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养成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行为养成的重要性]
谈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谈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第一篇:谈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浅谈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包括四个内容:安全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真的那么重要吗?是的,同学们想想,我们身边一些成绩优秀的同学是有他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和同学关系融洽的同学在和别人交往时具有不少的交往艺术和技巧,而这些正是同学们走向社会、走向成功所必须的。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
一个班级, 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是如此,对于个人的一生,更是如此。
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
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而坏习惯,则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了的债务。
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可见,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今天,我讲二个方面的习惯。
1、安全习惯。
在很多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面前,只要我们有了良好的安全习惯,很多时候是可以幸免于难的。
比如说我们到了陌生的环境,应有观察安全逃生通道的习惯;比如行人、司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又如上下楼梯靠右慢行的习惯;骑车不带人、不冲坡、不疯打的习惯等。
2、文明礼仪习惯。
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
良好的文明习惯往往可以产生迁移的作用。
一个人在生活中处处爱清洁、讲文明,能迁移到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成为一个时时处处比较自律、办事细致认真、热爱集体、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进取的人。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文明习惯,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基础。
从本周开始,政教处将联合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组重点对全体学生的卫生文明行为习惯进行规范。
其一、在小卖部购买食品,除了饮料外,必须在小卖部消费完。
建议班主任做更严格的要求。
学生品德养成

学生品德养成学生的品德养成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良好的品德素养对学生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一、品德养成的重要性良好的品德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具备良好品德的学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他们能够与人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学生的品德决定了他们在学校环境中的行为表现。
拥有良好的品德可以使学生更加守纪律、尊重师长和同学,有效地参与到学习和集体活动中。
最后,良好的品德还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
懂得尊重、宽容、勤奋、坚持等品德特质将使学生更具竞争力,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
二、品德养成的影响因素学生品德养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品德养成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环境、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道德导向,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道德价值观。
此外,社会环境和同伴也对学生的品德产生影响。
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和朋友圈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而负面环境则容易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三、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
首先,家庭应该成为学生品德养成的基石。
家长要给予孩子爱、关心和指导,从小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学校应该设立相关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提高道德素养。
例如,可以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组织一些关于公益和志愿服务的活动。
同时,教师也要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再次,社会应该提供正能量,为学生提供机会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心。
四、教育媒体在学生品德养成中的作用教育媒体是影响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要力量。
正能量的电影、电视剧、音乐和书籍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
此外,网络平台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有益的信息和资源。
通过优秀的教育资源在教育媒体上的推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品德,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浅谈行为养成教育对小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行为养成教育对小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马营坡小学俞岩斌何为习惯?所谓的习惯就是一行为连续重复七次,就会行成一定的思维延续,总是在日常的行为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流露出来的自然意识。
习惯也分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坏习惯则会影响到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所谓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而逐渐的改掉一些不良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教育中才能养成,只要我们老师坚持不懈,我们的学生一定会从细节开始,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
年龄尚幼的小学生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习惯终身受益,作为一名学校的教育者,在引导和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通过实践与学习,我认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方方面面做起。
一、在日常教学中要做到“去哗务实”,克服困难正确引导他们一步一步走下去。
道德品质是人生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有时候很难把握,我们德育工作者常有这样的感受,多少次苦口婆心地教诲,对学生来说收获甚微。
像爱祖国,爱党之类的大道理,对于生活在殷实家庭的中小学生来说,教育者的语言总是显得苍白无力,诸如此类的疑惑和难以把握让教育者感到尴尬。
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小学德育要走出这种“唱高调,不实际”的误区,一定要从实际生活入手,讲究教育实效。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如果只讲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或者看相关的战争影片与书籍,这似乎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了。
我们应该在教育中让孩子知道该怎样好好做人,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并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譬如开展如“好孩子,做家务”的活动。
用实际的行动取代高调的口号,让养成教育变得务实而有效。
对于当前的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几乎就是家中的“宝”,家长们的那一代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实现的梦想,孩子自然就成了他们梦想的延续。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未来的成长比较重要,因为其是培养孩子个性的关键。
许多专家认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与生俱来的,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以及家长的管教和引导来影响孩子在行为方面的发展。
从科学的教育角度出发,一个孩子的品行是兴趣的体现,美学的审美,以及自
我调节能力的综合素质。
因此,小学应该采用科学性的教育方式,以引导孩子正确发展,培养孩子礼让、团结协作、冷静理智以及社会守则等正确行为习惯。
另外,家长的管教以及健全的家庭结构,也能增强孩子的行为规范特质,家长
应该正常成熟的表达对孩子的理解,给孩子提出正确的要求,当孩子有谈论或行为时批评规范,使得孩子能接受,继而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不容小视,权威机构要求社会应重视小学
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家长应积极响应责任,采取有效的对策,采用有效的教育教管方法,指导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顺利发展,面对挑战,顺利完成任务和追求梦想,努力成为一名有造诣、有担当的人。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
本应孩子们自己做得事,均由宠爱他们的家长和长辈们“承包”了。
这样孩子们就潜移默化的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然而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本文针对这一现象,简单介绍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从小开始的,但是当今社会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由于家长和长辈的溺爱,包办了很多本应由孩子自己做得事情。
从而导致这些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然而良好行为习惯往往是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下面是我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发现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帮助学生改变学习、生活中粗心大意的不良习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高,处于信息时代的青少年一代,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给老师的感觉是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做作业的速度比较快。
但是,考试测验和批改作业的效果并非想象的那样好。
满分、高分并不多,作业检查的满意度并不高。
经过仔细分析的结果是:并非学生没有掌握教学内容,而是由于在考试和作业的过程中粗心大意,造成失分、做错题。
更为严重的是,虽然老师长期指导、反复训练他们老是改不了这种坏毛病。
其实,这种现象并非仅靠教师在教学中来帮助克服改正,还需家长来共同努力。
因为粗心大意这种毛病根源于生活、学习,比如:在生活中玩具乱扔、衣物乱放家长不管,需要时家长又“帮忙”找来送至手中;做作业时书本、学习工具乱放没有收拾,橡皮不见了,笔又找不到,回家做作业时书、本被同桌的同学背回家了等等。
所以他们粗心大意的不良习惯需从学习、生活中来指导教育完成。
浅谈养成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谈养成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模式。
小学生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儿童时期是一个人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因此“养成教育”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养成教育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道:“为了把我的学生培育成道德上身心健康的人,我们把许多的精力用作奠定他们做人的道德规范上。
”养成教育必须从做人的一言一行做起,逐步培养骂人存有礼貌、办事有分寸、犯罪行为存有规范的习惯;从自尊心、蔡国用、力行、自信心、自律已经开始,逐步培养快乐同学、快乐老师、快乐父母、快乐身边的人的感情;从爱自己的物品已经开始,逐步培养快乐自己的课桌椅、快乐教室、快乐学校、快乐家庭、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从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学校规章制度,逐步培养严格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的习惯;从关心和爱惜班级并为之搞贡献已经开始,逐步培养集体主义的观念和品格。
总之,素质教育的健全其关键在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教育。
二、养成教育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构成就是言、情、意、行人与自然发展的结果。
在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中它们之间就是相互联系、相互扩散、互相促进和互相转化的。
王经情、意、行及的基础,而道德情感有利于增进道德重新认识、始终如一道德意志,并使道德行为更好地坚持下去。
道德行为的构成和发展就是个繁杂的过程,就是多种因素和途径协同促进作用的结果,须要长期实践磨练。
为了达至这一目的,在小学阶段我们必须根据《小学品德崭新课程标准》、《中小学德育教育纲要》、《大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精神对小学生的犯罪行为训练搞具体内容的精心安排。
必须并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并使他们沦为合格公民,关键就是必须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中学德育工作是整个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养成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学生在塑造自己的人格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品德正确的角度来看待事物。
通过养成教育,学校可以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处理问题时,从价值观出发,坚持正确的方向。
其次,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坏习惯会影响学生的研究成绩和健康的发展,而良好的习惯则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学校要通过养成教育,教育学生正确的习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养成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律意识。
自律是德育的核心,它是指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自觉克制、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因此,学校要通过养成教育,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自律意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养成教育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要积极开展养成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美好未来做好准备。
养成教育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中学教育是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阶段,因此,德育工作总是中学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为此,如何使德育工作更有助于培养职业人才成为当下教育部门最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与教育部门共同开展的德育工作活动表明,相较于早期的知识传授,更多的精力被投入到“养成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即注重学生学习道德、礼仪和其他有利于健康职业成长的人格品质。
养成教育的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证。
首先,养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
通过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养成教育课程,学生能够明确社会期望他们形成何种职业态度,以及确定自身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管理自身行为和职业发展。
其次,养成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不断的养成教育培训,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社会期望他们具有的职业技能,丰富自身职业素养,从而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并为自身职业发展创造可能。
第三,养成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自信。
通过养成教育,学生能够获得对自身职业发展趋势的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更有自信地解决职业问题,为自身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总结以上,养成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增强学生职业态度、提升职业能力和提升职业自信三方面,而这三方面又刚好与当下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养成教育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人格,从而培养出具有高职业态度的人才;二是帮助学生增强职业技能,从而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职业能力;三是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自信,从而帮助学生认知自身,走上发展之路。
从本文以上,可见,养成教育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增强职业自信。
因此,中学德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课程安排,充分发挥养成教育的助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而学生养成教育则是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
学生养成教育是一种长期、系统、全面的教育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学习和社交等各方面的素质。
在当今社会中,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家长所认识到。
本文就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展开分析。
首先,学生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
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学业和生活中的第一位重要因素。
健康的身体经常会带来积极的心理影响和好的表现。
然而,学生们可能因为长时间沉浸于学业中而忽视了身体的需求。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体育锻炼、制定健康饮食计划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健康,从而让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其次,学生养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素质。
一个良好的人格包括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心理状态、情感认知等方面。
学生在这些方面都需要有所开展。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纪律、培养学生尊敬他人的意识、关注社会的声音和思想感受等方面来引导学生在人格发展中更好地成长。
当然,家庭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无论是从亲情爱的角度或是教育方式上,家长们都应该去关注他们孩子的心理健康,慢慢培养和引导他们的人格。
再次,学生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成绩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学习兴趣、考试技巧等方面。
学习成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学习的质量。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探究课程、引导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素质、增加学生培养兴趣的项目等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这一方面的提高同样需要孩子的自身自觉性,家长们也需要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促进技能的提高。
最后,学生养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
学生是社会的一员,需要与周围的人依赖和交往。
良好的社交能力意味着学生可以与别人良好的沟通,尊重他人,合理处理人际关系等。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是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参与公益报告等形式来增加他们的社交体验,家长们也可以从教育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引导了解到孩子的性格特点并作出正确的教育方针。
养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论文范文

养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论文范文养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摘要:养成教育是指通过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活动,培养和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行为方式。
本文从道德教育、习惯培养、社会适应等角度分析了养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并探讨了如何有效进行养成教育。
关键词:养成教育;道德教育;习惯培养;社会适应一、引言养成教育是培养和养成良好品德、习惯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对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养成教育不仅涉及到个体的道德修养,还涉及到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本文将从道德教育、习惯培养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分析养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并探讨如何有效进行养成教育。
二、养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1. 道德教育养成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培养与养成概念、规则,培养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可以帮助个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
良好的道德教育不仅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的建设和进步。
2. 习惯培养养成教育与习惯培养密切相关。
习惯是个体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固定行为方式,对个体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养成教育,可以帮助个体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个体的发展和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 社会适应养成教育也有助于个体的社会适应。
在社会中,个体需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养成教育,可以帮助个体学会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取得成功。
三、有效进行养成教育1. 树立榜样养成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通过树立榜样来引导个体。
榜样是个体学习和模仿的对象,能够帮助个体树立正确的导向。
榜样可以是家庭中的长辈,也可以是社会中的优秀人物。
通过引导个体学习和模仿榜样,可以促使个体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2. 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行为养成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行为养成的重要性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只有充分认识各种教育和各科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其优化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的一门学科,和语文、数学甚至和音、体、美等学科比较,它课时少,每周每班只有二节课,而且几乎没有书面作业,也很少笔试,但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决不亚于任何一门学科,甚至还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思想品德课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特殊作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各科教学都承担着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然而其它学科都是根据各科教学大纲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只有思想品德课才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行为的专门课程。
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
而思想品德课的系统性就决定了它是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渠道。
二、实施素质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表现素质教育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因此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习惯终生都能起作用,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促进德育实效性的增强。
活动和实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
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成年人和青年人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信念和需要,而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则主要来源于情感和兴趣。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课堂教学改革首先必须解决好教学目标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把认知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轻视甚至排斥学生其他素质发展的要求,这是课堂教学非素质化的突出表现,这不利于全面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必然要改变这种单一化目标,而选择全面化、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素质化。
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应包括:(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道德知识和基本规范的认知目标;(2)培养世界观和道德、审美、劳动等观念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的情感目标;(3)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行为目标。
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doc

珠晖区叉车小学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开展“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养成教育为学生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才会起到促进作用。
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它是种种错误甚至罪恶的渊薮。
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使人终生受益。
总之,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学生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养成教育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
行为习惯及人的修养,涉及人际关系,它不仅对本人起作用,还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界起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不尽人意的事都是由人的不良行为和习惯造成的。
现在的中学生迟早要走入社会,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我国的社会风气。
为了建设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必须抓紧搞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抓好养成教育,还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
因为外国人来到中国,首先接触的就是我们的行为习惯。
(三) 养成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德育习惯的形成是我们品德教育的结果,它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只有认识而没有养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教育的“质”的指标。
看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看看校风,基本情况就掌握了。
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重视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使之成为品行优秀、表里如一的人。
浅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浅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发表时间:2017-05-24T16:38:49.8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9期作者:包文昱[导读] 要抓住时机从点滴做起,只有长期、反复、不断强化,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才能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东路第二小学(兰炼二小)730060俗话说:“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身。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知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它将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影响着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因此,从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我从未放松过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从道德行为习惯入手,是发展小学生品德的最有效途径。
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不良品质和习惯日后很难矫正,有的甚至可能伴随人的一生。
而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则终生受益。
养成教育是一种点滴入微的教育,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
小学生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注重自身的清洁,注重所处环境的清洁,能够爱护自己、爱护环境。
这也是学生素质高的重要体现,因此,对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养成教育要注重对好习惯的认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日后成才的重要条件。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成才所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
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的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注重认知的实施。
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实施养成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形成共识,从而取长补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的关键——养成教育

德育教育的关键——养成教育【摘要】人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道德判断之类的理性使然,更多的是习性使然,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本文旨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德育教育养成教育一个人道德品质的确立,在于一点一滴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古希腊哲人曾指出:“德是表现在行为上的习惯”。
古罗马一位作家也曾说过:“在任何事情上,习惯总是极其有效的主人。
”在德育工作中,抓好学生养成教育非常重要。
德育教育往往忽视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养”。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是其品德、人格的体现;国民的行为习惯,就是一个国家道德水准的体现(故有“德行”之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非常关键。
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会于巴黎,有人问其中一位获奖者:“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你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又回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学者的这番话,从根本上说是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做人。
学者的回答说出了最普遍而又最具有教育意义的道理——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现在的独子们,以自我为中心,一切围绕我转;孤独感特强;家务事不会做,自制力特差;意志力薄弱,依赖性特强;追求享乐,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不讲责任、权利、义务、法制;对人对事冷漠,善恶不分,美丑不辨,是非不明。
由此可见,养成教育影响一个个家庭,以至整个社会。
要扭转社会风气,必须补上“养成教育”这一课。
学校教育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道德水准高、文明层次高、思想品质高的接班人与劳动者。
养成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养成教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1.养成教育促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余学科有所不一样,他需要一个宽泛的社会环境作为支点,只有在优秀的大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才能更为显然地表现出来。
在目前的教育界内,“养成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教育思想,每一个教育领域都在找寻自己与“养成教育”的必定联系,这类大众的认同度提高了“养成教育”在社会中的影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供给了优秀的外面环境。
在这类外面环境的影响下,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气氛的涤化,为受教育者创造一个优秀的学习气氛。
因此,“养成教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不只仅关于其内部环境有长久的影响,促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基础。
同时,还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优秀的外面环境,促动外面环境的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打破,使受教育者在一个优秀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促动习 J 质的养成。
2.养成教育有益于完美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完美,教育成效不好,究其本源就在于缺少优秀的制度规范。
“养成教育”恰好增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完美这个现状,经过对“养成教育”的理解和概括,将其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去,有益于成立切合受教育者需求的,知足受教育者发展方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在受教育者的成长过程中,落实“养成教育”,辅助受教育者内行为和习惯上有所养成,形成必定的自律意识,使受教育者可以客观地评论自己,理性地对待社会中的各样现象,踊跃地面对人生。
经过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成立,促动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的连续规范。
3.养成教育有益于齐集思想政治教育由知识转变成实践的力量实践的重要性是无须置疑的,不论是在荀子提出“养成教育”的古代,仍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日,实践的重要性都是不能否定的。
任何知识,只有经过实践的查验才可以获取认同,任何文化也只有经过实践的查验才可以为人们所接受,“养成教育”理念就为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了一个优秀的基础,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经得住查验的一种活动。
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养成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养成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当代教育不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应试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而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教育目标。
因此,养成教育得到进一步推广,已经逐步成为教师与学者关注与讨论的焦点。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教师只是对养成教育的概念有所了解,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在教育中开展养成教育。
基于此,提高对养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起众多教师的思考与关注,推动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提高养成教育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养成教育的概念及本质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养成教育已经得到进一步发展,众多专家与学者对养成教育的概念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由此可以看出,养成教育就是针对于学生行为、习惯和思维意识的教育,其本质在于提高塑造学生的发展潜力,通过一定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养成与塑造,帮助学生在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中爆发出更大的潜力。
二、养成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重视对学生应试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从主观上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更进一步说,传统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与养成教育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后者重视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塑造与培养,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因此,对当前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发展潜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中获得更大提升。
具体地说,通过养成教育,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对学生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进行培养。
其中,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拥有更好的表现,而更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养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养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既包括准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积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
养成教育大体包括如下内容。
一、心理养成。
人的学习水平及其他素质的提升,既包含智力因素,也包含非智力因素。
在智力相当、条件相等同的情况下,成功的概率更倾向于那些非智力因素。
心理方面的养成教育就重在此方面水平的培养。
根据学生心理的结构特点,教育者应主要从四个方面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通过展开知识抢答赛、智力竞赛、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训练其智能。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水平,发展其思维水平和创造水平。
2.展开各种专题活动。
组织成立的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兴趣小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意志、情感、信念等。
3.鼓励学生自尊、自重、自爱、自信,培养其自我意识。
4.塑立榜样。
介绍阅读各种有益读物,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和个性品格。
二、形为规范养成。
这方面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学会做人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总体上看,行为规范应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促使其良好习惯的养成。
1.以爱国主义意识为主线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
学校定期展开各项德育工作,内容要紧扣学生实际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
2.以"公民意识"为核心的大全民素质观养成。
增强与社会司法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上好法纪课,树立法律观点,遵纪守法,学习理解公民的权力和义务,培养社会责任感。
3.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养成。
主要是落实《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
培养学生勤劳节约,艰苦奋斗,不怕挫折,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爱护公共卫生,遵守公共秩序,等等。
三、察口。
所以,学校应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作业,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养成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行为养成
的重要性]
论养成的重要性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行为养成的重要性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行为养成的重要性谭丽清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只有充分认识各种教育和各科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其优化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的一门学科,和语文、数学甚至和音、体、美等学科比较,它课时少,每周每班只有一节课,而且几乎没有书面作业,也很少笔试,但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决不亚于任何一门学科,甚至还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首先是由它的系统性决定的。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各科教学都承担着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然而其它学科都是根据各科教学大纲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只有思想品德课才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行为的专门课程。
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
而思想品德课的系统性就决定了它是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渠道。
二.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又表现在它的情感性。
素质教育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因此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成年人和青年人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信念和需要,而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则主要来源于情感和兴趣。
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感教育。
各科教学都要有激情,但只有思想品德课是把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列为首要任务的。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要贯穿于每一节思想品德课的始终。
如果思想品德课这一教学要求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则强烈的道德情感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强大的学习动力,进而促使素质教育的实施。
三.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也表现在它的辐射性。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大学校德育工作力度。
各科教学是学校德育最经常的途径。
校级、班级教育和少先队教育也是学校德育的实施途径。
然而各科教学和各种班队教育在实施德育时,除考虑自身的特点外,还要注意德育的层次性。
比如,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各科教学和各种教育都要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高年级和低年级应该有层次上的区别,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就是这种区别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也就体现了思想品德课对各科教学和班队教育的辐射功能。
如果在小学德育一体的整体教学中,认真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然后结zz课或一个
单元的思想品德课的训练要求,组织开展一次班会或少先队中队活动,那该教学是很有效的。
之所以有效,原因之一,就是充分地利用思想品德课对班队活动的辐射作用。
四.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还表现在它的突破性。
在应试教育泛滥时,思想品德课不被重视,不少的学校思想品德课很少有专职老师,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学校把思想品德课上成语文课或数学课,连课本都不给学生订。
有的学校,虽然开了思想品德课,但由于只是搭头课,老师把课上得枯燥无味。
因此,选择思想品德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突破的力度将会更大。
在全面实施愉快教育的改革中,选择德育为突破口,要求把思想品德课上成学校的拳头产品课,因而有力地推动了愉快教学改革实验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