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王》分析

合集下载

《李尔王》书评

《李尔王》书评

《李尔王》约写于1605年,取材于英国民间一个古老的家喻户晓的传说,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

故事讲的是年老昏聩、刚愎自用、目光无识的李尔王把国土分给了虚伪的大女儿吕甘、二女儿贡纳莉,却把诚实率直善良不会取悦父王的小女儿科第丽霞驱逐到国外.科第丽霞被迫离家出走,与爱她的法兰西国王去了法国。

李尔王自己仅保留国王的尊号和一百名侍从,准备轮流住在两个女儿家中安享晚年。

谁料两个大女儿达到目的后却原形毕露,把老父赶出家门,李尔王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小女儿得知李尔王的凄惨遭遇,起兵讨伐两个姐姐,不幸失败,最后被俘含恨自刎,李尔王也在悲痛疯癫中死去。

当然,两个坏女儿的下场也是可悲的.李尔王这个糊涂虚伪的老国王,因为自己的虚荣之心,害了自己更害了那个善良天真的小女儿科第丽霞,在我们看来他遭到这样的后果是活该、是自食其果,话又说回来,人到老年遭受到如此的待遇应该说是他一生中最苦的果子了,更惨的是最善良的女儿又死在了自己的前头。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是一个平常人,是和我们一样的平常人,如果他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听别人的劝言和真话的时候又怎么能够在自己的王位上做到现在,又怎么能够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如此呢?可是,由于他平时身居高位,长期生活在一呼百诺的宫廷之中,周围都是争先恐后向他邀功献媚之人,所有的人或事都围绕着他转动,以他的好恶为好恶,以他的是非为是非。

年月深久,他就像一个上了瘾的吸毒者,奉承和献媚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每一刻都离不开歌功颂德。

李尔王的大女儿吕甘和二女儿贡纳莉更不用说了,是一个狠毒、不忠、不孝、不贞、无知的女人,为了各自的利益驱赶自己年迈的老父,为了自己心中喜欢的浪人而毁灭自己的家,更是相互残害生命,直到死都不知道她们喜欢的那个男人也同样是一个狠毒的男人,而他只是在不断地利用她们罢了,或许是因为她们是国土的拥有都而对待依附她们的丈夫不屑一顾,甚至骂自己的丈夫是懦夫,可怜的两个男人,因为权利而葬送了自己的幸福一生。

《李尔王》剧本分析

《李尔王》剧本分析

《李尔王》剧本分析《李尔王》剧本分析创作背景:《李尔王》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动荡不安的英国社会的面貌,也是作者对专制王权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歌颂。

受狡诈冷酷的女儿和阴险残暴的女婿的虐待,李尔由专横暴虐、刚愎自用的统治者,一下子变成了"流浪的叫花子般的国王",这个过程具体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晚期封建阶级走向衰亡的历史。

葛罗斯特受到作为冒险家、阴谋家的儿子陷害后所说的"城市里有暴动,国家发生内乱,宫廷之内潜藏着逆谋;父不父,子不子,纲常伦纪完全破灭"这番话,正点出了封建主义解体、资本主义兴起的过渡时期封建伦理道德趋于崩溃,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替代旧的纲纪伦常的历史真实。

简单介绍下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围绕着不列颠老王李尔展开,叙述了年老昏聩、刚愎自用、目光无识的李尔王把国土分给了虚伪的大女儿高纳里尔、二女儿里根,却把诚实率直善良不会取悦父王的小女儿考狄利娅驱逐到国外,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

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只好被迫流亡,并且发了疯。

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

但是军队失败,她也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也悲痛地死去。

人物分析:悲剧人物的性格被亚里士多德定为悲剧六个成分中仅次于情节的第二位因素。

李尔原本是一呼百应、高高在上的英格兰王。

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却又任性、独断专行。

听惯了赞扬与奉承的李尔,在听到小女儿科第利霞毫无修饰的表白后,他大发雷霆将她远嫁法国;忠心的肯特也因直言劝谏而被流放。

他因此而铸成大错,酿成悲剧。

也正因为他显而易见的缺陷才使他成为一个普通人。

因而,他及他所犯的普通人犯的错误更让人们感到可亲、可信。

而且,"他在接二连三的苦难中脱胎换骨,从一个暴躁、固执、任性的暴君变成一个对于世上一切受苦受难的人极为同情的老人"。

开始时他接受不了命运对他的捉弄。

《李尔王》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外国文学)

《李尔王》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外国文学)

《李尔王》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李尔王》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非常重要的戏剧作品。

《李尔王》作于十七世纪初的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末期,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

但当时封建势力尚未清除,萌芽的资本主义已经显露出罪恶的端倪。

封建社会被奉为神圣的纲纪伦常受到冲击,各种私欲开始膨胀,英国社会出现了各种丑恶现象。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代表,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莎士比亚对人和人性问题有着异常的关注和敏感。

莎士比亚痛感于社会的黑暗与混沌,人与人之间的凶残和冷酷,传统价值和美好信念的颠覆,深刻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呼唤人们从噩梦中醒来。

《李尔王》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背景下而完成的作品,深刻的反映和揭露封建王权的腐朽和人伦社会的黑暗,并且在戏剧中将其放大和突出,增加了戏剧的冲突,形成了更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塑造了更加生动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

而《李尔王》中最主要的人物形象就是国王李尔和他的小女儿考狄利娅。

一、被自私和虚荣淹没的李尔王李尔王的一出场就是给三个女儿分配国土的场景,他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相信了口蜜腹剑言不由衷的高纳里尔和里根,却对正直纯洁、不愿阿谀奉承的小女儿考迪利娅大发雷霆,没有分给她一寸土地和嫁妆,就把她远嫁到了法兰西。

然而,后来李尔王的命运却是急转直下,与曾经的尊贵奢华竟是天壤之别。

他失去土地后,被两个女儿轮番的羞辱虐待,最后被赶出去,流落荒郊野外,没有栖身之所。

然而,最终一直深爱着他,为他发兵夺回王权的却是当初那个被他抛弃的小女儿考狄利娅。

最后,考狄利娅被杀害了,李尔怀抱着女儿,深深的忏悔,并跟随心爱的女儿悲痛的死去了。

结局是那样的令人悲伤和惋惜,而这个自食苦果的结局完全是拜李尔自己所赐,曾经拥有至高无上的王权,人人阿谀奉承,致使他的虚荣心日益膨胀,再听不进任何逆耳忠言,他从不考虑女儿们真正的想法,只是自私的要求所谓的“孝顺”,来满足自己那可笑又可悲的虚荣心。

李尔王情节的艺术特色

李尔王情节的艺术特色

李尔王情节的艺术特色《李尔王》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也是西方戏剧历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从情节、人物、语言和主题等方面分析《李尔王》的艺术特色。

一、情节《李尔王》主要讲述的是李尔王为了争夺王位而导致家族瓦解和自身的悲惨命运。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发展迅猛,环环相扣,充满着悲剧冲突。

在情节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人物为李尔王、老耶鲁、雷根和高奇斯特。

李尔王为争夺王位,分封给两个女儿,结果发现分错了,最终导致国家的灾难和个人的悲惨命运。

整个故事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不可控制性,在情节紧张中同时又体现出莎士比亚的悲剧冲突和音节的和谐美感,这也是莎士比亚戏剧的重要特色之一。

二、人物《李尔王》的人物形象深刻细腻,特别是李尔王、老耶鲁和高奇斯特三位主要人物。

李尔王坚定的信仰、爱与义的观念与他的愚昧和傲慢相互交织,使他成为了人物塑造上的一个标志性形象。

老耶鲁则是最具悲剧性的人物,他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开始了剧情反转。

高奇斯特则是一个善恶难辨的人物,她卑鄙、阴险,但也有她的仁慈和关爱。

人物的深刻和细腻塑造,让观众更能感受到故事主题所蕴含的悲剧冲突和人类困境。

三、语言莎士比亚作为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语言不仅美丽,而且天马行空,不拘于形式规范。

《李尔王》中的语言使用有些奇诡,但正是这些奇诡的语言构造了这部剧的深度表现力。

例如:整剧的开始就是异变,天空中的乌鸦为剧情做了铺垫;雷根与高奇斯特的对答中,尽是刀刃般的语击和出奇不意的变化。

这些特别的语言表现方式,为故事塑造了更深的内在世界和更强的文化感染力。

四、主题《李尔王》所体现的主题是人性的阴暗面和人类共同的命运。

整个故事中充分体现了人性的无常和自私,以及权力的腐败和失控,表达了人类所面临的内在与外在的困境。

而这样的主题不单是当时的西方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而是一种全人类的共同命运。

因此,这是《李尔王》至今仍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之一。

综上,莎士比亚的《李尔王》通过情节、人物、语言和主题等方面的精湛展现,成为了不朽的戏剧经典,激发和引领了世界戏剧创作的不断进步和向前发展。

浅谈《李尔王》的人文主义思想

浅谈《李尔王》的人文主义思想

浅谈《李尔王》的人文主义思想《李尔王》是莎翁四大悲剧之一。

莎翁站在先进思想的立场上,通过描写王室家族的内乱和李尔王的大起大落,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伪善的人伦关系,肯定了同情、博爱的道德原则,表现了通过道德改善产生理想君主的思想。

在剧本里,剧作家通过塑造一系列崭新的人物形象,以及一系列人物前后思想的转变,歌颂了人文主义理想。

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先进的思潮,无可置疑地带上了时代的烙印。

莎翁写的悲剧往往激荡着热烈奔放的人道主义,但随着资本主义日益严重的社会罪恶,他的理想又与现实发生尖刻的矛盾,人文主义理想在黑暗的社会现实面前出现了危机。

在剧中,代表人文主义理想的考狄利娅、肯特等人物被反动势力逐出宫廷,而黑暗势力如吕甘、高那里尔、爱德蒙等代表人物获得权势,就是这种危机的反映,但是尽管如此,莎翁从未放弃对人文主义的追求。

在戏剧开始时,李尔王是一个大权独揽的封建专制君主。

一直以来,他都拥有绝对权威,他的话就是最高法令,不许别人违抗。

平时他刚愎自用,脾气暴躁,偏爱谄媚之言,性情反复无常。

当他要分国土给女儿们时,他根据女儿们的甜言蜜语来判断她们的孝顺程度,他听了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的甜言蜜语,感到非常高兴,给了她们丰厚的财产。

代表人文主义思想的小女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说了实话。

李尔王听后勃然大怒,当即断绝了和她的父女关系,把她“驱逐出境”,嫁给了法国国王。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尔王平时是多么昏庸、残暴,偏听偏信,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暴君,一个极端专制主义的化身。

莎翁一贯反对暴君、暴政,因此对他采取批判的态度。

李尔王在受到两个女儿的不公正对待后,流落到荒野上。

这是李尔王思想上的转折点。

他在风暴中亲自感受到了人民所受的痛苦。

在经受大自然的狂风暴雨袭击的同时,李尔王内心也经历了一场更强烈的风暴。

李尔王在苦难中重新认识现实社会,在苦难中重新体验人,认识人,并进而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对自己命运和一切不幸者命运的共同性的认识,构成了李尔王恍然大悟的最高瞬间之一。

[转载]对《李尔王》的人物形象分析_simplelisa

[转载]对《李尔王》的人物形象分析_simplelisa

[转载]对《李尔王》的人物形象分析_simplelisa一、人文主义精神的捍卫者考狄利娅:考狄利娅身上体现着与当时的世俗社会格格不入的美好品格。

当两位姐姐急于用热切而又虚伪的话来表达对李尔的爱时,她想到的是“考狄利娅应该怎么好呢?默默地爱着吧。

”她不以娓娓动人的口才和违心的话语来取悦于父亲,而是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她内心里深爱着父亲却又坦言出嫁后不能全心全意爱着父亲。

她认为精神上的富有比物质财富更重要,真诚无私的爱、个人尊严和人格独立胜于父亲的国土。

她寄托着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

作品的悲剧性的突出体现之处就在于考狄利娅之死。

她的死增加了戏剧的艺术震撼效果和感染力,也使得人物形象在读者的惋惜深思中不断充实、完善、丰富起来。

同时,考狄利娅的死又带有一定必然性,她善良、诚实,与世俗社会不容,她的城市严谨的话语拉开了悲剧的序幕。

她过于完美,接近于神的形象,在伦理败坏的社会里难有立足之地。

考狄利娅之死的另外一个作用是为李尔之死做铺垫,李尔的最后的希望,美好的愿景寄予小女儿身上,小女儿的死意味着希望的破灭。

因此,他只能死去,在残酷无爱的世界里多待一刻都是对他的酷刑。

考狄利娅是美好人性的象征,安排这样的人物死去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莎士比亚对人性的质疑,对人文主义理想的迷惘。

肯特:肯特是戏剧中从头至尾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的人,是理性思维和真相的代表。

在戏剧开场时, 刚愎自用的李尔执意要把领土分给两个女儿,并把最孝顺的小女儿赶出国门。

面对这样固执、狂怒的君王肯特毫不畏惧:“你究竟要怎样, 老头? 你以为有权有位的人向谄媚者低头,尽忠守职的臣僚就不敢说话了吗? 君主不顾自己的尊严, 干下了愚蠢的事情, 在朝的端人正士只好直言极谏。

”即使被李尔错误地放逐,他仍然忠心耿耿, 暗中追随君主: “我已经完全隐去我的本来面目, 要是我能够把我的语音也完全改变过来, 那么我的一片苦心,也许可以达到目的。

被放逐的肯特啊, 要是你顶着一身罪名, 还依然能够尽你的忠心, 那么总有一天,对你所爱戴的主人会大有用处的。

《李尔王》分析ppt课件

《李尔王》分析ppt课件
16
大学生亲情教育
《李尔王》的悲剧启示读者,人性 的贪婪、极端的利己主义常常会造成 亲情的遗失。父母进行沟通,提高亲情意识和 感恩意识,这样才能使得《李尔王》 中给我们展示的亲情悲剧不再重演。
17
18
8
双线结构的应用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运用了双情 节的发展形式,双重情节中存在性别、 地位、心理及生理上的几种二元对立, 不仅避免了主次情节的重复,而且使 二者成为有机统一体。这个手法的运 用也使得该剧的悲剧意义更具有普遍 性,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强化了人文主义主题。
9
自然情节的应用
主要体现在对暴风雨的应用上,剧本 开始时天气晴朗宁静,自然界安宁有 序,而当李尔被逐出家门时天气骤变, 狂风大作,整个自然界仿佛失去了控 制,悲剧就便在狂风暴雨中展开。这 里天气由晴好到暴风雨的变化与剧情 从开端到高潮的发展相一致的,不仅 推动了剧情还使全剧主题得到了深化。
2
主要人物:
爱爱葛肯奥康勃法小二大李
德德罗特本华艮兰女女女尔

葛 罗 斯 特
伽 葛 罗 斯 特
斯 特 伯 爵
伯 爵
尼 公 爵
尔 公 爵
第 公 爵
西 国 王
儿 考 狄 利 娅
儿 里 根
儿 高 纳 里 尔
不 列 颠 国 王
之之
庶子

3
从古老神话到荒诞预言
《李尔王》故事源于古代传说,剧中 葛罗斯特的故事取自锡德尼的牧歌传 奇《阿卡迪亚》,莎士比亚在将这些 传说、传奇演化为戏剧情节时,神话 中的哲学母题一方面奠定了戏剧的稳 定性和涵养性,另一方面损害了戏剧 结构的有机性和叙述性的统一,从而 造成了情节的突兀。
4
《李尔王》开幕,老国王李尔在分 割国土时要求三个女儿表白对他的爱 并作为分割土地的标准,这个开头是 典型的童话故事,整个改编保留了童 话所具有的哲理性结构和抽象性演绎 的套路。这场戏表明:爱只能发自内 心,不可强求而得,也不可以以物换 取。对于这一传奇式的场面,我们要 当做一个预言来看。

李尔王人物分析范文

李尔王人物分析范文

李尔王人物分析范文《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该剧以英国历史上的国王李尔王为背景,展现了权力、欺诈、背叛和痛苦等主题。

在这部戏剧中,李尔王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角色,他的形象丰满而复杂,具有多面性。

本文将通过分析李尔王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揭示其人物特点。

首先,李尔王是一个具有威严和正直品质的君主。

在第一幕中,他决定将王国分割给自己的三个女儿。

他要求女儿们用言辞来表示爱意,以决定每个女儿得到的领土。

然而,长女甘燕和次女雷根明显是虚伪的,只有最小的女儿科康利不愿迎合父亲的要求,她坚持说自己是“由愿望只做声为准,而不做体作为”,这让李尔王大怒。

这一幕展示了李尔王对权力的错误认识,以及他对伪善的嗤之以鼻。

他期望女儿们的爱意是真实而深切的,但最终他却被伪善的表象蒙蔽。

其次,李尔王在过程中逐渐醒悟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随着他失去权力和地位,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行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愚蠢。

在流浪的时候,李尔王经历了痛苦的考验,见证了人性的丑恶和虚伪。

他发现真实的爱是没有条件的,他后悔当初拒绝了科康利的表白,而对甘燕和雷根虚伪的言辞深感懊悔。

这一过程使李尔王逐渐变得谦卑,他内心的傲慢和自负被击碎,他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

此外,李尔王的精神状态也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他开始变得疯狂,背离了现实。

他剥去了王位和权力的外衣,成为一名流浪汉,但他却开始感到无助和绝望。

他的精神崩溃表现出他内心的痛苦和悲伤,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爱过科康利,他深陷内疚和自责之中。

他失去了对现实的认知,开始相信只有他所经历的痛苦才是真实的,而其他人都是虚假的。

这一过程凸显了李尔王内心的混乱和挣扎。

最后,在剧末李尔王死前的场景中,他在与科康利的对话中体现出自己的悔过和智慧。

虽然他承认自己犯下了错误,并后悔当初如何对待科康利,但他也明确表示他并不是一个完全受害者。

他认识到自己在过去的行为中也存在着错误,因为他没有预见到女儿们的背叛。

《李尔王》的悲剧意识分析

《李尔王》的悲剧意识分析

《李尔王》的悲剧意识分析摘要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以李尔王与小女儿考狄利娅的矛盾始,以李尔王与小女儿的情感守护为终,通过言语活动和心理的距离、个体的分裂与迷失和疯癫的终结,来演绎人的命运悲剧、人性的悲剧乃至人类的悲剧,并从感情这“唯一的言语”入手为人类悲剧的自我和解做出探索。

关键词:《李尔王》悲剧意识分析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威廉·莎士比亚生活于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

但是,这个时代“在自然观、历史观、与伦理道德观等诸方面都与基督教文化观念有着关联”。

这是一个不断发生“人的状况的变化”的时代。

在雅斯贝尔斯眼里,这种变化“是历史上生活方式的富有意义的连续运动”,交织着新与旧的交替,而“新旧交替便是悲剧的领域”。

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就产生于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作为反映时代状况的作品,挟着强烈的悲剧意识,像是一道明亮的闪电划过文艺复兴时代的天空,在人们用各种语词编织的阐释之网里变换着形状,与时代共存并延续至今。

一言语和心灵的距离:命运悲剧的起源迈克尔·莱恩认为,只有借助“语言”这一“间接或中介的形式”才能使人“能够被直接认知或被按照他们的本来面貌认知”,但“语言只是一种没有任何内在的真实的保证的媒介,它能够引起认知上的错误,而且它也可能被有意地用来引起这种错误。

……它可以是肯特的简单、朴实、充满忠诚的情感的直接表达,也可以是高纳里尔和里根的夸张但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爱的宣言。

这一间接呈现的程式就这样产生出将居于剧本关注的核心的主题、问题或观念。

”据此可以认为,悲剧意识作为《李尔王》“剧本关注的核心的主题”直接形成于李尔王和三个女儿之间的对话。

李尔王深感自己老迈,“决心摆脱一切世务的牵萦,把责任交卸给年轻力壮之人,让自己松一松肩,好安安心心地等死。

”“为了预防他日的争执”,于是,他以“谁最有孝心,最有贤德”为标准把国土“划成三部”,算是把三个女儿的嫁奁。

莎士比亚《李尔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莎士比亚《李尔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莎士比亚《李尔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莎士比亚《李尔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品提要】大不列颠国王李尔年事已高,决定把国土分给三个女儿,安享晚年。

对《李尔王》的悲剧性的理解

对《李尔王》的悲剧性的理解

对《李尔王》的悲剧性的理解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中期作品。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是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故事本身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

《李尔王》描写一个专制独裁的昏君由于刚愎自用,遭受到一场悲惨的结局。

《李尔王》按两条线索发展故事。

主线是李尔王放下王权感悟亲情,最终才懂得小女儿的爱。

暗线是爱特门设计陷害兄弟埃特加和父亲葛罗斯托,却自取灭亡。

故事开头是李尔王欲摆脱一切世务的牵萦,分封他的国土。

谁最有孝心,最有贤德,就给她最大的恩惠。

女儿吕甘和贡纳梨竭尽敬爱之词来向父亲李尔王表达她们对父亲的爱以得到更多的土地。

小女儿科第丽霞听到姊姊将她们对父王的爱说得天花乱坠来讨好父王,选择默默地爱着。

李尔王十分愤怒,和科第丽霞断绝一切父女之情和亲属的关系。

肯脱为此事进谏,也被驱逐出境。

李尔王带着一百位士兵去到贡纳梨处居住,但贡纳梨要求减少他的扈从的人数。

李尔王知道贡纳梨并非真心孝顺自己时,懊悔之前如此对待科第丽霞。

他打算到另一个女儿吕甘那,结果同样遭受了无情的怠慢。

李尔王愤而出走,葛罗斯托不忍心他流离失所,给予他帮助。

先前设计陷害哥哥埃特加的爱特门得知父亲帮助李尔王,决定告诉贡纳梨和吕甘,企图继承葛罗斯托的爵位。

科第丽霞得知父王的现状,率法国军队拯救父王。

不料,父女俩双双被俘虏。

爱特门暗传命令杀死科第丽霞。

李尔王得知科第丽霞的死,悲痛万分,抱着科第丽霞死去。

爱特门同时勾引贡纳梨和吕甘,两姐妹互相残杀,贡纳梨毒死妹妹吕甘后,绝望自杀。

而爱特门在与兄弟埃特加的决斗中死去。

《李尔王》的悲剧在于李尔王对权利与爱的错误理解。

当一个人能够极其容易地办到他想要办的事的时候,在行动上不受任何制约和监督的情况下,他根本不会坚持最正义的事情,这样一个具有无上权力的人,他的决定和所作所为绝对不会比世界上最不正直的人的所作所为要好些,往往会给别人和他的权利所能达到的地方带来更大的危害。

莎士比亚《李尔王》的艺术特色

莎士比亚《李尔王》的艺术特色

莎士比亚《李尔王》的艺术特色
1、深入刻画人物形象:
莎士比亚在其文学创作中十分擅长塑造人物形象,在《李尔王》中更是深入刻画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结构布局并行交错:
《李尔王》在结构上呈现出并行交错的特点。

李尔王的二女儿里根与大女儿高纳里尔,通过花言巧语逐渐获得了年迈的李尔王的信任,但当她们获得权力与国土之后,就对李尔王步步紧逼,迫使其逊位。

且在狂风暴雨的夜晚将他驱逐出宫,导致李尔王在绝望中奔向风雨交加的荒野。

3、鲜明的民间文学特色:
在创作《李尔王》时,莎士比亚采用了民间文学的创作手法,这就为整部戏剧赢得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使其更加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

4、丰富多彩的戏剧语言:
在《李尔王》中,莎士比亚大量使用民调、比喻、谚语、双关语、谐语和成语,极大地增强了戏剧语言的生动性。

李尔王分析

李尔王分析

在悲剧开始时,李尔王是作为一个专制的独裁帝王的形象出现的。

处于七、八十年的至尊地位,使他不仅刚愎自用,而且性情暴躁了。

他要求儿女们象他几十年统治下的臣民一样绝对地服从他;他幻想把领土、王权全都放弃,照享权力和尊荣。

正是由于他的刚愎自用、性情暴躁,使之惑于虚夸、谄媚,容忍不了小女儿直言的真实和顶撞,发展成践踏天伦挚爱和君臣关系的专横暴戾;小女儿应得的家产和土地被他命令她的两个姊姊平分,进忠言的侍臣肯特伯爵被驱赶出境;而用无耻的谎言与奉承谄媚他的大、二女儿却把其权力和土地一起骗到了手。

接着,李尔就开始自食其果。

他在高纳里尔处居住不久,这个大女儿就虎起脸要删减他的“有恃无恐”的随从,以掌权者的威严逼他让步,使他在自己让出权力、地位、土地,下位伊始的时刻就碰壁。

但他受到了大女儿的冷落后,还想着里根,幻想“我还有一个女儿哩”。

小女儿更有甚者的言论和行动在敲击着他。

她的丈夫康华尔把他的仆人枷了起来。

她和大女儿此唱彼和地向他进攻,说他的随从“依我看来,一个也不需要”,“他的那帮跟随的人,我可一个也不能容纳”。

随着两个女儿的傲慢相待,他的臣仆也对他轻视起来。

现实的实际关系的变化,极为沉痛地刺激着李尔的心灵。

以致他全部生活的信念都破灭了,他对于自己以及他在世界上的地位有了一种认识。

他不得不抛弃关于自己地位特殊的概念,感觉到了他也是同别人一样的人。

假如一个人没有了权力、没有了财富、没有了地位的话,那么他尽管过去是令人尊敬的国王,现在也不过变成了“一个可怜的、赤条条的两足动物”而已。

“两个不孝的妖妇”终于使他睁开了眼睛。

李尔的思想感情随着现实的惩罚、处境的突变,对人与人之间冷酷关系的强烈感受而有了极大的变化。

女儿们的忘恩负义和忍心害理给他留下了永久的斫伤;他透过她们的极端自私和凶残冷酷看到了种种罪恶与不义。

李尔从开始的谅解、呼吁、不肯让步,慢慢转向痛心、妥协和暴怒。

他被激疯了,他奔向了暴风雨中的荒野,他呼叫霹雳与大风雨,他“在跟暴怒的大自然竞争”“在他渺小的一身之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比暴风雨的冲突更剧烈的斗争”。

爱的拯救从古老童话到荒诞寓言莎士比亚《李尔王》解读

爱的拯救从古老童话到荒诞寓言莎士比亚《李尔王》解读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爱的拯救:从古老童话到荒诞寓言——莎士比亚《李尔王》解读
在文学的长河中,爱的拯救主题始终是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从古老童话到 荒诞寓言,这种主题反复出现,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而在这些故事中,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则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诠释了爱的拯救主题。在本次演 示中,我们将探讨这一主题在古老童话和荒诞寓言中的呈现,以及莎士比亚如何 赋予《李尔王》新的生命力。
爱的拯救从古老童话到荒诞寓言莎 士比亚《李尔王》解读
基本内容
在文学的海洋中,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无疑是一座矗立着的丰碑。这部创 作于1608年的戏剧,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沉的主题,一直以来吸引着无数读 者的目光。它既是英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的经典。
《李尔王》是一部以悲剧收尾的文学作品,但它的内核却充满了爱的拯救。 从古老的童话故事到荒诞的寓言,莎士比亚用他的笔,为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各种 面向。在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追求爱和尊严的人如何在 生命的暮年发现自我和爱的真谛。
总的来说,《李尔王》是一部深刻诠释了爱的拯救主题的伟大作品。通过对 比古老童话和荒诞寓言,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莎士比亚在诠释这一主题时所 展现出的独特之处。无论是从情感表达、人物塑造还是故事结构上,莎士比亚都 让观众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李尔王》中的爱不仅仅是单纯的亲情或爱情,而是一种博爱,它涵盖了人 性的所有美好面。正如剧中所呈现的那样,爱能够化解仇恨、抚平伤痛,让迷失 的人找到方向。爱的力量无法被财富、权力所衡量,却可以在最黑暗的时刻为人 们带来光明。
《李尔王》中的爱与拯救,也并非仅仅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或者道德的说教。 它更是一种对生活意义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在生 活的压力和困境下,如何坚持对爱的信念和对尊严的追求。这种坚持并非一种固 执己见,而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尊重。

《李尔王》文学赏析

《李尔王》文学赏析

《李尔王》文学赏析《李尔王》文学赏析《李尔王》作为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创作与他的第二个时期,叙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三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因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

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

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却流浪荒野,最后饮恨而死。

得知情况的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

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该剧创作于十七世纪,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是从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

文艺复兴文学面向世俗,面向现实,使神性世俗化,其基本倾向是再现、模仿现实,同时兼具理想的、象征的部分。

王权在文艺复兴时期是神圣至上的力量,李尔王一出场就命令女儿说出对自己的爱,透露出他这种怪异心态和专断独裁之间的深层关系。

另外,剧中也表现出许多原型的家庭关系:手足的敌对意识、失去父母宠爱的恐惧、父母害怕子女冷漠无情等等。

受到两极化的评价。

剧本还通过李尔王的小女儿考狄利娅等正面形象,宣扬了人和人应该和谐真诚、应该尊重人格、应该平等相待的人文主义思想。

但李尔的疯狂致死、考狄利娅的被害和葛罗斯特的流浪等结局,又为作品抹上了浓重的忧郁色调。

《李尔王》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动荡不安的英国社会的面貌,也是作者对专制王权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歌颂。

李尔王在权势给他带来的尊荣、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丧失理智,幻想以让权分国来证明自己不当国王而做一个普通人,也能同样或更加伟大,因而经受了一番痛苦的磨难。

人物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已开始出现的种种社会罪恶和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与詹姆斯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

李尔王人物形象分析

李尔王人物形象分析

李尔王人物形象分析《李尔王》是莎士比亚伟大悲剧之一,讲述的是国王李尔想要退位,安享晚年,决定根据女儿们对他的爱来决定分配给他们的国土的份额,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花言巧语的谄媚讨好李尔而分别得到了三分之一的国土;而小女儿考狄利娅因没有用华丽的词藻表达对父亲的爱而被驱逐出国,与法兰西国王回到法兰西。

李尔自己仅保留了国王的尊号和一百名侍从打算轮流住在大女儿和二女儿家里安享晚年,但是两个女儿得到财产后却原形毕露,不仅不好好照顾父亲,反而将李尔赶出家门,使他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最后还是由小女儿考狄利娅出兵替父亲讨伐两个姐姐,但是不幸失败,最后缢死。

老王也抱着小女儿的尸体悲痛的死去。

当然两个怀女儿也必定没有好下场,由于嫉妒和猜疑而死去。

李尔是剧中的核心人物,他作为一个国家长期的统治者,听惯了人们无尽的赞美,甜言蜜语等。

对于他这样一位一直生活在浮华的谎言世界里,虚荣心很强的国王来讲,当他的小女儿没有说出他所设想中的华丽赞美之词,而是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父爱,只是说:“我是个笨拙的人,不会把我的心涌上我的嘴里;我爱你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时,他不习惯了,他也不喜欢小女儿的这种朴实的真实,所以他恼羞成怒了,不再给小女儿任何嫁妆并把小女儿赶了出去。

由此看出,李尔只相信用华丽语言拼凑出来的情感,却不接受埋于心底的难以表达的深情,也正是因为他的虚荣心,刚愎自用等人性的弱点导致他看不清真实的人性,自食恶果,李尔的不幸可以说是他自己编织的一种苦难生活,是他自己为自己筑造了一座充满悲凉和苦难的宫殿。

刚开始,李尔是想通过提早分国,避免自己死后出现子女争权夺利,国家动荡不安的局面。

由此看出,其实李尔在本质上并非邪恶之人,他所追求的也是人性善的一面。

他想通过分割王国来得到女儿们的爱戴、关心。

李尔梦想的是一种田园诗般闲适的生活,分国后,他将享有国王的所有特权却不必承担国王的责任。

他可以不理朝政,却受到女儿们的爱戴与无尽的感恩。

《李尔王》分析 ppt课件

《李尔王》分析 ppt课件

《李尔王》分析
在《李尔王》中,已经是有夫之 妇的高纳里尔和里根对爱德蒙的争夺 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伦理观的一种扭 曲,这一点在爱德蒙的父亲说他是自 己年轻时一次激情的产物时也有所反 应,在这样的家庭伦理之下我们又如 何能奢求真正的亲情的存在呢?
《李尔王》分析
在《李尔王》中对两个大女儿来说 对,不管是对国王还是父亲,她们的 义务是臣服,而臣服的目的是为了使 利益最大化。因而当李尔交出王位与 国土,她们得到了想要的权利和财产 时,李尔无论是作为国王还是作为父 亲都已毫无价值,于是她们便要抛弃 甚至报复李尔。
《李尔王》分析
1.面对金钱、权力不可迷失自我 2.大学生亲情教育
《李尔王》分析
李尔的悲剧从本质上来看是金钱、权 势和财富的牺牲品,从她两个女儿面 对财富时露出的谄媚而虚伪的丑态中 我们应当学到用平常心对待财富权势, 不能为了获得物质生活上的富足而放 弃对精神家园的耕耘。所谓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李尔王》开幕,老国王李尔在分 割国土时要求三个女儿表白对他的爱 并作为分割土地的标准,这个开头是 典型的童话故事,整个改编保留了童 话所具有的哲理性结构和抽象性演绎 的套路。这场戏表明:爱只能发自内 心,不可强求而得,也不可以以物换 取。对于这一传奇式的场面,我们要 当做一个预言来看。
神话思维也带来戏剧情节的诸多不合理
《李尔王》分析
《李尔王》的悲剧启示读者,人性 的贪婪、极端的利己主义常常会造成 亲情的遗失。大学生和父母之间应当 建立以人为本的亲情观,鼓励大学生 多和父母进行沟通,提高亲情意识和 感恩意识,这样才能使得《李尔王》 中给我们展示的亲情悲剧不再重演。
《李尔王》分析
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 就曾经说过:“ 情节是悲剧的灵魂, 其悲剧效果的强弱主要依赖情节的产 生和发展。”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 中对《诗学》的情节论进行了运用和 发展,使得这部戏剧具有了独特的艺 术魅力。

李尔王的悲剧

李尔王的悲剧

李尔王的悲剧《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悲剧作品,以李尔王为主角,讲述了一个伟大的国王在年老失去判断力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悲剧事件。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弱点,也反映了权力的腐败和道德的崩溃。

本文将从人性的复杂性、权力的腐败以及道德的崩溃三个方面,探讨《李尔王》这部经典作品所揭示的悲剧。

首先,人性的复杂性在《李尔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李尔王是一个年长的君主,他的所有决策都是从他内心深处发出的。

他一开始的错误决策,主要源自他儿女中的两位,冷酷无情的雷根和高傲狡诈的甘纳尔。

雷根和甘纳尔虚情假意地奉承父亲,但实际上是为了争夺王位。

李尔王的另一位女儿科康利亚则是一个真诚善良的人,但是她的沉默被李尔王错误地理解为不忠。

人性的复杂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正是因为李尔王的错误判断和女儿们的做法,让整个王国陷入混乱之中。

其次,权力的腐败也是《李尔王》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剧中,权力掌握在李尔王这样一个年长的君主手中,然而,他并没有正确行使权力,反而让其狡猾的两个女儿利用。

雷根和甘纳尔通过虚假的奉承和陷害科康利亚,成功地夺取了王位。

他们为了追求权力,不择手段地操纵李尔王的情感和思维,进一步导致国家的混乱和动荡。

从权力的角度来看,这种腐败是由于人性的贪婪和欲望的驱使,展示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作用。

最后,道德的崩溃也是《李尔王》中的核心主题之一。

王权的崩溃导致了道德的崩溃。

在本剧中,雷根和甘纳尔两姊妹背叛了父亲,而科康利亚则是忠诚和正直的化身。

道德的崩溃体现在李尔王疯狂之后,他所作所为完全违背了普世道德的原则。

在终战中,雷根和甘纳尔被对父亲不忠的爱情欺骗,并死于非命。

整个剧作将道德与权力联系在一起,展示了权力腐败和个人道德败坏的必然结果。

总之,《李尔王》这部经典悲剧作品以李尔王为中心,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权力的腐败和道德的崩溃。

人性的复杂性体现在李尔王和他的女儿们的纷争中,权力的腐败则体现在李尔王与雷根、甘纳尔之间的矛盾,而道德的崩溃则由于权力的腐败而带来。

对《李尔王》文本的多重解读——以精神分析和神话原型为例

对《李尔王》文本的多重解读——以精神分析和神话原型为例
→ 该意象使李尔的体验具有了一种普遍性,具有了超越他自身命运的意义。
Page 13
3.2 对《李尔王》的原型批评解读
G·杜西、杰弗里·L·比克斯特斯认为《李尔王》体现了希腊神话和基督教神话 中的受难者形象,他把李尔比附为埃斯库勒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的巨 人,应该“部分地为自己的苦难负责”,考狄利娅就像是耶稣的化身“一个完全 无辜的受难者拯救了他人,却不能救自己;当然,所谓的不能救自己只是表 面上如此”。
当是思想、心灵与情感的融合体。
同样的还有考狄利亚的死亡。 考狄利娅之于李尔王,则是爱中之爱,如此无私,如此超凡脱俗,更准确地
说是一种疯狂,与妥协、中庸、中道、克制是冲突的。 莎士比亚模仿耶稣来写考狄利娅的,考狄利娅就是“耶稣的影子”。因
此,是为何考狄利娅虽然美貌温柔,却并不可亲。她的被缢死与耶稣被 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性质一样。
撕衣意象:李尔王撕扯衣服的举动对文明世界赋予他社会身份与自我 认知的最后一点成分的粗暴拒绝。在精神和道德方面,李尔完成了从 盲目到最终觉醒的转变过程,实现了人性的圆满与升华。
他必将屈从于内心斗争的巨大痛苦与折磨。他急需一种安慰和肯定,然 而却得不到这种慰藉,于是在自我斗争的痛苦中,他渐渐看清楚了世界 的荒谬与不公正。
三段台词,意思是递进的:在第一段台词中,李尔王神智恍惚,困惑 “我是谁”;到了第二段,他厌弃了自己的“正常人”身份,向不正 常的“边缘人”跌落;到了第三段,则对人类本身产生了彻彻底底的 厌恶,觉得“腐臭”,向“非人”跌落了。
Page 6
2.2 对《李尔王》的精神分析解读
疯狂意象:在一个表面上充满混乱的世界中依然存在秩序和正义,李 尔在逐渐变疯的过程中经历了精神上的拯救,看到和认识到了自己以 前神志清明时不曾认识到的事物,这使他的想象力从理性的桎梏中解 放出来,直面现实世界中的苦难和恶。 为了认识这种本质的现实,需要放弃经验主义的看法,理解体现 于李尔、考狄利娅、弄人等人身上那种所谓的“愚蠢”,正是这 种“愚蠢”使他们摆脱了自私的本能,成为了真正有智慧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尔王》给我们的启示
1.面对金钱、权力不可迷失自我 2.大学生亲情教育
面对金钱、财富不可迷失自我
李尔的悲剧从本质上来看是金钱、权 势和财富的牺牲品,从她两个女儿面 对财富时露出的谄媚而虚伪的丑态中 我们应当学到用平常心对待财富权势, 不能为了获得物质生活上的富足而放 弃对精神家园的耕耘。所谓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李尔王》的悲剧成因
1.王权伦理对亲情的异化 2.家庭伦理对亲情的异化 3.封建专制和利己主义对亲情的异化
王权伦理对亲情的异化
李尔所处的历史时期使他形成了根深 蒂固的王权伦理意识。王权内部的财 富分配以尊卑等级为依据,王权结构 的内部成员都追求提高尊卑等级,王 权伦理中具有话语决策权和财富分配 权的是“王”等。李尔的父爱逻辑正 是依同于王权伦理的:绝对服从成为 最大的优点,这样的伦理认同无疑是 对亲情的异化。
双线结构的应用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运用了双情 节的发展形式,双重情节中存在性别、 地位、心理及生理上的几种二元对立, 不仅避免了主次情节的重复,而且使 二者成为有机统一体。这个手法的运 用也使得该剧的悲剧意义更具有普遍 性,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强化了人文主义主题。
自然情节的应用
主要体现在对暴风雨的应用上,剧本 开始时天气晴朗宁静,自然界安宁有 序,而当李尔被逐出家门时天气骤变, 狂风大作,整个自然界仿佛失去了控 制,悲剧就便在狂风暴雨中展开。这 里天气由晴好到暴风雨的变化与剧情 从开端到高潮的发展相一致的,不仅 推动了剧情还使全剧主题得到了深化。
《李尔王》开幕,老国王李尔在分 割国土时要求三个女儿表白对他的爱 并作为分割土地的标准,这个开头是 典型的童话故事,整个改编保留了童 话所具有的哲理性结构和抽象性演绎 的套路。这场戏表明:爱只能发自内 心,不可强求而得,也不可以以物换 取。对于这一传奇式的场面,我们要 当做一个预言来看。
神话思维也带来戏剧情节的诸多不合理
《李尔王》 莎士比亚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情节简介: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悲剧, 也是最短的一部,讲述了一位英雄逐渐变 为魔鬼的故事。在情节上包括主副两条情 节线索,主线围绕李尔王和他的三个女儿 展开,副线围绕葛罗斯特和两个儿子爱德 加和爱德蒙展开,讲述的都是关于亲情、 爱情与权力财富直面时人性的黑暗与光明 的故事。
家庭伦理对亲情的异化
在《李尔王》中,已经是有夫之 妇的高纳里尔和里根对爱德蒙的争夺 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伦理观的一种扭 曲,这一点在爱德蒙的父亲说他是自 己年轻时一次激情的产物时也有所反 应,在这样的家庭伦理之下我们又如 何能奢求真正的亲情的存在呢?
封建专制及利己主义对亲情的异化
在《李尔王》中对两个大女儿来说 对,不管是对国王还是父亲,她们的 义务是臣服,而臣服的目的是为了使 利益最大化。因而当李尔交出王位与 国土,她们得到了想要的权利和财产 时,李尔无论是作为国王还是作为父 亲都已毫无价值,于是她们便要抛弃 甚至报复李尔。
大学生亲情教育
《李尔王》的悲剧启示读者,人性 的贪婪、极端的利己主义常常会造成 亲情的遗失。大学生和父母之间应当 建立以人为本的亲情观,鼓励大学生 多和父母进行沟通,提高亲情意识和 感恩意识,这样才能使得《李尔王》 中给我们展示的亲情悲剧不再重演。
之处,例如:李尔王和三个女儿生活了一 辈子,没理由听信两个大女儿而不相信小 女儿;葛罗斯特竟然相信笨拙的骗局而驱 逐了爱德加;李尔没有认出旧日随从肯特 等。托尔斯泰就曾批评过《李尔王》的悲 剧结局具有偶然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莎 剧在改编神话传说还时带有明显的原始印 记,在形式熔铸上是不完整的和不纯粹的。
主要人物:
爱爱葛肯奥康勃法小பைடு நூலகம்大李
德德罗特本华艮兰女女女尔

葛 罗 斯 特

葛 罗 斯 特
斯 特 伯 爵
伯 爵
尼 公 爵
尔 公 爵
第 公 爵
西 国 王
儿 考 狄 利 娅
儿 里 根
儿 高 纳 里 尔
不 列 颠
国 王
之之
庶子

从古老神话到荒诞预言
《李尔王》故事源于古代传说,剧中 葛罗斯特的故事取自锡德尼的牧歌传 奇《阿卡迪亚》,莎士比亚在将这些 传说、传奇演化为戏剧情节时,神话 中的哲学母题一方面奠定了戏剧的稳 定性和涵养性,另一方面损害了戏剧 结构的有机性和叙述性的统一,从而 造成了情节的突兀。
《李尔王》的情节艺术
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 就曾经说过:“ 情节是悲剧的灵魂, 其悲剧效果的强弱主要依赖情节的产 生和发展。”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 中对《诗学》的情节论进行了运用和 发展,使得这部戏剧具有了独特的艺 术魅力。
悲剧情节论的应用
《诗学》中提出只有当亲属之间发生苦 难事件时才最能产生悲剧效果,发生在最 亲近人之间的悲剧最能打动人。《李尔王》 的悲剧是在李尔和他三个女儿间展开的, 是昏聩的李尔亲情测试所埋下所埋下的祸 根;副线中私生子爱德蒙为争夺财产陷害 自己的兄弟,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父亲; 两个故事都是发生在父子、父女、兄弟、 姐妹之间,因而产生的悲剧效果更加震撼 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