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格尔的海洋文化观
反驳黑格尔蓝色文明与黄色文明
反驳黑格尔蓝色文明与黄色文明
恰如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其实一切以历史为名的文化争论骨子里都是当代问题变形的争论。
比如说儒家经典的真伪问题,在平时只是纯学术问题,只有到了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才会显示出异乎寻常的解构力道。
真伪有时候变得不重要,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关键所系。
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思想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议题,就是“蓝色文明”与“黄色文明”之争。
这场争论的中心论点,大概是说中国人的民族性里没有冒险的基因,特别没有西方式“海洋文明”的开拓精神,是一种保守、野蛮、落后的“黄土文明”,以黄河以及黄土高原为象征,是一种嵌入到“民族性”当中的农耕思维等等。
这场争论曾经十分热闹,那种直观而感性的判断,往往让人觉得的确有那么回事。
时过境迁,中国不但造出了大量的远洋轮船、积极参与了全球贸易,而且国内经济还跟“蓝色经济版图”紧密关联,似乎并没有任何受“黄土文明”羁绊的迹象。
这很令我困惑,难道真是当时知识分子的大声疾呼神奇地改变了所谓的“国民性”?最近,我阅读了英国作家布赖恩•莱弗里的《海洋帝国:英国海军如何改变现代世界》一书才恍然大悟,所谓“蓝色文明”与“黄色文明”之争完全是一个伪命题。
1海洋文化与岭南文化
什么是“海洋世纪”?至少包括5个层面: 它是海洋经济的世纪; 它是海洋高科技的世纪; 它是建立国际海洋权益新秩序的世纪; 它是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世
纪; 它是地球村的全体村民的整体海洋意识和
海洋观念普遍强化的世纪。
海洋文化:一是海洋,一是文化,三是海洋与文化结 合。
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海洋文化进行定义,有的是从人 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概括;有的从全球大文化的分类来 说明;有的则是从海洋特殊生态环境所创造的文化角度 来作界定,等等。
有学者认为:海洋文化,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 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 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 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 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 度、衣食住行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
动性。
人类借助海洋把文化传播于船只能够到达的四面八方, 并由此再传播开去,这样的过程,必然会对异域土著 文化产生程度影响,使其多少具有异域异质文化的内 涵,这就是联动性;
土著文化或因已发生土洋文化联动而产生的“杂交 儿”,又从异域土著那里通过海洋布达而传播回来, 对这里的土著发生影响,产生“杂交”或新的“杂 交”,这就是互动性。
海洋文化的研究和阐述,黑格尔《历史哲学》: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
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 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 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 事商业。他便是这样从一片巩固的陆地上,移到一片不 稳定的海面上,随身带着他那人造的地盘,船----这个 海上的天鹅,它以敏捷巧妙的工作,破浪而前,凌波以 行。
黑格尔 的文化观
黑格尔的文化观
黑格尔的文化观是指他对于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历史、宗教、政治、法律、艺术等方面的理解和评价。
黑格尔认为,不同的文化是人类精神的不同阶段和表现,是人类精神从自然到自由的辩证发展过程。
黑格尔的文化观是基于他的哲学体系,特别是他的辩证法和历史哲学,他试图用理性的方法来把握人类文明的本质和规律。
黑格尔对于中国文化的观点是比较负面的,他认为中国是一个自然国家,没有真正的精神自由和历史变化,是一种停滞和循环的状态。
他认为中国的哲学是一种宗教哲学,没有达到纯粹思维的水平,只是对于抽象的实体的崇拜和直观。
他认为中国的政治是一种专制主义,没有真正的法律和公民自由,只有皇帝的任意和臣民的奴役。
他认为中国的社会是一种家长制的社会,没有真正的阶级和个体,只有家族和血缘的关系。
他认为中国的艺术是一种自然艺术,没有真正的创造和表现,只是对于自然的模仿和装饰。
黑格尔的文化观是有一定的见识和洞察力的,但也有很多的偏见和误解。
他的文化观是基于他的西方中心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立场,他忽视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内在的发展动力,他过于强调中国文化的缺陷和落后,而忽略了中国文化的优点和贡献。
他的文化观是有待于进一步的批判和修正的。
在知识链接中谈了黑格尔历史哲学关于海洋民族
有民主的公民仅 4 万
多人。雅典民主实质 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 奴隶主专政。
自由民 168,000 奴 隶 200,000 外邦人 32,000
探究问题
材料二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然而这 位卓越哲学家却被雅典民主派起诉:“是一个作 恶而怪异的人,不敬国家所奉的神而宣传其他 的新神,反对民主,毒害青年……”公元前399 年,年约70岁的苏格拉底受审判并被判处死刑。
材料三 泰米斯托克利是古希腊民主派政治 家与统帅。然而公元前470年,他遭到民主派政 治家无端诬陷,并以“陶片放逐法”驱逐出境, 亡命国外,凄惨死于小亚细亚。
探究问题
材料四 阿里斯泰德是雅典名将,曾担任首 席执政官,素以“公正者”著称,公元前483年经 公民大会投票遭放逐!据说投票时有个文盲农民 把陶片递给正好坐他旁边的阿里斯泰德代为刻 字。阿里斯泰德问:“您都不认识他,为何赞成 放逐?”农民说:“经常听人歌颂他为‘公正者’ 很烦人,干脆放逐了算了。”
探究: 在《知识链接》中,谈了黑
格尔《历史哲学》关于海洋民族 与大陆民族的特性,你认为他们 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海洋民族因为耕地不足,他们可以靠渔猎、航
海、经商和殖民来弥补大田耕作的不足,所以航海 经商和工艺制作成了经济中决定性的内容。他们不 安于听天由命,无所作为,充分渴求人权,人的主 观能动性增强,视域开拓。
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
1.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 2.设立民众法庭,确立新选举法; 3.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赋于各等
级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
自由民 168000
自由民 奴隶 200000
奴隶 外邦人
外邦人32000
——哈蒙德《希
黑格尔对自然美的看法
黑格尔对自然美的看法第一篇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黑格尔对自然美的看法。
黑格尔这家伙,他觉得自然美呀,可不是那种简单能一眼看透的东西。
他觉得自然美是有层次的。
就好像咱们爬山,从山脚到山顶,风景都不一样。
他觉得自然美有时候是那种朦朦胧胧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完全明白的。
比如说清晨的雾气笼罩着山林,你说美不美?黑格尔可能会说,这美,但还不够深刻。
而且哦,黑格尔还认为自然美是相对的。
不同的人看同一片风景,感受可能完全不同。
有人觉得大海波澜壮阔美极了,可有人就会害怕那无边的海浪。
总的来说,黑格尔看自然美,那可不是随随便便看看,他想得可深可多啦!怎么样,小伙伴们,你们觉得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呀?第二篇嗨哟,朋友们!今天咱们来扯扯黑格尔对自然美的那些想法。
黑格尔觉得啊,自然美不是孤立存在的。
不是说单单一个山峰、一条河流就美了。
它得和周围的环境、和我们的感受结合起来。
比如说,一片森林,光是树多可不叫美。
要是有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有鸟儿在枝头唱歌,我们走在里面感觉身心舒畅,这才叫美呢。
他还说自然美是有发展过程的。
就像一颗种子长成大树,这个过程中的变化,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美。
黑格尔可挑剔啦,他觉得自然美比起艺术美,好像总是差了那么一点。
为啥呢?因为自然美没有经过人的精心雕琢和赋予意义。
但是呢,他也没有完全否定自然美。
他觉得自然美就像是一个基础,给了我们艺术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反正啊,黑格尔对自然美的看法是复杂又有趣。
不知道大家听了我讲的这些,对自然美是不是有了新的想法呢?。
短文摘抄之海洋萨满女神
海洋萨满女神在世界地图上,有一片蔚蓝的海域——鄂霍次克海,也叫通古斯海。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远古满——通古斯语族之一的满族先民,就生活在她东面的堪察加半岛,因此,称她为东海。
她是满族先民敬崇的海洋萨满创世女神诞生的地方,是德立格恩嘟哩赫赫(东海女神)诞生的地方。
满族先民萨满以海鹅、海狮、海豹、海狗、海鱼骨、鲸鱼、长须鲸,搭起神坛,敲响鱼皮神鼓,唱起祭海神歌,率族众敬崇母亲海:东海,妈妈的海,东海,生命的海,东海,丰饶的海,东海,不息的海。
一代又一代满族先民们用渔猎的方式生存繁衍,创立了人类史前文明,在这连接欧亚大陆的海岸线上镶嵌了一串生命的东珠——海洋萨满女神文化。
世界上的水是相连的,浩瀚的东海日夜奔腾,连接着北美、北欧、东北亚的江海湖泊。
满族先民在渔猎初年,因学会使用火而与野兽揖别,开创了人类第一大文明——火文明。
他们颂唱着神歌“我的神歌神话啊,它来自东海堪察阿林火山的最底层;它发自东海堪察阿林火山地母神的心底”,在氏族女萨满的带领下,裂石分支,箭环(扳指)为记,在海岛、海浪、海鸟、海兽女神的佑护下,在太阳、月亮、海上双马女神奥都妈妈恩赐的光明中,乘上用鹿筋扎起的大木排,摇着漕船浮海而渡,唱着“鄂啰啰”萨满神歌,开启了人类航海的行程,进入到逐水草而居的迁徙时代。
一路前行的先民,从堪察加半岛出发,向北、向东、向西、向南,生命的足迹印在了北欧、北美浩瀚广袤的大地上,他们迁徙的背景有海洋中的火山、海涛、海汐、海峰、以及海岛上的篝火。
他们的足迹到过白令海峡、鞑靼海峡;到过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到过库页岛,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兴凯湖、牡丹江以及渤海海域;他们最初的氏族鹔鸘(肃慎)是以鹰母呼噜坤命名。
尔后,氏族支系繁衍,遍布东北亚,氏族各个部落又以鹰、虎、狼、鱼、犬、鹿、马等动物来命名,甚至还有以山、河等来命名的部落。
最大的部落是东海窝集部,最初的女罕王为爱坤沙德。
公元698—926年,满族先民——粟末靺鞨族在北方崛起。
《航运企业文化》
黑格尔论海洋文明与航海文化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 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 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 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 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他便是这样从一片巩固的陆地上, 移到一片不稳定的海面上,随身带着他 那人造的地盘,船——这个海上的天鹅, 它以敏捷巧妙的工作,破浪而前,凌波 以行------
(2)人类文化与文明
人类文化和文明是互相联系,难以截然分开的;文明中肯定 表现了一种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文化的发展肯定表现了不同时 期人类的文明进步 ■以知识形态表现的精神文明被别的民族接受是常见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传播,实际上就是文化交流 ■文化性质主要决定于社会制度,文明程度往往决定于生产力发 展水平 ■一个文化不发达的民族,也难以建立发达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 明 ■文化可以交流、可以吸收,但不能全盘引进 ■对一个民族的进步,特别是对可持续发展来说,文化资源比自 然资源更为重要
6.航海体育
人类通过航海进 行海洋体育,展 示人类体育文化 及其壮美
郭川—中国职 业帆船第一人
学生互动专题: 中国“航海日”
2005年7月11日, 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 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 日。2005年4月25日, 经国务院批准,将每 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 国航海日,作为国家 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 同时作为世界海事日 (3月17日)在我国的 实施日期。
2.巴比伦文明
两河(幼发拉底河、底 格里斯河)流域文明
■两河文明—孕育灿烂夺目的巴比伦文化 ■两河流域—脍炙人口的阿拉伯名著《一千
零一夜》诞生地(列为世界奇观:巴比伦古 城废墟、巴比伦空中花园遗迹)
3.埃及文明
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
什么是海洋文化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文化的起源。
人类活动与海洋息息相关,黑格尔曾对大海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作过这样的描述:“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他便是这样从一片巩固的陆地上,移到一片不稳定的海面上,随身带着他那人造的地盘———船———这个海上的天鹅,它以敏捷巧妙的工作,破浪而前,凌波以行……”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在与海洋资源的互动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
关于海洋文化概念的定义,学术界历来都存在争议,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
综合所述,对海洋文化我们可以理解为:从广义上来讲,海洋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是缘于海洋而生成,与内陆文化相对应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人类对于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的物质的、社会的、行为的、精神的文明生活内涵。
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关系与传统的大陆文化相比,海洋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它的最大特点是胸怀宽阔看世界。
海洋是流动变化的,有较大的自由度,给人的感觉从来都不会存有狭隘观念与保守思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洋的广阔与一望无际而表现出的大气和开放姿态,表明了海洋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征。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所体现出的求同存异的精神,正是海洋文化的魅力所在。
同时,海洋文化还代表永不畏惧、永不停息,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是海洋文化积极向上、敢闯敢试的真实写照。
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海洋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精神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明显的。
“海兴国强民富,海衰国弱民穷”,海洋文化的兴衰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
我国是一个沿海国家,拥有辽阔的海疆海域和丰富的海洋国土资源。
在这片广袤的海域中,中华民族开创了辉煌灿烂的海洋文化。
中国,不应拘泥于西方的海洋观念——葛剑雄访谈
应 该 承 认 的是 ,一 直 到 近 代 以 前 ,中 国 沿
主 要 还 是 依靠 陆 地 生 存 的 ,海 洋 对 于 他 们
多 提 供 了 昕 谓 的 “ 盐 之 利 ” 。海 洋 之 于 渔
像 地 中海 之 于 西 方 国 家 这 样 带 来 了 航 行 的
威 ,有 2 多 千 米 的 海 岸 线 ,而 荷 兰 仅 l0 多 千 万 O0
米 。但 是 在 历 史 上 ,荷 兰 发 挥 海 洋 的 作 用 就 比挪
很 多 “ 来 品 ” 的 交 流 与 融 合 都 影 响 舶
威 大 得 多 。这 个 历 史 事 实 说 明 ,地 理 条 件 不 是 绝 对 的 ,只 是 一 个 基 础 条 件 。 总 而 言 之 , 一定 要 从 自 身 的 实 际 情 况 出 发 ,不 要 拘 泥 于 西 方 的 海 洋 观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应 该 注 意 一 个 问题 ,就 是 能
来 的 文化 ,从 而 进
0
‘ 促 发 文 明 和 文 化 碰 步
谈 到 海 洋 经 济 的 发 展 立 刻 就 与 西 方 海 洋 观 念 中 的
“ 放 ”联系 起来 。如何利 用海洋 是值 得我们今 开 后 重 点 探 讨 的 问 题 。 简 单 地 靠 纯 天 然 的 地 理 优 势
念 ,真 正 脚 踏 实 地 的 来 发 展 我 国 的 海 洋 事业 。 _ ( 访/ 洁 ) 采 孙
心 智 和 1 界 观 的形 成 。 而 在 中 国的 古 代 , 廿 来 的 人 和 外 来知 识 的 机 会 是 少 的 ,没有 观 相 思 想 窟 蒙 就 无 法 更 多 的 接 收 到 最 新 的 观
从涉海历史到海洋整体史的思考
面向海洋走向海洋!从涉海历史到海洋整体史的思考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的兴起,与中国“新史学”的诞生同步,已有百年的历史了。
从20世纪20、30年代的“南海交通”,到80、90年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经过几代学者的耕耘,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他涉海的专门史研究也纷纷开辟,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肯定。
然而,在中国历史体系和教科书中,中国古代社会仍是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二元结构。
在这种陆地历史结构和权力话语体系中,中国海洋发展的种种事实,都被诠释为农业文明的海上延伸。
比如说:———海洋捕捞是陆地农业向海洋农业的延伸;靠海吃海发展起来的蚝田、蚶田、潮田等均从田意,正是大农业属性的生动反映;———舟中各洋皆有秘本,名曰“洋更”。
这种航海手册在秘制珍藏的情况下,它只能为单一的家庭生产单位所拥有;———海外经商的船只,常由许多商人合资购置,搭载的小商贩各拥有自己的舱位。
经济上独立,脱不开小农生产的方式;———海上南北漕运只是陆地南北漕运的一种选择和替代;海上丝绸之路只是陆地丝绸之路的选择和替代;———海塘、潮闸、沿海卫所的建筑,均是保卫农业区的生命财产的,与北方内陆的万里长城无本质区别;———中国海洋文化的本质是海洋农业文化。
诸如此类的说法很多,质疑者很少。
在这种思维定式下,即使承认中国古代有海洋文化的人,也只能得出它“无法逆转地被内陆农耕文化所同化”的悲观结论。
这些论述符合中国海洋发展历史的真实吗?一理论的反思自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向由大陆转向海洋,导致西方的兴起之后,海洋史就受到西方学者的极大关注。
19世纪后以欧洲中心论构建的世界历史体系,用海洋代表西方、现代、先进、开放,大陆代表东方、传统、落后、保守的论述,取得话语的霸权,支配了海洋史研究的主题领域。
这种海洋史理论,是以海洋文化为先进文化形态为前提的。
它之所以先进,在于代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路径。
按照这一标准,中国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阶段,即使古代有发达的航海,也不可能创造出海洋文化。
民乐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学生版定稿】
民乐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长期以来,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存在着不同理解。
一些观点认为,中华文明属于大陆文明,中华传统文化以内陆文明为底色,与海洋关系不大。
这种观点的形成原因较为多样和复杂,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是一个重要来源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是其中的代表,他在《历史哲学》一书中提出东西方拥有不同文明体系的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内陆文化,是僵化和停滞的;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是进取和创新的,这种文化差异造成了不同的人类文明形态。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且不符合历史事实。
中华传统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文化,是多元同构的文化,海洋文化是其重要特质。
中国自古就是海洋大国,既有广袤的大陆,也有辽阔的海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悠久的海洋文化,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特质孕育于远古时期,考古学家在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海蚌壳、海鱼骨等遗存,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东南沿海等地也大量分布着古代先民采食海贝、海鱼后抛弃贝壳、鱼骨所形成的贝丘遗迹。
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对海洋的认识逐渐深入,利用逐渐成熟。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海上航行的明确记载是秦始皇派徐福率众东渡。
在广州南越王宫殿遗址发掘出了大型造船厂遗址,《尚书》《庄子》《山海经》等古文献中对刳木为舟、煮海为盐等亦有记载。
汉代开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与交流东到日韩,南至东南亚各国。
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也发现了不少与中国汉代海上航运及贸易相关的考古遗存,出土、发现了数量可观的汉代陶器、铜器、铁器等。
这些器物正是海洋文化在汉代取得长足发展的实证。
六朝、隋唐时期,对于海洋的探索与开发显著推进。
据史料记载,孙权曾派遣船队进行了数次大规模海船帆制造以及轮桥起重技术等诸多领域都有新的发明。
黑格尔的主要观点
黑格尔的主要观点
1.辩证法:黑格尔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他提出了“否定的否定”这一概念,即一定阶段的否定最终会被否定,从而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2. 历史唯心主义:黑格尔认为历史是思想的历史,意识形态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他强调了精神的自由和人性的发展,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向前的进程。
3. 国家的绝对权威:黑格尔认为国家是最高的道德和政治实体,个人的利益必须服从于国家的利益。
他主张国家应该是有机的整体,国家的绝对权威是必要的。
4. 文化优越主义:黑格尔认为欧洲文化是最高的文化,其他文化都不可与之相提并论。
他认为欧洲文化代表着世界历史的最高点,其他文化都是未被开化的野蛮文化。
以上是黑格尔的主要观点,虽然有些观点引起了争议,但是他对哲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1 -。
中国海洋文化[1]
加强海洋文化研究,有助于增强全 民海洋意识
加强海洋文化研究,有助于增强全民海洋意 识。海洋意识包括海洋国土意识、资源意识、环 境意识、权益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等。发展海洋 经济,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增强全体公民的海洋 意识,充分认识海洋价值。深入研究海洋文化, 加强对海洋文化的宣传和普及教育,可以让全体 公民更多地了解我国海洋的地理历史,接受海洋 文化的熏陶,树立全新的海洋观念,不断增强海 洋意识,进而形成全社会关注海洋、开发海洋、 保护海洋的良好氛围。加强海洋文化研究,有助 于探索科学发展之路。
海洋文明化与经济
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海洋 文化中的变革图强思想、探索冒险精神、全面开放理念、 吃苦耐劳品格等,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中国 是一个海洋大国,要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就应 该进一步加强对海洋文化的研究。 加强海洋文化研究, 有助于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是相 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海洋经济是海洋文化的物质基础, 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海洋经济的持续健 康发展,需要海洋文化发挥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的作用。 重视海洋文化研究,积极举办海洋文化活动,开展海洋学 术研讨,既可以丰富沿海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 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 展进步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无限
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无限的时 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在超越那里有限的一切。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 人类追求利益,从事商业„„” ——黑格尔(《历史哲学》)
人类一直在从事着与大海有关的事,比 如捕鱼、运输等等,随之也产生了一种新的 文化——-海洋文化。当然海洋文化也不是完 全新生的,他与其他的文化也是相交相容的。 那么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5第四单元 欧罗巴藏珍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环境对希腊有重要影响下列不属于自然环境对古希腊影响的是()A. 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发达B. 城邦之间的贸易繁荣C. 航海业对古希腊人有重要影响D. 小国寡民的城邦状态【答案】A【解析】A.古希腊没有精耕细作的发展农业符合题意故A正确B.古希腊的自然环境容易促成工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得城邦之间贸易繁荣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古希腊海岛较多航海业发达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容易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A2.海洋文明孕育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大河文明孕育了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差异B. 地理环境差异C. 政治传统不同D. 人文思想的不同【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是小农经济为主这为中央集权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而希腊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不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形成有利于民主制的形成因此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差异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应排除故选A3.以下关于古代印度的文字属于评价的是()A. 约公元前14世纪一批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出现在印度河上游地区B. 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C. 佛教经典总称“大藏经” 内容主要由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D. 《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漫游” 基本定型于公元2世纪末【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C、D三项均是对史实的叙述只有B项评论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属于历史评价4.世界文明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这两种文明成果中()A. 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海洋B. 苏美尔人发明了1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的产量C.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D. 东方文明都是亚洲国家西方文明都是欧洲国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两大组成部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海洋故A项正确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故B项错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是西亚的《吉尔伽美什》故C项错误古代埃及属于东方文明但位于非洲而不是亚洲故D项错误故选A5.古代希腊人对神灵有敬仰而无畏惧不同于东方民族把神灵看作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在古代希腊人的观念里神是在另一个世界与人类共存的存在这说明在古代希腊文明中()A. “人”的探究主体发生变迁B.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C. “人为主体”成为社会共识D. 宗教思想具有人文色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古代希腊人对神灵有敬仰而无畏惧不同于东方民族把神灵看作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在古代希腊人的观念里神是在另一个世界与人类共存的存在”可知在古代希腊的宗教观念带有一些人文色彩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希腊也信仰宗教故宗教信仰意识淡薄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为主体”成为社会共识故C排除故选D6.某探究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据此推断该研究课题可能是()A. 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B. 古希腊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C. 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D. 希腊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知“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与希腊城邦制度是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题干中①④是关于地理环境与古希腊文明的关系②是关于城邦制度与古希腊文明的关系③是关于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的关系因此是从不同角度研究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故B正确ACD理解均片面化故排除故选B7.英文中的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是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古希腊的“文明”内涵反映了古希腊文明的特点是A. 小国寡民B. 城邦政治C. 直接民主D. 轮番执政【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城市的居民”、”城市和社会集团中“两处从中可以看出古希腊文中十分强调人在城邦中的地位与作用故B项说法符合题意 A、C、D均与材料主旨无关错误8.古代世界文明异彩纷呈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古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雅典帕特农神庙遗址等素材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A. 文明从冲突到和平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D. 世界文明的多元性【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和雅典帕特农神庙遗址等反映了古代世界文明异彩纷呈可用来研究世界文明的多元性这一主题 D项正确三个素材不能说明文明从冲突到和平 A项不符合题意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和帕特农神庙遗址等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无关 B项错误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和帕特农神庙遗址均与帝国的扩张和崛起无关 C项错误故选D9.在古典时代一个住在法国和西班牙海岸的希腊人会对远在西西里和土耳其的希腊城市居民更有亲近感而不是希腊城邦附近的高卢土著、蛮族邻居这可能主要得益于()A. 直接民主的制度B. 城邦公民的平等理念C. 高度的文化认同D. 小国寡民的历史情结【答案】C【解析】“一个住在法国和西班牙海岸的希腊人会对远在西西里和土耳其的希腊城市居民更有亲近感”体现了希腊人对希腊文化的认同故C正确材料信息与直接民主、平等无关排除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希腊人“小国寡民的历史情结” 排除D故选C10.古代希伯来人有大洪水毁灭几乎所有人类仅留下诺亚一家的传说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毁灭人类的故事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这个故事的最早版本这说明()A. 希腊神话皆来源于西亚B. 苏美尔创造了人类神话C. 生存环境对文明的影响D. 诺亚方舟一说确有其事【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苏美尔人生活在两河流域希伯来人起源于两河流域且善于航海古希腊人则依托大海而生存三种文明均有洪水毁灭人类的传说说明了生存环境对文明的影响故C正确希腊文明受西亚文明影响但并不是皆来源于西亚 A项说法太绝对故排除创造人类神话的不仅有苏美尔人故B错误诺亚方舟的故事是传说不一定确有其事 D项说法太绝对故排除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西方“英雄”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文学作品意为“保护者”或“防卫者” 指介于神和人之间的“半神” 拥有神的血统或被赋予一定的神性他们大多是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例如《荷马史诗》歌颂的英雄赫克托尔和阿喀琉斯既拥有凡人之躯又具备某些超自然的神性到了中世纪英雄变成了提倡宗教道德和禁欲主义的基督教圣徒、殉教者此外欧洲四大英雄史诗《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远征记》《尼伯龙根之歌》皆大力赞颂封建贵族英雄弘扬其忠诚、勇敢等品质1840年英国史学家兼文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伦敦做了轰动一时的“英雄崇拜”演讲他宣称人类既往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的历史他们是人类的领袖是传奇人物广义而言是开创者他列出了六类英雄及代表人物(见下表)认为他们具有共同的品质如英雄气概、独创精神、高尚品德等卡莱尔以此控诉当时社会的空虚和庸碌无为批判制度的腐败希望再次出现巨人般的英雄解读卡莱尔的“英雄观” (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解读卡莱尔的英雄观继承了古代、中世纪以来的英雄崇拜传统歌颂英雄的军事功勋、勇敢品质及牺牲精神但他拓宽了“英雄”的范围从贵族扩大到平民阶层从政治、军事领域扩大到社会其他领域但他过分夸大了英雄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应该辩证地认识他的英雄观论证卡莱尔的英雄观深受欧洲社会变革的影响随着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改变经过18、19 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自然科学和科学精神进一步发展欧美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发生巨大变化实现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卡莱尔肯定了欧洲历史转折时期各领域、各阶层的杰出人物如文化领域的但丁、莎士比亚宗教改革领域的马丁•路德、约翰•诺克斯启蒙运动时期的卢梭、约翰逊•彭斯政治领域的克伦威尔、拿破仑他们都被卡莱尔视为新的英雄结论卡莱尔的英雄观肯定了英雄人物的历史贡献确立了新的标准丰富了英雄的内涵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卡莱尔的英雄观切中时弊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回应了时代的要求但是他过分夸大了英雄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应该辩证地认识他的英雄观【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从古代希腊到中世纪的欧洲再到近代西方英雄的含义和人们对英雄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卡莱尔的英雄观继承了古代、中世纪以来的英雄崇拜传统拓宽了“英雄”的范围从他对英雄的分类可以看出其深受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文学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等一系列社会变革的影响体现了近代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唯物史观可以看出他过分夸大了英雄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而忽视了人民群众的作用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他的英雄观总之学生可根据材料中英雄的含义并结合近代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解读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古希腊的两个神话故事——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解读材料信息得出两条对古希腊文化的认识并予以阐释【答案】认识1 古希腊文化人文主义色彩浓厚阐释古希腊的天神宙斯追求自己心仪的女子这说明在古希腊文化中天神与普通民众具有同样的需求米斯诺王国的国王是宙斯与欧罗巴的儿子对百姓比较善良和仁慈这反映了普通民众的要求因此这两则神话从侧面反映出古希腊文化人文主义色彩浓厚认识2 古希腊文化与古代东方文化存在一定的联系阐释两则神话人物故事存在先后关系故事一中的欧罗巴是腓尼基国王的女儿腓尼基在今天的黎巴嫩地区而米诺斯国王是宙斯与欧罗巴的儿子传说是古人类的记忆用神话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一关系折射出古希腊文化与古代东方文化存在一定的联系【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众神中有一个叫宙斯他负责管理这些神也负责维护人间的秩序”“向公主求婚公主只能接受宙斯的求婚做他的妻子”“国王是宙斯与欧罗巴的儿子”结合所学知识可提出观点为古希腊文化人文主义色彩浓厚然后结合两则材料中的信息进行论述说明即可1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有这么一段话“中国、印度、巴比伦都已经进展到了此种耕地的地位但是占有耕地的人民既然闭关自守并没有分享到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既然他们的航海——不管这种航海发展到怎样的程度——没有影响于他们的文化所以他们和世界历史其他部分的关系完全只由于其他民族把它们寻找和研究出来”对于黑格尔的观点你是否同意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答案】示例一观点我赞成黑格尔的观点论述中国古代文明更多呈现的是保守的农业文明特征①古代文明是建立在发达的小农经济之上②中国并不具备海洋文明需要的开放和进取精神③形成的是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国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其实是农耕文明的外延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创造的先进技术之上并没有改变农耕文明的本质特征示例二观点我反对黑格尔的观点海洋文明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①在明朝之前中国的航海技术和航海活动长期领先于世界(考生可自由列举)②对外贸易活动是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某些朝代是支柱产业③在对外贸易中还形成了先进的市场理念和平等精神海洋文明到明代中期后逐渐衰落更多的是与明朝的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当时外国入侵等偶然因素有关【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考生可任选角度论证黑格尔观点如赞成黑格尔的观点首先分析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特征但须进一步论证中国古代航海技术和航海活动领先于世界的原因如反对黑格尔的观点可首先列举中国古代航海技术、航海活动领先于世界的表现但须说明后来航海活动的衰落更多的是偶然原因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答案】示例观点地理环境对古代政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论述古代政治文明受地理环境因素制约、影响很大其中以雅典和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中国土地辽阔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与中华文明的诞生有着密切的渊源中华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农耕经济发达古代中国在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与这一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例如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唐代以后的三省六部制等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具体体现雅典濒临大洋港湾众多小国寡民是海洋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对外具有开放性这些是构成雅典民主制的重要因素如雅典推行的公民大会制、选举制、任期制、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等是民主制的直接表现综上所述地理环境是古代国家政治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其对政治文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论述题依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涉及的是中国和雅典政治制度状况以及地理环境由此可从地理环境对古代政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方面提取观点然后结合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雅典民主政治形成条件从地理环境、经济、政治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得出地理环境是古代国家政治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其对政治文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的结论。
湖南省永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永州市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选择题答案(共30分,每小题3分)是海洋史。
原文是“纵观西方几百年来的海洋史,可以说是一部殖民和掠夺的历史。
”原文用的是“可以说”,选项太过绝对。
2.C A项错误,这种观点形成的原因是多样和复杂的,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B项错误,“汉代时,国人开始走向远海”错误。
原文是指汉代走向远海,有了更具体的记载,并不是汉代才开始走向远海。
D项错误,促进形成充满活力,敢拼会赢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原因是沿海百姓搏击风浪、逐海谋生的传统,大海的自然属性促进海洋文化富于开拓冒险精神。
3.D A、B、C项是中国与海外各国的贸易、对外交往,体现了开放包容的特点。
D项表明开始航海活动的时间早,不能体现开放包容。
4.(4分。
每点2分。
)①明清两朝海洋文化跌宕起伏,曲折发展。
明清两朝既有郑和七下西洋,也有“海禁”政策,甚至进一步发展为“闭关锁国”,阻碍了海洋文化的发展。
②但文化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同样也不是一个时期的停顿或波折所能截断的,这种海洋政策的阶段性变化造成的影响,无法改变中华文化中固有的海洋特性。
5.(6分。
每点2分)①开头陈述黑格尔的观点,直接指出其观点的片面性,接着提出自己的观点:海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
②然后以史实为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海洋文化的精神特质,并且这种海洋文化精神特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开放包容、多元同构、开拓进取等精神特质不断强化,直击黑格尔“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陆文化,是僵化停滞的”观点。
③最后进一步指出开放包容是中国海洋文化的显著特征、基本特质,开拓进取是中华海洋文化的重要精神特质,总结全文,照应、强化自己的观点,有力驳斥了黑格尔的观点。
6.C 将军说自己是“全贵之相”,是因为自己投身抗日,为民族解放贡献力量,有了先生所说的“后天升德之相”。
7.B 本文有矛盾冲突,如开篇少校的倨傲与老人的不卑不亢之间的矛盾冲突。
海洋文化:人类文明加速发展的内在根本动力
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018年卷总第6期第26~34页©SSAP,2018海洋文化:人类文明加速发展的内在根本动力^宁波刘彩婷m摘要: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海洋文化实际上长期扮演着内在动力 角色。
在史前时期,人们为获取食物,受浮叶、浮木等启发而发明舟。
因此催生的地中海文明,成为西方文明发展的重要源泉。
中国东周之际,管仲以“渔盐之利”使齐国民富国强而率先称霸诸侯,加速了由春秋到战国 的快速演进,使中华文明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发展节奏。
秦汉之际肇始的 “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使中华文明吸收借鉴 了众多人类文明成果,日趋走向繁荣昌盛,成就了唐宋经济文化的空前繁 荣。
在2000年左右的历史跨度中,中华文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韩 国、日本、东南亚等地不断流布与传播,既凸显了海洋文化的内在张力,连通亚洲、欧洲与非洲,通行太平洋、印度洋,也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进 程。
西方则在历经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后,方于滨海之国意大利率先兴起 文艺复兴运动,对古希腊海洋文明予以再发现、再认识和再创造,冲破宗 教枷锁和束缚,催生“平等、自由、博爱”的资本主义精神,触发了人类 **项目资助: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合作项目(项目编号:D-8005-164176)。
**宁波,山东宁阳人,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海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 要从事海洋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刘彩婷,山西吕梁人,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海洋文化:人类文明加速发展的内在根本动力I文明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
尤其是大航海时代以后,“发现新大陆”极大推 进了全球化进程,也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快速变迁与发展。
而今,海洋更成 为联系世界各国的重要载体和桥梁,海洋文化默默助推着世界各国经济贸 易、文化交流和文明进程。
纵览古今中外,海洋文化或隐居幕后,或位居 前台,但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始终扮演着内在动力角色。
未来,海洋还 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空间,使人类文明真正进入蔚蓝色的海洋时代。
为什么海洋探索如此重要作文500字
为什么海洋探索如此重要作文500字现代科学钻研表明,最早的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昰探究生命进化的重要场所,海洋里还有丰富的资源,如生物资源,工业资源等。
而且到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究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昰未知的。
为什么海洋探究如此重要海洋昰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
地球上的海洋总面积大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
而海水不能直接饮用。
海洋昰地球上决策气候发展的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中的水汽能给陆地上带来降水。
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摇篮, 也是人类文化的起源。
黑格尔曾对大海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作过这样的描述: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早在数千年前,人类就开始认识海洋,积累起点点滴滴的海洋知识,并通过口述流传。
从太空看地球,这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
因为这颗星球的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大部分都被海水包围,是自然界主要的地理形态,也是人类生存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看,海洋是地球生物的最早起源地,也是人类生命的摇篮。
这也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和海洋息息相关。
大面积的海洋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人类的活动也在影响着海洋的环境。
海洋中的居民们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哺育着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
地球的生物资源80%以上在海洋中,种类多达20万种以上。
根据其生活方式分为三种类型:底栖生物,是指固定生活在海底上的生物,如珊瑚、腕足类、苔藓虫等。
游泳生物,是指能在海洋中主动游泳的生物。
海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最早的生命起源于海洋,可以说海洋是人类的生命摇篮。
早在史前,人类就已经在海洋上旅行,从海洋中捕鱼,以海洋为生,对海洋进行探索。
在航空发展之前,航海是人类跨大陆运输和旅行的主要方式。
我国南海海洋文明的起源及特征
2021年3月第7卷第1期Mar.2021Vol.7No.1南海学刊The Journal of South China Sea Studies我国南海海洋文明的起源及特征阎根齐(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海南海口570228)[摘要]我国的南海海洋文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有了深厚积淀,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以用木板船航海为标志,已经形成了海洋文明社会。
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的骆越人为海洋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南海文明自始至终受到农耕文明的影响,与地中海等海洋文明有重要区别。
[关键词]南海;文明;起源;特征[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166(2021)01-0051-08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海洋大国,对于文明起源的研究早在1996年就被列入“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研究成果极其丰富。
这些成果多集中在中原文明或称农耕文明(大河文明)的研究,而对于海洋文明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
南海面积占我国管辖海洋面积的2/3以上,具有海洋文明起源早、民族连续、建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等特征。
那么,南海海洋文明究竟是何时产生,又是如何产生,与大陆的农耕文明(或称大河文明)有什么关系呢?笔者不揣浅陋,对这些问题初步探析,请方家指正。
一、南海海洋文明形成前的积淀海洋文明是在海洋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同农耕文明一样经过了长期的形成发展过程。
由于海洋的特殊性,在某些方面海洋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比农耕文明还要久远。
(一)人类在旧石器时代走近南海众所周知,海洋文化是从人类自内陆走向海边生活,从事捕捞漂浮在海边的海生物,并在近海航海开始的。
旧石器时代的广东韶关曲江“马坝人”(距今12.9万年)、广西柳江区“柳江人”(距今约4万年)等,还居住在自然的岩洞内,靠采集、狩猎为生,几乎与海洋没有什么接触。
到了距今约1万年前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广东封开黄岩洞洞穴遗址①、海南岛南端的三亚落笔洞人遗址②出土了大量的螺蚌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黑格尔的海洋文化观发布时间:2011-10-13信息来源:《中共舟山市委党校学报》作者:王文洪西方人有的人常常以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来区别东西方文化。
在他们看来,西方文化是动的文化,东方文化是静的文化:西方文化是冒险的、扩张的、开放的、斗争的,这一切都孕育于他们的海洋文化;而东方文化是保守的、苟安的、封闭的、忍耐的,其原因在于东方文化孕育于内陆文化。
这一流行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观,它的创始者不是别人,正是著名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本文从黑格尔的历史观出发,介绍其有关水与海洋的观点,通过东方文化与希腊文化产生的历史比较,说明其所谓的“根植于海洋原则的文化”。
一、黑格尔的历史观黑格尔一生从未到过东方,但他却在自己的书斋中构筑了一个涵盖东西方的世界,这就是他的名著——《历史哲学》。
在他看来,人类的文明是从东方开始的,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并向西方行进,人类的文明在中国开始以后,逐步传到印度、波斯、巴比伦、拜占廷、希腊、意大利、西欧。
但我们且不要以为他在盛赞东方文明的古老,黑格尔真意是说:东方文明是极度落后的原始文明,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一直停留在五千年以前的文明初始阶段,这是因为:东方文明是静的内陆文明,而只有西方文明才是活生生的发展着的文明。
所谓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其提出源自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对世界文化类型的划分。
黑格尔在该书“绪论?历史的地理基础”一节中,把体现出“思想本质上的差别”的“地理上的差别”,划分为三种类型:(1)干燥的高地、草原和平原;(2)巨川大江灌溉的平原流域;(3)与海相连的海岸地区。
第一种类型以游牧民族为代表。
他们漂泊的放牧,不以土地为财富,每年越冬宰杀半数牲畜也使他们无法积累财富,除了“显示好客与劫掠的两个极端外”,“在这些高地上的居民中,没有法律关系存在”,因此他们常如洪水一般泛滥到文明国土上,表现出一种野蛮的本性。
第二种类型以农耕民族为代表,巨川大江的灌溉造成肥沃的土地,使“这里的居民生活有所依靠的农业,获得了四季有序的收获……土地所有权和各种法律关系便跟着发生——换句话说,国家的根据和基础,从这些法律关系开始有了成立的可能”。
但他们以海作为陆地的天限,闭关自守使他们无法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没有影响他们的文化。
第三种类型以海洋民族为代表。
当他们“从大海的无限里感到自己底无限的时候”,他们便以智慧和勇敢,超越“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的平凡的土地,走向大海,从事征服、掠夺和追逐无限利润的商业。
毫无疑问,黑格尔是以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最高发展阶段,来否定和贬低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
当他进一步以这三种地理分类来“观察和世界历史有关的三大洲”时,这一倾向更暴露无遗。
他认为:“阿非利加洲是以高地作为它的主要的、古典的特色,亚细亚洲是和高地相对的大江流域,欧罗巴洲则是这几种区别的综合。
”在黑格尔看来,“非洲还笼罩在夜的黑幕里,看不到自觉的历史的光明”,因此“它不属于世界历史的部分,它没有动作和发现可以表现”。
而亚洲,虽然是世界历史的起点,“精神文明从亚洲升起”,但世界历史是从“东方”走向“西方”,亚洲是绝对的“东方”,而欧洲是绝对的“西方”,亚洲“和世界历史其他部分的联系,完全只是由于其他民族把他们寻找和研究出来”。
唯有欧洲,才是“世界的中央和终极”,“绝对地是历史的终点”。
[1]在黑格尔看来,欧洲的优势在于它没有亚洲、非洲的那种高原,也不像亚洲的地形那样,有着高原、大山与大河流域那种显著的差异。
他认为欧洲的地形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一为以希腊、意大利为代表的南欧海岸地带,这里的海洋文化是欧洲文明的故乡;第二部分由法兰西、英国与德国组成,这里被誉为欧洲的心脏,它是古希腊与古意大利文明的传承者;第三部分是东欧的波兰、俄罗斯和各斯拉夫国家,它出现比较晚,保持了欧洲与亚洲的联系。
与平常人的习惯不同,黑格尔不仅偏爱夜晚,而且偏爱老年,他把这种自东向西的世界精神的历史比作人的幼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
人类文明主要体现于亚洲与欧洲,亚洲是文明的诞生之地,但亚洲的文明是静止的,它的贡献主要是将文明之薪火传向欧洲。
只有欧洲文明才是最成熟的文化,是优于其他文化的最高发展阶段。
二、黑格尔有关水与海洋的观点关于海岸地区,黑格尔首先指出:虽然海洋与河流常常被视为国家或是地区之间天然的分界,事实上水却是统一的,也就是说,水(海洋与河流)使得一个区域成为单一的单元,也连结了不同的区域。
就前者而言,黑格尔以埃及为例:埃及不过就是尼罗河的流域;就后者而言,大西洋连结了欧洲与美洲,欧洲人却难以经由陆路深入亚洲与非洲的内部。
换言之,作为一种自然的元素,水提供了沟通与交往的媒介。
流域平原提供了农耕活动发展的环境,而农业活动与四季的规则更迭息息相关。
相应地,水也提供了发展不同的人类活动的环境。
对比于流域平原和存在于其上的活动的规则性,黑格尔以为海洋的形象是不确定、不受限制与无限的,因此在海洋中形成的活动,也具有超越受限制的性质:“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圈子。
”[2]航海活动的上述特征,一方面似乎来自于水作为沟通的媒介的性质,因为航海使得人能离开他所定居的土地,从而经历不同的自然与人文世界。
另一方面,这一特征和水本身的性质有关:相较于土地,水缺乏确定不变的形态,也就是缺乏可预测性。
在农耕活动中,节气的可预测性提供了稳定与安全,然而历史中的航海活动则不具有这样的稳定与安全。
航海者固然是为了追求利益,然而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他们却使得自己的生命与财产都陷入危险。
黑格尔认为,这使得航海活动由单纯追求利益,转化成为一个勇敢与高贵的行为;在海洋之中,人类所能依赖的不再是外在于他的陆地,而是他自己所创造的船,也就是他自己所造的陆地,航海的勇敢与高贵,正来自于人类的卓然自立、不假外求。
然而,黑格尔似乎不以为河流与海洋的存在是上述作用与精神特质存在的充分条件;他确切地知道:以上就是黑格尔关于河流与海洋如何对文明产生影响的观点,以及他对于从事航海活动者的精神特质所做的分析。
然而,黑格尔似乎不认为河流与海洋的影响是造成上述精神特质差异的充分条件,他明确地意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不能被高估,也不能被低估。
爱奥尼亚温和的气候,固然有助于荷马诗歌的优美,然而单靠它却不能产生荷马。
故而根据黑格尔的观点,即使东方文化的国家(例如中国与印度)并非不临海,并且有发达的远航,但对它们而言,海只是陆地的终结,它们并不曾与海发展出“积极”的关系。
换句话说,即使它们航行于海洋之中,航海的活动对它们的文化也没有什么影响——它们并没有把“海洋原则”转化成为自身的一部份。
然而“海洋原则”到底是什么呢?海洋与河流在人文地理上提供沟通的作用与航海者的精神特质在文化上的表现是什么呢?黑格尔对于这一海洋文化的概念,并没有作进一步分析。
因此,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只能分别由黑格尔对东方文化以及体现了“海洋原则”的文化的描述着手,藉由黑格尔所观察出来的两者的不同,来发现“海洋原则”在文化形态上的表现是什么。
三、东方文化形态依黑格尔的观点,东方文化的历史乃是一种“无历史的历史”。
他的意思并不是否认东方文化在它悠久的历史中全无新意,而是因为其文化的“基本原则”不曾改变。
以中国为例,黑格尔认为她的文化属于受平原流域这种地理环境所塑造的形态,这种形态的文明以农耕为基础,而农耕又受制于四季的规则性以及根据这些规则所安排的活动,因而她的“宪法”终古不变。
当然黑格尔并不认为中国在历史上已然拥有现代意义的宪法,例如在提及中国皇朝的行政管理时,他就明白指出在这一脉络之中根本不能谈到宪法的存在,因为在中国历史中还不承认个人与团体具有独立的权利。
黑格尔所说的宪法,指的是一个文化形态对于世界的基本信念,而这种信念表现在这一文化形态的生活的各个不同侧面——政治、宗教、哲学、艺术与法律,并使这些生活方式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换句话说,黑格尔的主张是,中国文化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却是大致上维持不变的一组对于世界的基本信念的呈现;中国的历史虽然历经皇朝的更迭,然而一个朝代的消逝与另一个朝代的兴起只是“相同的壮丽没落的重复”,也就是一个相同的模式的反复出现,并不带来真实的改变。
固然新皇朝的创立者以勇气、力量与高贵的行为扫除了旧有的制度,然而它所建立的新的朝代,承袭的却是它所毁灭的对象所具有的世界观,因而不能避免同样的没落。
对黑格尔而言,这种文化就和自然的变化一样没有区别,自然界中的变化正是这样不具新意、一再自我重复的循环——花开花落、四季更迭、潮汐循环,都是这种有规律的重复。
但是何以东方文化的历史具有这种非历史的特质呢?对于黑格尔而言,这并不是偶然,能够在东方文化所蕴含的对世界的根本观点中寻找到根源。
而在他看来,东方文化所依循的根本原则乃是伦理的实体性,也就是说,它把伦理的制度与律则都当成是实体性的东西。
黑格尔所谓的伦理,指的是作为社会制度的伦理规范。
而所谓实体,则与主体相对:主体的特征在于自我决定的能力,实体虽然具有确定的性质,但这些性质却不是来自它本身的,而是给予的。
东方文化把伦理视为实体性的东西,意思是对于东方文化而言,人们所接受的那些伦理规范,并不源自基于人的反思而做出的决定,而是一种既定的律则,这些律则只是被人们发现、从而被遵守,而不是创造出来的。
自然界的规律正是这种实体性的东西,举例言之,四季之所以更迭,并不是因为人经过反思之后所决定,人类仅只藉由对于自然的长期观察发现这项规律,从而认定它的存在,并且必须调适自己的行为模式,以适应四季更迭的规则。
换言之,东方文化把伦理规范视为实体的东西,就是说它把伦理规范等同于自然界的规律。
具体地说,黑格尔以为中国文化的根本原则是家庭的精神:“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
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
”[3]家庭的精神不仅规范了人与人之间应对进退的方式,同时也是个人与统治机构之间的关系的原型。
皇帝行使他的权力的方式,就和一个父亲行使他对于他的孩子的权力的方式一样,被统治者则被视为“尚未成年的”,一切都是由在上位者所规划与保护。
然而家庭是由血源的关系所构成的,而后者全然是自然的事实,是以根植于血源关系的行为规范,也就被当成是一种自然的事实,和自然界中的其它规律一般天经地义,不可动摇。
正如不会有人质疑四季的更迭,也不会有人质疑根植于家庭关系的伦理规范,从而伦理规范一旦被接受了,就一直保持有效,不会受到挑战。
在这里存在着中国历史之所以是“无历史”的根本原因。
四、希腊文化形态相对于塑造了东方文化的流域平原这种地形,希腊的地理环境和海洋息息相关;希腊的领域散布在海中,除了许多岛屿之外,本身就是一个半岛,甚至这个半岛都因为许多海湾而有许多裂隙:“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