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挂牌后的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挂牌后的
工作进展实地调查报告
为求比较深入地了解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近况,特别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挂牌后的工作进展,我们于7月14——18日、8月12——15日,参加了省文史馆组织的
实地调查,分别对黄山市的黟歙二县、宣州市的绩溪县及江西省的婺源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召开了五次座谈会;江西省文史馆、上饶市政府和文化局派员参加了在婺源的调研和座谈。
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提出在全国设立十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徽州是继闽南成
立的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1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分别给原徽州府所
属的黄山市及宣州市的绩溪县、江西省的婺源县颁发了实验区牌子,安徽省省长王三运、
省政协主席杨多良、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等参加了这一仪式。可以说,徽州文化生态
的全面保护已被提上了上至国家下至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月8日
根据所到之处的所见所闻,深感挂牌以后的8个多月来,以上三地虽然都做了许多工作,但因目前的行政区划和文化生态保护工作不相适应,两省三市缺乏统一领导与协调机构,加之缺乏专项经费与相关人才,又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因而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各地大都处于观望状态,等待上级部门的进一步指示。
我们认为,为要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做好,上级部门似应创新思路,敢于
破题,迅速成立统一领导与协调的机构,做出统一规划并切实推进。
困难与问题
一、徽州老房子在急剧减少
徽州老房子在徽州文化生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以其鲜明的地方风格为世
人所惊叹,而且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徽州文化“物遗”和“非物遗”的优秀结晶。然而它们却一直处于合法、非法和自然的三大破坏之中。
所谓合法破坏,即是具有不可抗拒性的属于政府行为的强力破坏。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以歙县政府名义将有着千百年历史、最具徽州文化特征的标志性建筑——徽州府衙拆改成
了县政府;徽州区潜口的金紫祠更只是因为乡干部想用白果树板打家具,竟将这幢早在建
国后经刘敦桢考察并被写上《徽州明代建筑》、全是白果树用料的举国罕见的宏伟建筑拆毁,致使该村寓京学者汪世清先生闻之痛不欲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如果说这些愚蠢的政
府行为发生在二十年前尚可原谅,那么发生于今春在黄山市政府的所在地强行推平屯溪柏
树老街和黎阳老街,拆毁了大量老房子,公然无视“文物保护法”和“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及专家学者的据理力争、群众的强烈反对,就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了。
所谓非法破坏,是指那些没有经过政府批准的违法行为。如原歙县建委主任、县政协
副主席、因贪污等罪正在服刑的徐普来所拆建之“徽商大宅院”,即是在歙县一带拆了十多幢老房子及牌坊、古桥胡乱“复原”的,从没有征得文物部门的同意。再如上海郊区新建
的一座休闲公园,也从徽州拆走了几十幢老房子及牌楼等古建筑。据该老板说,象他这样
拆运徽州老房子的就有十多家,其中北京一家比他拆走更多。可以说,收购徽州老房子已
成了一些人新一轮的财富投资乃至洗钱方式,大肆收购徽派古民居已成当下风气。然而这
样的大肆拆迁搬运,政府的主管部门竟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自然破坏,是指因为无人居住、无人管理、无钱修复等原因而致使一些老房子逐渐毁
坏。如歙县郑村西溪的善述堂、善继堂,皆是数百年前徽商巨富留下的老房子,规模之大、建筑之宏伟,在当下国内无出其右,被人称为“最后的贵族”;尤其是善继堂,曾诞生了江南大儒皖派汉学的最后传人汪宗沂、辛亥革命前驱著名书画家词人汪鞠友、著名书法家汪
福熙、新安画派传人著名画家汪采白、留日学医后出任民国陆军医院院长的汪植圃、与赵
世炎等留学法国曾在世界大同盟会议上担任宋庆龄的法文翻译汪大同、留德学医后成为我
国著名的血吸虫病防治专家的汪民视等等,然而这一众多名人的故居就由于无人居住年久
失修而在不断倒塌,现仅留存高耸的外墙和两座雄伟的门楼。还有著名新安医学西园喉科
老宅、被清末翰林许承尧称为“吾乡昔宦达,首数雄村曹”的宰相故里雄村、省级历史文
化名村许村等也无不人去楼空、柱断梁歪;就是已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的徽州唯一的乡村
文化建筑“西溪文会馆”,由于无钱维修,也在每年的风侵雨蚀中不断倒塌。绩溪汪村大庙的司马公祠,是汪华宗庙建筑群破坏后唯一残留的一幢古建筑,前景也同样凄凉。当然更
不用说那些远离市区、交通不便的一些古村落老房子的一直自生自灭了。
造成如此惨状的原因,既有当地政府的乱作为与不作为,也与修复财力不足有关。
二、古徽州风貌在快速消失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不仅要保护一些单个建筑,乃至整个街区和村落,还应保护古徽州
的整体风貌。然而,当下古徽州风貌正在日益丧失。
以屯溪为例,十多年前,世界文化组织曾批评屯溪作为市政府的所在地,忽视了原有
古城风貌的保护,大量的洋派高楼与原有的徽州风貌格格不入。然而十多年来,这座城市
所扩大和发展的仍是洋式建筑,以致人们置身此处,恍如身在他乡,根本找不到一点古徽
州的感觉。对老城区的改造,本应在保护古典风貌的前提下进行,然而竟放任开发商将柏
树街和黎阳镇彻底推倒,致使徽州风貌消失殆尽,只孤零零地剩下了一条屯溪老街。
这样的问题在黄山市下属各县以及绩溪和婺源县城也都不同程度存在。
越是临近交通干线、经济相对发展的地方,徽州风貌破坏也就更加严重。如从浙江进
入歙县、从芜湖进入绩溪,原来映入眼帘的那些富有徽派风格的古村落,都在快速淡出乃
至消失,代之而起的都是一排排火柴盒似的洋式建筑。越过昱岭关,便是歙县三阳村,1934年郁达夫、林语堂等一行由杭州来游徽州,途经此处,所见之古村风貌令他们赞赏不已,直说是“瑞士的乡村也不过如此。”而如今清一色的火柴盒拥挤在杭徽公路两边,旧时风貌已不复存在。从三阳到歙县县城,其情形大致相同。由县城到屯溪,尤其是岩寺一带,代之而起的竟是公路两边新兴的化工城,更是大煞风景,令人气愤。
鉴于近十年来古徽州风貌的快速消失,黄山市政府出台了一个“保徽、建徽、改徽”
政策。所谓“保徽”即是对现有的古建筑给予保护;“建徽”指新建的房子在外形上要有
徽派符号,以与老房子风格协调;“改徽”是指游客集中的地方以及交通干道的洋式建筑
外貌上要增加一些徽派符号。如此想法虽然还好,但却执行不力,因而收效甚微。
一些新建小区,虽然加上了一些徽派的建筑符号,但因属房地产开发,追求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因而整个建筑群过于拥挤和整齐划一,完全失去了徽州村落原有的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的风韵。
保护老房子是保护古徽州风貌最为重要的一环。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遵循的是“就地保护原则、最少干预性原则以及整体保护原则”,以此对照,我们显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当年休宁荫余堂拆迁复建于美国时的中方技术负责人说过,徽州老房子将以每年5%的速度
减少,20年后除少数列入文保范围的以外,大量老房子将消失殆尽。如今已过十年,这十
年中,徽州老房子即已损失过半;未来十年,如再不采取有力措施,实行全面保护,徽州
将不成其为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