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人教部审版高中语文必修4《哈姆雷特》优质课教案_4
哈姆雷特教学简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主要作品。
2.能概括节选部分情节要点。
3.分析人物形象。
【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哈姆莱特是“戏剧之王”莎士比亚留给世界戏剧人物长廊中最为经典也争论最多的形象,不是有句俗语叫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今天我们就随着莎士比亚的如椽巨笔去探索哈姆莱特灵魂深处的魔力。
二、了解背景及作品
1.背景知识(ppt展示)
2. 提问:什么叫“人文主义”?
(ppt展示,并通过经典台词印证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思想)
三、合作学习:概括剧情和节选部分情节要点
1.全剧剧情概括。
(勾画教材p25页注释)
2.小组合作:梳理概括课文节选部分情节要点(ppt展示)
四、问题探究:哈姆雷特是个怎样的人?
1. 忧郁、延宕的性格——哈姆雷特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
2.一个人的奋斗——哈姆雷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五、课后作业:
有人认为《哈姆雷特》不是一出悲剧,因为其结局是正义得到了捍卫,邪恶得到了惩戒。
你怎么看?。
3 哈姆莱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课题】3、哈姆莱特【教学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2、了解哈姆莱特的矛盾性格。
3、理解本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理解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活着,还是去死,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虑的问题。
——哈姆莱特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恩格斯二、作者简介及其作品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无事生非》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二世》《理查三世》《约翰王》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 ——鲁迅三、整体感知1、剧情简介:丹麦王驾崩,但幽魂不散,将被害真情告于哈姆雷特王子。
王子叔父克劳狄斯服丧未满二个月,即霸占先王后并继承王位。
丞相波洛涅斯依附奸贼,强迫女儿奥菲利娅与王子绝交,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亦从中作梗。
王子装疯卖傻骗过所有的人,为证实幽魂所言真假,导演一场老王被毒杀无言短剧,请新王和新后观赏,叔父当场色变。
王后与王子对话,丞相躲在幕后偷听,为王子所误杀。
奥菲利娅难忍情人发疯及失父之痛投河自尽,引起雷欧提斯心头之恨,与克劳狄斯共谋陷害王子。
比剑时在剑锋放毒,并在赏酒时下剧毒,王后误饮毒酒。
雷欧提斯背后攻击王子,自己亦为毒剑所伤,临死告知王子真相,一切皆为新王所设计,王子报了仇,死前托咐友人霍拉旭将真相告白于天下。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1-3《哈姆雷特》 精品教案.pptx
二、明确:第一幕:老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罗迪斯害 死的,这是复仇的缘起。第二幕,国王克罗迪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 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开试探。第三幕:克罗迪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 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俳优所演的戏证实了 克罗迪斯的恶行,并为复仇误杀了正在偷听的弄臣波格涅斯。第四幕:克罗迪斯 为除后患,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杀死,反被哈姆莱特抓住机会, 假英王之手杀死了派去监视他的朝臣,返回丹麦。第五幕:奥菲利娅忧伤而死, 其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哈姆莱特在王后误服毒酒而死、雷欧提斯当众揭 露国王害人阴谋后,将国王杀死,自己也中剑而亡。
矛盾的环境中,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 的折磨。同学们在朗读他的台词时要深深体味他矛盾的感情,体会他的复杂情绪。
四、利用多媒体,观看话剧片段(节选相关内容,放时隐去声音,为学 生配音留有余地),请两名同学为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配音。
请同学们为二位配音者点评,教师相机进行朗诵指导。然后放原剧作配 音(最好是孙道临的)从语气语感、节奏的把握等方面找差距,为进一步品味作 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分析后,可抓住学生跃跃欲试 的心理,选几组同学即兴配音,互相点评。 五、布置作业:从课后的“理解·鉴赏”四道题中任选二题,为下节课讨论作发 言准备。
学海无涯
三、讨论第三题时,请同学们谈自己对哈姆莱特性格的分析,可自行做出对人物 的评价,教师再介绍不同时期人们对哈姆莱特的不同评价。让学生认识每个个人, 每个时代的个人都会因不同的境遇和个性、思想文化构成而在不同意义上与哈姆 莱特发生共鸣。由此出现了“一千个人眼中的一千个哈姆莱特”,这也正是这个 艺术形象塑造成功之处。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3哈姆莱特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3)检查学生对命运与自由意志主题的探讨,确保他们能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结合《哈姆莱特》的故事情节来说明哈姆莱特在这一主题下的表现。如有需要,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这一主题。
4.主题思想探讨题
题目:请结合《哈姆莱特》的故事情节,简要谈谈对“命运与自由意志”主题的理解。
答案:《哈姆莱特》中的命运与自由意志主题体现在哈姆莱特在面对困境时的抉择。作品中,哈姆莱特一直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变命运,他坚决复仇,力图揭开真相。然而,命运却对他进行了无情的嘲弄,他的每一次努力都似乎被命运预先安排好的陷阱所困扰。尽管如此,哈姆莱特从未放弃过对自由的追求,他在最后时刻仍然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命运,即使这命运是悲剧性的。
答案:“戏中戏”这一情节展现了哈姆莱特对真相的追求和对复仇的决心。在这个情节中,哈姆莱特通过表演一出戏剧来试探叔父克劳狄斯的罪行。这出戏剧实际上是一场戏中戏,既展现了哈姆莱特对真相的追求,也暗示了哈姆莱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戏剧中的剧情与哈姆莱特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哈姆莱特对复仇的的决心更加坚定。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哈姆莱特的人物刻画和情节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象征手法和深层主题这个难点,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哈姆莱特》相关的人物或情节。
2.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哈姆莱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是否能够代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哈姆莱特》中的主人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莱特》教学设计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教学设计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⒈识记莎士比亚及其剧作的有关知识;了解《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
⒉归纳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⒈把握紧张激烈的情节,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提高学生赏析人物的能力。
⒉讨论总结品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⒈认识封建宫廷的罪恶,正确认识复仇的意义,吸收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
⒉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之有一双理性的慧眼和一颗积极健康的心。
教学重点⒈把握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性格,了解《哈》的艺术价值。
⒉体味“比剑”中主要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教学难点学习哈姆雷特处事(复仇)的理性态度,并进而探究装疯原因,从而把握其复杂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品文学评论界有一句名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是英国著名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中的主要人物。
悲剧《哈姆莱特》从问世之后,被认为是:人文主义的颂歌;一部人类心灵咏唱出的伟大史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人类有史以来杰出的经典戏剧;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完成于1601年的《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莎学研究的最大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节选的《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二场的内容。
即全剧的结尾部分。
二、认识作者莎士比亚(W.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
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悲剧《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前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
高中语文 第3课 哈姆莱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哈姆莱特》一、导入新课:人人都希望生活中处处是喜剧,但古往今来,悲剧的阴影又总是徘徊在人世间,文学史上更是留下了许多让人扼腕长叹的悲剧:成双翩飞的蝴蝶,寄托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相依的恋情;相向哀鸣的鸳鸯,传递着X兰芝与焦仲卿双双殉情的悲音;酷暑六月的飞雪,昭示着窦娥那感天动地的冤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震撼世界数百年的经典悲剧——《哈姆莱特》〔板书〕。
二、相关介绍:1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他出生于英国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家道衰落,中途辍学,前往伦敦谋生。
他先是在伦敦的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接触了社会各阶层人士,进一步接触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这些为他后来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他一生创作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中历史剧有《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马克思称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英国戏剧家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2,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这出悲剧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接到了父亲暴亡、叔叔继位、母亲改嫁的消息。
回国后,父亲的鬼魂告诉哈姆莱特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
哈姆莱特装疯卖傻,假装对女友奥菲莉娅十分冷淡。
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
为了弄清鬼魂的话是否属实,哈姆莱特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霸嫂、篡位的戏剧。
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
为了弄清王子是否真的发疯,克劳狄斯就让王后去找哈姆莱特谈话,并派首相波洛涅斯在幕后偷听,王后企图劝说哈姆莱特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将躲在暗处的首相当成国王杀死。
高中语文《哈姆雷特》精品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哈姆雷特》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一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剧本的基本背景介绍、人物关系梳理、台词朗读与解析、剧情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哈姆雷特》的基本背景,掌握剧本的主要人物关系;2. 通过朗读、解析台词,提高学生对戏剧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分析剧情,培养学生对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的把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剧本台词的解析、戏剧冲突的分析;2. 教学重点:人物关系的把握、剧情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哈姆雷特》的简介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哈姆雷特》的作者莎士比亚及剧本背景;4. 台词朗读与解析:选取部分经典台词,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并进行解析;6. 例题讲解:针对剧本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讲解;7.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六、板书设计1. 《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一场2. 人物关系图3. 剧情分析4. 重点台词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一场,理解剧本内容;(2)分析剧本中的戏剧冲突,并阐述你的观点;(3)选取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
2. 答案:(1)剧本内容理解;(2)戏剧冲突分析;(3)人物性格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哈姆雷特》的完整剧本,深入了解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台词朗读与解析;2. 剧情分析;3. 作业设计。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台词朗读与解析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台词:挑选出能体现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的经典台词,如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等;2. 重视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台词的节奏、语气、情感,提高朗读效果;3. 深入解析台词内涵:分析台词中所包含的人物心理、动机、冲突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剧本。
2021《哈姆雷特》课堂优质教案
2021《哈姆雷特》课堂优质教案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2021《哈姆雷特》课堂优质教案5篇,期望对大家能有所关心!2021《哈姆雷特》课堂优质教案1【教材】人教版高中必修4第一单元第4课《哈姆莱特》背景《一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索,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养成独立思索、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其中必修课程部分的“阅读与鉴赏”要求“进展独立阅读能力”,“留意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学问积累,在主动主动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为此,我们在指导阅读的时候应引导学生贴近文本,从文本出发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意义。
而现实是文学经典名著是历经时间的考验而流传至今的,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必定导致阅读的难度,我们的学生面对文学经典名著时难免有一种畏惧的心理,特殊是其中的长篇大作,更让学生感觉到文本阅读费时费精力;同时文学经典名著在流传的过程中历经历代大家的解读,因此经典的背后是极其强势的解读言论,这些言论对学生有着很强的震慑力。
于是很多学生放弃了对文本的细致阅读,。
而选择了对强势的解读言论的认同,努力在文本与评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这样的阅读既背离了文本,更远离的学生自己的心灵,与《一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进展的要求相违反。
问题的提出2007年5月9日上午,在高一(3)(4)班上《哈姆莱特》,这是必修(4)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这一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话剧的学习任务是把握剧中的主要冲突冲突,品尝富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3《哈姆莱特》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
《哈姆莱特》教案学习目标:1.把握戏剧复杂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哈姆莱特复杂的性格,赏析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品味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艺术。
学习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哈姆莱特复杂的性格,赏析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方法:导学;自读;讨论;展示;讲评。
教学条件:教材;导学案;黑板;课件;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思路;2.了解作者及作品;3.完成导学案基础部分。
二、检查预习(一)戏剧常识1、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种类:(1)表演形式——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2)内容——悲剧、喜剧、正剧(3)情节——独幕剧、多幕剧(4)时代——历史剧、现代剧3、要素:舞台说明、人物台词、矛盾冲突4、戏剧语言:舞台说明(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人物台词(人物对话、独白)5、基本特点:(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3)语言(对话、独白、旁白)要表现人物性格;(二)作者作品1.经历:莎士比亚(1564-1616),出生于英国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
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
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2.影响: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
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称莎士比亚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海涅把莎士比亚比作照耀英国国土的“精神上的太阳”;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说他集天才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三位于一体,他的作品具有高深的哲理,能供给人们以“高贵的养汁”;3.著名作品:(1)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教学设计
《哈姆莱特》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其代表作;把握《哈姆莱特》的主要剧情,探究课文节选部分人物的矛盾和冲突,感悟剧本强烈的悲剧艺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表演、提问与讨论等方法,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哈姆莱特作为人文主义者的优点和缺陷,分析莎士比亚塑造这一形象的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全剧部分经典台词和背景,理解《哈姆莱特》的主题;培养对中外经典戏剧的兴趣,提高剧本阅读和赏析水平。
二、教学重点:把握选段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诵读课文充满个性和张力的语言。
难点:分析选段中人物的矛盾和冲突,探究剧中充溢的人文主义思想及强烈的反封建主题。
三、教学材料电影《哈姆莱特》片段、《哈姆莱特》全剧剧本详情、课件、雨果等人对《哈姆莱特》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发,文本分析、讲授法、问题探究法五、教学思路导入:观看电影《哈姆莱特》经典三分钟片段——简要介绍作者莎士比亚——补充《哈姆莱特》的前述情节——浏览课文:自主概括课文主要情节——分角色朗读课文高潮部分,即“比剑”情节——小组讨论:4个问题——终极探究:《哈姆莱特》(节选)的主题——布置作业:观看《哈姆莱特》(剧本或电影)完整版,就主角哈姆莱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短评。
六、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电影《哈姆莱特》经典片段,引出课题;2、播放PPT,简要介绍作者莎士比亚PPT页面内容摘录: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和《无事生非》。
3、播放PPT,补充《哈姆莱特》前述剧情PPT页面内容摘录: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于德国威登堡大学回国奔丧,发现叔父克劳狄斯取代老国王成了丹麦的新王,母亲乔特鲁德即将改嫁新王。
从老国王哈姆莱特的鬼魂那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叔父阴谋杀害父亲、篡夺王位的罪行。
高中语文 3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中必修4语文教案
《哈姆莱特》[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体会莎土比亚悲剧的特点。
3.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1.从了解情节入手,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进一步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分析文章主旨。
2.注重读台词,理清心理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
2.体味莎土比亚诗化的语言,欣赏其节奏的跌宕性和音韵的和谐性,以及体味用形象生动的词语表达的强烈的激情。
[教学重点]体会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及其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阅读汉姆莱特的台词,理清他心情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引导1、激情导入《雷雨》的作者曹禺先生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不仅是英国不朽的文化宣传大使,也是西方戏剧之父,他所创作的丰富的文学作品更是全世界人民的精神文化宝藏。
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感染着读者。
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悲剧《哈姆莱特》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读者们凭借自己的人生阅历来感受和理解着哈姆莱特内心的酸甜苦辣,所以有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之说,我们班上有62名同学,你们每个人心中也应该有一个哈姆莱特的形象,这些形象相差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莱特》的节选片断。
2、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见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二、先学自研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积累与课文有关的知识1、了解作者及其戏剧创作的特点。
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喜剧〕,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雷特》公开课教案
《哈姆雷特》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Ⅰ知识与能力1、分析戏剧冲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2、鉴赏戏剧的语言Ⅱ过程与方法分析揣摩,通过分析戏剧冲突,来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品味欣赏哈姆雷特身上蕴涵的人性魅力及剧本的悲剧力量,初步了解莎士比亚戏剧中流露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点分析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与形象意义教学难点戏剧的悲剧根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请学生根据注释与相关资料介绍莎士比亚。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创作的主要作品为诗剧。
著名的有《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前三本与本文为其四大悲剧。
2、请一学生介绍《哈姆雷特》剧情,老师完备板书。
人物关系图由上面可知,哈姆雷特的人物关系: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名为叔侄,实为仇人;哈姆雷特和乔特鲁德虽是母子,但又有母嫁仇敌的隔阂;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是朋友,但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成为仇人。
由此可见,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复仇事件是被放置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极为矛盾的环境中,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以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
3、请一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另一学生补充学生概括:第一部分,回述哈姆雷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哈姆雷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第三部分,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4、请学生表演朗读比剑一节朗读前老师布置研讨题目:⑴比剑决斗中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⑵比剑共展开了几个回合?结果分别是什么样的?⑶分别分析雷欧提斯、国王、王后在这里的表现,谈谈他们的性格或者行动的原因。
老师评价各个学生在表演朗读时的表现。
依次研讨完成题目:⑴哈姆雷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哈姆雷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总之,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尖锐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了。
⑵三个回合。
第一二回合哈姆雷特占了上风,第三回合雷欧提斯刺中了哈姆雷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哈姆莱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哈姆莱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哈姆莱特》的基本内容,理解并掌握这部戏剧的关键情节、人物关系和重要台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演技巧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哈姆莱特》所表现的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理解主人公哈姆莱特的痛苦、挣扎和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哈姆莱特》的关键情节、人物关系和重要台词,理解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内心世界。
2.教学难点:理解哈姆莱特复仇行动的动机和思想变化过程,理解这部戏剧所表现的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哈姆莱特》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哈姆莱特》的基本内容。
2.背景介绍:介绍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背景和《哈姆莱特》的写作背景,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3.剧情梳理: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等方式,梳理《哈姆莱特》的剧情,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4.人物分析:深入分析哈姆莱特、奥菲利娅、克劳狄乌斯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和思想变化过程。
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物。
5.台词解读:重点解读哈姆莱特的重要台词,如“生存还是毁灭”、“我真是罪该万死”等,分析其含义、特点和表演技巧。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哈姆莱特》所表现的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角色扮演、讨论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哈姆莱特》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3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教案(3)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剧作的有关知识。
2、明确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3、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吸收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
教学重点:体味“比剑”中主要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主题。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文学评论界有一句名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是英国著名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中的主要人物。
二、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到中年的莎士比亚,已不像早期那样沉湎于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而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社会过渡时期的问题十分突出。
《哈姆莱特》正是他对充满隐患和混乱社会的一种审美观照。
三、莎翁悲剧的特点: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
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
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
②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③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
四、复述基本剧情明确:《哈姆雷特》描述丹麦王驾崩,守夜卫兵看见老王幽魂出现,告知哈姆雷特王子。
而叔父克劳迪服丧未满,即娶其兄嫂继承王位。
王子与幽魂对话,获知叔父谋害父王之真相,王子装疯卖傻为证实真相,导演一出老王被毒杀短剧,请新王与新后观赏,叔父当场色变,母后以为王子疯了。
王子在质问母亲的时候误杀了大臣,也是自己恋人的父亲波洛涅斯。
奥菲莉亚遭情人失踪及丧父之痛投河自杀,引起兄长雷奥提斯心头之恨,与克劳迪王共谋比剑时涂剧毒于剑锋,酒内下毒,加害王子,不料被皇后误饮,雷奥提斯自己亦为毒剑所伤,临死告知王子真相,王子报了父仇,自己亦壮烈牺牲。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3 哈姆莱特》9
《哈姆莱特》公开课教案【教学目的】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进而对哈姆莱特这一形象有更为深入全面的认识,欣赏其“人性美”。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哈姆莱特复杂的人物性格,品味诗一般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数】1课时。
一、开场表演:哈姆莱特与霍拉旭比剑决斗导语:谢谢各位精彩的表演!刚才大家看到的是莎士比亚经典作品《哈姆莱特》的第五场第二幕,也是全剧的高潮和结局。
同学们惟妙惟肖的演绎让我们看到了哈姆莱特的勇敢与鲁莽、霍拉旭的愤怒与冲动、克劳狄斯的狡诈与虚伪!老舍先生曾说过“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每一部戏剧都能折射出不一样的社会现象。
“哈姆莱特”这一角色也被看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代表。
那么,如何解读这一标签呢我想,首先需要明确何为“人文主义”,其次需探究“哈姆莱特”形象特点。
再将这二者进行比较,莎士比亚的艺术魅力你也就能感受到几分了!二、请陈思源同学展示其制作的t,为大家介绍“欧洲文艺复兴”这一历史背景,并为“人文主义”下一个准确公允的定义。
陈思源: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探索人的价值,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三、交流探讨:结合文本分析,“人文主义”精神如何在“哈姆莱特”身上体现?节选部分内容毕竟有限,不能全面立体的展现人物形象。
大家可以选出原剧中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的朗诵并对人物形象进一步加以赏析。
彭晶晶: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默默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还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 在奋斗中扫清那一切,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去了, 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 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 睡去了;睡了也许还会做梦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选自《哈姆莱特》第三幕第一场精彩点评:这段话体现出了哈姆莱特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思考,能让人感觉到他身上的睿智与理性,但也有对现实痛苦的逃避,这也反映出了他内心的犹豫和迟疑。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哈姆莱特【教学设想】《哈姆莱特》是莎翁的经典,但在教学实际中往往面临这样的局面:老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
很多老师讲这节课不过是让学生表演本剧或者观看改编的影视作品。
这样虽然省事,但学生并未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充分的接触。
究其根本,这种形式不是正宗的阅读课。
因此,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是用本色语文的方法来教授本文,“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学语文”。
这节课内容较多,我设计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利用一课时完成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取舍,抓住最重要的环节——赏析“比剑”之精彩、分析人物之多面、汲取人生之智慧。
希望学生学完本课,能行从经典名著中汲取人生智慧。
此外,这节课想激发学生阅读《哈姆莱特》全剧的兴趣,课下阅读整部著作,从而对哈姆莱特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与评价。
【教学目标】1、明确课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体味“比剑”中主要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3、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理解作品主题,从名著中汲取人生智慧。
【教学重点】赏析“比剑”部分的精彩,品味哈姆莱特的多义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比剑”中主要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说的是文学评价的标准。
经典的文学艺术形象在被人接受的过程中具有多义性,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
有人统计过,从1877年到现在,平均每12天就有一篇研究《哈姆莱特》的论文或专著问世,一直延续到现在,可以说《哈姆莱特》是说不尽的。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也是全剧的结尾部分。
二、检查预习作业,整体感知(一)理清主要人物的关系哈姆莱特——克劳狄斯:名为叔侄,实为仇人。
哈姆莱特——乔特鲁德:母子,但有母嫁仇敌的隔阂。
克劳狄斯——乔特鲁德:原为叔嫂后为夫妇,有毒杀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
波洛涅斯——哈姆莱特:既是国王帮凶又是恋人父亲。
2021《哈姆雷特》课堂优质教案
2021《哈姆雷特》课堂优质教案2021《哈姆雷特》课堂优质教案1【教材】人教版高中必修4第一单元第4课《哈姆莱特》背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其中必修课程部分的“阅读与鉴赏”要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为此,我们在指导阅读的时候应引导学生贴近文本,从文本出发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意义。
而现实是文学经典名著是历经时间的考验而流传至今的,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必然导致阅读的难度,我们的学生面对文学经典名著时难免有一种畏惧的心理,特别是其中的长篇大作,更让学生感觉到文本阅读费时费精力;同时文学经典名著在流传的过程中历经历代大家的解读,因此经典的背后是极其强势的解读言论,这些言论对学生有着很强的震慑力。
于是很多学生放弃了对文本的细致阅读,。
而选择了对强势的解读言论的认同,努力在文本与评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这样的阅读既背离了文本,更远离的学生自己的心灵,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发展的要求相违背。
问题的提出2007年5月9日上午,在高一(3)(4)班上《哈姆莱特》,这是必修(4)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这一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话剧的学习任务是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品味富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教学重点〗品味哈姆莱特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难点〗把握戏剧的复杂的矛盾冲突,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
〖预习作业〗利用“五·一”假期阅读《哈姆莱特》全剧,写了一篇关于哈姆莱特的人物评论。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3 哈姆莱特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
哈姆莱特(节选)教学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创作经历2.了解戏剧情节的发展,把握戏剧冲突3.揣摩戏剧语言,分析哈姆莱特复杂的性格特点教学重难点:1、把握戏剧冲突2、揣摩戏剧语言,分析哈姆莱特复杂的性格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走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敷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人们甘心久固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挟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暑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这一段精彩的独白出自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戏剧(节选)。
二、作者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1564年生于英国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
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
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晚年回到故乡,1616年逝世。
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释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课《哈姆雷特》教案设计
《哈姆雷特》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掌握品读人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品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品读人物的方法;2.启发诱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归纳品读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1.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课前指导学生阅读作品并写出短评,课堂上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后归结品读人物的方法。
2.让学生通过表演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学程序【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语:文学是人类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许多优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感染着读者。
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今天这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哈姆雷特》的体会。
二、梳理剧情结构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不要作声!谁来了?”)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三、剧中人物关系哈姆莱特(丹麦王子)克劳狄斯(丹麦国王)王后(哈姆莱特之母)波洛涅斯(御前大臣)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多森格兰兹(朝臣)吉尔登斯吞(朝臣)奥斯克里(宫廷大臣)四、欣赏剧本1、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问题: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呢?①哈姆莱特从前往英国的途中逃回丹麦,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②哈姆莱特是否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③哈姆莱特是否已经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毒?④雷欧提斯是否会按照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问题: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每一个悬念围绕着和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得逞和哈姆雷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观众)的心,使读者(观众)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2、尖锐的矛盾冲突问题:“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哈姆雷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哈姆雷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总之,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尖锐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3、动作化的语言哈姆雷特(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哈姆雷特:得意,纳闷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雷欧提斯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3 *哈姆莱特》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体会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及其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3、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2学情分析
1.文章篇幅较长,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理解上的不足
2.学生平时的阅读没有很多涉及到外国文学的文章,在语言的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
3重点难点
1.体会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及其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学时重点
体会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及其戏剧语言的特点,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
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人物的写作特点
学时难点
体会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及其戏剧语言的特点,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
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人物的写作特点
教学活动
1【讲授】课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