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新尝试.doc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学方式追求高效课堂 提升育人水平——学习洋思经验交流材料在市、区教研组室的组织下,我校派教师参加了赴洋思中学的学习考察活动,同时也成为汉滨区第一批学习洋思经验的试点学校。
通过参观考察、观摩学习,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
洋思中学的发展是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它的成功关键在于它有系统、科学、层层落实的管理模式,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促进师生发展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学习洋思的实践中,我校在教研室的引领下,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质量求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服务;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和谐、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
转变教学方式,做好“效益课堂”的探索和实践。
下面,谈谈我校学习、借鉴、实践洋思经验的一些做法及学后反思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认真组织学习洋思经验,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为了使洋思经验在我校得到很好的借鉴与实践,结合我校实际,细化学习实施方案,以学习、消化、借鉴、创新为原则,对全校老师进行培训,通过讲座、观摩课堂实录等方式进行学习。
在实践中反思、总结,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方式,真正把学习推广活动从源头上推向高潮,在行动上落到实处。
1、深刻领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一理念,从学校的规范管理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及生活课程的人文关怀无不体现着充满着盼你成长的拳拳爱生之心,我们有时只怪学生难教,学生不会学习,我们有没有树立这样的意识:一是每位学生都愿意学好;二是每个教师都有责任把学生教好;三是适当的方法能使每一位学生学好。
我们通过培训学习,教师逐渐认同这种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学习借鉴。
2、细化制度管理,强化过程教育洋思的养成教育渗透到每一个管理细节,从早晨起床到用餐,从早操到上课,方方面面切实做到真抓实管,严抓细管,敢抓善管,是洋思成功的一个“过程保障”。
在学习过程中,我校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层层落实。
转变教学方式 更新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摘要】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更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怎样教决定怎样学,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
好的教学不是在教知识,而是在激励学生学知识。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数学方式策略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教学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更新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由”教师讲”变“学生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的特点就是一讲到底,偶尔也提问,但毕竟是“戴着镣铐跳舞”。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必须通过教学设计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
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从做中学”,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都是强调让学生“做”。
因为学生不做,教师既看不出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水平,也看不出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
学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其自主性、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更深刻地认识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并形成技能,学生才能体验到学习的责任和乐趣。
因此,教师不要独占课堂,要把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思考、合作、探究、发现。
如:九年级上册《圆锥侧面展开图》一节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一个扇形纸片,学生做的纸片大小、形状各不相同,要求每个学生都要量出扇形的圆心角和半径,计算出扇形的弧长和面积。
然后利用多媒体,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按老师的做法,边做边思考,围成一个圆锥,同学们亲自动手做、观察、交流和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发言,说出各组的体会和收获。
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教师启发诱导,学生收获很大。
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学得透彻明白,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
教师只宜“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学生的智慧集中在做的过程中。
2、由“静听”变“亲自动手”,开发学生大脑潜能根据神经功能反馈的特点,要培养理性思维就是注意学生的活动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训练思维。
转变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如何做才能向“以生为本”靠拢呢?一、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是担心学生自己学不好,把知识不厌其烦地向学生讲述,再通过反复的考评强化记忆。
这样,教师不仅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而且又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些陈旧的观念严重束缚着我们的教学思路。
我们为何不放弃传统的习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权利,肯定他们自主学习的收获,并且就像管理者给学者的研究提供支持一样,给他们提供更有利的自学条件。
在课堂上我们要为学生准备,为学生服务,让课堂形成的文化使他们的学习与探究欲罢不能。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对这门学科比较陌生。
为了使学生对化学喜爱和全面的投入,必须注重兴趣的培养,所以上好绪言课尤为重要。
在第一堂化学课时,我们可先不讲“什么是化学”,先演示几个自行设计的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白兰地变红葡萄酒”等。
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化学的无穷魅力。
以趣味实验为引导,就使化学这门课如一块磁石强烈地吸引着学生。
当然,学生对刚开始建立的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难度的加大慢慢地淡化,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对熟悉的和在以后的生活中有用的知识更感兴趣这一特点,在备课时,认真地研究教材,找出与学生已有经验有联系的知识点开展教学,并适时与生产生活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这门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以此不断地强化他们的兴趣。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体现教服务于学的指导思想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学探究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了教服务于学,以生为本的育人观。
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1.创设情景,激发思维。
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师激活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
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
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摘要】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学生必须转变原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从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因此,对于我们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应尽快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积极主动的做好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同步转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法;学法一、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1、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猜想。
例如:我利用教室找座位的方法创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数学情境;通过猜数游戏、找日历上数字的规律等活动创设函数与方程的问题情境;通过讲海王星的发现的故事(湘教九年级数学上册第58页)创设数学知识具有强大威力的问题情景。
2、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数学知识结论的教学,学生学到的是一些现成的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及一些枯燥的数学符号,而对这些概念、公式、法则等的形成过程却很少过问。
数学课程改革既要求注重知识结论的教学,又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所以,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自主的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观察、猜想、讨论、探索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是如何应用的。
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章时,我作了如下处理:首先确定电影院中的座位以及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等实际问题出发,引出有序实数对,进而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对坐标系的研究,认识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和建立坐标系的方法,然后再利用坐标系解决生活中确定地理位置的问题(如确定学校教学楼的位置等),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转变论文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性质和理念: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
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应该发生相应变化,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学生创造性发展的需要。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1.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的实验,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身份:从传统意义上的“塑造性教育”的灵魂工程师、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心目中的圣人,“沦落”为实施“服务型教育”的组织者、工作者、服务者、学习者和“研究型教育”的探索者和合作者。
而学生也从过去被动的“服从者”变成教学活动的“主动者”。
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地观察、认真引导,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作为促进者,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
2.教学目标的转变。
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个体,教学也要遵循发展的策略。
课堂教学关注的重点应放在向学生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
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
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
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
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便不满足于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而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促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新的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北京大兴培训总结在北京大兴区为期二十天教育教学的培训结束了,通过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给我很多启示,使我原来老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可以说自己在这次学习中感觉真的是受益匪浅,感觉自己非常的充实,自身的知识、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这次培训中都得到了改进。
学到了很多关于新课程的新理念、新的教学方法。
这些将对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一、新的教学理念1、教师如何执教,才能确保课堂教学中“逻辑链”和学生头脑中“思维链”的相互匹配。
连春兴老师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的实质是:知识的“逻辑链”和学生头脑中“思维链”的相互匹配。
教师要想较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就必须选择好两根链条相互匹配的起点,然后亦步亦趋,层层深入,和谐发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程度和进度要求,决定这条“逻辑链”上哪几环是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思维链”的产生、发展与完善,对于学生能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来说,往往是决定性的。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遵循它,学习知识的多与少、难与易都将受到它的制约,任何形式的一厢情愿,都将事与愿违。
教师在课堂上的责任,往往需要通过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与引申(包括应用性练习),来引领与续接、甚至是编织与营造这根原本松散的、多元的、极富个性的思维链条。
“设想”出数学教学活动中,什么地方教师引导为主,“逻辑链”引领“思维链”而生成;在什么地方以学生活动为主,“思维链”牵引、催生“逻辑链”。
决定学生兴趣程度的是我们的教学能否遵循----“先具体、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的十二字箴言。
因为“具体”、“特殊”才是学生思维的起点。
2、教师如何执教,如何实现“高效教学”郭老师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是一种指向性很强的学习活动;教师的组织活动,包括讲解、讲述、指导、辅导,也包括展示、演示,还包括组织各种参观、操作活动,包括释疑问难、激励评价等等。
2024年教育新理念学习计划范文(4篇)
2024年教育新理念学习计划范文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需求也在不断改变。
2023年教育新理念学习计划的目的是紧跟时代潮流,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
本文将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改革。
一、教育内容的创新1. 多元化课程设置2023年的教育新理念将强调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的培养,课程设置将更加多元化和灵活。
通过开设不同方向的选修课,如音乐、美术、体育、编程等,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2. 跨学科学习2023年的教育新理念将推动跨学科学习的普及。
跨学科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例如,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项目来探索科学原理。
3. 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2023年的教育新理念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学校将提供创新实验室和实践基地,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和创新设计,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育方式的改革1. 学生主体参与2023年的教育新理念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学校将采用项目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素质教育的推进2023年的教育新理念将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具备未来社会所需的综合素质。
3.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2023年的教育新理念将注重个性化教育的实施。
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辅导支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他们的学习体验。
三、教育环境的改善1. 教育科技的应用2023年的教育新理念将大力推行教育科技的应用。
学校将引入智能教学设备和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2. 学校和社会的合作2023年的教育新理念将加强学校和社会的合作。
学校将与企业、社区和家长密切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有机衔接。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转变教学方式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摘要:随着初中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认识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应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争议。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在困惑中不断地反思,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新课程理念下应该如何进行数学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认识。
一、更新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是根本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是教育要素重组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兴衰成败。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教师是课程、教材的执行者,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授课程、教材。
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教会学生如何正确选择有效的信息源和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并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意义建构,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同时,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
在新课程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不但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应逐渐淡化教师作为管理者的角色特征,教师应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者。
教师应当具备心理咨询、心理观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为教育教学创设良好的心理状态,理解和宽容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消除学生因学习的压力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
“教学做合一”新尝试
“教学做合一”新尝试“教学做合一”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其主要思想是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问题,理清知识脉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探讨“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优点。
1.注重实践操作,注重实际应用。
“教学做合一”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巩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掌握和运用到实际当中。
2.平衡信息和批判性思考的培养。
在“教学做合一”中,信息获取和批判思维同等重要,比如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获取信息,然后再结合自身经验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运用。
3.倡导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做合一”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不同条件来量身定制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此外,学生还要通过个人思考以及合作讨论等方式去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倡导多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做合一”鼓励学生自主掌握知识,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自主研究等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技能。
二、“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的优点1.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学生能够真正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不仅能够更深刻记忆,而且能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转化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教学做合一”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转化了学习传统的单纯注重理解和记忆的方式,培养学生更加综合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 鼓励创新和探究在“教学做合一”中,教师和学生通常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发展。
可以使学生在思维深入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实践活动。
总之,“教学做合一”是一种更加注重实践操作、个性化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等教学方法的教学尝试。
浅谈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杨明霞.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育的反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2]葛兴明,刘秀梅.论教学方式变革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7(08).便是分成各个小组,其实这样子的合作最后达到的学习效果都不会太好,甚至有的时候会使一些小组或者学生被孤立。老师在这里便应该明白,合作学习并不只是单指学习成绩的进步,还要使得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能够得到长足的进展。
例如,我们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角的度量》为例,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什么是角,请他们画一个角。那么怎样才能知道画的角的大小呢?这就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之下,让学生之间先进行交流,然后明确自己在这个任务中所需要扮演的角色,通过明确的分工来完成老师所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并且在这样的分工合作中,使学生们达到所谓的“合作--协同”学习这样一种状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我们知道,在学习中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才是学生学习的本质,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的所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只是在被老师么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其学习效果也是不尽人意,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于学习方向、方式和动力都是比较盲目的。因此,为了改变这样的现象,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将“让学生自主参与”、“学生才是主体”等之类的词汇牢记在心中,并以此来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新的教学方式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将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为例,来探讨一下教师应该如何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及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例如,我们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这个课程为例,这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其次便是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最后便是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那么在这个课时的学习中要如何创新教学方式呢?老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使用数位顺序表的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例如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这之类的数字概念,通过这样的创设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新思想
教师不能不知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模式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模式你知多少?(一)世界教育的五大趋势是指——1、教育终身化。
终生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在 70 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生教育为教改前景,“必须建立以向终生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
”日本面向 21 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生学习的社会”。
1991 年 4 月 18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美国 2000 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2、教育民主化。
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
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3、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
传统的课程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
课程的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
承认和尊重人们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一致或理解。
4、教育信息化。
全球涌动的数字化教育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巨浪澎湃。
在美国,自前总统克林顿 1992 年上任之后,就实施了多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
据美国教育部2000 年 2 月 16 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中小学日益重视以多媒体电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 100% 的中小学上网,是从小学到大学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唯一国家。
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
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心得体会范文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教学改革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其带来的变革与进步。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教师角色转变等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更新新课程教学改革使我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实践、创新。
二、教学方法创新在新课程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评价方式改革在新课程教学中,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改变了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我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项目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公正、全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教学改革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成长。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新课程教学的实施,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改革带来的变化。
新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课程教学改革为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收获,我将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方式,转变教师角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理念变革: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新尝试和思考
教学理念变革: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新尝试和思考教育是人人都必须经历的一项重要事情,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涉及到培养人们的能力、素养和思维方式等方面。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学理念也需要跟着变革、创新,因为这是应对未来挑战的必要措施。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新尝试和思考,希望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成长中共同发展。
一、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当前,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因此在教育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在课堂上我会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角度掌握知识。
在学生之间也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他们共同思考和讨论问题,这样能够激发他们探究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把“学scientific”融入到教学中如今,“学scientific”已成为现代教育的热点问题,也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科学素养。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经常引导学生去使用一些科学方法,例如使用有针对性的分析工具,了解个人的学习成长路径。
把“学scien tific”融入到教学中,对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热情”都会发挥很好的效果。
三、建立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双向的互动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很有帮助。
我的教学方式中,不仅有单向的授课,还应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例如,在教授新知识时,我会要求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在测试之后与学生进行评估和反馈,甚至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课程教学方案等多种方式。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四、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潜力,而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需要,结合个人成长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新尝试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新尝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诸如“淡化教育活动中赤裸裸的知识传授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的发展为本”、“注重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不断被音乐教师们所理解和接受,并实践于各自的教学过程中。
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也真正体验到了有滋有味的职业生涯。
为此,特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初中音乐教学作如下探讨: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无论是有音乐天赋还是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老师都需要与他们取得相互之间的信任和支持。
音乐课堂上,表现活跃的通常是有音乐天赋的学生。
他们自信、活跃,音乐天赋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肯定,已经取得大家的一致认可。
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音乐“差生”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似乎与他们无关,有的则干脆放弃音乐课。
对这些产生了自卑心理,对音乐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来讲,尤其需要音乐教师的激励和信任。
在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如果这时候老师选择放弃,有可能会使这些自以为是“音盲”的学生终身与音乐无缘。
我们老师不能选择天赋,但可以选择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应注重乐理教学传统的音乐教学过于注重歌唱的训练,侧重情感、兴趣的培养,忽略对中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
但这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学生只有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我们要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但不是像以前那样简单机械地训练,而是应该运用各种手段让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这种训练隐藏于各种活动之中,蕴涵在情境教学当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会这些知识与技能,为今后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个人新课程教学实践与改进思路总结
个人新课程教学实践与改进思路总结以下是一篇个人新课程教学实践与改进思路总结的范文,供参考:个人新课程教学实践与改进思路总结一、引言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逐渐深入人心。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必须适应新的教育环境,积极探索和实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反思和改进,力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二、教学实践1.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2.创新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手段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我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进行因材施教。
我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改进思路1.深化新课程理念,持续学习我将继续深化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
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阅读教育专业书籍等途径,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共同探讨新课程的实施策略。
2.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收集学生反馈等方式,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3.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我将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促进教学相长。
通过组织讨论班、座谈会等形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与创新
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日益受到关注。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的需求,需要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创新。
如何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成为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习者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讲解,学生则被动听讲,缺乏思考和参与。
而现代教学注重的是授人以渔,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仅是讲师,更是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强调多元性,力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教育一刀切的局限,重视教学过程的个性化。
教师要有创意和想象力,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愉悦和兴趣。
三、注重实践教学现代教育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应用新兴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新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例如,制作教学PPT、使用虚拟实验、在线课堂等,都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的转变传统教学往往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
现代教育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评价方式也应该跟上变化,从知识面向全面升华。
除考试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评价,如小组讨论、课堂演讲、个人作业等,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从课堂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运用新兴技术,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满足学生对于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新课程下教学方式的转变
论文新课程下教学方式的转变刘晓云新课程下教学方式的转变摘要:面对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时代的来临,课程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如何在新课程下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呢?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教学方式转变的具体目标和操作手段。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转变随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我们的课堂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
本次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综合实践活动”,引向在开放情境中探索,引向从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掌握知识。
新的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在教学方式上做诸多变革。
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面对课堂教学的改革,面对实践过程中的困惑,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实施新课程教学方式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的实施理念是前提,理念关系到教学,过去我们认为“学习是知识的获得”,因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师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理解为简单的“讲”“练”“考”,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像被迫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知识则是被那些自以为学识渊博的人给予在他们看来一无所知的人的一种恩赐。
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是不是常常不自觉地扮演了压迫者角色呢?今天,专家们提出了“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学习是知识的建构”的重要教学观念,这一观点是基于情景认知和情景学习,它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和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
这样的理念要求我们把教育的关注点从教学转向学习和学生知识的形成,良好情感的养成,着力于学生学习中的知识建构,让教育成为自由实践的精髓,“教”与“学”成为一种平等。
这样,课程与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线性连续过程,成为一个互动性和相互促进的变革过程,如今的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就应该是把教的过程转到学的过程上来。
2.改变教学方式教师要把握多元教学策略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实践与创新 教师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实践与创新教师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与实践是促使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关键。
教师作为教育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将新的教育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以实现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一、了解并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教育领域的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项目制学习、个性化教育、跨学科学习等。
教师应密切关注教育前沿,通过参加培训、阅读教育专业书籍、参与学术讨论等途径,了解并掌握新的教育理念。
只有深入了解新的教育理念,教师才能更好地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二、根据新的教育理念调整教学设计将新的教育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教学设计的调整是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通过重新审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对教学进行优化和调整。
例如,在个性化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灵活设置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个性化学习环境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技术创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来实现。
教师可以尝试运用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技术,教师能够更好地实践新的教育理念。
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从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指导者。
教师应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五、注重评价方法的创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评价方法也需要进行创新。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教师应尝试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如课堂表现评价、项目展示评价等,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并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转变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浅谈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作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以全新的姿态迈向21实际的战略举措,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教学中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十几年的英语实践,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一)就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言,在教学方式上要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主要是在教师的作用下,学生消极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常常地依赖老师从事学习活动。
既没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意无意地把学生看成一个知识的容器,不能使学生成为灵活地创造性地从事具体工作的人,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后者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去,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由消极变成积极,由被迫变成资源,这样,教学也就会达到不教而教的不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就思维能力而言,要把给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
这两种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始末放他人是假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思考。
这种教学无异于老师在表扬一场木偶戏,老师怎样动作,学生就怎样活动,如此一来,一个富有潜力的生动的学生就变成了老师一个机械呆板的玩偶。
诸多有个性、思想活跃的"天才",由于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被"扼杀"。
素质教育又成为一句空话。
而后者,学生的思维是自我探索的真思维。
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转变
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转变摘要:音乐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对于新课程的实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还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发展的要求、音乐审美特点的要求。
本文论述了新课程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一、新课程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建立正确的备课观念“备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师行为,更应注重效率。
一是备课的目标要重实效,要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备课通常会出现目标不明确、不实在,如很多教师的备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要么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合实际、不具体;二是应多注重知识传授与获取,要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结果和学生行为的结果。
传统“应差事”式的备课对于学生的发展显然是无效或效益很低的。
“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音乐教学的改革探索中,出现了只强调和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现象。
课堂看上去热热闹闹,民主平等、自由开放的气氛很浓,学生似乎可以放开手脚、任意发展,但有的时候这种课堂会不自觉地偏离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三)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社会在发展进步,我们的学生也在不断地变化,他们想从音乐课中获取的除了有限的几首歌曲之外,还有其他的各种美好的体验。
这就要求音乐教学形式多样,器乐、律动、游戏、欣赏等教学内容都应真正落到实处。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还包括教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设计教案,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让学生觉得老师离他们很近,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我们应该直接从整体感受歌曲入手,变换形式地让学生多听、多感受,很自然地解决一些所谓的难点,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喜欢,教师也会教学更轻松。
(四)避免形式上的合作教学新课程强调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这当然会给音乐教学带来清新的空气,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变得更加频繁。
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音乐教师把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理解成外在的东西,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上,认为把音乐课堂弄得热闹起来,让学生更多地合作、讨论、交流,就是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新尝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诸如“淡化教育活动中赤裸裸的知识传授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的发展为本”、“注重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不断被音乐教师们所理解和接受,并实践于各自的教学过程中。
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也真正体验到了有滋有味的职业生涯。
为此,特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初中音乐教学作如下探讨: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无论是有音乐天赋还是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老师都需要与他们取得相互之间的信任和支持。
音乐课堂上,表现活跃的通常是有音乐天赋的学生。
他们自信、活跃,音乐天赋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肯定,已经取得大家的一致认可。
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音乐“差生”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似乎与他们无关,有的则干脆放弃音乐课。
对这些产生了自卑心理,对音乐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来讲,尤其需要音乐教师的激励和信任。
在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如果这时候老师选择放弃,有可能会使这些自以为是“音盲”的学生终身与音乐无缘。
我们老师不能选择天赋,但可以选择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应注重乐理教学传统的音乐教学过于注重歌唱的训练,侧重情感、兴趣的培养,忽略对中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
但这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学生只有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我们要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但不是像以前那样简单机械地训练,而是应该运用各种手段让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这种训练隐藏于各种活动之中,蕴涵在情境教学当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会这些知识与技能,为今后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针对这一点,我在课堂上比较注重依据课标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乐理知识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乐理教学。
三、加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队伍的建设1.对比传统音乐教学,教师观念应转变。
传统音乐教材以音乐知识为中心,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情境感受,学生感觉枯燥,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有厌学情绪,传统音乐教材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新课改的发展,教师需要更新观念,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受到音乐艺术的陶冶,触动他们的心灵,激发表演激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适应新课程发展的要求。
(1)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
新课程音乐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育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
(2)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和学习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
(3)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新课程赋予教学以新的涵义,它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生成和创造。
(4)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接受、理解、平等地对待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都能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注。
(5)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意味着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得与开发者,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2.音乐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新课程环境下,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而且需要持续的知识更新具备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歌唱技能、乐器演奏技能、识读乐谱技能、创作技能和指挥技能),还须不断提高音乐教育理论水平。
(1)引进音乐教师时应该严格考核其专业知识和道德水平,看他是否具备现代教学观念;对于已上岗的教师要从行为方面进行考核。
(2)提倡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配合生长。
(3)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保障。
同时也可通过开展各种相关活动来促进教师的素质,比如:师校学习和培训,校内外讲座等。
四、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需要教师更新教学方式为了使音乐知识能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教学观念要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要更新。
一方面,我们要教学生音乐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也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知识并注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不仅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为学生今后热爱音乐,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1、教学视角的变化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
因此,实施新课标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
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
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比如:我在一节音乐课上,给学生欣赏Flash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边的音乐音效。
学生积极性很高,这节课就上的特别非常生动有趣,还让学生学会了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
2、教学方式的转变1).从课内到课外。
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
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
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
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
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交流等。
3、教学重心的转变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交流、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2).强调创造探索精神。
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
如果仅仅把音乐创造融在其他音乐教学内容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
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中小学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比如:为了指导学生的创造探索精神,我给学生欣赏了谭盾的《水》、《破铜烂铁敲起来》等“另类音乐”,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些看似不可能发出乐音的,不是常规乐器的东西居然也能奏出这么美妙的音乐?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
对音乐教学更有创新探索的精神。
3).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
音乐教育具有人文属性。
因此,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尤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的排练中陶冶这种情操。
如:在排练合唱时,使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应负的责任、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这一切,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有可能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
还有在准备服装、道具、化装、后勤等事物上都可以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4、教学评价的转变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这就与我们以往的“成绩考核”有着重大的区别。
新课标的评价是包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以及对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价。
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和遇到某些音乐问题是通过何种途径去获取相关音乐知识和信息,是几乎所有学生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碰到的实际问题,可以告诉同学:一、通过图书馆,那里可利用的资源非常多,主要是工具书,相关书籍和报刊杂志,这是一个知识库,积累了多年的知识成果,但时效性差,同时也不够方便;二、是通过广播电视,那里每天涌现大量的最新信息,包罗万象,但选择性与存留性差。
实用性也不强;五、通过互联网,那里信息量最大、时效性强,选择性与实用性都比较好,是目前最快捷的信息来源。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细心观察的眼睛……要做个教育的有心人,寓教于乐,序循渐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学习中信心百倍,个性飞扬,超越自我,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灿烂多姿,光芒四射!科教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