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第十八章 人格—— 概述
考研必备资料心理学导论黄希庭
![考研必备资料心理学导论黄希庭](https://img.taocdn.com/s3/m/926f4bc4cc7931b765ce15ee.png)
《心理学导论》笔记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第一版第一章绪论心理过程:通常把认识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也叫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情绪过程: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
能力、气质、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
表现为具有认识的、情绪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
行为:就是个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
这种反应有内在生理性的(如肌肉运动、腺体分泌等)和外在心理性的(如言语、表情等)。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的科学。
刺激变量:(Stimulus variables,简称S变量)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简称O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s简称R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
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可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
书面调查(问卷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出问题表格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用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口头调查(晤谈法):是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
测验法:就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性格、态度、兴趣以及其他个性特征的方法.实验法就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考研人格心理学-笔记(许燕版)-TangDi
![考研人格心理学-笔记(许燕版)-TangDi](https://img.taocdn.com/s3/m/e09d4e7cce2f0066f4332246.png)
人格心理学1人格的含义1-1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1-1-1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1-1-2性格和人格相互联系又区别,性格是个人的品行与其有道德评价含义的心理品质,是人格的下位概念,强调人社会层面和价值观的成分较多。
1-1-3詹姆斯对人格的层次性定义认为自我是内在的人格,第一层次是物质的自我,第二层次是社会的自我,第三层次是精神的自我、第四层次是纯粹的自我。
1-1-4阿尔伯特在《人格》中收集了50条人格定义分为集合式定义、整合和完形式定义、层次性定义、适应性定义、个别性定义、代表性定义六种。
1-2人格的基本性质: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社会性、共同性。
1-2-1人类文化学者把同一文化所陶冶出来的共同人格特征成为群体人格或众数人格。
在人格的独特性与共同性中,人格心理学家更注重的是人格的独特性。
人格的稳定性反应在人格的形成方面、表现方面、特征方面。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人格教育目的就在于提高健康人格的功能性,使人的生活中获得积极的行为结果。
2人格心理学的流派与应用2-1精神分析流派2-1-1经典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人性观:具有独到且略显偏执的特点:第一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第二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第三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本能的支配,而本能与社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人格界定:没有对人格进行明确的界定,他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体。
潜意识是某些被排斥于意识之下的心理内容和过程。
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决定人的大部分行为,在早期,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潜意识。
心理学导论 知识点框架和例题
![心理学导论 知识点框架和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aae698c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0.png)
心理学导论知识框架和题库温馨提示:在这里只列出每个章节重要的名词解释,但是书上一切黑体名词都是可以出题的,所以请大家都要看和记。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心理过程(知情意)、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变量、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操作性定义、实验法、准实验法、霍桑效应、单双盲研究、问卷法、演绎法、质性研究法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简述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心理的过程?*3、简述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的关系?**4、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5、怎么理解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性、原则、学科性质)*6、简述实验法(或者其他研究方法)***7、简述某一流派极及其观点**论述题1、论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论述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3、当代心理学研究取向*第二章起源名词解释感应性、感受性面容失认症、进化心理学、适应器论述简答此章节较少出题1、劳动和语言对人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生理基础名词解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本能行为、三角验证、裂脑、选择性繁殖、双生子研究简答题1.简述神经元的结构、类型及其作用*3简述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3.大脑皮层的主要分区及功能第四章环境基础名词解释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影响、从众、服从、角色、社会促进、社会怠惰、去个性化、舆论、风俗、社会排斥论述简答题1.环境对心理的普遍制约作用表现在哪里?2.简述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3.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哪里4.服从的影响因素?***5.为什么会从众?***第五章毕生发展名词解释毕生发展、反应的交互作用(唤起、超前)、横断研究、纵向研究、聚合交叉研究、同化、顺应、依恋、自我同一性简答题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简述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3.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第六章意识名词解释意识、意识流、焦点意识、边缘意识、催眠简答题1.简述睡眠阶段及其特点*2.简述催眠的步骤。
心理学—人的18型人格及分析知识讲解
![心理学—人的18型人格及分析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9c82ff27fd5360cba1adbe8.png)
〖主要特质〗:灵活多变,同一环境下,此人性格展现的不一样,难以捉摸。
18型失衡性人格
一、柔弱型
〖主要特质〗:柔弱、病怏怏、瘦削,身体素质较差。
二、冷淡型
〖主要特质〗:冷淡、冷漠,有对美的事物无动于衷。
三、悲观型
〖主要特质〗:悲观、自卑、狭隘,对前途一片渺茫,对事物发展变化看法消极。
四、安静型
12.超验性:描述幻想的程度;
13.精神性:描述独立的程度;
14.意志性:描述强势的程度;
15.劳动性:描述勤奋的程度;
16.社交性:描述开放的程度;
17.成长性:描述成熟的程度;
18.变化性:描述灵活的程度;
东方古语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西方也有名言:“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对性格形成的看法都一样,那么什么是性格?尧谷子认为人的性格就是人性决定的人格。人的性格就是人格。
〖主要特质〗:忍耐、有毅力、守承诺、贯彻始终、爱家顾家、守法、有影响力的领袖、喜欢控制、喜欢研究、好刨根问底、寡言、深刻。
十二、理想型
〖主要特质〗:生活在梦里,理想就是生命、无限憧憬未来。
十三、力量型
〖主要特质〗:具攻击性、自我中心、轻视懦弱、尊重强人、为受压迫者挺身而出、冲动、有什麼不满意即场发作、主观、直觉。豪爽、不拘小节、自视甚高、遇强越强、关心正义、公平。
十四、独立型
〖主要特质〗:独立、自主性高、重视个人努力,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立性。
十五、勤奋型
〖主要特质〗:勤勤恳恳,高度重视财富积累,努力是这类人的常态。
十六、社交型
〖主要特质〗:开放、外向、热情、协调人际关系能力高,重视社会交往。
心理学导论 人格
![心理学导论 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4fb1d39e50e2524de5187ef6.png)
认识宇宙的精神需要
发挥潜力的需要,拥有意义深远的目标的 需要
对艺术的追求,美感的需要、有序的环境
知识的需要,理解的需要,了解新奇事物 的需要
自尊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
融入别人中间的需要,与他人建立关系的 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
安全、受到保护、舒适、不害怕的需要
生理需要
食物、水、氧气、休息的需要,性需要
• 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 人格结构
-本我(id) -自我(ego) -超我(superego)
• 本我(id)/伊底
– 原始的无意识本能,人类的基本需求 — 生之本能 (life instinct),如饥、渴、性(吸奶嘴)
– 遵循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本我一旦产 生需求,就要立刻满足,从而支配人性。
改以符合社会标准的行为表现
·转移作用(displacement):需求无法直接得到满足时,
转移对象以间接方式满足。“指桑骂槐”
·幻想(Delusional Projection):个体遇到难以处理
的困难时,利用幻想的方式,暂时达到内心的满足
·幽默:一种积极的精神防御机制形式,较高级的适应方式之
一
“我很丑,可我很温柔”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 巴甫洛夫 • 神经活动的三个维度
– 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 – 平衡性:兴奋与抑制过
程一致性的程度 – 灵活性:兴奋与抑制过
程转换的快慢难易
• 四种气质类型 – 强、平衡、灵活型 活泼型- (多血质) – 强、平衡、迟缓型 安静型- (粘液质) – 强、不平衡型 冲动型- (胆汁质) – 弱型 抑郁质
阿德勒的理论
弗洛伊德的理论
强调意识
强调无意识
《心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心理学导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0fbddecd1f34693daef3e5e.png)
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含义、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任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选择使用的统计方法,以及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的行为有两大类: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
2.心理学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边缘或中间科学。
3.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人格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对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陈述、解释、预测、调节和控制。
5.在科学心理学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等心理学流派。
6.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
主要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个案法、测验法和调查法等。
7.当代心理学学科分支很多,每个分支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人物和意义。
只要有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
8.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性研究,也是心理学入门的基础知识体系。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基础【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神经系统的生理学知识,以及加工、存储并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学习内容】理解和掌握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系统对内外部刺激信息的传递与加工、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脑机制及其与心理活动的密切关系、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内分泌系统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重要作用。
心理学导论课件人格.ppt
![心理学导论课件人格.ppt](https://img.taocdn.com/s3/m/02f4772814791711cd791721.png)
普通心理学讲义
陈宏/制版
4
3. 人格的稳定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人格特 质具有跨时间的持续性,二是指人格特质具 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当然,人格也是发展变 化的。人格的变化有两种:一是表现方式发 生变化但深层的内在特质没有变化,二是深 层的内在特质发生了变化。
首先区分出个人特质与共同特质,并指出不是 所有的个人特质都对人格起同样的作用,
又分为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三种。
前者指渗透到个人生活多方面,且占优势的 特质,只在少数人上体现或观察到;
次者渗透性差一些,但仍有概括性的重要特 质,每个人的核心特质是少的(5—10个);
后者指一致性和概括性较差的特质,接近于 习惯、偏好与态度。
④情绪显著外露,但持续时间短。
普通心理学讲义
陈宏/制版
12
2. 多血质 ①活泼好动,反应迅速; ②不甘寂寞,善于交际; ③智慧敏捷,注意容易转移; ④易接受新事物,但印象不深刻;
⑤情绪易产生也易改变,体验不强,表露于 外。
普通心理学讲义
陈宏/制版
13
3. 粘液质 ①安静稳重,交际适度; ②反应缓慢,沉默寡言; ③善于克制自己,情绪不易外露; ④注意稳定转移难; ⑤善于忍耐,沉着坚定; ⑥不尚空谈,埋头苦干。 4. 抑郁质 ①行为孤僻,反应迟缓; ②多愁善感,体验深刻,但情绪不易外露; ③感受性高,善于察觉别人不易发现的细节。
普通心理学讲义
陈宏/制版
11
“体液说”由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公元 前500年)提出,认为人体含有四种基本的体 液,黄胆汁、血液、粘液和黑胆汁,每种体 液与特定的气质类型(一种情绪与行为的模 式)相对应,共四种。
人格
![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da3a7529bcd126fff7050bc5.png)
• 场独立型: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
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
心理动力学派理论
• 弗洛伊德的理论 •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 荣格的理论
弗洛伊德的理论(一)
人格的内驱力
• 人的本能构成了内驱力 • 求生本能 • 死亡本能 • 人的本能四个特征:来源、目的、对象、原动力
弗洛伊德的理论(二)
–指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 –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以个人的性格(character)为核心并包括了其先天 素质或气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适应社会环境与人际 交往的惯性模式、以及个性的其他心理特征等
人格的概念(二)
• 美国心理学家G.W.Allport(1897~1967)等曾综述过关 于人格的50种定义,可从以下两方面来定义人格:
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指向
• 概括特点:感受性、耐受性、反应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内 外向性
气质学说
• • • • 体液学说 体型学说 血型学说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体液学说(一)
•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公元前 377)首次提出了体液学说,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 黏液、黄胆汁、黑胆汁 • 机体的状态由这四种体液的比例决定,若四种体液配合 适当,身体就健康,否则就会生病,而且体液也影响人 的心理 • 罗马医生盖伦(C.Galen,公元2世纪)发展了希波克拉底 的思想,将人的体液与人的气质联系起来
埃里克森的理论(二)
• • • • • • • 基本信任或基本不信任(出生至1岁):希望或恐惧 自主性或羞怯和怀疑(2至3岁):自控意志或疑虑 主动性或内疚(4至5岁):目的方向或无价值感 勤奋或自卑(6至11岁):能力或无能 亲密或孤独(21至24岁):爱或两性关系混乱 繁殖或停滞(25至65岁):关心或自私 自我整合或悲观失望(66岁至死亡):明智或失望无意义感
人格第一单元人格概述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各种心理.课件
![人格第一单元人格概述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各种心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4b278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c.png)
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 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第2页,共75页。
人格的特性
▪ 独特性:每个人的人格都不一样
▪毛泽东、周恩来、基辛格、周笔畅、T. Hanks
▪ 整体性:各种心理特性构成一个整体,否则“人格分裂”
• 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 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 气质无好坏之分。 • 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
第6页,共75页。
(2)性格
• 性格(character)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 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 态度是指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 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态度表现在人的行为方式中。
第10页,共75页。
• 本我(id) – 位于底层。
– 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心理需要。
– 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Freud称其为libido。 – 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非社会化的和混乱无序的。
– 遵循快乐原则。
• 自我(ego)
– 位于中间层。
– 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 – 其作用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调节本我,一方面受制
第16页,共75页。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
(操作方式5×操作内容4×操作产品6)
第17页,共75页。
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高和低,正态分布) ▪ 能力类型的差异(个人的特长)
▪ 能力发展早晚上的差异(早慧和大器晚成)
第18页,共75页。
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人格心理学概述
![人格心理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368521b5f0e7cd184253680.png)
性) (三)统合性 人格有多种成分和特质,能力、气质、性 格、情感、意志、认知、需要、动机、态 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等。是有机整体。 (四)社会性:人格即使社会化的对象, 也是社会化的结果。
四、人格的类型
(一)教育人格 早在公元前,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发现人有心理 差异。将人分成五种人格类型,从庸人到圣人。 人格类型 心理特点 庸人型 小处精明,大处糊涂 士人型 头脑清晰之人 君子型 坚定信念,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贤人型 道德高尚的人 圣人型 光明磊落之人
强烈追求因素:应对自己情绪时常有不适感, 其情绪倾向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此因素是 冠心病的致病因素。
毒性成分:敌意
敌意:A型模式中关键元素缺乏控制感,想要控制一 切总是事与愿违,就会产生挫折敌意反应。
敌意性的人不仅有暴力倾向,而且有的人还专横霸道, 他们可能对日常小挫折和不便产生过激反应。表现出 “对抗、暴怒、粗鲁、批评和不合作。 敌意性高的人为“急脾气”,因为他们发脾气可以不 费吹灰之力。
人类建立精子库的尝试开始于1776年。1986年 中国的成都,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建立了我国 第一个精子库,此后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城 市也相继建立了精子库。 名人精子可以提供优越的智商基因,美女可以 提供较好的容貌基因,成功的人格能够遗传吗?
(一)遗传因素
人格的遗传学研究最早始于 1870 年家族史研究, 而双生子研究被认为是研究人格遗传最好方法。 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在外向和神经质上的相 似性要高于异卵双生子,这两项人格特征具有 较强的遗传性。 一些与社会相关较大的人格成分上,如支配性、 社会性、社交性、责任心,仍旧是同卵双生子 比异卵双生子有更高的相似性。 分开抚养的双生子与一起抚养的双生子具有同 样的遗传性。
人格心理学知识大纲解读
![人格心理学知识大纲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1614f1916fc700abb68fc72.png)
第一章:概述人格的概念: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简单地说,人格是一种稳定的行为倾向或反应模式。
特征整体性——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调控。
人格的整体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独特性——不同的遗传和不同生活、教育环境所塑造的独特心理特点。
稳定性——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景的一致性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格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社会化逐渐形成和改变的。
诞生标志:1937,奥尔波特,《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有关人格的三大核心争论:遗传的/无意识的/决定的Vs环境的//意识的/自由选择的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 假说-演绎方法蕴含着假说提出、演绎预测和观察检验之间的持续交替,是一个无止境的螺旋①假说,全部处于解释层面!②在假说基础上的演绎推理③观察④确认或否定假说简单地说,假说就是构造出一种因果关系,演绎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无法或无意于干预该进程,就用演绎规则来预测如果该因果关系成立将来会发生什么;二是有能力干预该进程的实验思路,就是想方设法地去除或变换因果关系中的原因,然后用演绎规则来预测对应结果会不会出现,或者以何种形式何种程度出现。
人格心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①临床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和准确地定性描述。
②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和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同一组被试的两个或更多心理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以此来确定各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
③实验研究,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某几个变量,以观察另一个或另几个变量的变化情况,从而做出因果性的结论。
人格的影响因素遗传1.个体的人格是由其基因决定的2.遗传奠定了人格赖以生成的物质基础3. 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的影响,但人格在短期内是稳固的人格对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性。
《心理学导论》 第十八章 性格
![《心理学导论》 第十八章 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f5948428915f804d2b16c152.png)
巴甫洛夫对性格生理基础的解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类型不仅是气质的直接生理基础,而且也是性格的自然基础之一。但是,神经类型不是性格。神经类型是性格产生的自然前提。性格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心理特征。从生理机制上来说,性格是神经类型和后天生活环境所形成的暂时联系系统的合金。巴甫洛夫指出:“类型是动物神经活动的一种生来就具有的体质形态——即遗传型。可是因为动物从出生之日起,就遭受到周围环境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它必然要以一定的、最后往往在整个一生中被巩固起来的活动来回答这些影响,所以动物最后具有的神经活动,是各种类型特征和由外在环境所引起的各种变化的合金一即混合型、或性格。”(《巴甫洛夫选集》,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196页。)
美国心理学界不常用性格一词,欧洲心理学文献中性格一词常等同于人格(personality)。不过,西方心理学文献中的“人格”概念与我国文献中“个性”或“个性心理特征”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大多数西方心理学家的人格概念一般仅指“气质” 和“性格”而不包含“能力”。
二、性格的生理基础
人在活动的过程中,客观事物的种种影响,特别是社会环境的种种影响,通过认识、情绪和意志活动在个体的反映机构中保存下来,固定下来,构成一定的态度体系,并以一定的型式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之中,构成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方式。例如,一个人在各种场合总是表现出对同志热情忠厚、与人为善,对自己虚心谦逊、严于律己、遇事坚毅果断、深谋远虑;这种种对人对己对事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就是这个人的性格。又如,另一个人在各种场合总是表现出对同志尖酸刻薄、冷嘲热讽,对自己自高自大,宽于恕己、遇事优柔寡断、鼠目寸光;这种种对人对己对事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就是另一个人的性格。因此,性格也是个人在活动中与特定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普通心理学《人格》说课稿
![普通心理学《人格》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9906e21ba1aa8114431d976.png)
普通心理学《人格》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格。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人格是彭聃龄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中第十二章的内容。
人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一个方面,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人格与心理现象中认知、情绪情感、动机、能力等其他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
通过对人格这一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提高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能力;丰富知识,优化自己的性格;从小事做起,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材内容:1、人格的含义、特征、结构(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2、比较重要的几个人格理论(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大五人格类型理论:内—外向人格斯普兰格六类型精神分析人格理论)3、人格的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1、思想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人格对人格品质有深刻的认识2、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格的含义,结构和人格理论并能分析人格的成因3、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掌握一些自我修养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培养相应的人格行为,从而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养成健全的人格品质——重点难点:重点是人格的特征、气质的分类、气质和性格的关系及人格的形成原因。
难点是人格的特质理论,学生不容易理解,而且关于人格的理论很多,不容易记忆且容易混淆提出者与相对应的理论。
二、说教法1、引入法(林黛玉张飞班上的个别同学),让同学们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体会什么是性格,同时可以激发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讲授法这是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法,让学生能够比较系统的掌握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3、课堂讨论法针对性格的形成原因进行讨论并提问,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1、认真听讲学生想要学好一节课首先要集中精神,认真听讲,理解什么是人格,明白人格的特征,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记忆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