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挂牌后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徽州文化现象研究报告

徽州文化现象研究报告

徽州文化现象研究报告第一篇:徽州文化现象研究报告徽州文化现象研究报告作为一个安徽的学生,首先我有必要来介绍一下徽州以及其文化现象,再者我也有把它发扬光大,让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徽州文化受到广大人民和文化爱好者以及国家重视的义务。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了解它,离不开旅游,但旅游,又不一定能让人真正的了解它。

它已经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但这不是重点,我要通过我的描述让大家更加了解重视它。

一:徽州的一些常识位于安徽省南部、新安江上游。

其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1955年与1981年在绩溪县发现的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证,早在六千年前,翚岭(即徽岭)南北就有人类活动,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本区属扬州,即所谓“蛮夷”所属之地。

徽州,简称“徽”,安徽的“徽”字就是取了徽州的简称。

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府治今歙县,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

而现在黄山市下属的徽州区长期来一直为歙县地治,歙县徽城镇古称徽州府,黄山市成立后,划歙县岩寺镇和潜口、呈坎、罗田、西南溪、洽舍、富溪、杨林7乡以及郑村乡的瑶村置徽州区。

徽州被张冠李戴,“从此黄山不徽州”。

徽州的方言称为吴语或者徽语,又称徽州话。

徽州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值得大家去游玩一下的:徽州古城、牌坊群、呈坎古村落、潜口民宅、新安江山水画廊、花山谜窟、屯溪老街、齐云山、西递、宏村……它也有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的有歙县、绩溪;,省级的有黟县。

还有不少历史著名人物,如汪华、朱熹、胡宗宪、戴震、胡适这些都是值得徽州骄傲的一些历史和文化,它的古老神秘每年吸引着大批游人涉足,作为徽商的发源地且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基于生态内涵的文化生态保护方式探析——以“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

基于生态内涵的文化生态保护方式探析——以“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
的必然 。
关键词 : 文化生 态链 ; 食物链上 的衍 生文化 ; 人地 关 系动 态平衡 ; 婺 源 中 图分类号 : G 1 1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5 7 9 ( 2 0 1 3 ) 0 3— 0 l 1 3— 0 5
An Ex pl o r a t o r y Ana l y s i s o f t h e W a y t o Pr o t e c t Cu l t ur a l
第4 6卷第 3期 2 0 1 3年 6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 哲 学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J i a n g x i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l a S c i e n c e s )
W ANG J i a n, AN Yu x i n
( I n s t i t u t e o f I n t a n g i b l e C u l t u r a l He i r t a g e , J i a n g x l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Na n c h ng a , J i a n g x i 3 3 0 0 2 2, C h i n a )
摘要 : 文化生 态保护 方式的选择 是个 困扰 学界 的难 题。“ 婺源 ・ 徽 州文化 生态保护 区” 探 索并 实践 出一 些行之有 效的保 护方式。其主要 经验是根 据存续状 态将 非物质 文化遗产 分成 旺盛 型、 衰退 型、 濒 危型 区别保 护, 以节庆展示对 内加 强文化认 同对外 弘扬 文化 魅 力。同时 , 合理 进行旅 游 开发 , 通过 生 产性方 式推 动“ 非 遗” 保护, 使 两者实现 双向共赢。 因而, 某种意 义上 来说 , 合理的 市场化手段是 阶段性 文化生 态保 护策略 选择

绩溪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工作汇报-绩溪文化馆

绩溪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工作汇报-绩溪文化馆

绩溪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工作汇报-绩溪文化馆保护徽州文化,促进非遗传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绩溪县文化馆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我县徽州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深入有关乡镇、村走访调研,问情况,找问题,求对策,旨在为进一步促进非遗传承提供决策参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

一是建立名录保护非遗。

全县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1项,省级名录(含扩展名录)17项,市级名录43项,县级名录108项。

内容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戏剧、舞蹈、民俗、游艺与传统体育竞技以及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等方面,项目总数、级别均列全省第一方阵,全市首位。

二是创新机制夯实非遗。

扎实开展田野调查,共征集非遗线索上千条,登记273项,并率先汇编成册,普查经验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交流。

启动实施传承人工程,有1位徽墨技师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位民间艺人被评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居全省前列,另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9人,县级61人。

切实加强传习所和民间保护组织建设。

先后建立徽墨、徽戏、民歌、抬五帝、三雕等近20家研习社、传习所及徽墨协会、三雕协会、徽菜协会等民间保护组织,其中胡开文墨厂评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徽厨技师学院等3家单位评为省首批传习基地,徽剧童子班等4家评为文保区示范基地。

通过组织兴趣班、专家授课、编写特色教材、实地体验等各种形式,将非遗内容有效引入中小学课堂,普及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徽戏童子班的教学,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的一道独特文化景观。

三是开展活动激活非遗。

先后组织了“赛琼碗”徽菜民俗表演、“绩溪风味小吃比拼”,“千盏彩灯闹元宵”“徽山绩水迎盛世”“徽韵流芳”等大型民俗展演,成功举办了五届徽菜美食文化节”、六届“安苗节”、“油菜花节”等各类徽文化节庆活动。

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春节等节日开展文化生态保护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保护空间。

关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赴屯溪区、休宁县、徽州区和歙县调研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

调研组实地察看了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创新性发展情况,深入了解了全市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下步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我国第一个跨省区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面积13881平方公里,包括安徽省黄山市全境、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上饶市婺县,总人口20__万。

2021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程”项目入选2021年十大“国家文化创新工程”。

20__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正式公布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为首批公布的七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

我市作为保护区核心区域,近年来一直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布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深入实施科学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原生态、原真性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经济、发展旅游和文化创新深度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持续完善工作机制。

根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保护区和管理条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试点保护工作条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重点项目保护工作条例》等,结合黄山实际,先后出台《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黄山市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深入推进落实非遗保护利用工作机制。

2.全面做好普查登记。

全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涉及民间舞蹈、传统手工技艺、民间传统知识等项目,包括世界级2项(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和程大位珠算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非遗名录),国家级21项,省级63项,市级127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3人,省级154人,市级658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处,省级传习基地(所)27处,省级非遗教育传习基地5处,市级传习基地85处。

关于徽州文化保护和开发的调研报告

关于徽州文化保护和开发的调研报告

关于徽州文化保护和开发的调研报告根据省政协关于组织界别活动的有关精神,4月25日至28日,民盟安徽省委会成立了以省政协委员为主的调研组,开展了关于加强徽州文化保护和开发的调研。

在民盟安徽省委领导的支持下,盟省委参政议政部和民盟黄山市委会共同组织、协调、落实了这次调研活动。

在徽州文化保护和开发座谈会上,调研组认真听取了民盟黄山市委文化委员会、徽学研究及徽州文化研究专家的情况汇报。

调研组还实地考察了黟县西递古村落、歙县棠樾牌坊、鲍家花园、屯溪老街、新安江等地域特色鲜明的徽州文化人文景观,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调研资料。

一、基本情况1、徽州文化的概念及特征徽州文化是指发生与存在于历史上的徽州以及由此发生辐射、影响于外的典型封建文化。

它以徽州地缘为纽带,以程朱“理学”思想为核心内容,全面崛起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影响遍及全国并流传于今且保存较为完整的中国历史文化。

它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曾构建了一代商业帝国,在全国领取风骚已约有800年之久,直达到“钻天洞庭遍地徽”、“无徽不成镇”的境地。

时间可从1121年追溯到1911年。

地域包括原徽州府所辖的歙、黟、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

徽州文化历史悠远,其源头可溯到商周时期,在长达数千年的渐进深化中,它经历了远古文化、山越文化、新安文化几个阶段。

它以徽商的发展为经济基础,内容涉及徽州土地制度、徽商贸易、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州篆刻、徽州版画、徽州工艺、徽派刻书、徽州文献、徽州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州菜肴等等。

国内外学者对徽州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

进入80年代后更趋火热,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徽学“(或“徽州学”)概念广为传播,研究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原徽州地区及国内不少城市及美国、日本、朝鲜、新加坡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或机构。

90年代后,徽州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徽学”被誉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徽州文化资源的保护现状和对策

徽州文化资源的保护现状和对策

徽州文化资源的保护现状和对策□ 黄山市建设委员会陈安生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内涵十分丰富,特色鲜明,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

徽州文化以其全面性、系统性、辉煌性和典型性,被誉为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典型缩影,从而具有了典型代表和标本的价值和地位。

徽州文化是徽州本地和徽州人在外地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徽州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受到外地经济、文化的影响,又对外地经济、文化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作用。

它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由原始的、初步的、单一的文化现象逐步成为全面的、成熟的、先进的文化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徽学”越来越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关注。

徽州地区、合肥、上海、北京、杭州、广州、海口等地纷纷成立了徽学研究的团体和各种产业实体;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也开始有了专门的研究徽州文化的组织和机构。

大量徽学研究成果的出现,徽学研究阵地的兴办及多次全国性和国际性徽学学术讨论会的召开,皖南古村落作为徽州文化的载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着徽州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因此,徽州文化资源的保护在徽州文化研究、徽学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如果徽州文化资源受到破坏而消亡,则徽学就失去了研究的物化对象。

要想使徽州文化进一步扩大影响,要想使徽学进一步得到发展,要想使徽州文化得以向产业化过度和发展,首先,必须下大气力加强对徽州文化资源的保护。

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根本性的基础工作。

一、徽州文化资源的性质、种类和现状黄山市是徽州文化资源分布的主体。

徽州文化资源从性质上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两大类;从表现形式上大体可以分为地面遗存、馆藏、民间收藏和民间流传四种;从地域上可以分为徽州本土和与徽州人活动的相关区域。

1、从地面遗存看,黄山市境内现有两项世界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黄山风景区、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黟县西递、宏村);三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区、齐云山风景区和渐江——花山谜窟风景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十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纶阁、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潜口民宅、老屋阁及绿绕亭、渔梁坝、呈坎明代民居建筑群、程氏三宅、西递明清民居建筑群、宏村明清民居建筑群;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黟县;一个唯一的全国历史文化保护区试点——屯溪老街;四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休宁县万安、歙县许村、徽州区唐模、呈坎;七十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百二十一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珍视“徽盘”品牌 保护文化生态——万安罗盘文化生态调研报告

珍视“徽盘”品牌 保护文化生态——万安罗盘文化生态调研报告
万 安罗盘的文化意 蕴
山 、6 纬度 等等 中华 古代天 文 、 30经 地理 、 阴阳五 行诸
多内容 层层分 列 。 中华周易文化 、1占文化 、 集 " - 测验文
化等等 于一身 。一个 罗盘 , 就是 中华 古文化 的一 个万 象包罗 。作为 中国罗盘 正宗 的万安 罗盘 , 中华 古文 是 化 的一 个重要 表征之 一。它反映 古代先人对大 自然 、 对 神秘 人文现 象 的理 解 ,反映人 们对 吉祥 幸福 的企 盼 , 吉避凶 、 对趋 纳吉化煞 的追求。 万安 罗盘 文字 内容 从 2 直到 4 , 层 6层 其文化 内涵 的丰富让人乍舌 。
第1 2卷 第 1期 21 0 0年 2月
黄 山 学 院 学 报
J u a fHu n s a ieri o r lo a g h n Unv st n y
Vo .2 N0. 11 . 1 F b2 1 e .0 0
珍视 “ 徽盘 " 品牌
— —
保护文化生态
万安罗盘文化 生态调研报告
万 安罗盘 的工艺特色
相对于 因航海指 向需要而兴 盛的“ 沿海 型中 国罗
盘” ,万安罗盘是主要 因为辨方乘气 、风水堪 舆和宅 基、 墓道 测定等需要而兴 盛的“ 内地 型中 国罗盘 ” 。古
万安 罗盘 制作的传统 手工技艺 ,既继 承 古法 , 又
收 稿 日期 :0 9 0 - 0 20 - 9 3 基 金 项 目 : 家社 科基 金 项 目“ 州文 化 生 态 保 护研 究 ”0 B X0 0 系列调 研 报 告 之 二 国 微 (9 Z 7 )
店” 主要制作工序有裁制坯料 、 圆成坯 、 车 分格 、 清盘 、 书写盘面 、 油货 、 安装磁 针等七 道工序 , 盘面 书写 , 多 由熟练师傅按不同型号和盘式 的秘藏 图谱 , 按太极 阴 阳、 八卦二 十四爻 , 天干地 支 、 十四 向至 、 十四节 二 二 气、 十二生 肖、 十八 宿分野 、 二 三百六 十五周天依次排 列。用毛 笔蝇头 小楷 。 严谨细心 、 笔不苟 , 一 端正无误

徽派建筑调查报告

徽派建筑调查报告

徽派建筑调查报告徽派建筑调查报告一、前言调查时间:8.24下午调查地点:安徽省黄山市屯溪老街调查方法:实地考察、网上查阅调查内容:屯溪老街座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

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

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屯溪老街与北京国子监街、苏州平江路一同当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在屯溪老街我们主要参观了具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典型特色的徽派建筑,品尝了看着恐怖吃着香软的安徽特色小吃毛豆腐,品茗了安徽著名的黄山毛峰以及贡菊茶。

“不吃汪一挑,白走老街这一遭”,这句话就是形容赫赫有名的主人公汪一挑馄饨的,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品尝就在外面留了影,也是留下了一点遗憾。

调查目的:1、能够加深对徽派建筑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的理解2、建立人文旅游资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3、能够对老街人文旅游资源背景进行分析指导老师:王瑾老师、刘佳雪老师、余子萍老师、孙景荣老师徽派建筑之安徽屯溪老街概述:区域位置:屯溪老街座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

坐落在横江、新安江、率水三江汇流之处。

历史:清朝初期,老街发展到,清末,屯溪茶商崛起,屯溪绿茶外销兴盛,茶号林立,茶工云集,各类商号相继开放,街道逐渐从八家栈逐渐像东延伸,形成老街。

民国时期,屯溪老街曾名中山正街,已有沪杭大商埠会。

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人民路,1985年定名老街。

建筑:老街建筑保持着传统的徽州古建筑风格大都为二层,属典型的下店上房。

老街的整体建筑具有宋代徽派居民的风格与特征,因而屯溪老街又被称为宋街。

关于古徽州地区徽派建筑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古徽州地区徽派建筑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古徽州地区徽派建筑文化的调查报告人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而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等又孕育一方建筑,像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等等,可以说,建筑是研究一个地方风俗文化的不可忽视的着手点。

根据老师要求,我选择对古徽州地区的徽派建筑文化展开调查研究活动。

一:调查背景及动机徽州,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

而这里所说的古徽州地区主要包括现今的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等等,在古徽州大地上,明、清古居民建筑总计7000栋,明清古村落大致有100多处。

可以说,只要一提起关于古徽州的风俗文化则其极具有特色的徽派建筑则是不得不提的。

说到徽派建筑则就不得不溯本逐源了。

徽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虽然山奇水秀,气候湿润温暖,物产丰富,但土地有限,村落密集度大,农民生活困难。

而古徽州又盛产木材、茶叶、蚕丝。

因此,生活逼迫得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求衣食于四方”,到外边去发展。

一些人从经营木材、茶叶、蚕丝、米发展到经营盐,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户。

这些徽商致富以后,为光宗耀祖,显赫一方,于是大兴土木,扩建庄园。

也就是这些著名的徽商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民居,进而逐渐发展直至成为一极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

二:问题的提出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

在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是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砖雕、石雕、木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设立“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意义初识

设立“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意义初识

“ 国家级 徽 州文化 生态 保护 区实 验 区” 2 0 ,08 年 1 8日由国家文化部批准正式挂牌设立 。 月 它
立 ,意义深 远 而重 大 ,几个 月来 先后 撰写 了探析
标志着 作为 中华传统文化特定时段典型代表 的 徽州文化 , 其保护 、 承传和弘扬进入了一个重要 阶段 。“ 国家级徽 州文 化 生态保 护 区实 验 区”( 以
护区实验区” 的产生。 喜讯传来 , 全徽州百姓群情 振奋 、 由衷拥护 。我感到 , 保护 区实验区” “ 的设
收稿 日期 :09—0 20 2—0 2
作者简介 : 方利 山(9 1 ) 男 , 14 一 , 安徽歙县人, 山学院徽州文化资料 中心研究员 , 徽大学徽学研究 中心兼职研 黄 安 究员, 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 员。 ①参见方利 山《 徽州文化生态保 护文汇》 高等教育 出版社 ,0 8年版 。 , 20
也怕巷子深” 向世界展示和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 , 化 , 强 国际文 化学 术交 流 太重 要 了。 们在世界 加 我 各 国建 一百个 孔 子学 院 , “ 让 地球村 ”的其 它 “ 村 民” 们多 了解 一 些 中华文 化 , 是一 个让 中华文 化在
20 09年 4月
J u n fHu ie o lI d s y T a h r olg o r a o ab iC a n u t e c es C l e l r e
( hl o h n o i c n e ) P i sp y a d S c l i cs o aSe
立的重大意义 ,关系到对 “ 保护区”的定位和认 识 , 系到 “ 关 保护 区” 实验的开展和成败, 是首要 问题 , 十分 紧迫 。

市 申报设立“ 保护区” 目实施的时候, 项 本人有幸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题目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题目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题目徽州民居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徽州民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为了进一步了解徽州民居的特点和保护现状,本次调研以徽州地区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徽州民居建筑的历史演变、空间布局和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特点,为徽州民居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走访、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实地走访包括了徽州地区的部分知名徽派民居、古城街巷和农村民居等;文献研究主要针对相关史料和专题论文进行了综合分析;专家访谈方面找到了徽派建筑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获取专业意见。

三、调研结果1. 历史演变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可以追溯到唐代,随着唐代的统一建盛和物质生产的繁荣,徽州的建筑风格逐渐形成。

宋代以后,徽州民居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融合了南方的水乡风光和北方的砖瓦建筑特点,建筑风格优雅典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2. 空间布局徽派民居的空间布局通常由四合院、三进两厅和后花园等组成。

四合院是主要的生活空间,一般由正厅和厢房围合而成,其余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每个方向的厢房都有各自的功能,例如东、南厢房通常用于客人接待,西、北厢房则为家庭活动空间。

3. 装饰艺术徽派民居以其独特的装饰艺术而闻名,其装饰形式主要包括精雕细刻的木雕、瓷砖镂空和泥金装饰等。

这些装饰艺术在徽派民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整个民居富丽堂皇,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徽派民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2.徽派民居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唐代,经历了宋代以后的发展和繁荣。

3.徽派民居的空间布局主要包括四合院、三进两厅和后花园等。

4.徽派民居的装饰艺术以精雕细刻的木雕、瓷砖镂空和泥金装饰为主。

五、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徽派民居的文化遗产,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徽派民居的保护工作,保护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艺术。

加强徽文化保护及开发的调研与思考

加强徽文化保护及开发的调研与思考

加强徽文化保护及开发的调研与思考到目前为止,什么叫徽文化?没有正式定义。

笔者对徽文化的理解为,徽文化是以徽州一府六县为地域,以徽州宗族为社会基础,以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程朱理学为思想核心,涉及徽州宗法制度、土地制度、徽州宗族、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州教育、徽州科技、徽州工艺、徽州木刻、徽州版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朴学、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商、徽戏等方方面面的地域文化。

然而,歙县是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

徽文化乃是当今中国三大地方显学之一。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

”这就为我们加强徽文化保护与研究指明了方向。

针对这个课题,笔者深入有关部门搜集徽文化史料及保护、研究与开发等方面资料,调研撰写了《加强徽文化保护、整理和开发的调研与思考》一文,旨在我省落实党的十六大“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精神,推进徽文化产业化发展,加强徽州文化保护与建设,提供基本调研素材。

第一部分徽州的基本概念一、徽州政区历史沿革宋宣和三年定名徽州。

徽州系指徽州府所辖“一府六县”。

徽州府设在歙县,该治一直延至民国。

1949年5月,成立徽州专区;1987年,撤销徽州地区,成立地级黄山市。

歙县,自秦建置以来,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唐宋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被誉为“东南邹鲁”(“邹鲁”指春秋时的邹国和鲁国,孟子生于邹,孔子生于鲁,是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

古徽州自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由吴时的新都郡改名新安郡(新安之名取自黟县新安山);其后,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将新安郡改为歙州;到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定名徽州。

徽州之名沿用了867年,可谓历史悠久。

二、徽州地域文化的形成勤劳的徽州人民在数千年悠悠岁月里,将山越文化、吴楚文化、中原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徽州文化。

它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精神文化层面都有着深厚底蕴和杰出创造。

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情况调研

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情况调研

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情况调研材料歙县旅游委员会歙县自依靠徽文化及徽文化遗存,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开发旅游以来,探索了各种经营模式和管理体制。

现以整合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实现国有化整体开发经营为抓手,以现有县旅游发展公司为国有投资市场主体,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多元投资、项目集聚,文旅结合、突出特色,强化营销、规范管理”的发展思路,实施景区开发权和经营权分离,融资整体开发旅游资源,目标成本管理景区。

一、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情况歙县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徽派建筑“三绝”(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匠心独运的水口、栉比连云的甲第、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派盆景、徽剧、徽菜蜚声中外。

以歙砚、徽墨、徽雕、剪纸为代表等传统技术与香茶、贡菊、枇杷、柑橘、徽梨等系列土特产品丰富多样,很好的适应现代人类消费需求,迎合现代旅游观念,是现代人生活居住、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理想之地。

在“十二五”期间,我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是重点促进旅游、文化、生态融合发展。

深入挖掘徽文化内涵,创新发展文化体验旅游,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推进旅游、文化、生态融合发展。

加快徽州古城、“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百佳摄影点”和新安江山水画廊等一批文化旅游结合的新业态项目建设,做大徽墨、歙砚、徽派“三雕”、徽派盆景和徽派艺术品产业,开发徽剧及黄梅戏演艺项目,打造乡村旅游特色示范区。

1一是积极配合我县文化部门,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工作,使大量的民间艺术依托旅游载体,焕发生机。

徽州家族文化、徽派盆景、徽州婚嫁风俗、跳钟馗、叠罗汉等特色文化艺术开始融进旅游景区,形成了棠樾-牌坊群景区、雄村景区、许村景区等一批以人文历史为背景,以徽州民俗文化为肌理的文旅相结合精品景区。

特别是以徽州牌坊文化、徽派盆景为主题的景区鲍家花园埤坊群景区,以徽州婚嫁风俗为主线的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以徽派建筑“三绝”(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为主导的古城景区等倍受游客青睐。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温家宝总理特批)一、基本概念徽州徽州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

徽州地处安徽省南端皖南丘陵地带,是历史上地理区划郡、州、路、府的名称,数千年中由障郡、新都郡、新安郡、歙州而在宋、元、清,辖歙、黟、休宁、婺源、绩溪、祁门六县。

到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裁府留县。

婺源县于1934年划归江西省,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回安徽省,1949年再度划归江西省。

1949年5 月成立徽州专区,1987年撤消徽州地区,成立地级黄山市,古徽州府的歙、黟、休宁、祁门四县为其辖区的主体部分,绩溪县划归安徽省宣城地区(现宣城市)。

2、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伴随着中华民族文明进程而形成的区域文化体系。

徽州文化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整合、变异过程,并在由徽商创造的雄厚经济基础之上,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特别是自宋以来,徽州“儒风独茂{”,文化繁荣,教育普及,科举昌隆,因而人文荟萃,形成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流派。

徽州文化的最终形成是在以徽州本土为基础的“小徽州”即地缘关系和徽州人活动区域的“大徽州”既亲缘关系互动作用的历史产物。

概言之,徽州文化是指徽州人在其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社会文明成果。

它包括徽州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徽州人得、传承自身文化传统的方式、思想和观念等。

徽州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城镇规划、村落布局、徽派建筑、商贸习俗、宗法制度、佃扑制度、新安理学、徽州朴学、新安文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盆景、徽州戏曲、新安医学、程大位珠算法、歙砚制作、节俗、方言等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

这些文化表现形式,有以物质形态存在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以非物质文化形态存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徽州文化生态区古徽州“一府六县”与相关的周边地带,是徽州文化孕育和发展的主要空间。

随着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时至今日,徽州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的概念已被徽州文化概念所取代。

徽州文化园市场调研报告

徽州文化园市场调研报告

南,依山面水,讲究风水之气,按易经风水学的原理建造村落水系。
厅堂前方称之为天井,采光通风,多进院落院院相套,造就出幽深的 家族型生活空间。宅院自身的建造是将现代的生活空间与传统徽派风
格相结合,将天井、院落、四水归堂等元素及寓意融入建筑空间,营
造出呼吸的房子。 高墙深院,马头翘角,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典雅大方。徽派宅 居注重装饰,“三雕”之美令人叹为观止。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水 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建筑精美如诗,堪称徽式宅居的一大特 色。徽派院落景观的营造依据苏州传统园林造园之手法,秀美细致, 含蓄亲切,尽显文人雅致。
产品定位与客群相结合
全国知名艺术家的创作基地----艺术馆群落
全国知名企业的企业会所----企业会所群落
品质一流的养生度假酒店公寓----养生度假基地群落
------与艺术为邻,让您感受深邃而高雅的艺术氛围
------与企业家为邻,让您感悟创业成功的内涵与奥秘 ------与环保健康为邻,让您每天享受生命的春天
牌坊群
文昌阁
徽派盆景园
承办重要活动
商山庄酒店及徽州文化园景区经过四年多的精英,
已经接待了海内外宾客60多万人次,其中有市委、市政
府安排的多批次省市重要接待及大型会务活动。如2008 年被制定为徽商大会接待酒店、奥运火炬传递接待点等
重要接待酒店及景区。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被省、
市接待部门定为重要接待场所,在国内外旅游界享有一 定的声誉。
休闲独家基地及国家AAAA级风景区的综合性独家产品。
园区景区
徽州文化园集中展现了徽州文化所代表的中国明清四百年历史文 化精华。园区内景区规划由碑廊、牌坊群、徽派盆景园、紫阳书院、 新安画苑、古徽四宝斋、新安药堂、徽商纪念馆、徽戏楼、徽茶品茗 阁、徽菜馆、文昌阁、五凤楼等部分组成,全部开放后,每天都有徽 剧演出和徽州风情民俗表演。现在开放的是一期工程项目,主要有碑 廊、徽派盆景园、牌坊群、文昌阁、五凤楼五个部分。

中国第一个跨地域生态保护圈徽州文化生态圈未来规划

中国第一个跨地域生态保护圈徽州文化生态圈未来规划

中国第一个跨地域生态保护圈徽州文化生态圈未来规划《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新闻发布材料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2011年4月26日,文化部办公厅函发《关于同意实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安徽、婺源)的复函》(办非遗函…2011?147号),批准通过我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6月1日正式实施。

现将有关情况发布如下:一、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相关情况徽州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区域。

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大移民所形成的宗法社会,“东南邹鲁”的文化氛围,徽商经济的厚实基础,促成了徽州文化区域的总体全面发展。

宋代以来,徽州“儒风独茂”,文化教育昌隆,名人辈出,人文荟萃,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学术流派和文化品牌。

徽州文化是以历史上徽州府为中心地带,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丰富遗存的特色地域文化。

徽州文化是以宗族、徽商、理学为三大支撑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化,涉及徽州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教育、哲学、史学、宗教、文学、艺术、建筑、数学、医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典型意义和标本价值。

国家“十一五”期间在全国设立10个左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省文化厅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在黄山市、宣城市的共同参与下,本着对历史、文化、传统高度负责的精神,抢抓机遇,全力推进,于2007年开始申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08年1月2日,文化部批准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区范围包括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和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古徽州一府六县)。

这是我国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也是第一个跨省开展文化生态保护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建设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利于传承、弘扬地域性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区域文化品牌,提高文化软实力;有利于突出民众的文化主体地位,维护文化生态平衡,营造一个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有利于促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将徽州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范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挂牌后的工作进展实地调查报告为求比较深入地了解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近况,特别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挂牌后的工作进展,我们于7月14——18日、8月12——15日,参加了省文史馆组织的实地调查,分别对黄山市的黟歙二县、宣州市的绩溪县及江西省的婺源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召开了五次座谈会;江西省文史馆、上饶市政府和文化局派员参加了在婺源的调研和座谈。

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提出在全国设立十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徽州是继闽南成立的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1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分别给原徽州府所属的黄山市及宣州市的绩溪县、江西省的婺源县颁发了实验区牌子,安徽省省长王三运、省政协主席杨多良、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等参加了这一仪式。

可以说,徽州文化生态的全面保护已被提上了上至国家下至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月8日根据所到之处的所见所闻,深感挂牌以后的8个多月来,以上三地虽然都做了许多工作,但因目前的行政区划和文化生态保护工作不相适应,两省三市缺乏统一领导与协调机构,加之缺乏专项经费与相关人才,又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因而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各地大都处于观望状态,等待上级部门的进一步指示。

我们认为,为要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做好,上级部门似应创新思路,敢于破题,迅速成立统一领导与协调的机构,做出统一规划并切实推进。

困难与问题一、徽州老房子在急剧减少徽州老房子在徽州文化生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以其鲜明的地方风格为世人所惊叹,而且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徽州文化“物遗”和“非物遗”的优秀结晶。

然而它们却一直处于合法、非法和自然的三大破坏之中。

所谓合法破坏,即是具有不可抗拒性的属于政府行为的强力破坏。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以歙县政府名义将有着千百年历史、最具徽州文化特征的标志性建筑——徽州府衙拆改成了县政府;徽州区潜口的金紫祠更只是因为乡干部想用白果树板打家具,竟将这幢早在建国后经刘敦桢考察并被写上《徽州明代建筑》、全是白果树用料的举国罕见的宏伟建筑拆毁,致使该村寓京学者汪世清先生闻之痛不欲生。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说这些愚蠢的政府行为发生在二十年前尚可原谅,那么发生于今春在黄山市政府的所在地强行推平屯溪柏树老街和黎阳老街,拆毁了大量老房子,公然无视“文物保护法”和“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及专家学者的据理力争、群众的强烈反对,就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了。

所谓非法破坏,是指那些没有经过政府批准的违法行为。

如原歙县建委主任、县政协副主席、因贪污等罪正在服刑的徐普来所拆建之“徽商大宅院”,即是在歙县一带拆了十多幢老房子及牌坊、古桥胡乱“复原”的,从没有征得文物部门的同意。

再如上海郊区新建的一座休闲公园,也从徽州拆走了几十幢老房子及牌楼等古建筑。

据该老板说,象他这样拆运徽州老房子的就有十多家,其中北京一家比他拆走更多。

可以说,收购徽州老房子已成了一些人新一轮的财富投资乃至洗钱方式,大肆收购徽派古民居已成当下风气。

然而这样的大肆拆迁搬运,政府的主管部门竟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自然破坏,是指因为无人居住、无人管理、无钱修复等原因而致使一些老房子逐渐毁坏。

如歙县郑村西溪的善述堂、善继堂,皆是数百年前徽商巨富留下的老房子,规模之大、建筑之宏伟,在当下国内无出其右,被人称为“最后的贵族”;尤其是善继堂,曾诞生了江南大儒皖派汉学的最后传人汪宗沂、辛亥革命前驱著名书画家词人汪鞠友、著名书法家汪福熙、新安画派传人著名画家汪采白、留日学医后出任民国陆军医院院长的汪植圃、与赵世炎等留学法国曾在世界大同盟会议上担任宋庆龄的法文翻译汪大同、留德学医后成为我国著名的血吸虫病防治专家的汪民视等等,然而这一众多名人的故居就由于无人居住年久失修而在不断倒塌,现仅留存高耸的外墙和两座雄伟的门楼。

还有著名新安医学西园喉科老宅、被清末翰林许承尧称为“吾乡昔宦达,首数雄村曹”的宰相故里雄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许村等也无不人去楼空、柱断梁歪;就是已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的徽州唯一的乡村文化建筑“西溪文会馆”,由于无钱维修,也在每年的风侵雨蚀中不断倒塌。

绩溪汪村大庙的司马公祠,是汪华宗庙建筑群破坏后唯一残留的一幢古建筑,前景也同样凄凉。

当然更不用说那些远离市区、交通不便的一些古村落老房子的一直自生自灭了。

造成如此惨状的原因,既有当地政府的乱作为与不作为,也与修复财力不足有关。

二、古徽州风貌在快速消失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不仅要保护一些单个建筑,乃至整个街区和村落,还应保护古徽州的整体风貌。

然而,当下古徽州风貌正在日益丧失。

以屯溪为例,十多年前,世界文化组织曾批评屯溪作为市政府的所在地,忽视了原有古城风貌的保护,大量的洋派高楼与原有的徽州风貌格格不入。

然而十多年来,这座城市所扩大和发展的仍是洋式建筑,以致人们置身此处,恍如身在他乡,根本找不到一点古徽州的感觉。

对老城区的改造,本应在保护古典风貌的前提下进行,然而竟放任开发商将柏树街和黎阳镇彻底推倒,致使徽州风貌消失殆尽,只孤零零地剩下了一条屯溪老街。

这样的问题在黄山市下属各县以及绩溪和婺源县城也都不同程度存在。

越是临近交通干线、经济相对发展的地方,徽州风貌破坏也就更加严重。

如从浙江进入歙县、从芜湖进入绩溪,原来映入眼帘的那些富有徽派风格的古村落,都在快速淡出乃至消失,代之而起的都是一排排火柴盒似的洋式建筑。

越过昱岭关,便是歙县三阳村,1934年郁达夫、林语堂等一行由杭州来游徽州,途经此处,所见之古村风貌令他们赞赏不已,直说是“瑞士的乡村也不过如此。

”而如今清一色的火柴盒拥挤在杭徽公路两边,旧时风貌已不复存在。

从三阳到歙县县城,其情形大致相同。

由县城到屯溪,尤其是岩寺一带,代之而起的竟是公路两边新兴的化工城,更是大煞风景,令人气愤。

鉴于近十年来古徽州风貌的快速消失,黄山市政府出台了一个“保徽、建徽、改徽”政策。

所谓“保徽”即是对现有的古建筑给予保护;“建徽”指新建的房子在外形上要有徽派符号,以与老房子风格协调;“改徽”是指游客集中的地方以及交通干道的洋式建筑外貌上要增加一些徽派符号。

如此想法虽然还好,但却执行不力,因而收效甚微。

一些新建小区,虽然加上了一些徽派的建筑符号,但因属房地产开发,追求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因而整个建筑群过于拥挤和整齐划一,完全失去了徽州村落原有的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的风韵。

保护老房子是保护古徽州风貌最为重要的一环。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遵循的是“就地保护原则、最少干预性原则以及整体保护原则”,以此对照,我们显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当年休宁荫余堂拆迁复建于美国时的中方技术负责人说过,徽州老房子将以每年5%的速度减少,20年后除少数列入文保范围的以外,大量老房子将消失殆尽。

如今已过十年,这十年中,徽州老房子即已损失过半;未来十年,如再不采取有力措施,实行全面保护,徽州将不成其为徽州。

三、“非遗”保护有待深入相对于徽州老房子和古徽州风貌保护来说,徽州的“非遗”保护在上级重视下做得尚好,目前的黄山市已有徽剧、目连戏、徽州三雕以及歙砚、徽墨和万安罗盘等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徽州民谣、祁门傩舞、徽派版画、徽州漆器、徽州建筑、徽派盆景、祁门红茶、屯溪绿茶、新安医学、徽菜、程大位珠算、徽州祭祀等进入了省级“非遗”名单。

一些新发现的“非遗”项目也在继续申报。

然而“非遗”的保护也有不少难处,最大的难在“人绝艺亡”不可逆转。

据古建专家程极悦反映,他在二十多年前成立徽州古建公司时的一些老艺人及所接触的一些工匠,如今大多去世,已造成不少徽州古建技艺的失传;且随着大量古建损毁,依附其上的一些技艺表现也都随之消失。

程极悦认为,作为全国“非遗”项目的徽州建筑艺术,如不抓紧进行对老艺人口述资料的抢救和实物的测绘及录相给以保留;并抓紧人才培养,通过古建修复的实践使技艺得以承传,这些技艺可能要成为“绝响”。

徽州的大好山水和丰厚人文为新兴的世界旅游业提供了一流的资源,也为徽州诸多“非遗”项目的复活、承传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机遇,如使三者协调发展,既有利于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也有利于改变当下徽州文化产业薄弱和旅游业单一的现状,使百姓得以发财致富,可惜我们当前做得非常不够。

四,保护经费严重不足经费短缺,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已列为国保单位乃至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者,一般都有一定的保护经费;而作为省保单位,则显然经费不足。

我们在歙县瞻淇村所看到的省保单位明代建筑天心堂,就因无钱修复,已破败不堪,濒于倒塌。

至于市县,因是吃饭财政,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很少有钱投入文物保护,因而大都见死不救。

按理,国家每次公布全国文保单位时,象徽州这样的文化之区,按规定地方政府也应公布所属级别的文保单位,如歙县政府在前二批全国文保单位公布时,就曾公布了两批县级文保单位。

然而在1988年全国第三批文保单位公布时,歙县政府对于县文物部门上报的同批文保单位,即不再公布了。

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公布不仅需要保护经费,还要承担保护责任;而不公布则即使倒塌、盗卖、拆建都不会被追究。

一直到2006年全国第六批文保单位公布后,在社会的压力下,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歙县才公布了县级第三批文保单位。

可以想见,这18年中曾毁了多少文物。

黄山市及市辖县区乃至绩溪、婺源的情况也大致如是,这种状况显然与徽州文化的地位极不相称。

以休宁县迁美的荫余堂为例,据该县负责同志说,像这样的房子在休宁县短时间内是根本不可能列入县级文保的,也就是说,在休宁远比荫余堂好得多的房子都无力保护。

在这样的情况下,荫余堂才被允许整体拆迁复原于美国。

然而,此建筑在美国一经开放,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及蕴含的历史文化立即轰动了全美乃至世界,也因此荫余堂很快登上了美国的国宝名录。

在徽州连县保都不够格根本不考虑保护的荫余堂,到美国却成了人家的国宝,实在令人不知说什么好。

徽州老房子大多是明清两代徽商在徽州文化熏陶下以重金建造的,造价极高又最富历史文化价值、最具文化品位,这是国内外专家一致公认的。

已故著名的古建专家前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说过,“要看皇室去故宫,要看民居到徽州。

”故宫已成了世界文化遗产,又在首都,其保护自然不成问题;徽州古民居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但数量甚多的老房子却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对照英国,英格兰一地列入保护名录的历史建筑达366486座,保护区9000个,古代遗址17637处。

而以目前的黄山市来说,从被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到列为国保、省保、市保、县保所有古建筑大概超不了2000座。

据最近普查,黄山市现有老房子共只15000幢,就是实行全部保护,也才是英吉利文化遗产区的30分之一。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政府投资严重不足,抢救不及,致使大量古建遭毁。

我们如此不把自己的文化遗产当回事,如何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我们所到之处,人们都说,设立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徽州人当然应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但既然徽州老房子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化遗产,还得靠国家加大财力投入保护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