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
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1、a=ΔV/Δt,a=Δx/T 2=(X 3+X 4-X 1-X 2)/4T 2=(X 4+X 5+X 6-X 1-X 2-X 3)/6T 22、匀变速直线运动: v=v 0+at,x=v 0t+21at 2,v 2-v 02=2ax ,x=21(v 0+v)×t ,v t/2=v =21(v 0+v) V x/2=21(v 20+v 2)1/2,且V x/2>v t/2 3、自由落体运动:V=gt ,h=21gt 2,v 2=2gh ,21vt=h 4、竖直上抛运动:V=v 0-gt ,h=v 0t -21gt 2,t 上=t 下=v 0/g 5、力的相互作用:G=mg,F=Kx ,F 滑=µF N6、牛顿运动定律:⑴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F 合=0,正交分解:F x 合=0,Fy 合=0⑵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F 合=ma,正交分解:F x 合=ma x ,Fy 合=ma y若沿运动方向建立x 轴则:F x 合=ma x ,Fy 合=0 7、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⑴:1T 末、2T 末、3T 末、…… 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 :vn =1:2:3…… :n⑵1T 内、2T 内、3T 内…… nT 内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 :X n =1:4:9…… :N 2⑶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T个内位移比为:X1:X2:X3…… :X n=1:3:5…… :(2n-1)⑷前x、2x、3x、……n x位移所用时间比:t1:t2:t3…… :t n=n(5)前x、2x、3x、……n x位移末速度比n (6)第一个x内、第二个x内、第三个x内……第nx个内位移所用时间比:Δt1:Δt2:Δt3…… :Δt n=):2(:1 ……:)13(2-。
高中物理的位移公式
高中物理的位移公式高中物理位移公式:1、匀速直线运动:S=vt;2、加速直线运动:s=½at²+v₀t3、匀变速直线运动:S=(v₀+v)/2 ×t4、离心运动:S=vr5、抛物运动:S=½gt²+v₀t+S₀6、螺旋路线:S=e ×π (2r-s)7、摆动:s=A(1-coswt)以上就是高中物理的位移公式。
从这些公式可以看出,不同的运动,其位移公式也有所不同。
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只需要考虑直行方向的速度就可以求得位移;而抛物运动则涉及到初速度、加速度和初始位置,只有综合考虑这三个参数,才能得出位移公式。
对于非线性运动,例如摆动,则需要引入频率和振幅,计算出位移公式。
此外,还要注意,对于线性运动和非线性运动,其位移公式是不同的。
线性运动位移公式受到加速度、初速度和时间的影响,而非线性运动位移公式受到振幅、频率和时间的影响。
但是,无论是线性运动还是非线性运动,其位移公式都可以用来描述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以及位移的变化趋势,这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当求解位移公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位移是指物体沿着参考轴的位置变动,而不是物体本身的位置变化。
只有正确理解了位移,才能正确使用位移公式求出位移。
总之,高中物理的位移公式涉及到不同类型的运动,有的线性运动有的非线性运动。
正确求解位移公式,需要正确理解位移的概念,并正确使用位移公式。
在学习高中物理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些位移公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
高一物理必修课件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公式和三个推论
求解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根据已知条件求解加速度或时间等 。
位移-时间关系公式
公式内容
01
x = v₀t + 1示位移,v₀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该公式
描述了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应用场景
03
求解物体在某一时间内的位移,或根据已知条件求解加速度或
加速度恒定且方向与速度 方向相同的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恒定且方向与速度 方向相反的直线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沿竖直 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 ),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 的运动。
02
三个核心公式详解
速度-时间关系公式
公式内容
v = v₀ + at
公式解释
v表示末速度,v₀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该公式 描述了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中间时刻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 平均值,即$v_{frac{t}{2}} = frac{v_0 + v_t}{2}$。
该推论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可用于求解中间时刻的速度 。
通过该推论,可以方便地比较 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大小。
中间位置速度推论
中间位置速度等于初末速度平方 和的平方根的一半,即 $v_{frac{s}{2}} =
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同,加速度大小约为9.8m/s²,方向竖 直向下。
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不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位 移等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同样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规律。
生活中匀变速直线运动现象举例
汽车启动和刹车
汽车启动和刹车时,其速 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可以 看作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高一物理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Vt=Vo+at2.位移s=Vot+at?/2=V平t=Vt/2t3.有用推论Vt?-Vo?=2as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6.中间位置速度Vs/2=√[(Vo?+Vt?)/2]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有用推论Vt2-Vo2=-2gs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力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一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v2-v02=2ax此式不涉及时间,若题目中已知量 和未知量都不涉及时间,利用此式往往比较简单;
2用.于x匀=变vt普速遍直适线用运于动各,种两运者动相,结而合可v=以v轻02+v松=地v2t求只出适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或者初、末速度.
3.x2-x1=aT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进一步的推论有xm-xn=(m-n)aT2(其中T为连续 相等的时间间隔,xm为第m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 xn为第n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课堂讲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总结
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按时间等分(设相
等的时间间隔为T)
(1)1T末、2T末、3T末…、nT末瞬时速度之比
v1∶v2∶v3∶…∶vn=1∶2∶3∶…∶n
(2)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 x1∶x2∶x3∶…∶x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
第n个T内位移之比 xⅠ∶xⅡ∶xⅢ∶…∶xn=1∶3∶5∶…∶(2n-1)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课堂讲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总结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按位移等分(设相等的 位移为x) (1)通过前x、前2x、前3x…时的速度之比
v1∶v2∶v3∶…∶vn=1: 2: 3:......: n
第2s、第3s、第4s内,通过
的路程分别为1m、2m、3m、
4m,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
确A.的4是s内( 的A平B)均速度是
2.5m/s B.在第3、4两秒内平均速 度是3.5m/s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三个基本的推论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三个基本的推论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三个基本的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公式:1、速度公式:v=v0+at2 2 v 3、位移与速度关系:v 0 2 ax2x 2、位移公式:v 0 t1at2说明(1)公式适用于所有匀变速直线运动;(2)注意矢量性,公式中v0、v、a、x都是矢量,先确定正方向,常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然后确定v、a、x 方向(3) “知三求二”。
2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已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通过A点得速度是V0,经过时间t 通过B点的速度是V,t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t时间的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解: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x AB t V0 V0 V 2V0t t 1 2 at2V0AV Bat V 01 2(V V 0 )2V 0 (V V 0 ) 2vV0 V 23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度从8 m/s匀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为1 s,按规定速率为8 m/s的汽车刹车后位移不得超过5.9 m,那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位移为8 m,符合规定 B.位移为8 m,不符合规定 C.位移为4 m,符合规定 D.位移为4 m,不符合规定选C。
v v 8 0 t 1 m 2 由公式x= 2 =4m5.9 m,所以该刹车试验符合规定0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tv0t 22t 2vtAvx AB tV01 2at总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即:5/14应用典例下图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其计数周期为T,打D点时的瞬时速度用vD表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vD=( d4-d2)/2TB、vD=( d3+d4)/2TC、vD=( x2+x3)/2TD、vD=( x3+x4)/2T答案:AD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v0=2.0 m/s,它在第3 s 内通过的位移是4.5 m,则它的加速度为( ) A.0.5 m/s2 B.1.0 m/s2 C.1.5 m/s2 D.2.0 m/s2选B。
匀变速直线运动5个基本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5个基本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物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以下是其五个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公式:v = v₀ + at,其中v是某一时刻的速度,v₀是初速度,a 是加速度,t是时间。
2. 位移-时间公式:x = v₀t + ²,其中x是位移,v₀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3. 速度-位移公式:v² - v₀² = 2ax,其中v是末速度,v₀是初速度,a是加
速度,x是位移。
4. 加速度-速度公式:a = (v - v₀)/t,其中a是加速度,v是某一时刻的速度,v₀是初速度,t是时间。
5. 加速度-位移公式:a = 2x/t²,其中a是加速度,x是位移,t是时间。
以上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问题。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运动学是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一〔物理〕〕学习运动学过程中,对公式的把握和应用有利于学习运动学学问,下面给大家带来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盼望对你有关怀。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一)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t2/2=Vt/2t7.加速度=(Vt-Vo)/t {以Vo为正方向,与Vo同向(加速)0;反向则0}8.试验用推论s=T2 {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肯定大;(3)=(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确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应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和速度同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和速度反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在x-t 图像中,如果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抛物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开口向下a<0,开口向上a>0;在v-t 图像中,如果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使用场合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为:v=v 0+at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2021at t v x +=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 v 2-v 02=2ax ;位移与速度、时间的关系式: t v v x 20+= 说明:①公式中v 0、v 分别代表某段时间t 或某段位移x 内的初速度、末速度,a 代表加速度,在代入公式时要规定统一的正方向;凡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都满足上述公式,同样的只要满足上述公式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②知3求5:匀变速运动中总共有x 、v 0、v 、a 、t 五个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3个物理量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物理量。
如何选择公式可以使计算简便:已知条件中没有加速度a 时选t v v x 20+=,已知条件中没有时间t 时选v 2-v 02=2ax ,已知条件中没有末速度v 时选2021at t v x +=,已知条件中没有位移时选v=v 0+at 。
③常用性质:①汽车刹车问题:汽车或飞机减速时要先算出停下来的时间;②第n 秒的位移=前n 秒的位移-前(n-1)秒的位移;③匀减速到停止的运动可以看成反向的匀加速过程。
3、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其他公式和结论推论1:v v v v t t =+=202, 22202t s v v v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s t v v <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推论2: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下图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
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 ,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 、B 、C 、D …。
(或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 1、s 2、s 3…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如Ts s v c 232+=(其中记数周期:T =5×0.02s=0.1s )⑵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 :如223T s s a -=⑶利用“逐差法”求a :()()23216549T s s s s s s a ++-++=⑷利用v -t 图象求a :求出A 、B 、C 、D 、E 、F 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图的v-t 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
注意:点 a.打点计时器打的点还是人为选取的计数点距离b.纸带的记录方式,相邻记数间的距离还是各点距第一个记数点的距离。
纸带上选定的各点分别对应的米尺上的刻度值,周期c.时间间隔与选计数点的方式有关(50Hz,打点周期0.02s,常以打点的5个间隔作为一个记时单位)即区分打点周期和记数周期。
d.注意单位。
一般为cm平均速度的求解及其方法应用①用定义式:ts ∆∆=一v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②v =V V t02+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追及和相遇或避免碰撞的问题的求解方法:两个关系和一个条件:1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2一个条件:两者速度相等,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基本思路:分别对两个物体研究,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列出方程,找出时间、速度、位移的关系。
解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
讨论:1.匀减速运动物体追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①两者v 相等时,S 追<S 被追永远追不上,但此时两者的距离有最小值②若S追<S 被追、V 追=V 被追恰好追上,也是恰好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公式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公式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一考试网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注:(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3
v02 vt2 2
1、两个中点速度比较
【例1】物体从A到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经过中间位置时的速度为v1,它在这段时
间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则(
)
A.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 v1 > v2
B.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 v1 < v2
C.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 v1 > v2
D.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 v1 < v2
2、注意公式矢量性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所涉及的物理量 有五个,分别为v0、vt、s、a、t,其中t 是标量,其余均为矢量,一般情况下, 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当知道五个量 中的任意三个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公式 求出其余两个量.
s-t图像 :
(Ⅰ)s-t图像和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不同两个概念。 (Ⅱ)①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开始计时物体的位 移不为零(想对于参考点);②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 表示物体过一段时间才从参考点出发。
(Ⅲ)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相遇,其交点横坐标表 示相遇的时刻,纵坐标表示相遇处对参考点的位移。 (Ⅳ)图像斜率为物体的速度. (Ⅴ)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运动,曲线表示作 变速运动(各点斜率不同,物体在各点速度不同)。
今让一质点以加速度a由A点从静止开始沿直
线向B点运动,但每过一个等分点,加速度
都增加 a ,试求该质点到达B点时的速度
6、相对运动的处理
例9、航空母舰以一定的速度航行,以 保证飞机能安全起飞,某航空母舰上的 战斗机起飞时的最大加速度a=5.0m/s2, 速度必须达到v=50m/s 才能起飞,该航 空母舰甲板长L=160m,为使飞机安全 起飞,航空母舰应以多大的速度V0向什 么方向航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规律总结
一.基本规律:
v =
t
s 1. 公式a =
t
v v t 0-a =t v
t
v =2v1v2/v1+v2 (2)平均速度v =
t v 2
1 at v v t +=0 at v t =
02
1at t v s +
=221
at s =
t v v s t 20
+= t v
s t 2
= 2022v v as t -= (6)重要推论2
2t v as =
注意:基本公式中(1)式适用于一切变速运动,其余各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即2
t v =v =
=
t
s 20t
v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一个恒量:
设时间间隔为T ,加速度为a ,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分别为S 1,S 2,S 3,……S N ;
则∆S=S 2-S 1=S 3-S 2= …… =S N -S N -1= aT 2
注意:设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位移中初速度为0v ,末速度为t v ,在位移中
点的瞬时速度为2s v ,则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2
s v =22
20t v v +
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总有2t v =v =20t v v +<2s v =2
2
2
0t v v +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v=
2
t
v
gt
v
t
=
s=
2
12
gt
2
2
t
v
gs=
总结: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
v=0,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gt
v
v
t
-
=
2.竖直上抛运动2
02
1
gt
t
v
s-
=
2
2
2v
v
gs
t
-
=
-
总结:竖直上抛运动就是加速度g
a-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设T为时间单位,则有:
(1)
1s末、2s末、3s末、…… n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同理可得:1T末、2T末、3T末、…… 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2)1s内、2s内、3s内……ns内位移之比为:
S1∶S2∶S3∶……:S n=12∶22∶32∶……∶n2
同理可得:1T内、2T内、3T内……nT内位移之比为:
S1∶S2∶S3∶……:S n=12∶22∶32∶……∶n2
(3)第一个1s内,第二个2s内,第三个3s内,……第n个1s内的位移之比为:SⅠ∶SⅡ∶SⅢ∶……:S N=1∶3∶5∶……∶(2n-1)
同理可得: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SⅠ∶SⅡ∶SⅢ∶……:S N=1∶3∶5∶……∶(2n-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t n=1∶(1
2-)∶(2
3-)∶………∶(1
-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