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视觉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
中国海洋大学数据库系统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
中国海洋大学数据库系统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Database System)【开课单位】信息学院【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0711******** 【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64 (理论48 实践16 )【学分数】 3.5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达到的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内容,了解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技术及其实现,了解有关数据库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能够设计和实现大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从而认识到数据库系统在大型应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认识到我们国家在数据库系统方面与世界的差距,为学生将来参与有关数据库系统方面的研究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2、修读要求(简要说明课程的性质,与其他专业课程群的关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等)《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的专业课,是专业知识教育层面的必修课,其先修课为集合论与代数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是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的先修课。
(三)先修课程(参照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准确)先修课为集合论与代数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
二、教学内容(一)第一章绪论1、主要内容:阐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介绍数据管理技术的进展情况、数据库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和主要的数据模型,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及ER方法,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以及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2、教学要求:(按照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对学生学习提出要求)本章讲解的数据库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是学习后续各个章节的基础。
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了解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3、重点、难点:重点:牢固掌握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建模方法ER方法;掌握关系数据模型的相关概念、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和两层映像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等;对于如何通过ER方法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要做到能够举一反三的程度。
中国海洋大学人工智能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中国海洋大学人工智能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人工智能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Artificial Intelligence)【开课单位】信息学院【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课程类别】选修【学时数】64 (理论48 实践16 )【学分数】 3.5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三学年春季学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本课程讲解人工智能的一般性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搜索策略、谓词逻辑归结、知识表示、不确定性推理、机器学习等,要求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研究范围和发展现状,能运用一般性原理和基本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人工智能问题。
修读要求本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等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人工智能的主要原理、技术和方法。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算法设计能力、编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先修课程(参照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准确)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实验、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二、教学内容(一)第0章绪论1、主要内容:了解人工智能的内涵、发展史和研究范围。
2、教学要求:(按照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对学生学习提出要求)要求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内涵及相关哲学问题、了解其发展史和研究范围。
3、重点、难点:无4、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二)第一章搜索问题1、主要内容:回溯策略、图搜索策略、无信息图搜索过程、启发式图搜索过程。
2、教学要求:掌握回溯策略的递归法实现、一般的图搜索过程、深度优先和宽度优先的图搜索过程,以及启发式图搜索A*算法;理解A*算法的启发式函数的下界约束和单调约束,理解A*算法的改进算法及其主要依据。
3、重点、难点:重点:回溯策略、A*算法难点:A*算法的启发式函数相关引理及定理的证明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综合性设计项目1:滑动积木块问题的启发式搜索算法及其实现。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 Architecture【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编号】【课程类别】选修【学时数】 48 (理论实践 ) 【学分数】 3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达到的目标) 本课程的结束后,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初步了解和掌握几种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架构;初步具备计算机系统的架构分析能力,初步具备计算机系统性能的评测技能;对现有的主流计算机系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开阔眼界和思路,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
2、修读要求(简要说明课程的性质,与其他专业课程群的关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等)本课程是一门专业理论课。
由于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多门课程之后,通过学习“计算机系统结构”这门课程才能够建立起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
(三)先修课程(参照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准确) 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
二、教学内容(一)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1、主要内容:1.1 计算机系统结构1.2 计算机系统设计技术1.3 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1.4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2、教学要求:(按照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对学生学习提出要求)掌握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实现定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透明性概念,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局部性原理,MIPS 定义,MFLOPS定义,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理解计算机系统设计方法,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特征,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价格、软件、应用、VLSI和算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
中国海洋大学数字系统设计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中国海洋大学数字系统设计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System Design)【开课单位】电子工程系【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32 (理论)【学分数】 2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向学生介绍VHDL硬件描述语言的基本知识和使用VHDL设计数字系统的方法,展示数字系统设计的新手段,使学生的数字系统设计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数字集成电路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运用硬件描述语言设计数字系统的基本方法,建立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另外配有32学时的实验课——“数字系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
具体课程内容见“数字系统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2、修读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工程应用类课程,实用性很强,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具备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如能具备一些微机原理或者单片机原理的知识背景,则更利于本课程的学习。
(三)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二、教学内容(一)第一章概论1、主要内容:1.1 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1.2 可编程逻辑器件简介1.3 数字系统的设计工具与设计流程1.4 知识产权核1.5 数字系统设计中的其它问题2、教学要求:了解数字集成电路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理解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数字系统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
3、重点、难点:重点: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各个环节:描述、划分、综合、验证。
难点:数字系统设计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二)第二章VHDL基本概念1、主要内容:2.1 VHDL的由来2.2 1位全加器的描述实例2.3 基本的VHDL模型结构2.4 VHDL的标识符2.5 VHDL的对象2.6 VHDL的数据类型和子类型2.7 属性2.8 运算符与表达式2、教学要求:了解VHDL的发展,掌握VHDL的模型结构描述和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解例题所示的描述与硬件之间的关系。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 Organization Principles)【开课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102 (理论68 实践34 )【学分数】 3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达到的目标)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
其中,理论教学着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学习,采用从抽象到具体的分析方法,讨论系统程序员所能见到的计算机硬件特性和计算机硬件的具体实现,并面向主题逐层面地讲解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原理及硬件与软件的界面(指令系统)跟整个计算机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计算机一般组成原理与内部运行机理,有较多的设计与实验技能,为学习本专业和进行与硬件有关的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具体的要求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结构原理,各功能部件在整机中的作用以及所要完成的任务;掌握程序和数据在计算机中是如何存储的以及指令在计算机中的编译和执行过程。
掌握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技术与原理;了解计算机外部设备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并能够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对计算机系统硬件进行初步设计、组装和调试,同时对新技术(例如多核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2、修读要求(简要说明课程的性质,与其他专业课程群的关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等)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硬件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其内容着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同时也体现最新的成果。
中国海洋大学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中国海洋大学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参考国际国内通用名称)【开课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课程类别】选修【学时数】64 (理论48 实践16 )【学分数】 3.5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达到的目标)数字图像处理是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个热门研究学科,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对数字图像信号的处理,强化理解人的视觉以及人对视觉信息的理解和加工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各种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实施途径,掌握图像的数学、视觉、光学以及二维空间与频率域变换等基本理论。
对图像处理在工业中的应用有初步的认识,为今后在该领域中深入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2、修读要求(简要说明课程的性质,与其他专业课程群的关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等)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系统的知识,对图像的数学、视觉、光学以及二维空间与频率域变换等基本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并能使用经典的方法实现图像的增强、复原,对图像的压缩、分割、描述和理解都有较深的认识。
(三)先修课程(参照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准确)数字信号处理、随机过程、高等数学、矩阵分析、信息论、控制论和最优化理论、信息论基础二、教学内容(一)总论(或绪论、概论等)主要内容:1.1 What is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1.2 Brief introduction of Origins of Image Processing1.3 Examples of Image1.4 Fundamental Steps1.5 Components2、教学要求:(按照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对学生学习提出要求)掌握数字图像的概念和数字图像所涉及的领域,掌握matlab的基本语法和用法。
中国海洋大学数值分析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
中国海洋大学数值分析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Numerical Analysis【开课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系【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080503211297 【课程类别】选修【学时数】64 (理论48 实践16 )【学分数】 3.5备注:课程模块为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或工作技能;课程类别为必修或选修。
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教学对象计算机系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二年级学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充分理解数值分析的特点,使学生掌握常见数学模型和公式的基本数值处理方法和处理数值问题的基本思路,培养基本的设计、分析和判断数值处理方法的能力,为数字媒体技术方向的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修读要求本课程是计算机系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专业知识教育层面选修课,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Ⅰ2,并且是图形学的基础课程。
在选修本课程前,学生应该熟悉各种常见的数学模型和数学公式,熟练掌握极限理论及其推演方法,至少具备一种计算机语言的编程能力。
(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Ⅰ2二、教学内容(一)引论1、主要内容:宣布教学计划、补充介绍数值分析研究的对象及其重要性,算法的定义及特点,误差的定义、分类、特点,有效数字的定义,误差分析的方法与原则。
2、教学要求:掌握误差、误差限、有效数字的概念,理解误差分析的方法与原则以及在数值计算中应注意的一些方面,了解数值分析的发展历史及其重要性。
3、重点、难点:重点是误差、误差限、有效数字的概念,难点是有效数字与误差限之间的关系。
4、其它教学环节:无(二)第一章插值法1、主要内容:插值法的问题描述,拉格朗日插值公式及余项的定义,埃特金算法,牛顿插值公式及余项定义,埃尔米特插值,分段插值,样条函数,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2、教学要求:掌握拉格朗日插值与牛顿插值这形式不同而实质相等的两种插值的构造方法、计算过程及余项估计,埃尔米特插值的概念及余项估计,分段低次插值、三次样条插值的概念及余项估计,由已知数据求出在最小二乘原则下的一次和二次类型的拟合函数。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参考体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光谱学课程大纲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Spectroscopy【开课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技术系【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48 (理论48 实践)【学分数】 3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海洋技术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课程主要介绍光谱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技术基础,重点讲授和讨论与海洋光学和激光探测技术相关的光谱学原理与技术。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光谱学研究的相关知识,具备海洋光学中光谱技术应用所必要的综合应用与实验技能。
2、修读要求本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了大学物理、光学原理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光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的基础上,面向海洋技术专业海洋光学方向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简要介绍光谱学基本知识,主要讲述光谱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介绍光谱学的基本仪器设备和技术应用,并教授各种光谱的原理、实验方法及在海洋科学中的应用。
(三)先修课程大学物理I2、I3二、教学内容光谱学课程教学内容备注:教学要求*:按照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对学生学习提出要求;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三、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48 学时,其学时分配见下表。
四、考核方式及评价体系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2、评价体系: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根据出勤、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期中检查等评定。
考核各部分比重:平时成绩:40 %;期末考试:60 %五、选用教材及必读参考书1、选用教材陆同兴,路轶群,激光光谱技术原理及其应用,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2、主要参考书1)张国威,王兆民,激光光谱学原理与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2)W. Demtroder,严光耀等译,激光光谱学:基本概念和仪器手段,科学出版社,1989六、撰写小组成员:宋小全撰写时间:2012年4月16日七、审核人:张亭禄八、院(系)学术委员会签章。
中国海洋大学操作系统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中国海洋大学操作系统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Operating System【开课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编号】080502101213 【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64 (理论48 实践16 )【学分数】 3.5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计算机本科(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达到的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等知识,具有初步分析实际操作系统的技能,为其今后在相关领域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修读要求(简要说明课程的性质,与其他专业课程群的关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等)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
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实施管理,是所有其他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唯一接口,所有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都要得到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
本课程涉及面广,与并行程序,程序方法论,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等等其他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纵横交错,原理性强、知识点广。
学生需要具备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系统、C语言、数据结构等先行课程知识的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上机操作,学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功能,了解UNIX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轮廓,具有初步分析实际操作系统、设计、构造和开发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
(三)先修课程(参照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准确)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
二、教学内容(一)总论(或绪论、概论等)1、主要内容: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作用;介绍操作系统原理、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介绍操作系统的演化过程、发展研究动向、新技术以及新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
(完整版)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开课单位】信息学院【课程模块】学科基础教育层面【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32 (理论32 实践)【学分数】 2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年级(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内涵、知识体系、各领域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形成关于本学科的全局图景,使学习者从学科的高度以整体的观念去认识本专业各门课程,对本专业的学习起指导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把握今后学习的侧重点。
该课程内容重在了解,不要求深入研究和探讨相关问题。
经过本课程学习和严格训练后,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1)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2) 理解计算机学科的基本问题、学科的三种形态及其内在联系;(3) 掌握学科中的核心概念(4) 熟识学科中的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5) 熟识学科相关的社会与职业问题2、修读要求(简要说明课程的性质,与其他专业课程群的关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全程教学内容的引导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完整知识体系的绪论,其内容广泛而浅显。
通过对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关于计算机的基本常识;通过讲述计算机科学的学科特点,知识组织结构和分类体系,各领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建立起本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架构,了解主要课程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还将介绍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科发展前景和最新科技动态等,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创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部分核心技能,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大门”,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大纲(理论课程)Computer Graphics【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080503211233 【课程类别】选修【学时数】48 【学分数】 3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教学对象本课程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达到的目标)了解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培养能够在计算机图形学和科学计算可视化领域进行研究及系统开发的专门人才。
课程讲授内容包括:图形学基础算法(图元显示、图形变换等)、三维真实感图形生成与绘制、曲线与曲面计算、交互式图形学技术等。
2、修读要求(简要说明课程的性质,与其他专业课程群的关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等)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层面专业选修课,要求以《数值分析》为先修课程,同时也是《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动画原理与实现》和《游戏设计与开发》的先修课程。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编程能力,熟悉VC语言编程。
(三)先修课程(参照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准确)《数值分析》二、教学内容(一)第一章绪论1、主要内容:介绍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以及当前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讲述与计算机图形学有关的概念和术语。
2、教学要求:掌握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发展阶段,与计算机图形学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3、重点、难点:与计算机图形学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4、其它教学环节:无(二)第二章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处理系统1、主要内容:介绍计算机图形处理系统的组成结构,光栅图形显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目前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
2、教学要求:掌握光栅图形显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重点、难点:光栅图形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4、其它教学环节:无(三)第三章基本图形生成算法1、主要内容:介绍三种直线生成算法的原理,介绍Bresenham画圆算法的原理,并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现过程。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检索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检索课程大纲(理论课程)Information Retrieval【开课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编号】【课程类别】选修【学时数】48 (理论32 实践16 )【学分数】 2.5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本课程适用于高等院校学生。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一门以网络信息资源及其相关检索系统的特点及使用方法为研究对象的方法课程,其目的旨在增加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获取文献信息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检索能力,为其将来的职业以及实现知识更新,为继续教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知识目标理解信息资源类型及相关基础知识;懂得信息检索概念、原理及检索技术;了解网络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及操作符的含义;熟悉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和步骤;掌握信息检索语言、提取检索词、检索途径、检索字段等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掌握网络搜索引擎的检索技巧,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快速、全面、准确的查询网络信息资源;掌握常用中文网络数据库的各种检索方法,能按照检索要求独立完成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的查询任务;培养提高学生的检索技巧和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利用能力。
(3)态度目标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培养遵纪守法的道德观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2、修读要求《信息检索》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文件开设的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也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能力的一门公共课。
《信息检索》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辅相承:本课程的学习以《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信息管理》等课程为先导,《信息检索》课程有为其他课程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及学生的毕业设计所需信息资源的查找提供快速、准确、全面、高效的方法。
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和检索技术,掌握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检索技巧,具备对信息的分析、检索、获取及利用的能力,使之能在学习期间和未来的职业活动中独立地获取和运用文献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中国海洋大学理论力学课程大纲-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理论力学课程大纲英文名称(Classical mechanics, Theoretical Mechanics)【开课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系【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编号】0713******** 【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64 (理论64 实践0 )【学分数】4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 物理学、海洋学等物理相关专业(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较好的理解,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物理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接受理论物理处理问题、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特别培养学习者熟悉物理模型、建立物理模型,严密逻辑推理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从一般到特殊的分析方法及运用高等数学方法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并较好理解数学与物理的密切关系。
本课程在内容上和方法上具有较基础的性质,它不仅为学习者进一步学习后继理论物理课程打好坚实的基础,而且在培养、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其阐述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也是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质点力学、质点组力学、刚体力学、转动参照系和分析力学。
教学方法宜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渗透式,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
理论力学研究宏观运动,许多物理模型都有现实映射对应,要培养学生主动联系实际确定如何建立模型,理解物理模型与现实的差异性。
适宜的动手推演、总结归纳、做习题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必须的。
提倡多思考与总结,不提倡做太多太难的习题。
2、修读要求理论力学是一门比较完善的经典传统课程,是理科物理专业的第一门基础理论课,也是工科类专业的基础课。
理论力学在普通物理力学课程基础上首次运用高等数学工具,全面系统地阐述宏观机械运动的普遍规律。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参考体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概论课程大纲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tmospheric Sciences【开课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技术系【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课程类别】选修【学时数】32 (理论32 实践0 )【学分数】 2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海洋技术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大气科学基本过程的物理原理,特别是了解大气辐射传输过程,提高关于大气科学与海洋技术的结合点的认识,为今后结合海洋技术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修读要求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和大气现象、并进行大气预测和改造的科学, 大气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在环境科学、海洋学、人类活动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当前世界许多地区出现的气候异常、环境恶化等问题,皆与大气和大气科学的研究有关。
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配以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全面地向学生介绍与大气科学密切相关的专业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并结合一些热点问题进行适当深入讲学与讨论,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向学生介绍大气成分及结构、大气辐射、气象要素分布、大气声、光、电现象、天气系统、大气热力学、大气动力学以及海-气相互作用、气候变化等。
专业领域介绍的广泛与某些热点问题的适当深入讲学与讨论并重,既不流于肤浅,也避免艰深专业内容的不容易理解。
(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I1、I2二、教学内容注:教学要求分为:a掌握、b理解、c了解三个层次。
三、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32 学时,其学时分配见下表。
四、考核方式及评价体系(考核方式及成绩评价体系由老师根据课程自己设定)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提交论文2、评价体系: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50 %(包括出勤、课堂讨论、提交论文等),期末考试:50 %五、选用教材及必读参考书1、选用教材:大气概论,李万彪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2、主要参考书1)大气科学基础,王伟民等,气象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2)大气科学概论,黄荣辉编著,气象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3)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 李爱贞等, 气象出版社, 2004年2月第2版4)大气-海洋学概论,陈月娟等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5)Meteorology Today : An Introduction to Weather, Climate, and the Environment, C.Donald Ahrens, Brooks/Cole, 5th edition,19946)Atmospheric Science:An Introductory Survey,John M.Wallace,Peter V. Hobbs,2ndedition,Academic Press,2006六、撰写小组成员:陈文忠、管磊、赵朝方撰写时间:2012年 4 月16 日七、审核人:陈文忠八、院(系)学术委员会签章。
中国海洋大学PKI原理与技术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中国海洋大学PKI原理与技术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PKI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开课单位】信息学院计算机系【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080503211305 【课程类别】选修【学时数】32 (理论32 实践0 )(单独开设实验课)【学分数】 2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教学对象面向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国家保密学院本科生开设。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达到的目标)PKI原理与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
PKI理论及应用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该学科以密码学及其技术为基础,在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公钥基础设施(PKI)的相关理论、技术与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对公钥基础设施(PKI)形成较为宏观的认识。
(2)掌握PKI体系,包括PKI体系结构、证书管理体系、PKI的应用以及相关法规法律。
(3)掌握密钥管理,包括密钥管理体制、密钥建立的实施以及相关的密钥协议。
(4)掌握PMI体系,包括PMI的体系结构、管理体系、应用实施以及相关标准和组织。
希望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能够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科学、网络与信息安全以及其它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修读要求(简要说明课程的性质,与其他专业课程群的关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等)PKI原理与技术课程为专业知识层面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程,特别是网络方向、密码学、信息安全方向所授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信息安全系统的基础理论之一。
该课程修读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密码学、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基础。
先修课程(参照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准确)计算机网络、网络与信息安全二、教学内容(一)第一章PKI概述1、主要内容:1 PKI的含义2 PKI的目标3 PKI的特点4 PKI的研究内容5 PKI的优势6 PKI的发展7 PKI的未来2、教学要求:掌握公钥基础设施(PKI)的含义、建设目标和特点;了解公钥基础设施(PKI)研究的主要内容;结合PKI的特点阐述其优势、当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视觉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英文名称:Computer Vision
【开课单位】信息学院计算机系【课程模块】工作技能
【课程编号】080504301305 【课程类别】选修
【学时数】68 (理论51 实践17 )【学分数】3.5
一、课程描述
(一)教学对象
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
1、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视觉的应用领域,掌握基本的图像分割、特征检测、聚类及分类算法,理解相机模型以及相机标定方法,学会利用已有相关算法,使用OpenCV进行相关视觉应用的开发。
2、修读要求
计算机视觉属于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新课,和研究前沿结合的比较紧密,需要学生具有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以及线性代和概率论方面的基础。
(三)先修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
二、教学内容
(一)绪论
1、主要内容:介绍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发展历史等相关内容。
2、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视觉的应用领域及学习的内容。
(二)第二章图像形成
1、主要内容:几何基元和变换,光度测定学的图像形成,数字摄像机。
2、教学要求:理解图像形成的物理过程,包括相机镜头的物理特性对图像形成过程的影响,掌握3D到2D的投影变换,掌握相机内参和外参的概念。
3、重点、难点:相机内参和外参的标定。
(三)第三章图像处理
1、主要内容:点算子,线性滤波器,其他邻域算子,傅里叶变换,几何变换等。
2、教学要求:掌握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相关的基本内容,包括空间域的图像处理及频率域的图像处理基本方法。
3、重点、难点:傅里叶变换。
(四)第四章特征检测与匹配
1、主要内容:图像的点与块,图像的边缘,直线。
2、教学要求:理解图像特征的概念,掌握几种特征(点、块、边缘、直线)的检测方法,了解特征匹配的在图像拼接及相机标定等方面的应用。
3、重点、难点:几种特征描述子的生成过程。
(五)第五章图像分割
1、主要内容:活动轮廓,基于区域的分割。
2、教学要求:掌握几种流行的图像分割方法,包括基本的阈值方法,活动轮廓方法,基于聚类的方法。
(六)第六章基于特征的配准
1、主要内容:基于2D和3D特征的配准,姿态估计,几何内参标定。
2、教学要求:理解2D和3D特征的配准过程,掌握相机内参的标定方法。
(七)第七章由运动到结构
1、主要内容:三角测量,二视图由运动到结构,光束平差法
2、教学要求:理解由运动到机构的过程,掌握通过给出几幅图像及图像特征的一个稀疏对应集合,计算估计3D点的位置。
(八)第八章稠密运动估计
1、主要内容:平移配准,参数化运动,光流
2、教学要求:理解稠密运动估计的概念,掌握光流法在运动估计中的应用。
(九)第九章图像拼接
1、主要内容:运动模型,全局配准,合成
2、教学要求:掌握几种典型的图像拼接方法,并理解如何进行缝隙消除及视察消除。
(十)第十章计算摄影学
1、主要内容:光度学标定,高动态范围成像,超分辨率和模糊去除,图像抠图及合成
2、教学要求:理解光度学标定的基本概念,了解高动态范围成像过程和超分辨率和模糊去除、图像抠图及合成方法。
(十一)第十一章立体视觉
1、主要内容:极线几何学,稠密对应,稀疏对应,多视图立体视觉
2、教学要求:理解对极限、极平面等极线几何的概念,掌握进行稠密对应及稀疏对应的方法。
(十二)第十二章三维重建
1、主要内容:由X到形状,主动距离获取,点线面的表达,基于模型的重建
2、教学要求:理解进行三维重建的基本过程,了解进行主动距离获取的几种方法,了解三维重建在人脸动画,数字遗产等方面的应用。
(十三)第十三章识别
1、主要内容:基于统计的识别方法,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
2、教学要求:了解几种常用的进行模式识别的方法及其优缺点,学会使用已有的模式识别方法进行目标分类及识别。
三、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68 学时(如有实践环节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填写,如实验、上机、案例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其学时分配见下表。
计算机视觉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
四、考核方式及评价体系
1、考核方式:项目设计
2、评价体系:平时实验:30 %,期末课程项目:60 %,上课及其他:10 %
五、选用教材及必读参考书
1、选用教材
Richard Szeliski著,艾海舟,兴军亮译,《计算机视觉—算法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
2、主要参考书
(1). Forsyth, D.A. and Ponce, J. Computer Vision: A Modern Approach
(2). Gary Bradski, Adrian Kaebler著,于仕琪刘瑞祯译,《学习OpenCV》,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
六、近两年开设情况
开设次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