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及发展
城乡规划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
![城乡规划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ae0cff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a.png)
城乡规划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1.张锁文2.李伟1(******************)2(******************)摘要:如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求对城乡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构成城市特色风貌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因素、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长期积淀形成的城市文化特征,决定着城市的品味。
不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甚至割裂、破坏历史文脉,这个城市就算建再多的高楼大厦,也谈不上是高质量发展的城市。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被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
我们要加快构建系统完整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努力把握全要素普查、信息平台构建、完善法规体系、规划计划编制等当前工作重点,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引言2021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自1982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制度建立以来,中央对于新时代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首个重要的顶层设计和纲领性国家文件,为我国协调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加强历史文化传承发展指引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城乡规划建设原则(1)在城市和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应促进地区的城市发展,控制农民数量,使农民能够在第二、第三部门积极工作,使城市的增长能够加快以建设新农村为重点,大力利用和调整城市工业用地,增强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2)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空间集聚、城市和村庄界定等原则;合理规划城乡居住区,注重农村领导,实现集中经营,实现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集群优势,必须认真划分城市边界、城乡边界;(3)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区域共享,提高基础设施共享效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文化遗产保护服务,存在较大的错误,导致文化遗产与现实生活的差异;文化遗产没有本质和灵魂,要使文化遗产有效,就必须维护文化遗产和生活方式的联系(4)遵循文化原则,将文化遗产和生活方式引向农村地区的各个城镇和村庄,同时利用文化、环境和资源的优势,扩大旅游业的发展。
浅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104ba8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5.png)
浅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设计通常是按照前人设计经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
针对现代建筑设计,想要突破传统建筑设计风格,需尊重历史,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吸取优秀理念和传统经验,进而与现代建筑相融合,促进艺术再生。
例如上海世博会中的中国馆建筑,在设计时,传承了天人合一理念,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得以淋漓尽致表现。
可以说,传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基础,是艺术设计的经验资料、艺术灵感。
尽管部分设计师与传统文化脱离,开展建筑新设计,但即使再新颖,也是对传统文化创新。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建筑设计经验,主要分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特征我国具有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过数千年发展,我国建筑已自成独特体系。
对于建筑装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影响较深。
在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地位无可动摇,道家思想也极为重要。
因此,在阐述哲理的过程中,也对我国传统建筑风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属于仕文化的范畴,是只为少数人服务的,是少数人的艺术。
俞孔坚称之为“死去的艺术”。
虽然西方建筑在古代也是只为少数贵族服务的,但是由于在近代的各种先进思想和哲学方法的指导下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在形式上也是一脉相承的。
在传统建筑设计中,非常注重自然主义思想,对于楼宇高度、台阶级数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建筑装饰物也具有鲜明等级特点,主要由于当时主流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提倡“中和”,道家思想提倡“自然”,不论是亭台楼阁、廊间小道,均追求与自然的融合。
建筑装饰也追求整体性、统一性,由建筑图纹、漆色描绘等,均具有封建体质,等级观念非常鲜明,尤其官员住宅、庙宇等,均严格区别于平面住宅建筑。
2.当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影响分析首先,建筑布局。
我国古代的建筑布局设计,是依靠风水学思想,传统风水学并非一种伪科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极大影响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布局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理念
![城市公园设计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6fabd59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6.png)
城市公园设计理念(一)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文脉延续的理念城市中的历史遗迹、空间格局、建筑风貌等传承着城市文化,体现着城市地域特色,因此,在城市中新建或改建城市公园,要严格保护历史遗迹,尽量保持城市原有肌理和格局,妥善保留和发扬具有传统地域风貌的建筑。
这并非是要求城市发展一成不变,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的改变,城市及城市公园必将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有据可依的、有史可查的,而非切断历史的盲目建设。
(二)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兼容并蓄的理念多样性是城市的活力之源,地域性和多样性并不矛盾,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宽松的氛围和对艺术、文化的包容,使得许多城市公园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处的格局。
当前,我国的城市公园设计应以地域性为本,在沿袭自身文化惯性的同时,吸收外部乃至外国文化中的有益元素,兼容并蓄,以此改变“千园一面”的局面。
(三)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因地制宜的理念城市公园设计除了要延续城市文脉、兼容并蓄之外,还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自身发展及使用者的需要,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废弃地,因地制宜地在工业遗址上恢复生态环境,重塑衰败工业区形象,一方面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
(四)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居民和旅游者,因此,以人为本,是城市公园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原则。
舒展的草坪,斑驳的森林合理的道路尺度,舒适的服务设施,都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公园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时代、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及生活习惯,加强绿色空间的亲和性、开放性与可达性,提高开放空间利用程度,提升交往空间的人本品质,从而营造和谐的城市公园空间。
(五)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凝练精神的理念城市公园设计要有统一的主题,主题是高度凝练、高度抽象的文字,而公园小品、设施、标识等具象的物体是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优秀的设计可以展现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提升公园的品质。
许多与功能相结合的小品、设施、标识应该成为公园的“点睛之笔”,应体现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与绿色自然景观相统一,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和环境景观。
历史文脉在古城镇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表达
![历史文脉在古城镇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8bc4e245e518964bcf847c2a.png)
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 铭说 过 : 每一个 城市 都有 自己的 “ 历史 与文化 , 因而也有 自己的个性与特色 ! 这种 特色是独 特 ”
【 献标 识码 】 B 文
人工要素 包括古 城镇 的空间格 局、 区 、 街 院落 、 历史建 筑 、 古
己的特 色与个 性 , 缺少深层 次的历史文脉的传承与表达 。
1 古 城镇 与历 史 文脉 的 内涵
1 1 古城镇本身就是一种 文化 资源 . 古城镇 , 是指能够基本完整地体 现特定 历史时期 的传统
的特色及不 可再生 的个 性。所 以, 在景 观设 计 中, 当最大 应
限度地将这些历 史文脉传 承并表达出来 , 真正使古 城镇焕发 其在新 时代 的光 彩。
风貌 和民族 地方 特 色 的城 区 和城镇 , 一个 综合 性 的有 机 是 体, 具有鲜明 的个性和不可再生性 , 是一 种文化 资源 , 人类 是
生活环境多样 性不 可缺 少 的组 成部 分 。由于地 域 、 气候 、 社 会环境 的不 同 , 古城镇 彰显 着不 同地 区 的不 同特色 , 在一 定 程度上 , 承载 了一个城 市历 史文 化 的延续 与发 展 , 反 映着 也
3 古城 镇历 史 文脉 的景 观表达 方 法
3 1 保 等的演进与作用 。
1 2 历 史 文 脉 的 内涵 .
一
历史文脉是一种历史 的沉 淀 , 它们就 显现在人们 的生活
中, 如城市发 展历 史 中的房子 、 街道 、 古树 、 牌坊 等都代 表着 个历史时期 的文化符号 。而在古 城镇景观设计 时 , 往会 往 保 留场地 中遗 留的一些建筑物 , 如房屋 、 景观 、 厂房 、 牌坊 、 碑 文、 寺庙 、 雕塑 、 陵墓 等等。这些 遗 留物作 为场地 中的历 史痕 迹承载着历史文化信息 , 是人们探寻和认识 某种历史现 象的 重要线索和有力佐证 。如郑州商代 遗址公 园, 就特地保 留了 古城墙 ( 1 给人直 观的印象 。对 于场 地遗 留物 的保 留, 图 ) 并 不是局 限在建筑或 构筑 物方 面 , 物作 为活物存 在 , 植 随人 类 的发展而发展 , 同样见证 着人 类历 史发展 的痕 迹 , 如嵩 阳书 院的将军柏 ( 2 体现 了一定 的汉 武文化。 图 )
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延续城市文脉与记忆
![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延续城市文脉与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cf34c1d00b4e767f5bcfce45.png)
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延续城市文脉与记忆摘要:城市景观空间是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载体之一。
由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传统的景观空间并没有办法充分满足现代乃至未来城市发展的使用,而且很多空间由于自身各种各样的原因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损毁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地方文化的重要价值,因此目前很多新建或改建的景观项目都是以文化与时代相结合的模式共同发展的。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城市文脉;记忆1城市记忆概述1.1城市记忆概念对于城市记忆概念的界定,常与“城市记忆”,“城市的历史记忆”交叉使用。
是城市形成、变迁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是人们对这些历史记录加以编辑、储存和提取过程的总称。
结合各界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认为是城市中的物质内容,历史和事件,大众认知三个方面共同组成城市记忆。
1.2城市记忆内容城市记忆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人类属性的产物,因此城市记忆分为物质内容与非物质内容两个层面。
物质层面包括历史文物、商品、记忆节点等。
非物质层面的内容,是不断经过历史环境演变,延续传承下来的意识内容,能够对物质产生作用,使之呈现出城市记忆内容,包括文化符号,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等。
1.3城市记忆载体城市记忆的基础是城市记忆载体,其本身含了城市的历史,文化等城市记忆的信息和内涵,同时传达信息功能,将城市记忆与人连接起来。
人在感受城市记忆的同时,城市记忆载体也受到意识的反作用。
物质载体和非物质载体是城市记忆的载体。
物质载体包括能够与人发生长久稳定联系的建筑物,空间,具有时代特点的物品等;非物质载体包括日常活动,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
城市记忆的物质载体之一,公共景观艺术,应该与城市记忆紧密结合,这样有利于塑造城市精神,有利于多元的城市风貌的创造,有利于城市的过去与未来的链接。
2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延续城市文脉与记忆2.1集合人的心理和感官需求建立景观中文化与人的联系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它的融入势必要与参与者相互影响,走进人们的心里勾起人们的记忆,使人们对其发生反应。
浅析传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和应用
![浅析传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c57f8ce89eb172ded63b783.png)
域 性 文化 传 承 ; 强传 统 元 素 与 色彩 的运 用 ; 高传 统 文 化 意 境 的 运 用 水 平 。 增 提
【 关键词 】 传统文化 ; 城市景观 ; 设计 ; 应用 有 中 国传 统文 化是 指世代 相传 的有 一定 特色 的思 想 、 德 、 道 风俗 、 的 文化 元素 里 , 许多独 具特 色的 元素得 到 了世界 范围 内设计 师 的 其 中国结 、 画 、 刻 印章 、 国 篆 京剧 脸 谱 、 观 文化、 术、 艺 制度 、 技术 等 等一 个 外 延 很厂 的概 念 。从 静 态 上看 , 中 青 睐 , 中有诸 如 中国书 法 、 龙 祥 太 国传统 文化 是指 中国 封建社 会不 同 时期 的文化 总和 ; 态上 看它 音 手 、 凤纹样 、 云图 案 、 极图 等这些 寓意 深刻 的民族 图案 。许 从动
还包 括 从过 去传承 下来 的至 今 还 存 活于 我 们 内心 深 处发 挥 影 响 的 多 设计 师将其 运用 到 自己 的景 观设 计 中 , 表达 出了 中华 民族深 不仅 而 并很 那 些 习惯 、 理 、 伦 方法和 文化 心理 。 ’ 刻 的文化 内涵 , 且向世 界 介绍 了 中华 民族 的优 秀文 化 传 统 , 好 的起 到了本 民族 文化 传承 的作用 , 时又使 景观设 计 的品格 得到 同 如 何将 中 国传 统 文化运 用在 城市 景观 设计 中 , 是本 文拟 探 讨 便 的重要 问题 。 了极 大 的提升 。例 如 , 云 图案和 龙凤 纹样 等元素 通过雕 刻 或手 将祥 绘 的手法 装饰 桥梁栏 杆 或空 白墙壁 , 文化 中寓意 的祈 福与祝 愿 能将 传统 文化 的运 用可 以提 高景观 设计 的档 次 景观 设计 指对 包括 家庭 住宅 院落 , 的街 道 、 闲广 场 、 城市 休 活动 的美 好意 愿传 达给 民众 , 民众 内心 油然 而生一 种 自豪感与 文化 归 使 公园、 梁、 桥 河流 、 色用 地 等区域 的规 划与 设计 。使之 形成 科 学美 属 感。 绿 景观 的色 彩 是 景观 表 情定 位 的首要 元 素 , 城 市建 设 、 在 景观 设 观 的办 公区 、 居住 区 、 业区 、 工 商业 区等 。 中 国古 代早 已形成 了 观 点深 刻 、 具特 色 的景 观设 计 理论 , 独 并 计 方面 , 于色 彩 的运用 也是 多样 的。比 如明朝 以后 , 对 在故 都北 京 , 创造 出 了数不 胜数 的 经 典 案 例 , 大 唐 芙 蓉 园 、 如 圆明 园、 州 园林 只有 皇亲 国戚 才能 住在红 墙黄 瓦的建 筑 中 , 的建 筑只 能是 青砖 苏 百姓 等 。历 史悠久 博大 精深 的传 统文化 直接 影响 了古 代景观 设 计理 念 。 青瓦 。但 在雕 梁画柱 方面 , 的使 用也 是十分 丰富 的。 民间建 筑 色彩 诸如 儒 家的 “ 制思 想 , 礼 我们抛 开等 级观 念不 说 , 其中 的 “ 中和 ” 思 多 为黑瓦 白墙 。将传 统色 彩运 用到景 观设 计中 , 效地营 造景 观 能有 想就 对 景观设 计有 很大 影 响 。具体 来 说 就是 保 持 中正 仁 和 无不 及 的表 情 。 3、 统 文 化 意 境 的 运 用 传 无不 过 的谦谦 君 子之风 。体 现 在景 观 设 计上 就 是 在进 行 城 市景 观 设计 结合 自然 , 国 古代 建 筑 园林 设 计 强 调 人 与 自然 和 谐 统 中 设计 时要 与本 地文 化 、 济 、 经 社会 的发展 相适 应 , 庄重 而不 失 情趣 在 的设 计风 格之 中体 现一 种 宁静 优 雅 的含 蓄 之 美。 道 家与 自 然和 谐 力求达 到天 人合 一的境 界 , 对 今天 的 城市 景 观设 计 仍有 现 实 这 统一 的 思想 更是在 古代 景观 设 计 中得 到 了 完 美 的体 现 。我 国传 统 意义 。 文化 博 大精 深且独 具特 色 , 独 具特色 的中 华传 统文 化元素 运 用于 将 中 国古典 园林 营造 丰富意 境的 最重要 的手 法 , 采取 曲折而 自 是 景观 设计 中 , 能将往 昔 的辉 煌照 进 当 下 的现 实 之 中 , 而 激 起久 违 由 的布局 , 从 用划 分景 区和 空间 、 以及 “ 景 办 法。在 空 间 布局 方 借 的 的 民族 自豪感 与美 好的 记忆 。能 便中 国的景 观设 计变 得与 众不 同 , 面 , 通常使 用风 景 开 合 、 间 对 比等 手 法 。在 借景 方 面 ,园 冶 》 空 《 一 使 中国 的景观 设计 拥有 自 己的独 特品 格 。 书中, 总结 为五 种方 法 , 远借 、 借 、 即 邻 仰借 、 借 、 时而 借 ” 俯 应 。利 二、 如何 在 景观设计 中运用传 统 文化元 素 用 具有浓 厚 民族风 格 的建 筑 物 , 如亭 、 楼 、 廊 、 、 、 、 、 台、 阁、 榭 轩 舫 馆 传承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 中国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发展 , 园 桥等 , 自然 的水 、 、 、 等表 现 园景 的 不 同情 趣 。还可 运 用 配合 石 花 木 林 的形 式与 内容颇 为繁 杂 。传承 问题 在 园林 中指 的是 文 化 的传 承 些 诸如 引导 与暗 示、 与 露 、 透 与层 次 、 石 观水 等 艺 术 手法 , 藏 渗 叠 ( 地域 性会 有 很多不 同的 文化 ) 意境 的 传 承 ( 国讲 “ 、 中 禅 , 园林 创造 出 丰富多 彩的景 观空 间意 韵。还 会吸 取其他 艺术 领域 的优 点 , 在 中运 用 较多 )传 统美 德 的传承 ( 、 比如 大树 旁 是/、 , 老爱 幼 ) 中 比如诗 词 、 J树 尊 、 山水 画等 , 其 “ 将 中和 ” 的思 想 融入 景 观 设计 中 , 妙 地 巧 将 自然与 建筑 物融 为一体 。实现 写意 与写 实 、 自由与规 整和 谐统 一 国艺 术 的传承 ( 讲究 虚实 相生 , 结合 ) 动静 等。 1 地域性 文化 传承 、 的效 果 。例如 , 奥运森 林公 园 以及中心 区景 观规划 设计 就是 巧 妙地 在 崇尚人 文 精神 回 归 的 今天 , 常听 见 “ 民族 的 就 是世 界 的 ” 这 运 用了传 统的 阴阳 哲学 , 据 方位设计 了 3个景观 区 , 依 分别代 表 “ 历 句话 , 华民族 有着 五千 多年 的发 展史 , 民族 的美是 独 有 的 , 中 我们 但 史 ~ 现 在 ” 未 来 与 。并充 分吸 取 了 中国 古代 庭 院 建 筑 中 门 的设 美是 没有 国界 的 , 以我 们 民族 的美也 是世 界的美 。我 们要 善于 在 计理 念 , 合现 代设计 手法 在公 园 的起点 方位将 奥运 五环标 志设 计 所 结 古典 风 格中体 味现 代生 活的 味道 , 现在 景观设 计 中找寻 传统 文 成 了大 门 , 妙构思 了起 点 和 终点 , 个 空 间的 设计 无 不 很好 的 要在 并巧 每 化 的影 子 , 找我 们 或许 遗 失 的美 好 , 而 创 造 景 观 的独 特 品 质 。 展现 了 “ 色奥运 、 奥运 、 奥运 寻 从 绿 科技 人文 的精神 。 例如 浙 江杭州 西 湖文化 广场 , 览 整 个厂 场 , 们 会发 现 它 是 以杭 纵 我 个 城市 的历 史环 境 代 表 了 该 “ 城市 的价 值 和文 明 的 价 值 ” 。 州特 有 的西 湖文化 、 古塔 文 化和 运 河 文化 为 建 筑背 景 , 巧 妙 的结 文化遗 迹 , 座城市 的文 化 起点 , 是二座 城市 的文 脉 , 一种 无 并 是一 也 - - 是 无疑 合 了现代 文 明的瑰 丽意 象 , 出色 的体现 出 了秀外 慧中 的吴越 文化 本 法再 生的 文化 资本与 资源 。城市 特色 的形成 , 也是 一代 代人 所 质 。再如 陕西 西安 的大雁 塔 北广场 的景 观设 计 , 个广 场由 水景 音 经历 和继 承传 统沉淀 的过 程 。 整 乐喷 泉 、 园林景 观 、 休闲 文化 长 廊 和旅 游 商 贸设 施 等 组成 。 广场 以 大量 经典 成功 的案例 充分说 明 , 统 的继承与 景观 设计 的现 代 传 大雁塔为中轴分为三大部分 , 间为音乐 喷泉 , 右两侧分别为 化并 非格 格不 入。传 统文 化 中的 意 象美 在 现代 设 计 中的 运 用也 无 中 左 “ 唐诗 园林 区 ” “ 相 花 坛 区 、 禅 修 林 树 区 ” 景 观 , 端 设 置 形 中为 民族文 化的复 兴贡 献 了 力量 。过 去 对传 统 的 全盘 否 定 已经 、法 “ 等 南 “ 水景 落瀑 ” “ 景 平 台 ” 景 观 。将 一 系 列 诸 如 中 国 结 、 诗 雕 证 明是错 误的 , 、观 等 唐 同样 , 不加选 择 的 全盘 接 受 西方 设 计理 念 与 手法 也 塑、 戏曲脸 谱 、 开元 通宝 、 剪纸 等陕 西传 统文化 元素 穿插 其 间。从 容 是不 可取 的。 当然 , 统中 也 有一 些 不 合 时宜 的 东西 , 们也 不 能 传 我 照搬 。中 国当代 景观 设计 在重 新 追 寻 民族 传统 文 化 和思 维意 识 的 地烘 托 出了本 地 的文化 特色 。 2 传 统元 素 与 色彩 的运 用 、 同时 , 去芜 存精 , 理的利 用现 代设计 理念 , 到传统 与现 代 也应 并合 找 我 国悠久 的历 史孕 育 了底 蕴 深厚 的传统 文化 , 些 丰富多 彩 的�
历史景观传承与创新——以扬州瘦西湖风景区万花园一期工程景观设计为例
![历史景观传承与创新——以扬州瘦西湖风景区万花园一期工程景观设计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7702617c5da50e2524d7f2a.png)
1 4 花 文化 的历 史提 炼 .
扬州 有 源远 流长 的赏 花 文 化 , 资 利 用 花 文 化 及 配 可 置方式很多 , 设计在植 物配置与花卉空间组合 处理手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充分考虑历史信息 的保 留与传达 , 突出符合扬州地方 特色 与欣 赏 习惯 的花 卉空 间 的表 达 。运 用 传统 造 园手法 结 合古 典 景点 的复 建形 成 “ 四相 簪 花 ” ( 5 、 亭 图 ) 曼佗 罗
2 2 花 文 化 的古典 与 现代 交融 .
为 充 分表 达 “ 万花 ” 一主 题特 征 , 计 在 注重 历史 提炼 的 同时 , 注重 历史 与 现代 的交 融 , 这 设 更 致力 体 现万 花
园的花事 、 博览 、 观奇 、 体验 、 智趣、 闲、 休 教育、 生态 、 娱乐 、 审美等综合功能 。 设计一方面运用传统造 园手法营造花卉空间 , 使之与古典景点及历史氛围相匹配; 另一方面更注重植物配
能分区分别处理 , 做到生态合理 , 季相丰富, 高低层 次搭配。注重花卉种类的搭配 , 不仅是草本花卉 , 还 有 木本 花 卉 、 生 花卉 ; 虑 色 叶树 种 的搭 配 , 造 水 考 营
色 彩缤 纷 、 四季 有 花 的植 物景 观 0植 物 配 置 手 法 既
结合传统园林的配置方式 , 孤植 、 丛植 , 体现“ 高雅 、 清幽” 又有更具生态性 的林 、 草 复式植物搭 配 ; 灌、
相邻 , 在风景区总体格局 中, 其空间位置极其重要 - 。园林景观设计活动植根 于特定的传统历史背景和地域 3 J
承载历史文脉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以菖蒲河公园为例
![承载历史文脉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以菖蒲河公园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42ca3e3b52acfc788ebc9cb.png)
承载历史文脉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以菖蒲河公园为例作者:郭婷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6期郭婷(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摘要院菖蒲河公园作为故宫周边的精品公园之一,以其优美的滨水环境和安静的空间为游客以及周边的居民提供了一处绝佳的游憩地。
本文通过对菖蒲河公园不同区块植物景观配置手法的分析,提出了在沿袭历史文脉的基础,通过植物景观不同层次的搭配创造空间与景观体验的方法。
关键词院植物配置;菖蒲河公园;历史文脉随着2002 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皇城保护规划》的出台,历史河湖水系的保护被明确提出,其中重点保护与北京城市历史沿革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恢复具有重要价值的河湖水面,同时也确立了新建的公共绿地在旧城改造中的重要地位。
菖蒲河的改造应运而生,菖蒲河公园位于天安门的西侧,原名外金水河,来源于皇城西苑的中海,向东由皇城南端流入御河。
明代成为皇城内的1条河流,因长满菖蒲得名为菖蒲河。
西北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即太庙,北侧为保存完整的四合院,同时菖蒲河也是南池子文化历史保护街区的南边界[1]。
20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部分庆典器材的存放,将菖蒲河加上盖板,上面搭起仓库、住房,后来形成狭窄脏乱的街巷,环境恶劣,给城市的整体景观与周围的居民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在这个背景下,皇城菖蒲河公园规划应运而生。
根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恢复了菖蒲被污染的历史原貌,开辟以河为特色的开放性公某绿地,并与东黄城根遗址公园相衔接,形成完整的沿皇城城墙绿化休憩空间[2]。
经过初步调查,菖蒲河的主要树种如下:(1 )基调乔木树:油松、白皮松、圆柏、绦柳、国槐、旱柳、银杏、玉兰、枣树等。
(2)基调灌木:金银忍冬、樱花、紫叶李、木槿、紫薇、紫荆、海棠、榆叶梅、丁香等。
(3)地被:沿阶草、铺地柏、麦冬、玉簪等。
(4)绿篱:龙柏、大叶黄杨、紫叶小檗。
禾本科:早园竹1 滨水区植物景观的营造1.1 历史文脉的传承菖蒲河公园的植物配置都体现了总体规划中对历史文脉传承的宗旨。
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对历史文脉的传承--以西湖南线景观设计为例
![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对历史文脉的传承--以西湖南线景观设计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4f2611f55270722182ef705.png)
。规划与设 计O
S I N E E H O O YI F R A I N CE C &T C N L G O M TO N
21 年 01
第 1 期 9
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对历史文脉的传承
以 西湖 南 线景 观 设 计 为例
杨 烁 周 翠 荭 ( 浙江 大学 浙 江 杭 州 3 0 5 1 1 0 8
【 关键词】 西湖南线景区; 景观设计 ; 史文脉 ; 历 传承
在 现 代 主 义 风 行 的现 如 今 , 地 城 市 建 设 如 火 如 荼 般 进 行 。 然 而 闲为主的场所 ,而西 湖天地却是结 合了西湖本身依 山傍水 的自然 环 各 我 们 会 发 现 , 多 城 市 都 呈 现 片 面 追 求 现 代 主 义 风 格 、 目 照 搬 国 外 境 , 保 留 原 有 的 公 园 景 点 的 同 时 , 将 各 个 公 园 连 成 一 体 , 机 组 许 盲 在 又 有 的景 观 设 计 的现 象 , 观 特 色 逐 渐 被 消 磨 , 乏 个 性 特 征 和 文 化 魅 力 。 合 , 显 的 是 西 湖 的 园 林 气 息 , 能 上 以 浏 览 、 闲 为 主 , 境 氛 围 自 景 缺 突 功 休 环 因此 , 造 具 有 时 代 特 征 和 自身 文 化 背 景 相 结 合 的新 的 城市 特 色 就 显 然 、 旧 , 又 不 失 时 尚气 质 。 创 怀 却 得 尤 其 重 要 。如 何 营 造 具 有 本 土 特 色 的现 代 城 市 景 观 成 为 一 个 课 题 。 22 标 志 性 建 筑 的 重 构 .
设计为例 , 城市规划、 从 园林 设 计 、 筑设 计 、 建 喷泉 设 置等 方 面进 行 分 析 , 出现 代 景 观 设 计 应 尊 重 历 史 文 脉 , 论 述 在 引 导 密 集 的 人 流 , 设 通 提 试 建 透 精 致 景 观 的 现 代 风 景 园 林 规 划 设 计 的 同 时 , 如何 传 承历 史特 色 , 现 地 域 特 征 。 应 展
浅谈公园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的传承——以江苏淮安市古城墙遗址公园为例
![浅谈公园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的传承——以江苏淮安市古城墙遗址公园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801122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d.png)
园林规划与设计48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陈妙如 凌宁(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27)CHEN Miao-ru,LING Ning(Puba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Ltd.,Guangzhou 510627,China)浅谈公园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的传承——以江苏淮安市古城墙遗址公园为例Relation of Park Planning Design and History & Culture Inheritance:A Case Study of Huaian Ancient City Wall Relics Park in Jiangsu摘要:以江苏省淮安市古城墙遗址公园为案例,介绍公园设计的背景、景观设计的构思、主体空间设计、植物配置等,探讨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对历史元素传承及延伸。
最后总结出通过对现有黑松Pinus thunbergii 的保留、文渠的修复、破损城墙砖的再次应用以及文化碑林长廊的展示等方法,对淮安历史文化起到了传承及延伸的作用。
Abstract:Taking the project of “ Huaian Ancient City Wall Relics Park ”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its project background, landscape design idea, the major space design, and plant furnishing, etc. It also discusses how to inherit and extend historical el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Finally in conclusion, resrving existing Pinus thunbergii , protecting culture channel, recycling the broken city wall, showing a large collection of stone tablets etc.can contribute to inheriting and expanding the historic culture of Huaian.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Park design; History inheritance; Ancient city wall relics protec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inheritance关键词:风景园林;公园设计;古城墙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5)06-0048-03收稿日期:2014-12-22修回日期:2015-04-091项目背景公园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大道和南巽路交界处,占地面积约65 000 m 2,是淮安市东南入城的轴线焦点。
浅析文脉主义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文脉主义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56070bb4b0717fd5370cdc0b.png)
浅析文脉主义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摘要: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建设事业迅速发展,园林景观所带给城市的新兴、时髦的大都市形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技术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同时带来了园林中区域文化特色渐趋衰弱及文化内涵多样性的遗忘,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对区域文化逐渐感到淡漠和陌生了,没有历史、没有传统文化是不行的,自然也就重拾文脉主义的思想融入设计之中。
关键词:文脉情感精神景观什么是文脉、文脉主义文脉(context)一词,最早来源于语言学的定义。
原意指文学中的“上下文”,它的意义是来表达我们所说、所写的语言的内在联系。
广义的理解,文脉,是指于各种元素之间的对话的内在联系,引申为一事物时间或空间上与他事物的关系,在设计中译作“文脉”更多的理解为文化上的脉络,文化的承启关系。
文脉,也是环境艺术的追求目标之一,它强调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个别环境因素与环境整体保持时间与空的连续性,即和谐的对话关系。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提倡人文与自然的协调平衡;在人文环境中力求通过对传统的扬弃不断推陈出新。
而上升到哲学高度的文脉,我们称之为文脉主义。
为什么需要文脉与文脉接受文脉中的意义,更多的是以情感的方式得以体现的,一座古建筑同一座仿古建筑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人类情感为价值砝码的,而后者纯粹是经济上的因素。
有些材料如砖、木、石材愈是古老、沧桑愈显价值,这便是情感的力量。
园林景观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景观设计是人类向往自然的精神欲求,而是它所寄托着的情感,文脉使得人类情感得以回归了。
目前,我们正走向高技术与高情感两个方向。
每当一种新技术被引进社会,人类必然会给每一新技术配上一起补偿作用的,加以平衡的反应,否则,人们就会感受到一种由于高技术所造成的孤独感,新技术就会遭到排斥。
技术越高级,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在一些古老城市或一些城市的老区,在繁华热闹的商业街,人们常常愿意在此逗留,人们之所以能够忍受许多拥挤不堪的老城市里高密度的人中,所有这些,都是人们有这种需要相互聚在一起的高情感作用人们将强调高情感的心理性和生理的全全舒适,来与疯狂地迷恋高技术的世界相平衡。
景观设计中文化表达的原则和手法
![景观设计中文化表达的原则和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dc9c2e3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0.png)
景观设计中文化表达的原则和手法1景观设计为什么需要文化的传承文化传承就是有效的将自然景观元素和人文景观元素艺术化的融入景观设计当中。
总的来说文化景观是人类历史的记录,反映了文化的线索,文化景观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解读''文化景观〃是理解地域上曾经和正在生活的人们如何生存和改造世界的一种途径,保护和延续文化景观也就是保护和延续了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类群体的文化。
⑴提升文化含量是景观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群体的差异不断减小,需要保护地方文化保护及其生存的环境、保留人们的生活方式等。
也是营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景观的要求。
⑵提供认同感和归属感:人们对环境的认同,除了其提供的物质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感受和体验空间内的文化,来印证自己的意象,进而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⑶精神上的享受:文化的传承有助于意境的营造,能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美的享受。
⑷景观创新的前提:系统而完整的保护和延续了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类群体的文化,也是景观创新的前提。
2景观设计在文化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⑴不尊重当地生态环境;很多景观设计往往忽视对场地内生态环境的保护,间接的破坏了文化所依附的物质环境和生存土壤,也就使得其设计的所谓的文化景观成为空中楼阁岌岌可危。
⑵西化倾向:直接照搬西方园林景观元素,失去本土景观特色,导致景观设计既不联系当地环境又缺乏历史文化传承,使得景观失去了地方风格。
⑶缺少文化内涵:缺少文化内涵的景观仅仅提供基本的使用功能,与场地背景脱节,往往表现为千篇一律、单调乏味、缺少个性。
难以被市民认同,不能产生持久的吸引力。
⑷对文脉的把握不当;设计师对当地历史和文化的调查和挖掘不够,对文脉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不够,或是受到甲方或业主的干扰,在追新求异的观念的引导下,经常出现不当的文脉选择或是模仿移植别处的主题风格。
⑸对地方景观元素提取不够;地方景观元素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设计师却往往忽略了如风土人情、水文地貌、当地艺术、曲艺、建筑式样、常用颜色、日常生活用品等相关文化元素。
文脉——城市景观历史的延续
![文脉——城市景观历史的延续](https://img.taocdn.com/s3/m/c6732781d0d233d4b14e69f4.png)
括 了城 市上 空 乃 至地 下 的所 有有 形 和 无 形 的物 质 ,甚 至人 们呼 吸 界定 在艺术 审美 的范畴 之 内 ,无 论是 西方 艺术 史还 是 中 国艺 术史 都
学木探讨
文脉 城 市景观历 史 的延续
张 源铭
(西南科技 大学文学与 艺术 学院, 四川 绵 阳 621010)
摘 要 :在 漫 长的人 类历 史进 程 中 ,每 个城 市都 有 自己的 文化 、历 史 、地 域 、人 文 特 色的 沉淀 , 因此 ,成 功 的现 代 城 市景 观 ,应该 从文 化 的角度 去发 掘城 市的地 域 文化 中的特 定历 史 ,并 和 时代 的特征 结 合 ,在新 的景观 中逐 渐 发掘 。 当然 ,保 留并不 是狭 义 的保 护和 保 存 ,而应加 入现 代 的元 素 ,为现代 城 市景 观服 务 。
对景 观更 新 中大量 出 现 的旧建筑 ,一方 面可 以对历 史地 段或 文
其 是价 值观念 ;文化体 系虽 可被 认 为是人 类活 动 的产 物 ,但 也 可被 物建 筑周 围 的新建 筑 ,其尺 度 、体型 、色彩 、门 窗的 比例 、线脚 乃
视 为 限制人类 作进 一步 活动 的 因素 。”克 拉柯 亨把 “文脉 ”界定 为 至材 料 、细部 均应 与 旧风貌 取得 协调 与联 系性 :另 外一 方面 可采 用
关 键词 :文脉 ;景观 历 史 ;保 护 ;创 新 ’ 中图分 类号 :J31 3.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1 006—026X(2009)-1 8-0 都城 。太 平 天 国 时期 ,南 京 名为 天 京 ,是 太平 天 国首
城 市的景 观设 计 与城市 规划 息息 相关 。历 史上 ,中国 曾有过 许 都 。中华 民国 时期 ,南京 是 民 国政府 中央 政权 的所 在地 。有 着这 样
《2024年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西安为例》范文
![《2024年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西安为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c9b28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4.png)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西安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肺,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不仅关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更与城市的文化传承和生态发展紧密相连。
本文将就西安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设计理念、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西安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背景及意义西安作为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应体现西安的历史文化特色。
通过合理的公园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城市的生态美感,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西安的历史文化。
三、西安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如植被的多样性、水体的自然流动等。
2. 文化传承原则:结合西安的历史文化特点,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公园景观设计中,体现城市的文脉。
3. 功能性原则:公园应具备休闲、娱乐、健身等多种功能,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4. 可持续性原则:设计应考虑长远发展,注重公园的可持续利用和未来扩展的可能性。
四、西安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实践1. 植被设计:在植被选择上,应注重多样性和本土化,通过合理的配置,形成多样的生态群落。
同时,结合西安的历史文化,选用具有历史意义的植物种类,如古槐、柏树等。
2. 水景设计:水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人工湖、喷泉等形式,营造出宜人的水景。
同时,应注重水体的自然流动和生态净化。
3. 文化元素融入:在公园的布局和建筑设计中,融入西安的历史文化元素,如古建筑风格、历史雕塑等,使公园成为展示西安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4. 功能分区:根据公园的规模和市民的需求,合理划分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区域,使公园能够满足市民的多种需求。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西安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将朝着更加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景观节点设计
![景观节点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55135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2.png)
景观节点设计第一部分景观节点设计概述 (2)第二部分景观节点的功能性需求 (4)第三部分环境与景观节点的关系 (5)第四部分景观节点的美学原则 (8)第五部分景观节点的材料选择 (12)第六部分景观节点的设计方法 (15)第七部分景观节点的案例分析 (19)第八部分景观节点设计的趋势 (22)第一部分景观节点设计概述景观节点设计概述景观节点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手段创造出具有特定功能和美学价值的园林景观空间。
景观节点设计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设计活动,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如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历史文化背景、使用人群需求等,并且要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景观节点设计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调研与分析:首先需要对设计场地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其自然条件、历史文脉、周边建筑和社区情况等多方面的信息,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2.创意构思:根据调研结果,设计师需要进行创意构思,提出设计方案。
这一步骤需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体验感,以及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要求。
3.方案深化:在初步方案的基础上,设计师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设计细节,如植物配置、硬质景观布局、照明设计等,并制定实施计划和预算。
4.施工配合:设计完成后,还需要与施工团队紧密合作,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得到准确无误地实施。
景观节点设计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植物景观节点:这类景观节点以植物为主题,通过对不同种类和形态的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和布置,创造出美观宜人的生态环境。
例如公园内的花坛、花境、水景等都是常见的植物景观节点。
2.硬质景观节点:这类景观节点主要由非植物元素构成,如广场、道路、雕塑、构筑物等。
这些元素往往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功能性,可以丰富园林景观的空间层次和视觉效果。
3.混合型景观节点:这类景观节点同时包含植物和硬质元素,通过巧妙的组合和布局,展现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实用功能。
浅谈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学的演变史
![浅谈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学的演变史](https://img.taocdn.com/s3/m/b3563644f46527d3240ce0e9.png)
浅谈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学的演变史作为“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的载体——景观设计学的发展和嬗变,不仅有其对历史脉络的继承,也深受现实生活的影响。
在过去的100年间,随着栖居时代的更迭,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需求不断改变,现代景观设计学经历了从蹒跚学步到茁壮成长,从畏葸困顿到多元共生的历史进程。
在中国,这一过程甚至被压缩至短短的10年,而且面临着更多的矛盾和问题,昨夜还是随风潜入的绵绵细雨,今天已是阳光灿烂的兴盛行业。
但一种学科,如果不能通过持续创新保持自身的学术活力并适应时代要求,就注定会走向衰亡,古老而又新兴的景观设计学也不能例外。
我们在10年光阴间的那一缕缝隙中稍事停留,盘点往昔、警醒现实、寻找价值,这既是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学自赎之道,也是创新发展之途。
1 中国景观设计的十年嬗变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类型的园林景观项目纷至沓来,国外的景观设计思想和作品也通过各种渠道被介绍到中国,巨大的市场诱惑力让本土的、境外的设计公司纷纷染指中国的景观设计项目。
于是,中国的景观设计(风景园林)行业在古老的造园学基础上萌发成长起来,又因为东西方文化和思想的混杂碰撞、行业名称和规范的争议等因素,中国的景观设计业在极短的时间内,在重重的矛盾中,快速生长而又不断嬗变。
1.1 破冰之旅——昆明世博会出于扩大国际影响和促进交流合作的目的,中国政府自1992年起向国际展览局申请在中国举办世博会,1994年12月7日获国际展览局通过举办国际A1级园艺博览会。
当时,园艺博览园选址昆明市的金殿风景名胜区,根据地势采用组团式布置,主要包括中国馆、人与自然馆、大温室、科技馆和国际馆5大室内展馆;竹园、蔬菜瓜果园、药草园、盆景园和树木园6个专题展园及国内、国际、企业3大室外展区。
博览会于1999年5月1日正式开幕,10月30日闭幕,历时184天。
它广泛的政治和经济价值在此不再赘言,但对于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而言却不亚于是一场破冰之旅,国外的园艺科技成果、园林设计思想、建造工艺材料等向国人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多维度、直观的展示,尽管这些国外的展园大多数都不是当时世界顶尖的景观设计师所设计,但是已经足够吸引眼球,震撼人心,那些一味仿古,“一池三山”式的园林模式开始受到质疑,新鲜的血液已经汩汩而出,迫不及待了。
城市历史街区规划与设计
![城市历史街区规划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1cb29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19.png)
城市历史街区规划与设计城市历史街区是城市发展中留存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使其成为城市景观的核心组成部分。
针对城市历史街区的规划与设计,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同时结合当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建设出具有时代特色和人文魅力的城市空间。
一、历史街区的规划原则1.1 尊重历史传承规划与设计历史街区时,应尊重其历史文脉和特征,保留并修复原有建筑及相应的历史元素。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历史遗产,还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独特的文化体验。
1.2 利用地形地貌优势历史街区往往借助于地形地貌的独特优势形成,如沿河而建、依山而起等。
规划与设计时应充分利用这些地理特征,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宜居环境。
同时,通过合理的绿色布局,使历史街区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个和谐宜人的城市空间。
1.3 保护建筑风貌历史街区中的建筑是其独特性的重要体现,规划与设计应强调保护建筑物的风貌和特色。
这包括修缮建筑的外立面、保护传统建筑材料、恢复建筑原貌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历史街区的建筑风貌得到充分保留和传承。
1.4 提升公共空间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公共区域,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
规划与设计应注重提升历史街区的公共设施,包括广场、公园、文化设施等,以满足居民和游客的休闲、文化娱乐等需求。
二、历史街区的设计要素2.1 街道设计街道是历史街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注重保持历史街区的尺度和比例。
合理设置人行道、绿化带和停车位,保障交通流畅和行人安全。
同时,规划与设计时可以考虑采用传统的铺装方式,如鹅卵石、青石板等,以突出历史街区的特色。
2.2 建筑设计在历史街区的建筑设计中,应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
新建建筑应兼顾历史风貌和当代风格,融入历史街区的整体环境。
同时,规划与设计要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宜居性,创造出适应居民和商业需求的建筑空间。
2.3 绿化设计历史街区的绿化设计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提升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品质。
应合理规划绿化带和花坛,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
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东方红校区景观设计为例
![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东方红校区景观设计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f52bab969dc5022aaea00b4.png)
场所精神 的校 园空间环境 ,将 是新校区建设 的重 中之
重。
1 设计背景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前身为南宋时期张械创办的
长沙城南书 院 ,9 3 10 年始立为湖南师 范馆 。1 1 92年和 11 9 4年相 继改 为湖南公 立第 一师范 学校 和湖南省 立 第一 师范学校 ,解放后更 名为 湖南省第 一师范学 校 。
21 0 2年第 9期
现代 园艺
大 学新校 区景观设计 中文化 的传承与创新
— —
以湖南 第一 师范学 院东方红校 区景观设计为例
蒋柯夫 沈守云
( 中南林业科技 大学风景 园林学 院, 湖南长沙
摘
400 ) 10 4
要: 本文在分析湖南第一师范新 校区现状 条件 的基础上 , 将校 园文化融入 校园景观设计之 中。根据新校区的校 园规划、 学科特
图 1总平面图 图 2总体鸟瞰 图
⑩
现代 园艺
3 设计解读 31 方 圆曲直——景观结构布局 .
21 02年第 9期
格物致知 的“ 格物” 二字 , 通过 方格铺 装 的变化 以及竹
子在景观中的运用 ,为师生提供 实验之外安静思考 的
场所。 致知庭 位于实验楼南 , 自格物致 知的“ 知” 取 致 二 字 ,通过铺装 和植物配置 的变化营造出若 干让人停 留
一
将第一师范的发展历史 、 校园文化 、 办学理念与新 校区景观设计相结合 , 让历史人文融 入到校 园景观 , 传
统理念渗透到空间格局 之中。营造特色校园景观环境 的同时 , 反映一师 由历史 向现代的传 承 , 向创新 的 传统
进步 。 方 圆曲直 、 以“ 千载学府 、 百年师范、 山水林 园” 为
历史脉络与传承视域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历史脉络与传承视域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f5798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01.png)
业务探讨 |历史脉络与传承视域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施艳萍李林/文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也在积极推进城市建设进程。
然而,虽然城市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对城市历史保护的重视程度却未得到相应的提升。
部分城市为了加快经济建设,忽略了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一味地建设新时代的形象工程,造成城市中一些拥有多年历史的文化建筑的破坏,仿造的历史建筑反而大行其道的情况多有出现。
一座城市之所以能够让人心生向往,归根结底,还是其历史文化内涵在发挥作用。
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把握和传承城市文脉,要充分发挥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既满足城市不断向前发展的需求,也满足保护城市历史文脉的需求。
基于此,本文从历史脉络与传承视角出发,分析历史文脉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从深入挖掘城市文脉中的特色文化元素、注重城市历史文脉的有效呈现、注重把握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注重城市所处地域特色与园林景观的融合等方面,探讨设计城市园林景观、赓续历史文脉的具体路径。
1 城市文脉的基本内涵城市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复杂的社会系统,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和聚集地。
文脉是指现代文化在承袭过去的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种传统,传统代代延续,最终成为文脉。
城市文脉的理论基础源于场所文脉主义。
知名城市景观艺术设计家过伟敏认为,场所文脉主义是指城市建筑及外部空间环境规划设计时要与人的需求、文化、历史、社会以及自然场所等外部条件相匹配[1]。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城市文脉是其生命力的集中体现。
通过延续城市文脉可以促进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
2 历史文脉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城市历史文脉与园林景观设计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具体而言:2.1 历史文脉赋予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更多独特魅力一座城市之所以能吸引游客来参观,是因为它有别的地方感受不到的文化魅力[2]。
城市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各种文化,包括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使城市拥有了独特的魅力,向来是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旅游的重要内容。
文化景观设计的历史与未来
![文化景观设计的历史与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e3b27a8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f.png)
文化景观设计的历史与未来文化景观设计作为一种融合自然风光、历史文脉与艺术创意的实践,其历史悠久且充满变革。
自古以来,不同文明通过塑造具有独特文化意义的景观环境来展现其价值观和审美理念。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到中国的皇家园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了各自文化的象征。
进入近现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发展,文化景观设计开始注重功能性与环境的可持续性。
设计师们不再仅仅追求视觉上的壮观,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让景观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如何为公众创造可互动、可体验的空间。
例如,现代公园不单是植物的配置,更加入了休闲步道、公共艺术装置等元素,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
在数字化和全球化的影响下,文化景观设计正逐渐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
设计师们汲取世界各地的设计理念,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创造出既有国际视野又不失本土特色的景观作品。
同时,数字技术的运用如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使得设计过程更加高效,设计方案也更为直观和生动。
未来的文化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以及对于历史遗迹的尊重和活化利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设计师们需要考虑如何通过绿色植被、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手段,使景观设计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部分。
同时,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性设计将使得这些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并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未来的文化景观设计也将更加个性化和社会化。
设计师们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职业、兴趣群体的特殊需求,创造出多功能、有弹性的空间。
这样的空间不仅能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社区的互动与交流,增强凝聚力。
总而言之,文化景观设计经历了从古至今的演变,它既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社会进步的见证。
在未来,这一领域将继续探索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用创新的设计思维和技术支持,为人类创造更加美丽、可持续、有意义的生活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景观设计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主要对历史文脉和景观设计进行基本介绍,并且分析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脉景观设计传承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国各地景观建设如火如荼。
当下,各种各样的景观作品不断呈现,其中虽然也不乏优秀作品,但是很多设计作品忽略了与历史文脉的结合,而在景观设计中体现我国的历史文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历史文脉与景观设计概述
1.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艺术设计就是在相应的范围内,将雕塑、建筑、绿化以及公共设施等通过综合布局,将建筑物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为具有艺术氛围的环境,体现出艺术文化氛围。
景观设计的内容通常体现在四个领域,建筑、美术、城市规划以及园林。
通俗的讲,景观设计就是美化环境。
如果景观在表达文化含义时注重形式,忽略了艺术内涵,那么欣赏者在观赏时就无法与景观产生任何的交流。
2.历史文脉含义。
历史文脉,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综合,同时也是文明的延续与发展。
历史文脉的形成一方面与特定
地域的生活有关,同时还与历史的环境关系密切,它反映出的是社会历史。
历史文脉记载着历史,同时体现着历史的特征。
在当前日益同化、失去个性的社会上,历史文脉有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文脉中的特定历史和意义文化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发展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虽然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历史时代的烙印已经流传至今。
所以,现代人可以通过研究时代元素的物品来分析当时的文化特征。
3.历史文脉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随着时间的流失,过去遗留下的事物已经成为历史,而这种历史又被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文化古迹、历史事迹、雕塑、风土民俗、音乐、舞蹈等,人们只要看到这些不同形式的表现内容,就能够回忆起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景观设计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对设计对象的符号形态进行设计。
所以,在设计时,应当体现出当地的历史文脉,让景观的核心以历史文脉来体现出来,让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要使用多种设计手段,将历史文化加入到景观设计当中,让历史文化以这种形式发展下去。
现代的景观设计更加强调以人为本,要体现出人与历史文脉、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
只有认识到历史文脉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在景观设计时才能够设计出优秀的作用,创造出属于我们当前时代的景观符号。
二、在景观设计中融入历史文脉的意义
1.加深人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挖掘特定地区的历史文化,可以设计出具有亲切感、受人喜欢的空间气氛,让人们在空间内活动时能够通过自主意识唤醒更多的历史记忆。
同时,体现出历史文脉的景观设计,不仅能够将当地的传统文化特征较好地体现出来,还能发展历史文化,体现出了新的生命力。
这样,人们对于物质环境的高层次要求得到满足,精神层面的要求也得到了满足。
景观艺术的丰富多彩,不仅给予了人们美的享受,处在这样环境下的人们还陶冶了情操、发展了身心、成就了自豪感,进而人们能够更加热情地投入到社会的建设当中。
2.增加游人舒适度,体现地域文化。
当前的城市环境已经无法改变,人们也不可能在回到自然环境中生活,但是在内心中却有一个回归自然的渴望。
所以,这也是当下景观环境设计受到人们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
发展至今,景观设计也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当前景观设计不论是从心理舒适度还是从空间感上来说,都是按照人的需求进行设计的,所以能够增加人们游玩和休闲时的舒适度。
另外,由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而且存在一定的地域分布特征,在各个地区,自然环境不同,气候条件有所差异,最终形成的文化也各具特色。
地域文化包括了民族习惯以及风土民情等,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元素,能够凸显出地域文化。
三、景观设计对历史文脉的继承
1.历史文脉在雕塑中的继承。
当前,雕塑是景观中最常见的形式,多是以标志或者装饰美化的形式呈现,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和人文艺术价值。
时下流行的雕塑多是使用裸露的山体雕刻成石刻、人像、佛像等多种形式。
在唐朝时期,我国的造像就达到了鼎盛,在山岳景观当中经常出现,对整个景点进行点缀,主要有摩崖造像和石窟造像。
造像很少与道教有关,几乎都是佛教造像,这也体现出了佛教文化在唐朝非常盛行。
比如著名的乐山大佛,利用山体石刻出弥勒佛,佛像高度达到了71米,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佛像。
而在佛像之后,则隐藏设计了现代化的排水设施。
所谓摩崖也就是被刻在山崖上的文字,比如“西峡颂”。
这种类型的雕塑是景观设计当中文脉组成的重要元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2.建筑中所体现出的历史文脉。
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在风格各异的建筑上。
在不同的时期,政治背景不同,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形成的建筑风格也多种多样,这就使得历史建筑成为了时代符号。
各个时代的建筑能够体现出各自时代技术和文化。
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利用这些传统建筑中所传递的历史信息,让观赏者感受到景观作品所体现的历史文脉。
比如五台山的佛光寺,它就属于非常典型的唐代建筑,历史价值很高。
在该寺的大殿当中,有很多唐代的题记、壁画。
除了单体的建筑外,我国还有很多建筑群,这些建筑群规模不同。
有许多建筑群的设计并非将土地先平整后再进行建设,而是直接根据地形地貌,针对性地设计建设。
这也与我国的古代建筑结构有关,木结构具有组合的灵活性特点,所以,即便地形地貌比较特殊,在建设时也能够根据调整木架结构体现出对地形的良好适应。
例如山西的恒山悬空寺,该寺建设在悬崖陡壁上,就是利用了木结构的灵活特点。
该建筑形成于我国的北魏时期,具体算来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
当前我国也对该历史建筑进行了修葺。
建设悬空寺的构想是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的临终嘱托。
悬空寺因为其建造技术的精准和布局的奇特,闻明中外。
曾有一位德国的建筑学家评论悬空寺,认为悬空寺建筑融合了美学、力学和宗教等。
建筑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景观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景观设计中,建筑物不论是风格、功能、尺度还是形式等,都要与所处的环境进行很好的融合。
建筑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而建筑又存在一定的环境当中,所以必然会受当地特定文化的影响,所以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域的历史文化。
四、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发展
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创新以及文
脉元素的强化两个方面。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就是要使用各
种设计手法让传统的景观元素将历史文脉体现出来,形成具体的景观符号,让观赏者在欣赏景观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文化。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融入历史景观符号,不仅继承了历史文化,同时也使得二者都得到了发展。
比如,在当前的创新当中,会将文字图案化,铺设于地面之上,将图案雕塑化,以雕塑的形式体现出传统的图案,对历史文脉进行了发展,也使得景观设计得到了发展。
具体表现在当前的景观作品当中的地面铺设和墙壁浮雕上。
另外,还有将历史典故和传说通过场景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人们更加感性地认识历史文脉。
当前,景观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是如何保留地域文化特色,如何继承传统元素并发展。
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必须关注历史文脉,所以在设计中就必须强化历史文化元素。
景观设计要突出体现历史文脉,让景观具有独特的含义。
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景观设计在创作时就必须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通过多种设计手法,体现出地域文化色彩,真正地让当地文化融入到景观当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对历史文脉的强化就是要求在对各个景点进行布局和设计时,忽视历史文脉的方面要进行加强。
例如景观设计中艺术品以及导向等的设计方面,都必须加强历史文脉元素的融入。
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人,所以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尊重地域文化历史,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同时,在设计景观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背景等,结合现代
元素,融入历史文脉,不仅具有历史内涵,同时还体现出时代感。
如果仅仅生搬硬套历史符号,那么历史文脉就得不到发展,而当代象征性的符号也不会形成。
总而言之,景观设计和历史文脉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将历史文脉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当中,不仅能够丰富设计的内容,继承了历史文脉,还体现出了历史和文化内涵,使景观具有了生命力。
同时在景观设计中,要创新融入历史文脉的方式,强化历史文脉的体现,灵活运用,发展历史文脉,才能形成当代的特殊符号。
(责任编辑:刘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