计划安排
2019年“迎春杯”小中年纪组决赛试卷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