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合集下载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内容导引】关于马克思主义,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一般都停留在知识层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认识普遍不足。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调研中能够明显感知到这一点。

这会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的误解和曲解,从而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和价值判断。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对于正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导致当前的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其中最直接的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是当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呈现方式存在一定的欠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都是以现成在手的状态直接以真理的形式灌输给广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一个生发过程,脱离具体的时代历史背景,而且其科学性得不到合理的体现,使得广大学生对其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没有在与同时代的其他学者、革命者以及前人和后人做一个比较的过程中得到体现,使得学生在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很难有深切的体会。

二是中学期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把它定位为知识而不是方法论、世界观、立场、方法等。

另外,社会上普遍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误解和偏见,同时,一直以来,西方学界以及部分修正主义者都攻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

因而必须把这个问题陈述清楚,理清是否曲直。

加之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斗争较为激烈,从中央到各个高校到广大教师,都认识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而本专题内容的教学将是本课程不可或缺的部分。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鲜明的特征。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所在,革命性实质。

要求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具体体现。

具体而言,要是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得到体现的,它的科学性来自实践,是建立在规律的基础上的。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第一,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第二,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贯穿和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和实践活动之中。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与它对经济事实的分析同它的全部结论之间,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的、完整的、一贯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第二,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第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和活的灵魂。

这一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原理简答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简答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简答题详细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2)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列宁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3)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4)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

1)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3)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各单元主观题 解答及评分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各单元主观题 解答及评分指导

0 导论1( 30分)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得分指导:答案字数要求:0~10字0分,11~100字1分,101~300字2分,301字及以上3分。

基本观点: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的得5分,认为这种观点正确的不得分。

论据一:阶级性是具体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否相容的问题关键取决于所指称的阶级是否有自己的私利,从而制约这个阶级对科学的态度。

有该论据的得4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3分。

引用材料:正如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引用了列宁讲话材料的得3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2分。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得5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4分。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的得5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4分。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1-4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1-4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1-4章)绪论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性?答:⼀、历史必然性:1、⼯业⾰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速发展并产⽣⽣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社会化同⽣产资料私⼈占有之间这⼀不可克服的⽭盾,预⽰着未来社会⾰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争⽇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九世纪⾃然科学⼀系列重⼤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然规律的揭⽰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提供了科学基础。

⼆、当代适⽤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个⼀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类智慧的⾼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法论,致⼒于实现以劳动⼈民为主体的最⼴⼤⼈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场,坚持⼀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丰富、⼈民精神境界极⼤提⾼、每个⼈⾃由⽽全⾯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理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产阶级和进步⼈民努⼒奋⽃的武器强⼤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命与社会改⾰仍然具有巨⼤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命性的统⼀?答:⾸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切理论和奋⽃都应致⼒于实现以劳动⼈民为主体的最⼴⼤⼈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场。

探析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探析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探析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完善,归其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充满了科学性与革命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我们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才能真正的运用这一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以致用,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指导社会实践。

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最高形态,它既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又是历史的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内容。

所以,我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叫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按照客观世界本身的逻辑来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所以唯物主义本质上应当是辩证的,辩证法本质上应当是唯物主义的。

在古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也曾经有过朴素的结合,所谓朴素的结合,就是说它缺乏严密的和充分的科学根据,只是诉诸于直观。

所以,后来随着阶级斗争、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代替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代替了朴素辩证法,这在认识史上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然而,这个进步却是以破坏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为代价的。

唯物主义同辩证法的分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一是形而上学限制了唯物主义,例如费尔巴哈哲学就是这样;二是唯心主义影响了辩证法,例如黑格尔哲学就是这样;它们都不能科学地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从总体上说,旧哲学是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为特征的。

所以,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改变这种违背自然、历史本来面目的分离状态。

正是马克思主义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高度地统一起来了。

从实践转向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

从实践转向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

科学性与革命性何以统一于实践性
实践转向发现了唯物史观 实践转向发现了剩余价值
唯物史观
科学性与革命性何以统一于实践性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诞生,首先是对黑格尔的思辨的历 史观的扬弃。 在黑格尔的历史观看来,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出现以 前,就存在着一种精神本原——“绝对理念”, 它是 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基础,它是超越自然、超 越人类的东西,因而是第一性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都由这个“绝对理念”派生出来。 在对黑格尔历史观的继承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 调,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以现实的人作为自己历史 观的前提。他们强调,历史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以人 民群众为主体的人类社会实 践,推动着历史前进的步 伐,最终决定着历史发展的阶段和水平。
Thanks!
创新实 践标准
实践标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 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 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句话明确地包含了实践标准问题。 而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实际上也包含有“实践标 准”思想。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 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 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 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 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在这里确立了“实践思维方式”,要求把“对 象,事物,感性”等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即人的社会实践;其次, 马克思在更深意义上确立了“实践是把握生活世界的尺度”,这一 思想强调了我们对生活世界的“对象、事物、感性”等方面的理解 要从实践出发,把它们看成是实践的,坚持实践是它们的本质,是把握 生活世界的尺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题参考【绪论】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性?(1)马克思主义产⽣的历史必然性:任何⼀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思想渊源和主观条件。

经济社会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下⽣产⼒同⽣产关系的⽭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产社会化同⽣产资料资本家私⼈占有之间的⽭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产⼒发展的桎梏,同时它还引发了劳资之间的⽭盾和⽃争。

资本主义固有⽭盾的发展,预⽰着未来社会⾰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向。

实践基础:劳资之间的⽭盾引发了⽆产阶级的反抗。

19世纪30⾄40年代发⽣在法、英、德的三⼤⼯⼈起义标志着现代⽆产阶级作为独⽴的政治⼒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起义的失败从反⾯说明,没有⾰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命的运动,这就迫切需要形成科学理论以指导⽆产阶级的解放⽃争。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千年来⼈类思想和⽂化发展中的⼀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和发展起来的。

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善于吸收⼈类⽂明成果,⽽且他们⾸先是⾰命家,他们积极参加和指导⼯⼈运动,他们毕⽣的使命都是和争取⽆产阶级和⼈类的解放密切联系在⼀起的。

这种密切联系,是他们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总之,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中叶,不仅提出了创⽴新的科学理论的任务,⽽且也从各个⽅⾯为创⽴这种理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们顺应时代要求,将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产⽣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性:马克思主义诞⽣150多年来,指引各国⽆产阶级和劳动⼈民进⾏了艰苦卓绝的⽃争,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亿万⼈民群众的实践,⼈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辩证统一_1_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辩证统一_1_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辩证统一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马克思主义总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辩证统一。

这种统一表现在:首先,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表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就像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一样,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理论又能够得到检验。

自然科学的公式理论指导自然科学的实践,社会科学理论指导社会实践;一些自然科学的理论是由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检验的,而社会理论则要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生产实践来检验。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既不是空洞的理论教条,也不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实践冲动,它是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客观表现形式。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保证了它实事求是地立足于历史和现实,其革命性决定了它的创新型和与时俱进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在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中占据显著的一席之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保证了它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和不懈的创新能力。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不同时期的著作体现出不同的风格观点甚至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样,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圣经。

“如果再考虑到人们的任何理论认识不可避免地随着他们的日常生活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话,那么可以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活动中,呈现出不同的‘马克思主义’”1,“显而易见,这里的马克思主义是毫不掩饰的战斗性的、毫不妥协的”2。

科学性在确证历史和现在的同时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实践创新的可能,革命性在科学性的保证下不断实现着理论创新。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也具体地证明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同时,它和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全部历史唯物主义都是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而奋斗为最高使命的”3。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摸索并确证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依据规律不断地摸索、批判、改造、发展、创新,而全部社会历史都是人创造的,这正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本质体现。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

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015年修订版p10)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

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正因为无产阶级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它对于科学特别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有着强烈的渴望。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如何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2015年修订版p13)①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其中彻底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历久不衰,永葆青春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彻底的革命性。

马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摘要:欧洲和北美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实力突飞猛进,逐步开始了全球化的殖民扩张。

经过殖民扩张之后,大量财富流入欧洲,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更上一层楼。

然而他们对于无产阶级和殖民地人民的压迫也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先后爆发了俄国的十月革命与中国的革命运动,并最终都取得了成功。

本文主要就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进行大致的叙述,并尝试论述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如何实现了中国化,如何在中国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从而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统一中国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国家实力迅速增长,开始了对外的殖民扩张。

而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威胁之下,被迫打开国门,被迫接受这一段屈辱的近代历史的时候。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而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的一代仁人志士学习并且实践着各种方式,这个时期因为外国的各种思潮的传入与中国本土的思想杂糅在一起,形成了壮阔可观的中国近代史社会思潮。

而马克思主义无疑被历史证明是救国救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理。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群策群力,使之中国化,成为武装人民思想的利器,取得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并在中国完成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伟大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数千年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形态,建立了民族资产阶级代表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但是列强环伺中国的局面并未改变,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也没有改变。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虽然与时俱进,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

但是时不我与,且并不彻底,所以现状并未有所好转。

十月革命的胜利传来,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称为仁人志士的指导思想。

自从马克思提出社会演变形态以及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来,无数的人们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不止,但是无论是三大工人运动,还是德国的努力,还有巴黎公社的事业,莫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1、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

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

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

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2)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理论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相容的:①历史上的进步阶级,其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能够提出具有科学性的理论观点②无产阶级代表着人们的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能够提出合理的科学理论③自从有阶级以来,理论的科学性总是与一定的阶级性联系在一起的。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①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

3、马克思17岁时在自己的中学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请阅读马克思的这篇作文,并结合你对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的了解,谈谈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从马克思主义的这篇作文中得到的人生启迪;(1)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2)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工作。

(3)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简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简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简答题参考:
简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简述意识的产生及其实质。

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简述唯物辩证法否定观的内容。

为什么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什么,它的特点有哪些?
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及途径是什么?
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哪些?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有哪些?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指的是什么?
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论述题参考:
1、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么样的思考和认识?
3、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竖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4、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及其对我国经济活动的指导意义。

5、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价。

6、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一文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诞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从《提纲》的总体内容来看,马克思突出强调的是实践的观点,这是马克思新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标志。

然而,由于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并没有明确界定“实践”概念,理论界对马克思实践观就形成了不同的解读模式。

笔者拟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文本出发,从方法论的视角解读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点及其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方法论意义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作为一种哲学学说的方法论,从实践的角度理解,它关注的是主体与客体实践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目的是能够为主体提供出一种正确处理关于实践的方法的观点和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的实践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表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了人类哲学思维把握存在的新境界。

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法和逻辑方法,有一个逐渐孕育成熟的过程。

在同青年黑格尔派决裂的过程中,马克思的哲学信仰发生了转变。

随后,在接受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同时,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展开了对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在这些著作中以人本思维方式和逻辑方式否定思辨思维方式和逻辑方式,从而与思辨哲学决裂,转变为费尔巴哈的人本哲学思维。

在1845年春,马克思在《提纲》这个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对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论、旧哲学做了一次彻底的清算,确立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0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同时,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科学性的根本原因。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通规律。

2)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就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将之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实践结合起来,成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鲜明旗帜。

3)马克思主义既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也具有高度的革命性,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伟大旗帜。

0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这个定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0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的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的简答题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

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7、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的表现: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四个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因而生产方式的客观物质性与自然物的客观物质性完全一样。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属性。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5、简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2] 16
这就是说,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不承
认这个世界上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它把一切事物都 主张改变世 看作是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
[ 4] 75 , “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 界
那么, 什么是
其次, 在实践上,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在它 是指导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 建设社会主 即马克思主义的 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理论武器,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 而是实践 〈共 产 党 宣 言 〉 行 动 的 理 论。 恩 格 斯 在《 的理 论、 1888 年英 文 版 序 言 》 : 中 这 样 评 价《共 产 党 宣 言 》 “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 国际性的著作, 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 ” 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求解放的科
[ 收稿日期]2010 - 05 - 07
他在《社会主义从空
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文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
[ 作者简介]杨丽娟( 1956 - ) , 女, 湖南湘阴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 10
第 22 卷 第 8 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11
第 22 卷 第 8 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 年 8 月
佣劳动和资本、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对立的经 济根源, 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受剥削受压迫 的经济地位, 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 、 争 取自身解放是历史的必然。 另一方面, 剩余价值规 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趋势 。正是 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 资本家要不断扩大资本积 累和生产规模。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在推动 又使得社会财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同时, 富日益集中到少数资产阶级手中, 致使资本主义基 本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发展和深 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和深化的最终结果, 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被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 —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生产方 新的社会生产方式— 式所代替。 ( 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科学 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必然灭亡, 必然被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 —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生产方 新的社会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会自动退出 式所代替。但是, 新的社会生产方式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建 历史舞台, 立, 需要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去实现。那么, 谁是推翻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改变资本主义旧世界, 建立社会 主义和共产主义生产方式、 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新世界的社会力量? 这种社会力量怎样做才能实 现自己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 基础上, 正确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及实现历 史使命的途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 :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 中指出 — —现代的 器; 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 ” 工人, 即无产者。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 。 ” “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争得民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
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基本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
与革命性的统一
相互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
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
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是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他的物质主题,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能动性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为什么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失去了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因而必然被新事物所代替。

②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腐朽过时的东西,吸收并发展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添加了旧事物中不能容纳的新的内容。

③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儿向前发展的,世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实践上的持续性和在
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
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也称斗争性,矛盾的同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者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者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相互关系: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统一性,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之中,没有统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统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相对性。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向各有不同的性质。

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
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如何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故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注意: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自然的发展规律。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事物条件和物质手段。

为什么啊!我一打开马克思就卡住了
什么啊?
留在心底,马克思我是爱你的,让我过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