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中村存在问题及改造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广东省“城中村”问题的现状特点与改

造策略

韶关学院英东农学院11园林学号:11102021069

【摘要】“城中村”是城市化发展过程的产物,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事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中村”成为了新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中国背景下的一种新的城市化病,“城中村”的存在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阻滞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文章在分析“城中村”产生的原因、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解决举措。只有把“城中村”纳入城市的管理范围,以人为本,维护弱势群体利益,才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字】城市化城中村现状改造

1.什么是“城中村”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土地所有制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问题。对于“城中村”,目前已有很多的定义,如书本中提到的都市村庄、都市里的乡村、城市里的乡村、“城中村”等。随着城市用地的扩展,原在郊区的村庄被纳入城区范围,在城市发展的带动与影响下发生明显的乡村---城市转型,在产业结构、建设景观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逐渐具备城市的特质而与传统农村相区别。但因土地、户籍、人口、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城乡二元体制,它们又没有真正纳入城市的统一规划、建设与管理,其发展往往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景观及社区组织等各方面更是保留浓厚的农村居民特征而与城区差别明显,从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域现象,即城市里的村庄,也就是所谓的“城中村”。

2.广东省“城中村”现状与特点

“城中村”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表现出利益性和复杂性,改造“城中村”,实现“城中村”的转型发展,不单纯是物质形态改造的技术问题,更是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因素、事关村集体、村民、政府、管理部门、开发商等多方面利益的及其复杂的

系统工程。“城中村”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下面以广东省广州市“城中村”为例,从景观、社会、经济等方面,论述“城中村”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1景观特征:“城中村”聚落景观形态既不同于传统农村聚落单家独户的单层住宅,也不同于城市的多层建筑景观,是介于两者的不伦不类的现象,具体来说就是建筑密度高,层数低,建筑结构以砖混结构为主,基础设施不完善。“城中村”由于缺乏规划管理,各类用地犬牙错互、杂乱无章,村屋密布犹如蜂房,道路狭隘曲折,不成系统,配套公共设施不完备。具体来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2.1.1规划滞后,布局凌乱,建筑密度过大

一些村镇虽然有了规划,但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建设不配套,影响了村镇建设协调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村民甚至随意增建房屋,在广州的诸多“城中村”中可以发现房屋之间的过道只有一米左右,高低不齐的建筑,过密的布局,使得建筑之间采光非常的不好。据调查,有的“城中村”建筑密度达到7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90%,我们常说的“握手楼”、“贴面楼”、“一线天”现象在“城中村”中十分常见。

2.1.2市政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设施欠缺,环境卫生条件差

“城中村”大多道路不能满足消防、急救、环卫等车辆通行。由于建筑规划不合理,水电管线混乱,在消防,抗震等方面均存在严重隐患。“城中村”的公共服务设施欠缺,文体医疗卫生设施和商业服务点严重不足,大多没有集中绿地,中学、小学、幼托等公建配套不足。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城中村”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不足,加之村民的生活方式并未根本改变,使得生活性和生产性污水就近排入河道或农田,固体废弃物无序堆放。

2.2社会特征:“城中村”主体人口以农业人口为主,但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很少;流动人口集中,职业构成复杂;居民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现代化意识,小农思想严重;治安混乱,社会问题众多,有着浓

厚的农村社会特征,又存在着严重的“城市病”。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2.2.1人口密度过高

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城市化发展进程速度飞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广东“城中村”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发达城市,如广州138个、深圳241个、珠海市区内26个。由于户籍制度和城市住房制度的限制,外来人口只能将租赁房屋作为解决居住问题的主要方式,此外,“城中村”的房屋租赁价格远远低于城市商品房,大量的农民工工资不高,迫于生活压力也只能选择廉价的“城中村”。据相关统计显示,广州大部分“城中村”流动人口数量为本地居民的5—10倍,有的甚至在15倍以上,如天河棠下村,当地居民2万多人,却“蜗居”了近30万外来务工人员,辐射大半个中国,涉及社会各个行业,石牌村成为岗顶这个华南区域最大的IT产品集散地,为数十万IT从业人员提供低廉的食宿和仓储条件。

2.2.2道德价值的差异性和村民思想观念落后

“城中村”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务工人员,流动人口数量庞大,人员职业构成也非常的复杂,造成了“城中村”中人员的道德素质良莠不齐,利益观,价值观呈现多样性。并且,由于大都数外来务工人员知识和素质低下,思想观念保守落后,生活方式跟不上时代和城市发展步伐,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城中村”中的很多居民都是从事一些脏、苦、累的工作,或者干脆不工作,就靠租金度日。

2.2.3社会治安混乱

“城中村”暂住人口过多、人口构成复杂、素质较低,加上出租屋分散,隐蔽、无人管理,使得“城中村”往往成为犯罪嫌疑人的隐匿处、边缘人群的聚居点。绑架勒索、吸毒贩毒、无证游医的现象屡见不鲜,据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外来人口是对城市有贡献的劳动者,真正破坏治安的违法、犯罪人员只占外来人口的0.7%,但由于绝对

数大,已成为城市治安的隐形炸弹。抢劫、抢夺、盗窃等,特别是“飞车抢夺”,具有发案率高、破案率低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形象,给市民带来严重的困扰。此外,由于外来人员的高度聚集,“城中村”出租屋也是犯罪分子的主要窝点,近年来一些“城中村”的“黄赌毒”又有暗流涌动、沉渣泛起之势。深圳、东莞站街女现象曾多次被媒体曝光。2008年广州登峰村、河水村因“黄流涌动”也被媒体曝光。

2.2.4公共安全隐患突出,对自然灾害和火灾产生缺乏预防措施

我们都知道,走在“城中村”的幽暗曲折又绵长的小巷中,一旦发生火灾等情况是及其难以逃生的,缺乏合理规划和管理的高密度住宅,水、电管线混乱,消防实施奇缺,建筑间也没有合理的消防间距,加之“城中村”中人口数量庞大,使得“城中村”成为广东火灾的高发区域。2003年,广州天河区冼村一出租屋发生火灾,过火面积仅40㎡,但由于灭火施救条件极其困难,却造成8人死亡、11人受伤。如果不幸遭到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城中村”的大量建筑既无防震标准又无法开辟救援通道,势必会成为伤亡的重灾区。

2.3经济特征:集体经济实力强大;第三产业发达,以发展房屋租赁为村主要经济模式。具体的经济特征有以下几点:

2.3.1产业畸形

没有竞争力“城中村”的经济一般以房屋出租为主的第三产业,农业所占的比重很小。各种发廊、餐馆、药铺、杂货店等充满了”城中村”的主要街道,而且还出现不少的色情窝点,严重危害了城市治安与社会风气。

2.3.2“地下经济”不断膨胀

由于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和邻近大市场的特殊优势,“城中村”成为各类地下经济繁衍的“沃土”。由于政府对“城中村”的管理不到位,“城中村”土地所有制也不同于城市,并且鱼目混杂,人员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