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讲义:防御、攻击行为类型

合集下载

生理心理学讲义:防御、攻击行为类型

生理心理学讲义:防御、攻击行为类型

作为本能⾏为,性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腰段,更具体地说是腰髓前⾓的球海绵状核,下丘脑的前部存在⼀个脑⾼级的雄性性⾏为中枢,它位于内侧视前区,称为性两形核。

在雌性动物中,脑内⾼级性中枢位于下丘脑的腹内侧核。

雄性动物的性两形核和雌性动物下丘脑的腹内侧核之外,两性动物的性⾏为还受更⾼级的脑中枢调节,颞叶⽪层在性对象的识别和选择中发挥重要作⽤。

颞叶损伤的⼈或动物均表现出严重的性功能异常。

防御、攻击⾏为类型
母性攻击⾏为与保护⾃⾝的⽣存⽆关,⽽是⼀种保存和延续种族的本能⾏为。

哺乳期的动物为保护幼仔不受外来者的侵害,以猛烈地攻击驱逐外来者。

杀幼⾏为是将幼仔杀死的⾏为。

杀幼⾏为也是对种族延续有利的⾏为,这是由于雄性动物只有杀掉哺乳中的幼仔,才能使雌性动物较早地摆脱哺乳期⽽重新受孕。

雌性动物的杀幼⾏为可能与幼仔多、过于拥挤或哺乳能⼒所不及⽽引起的。

母动物总是选择最弱⼩仔动物除掉以保证有强壮的后代延续种族。

根据现有的科学事实,下丘脑是防御攻击⾏为的重要中枢,它的不同区影响着不同类型的防御、攻击⾏为。

杏仁核、隔区等边缘系统对下丘脑的这⼀功能进⾏着调节与控制。

对于情绪性攻击⾏为⽽⾔,杏仁核发⽣兴奋性调节作⽤,隔区产⽣抑制性调节作⽤;对于捕⾷攻击⾏为⽽⾔,杏仁核实现着抑制性调节作⽤。

《心理防御机制》课件

《心理防御机制》课件
《心理防御机制》PPT课 件
欢迎来到《心理防御机制》PPT课件!本课件将解析防御机制的定义、分类及 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人类心理的奥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防御机制的定义
防御机制是个体在面对心理冲突或压力时,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的心理策略 和方式,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心理安全感。
各种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和示例
无意识地将不愉快的思想、记 忆和欲望深埋于心,以免触动 情感上的痛苦。
理性化 (Rationalization)
将自己的决策或行为合理化, 以减少自责和不安的感觉。
转移(Displacement)
将不满或冲突的情绪转移到更 安全的对象/领域,以减少冲突 和争执。
影响心理防御机制的因素
• 个体的人格特质和发展历程 • 社会文化环境和价值观念 • 外部压力和生活事件的影响 • 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能力
否认(Denial)
拒绝接受一个事实或真相,以减轻自己的焦虑 和压力。
反应形成(Reaction Formation)
表现出与真实感受相反的行为和情感,来掩饰 或对抗内心冲突。
回归(Regression)
在面临挫折或困难时,回到一个更幼稚或早期 的心理状态。
投射(Projection)
将自己的不愉快情绪和想法归咎于他人,以避 免直面自己的问题。
家庭关系
良好的家庭关系需要合理运用防 御机制,缓解冲突并保持家庭和 谐。
减压活动
参与各类减压活动和爱好,是舒 缓压力和应对心理困扰的重要途 径。
如何应对负面心理防御机制
1
自我觉察
认识到自己可能存在负面的防御机制,接受反思和心理成长的机会。
2
寻求支持

心理防御的类型与特征从抵御压力到保护自尊

心理防御的类型与特征从抵御压力到保护自尊

心理防御的类型与特征从抵御压力到保护自尊心理防御是指个体面对外界的各种压力、冲突和挑战时所采取的一系列心理策略和机制。

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压力,维护心理平衡,并保护自尊心。

以下将介绍心理防御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

一、回避型防御机制回避型防御机制是指个体试图避免面对真实的冲突或压力,将其排除在意识之外的心理防御方式。

例如,否认是一种常见的回避型防御机制。

当面临困难或问题时,个体无意识地否认其存在,以寻求心理安慰。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能够为个体提供短暂的安慰和解脱,但并不能解决问题。

二、投射型防御机制投射型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将自身不愿承认或无法接受的情感、欲望或冲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心理防御方式。

个体常常会通过推卸责任或将自己的错误归咎于他人来减轻内心的负担。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保持自尊和控制感,但会导致责任逃避和人际关系问题。

三、逃避型防御机制逃避型防御机制是指个体试图逃避现实问题或压力的心理防御方式。

个体可能通过沉迷于娱乐活动、追求冒险刺激的行为或沉默不语来逃避现实。

逃避型防御机制可以暂时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但长期而言,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并可能引发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四、合理化防御机制合理化是指个体试图通过合理的解释或寻找合理的理由来解决内心冲突或对抗外界压力的心理防御方式。

个体在面对自己的行为、想法或感觉时,可能通过合理化来减少内疚感或挑战现实。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保持积极的自我形象,但也可能导致个体对自身问题的忽视。

五、幽默防御机制幽默是指个体试图通过笑话、讽刺或滑稽的方式来缓解压力、消除不愉快情绪的心理防御方式。

个体可能使用幽默作为应对压力的一种方式,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从而缓解压力并保护自尊心。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提升心理韧性和社交能力,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掩盖问题的严重性。

综上所述,心理防御机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个体可以通过回避、投射、逃避、合理化以及幽默等不同类型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外界的压力和冲突。

101种心理防御

101种心理防御

《101种心理防御》读书笔记防御在精神病理学诊断中的使用同样、全系列的防御机制都可能发生在精神病性和非精神病性状态中如果一个人拥有足够的抽象能力、整合能力、现实检验和观察自我、一些自我力量、一些共情、信赖和亲密的能力,以及足够的完整性,那么治疗师就可以使用分析下诠释技术去消除或修饰病态的(适应不良的)防御群防御的评估warm-ethics温暖(warm)——低-基调性(马勒),情感隔离,僵化共情(empathy)信赖(trust)抱持性环境(holdingenvironment)个性(identity)亲密感(closeness)稳定性(stability)三种人际功能水平低:自恋的——现实检验能力差,通过自己的幻想来看人,自闭中:需求-满足的——极少对亲密感有兴趣,很少关心其他人的感受和功能高:互助共情——关心彼此的心情、愿望、敏感度人际关系的内在心理基础的四个阶段自闭期(0-2个月)自体无法和客体区分开共生期(3-6个月)融合的渴望与焦虑交替出现分离-个体化阶段(7-36个月)自体恒定(3岁以后)常见的人格障碍群体所使用的防御壁花(局外人)——回避、言谈的抑制、疏离恶霸一一向攻击者认同(通过使别人感受到跟他一样的恐惧感来缓解焦虑)卑躬屈膝者——被动、禁欲主义、回避(避免其对自己攻击性的内疚感)唐璜一一性欲化(超我不足、虚无感)拜金女一一性欲化,回避(超我不足,自恋、口欲驱力)母夜叉——敌意(分离焦虑,控制)书呆子一一抑制,回避恶作剧者一一投射性认同,点煤气灯(阉割恐惧,防御受惊吓)“最适合距离”一一疏离感与自体-客体融合焦虑的折衷,防御性地与人保持距离但不会放弃感情上得联系系链一一“我会神奇般地使用这条链子,当我拉动它的时候,你就跑回我的身边。

当我不拉它,我就不需要你”隐形篱笆一一“我不能深入谈这些,我用一堵墙把你隔离在外”月亮——跟别人保持相对固定的情感距离彗星——一会儿享受情感上的亲密,一会儿产生自体-客体融合焦虑出逃的宾尼兔一一不断地在情感上逃离关心他们以及追逐他们的人防御和症状复合体101种防御机制1、投射一一把自己的情感、冲动或愿望归结到另一个人身上,扭曲了看待这个人的态度(最好在治疗的早期就让来访者面对自己的投射,让他们看到自己扭曲的想法)A对B生气,却认为B对A生气2、内射——在脑海里形成另一个人的心理表征B的观点对A很有意义,A就在脑海中形成B的形象,并在某些情景下拿出来使用3、幻觉——具有精神病性的人看到或听到一些现实中没有的东西4、投射性认同一一刺激对方产生如你的不愉快情感,并让对方表现得像那个曾经激发你讨厌情感的人一样A从小被父母挑剔,A把挑剔投射给B,使B像A父母那样挑剔A5、投射性指责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不公正地指责他人6、否认一一具有现实感功能的人,不承认事实的发生,包括本质否认、行动上否认、幻想上否认、言语上否认A“忘记”父母曾经的伤害7、失区别(自体-客体融合)一一变成他人想要你成为的样子(常因对丧失的恐惧)&分裂一一把某些事物视为完美,另一些事物视为极度可憎,常见与精神病与边缘性人格障碍(治疗中药当心那些一开始就赞美治疗师的病人,因为很快就会被他们愤怒地贬低)9、泛灵论一一把人类的属性赋予在非人类的实体上,常见于小孩与成年精神病人10、去生命化一一把一个人看作非人类,以此免去担忧,常见于精神病、严重的自恋性人格障碍、战争11、反向形成一一感受到事情的反面,常见是你如此友好以致无法说出自己是生气的A以嬉戏的方式描述童年被虐待12、撤销与仪式一一违背超我以使你从被道德驾驭的感觉中解脱出来(撤销);象征性地做让自己感到内疚得事情来对抗良知(撤销),然后又用另一种象征性行为惩罚自己来赎罪(仪式)13、隔离(情感)——从意识觉察中移除了对情感的感觉A轻描淡写地描述对丈夫忽视14、外化——一种特殊形式的投射,把内心的一部分体验成外界(常见于内疚感的外化,是治疗中常见的阻抗,把来自内心的苛责感受为来自治疗师的批评)15、转向自身一一无法接受自己对他人有愤怒,而把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常见于有自杀倾向的人16、消极主义一一拒绝合作,这样就可以居高临下、不靠近他人17、分隔一一阻止自己进行整合,因为把事情摆在一起象征着一些糟糕的事情18、敌意的攻击——进入争斗状态以掩饰不愉快的感觉19、置换——对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到另一个人身上A对B生气,无法表达,于是把愤怒表达在C身上20、象征化一一赋予心理功能某些不尽合理的涵义21、凝缩一一没有逻辑地把不同的想法、影像、客体表征联系在一起22、幻象形成或做白日梦一一有意识地想象一个忧愁或愉快得情景,并且知道那是一个幻想23、搪塞——有意识地撒谎24、虚构一一在没有意识到得情况下撒谎,常见于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用于防御低自尊25、压抑一一无意识地忘记一些感受和想法,用以避开任何负面的感受和想法,包括抑郁和愤怒26、否定性幻觉——对发生在面前的引起负面情感的事情视而不见27、力比多退行一一对性和独立感到害怕或内疚,而避免自己变得性感或具有攻击性,而退行到更早的时期28、自我退行一一包括干扰自我功能、使用早期防御机制、用无能防御内疚感29、现时退行——把注意力放在早年时光以便逃避当下的冲突30、形态学退行——通过睡觉做梦来逃避当前的痛苦31、压制——有意识地忘记一些感受和想法(在诠释性治疗里应该被解释,在支持性治疗里可以被鼓励,被视为一种成熟的防御机制)32、与幻想认同——像幻想中的英雄那样行事33、与父母潜意识愿望认同一一做父母禁止的事情,把他们堕落的付诸行动,然后遭受父母惩罚缓解内疚感34、向理想客体认同——模仿很棒的人,或被投射了全能感的人(如模仿父亲、迷信者)35、向攻击者认同一一因为曾经被虐待,而以虐待的方式对待他人,或者预感到敌意后抢先表现出不友善的态度36、向受害者认同一一认同早年家庭里的受害者,而容许自己被伤害,这是一种救赎的愿望,或者竭力白天愤怒或内疚感37、向丧失的客体认同一一重要人物去世,你表现得像他那样,以代替失去他的痛苦38、向内射物认同使一个内射物成为超我的一部分39、对攻击者诱惑一一以性或谄媚的方式诱惑攻击者以缓解恐惧(女人相信通过自己的爱可以改造一个坏男人,咨询师害怕来访者脱落而过度通融)40、升华——从事有益的活动以象征某种幻想,由此培养一种健康的嗜好41、挑逗/挑衅——表现出某种行为以使他人对你做某种事情,有时并没意识到42、合理化一一制造借口来缓解紧张,通常是在否认某些事实之后43、穷思竭虑一一通过过度分析来回避某些负面情绪44、逆恐行为一一越是害怕什么,就越去做什么,以证明自己并不害怕45、理智化一一沉浸在一种理论中,以逃避自己的情感,经常与隔离一起使用46、社会化与疏离一一用社交能力来缓解自体客体融合焦虑和孤独感的负面感受(彗星人,周期性地进入人际关系体验温暖,以及周期性地逃离)47、自我功能的本能化给一种自我功能赋予象征性的涵义48、自我功能抑制一一对一种自我功能赋予性欲或攻击性的象征,以致与超我发生冲突,引起内疚焦虑抑郁等,大脑关闭这些自我功能以远离这些感受49、理想化——认为某人是最好的,但事实上并不正确(自恋的投射、夸大自体与理想化双亲的融合、避免体验失望、理想化父母的移情)50、贬低一一瞧不起某人以维护自己的自尊(贬低、分裂、投射性指责组合的欺骗性渎职诉讼指控防御机制)51、幽默一一到处以开玩笑的方式来避免痛苦的感受(并不总是防御机制,但当比较突出时会成为轻躁狂)52、具体化一一使用“化学平衡”来诠释现实中的痛苦感受53、不认同一一试图让自己不跟自己的父母相似故意嫁给一个父母不认同的人54、团体形成一一让自己身边围绕着一群人,这样就不会为自己的情感亲密或性愿望有所行动55、禁欲主义一一避免跟别人接触以避免丧失的痛苦56、同性客体选择一一经常跟同性朋友在一起,以避免跟异性接触的焦虑,常见于潜伏期和青春期57、一种情感对另一种情感一一把注意力放在一种情感上,以回避另一种引发焦虑或痛苦的情感对亲密变得愤怒,以防御自体-客体融合焦虑58、高度抽象化——荒谬地过度使用抽象原理,常见于精神病59、缄默一一停止说话以避免被看穿,一种特殊形式的压制60、饶舌一一喋喋不休,以阻止别人看穿而侵入自体61、回避一一远离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情景以避免冲突性感受62、被动——面对攻击时自动采取一种唯命是从的态度63、自大感/全能感认为自己无比全能,全能感遭到威胁时可能引发强烈愤怒或自杀倾向64、转被动为主动一一因为担忧即将发生、无法控制的痛苦,而主动引诱痛苦事件的发生,以得到操控感被虐待的儿童,会主动引诱虐待事件的发生65、躯体化一一对自己身体及其功能有着意识上的象征性恐惧,尽管缺乏医学检查上的发现66、正常化一一相信自己没什么不妥,以逃避真实情况中的痛苦情绪(咨询中不必对使用正常化的成人过于操心,试着去寻找最小化、合理化、外化等伴随的防御,找到被避开的令人尴尬的事情)67、戏剧化一一在行为和言谈中逐日额外的情绪以缓解因未被注意而产生的内心冲突68、冲动化一一受到打击后,依照驱力行事以减少不愉快的情绪,撤销的一种特殊形式69、物质滥用一一用药物或酒精等物质来镇压强烈的、不愉快的情绪70、黏人一一紧紧地抓住拒绝你的人,以缓解因失去他们造成的自尊下降抑郁或敌意71、哀怨一一因为自己幼稚的愿望得不到照顾而抱怨72、假性独立一一故作坚强与独立,以避免口欲期愿望(依赖及被照顾)的尴尬,通常伴随着自大感73、病理性利他主义一一否认自己的口欲愿望,并把它投射到贫困者身上,然后代理性地感到被滋养,常常与投射、向受害者认同、受虐性挑衅、反向形成、自大感一起使用74、点煤气灯——在其他人身上引起精神紊乱以摆脱自己的困扰感受75、最小化——意识到一个痛苦的现实却有意识地轻视这个现实76、夸大——在某件事情上渲染过头,包括灾难化和病理化77、普遍化一一把不喜欢的某个人看成是邪恶团体的一部分,以此回避对他的负面情绪78、现实重构一一否认现实以后,改变对所发生事情的印象79、移情一一无意识地将对以往情景和人际关系模式转移到当下的人身上80、解离一一整个人格面貌分离并变得无意识,以防御来自童年期被挑起的强烈情感81、恐光症一一对光回避,以回避窥视色情癖(偷窥)冲动82、冷淡一一对参加到活动中没有任何兴趣,以保护自己远离因私人信息暴露的沮丧或焦虑,回避口欲愿望被照顾的期待和关于控制的施虐性愿望83、恐吓/欺凌一一激起对方的敌意,以缓解恃强凌弱者因害怕失去爱而产生的负罪感和焦虑感来访者询问过多关于咨询师的培训及能力,激起咨询师的内疚感和报复性幻想84、弥补不足一一驱走那些比自己更能整合的人85、心因性抽搐——抽动以缓解紧张感或愤怒86、内省一一全神贯注与内在的沉思以缓解紧张或回避外在现实87、有保留的同意一一表达了部分的同意,以回避叛逆情绪88、自我弱点本能化——为自己的情感容忍度或冲动控制方面的弱点赋予一个性别内涵89、不真实习惯性地伪造事实,表面上给人一种联结感,实际上是保持真实情感距离90、超合理性一一使用现实检验或逻辑思维来回避情感91、含糊一一委婉地提到所想的,以致没人能真正看出隐藏的细节92、超唯美主义——陷入美和真理中,以回避现实的情感93、肤浅一一毫不犹豫地说着话,但并没想要表达很多94、躯体暴力一一通过毁灭一个客体,来消除它或其他置换客体带来的不愉快感95、与受伤客体认同——效仿受伤客体96、形式上的退行一一停止使用逻辑、时间导向等次级思维,取而代之使用象征性、精简的初级思维方式来思考97、超警觉一一总是随时留意着,哪怕在完全没有必要的时候(超警觉保护人们远离充满焦虑、担心来自他人的攻击性、性欲等想法。

防御机制心理学解读

防御机制心理学解读

防御机制心理学解读防御机制是指人类在面对压力、冲突或焦虑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心理策略和行为。

这些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人们减轻不良情绪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在心理学领域,防御机制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防御机制进行解读,探讨其类型、作用以及应对方法。

一、防御机制的类型1. 潜意识防御机制潜意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无意识中采取的防御策略,常常表现为忽略、否认或扭曲现实,以减轻心理压力。

比如,逃避现实、回避问题、否认存在问题等都属于潜意识防御机制的范畴。

2. 成熟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时采取的一些积极健康的心理策略,如幽默、接受现实、解决问题等。

这些防御机制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处理情绪,提升心理韧性。

3.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神经症性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焦虑和冲突时出现的一些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如投射、转移、回避等。

这些防御机制可能会导致情绪困扰和人际关系问题,需要及时干预和调整。

二、防御机制的作用1. 缓解焦虑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减轻焦虑和压力,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通过采取适当的防御机制,个体可以更好地处理挑战和困难,保持情绪稳定。

2. 保护自尊一些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保护自己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避免受到外界否定和伤害。

通过防御机制,个体可以在面对批评和挑战时保持自信和坚强。

3. 促进心理成长适当的防御机制有助于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提升应对挑战的能力。

通过学会有效应对压力和冲突,个体可以不断成长和进步。

三、应对防御机制的方法1. 自我意识个体需要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及时发现和意识到自己采取的防御机制,了解其原因和影响。

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防御方式,才能有效调整和改变。

2. 寻求支持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个体可以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探讨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困扰和焦虑,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

心理防御机制附图解

心理防御机制附图解

•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 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 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 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 我 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 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 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 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 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我 见青山多妩媚,谅青山见我亦如是)
• 有一些曾遭受极悲伤或目赌惊恐事件的人, 会把那次经历忘得一干二净,无法再回想 起来。比如战场上的士兵、从火里逃生的 人、失恋的人……在事件过后,以失去记 忆来免去面对的痛苦与悲伤。
• 李老师的岳母相当势利,又爱挑剔,由于她一直 觉得李老师配不上自己的女儿,故此多年来每次 见到李老师就总是冷嘲热讽的,令李老师十分难 受和尴尬。上星期日李太太生下第一个儿子,于 是请李老师通知各至亲好友。李老师忙碌地打了 一连串电话后,在与太太复核有无遗漏时,才骤 然发觉自己居然忘了致电岳母大人。 李老师用 “压抑”的防御方式来逃避面对岳母的痛苦。
• (三)攻击性防御机制
• 人心里产生不愉快时,但又不能向对 象直接发泄,便会利用转移作用,向其他 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或把 自己的不是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判断他人 的对错。这类防御机制有两种方式——转 移和投射。
• 1、转移(displacement)
• 转移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 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对象直接 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 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 的焦虑。
否定拒绝感受现实不面对现实扭曲现实错误面对现实小孩子闯了祸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就像沙漠中的驼鸟敌人迫赶逼迫在眼前无法面对把头埋于沙堆中当做没这回事一样许多人面对绝症或亲人的死亡就常会本能他说这不是真的用否定来逃避刀距大的伤痛

心理辅导防御知识点总结

心理辅导防御知识点总结

心理辅导防御知识点总结一、防御机制的概念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心理冲突或焦虑时,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自我感觉和心理平衡,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防御方式。

防御机制的产生和运用是一个不自觉的过程,是个体对于心理抗压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防御机制在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帮助个体应对内外的压力,也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二、常见的防御机制1. 拒绝拒绝是一种防御机制,当个体面对一些不愿意接受的现实或情绪时,会选择拒绝接受这些信息。

拒绝可以帮助个体暂时逃避现实或情绪上的困扰,但长期使用拒绝防御机制可能会导致个体对现实的过分逃避,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2. 抵消抵消是指个体将自己的不良情感或行为,转移给其他对象或其他情境的一种防御方式。

例如,一个个体可能在家庭生活中感到很大的压力,但他却将自己的不满情绪转移到工作中,对同事或下属进行指责和批评。

抵消可以帮助个体暂时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但长期使用抵消防御机制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和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3. 反抗反抗是指个体在面对一些不愿意接受的事实或情绪时,会选择主动地进行反抗或反击的一种防御方式。

例如,面对上司的批评,个体可能会选择进行反击或者提出异议。

反抗可以帮助个体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的自尊和自我感觉,但长期使用反抗防御机制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和工作中的摩擦。

4. 转移转移是指个体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其他对象或外部情境的一种防御机制。

例如,一个个体可能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感到焦虑和抑郁,但他却将这些情感转移到家庭生活中,对家人进行批评和挑剔。

转移可以帮助个体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但长期使用转移防御机制可能会导致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

5. 冲突解决冲突解决是指个体在面对内心的冲突和痛苦时,通过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的一种防御方式。

例如,一个个体可能会选择与他人进行诚实的沟通,寻求心理辅导师的帮助来解决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冲突解决是一种积极健康的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提升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

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与解析

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与解析

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与解析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在面对心理压力和冲突时采取的一种心理自我保护的方式。

通过了解和分析不同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心理行为和情绪反应。

本文将对心理防御机制进行分类与解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作用和应用。

一、否认机制否认机制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对于现实中不愿意承认或接受的事实、情感或欲望进行否认。

通过否认机制,个体可以避免面对痛苦和不愉快的现实,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平衡。

然而,过度的否认可能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投射机制投射机制是指个体将自己的冲突、欲望和情绪转移给他人,认为他人拥有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投射机制,个体可以将自己无法面对的问题和冲突推卸给他人,减轻自身的内心矛盾感。

然而,过度依赖投射机制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和情绪问题的加重。

三、逃避机制逃避机制是指个体通过认知方式或行为方式来逃避现实世界中的压力和冲突。

常见的逃避机制包括沉迷于幻想、逃避现实、借酒浇愁、沉迷于工作等。

适度的逃避可以帮助个体暂时缓解压力,但长期逃避将会对个体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四、回避机制回避机制是指个体面对压力和冲突时,选择回避和回避对应问题的策略。

个体可能选择回避与问题相关的情绪、人物或思维,以避免面对现实的挑战和困惑。

然而,回避机制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将问题抛诸脑后,最终可能导致问题的积累和困扰。

五、合理化机制合理化机制是指个体为了自我保护和自我安慰,将不符合事实和逻辑的解释引入到自己的思维中。

通过合理化机制,个体可以降低对现实世界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

然而,过度的合理化会导致对问题的忽视和现实的扭曲。

六、幽默机制幽默机制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个体通过将冲突和压力转化为幽默和笑声来减轻内心的压力。

幽默可以改变个体对问题的态度和情绪反应,更好地适应困境和压力。

适度的幽默机制能够促进心理健康和积极情绪的产生。

七、升华机制升华机制是指个体将不满足的欲望或冲突转化为积极的行为或创造性的成就。

防御机制Microsoft Word 文档

防御机制Microsoft Word 文档

心理咨询(专)石文凤人格心理学心理防御机制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有三大基石:1、意识分域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2、心理性欲理论: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潜伏期、成年期3、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防御概念的起源1894年弗洛伊德首次在其著作《The Psychoses of defense》中使用防御(defense)这个概念来描述自我(ego)对不愉快的情感或痛苦的念头进行抗争的心理过程。

后来,弗洛伊德曾一度放弃防御这个词,并用压抑(Repression)这个词来替代防御所表达的内容。

防御的描述性定义S.Freud(1926年):防御是自我为处理、控制导致神经症的冲突所采取的措施。

防御因焦虑而起,其功能是保护自我。

这种焦虑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本能的张力;二是超我的压力;三是现实的危险。

《心理治疗指南》:防御是自我用以对付来自本我、超我压力的手段。

当自我受到本我、超我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与痛苦感。

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A.Freud 认为:“每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在其言行中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防御机制。

”只要能应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内心的平衡,而不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时,就不能称之为病态。

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他们是无意识或是部分无意识的。

2、防御机制是依靠自尊或自我美化来保护自我免受伤害,从性质上可以分为积极与消极二大类。

3、防御机制似乎有自我欺骗的性质,也就是说它是以掩饰/伪装自我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行为、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的。

是一种阻断某种心理过程而使自我免受焦虑之苦的自我保护方法。

4、防御机制本身并不是病态的,相反,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它的作用可能导致病理性的后果。

5、防御机制可以单一使用,也可重迭使用。

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及其特点分析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冲突、焦虑等心理不适应事件时,所采取的自动或无意识的心理防御方式。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并减轻不适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心理防御机制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进行分析。

一、压抑压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主动地将不愉快的冲突、压力等情绪或想法从意识层面排除出去,尽量不去思考或表达。

通过压抑,个体可以暂时减少不适感和焦虑,但并不能解决问题,可能会导致情绪积累和心理健康问题。

二、回避回避是指个体对于不愉快或冲突的情境或问题进行逃避、回避的行为。

个体可能会选择远离问题、转移注意力或通过其他方式避免直面困难。

回避可以暂时减少焦虑和压力,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问题逐渐加重,无法有效解决困难。

三、否认否认是一种将现实情况或内心的不满、压力等削弱或抹消的心理防御机制。

个体倾向于无视或否认自己面临的困境,消除不适感。

然而,否认并不能改变现实,只会延缓问题的解决,甚至加重痛苦。

四、投射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的内心感受、想法、冲突等转移到他人身上或外部环境上的心理防御机制。

个体可能会将自己不愿承认或不能接受的一些欲望、观念等,归咎于他人,从而减少自己的焦虑和内心冲突。

然而,投射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人际关系问题和自我成长的障碍。

五、退行退行是指个体在面临心理压力时,回归到更为幼稚或原始的心理状态。

这种机制常表现为行为上的怀孕行为、情感上的依赖和回忆,以及认知上的回避和拒绝成长。

退行可以暂时减轻压力,但它阻碍了个体正常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幻想幻想是一种通过想象、创造或虚构来满足内心需求、减轻压力的心理防御机制。

个体可能会刻意逃避现实,沉浸于自己构建的幻想世界中,以此来满足自己心理上的满足感。

然而,过度幻想可能导致个体与现实脱节,无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七、反抗反抗是指个体对外部压力、权威、规则等进行反抗或拒绝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2005课程名称:生理心理学课程英文名称:Physiopsychology开课学期:3学时(理论+实践):48(40+8)学分:3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专业:应用心理学选用教材:《生理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3版主要参考书:1、卡尔森著苏彦捷等译,生理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年。

2、詹姆斯•卡拉特著,苏彦捷等译,生物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

3、葛詹尼加等著,周晓林等译,认知神经科学一关于心智的生物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和生物基础的一门科学。

它是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属于基础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心理活动是大脑的重要的功能,是客观现实作用于脑而产生的心理现象。

《生理心理学》就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各种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主要致力于心理和行为的神经机制(特别是脑机制)的研究。

《生理心理学》不仅研究正常的心理现象,还研究人的本能行为和心理障碍的生理机制。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学习《生理心理学》的任务使心理学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心理现象、本能行为及心理障碍的生理机制,为学习其他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Physiopsychology studies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logical basis of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and behavior. Physiopsychology is an interdiscipline of psychology, neuro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hysiopsychology belongs to basic psychology, 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c theoretical subjects of the psychological science system. Psychological activity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human brain. Centering on the brain, physiopsychology studies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human mind andbehavior,especially the Neural mechanism. Physiopsychology studies not only the normal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but also the psychological disorder. Physiopsycholog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of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psychology. The task of the students to learn physiopsychology i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instinctive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disorder, in order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m to learn the other courses of psychology.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生理心理学是全国高等学校心理学专业开设的主干课之一,是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心理学课程。

防御行为的名词解释

防御行为的名词解释

防御行为的名词解释防御行为,顾名思义,指的是为了自我保护而采取的行动或策略。

它是人类或动物在面对潜在威胁、危险或攻击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防御行为可以在个体身体的不同层面表现出来,从生理上的反应到心理上的决策都可被视为防御行为。

一、生理层面的防御行为生理层面的防御行为主要通过改变身体状态、姿势和反应来实现。

例如,当人或动物感到威胁或害怕时,他们的生理反应会迅速调整,以适应环境。

这些反应包括心率的增加、呼吸加快、肌肉紧张、瞳孔扩大等。

这些改变有助于提高反应速度和力量,以应对潜在的威胁和攻击。

在动物行为学中,有一种称为“攻击性防御行为”,指的是动物对身体威胁采取的攻击性反应。

例如,猫咪会抓、咬、冲撞等来保护自己。

同样地,人类也会在遇到危险或威胁时出现类似的攻击性防御行为,比如用拳头或武器来抵挡攻击者。

此外,一些生理层面的防御行为还包括逃避、躲藏和伪装等策略。

逃避是指个体采取迅速转身、逃离危险区域或寻找避难所来躲避威胁。

例如,在遭遇猛兽的追捕时,人类或动物会选择逃离现场,以确保自身安全。

躲藏是指寻找安全地点或伪装自己,以避免被发现。

例如,动物可能通过融入环境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免受捕食者的追捕。

二、心理层面的防御行为除了生理层面的反应,人们在面对威胁时还会采取心理层面的防御行为。

这些防御行为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上的策略。

认知上的防御行为主要指的是个体对威胁的认知处理方式。

当遇到威胁时,个体会选择忽视或否认威胁的存在,以降低焦虑和恐惧。

这种防御机制被称为“否认”或“逃避现实”。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对自己的健康风险忽视不计,以避免面对现实的冲击。

另一个心理防御机制是“投射”,即将个体的不满、恐惧或敌意投射到他人身上,以减轻个体的不安。

情感上的防御行为涉及情绪调节和应对策略。

个体可能会试图通过压抑情感、表演笑脸、转移注意力或寻求社交支持来减轻威胁所带来的情绪。

这些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心理防御机制(一)

心理防御机制(一)

心理防御机制(一)心理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防御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人格结构中它属于自我(ego)的功能。

当自我觉察到来自本我的冲动时,就会以预期的方式体验到一定的焦虑,并尝试用一定的策略去阻止它,这个过程就是防御,或称为自我的防御(defense of ego)。

防御是自我用来驱赶意识到的冲动、内驱力、欲望和想法,它们主要是针对能引起个体焦虑的性的欲望和攻击性。

一般来说,防御是在潜意识里进行的,因此个体并不会意识到它在发挥作用。

根据个体防御机制运做的水平不同,导致的结果也不同。

精神分析理论将心理防御机制分为四类:①自恋性防御机制(narcissistic defense mechanism):这种防御机制在5岁以前的儿童、成年人的梦境和幻想以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常见,主要有:精神病性否认、妄想性投射、分裂作用、歪曲作用等;②不成熟的防御机制(immature defense mechanism):这种防御机制在3~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在人格障碍和情感障碍以及神经症患者中常见,主要有:非精神病性投射、防御认同、被动攻击、见诸行动等;③神经症性防御机制(neurotic defense mechanism):常见于神经症患者或成年人应激反应时,主要有:压抑、置换、退行、隔离、反向形成、抵消、合理化等;④成熟防御机制(mature defense mechanism):是成年人常用的防御机制,主要有利他、升华、幽默等。

其实通俗的说,所有的人都用“防御机制”将痛苦的感情和记忆排斥于意识之外,那些正在进行心理治疗的病人也不例外。

可以说,防御机制是用来使自己适应来自心理内部(内驱力或超我)或心理外部(外在世界)的应激(stress)状态的。

在我们的实际咨询过程中,咨客的防御机制是造成阻抗的一种重要原因。

一、否定作用这是一种否定存在或已发生的事实的潜意识心理防卫术。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防御机制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防御机制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防御机制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防御机制”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防御机制一译“防卫机制”,亦称“潜意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

精神分析理论术语。

个体应付各种紧张性刺激,防止或减轻焦虑或愧疚的精神压力,维护心理安宁的潜意识心理反应。

其特点是伪造或曲解现实,潜意识运用。

1894年弗洛伊德在《防御性神经精神病》中首先提出,1926年在《抑制、症状与焦虑》书中进一步提出自我保护功能假说。

1936年A.弗洛伊德在《自我与防御机制》一书中归纳为10种:压抑(潜抑)、投射、心力内投、退化(退行)、反向形成、隔离、抵消、转而反对自己、反转和升华。

弗洛伊德的学生及后来的一些变态心理学家也提出了一些,如否认、固着、理智化、理想化、合理化(文饰作用)、转移(置换)、分离、投射性认同等。

弗洛伊德将该类机制视为自我摆脱由不可接受的性驱力与攻击驱力的威胁引起的焦虑和其他消极情感之手段,这种自我心理保护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弗洛伊德认为该类机制属于自我潜意识部分的功能,其应用基本上是无意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自我心理保护的方法经常被人们有意地应用。

其应用适当,可暂时减轻或消除心理痛苦,避免精神崩溃,为人们赢得时间以便面对挑战。

但由于该类机制大多包含着歪曲现实或自欺的成分,如不合时宜地过度应用,也会妨碍人们对现实的准确考察及自我评价,使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问题。

一般而言,心理健康的人不会极端地或长期地单独应用该类机制来应付环境挑战,而心理障碍患者除外。

在某些精神症状的产生中可起重要作用。

其中有些(如否认、投射和分离机制)若被极端应用,可使人丧失同外界事物的接触,过度的否认或压抑则会损害人格的正常发展。

因此,大多数心理治疗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是,在不造成不可忍受的焦虑之前提下,矫正患者的自我防御方法。

常见的22种自我防御机制(一)

常见的22种自我防御机制(一)

常见的22种自我防御机制(一)心理防御机制简称心理防御(也称自我防御机制,防御机制,防卫机制)(Self-defenseMechanism/DefenseMechanism),是佛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

心理防御机制本身越原始(原始的防御机制是指童年生活经历所形成的防御机制,保护自己可以说是原始防御机制的本质。

),其效果越差;离意识的逻辑方法越远,则越近似于变态心理。

在生理上,心理防御机制被认为可以防止因各种心理打击而引起的生理疾病或神经症,过分或错误的应用心理防御机制可能带来心理疾病。

自我防御机制的特征:·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

·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

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

·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

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

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

·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防御机制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多种机制同时使用。

按照心理成熟度分类:·自恋心理防御机制(一级防御机制):包括否定、歪曲、外射,它是一个人在婴儿早期常常使用的心理机制。

早期婴儿的心理状态,属于自恋的,即只照顾自己,只爱恋自己,不会关心他人,加之婴儿的“自我界限”尚未形成,常轻易地否定、抹杀或歪曲事实,所以这些心理机制即为自恋心理机制。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
89、不真实 你伪造事实,大概是习惯性的。
90、超合理性 你使用现实检验和次级过程来回避情感。
91、含糊 你隐藏细节。
92、超唯美主义 你陷入美和真理中,回避现实或情感。
93、肤浅 你毫不犹豫地说着话,但是并没有想要表达很多。
94、躯体暴力 你“作废了这个客体”,终止你的仇恨。
95、与受伤客体认同 你仿效自己所认识的受伤小鸟(而且有时候是所爱的)。
70、黏人 紧紧地抓住一个拒绝你的人。
71、哀怨 不停地抱怨,你没有看到自己愿望中的幼稚的特性受到照顾。
72、假性独立 你变成了独行侠,不允许任何人帮助你。
73、病理性利他主义 事实上是投射和与受害者认同:你否认口欲欲望,并把它投射到贫困者身上,然后代理性地感到被滋养。
74、点煤气灯 你导致别人变得精神失常或相信他们自己是精神失常的。
80、解离 (1)你忘记了关于你自己的完整面貌。如果你把它命名为Butch,你多半是精神病性的。(2)你让某个人来定义你,然后驳回他或她的想法。
81、恐光症 你对光回避,以回避你的窥视色情癖<偷窥>冲动。
82、冷淡(冷漠) 你对于参加到一个活动中没有任何特别的兴趣。
83、恐吓他人-欺凌 你使他人处于戒备状态中以缓解你自己的焦虑。
当自我觉察到来自本我的冲动时就会以预期的方式体验到一定的焦虑并尝试用一定的策略去阻止它这个过程就是防御或称为自我防御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人格结构中它属于自我的功能。当自我觉察到来自本我的冲动时,就会以预期的方式体验到一定的焦虑,并尝试用一定的策略去阻止它,这个过程就是防御,或称为自我防御。即:当一个人面对应激、挫折、创伤、丧失、冲突等心理上的种种困难时,其“自我”就潜意识地运用一些心理上的防御措施来保护自己。简单一句话:防御就是为了让自己舒服。

心理防御机制内容

心理防御机制内容

心理防御机制内容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为了应付精神刺激而行使的一种心理反应。

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功能是在我们遭受挫折或内心受到压力时,保护自己免受精神创伤,维持心理健康。

防御机制的作用实际上是为了赋予我们更好的自我体验和自尊,以保护我们的自我认知和增强我们的自尊。

在心理学上,防御机制被分为两大类,即压抑性防御机制和运动性防御机制。

压抑性防御机制涉及个体应付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复杂压力,并压抑它们以减少情绪上的不舒服感。

例如,粉饰、否定和投射等都属于压抑性防御机制。

另一方面,运动性防御机制包括个体通过行动或行为来抑制、表达或解决内部侵扰的情绪。

例如,反抗、攻击、偏见和逃避等都属于运动性防御机制。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防御机制有广泛的发展,它可以减轻个体心理压力,促进个体的情绪平衡和心理健康,但有时它也会对个体产生不利影响。

防御机制的过度或滥用会阻碍个体对挫折和焦虑的有效应对,导致精神创伤的不良反应,如自卑感、焦虑感、身体症状等。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控制防御机制的使用,并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应对精神创伤,保护自己免受精神创伤和心理损害。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可以做一些有效的事情来维护心理健康,这些事情也有助于改善防御机制的使用。

其中,最常见的事情是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如讨论性小组、文体活动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放松自己,增强自尊,也可以增强意志力和自信心,同时还可以借助他人的支持来促进心理健康。

此外,有时防御机制的过度使用可以引发一些精神问题,因此应对方式不仅要让个体了解防御机制的有效应用,而且还要让个体了解不得不使用防御机制时应遵循的原则。

为此,一些社会、心理和健康机构开展了一些宣传活动,以加强人们对防御机制正确使用的认知,并帮助人们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

总之,防御机制是个体应对复杂压力的重要机制,但我们也应该努力控制防御机制的使用,避免因其过度使用而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行为作为本能行为,性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腰段,更具体地说是腰髓前角的球海绵状核,下丘脑的前部存在一个脑高级的雄性性行为中枢,它位于内侧视前区,称为性两形核。

在雌性动物中,脑内高级性中枢位于下丘脑的腹内侧核。

雄性动物的性两形核和雌性动物下丘脑的腹内侧核之外,两性动物的性行为还受更高级的脑中枢调节,颞叶皮层在性对象的识别和选择中发挥重要作用。

颞叶损伤的人或动物均表现出严重的性功能异常。

防御、攻击行为类型
母性攻击行为与保护自身的生存无关,而是一种保存和延续种族的本能行为。

哺乳期的动物为保护幼仔不受外来者的侵害,以猛烈地攻击驱逐外来者。

杀幼行为是将幼仔杀死的行为。

杀幼行为也是对种族延续有利的行为,这是由于雄性动物只有杀掉哺乳中的幼仔,才能使雌性动物较早地摆脱哺乳期而重新受孕。

雌性动物的杀幼行为可能与幼仔多、过于拥挤或哺乳能力所不及而引起的。

母动物总是选择最弱小仔动物除掉以保证有强壮的后代延续种族。

根据现有的科学事实,下丘脑是防御攻击行为的重要中枢,它的不同区影响着不同类型的防御、攻击行为。

杏仁核、隔区等边缘系统对下丘脑的这一功能进行着调节与控制。

对于情绪性攻击行为而言,杏仁核发生兴奋性调节作用,隔区产生抑制性调节作用;对于捕食攻击行为而言,杏仁核实现着抑制性调节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