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习题课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第五章习题课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两个模型【含答案及解析】

第五章抛体运动习题课: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两个模型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某小船船头垂直于河岸渡河,若水流速度突然增大,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船渡河的时间不变B.小船渡河的时间减少C.小船渡河的时间增加D.小船到达对岸的地点不变,与水速大小无关,选项v,河宽为d,则渡河时间t=dvA正确,B、C错误;由于水速增大,故合速度的方向变化,到达河对岸的地点变化,选项D错误。
2.(2021山东烟台高一期中)光滑半球A放在竖直面光滑的墙角处,用手推着保持静止。
现在A与墙壁之间放入光滑球B,放手让A和B由静止开始运动,当A、B运动到图示位置时,二者球心的连线与水平面成θ角,速度大小分别为v A和v B,则以下关系正确的是()A.v A=v BB.v A=v B sin θC.v A=v B cos θD.v A=v B tan θ,所以两球沿球心连线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即v A cos θ=v B sin θ,得v A=v B tan θ,故D正确。
3.(多选)如图所示,一人以恒定速度v 0通过定滑轮竖直向下拉小车,使其在水平面上运动,当运动到如图位置时,细绳与水平方向成60°,则此时 ( )A.小车运动的速度为12v 0 B.小车运动的速度为2v 0 C.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加速运动 D.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减速运动,如图。
人拉绳的速度与小车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是相等的,根据三角函数关系:v cos 60°=v 0,则v=vcos60°=2v 0,随小车向左运动,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越来越大,由v=v0cosα知v 越来越大,则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加速运动,故B 、C 正确。
4.(2021河南焦作期末)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定滑轮,两端分别与甲、乙两物体连接,两物体分别套在水平、竖直杆上。
控制乙物体以v=2 m/s 的速度由C 点匀速向下运动到D 点,同时甲由A 点向右运动到B 点,四个位置绳子与杆的夹角分别如图所示,绳子一直绷直。
高三物理习题课教学反思

高三物理习题课教学反思——建立物理模型提高解决力学综合问题的能力天津一中李永惠摘要:物理模型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分析研究问题的主要手段。
繁杂多变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情景最终都要归结成学生熟悉的物理原理和物理模型,用熟知的原理、规律分析解决。
物理模型是同类问题的本质体现和核心归整,是同类问题的升华。
无论试题情景多么新颖多变,物理过程多么复杂曲折,它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多么密切融合,其最终的落脚点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大都是物理模型的直接展现。
可以看出,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的突出地位,这样的教学设计在高三物理力学复习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准确把握力学综合问题的实质和解决力学综合问题的基本方法。
对解决新问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模型建立物理模型提高能力一.问题的提出:1.物理模型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为抢占科技制高点,纷纷把目光投向教育,我国也不例外,从高考改革到基础教育改革,改革的方向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使基础教育更适应信息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的需要,改革的目标是努力提高学生素质,使各种能力协调发展,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课改的一对矛盾是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减少的教学时间的矛盾。
新教材加强了点面结合,点上主干知识明确,基础知识、基本规律一个都不少,面上增加了许多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和高新科技内容,一改旧教材高度抽象理想化的情景与问题,使物理知识更贴近实际,学生学习物理倍感亲切。
如何让学生在较少的课时内,掌握更丰富的物理知识,物理模型的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抓物理模型教学,将最基础最典型的物理知识、物理问题介绍给学生,并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将研究方法也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以至升华。
培养能力是落实课改的措施,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否找到一条知识与能力双赢的道路?这就是抓物理模型的教学。
2.物理模型教学也是高考改革的需要高考改革的总趋势是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试题内容源于生产生活实际,许多试题的主干知识,就是最新的前沿科技成果,如:宇宙演化等,这些知识在题干中都以大量文字叙述,形成“信息给予题”这种新体型。
高三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方法(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如何打造高效物理习题课堂抚顺市第一中学徐英如何打造高效物理习题课堂经过两年的高中学习生活,同学们对高中物理知识体系有了初步的了解,高三的复习就成为知识整合,能力提升的关键一年。
在这一年的复习中,围绕高考,进行各种训练,一轮的各章节的知识点复习,专题复习,二轮的整合,但不管在哪个阶段的复习中,习题教学都是重点。
而在教学中,物理的习题教学一直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在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中,习题教学已经被定格为训练学生“题海求生”的模式,变成了对学生进行机械地强化训练的手段,老师变成了“灌题漏斗”,学生变成了“解题工具”。
这不仅降低了习题教学的效能,偏离了教育的初衷,更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如何在高三的物理习题教学中将应试教育转型,成为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素质教育,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便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一项任务。
我认为,高三的习题教学应做到有的放矢,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营造一种参与式课堂习题教学模式。
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营造一种有利于学习者参与的学习环境,而且从行为.思维,情感等多方面调动学习者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参与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并且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把高考的任务与发展个人素质结合在一起,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高三的习题教学,很多老师都会发现一个问题,有些题我们讲了很多次,学生做了很多次,考试考了,依旧错了。
这就说明习题教学中学生是否理解掌握,关键点不在于我们讲了多少遍,而是在于把问题放在了什么样的情景中,怎么讲?谁来讲?下面就谈谈笔者在高三物理习题教学中的一点经验。
首先是课前的准备:习题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准备的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这样的题有针对性吗?2.这样讲,学生是否最容易懂?3这样安排,学生的印象是否会深刻?4 学生希望怎样的课堂?5 学生在这节课当中会受到怎样的启迪?然后就是课堂教学:教师准备好有针对性的题之后,就要考虑,课,讲什么?怎么讲?一.讲什么?习题教学中,选好一道题要讲,教师首先弄清楚要讲什么,才能让学生听得明白,以一道题为例,说说我的观点。
高三物理电场习题课

稍向左推过一些,两球重新平衡时的受力情况与原来
相比 (
)
A.推力F将增大
BD
B.墙面对小球A的弹力减小
A
C.地面对小球B的弹力减小
D.两小球之间的距离增大
BF
2.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半圆形绝缘细管的圆
心O处放一点电荷。现将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半
圆形管的水平直径端点A静止释放,小球沿细管滑到最低
法正确的是
BC
E
A.物体开始运动后加速度先增加、后保持不变
B.物体开始运动后加速度不断增加
C.经过时间t= E0/K ,物体在竖直墙壁上的位移达最大值
D.经过时间t=
qE0 mg,物体运动速度达最大值 kq
9.如图所示,在O点处放置一个正电荷。在过O点的
竖直平面内的A点,自由释放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小球
B.由于不知小球所带电荷的电性,无法确定小球能否
到达B点
C.如果q为负电荷,小球在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
力有可能为零
D.由于需要向心力,小球在轨道
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一定比小球
所受的重力大
1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A、B, 带等量异种电荷,通过绝缘轻弹连接,置于绝缘光滑的水
平面上,当突然加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后,两小球A、 B将由静止开始运动,则在以后的运动中,对两个小球和 弹簧所组成的系统(设整个过程中不考虑电荷之间的库仑
点B时,对管壁恰好无压力。若小球所带电量很小,不影
响O点处的点电荷的电场,则置于圆心处的点电荷在B点处
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
C
A.m g B.2mg
C
OA
q
q
C.3 mg D.4mg
高中物理习题课探讨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

物了解题程序
实际问题
状态分析
过程分析
物理模型
作用分析 规律分析 关系分析
数学模型
模型化解题旳基本环节
示意图
文字
情境
分析 特点
抽象
模型
规律
讨论 成果
运算 操作
关联 决策
解题思绪
审题
搞清题意 挖掘隐含条件 建立物理图景
找临界、关联点
联想物理模型
解题
拟定研究对象 选择研究过程
分析受力情况
分析运动情况
△思维习惯 △审题习惯 △体现习惯 ●良好旳解题习惯旳养成 ●处理问题旳措施
●详细问题详细分析旳科学态度
△看待复杂问题旳态度是“分析”还是“回忆”
搜索脑海中老师讲过旳例题类型,看本题和那种类型旳例题吻合 ,套用解答这种例题旳公式,或者直接用这例题旳结论进行解答。
——思维方式是“回忆”
根据题目旳文字论述,把它转化为详细旳物理情景,并进一步转
v2 2a1x1
x1
1 2
a1
t
2
对桌布:
x 1 at 2 2
5.写出圆盘在第二个过程中旳动力学方程
`2mg ma2
v2 2a2 x2
6.由图找出两段过程之间旳关联,即盘没有
从桌面上掉下旳条件
x
1 2
l
x1
x1
x2
1 2
l
7 g
复杂问题简朴化旳好处 1、增强学生旳学习爱好和学习信心。 2、磨练了学生旳性格,形成良好旳学习习惯。 3、提升学生旳解题能力。 4、培养学生形成规范旳解题表述。
①分析A旳运动过程;
化为详细旳物理条件或数学条件,明辨题目情景所体现旳物理变化特
高三物理电场习题课(2018-2019)

谈高三物理习题课有效教学模式策略

性教学 目标落实到位的“ 良田沃土” 。
三、 开放性教学的学习
在方法上 , 充分发挥眼耳 口脑手的功能 , 察 中学 、 听 中学、 说 中学、 读 中学 、 议 中学 、 辩 中学 、 写中学 、 做 中学均可 。在 空间上 , 充分借 助校 园资 源及校外无限广阔的社会实践基地( 如文 物 、 古迹 、 博物 馆、 展览馆 、 纪念 馆、 大型企业) 让 学生根据 实际需要 自由选择 学习场所 。可组 内学 , 也 可 组外学 ; 可在教室学习 , 也可 到 图书馆 、 学 科活动 室 、 电教室 、 运动场 、 教 研室选择 自己需要的学习 内容 ; 可 在班 内学 习 , 也 可到 同年级 、 同学 科 、 同 内容的其他班级学习 ; 可在校内学习 , 也可在 家庭学 习, 还 可到大 自然 中摄取信息 。在时间上 , 根据不同学习任务 的需 要 , 自由安排 学习 时间。 在手段上 , 充分借助挂图 、 插图 、 录音 、 录象 、 影碟 、 电视 、 电脑 多媒体 等一
警. i 罘 辅导
思想政治课开放性教学模式浅议
@ 史可梅 பைடு நூலகம்
传统 的思想政 治课 教学是一 种“ 教室 中心 、 书本 中心 、 课 文 中心 、 知 识 中心、 班级 中心 、 教师 中心” 的封 闭型教学 。这 种封 闭型教 学模式 , 具 有 明显 的弊端 。针对这些弊端 , 我认为在思想政 治课教学 中应运用 开放 性教学模式 , 这种模式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开放性教学 的目标 开放性教学 的 目 标不再受“ 知识中心” 束缚 , 而是 知识型 、 智 能型 、 教 育型 目 标 的完美整合 。由过 去只重视 认知 领域 目标 、 学 法 目标 、 德育 目 标、 情感 目标等多种领域 , 灵活反映变动不居 的社会发 展需 求 , 学科本 质 特征 、 学生个性发展方 向的全面的 目标体 系 , 使制之成 为连接学科 教育 、 学校教育和社会大系统及学生个性发展 的枢 纽 , 体现素质 教育全面发 展 的目 标要求 。 二、 开放性教学的课程 开放性教学 的内容不再受 “ 教材 中心、 课文 中心” 的束缚 , 应该是 多 种教育信息资源交 叉 的切人点 : ( 1 ) 内与外 ( 政治 学科 与历史 、 地理 、 物 理、 化学等其他学科渗透) 的切入 点 ; ( 2 ) 纵与横 ( 哲学、 政 治学 、 经济学 、 法律基础知识 、 心理学基础知识 、 国情教育和近代历史 知识 的纵横 联系 ) 的切人点 ; ( 3 ) 显 与潜( 显性知识 与隐性 ) 的切入点 ; ( 4 ) 文与 物 ( 文字 与 图片 、 社会实践基地等 ) 的切人 点 ; ( 5 ) 静与动 ( 理论知识 与影视 录象 等动 态情境 ) 切入点 ; ( 6 ) 略与详 ( 直观知 识与 相关论 著 、 论文 、 报告 ) 的切 人 点 。从而使教学 内容成为能适应全体学生灵 活主动 的发展 , 有助于开 放
湖南省2015届高三物理 动能定理习题课课件

虑,也可以对全过程考虑,但如能对
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则往往能
使问题简化。
6. 如图,AB为 A 1/4圆弧轨道,BC为水 平直轨道,圆弧的半径 B C 为R,BC的长度也为R。一质量为m的物体, 两个轨道与物体的动摩擦因素都为,当 它由轨道顶端A从静止开始下落,恰好运动 到C处停止,那么物体在AB段克服摩擦力所 做的功为( )
块速度为零,此时平板与地面间的距离为H2,
若取弹簧无形变时为弹性势能的零点,则此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____________。
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速度v0开始 加速行驶,经过一段时间t,前进了距离s,此 时恰好达到其最大速度vmax。设此过程中汽车 发动机始终以额定功率P工作,汽车所受的阻 力恒为F,则在这段时间里,发动机所做的功 为( )
动能定理习题课
动能定理
1. 公式:W合 = Ek2Ek1= ΔEk
1 1 2 2 = mv2 mv1 2 2
2. 文字表述: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
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3.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标量式,v
为相对地面的速率。W为合力的功。
(2)可用于求功、力、质量、位移、
2. 动能定理不但适用直线运动,也
适用于曲线运动。 3. 较牛顿定律处理问题更具优越性,
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力学问题。
5. 物体从高出地面H处由静止自由落 下,不考空气阻力,落至地面进入沙坑h 处时停止(如图所示),求物体在沙坑中受 到的平均阻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归纳二
多过程问题
若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有 几个不同的小过程,此时可以分段考
P点很缓慢地移动到Q点,如图所示,则力F所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 第2章 电磁感应 习题课三 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

习题课三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一、选择题(第1~2题为单选题,第3~6题为多选题)1.如图所示,垂直于导体框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导体ef的长为l,ef的电阻为r,外电阻阻值为R,其余电阻不计。
ef与导体框接触良好,当ef在外力作用下向右以速度v匀速运动时,ef两端的电压为( )A.BlvB.BlvRR+r C.BlvrR+rD.BlvrR,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Blv,ef两端的电压相当于电源的路端电压,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 ef=ER总·R=BlvR+rR,选项B正确。
2.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水平放置一个不变形的单匝金属圆线圈,规定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正方向如图甲所示,当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 按图乙所示变化时,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线圈中感应电动势E变化的是( )内,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大,根据楞次定律,线圈中感应电流为负方向,且保持不变;1~3s内,磁感应强度不变,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零;3~5s 内,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线圈中感应电流为正方向,且保持不变;0~1s内和3~5s内磁场的变化率之比为2∶1,即感应电动势之比为2∶1,可得出感应电动势图像为B,选项B正确。
3.由螺线管、电阻和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组成的电路如图所示,其中,螺线管匝数为n,横截面积为S,电容器两极板间距为d。
螺线管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颗粒悬停在电容器中,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A.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大B.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C.磁感应强度变化率为nmgdqSD.磁感应强度变化率为mgdnqS,带正电颗粒悬停在电容器中,粒子受重力与静电力作用,故静电力竖直向上,电容器下极板带正电,即通电螺线管的下端为电源正极,根据电源内部的电流由负极流向正极,由安培定则可知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选项A错误,B正确。
带正电颗粒悬停在电容器中,粒子受重力与静电力作用,有qE=mg,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E电=nΔΦΔt =nΔBΔtS,且E=E电d,联立解得ΔBΔt =mgdnqS,选项C错误,D正确。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案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案高中物理习题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争辩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状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生疏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
通过本节教学使同学更加深化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同学能更加全面、深化生疏功和能的关系,为同学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学问,为同学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同学生疏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把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深化理解和生疏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消逝功能原理的名称。
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分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需使同学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生疏,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化到格外明确生疏“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生疏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同学生疏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生疏。
三、教具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结合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评价同学回答后,老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同学思考。
2.假如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和哪些力做功有关呢?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同学的留意,并不要求同学回答。
在此基础上老师明确指出: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
大量现象表明,很多物体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
例如从车站开出的车辆、起飞或降落的飞机、打入木块的子弹等等。
分析上述物体机械能不守恒的缘由:从车站开出的车辆机械能增加,是由于牵引力(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对车辆做正功;射入木块后子弹的机械能削减,是由于阻力对子弹做负功。
关注物理教学中高阶思维的培养高三习题课《电路的U-I图像》教学设计

32
教 学 研 究 .名 师 示 范
I!! 竺 L
(三)教学设计思路 让学生 先 比较 两类 u—I图像 的交点 、斜率 、面积 的物 理意义,通过简单 的例题和练 习题来巩 固对图像 的理解 。把 两类图像结合在一起后 ,增加 分析一个非 线性 元件与电源 连成的 电路 图像 的应用 问题,学生进 行 发散 思维,一题 多变 ,把 一个非 线性元件 与 电源相 连接 的题 目变成两个非线性元件 的串联 、并联 及混联 问题 ,从而使 学生掌握这一类 问题 的求解 方法 。本设 计 要突 出的重 点:电源 U-I图像 的理解 。要 理解 的 方法:对 比、类 比及 一题 多解、一题 多变 的方法 。要 突 破 的难 点:非线 性元 件 U-I图像 的应用 。解 决 的 方 法是 先找 到 电源 的 U-I图像 和 非线 性元 件 的 U—I 图像 的交 点,此交 点就是 非线性元 件 的工作 点,再依 次一题多变,解决此类常见 的电学 图像 问题 。完成本 设 计 的 内容 需约 1课 时 。 (四)教学流程 1.教 学流程 :类 比分 析两种 U—I图像 的物 理意 义 一得 出结论 ,理解 图像 的截距 、交点 、斜 率、面 积 的 含义 一实践检验 ,反馈练 习一一题 多解 、一题 多变 。 2.教 学的主 要环节 :第 一环节 ,通过 类 比、对 比 理解 电源 的 u—I图像和 电阻的 u—I图像 ;第 二环节 , 通过 一题 多变,掌握 用 图像求解非线性元件和 电源相 连接这一类题 目;第三环节,归纳总结 ,布置 作业 。 (五 )教 学 过 程 1.引入 前面我 们 已经学 习过 U-I图像 ,现在 我们通过类 比的方 式根据 以下 问题来对 电源 U—I图线与 电阻 U—I 图线 进行 比较 :U-I图像反映 的函数关 系是怎样 的? 图像 与坐标 轴 的交点有什 么物 理意义 ?图像上 每一 点坐 标的 UI乘积有什么物理意义 ?图线 上每一点对 应 的 u、I比值有 什么物理 意义 ?图像斜 率有什 么物 理意义 ?请根据 以上 问题 ,思考并 同桌讨论 。 设 计 意 图:运 用类 比思 维可 以把 陌生 的对 象和 熟悉的对象进行对比 ,把 未知 的东西和 已知的 东西相 对 比 ,使 学生们在新 旧信 息 间找相 似和 相异 的地 方 , 即异 中求 同或 同中求异 ,既有模仿 又有创 新。在这样 的学 习过程 中,学生不是接 受现 成的知 识 ,而是 经过 自己的探 索获得 知 识 ,这 样 不但使 得 到 的知识 更 有 效 、更牢 固,理 解也 更透彻 ,而且 开拓 了学生 的思 维, 培养 了学生的知识 迁移能力 ,从而促进 了高阶思 维。 2.u—I图像 的简单应用 (1)电阻的 U—I图像 的简单应 用 讨 论 :U-I图像 的 斜率 表 示 电阻,是 用 k=tan 0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讲解课件

3. (学法P20 T10)在以36km/h的速度向 西行驶的列车上,有一位乘客,从窗口看到 另一列车在旁边平行的轨道上由西向东行驶, 已知对面列车长是180m,通过乘客身边的时 间是12s。试求:
(1)对面列车相对乘客的行驶速度大小; (2)对面列车相对地面的行驶速度大小。
4. 如图甲,一根细长的弹簧系着一个 小球,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手握小球把弹簧 拉长,放手后小球便左右来回运动,B为小 球向右到达的最远位置.小球向右经过中间 位置O时开始计时,其经过各点的时刻如图 乙所示。若测得OA=OC=7cm,AB=3cm, 则自0时刻开始:
谢谢大家
2021/4/23
生产计划部
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6m/s,则v等于:
A. 18m/s
B. 36m/s
C. 15m/s
D. 17.1m/s
7. (学法P15 例1)如 图所示是课外活动中三 位同学A、B、C的运动 轨迹,三个人同时从M点出发,同时到达 N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同学从M到N的平均速度相同 B. 三个同学到达N的瞬时速度相同 C. 三个同学从M到N的平均速率相同 D. B同学从M到N的平均速度方向与 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
速度 表示运动的快慢 v
速度的改变 表示速度的变化 v=vt-v0
加速度 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a
vt
v0
t
t
1. 定义: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的 时间的比值
2. 公式: a vt v0
t
t
3. 单位:m/s2
4. 矢量性: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加速度是恒定的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讲解课件
高三物理设疑生成式习题课的设计与实践

高三物理设疑生成式习题课的设计与实践摘要:习题课是高三物理复习备考过程中最多、最重要的课型。
习题课贯穿高三物理复习的全过程,肩负着巩固知识、训练思维、掌握方法、提升技巧等重要作用,对于高三复习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
成功的习题教学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物理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对物理方法、物理思想的掌握和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猜想能力。
而成功的习题教学,落脚点是习题的选择与有效设疑。
关键词:高三物理复习习题课设疑生成一、操作基本架构所谓“设疑生成再生成”是指对问题设疑能迅速刺激学生思维,突破思维障碍,并使之向知识建构方向发展,激发认识元达到预期认识目标的“思维障碍点和生长点”。
设疑的一般过程包含有课前教师精心选择知识厚重、有思维含量的典型母题,并对母题做层进式的预设拓展。
课堂教学中不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某种思路进行习题教学,而是根据学生学习和做题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使学生的“做题”和教师“引题”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题目随着教师的预设及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思维开放程度的变化而变化,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满足学生发展能力的要求。
总体设计如下: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过程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的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能动地建构新的认知图式,不断完整新的认识结构的过程。
物理习题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有限时间的复习,对所学知识获得螺旋式上升的认识,从而达到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使认知结构经过顺应和同化得到发展。
设疑式的习题正是遵循了这条认知结构发展原理。
二、操作策略根据学生认知发展原理,对同一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认知。
故课习题前,教师据学情要生成有一定辩识度的题目,让学生课前思考完成。
因而,老师寻题就显得基础且必要。
(一)母题具备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能提升高三学生解题能力。
母题要具有貌似简单,实则藏有“陷阱”的特点——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高考物理课后习题 优化集训24 必修三实验

优化集训24 必修三实验基础巩固1.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超级电容器,能让手机几分钟内充满电,某同学假日登山途中,用该电容器给手机电池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容器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电容器的电容变大B.该电容器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电容器存储的电能变少C.该电容器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可能不变D.充电结束后,电容器不带电,电容器的电容为零2.如图所示,小林同学用多用电表测量一螺丝口灯泡的电阻,正确的操作为( )3.在“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的实验中,选择“×10”挡测电阻时,指针停留在如图所示位置。
下面的操作选项最合适的是( )A.无需换挡,直接读数B.应选择“×1”挡,重新测量C.应选择“×100”挡,重新测量D.应选择“×1k”挡,重新测量4.(1)如图甲所示的游标卡尺,它的读数为 mm。
甲(2)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 mm。
乙5.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实验中:(1)用多用电表测某电阻,挡位旋钮指“×10”挡,读数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太大,为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则应改用挡。
A.×1B.×100C.×1 k(2)某次实验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开关闭合后发现灯泡不亮,欲用多用电表检查该电路(开关处于闭合状态)何处“断路”,应使用多用电表的进行检测。
甲A.电阻挡B.电流挡C.交流电压挡D.直流电压挡(3)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结束后,如图乙、丙中的电表旋钮状态符合实验操作规范的是(选填“乙”或“丙”)。
6.指针式多用表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仪器,请完成下列问题:(1)在使用多用电表测量时,若选择开关拨至“25 mA”挡,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测量结果为 mA。
(2)用多用电表进行了电阻测量,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把选择开关拨到“×10”的欧姆挡上;B.把表笔插入测试插孔中,先把两根表笔相接触,旋转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电阻刻度的零位上;C.把两根表笔分别与圆柱形导体的两端相接,发现这时指针偏转较大;D.换用“×100”的欧姆挡进行测量,随即记下欧姆数值;E.把表笔从测试笔插孔中拔出后,将选择开关旋至OFF,把多用电表放回原处。
湖南省2015届高三物理 习题课课件

(1)求小球离开O点后第一次经过y轴所 用的时间; (2)求小球离开O点后第三次经过y轴的 坐标; (3)若小球从O点以某 一初速度沿与x轴正方向 成135º 角的方向射出且能 再次回到O点,则该初速 度的大小为多少?
解析: (1)设小球在第一象限中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
第二定律得 ( mg) 2 (qE ) 2 ma 得到a 2 g , 方向与v 0的方向相反. 在第一象限中小球先匀减速运动再反向匀加速运动, 2v0 2v 0 所以t1 a g ( 2)小球第一次经过y轴后, 在第二、三象限内由 qE mg,电场力与重力平衡.故做匀速圆周运动. 设轨迹半径为R.有
2、(单选)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匀速运
动.现将一个木炭包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木炭包
将会在传送带上留下一段黑色的径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左侧
B.木炭包的质量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C.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D.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1、(多项)如图所示,顶角为直角、质量为M的斜面体abc放在 粗糙的水平面上.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在顶端由静止 开始同时沿两侧光滑斜面下滑,下滑过程中斜面体始终保持 静止状态.设斜面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为FN、摩擦力为 Ff,两小物块落地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N=Mg+2mg
B.FN<Mg+2mg C.Ff=0
2 v0 qv0 B m R
mv0 得:R qB 小球第二次经过y轴的坐标 2mv0 y1 2 R qB t 时间后第三次经过y轴, 在 第一、四象限内做类平 抛运动, 有 1 2 v0 t 2 gt 2 2v 0 得t g 小球第二次经过y轴与第三次经过y轴的距离为
高三物理电场习题课(新2019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电子飞出电场时的速度是多少?
(3)电子离开电场后,打在屏上的P点,
若S=10cm,求OP的距离 2020/12/8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09年下学期
第二节 原子的核使式结构模型
2020/12/8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09年下学期
典例精析
【迁移应用】高速α粒子 在金原子核电场作用下的散射
B.金箔的厚度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如果不用金箔,改用铝箔就不会发 生散射现象 D.实验装置可放在空气中和真空中
2020/12/8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09年下学期
9.已知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约 为10-15m,原子半径的数量级约为 10-10m。假设把原子核放大到一个 篮球大小(半径约为10cm),那么相 应的原子的半径多大?
(1)若以相同速度入射,则轨道半径之 比Ra:Rb=______。周期之比Ta:Tb=_____。 角速度之比ωa:ωb=________。
2020/12/8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09年下学期
(2)若以相同动量入射,则轨道半径之 比Ra:Rb=_______________。周期之比 Ta:Tb=______。角速度之比ωa:ωb=_____
B.如果电量改为电子电
量的2倍,质量也为电子质
量2倍的带电粒子入射,则
其轨道半径和周期都将不变
C.如果电子入射方向与
水平方向有一定的角度,则其轨道半径和
周期都将不变
D.如果改为电性与电子电性相反的粒
子,则其偏转方向与电子偏转方向相反
2020/12/8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09年下学期
拓展训练
7.__________实验奠定了原子核式结 构学说的基础。极少数α粒子反生了较大 角度的偏折,甚至_________的现象说明 原子中具有体积很小的原子核。
2020/12/8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09年下学期
8.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描述,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实验的主要器材是放射源、金箔、 荧光屏、显微镜
(3)若以相同动能入射,则轨道半径之 比Ra:Rb=_______________。周期之比 Ta:Tb=______。角速度之比ωa:ωb=_____
2020/12/8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09年下学期
9.如图所示,带负电 的小球静止在水平放置的 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距 下板0.8cm,两板间的电 势差为300V。如果两板间 电势差减小到60V,则带电小球运动到极 板上需多长时间?
2020/12/8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09年下学期
10.如图所示,半径R=
10cm的圆形区域内有一匀
强磁场,其边界跟y轴在坐
标原点O处相切,磁感应强
度B=0.33T,方向垂直纸面
向里。在O处有一α粒子放
射源S,可沿纸面向各个方向射出速率为
v=3.2×106m/s的α粒子,已知α粒子的质量
【迁移应用】如图所
示,平行金属板M、N间
距离为d。其上有一内壁
光滑的半径为R的绝缘圆
筒与N板相切,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B。M板内侧中点处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
为e的静止电子,电子与孔S及圆心O在同
一直线上。经过M、N间电压为U的电场
2020/12/8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D. g(t2 t1) t2 制作06
2009年下学期
拓展训练
6.如图所示,在Oxyz直
角坐标系中,匀强磁场方向
与+z轴方向相反,有一个电
子,沿+x方向射入匀强磁场
中,要使粒子不发生偏转,所加匀强电场
的方向应为( )
A. +y方向
B. -y方向
C. -x方向 2020/12/8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09年下学期
加速后射入圆筒,在圆筒
壁上碰撞n次后,恰好沿
原路返回到出发点。(不
考虑重力,设碰撞过程中
无动能损失)求:
(1)电子到达小孔S时的速度大小;
(2)电子第一次到达S所需要的时间;
(3)电子第一次返回出发点所需的时
间。
2020/12/8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09年下学期
m=6.6×10-27kg,电量q=3.2×10-19C,则α粒
习题课
2020/12/8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09年下学期
典例精析
【迁移应用】如图所
示,电子以某一初速度水
平进入一垂直纸面的匀强
磁场做圆周运动,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如果速度增为原来
的2倍,则其轨道半径将为
原来的2倍,周期将为原来的2倍
2020/12/8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09年下学期
【迁移应用】如图所示, 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油滴 从空中自由下落时间t1后,进 入水平放置的带电极板间,
再经过t2速度为零,则极板间 电场力对油滴产生的加速度大
小为(不计空气阻力)( )
A. gt1 t1 t2
C. g(t1 t2)
2020/12/8
t2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B. gt2 t2 t1
2020/12/8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09年下学期
10.水平放置的两块平行
金属板板长L=5cm,两板间
距d=1cm,两板间电压U为
90V,且上板为负,一个电
子沿水平方向从两极板中央
以速度v0=2.0×107m/s,从 两板中间射入,如图所示。求:
(1)电子飞离金属板时侧位移是多少?
D. -z方向
制作06 2009年下学期
7.在匀强磁场中有一电子做匀速圆周运 动,当它运动到M点,突然与一不带电的静 止粒子碰撞合为一体,碰撞后的运动轨迹应 是选项中的哪一个?(实线为原轨迹,虚线为 碰后轨迹,且不计粒子的重力)
2020/12/8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09年下学期
8.一个带电粒子a(质量为m、电量为q) 和另一带电粒子b(质量为4m、电量为2q)。 垂直磁感线射入同一匀强磁场中(不计重 力)
现象如图所示,虚线表示α粒 子的运动轨迹,实线表示金核
的各等势面。设α粒子经过a、b、c三点时的
速度分别为va、vb、vc,电势能Ea、Eb、Ec, 则( )
A .vcvbva
2020/12C /8 .E aE bE c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B .vbvavc D .E bE aE c
制作06 2009年下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