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年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与对策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与对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我们将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价值进行阐述,明确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我们将分析当前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面临的困境,如传承人才短缺、传承方式单社会认知度不高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一系列对策,包括加强传承人才培养、创新传承方式、提高社会认知度等,以期推动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旨在引起社会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的关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
社会环境的变迁对传统武术传承带来了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武术的生存环境受到挤压。
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更倾向于追求现代娱乐方式,导致传统武术的传承出现断层。
传统武术传承方式的局限性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统武术传承往往依赖于师徒相传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传承人的要求较高,且传承范围有限。
同时,传统武术的传承往往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教育体系,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武术人才的需求。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由于传统武术的传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现实中往往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许多传统武术项目难以维持和发展。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危机。
在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中,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产生质疑,认为传统武术已经过时,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这种文化认同的危机对传统武术的传承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社会环境变迁、传承方式局限性、资金短缺和文化认同危机等多重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积极寻求对策,加强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介绍
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部分,中国拥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下面将会按照列表的方式,介绍中国的全部非物质文化遗产。
1.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
它以唱、念、做、打、舞为基本表演形式,通过音乐、唱腔、动作、道具、服装等综合手段,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与精华。
2. 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古代传统乐器,被誉为“华夏第一琴”。
古琴艺术以其深厚的音乐底蕴和独特的表演技巧而备受推崇。
弹琴者通过琴音传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3. 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手工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剪纸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形状,形成精美的纸艺作品。
剪纸作品以其精巧的手工工艺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而闻名于世。
4. 四川川剧川剧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剧种之一,起源于四川地区。
川剧以唱腔独特、表演形式多样和剧情生动为特点,是四川地区人民最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
5. 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特定的颜色和图案来标识角色的性格特点,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
6. 昆曲昆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曲形式,以华丽的唱腔、精妙的表演和讲究的化妆服饰而闻名。
昆曲的表演形式独特,以演员的嗓音和肢体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
7. 中国茶艺中国茶艺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将泡茶、品茶和欣赏茶艺表演相结合。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艺表演以其细腻的动作和美妙的茶汤味道而闻名。
8. 中国民间传统技艺中国民间传统技艺包括很多方面,如刺绣、编织、漆器制作、纸艺、木雕等。
这些技艺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广受赞誉。
9. 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医学体系,包括中药学、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中国传统医学致力于维护和提升人体的整体健康,强调身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
10. 广东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以其丰富的音乐、精彩的唱腔和抒情的表演而闻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名录
1. 太极拳
2. 南拳、北拳、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掌、八卦刀、形意刀、珠山剑、太极剑、峨眉剑、少林寺僧侣拳法、武当太极剑、拳、剑、气功等传统武术
3. 元阳剑、梅花剑、七星剑、八仙剑、九韶剑、送子剑、排山倒海剑、绿野仙踪剑、九节鞭等传统器械武术
4. 评剑、四合刀、双截棍、三节棍、火光闪闪棍、大梅花剑、单刀对、太乙剑、泉州少林金顶棍等地方特色武术
5. 大方剑、馍割剑、虎离子、金宇洪、玉带棍、筋络剑、云南八卦拳、神皇十二式、土家拳等民间武术
6. 古剑、白鹤拳、青龙剑、伞搏、水韵惊波、排箫、虎子拳等传统门派武术
7. 传统民间武术比赛及表演
8. 崂山剑、玄武门、水云剑、迎春花、龙虎正意拳、德阳太极拳等地方武术拳法
9. 繁峙刀、夺命三剑、唐岛腿、石锁、对练、跌打等传统散打、散手等门派拳法
10. 中华武士道等特色武术。
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teb s f l ped sil e n e d ec mpe e sv p l aino a o sa p o c e efc s ri o - h ai o t l i pi sa dn e s h o rh n iea pi t f r u p ra h st p r t t ut f e s mu i c n t c o vi o e i f r
作者 简 介 : 爱  ̄(9 1) 河 南 安 阳人 , 师 , 要 从 事体 育教 育与 文 化 研 究 。E m i mai n 1@13 o 马 1 7 一, 男, 讲 主 — a: a 11 6.r l mi cn
的理 论视 野 高 度上 ,提升 及 开 阔传 统武 术 文 化研 究
础 的科 学 实践 . 需要 高 度 地 综合 运 用和 采 纳 汲取 各 方 面的 有 效 手 段 来 完善 自 己的 成 果研 究 。 它
【 关键词】 中国武术 ; 生存 环境 ; 民族传统 ; 传承保护
on t eI h rt n ea d Pr t c i n o i e eTr d to a u h lu e n e ia c n o e to fCh n s a ii n l h W s u Cu t r
“ 份主义” 辈 色彩 。 们 行事 严 格讲 究 辈 份 , 人 因为在 他 们 心 目中权利 是 严格按 照 辈份 的高 低排 列 的 。 武 术 作为 传 统文 化 。 盖 内容 纵 横 交 错 . 不 同 涵 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武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武术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该《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是:“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被各地人民群众或者某些个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活动、讲述艺术、表演艺术、生产生活经验、各种手工艺技能以及在讲述、表演、实施这些技艺与技能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及相关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世代相承的特点,并会在与自己周边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甚至是与已经逝去的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创新,使广大人民群众产生认同,并激发起他们对文化多样性及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当然,本公约所保护的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部,而是其中最优秀的部分---包括符合现有国际人权公约的、有利于建立彼此尊重之和谐社会的、最能使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那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落实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条件必须符合以下标准:第一,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第二,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第三,具有在一定群体中或地域范围内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第四,具有鲜明特色,在当地有重大影响。
它反映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文化价值内涵以及传承途径方式,该标准的制定也是对非遗项目范围的一种科学界定。
我国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作的表述,也基本上源于以上定义标准。
应该说,上述定义和解析已经触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只不过表述上大同小异。
笔者认为,传统武术文化遗产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人类口传心授、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发展于民间,是民族的活态文化基因和文明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生产活动和智慧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诠释和光辉展现。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体委组织了史无前例的全国范围内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初步查明流传各地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有129个,当然这一数字并不精确。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中的传统武术保护
平低下 ,人们的生存环境具 有封闭性 ,而传统 武术 就是 在这
样封闭的条件下产生并成长起来 的。在封 闭的环境 中 ,人类 的社会行 为往往存 在着一定 的遗传性 ,传统武术也就逐渐形
中的不公 正之事 要 由 “ 法”来 裁决 而 不能靠 “ 武”来 解决 了 ,作为本质是一种搏杀术 的传统武术失去 了实践 的舞 台。
关注 ,短短数 载 ,世界各 国便纷纷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院 工作。保护非 物质 文 化遗产 ,就是捍 卫人 类共 有 的精 神家
在改革开放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的今天 ,中国与世界的
交通与信息传递 日益发达 ,结束 了过去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状 态 ,这使得适宜传统武术传承 和发展 的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
国人 的 “ 宠儿” 。然 而 ,作为 体育项 目的竞 技武术 ,从 产生
时造 拳”的独特生活方式 ,这些既维护 了传统文化传承 的稳
定 性 和完 整 性 ,又 成 为 了传 统 武 术 存 在 、演 变 和发 展 的 客 观
收 稿 日期 :2 1—41 0 00 —3
作者简介 :周广瑞 (9 5 ,男 ,河北 沧州人 ,硕 士,研究方 向为武术历史与文化 。 18 一)
已不复存在 。武术这个封闭文化环境 的产物 ,随着环境的开
园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 史和丰厚 文化遗产 的国度 ,国家 ~
报 刚 历来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20 0 4年 8 2 月 8日,我 国
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 表决通过了中国政 府加 入联 合∞ 国教科文组织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 约》的决定 ,标 志 着中国将 非物 质文化遗 产的保护 正式提上工作 日程 。传统武 术作为中华 民族珍 贵的文化遗存 ,也正式被收 录到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名录之中,揭开 了传承与保护 的历史新篇章口 。在 ] 这样 的历 史背景 下 ,深入 分析 传统 武术 发展 困境 产生 的原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传统武术保护的认识
搏击武术科学2f)()84i 8月第5毪筇x}9|【武术发展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传统武术保护的认识胡继云(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对其传统武术的抢救和保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形态特点决定传统武术保护的中心在其“传承”,“文化空间”特点决定了传统武术保护的基本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样性决定了立法保护传统武术的实施基础。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立法保护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8—0020__031前言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围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详细地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其所包括的范围。
在世界范嗣内开展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开展的一项极其伟大的文化传承工程。
同年,以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文联联合启动实施的为期17年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为标志,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T作开始走上全面的、整体性的保护阶段。
2004年8月28日,第10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国政府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标志着中国将保护自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全面纳入正轨。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武术、杂技、秋千、蹴鞠等多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收录其中,明确表明了武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年l O月,由中国艺术学院院长、研究员王文章出版的矧E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将传统武术划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体系13类中的第八类,说明了传统武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却是:产生于农业文明及相对封闭环境中的中华武术,面对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正在走进一个尴尬的发展境遇。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对武术的影响
5 、创新意识不 足导致武术文化发展
失调
传 统 武 术 文 化缺 少 传 播 过 程 中 的标 准 化 范式 是影 响其 世 界 性 传 播 的 主要 原 因之 一。 “ 武 术 自产 生 起 ,就 是 一 个相 对 发 展 的 动态 结构 ,在 其 发 展 的 过 程 中 必 然构 成
和 恢 复手 段 方 面 , 则 能 受到 未 公 开 信 息 的 保护 。从 技 击 性 看 , 能受 到 知 识 产权 的保 护 ; 从传 统 性 看 ,统 武术 能够 受 到 传 统 知
传 统 体 育 活 动 完 全 符 合 非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要 求 ,可 以按 照 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 的要 求 、
前 后左 右 的联 系 ,这 个 相 互 联 系 的封 闭和 半封 闭系 统 就 是 传 统 武 术 生存 的 空 间 。 ” 传 统 文 化 是 在 古 典 哲 学 的 基 础 上 孕 育 了
法律体系完善
正确认识传统武术的性质是做好知识
产权 保 护 的前 提 。传 统武 术 具 有 体 育 性 、 技击 性 、传 统 性 和 文化 性 的特 点 。 “ 从体 育 性 看 ,传 统 武 术 的套 路 可 以受 到 著 作 权 的保 护 ,在 武 术 技 术 、 战术 、训 练 方法
2 、武术文化遗产 内容
传 统 武术 是我 国传 统 文化 的重 要 内
容 , 能够 在 非 物 质 文 化 遗产 概念 下完 成 相 应 保 护 体 系 ,是 武 术 文 化 内 容传 承 的重 要 方面 。 “ 传 统 武 术 作 为 在 中 国农 耕 文 明背 景 下 形 成 并 发 展 至 今 的 , 以 套路 、散 手 包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是武功和养生方法的天然结合体,既具有 深厚的传统武术文化底蕴,又含有精湛的科学道理。太极拳强调“先以心使身” 而后再以“身从心”,形意拳讲究“用意不用力,意到气到,气到力达”,八 卦掌要求走转圈“化意念足”,这些都体现了道家“包藏至道”以达“想推用 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健身宗旨,符合把形体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 的内养外练的运动观念。 武当武术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完整,它以“宇宙整体 观”“天人合一观”为宗旨,以“厚德载物”“道法自然”为原则,以“动静 结合”“内外兼修”为方法,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拳功剑法,既有功理和功法, 也有套路操作和主旨要领,这些都集中体现在张三丰的《太极拳总论》、《太 极拳歌》和《太极拳十三式》三部著作之中。
武术特色
器械类
➢ 武术武术器械套路有武当剑、夜行刀、太乙拂尘、松溪小花剑套路、武当纯 阳剑、武当玄武棍、武当醉八仙剑、武当丹剑、虎尾鞭、形意刀、武当蛇形 剑、春秋大刀、双刀、八卦刀、苇棍、双刀、九子寻母剑、武当八卦太极剑、 武当丹派剑术、醉八仙剑、玄武棍、丹剑、太极剑、太极枪、八卦滚手刀、 松溪棍等。还有双人扎杆(十三枪)训练、三合剑对练和八卦转刀对练等。
武术协会
2003年3月,湖北十堰市武当武术协会成立。 2014年12月,武当武术协会天津分会成立。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武当武术”项目保 护单位十堰市群众艺术馆评估合格。
第
章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01 1987年6月,武当 山举行擂台赛,来 自9省20多个武术代 表队的160名武林好 手登台献技,观众
传承保护
保护措施
➢ 1978年以后,“武当拳法源流、拳系及内容研究”被列入原国家体委的第一个武术科研课题。 ➢ 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座谈会举行后,散在各地的武当派各门拳种拳法被逐步挖掘出来。湖北省率先
《2024年北京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与传承对策研究》范文
《北京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与传承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其中,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推进,北京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针对北京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传承对策。
二、北京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1. 保护意识逐渐增强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北京地区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政府加大了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提高了公众的认知度。
2. 保护政策逐步完善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各级文化部门也加大了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投入,推动了保护工作的开展。
3. 传承人制度逐步实施北京市政府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
许多老一辈的武术大师被认定为传承人,他们的技艺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扬。
4. 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北京在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武术门派的传承面临断层,一些老一辈武术大师的技艺未能得到有效的传承;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年轻人对武术的兴趣逐渐减弱,导致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困境。
三、传承对策研究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度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普及武术知识,宣传武术精神,激发人们对武术的兴趣和热爱。
2. 完善政策法规,提供法律保障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同时,应加大投入,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3. 实施师徒制度,推动技艺传承实施师徒制度,让老一辈的武术大师收徒传艺,将他们的技艺传承下去。
武术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
武术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其中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武术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性。
二、武术文化的历史渊源武术作为一种传统体育和战斗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古代武术文化承载着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
从古代兵法到现代武术表演,武术文化一直在不断传承和发展。
三、武术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1.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武术文化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对话。
2.增强民族凝聚力武术是中国人民的民族体育,保护武术文化可以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3.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武术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保护武术文化可以促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如何保护武术文化1.加强法律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武术文化的保护和管理,防止侵权和盗版行为。
2.传承和培训通过设立相关专业机构和学校,传承和培训武术传统技艺,培养新一代武术传人。
3.引导社会关注组织各类武术活动和比赛,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武术文化,提升武术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
五、结语武术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武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续发展,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我国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中的认识误区之思
2、丰富保护措施:除了学术研究和静态展示外,还应注重活态传承和社会 传播。例如,将传统武术融入学校教育、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等,让更多人了解和 参与武术。
3、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针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项政策,提供 资金和资源支持,推动武术的保护和传承。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揭示了当前保护现状和存 在的问题。为加强武术的保护和传承,我们提出加强传承人培养、丰富保护措施 和加强政策支持等建议。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样本选取的范 围较窄,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武术进行 深入研究。同时,可以结合更多的定量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实验等,以 更准确地了解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我们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 调查,梳理出现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其次,我们运用问卷调查和 访谈法收集武术传承人、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对研究结果进行验 证和补充。
结果与讨论
研究发现,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1、传承人缺乏:由于社会变迁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年轻一代对传统武 术的兴趣逐渐减少,导致传承人数量锐减。
5、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作用。鼓励专家学者深入基层、 开展调研,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加强学术研究,挖掘武术非遗项目的历史 文化内涵,为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结语
我国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然而,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应存在的认识误区,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只有不断 加强法规建设、拓展传承人培养途径、创新保护模式等,才能推动武术非遗保护 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呼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加强重视和参与,共同为传 承和发展武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从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看中国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发展
搏击武术科学笫2500拯8年磊2期【武术发展研究】从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看中国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发展王彩平(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太原030012)摘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待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仍然是当前的热点。
文章查阅了大量资料,借鉴韩国和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分析得出传统武术在当代的发展应当:依靠政府出台相关的保护政策;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回归大众;广泛开展竞赛,才能促进传统武术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相扑跆拳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2—_0006__03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颁布的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同族重刀武术、沧州武术、太极拳(杨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邢台梅化拳被列入了保护名录之中,而这些进入名录的全都是传统武术,说明政府已经开始重视传统武术的保护问题,为民间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虽然被列入保护名列,但这与传统武术的流失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
只本和韩国在非物质文化保护方面比我们国家开展得早,有很多成功和可借鉴的经验。
1具有完善细致的法律保护体系日本是以法律的形式对无形文化遗产实行保护措施最早的国家,也是最早提出无形文化遗产概念的国家。
1950年5月日本政府颁布《文化财保护法》,丁同年8月开始实施,并在20世纪70年代重新修订,现在仍在不断丰富完善中。
在制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方面,日本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头。
日本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意识的保护始于1871年。
当时,明治维新使日本门户大开,两方的思想、文化、技术等像潮水般涌向H本。
在西方社会思潮的巨大冲撞和影响下,日本的传统思想文化不断受到来自西方文化的挑战。
激进的改革思潮把日本的传统文化视为封建糟粕,当作垃圾予以抛弃。
在“废佛弃释”的浪潮席卷F{本以后,连锁式的反应接踵而来,整个日本掀起了废庙合寺、僧人还俗,佛法、佛经、佛像遭到急剧的严重破坏。
中国十年非遗文化传承事例素材
中国十年非遗文化传承事例素材中国十年非遗文化传承事例素材一、概述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代代相传、累积于民间的丰富文化传统,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礼庆典等各个方面。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非遗文化的传承面临许多挑战,比如传承人口老化、传统技艺无人继承等问题。
探讨中国十年非遗文化传承事例素材对于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深度:非遗文化的传承难题1. 传承人口老化在中国,许多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他们是非遗技艺的传承者和守护者,但由于芳龄增长,他们的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2. 传统技艺无人继承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许多年轻人放弃了非遗传统技艺的学习和传承,转而从事其他行业。
这加剧了非遗文化传承的困难。
三、广度:中国十年非遗文化传承事例素材1. 苏州园林艺术苏州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近年来,苏州园林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得到了重视,一批年轻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成为了新一代的园林艺术传承者。
2. 京剧艺术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文化内涵。
为了推动京剧的传承,许多文化机构和戏剧团体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吸引年轻人参与和学习,为京剧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3. 折纸艺术折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通过纸张折叠成各种造型,展现无穷的艺术魅力。
一些非遗保护基地和学校开展了折纸艺术的传统教学,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参与,为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四、总结与回顾中国十年非遗文化传承事例素材展示了非遗文化传承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和发展。
通过苏州园林艺术、京剧艺术和折纸艺术等事例的讨论,可以看到新一代传承人的努力和创新,他们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保护刍议
备 的中华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孙家正在《 人类 [ 0
7 质 £ 界 遗传 的传统 武术 应受 到保护
保护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n n iec l r eig ) 我 国 it g l ut a hrae 是 a b u l t
近 些 年 持 续 性 的 文 化 热 点 。20 0 3年 1 联 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 对 0月
XI og—y u NG Zh n o
( etf E Xcag n e i X cag 600C i ) Dp oP , uhn i rt uhn 410 ,h a U v sy。 n
Ab t a t r d t n lW u h sa I t n i l u t r lh rtg h u d b r t ce .T a i o a u h sa n e r lp r o i e e n t n l u t r n s r c :T a i o a s u a n a gb e c lu a eia es o l ep oe t d r d t n l i i W s u a n it g a at fCh n s ai a l e a d£ o c u c lr p e e t t e h v u l a u e,i r q i d t e g v r me tt ly a l a i g r l n p o e t n a e r s n ai a e a p b i n t r v c t e u r h o e e n n o p a e d n oe i r tc i .Att e s me t -mu tr c g ie t a i i s c o h a i me s e o n z h tcv l o i t e ma n b d fp tc r d t n l u h h i o y o r e t a i o a s u,S r tc n h n n i g te p o l h e i g f r d to a u h o t i W Ot p e t d t e f a cn h e p e w o h rt e o a iin lW s u,s p o e d v lp n fc v o o a i a t u p r t e e o me t i t h o t r a ia in .W e s o l h u h t e ma k ta d i d sr l ai n t r t c n mp r r d t n lW u h y og n z to s h u d t r g h r e n n u t a i t o p oe ta d i a t a i o a s u。a d ae u ft e d a a k fe i ・ - o i z o t i n l r o e o r wb c s o x -‘ t h n ‘ r
四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四川地区的文化特色,更是中华体育文化的瑰宝。
四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四川地区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是四川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文化。
它以独特的运动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背景,成为四川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化遗产。
四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传统武术、民间体育和民俗体育等几个方面。
一、传统武术四川传统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国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
四川武术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四川就有了剑术、弓箭等武术表演。
至唐宋时期,四川武术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武术家和流派。
四川武术以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注重实战为特点,其技艺精湛、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健身价值。
二、民间体育四川民间体育丰富多彩,是四川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文化。
四川民间体育项目众多,如跳绳、踢毽子、秋千、爬杆、踩高跷等,这些项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四川民间体育不仅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研究四川地区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三、民俗体育四川民俗体育是指在民间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表演的体育项目。
四川民俗体育项目众多,如龙舟、舞龙、舞狮、杂耍等,这些项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四川民俗体育不仅是民间节日和庆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总之,四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运动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背景,成为四川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化遗产。
保护和传承四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武术历史知识点总结
武术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武术的起源和发展1. 早期武术的起源: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使用简单的武器进行战斗和狩猎。
最早的武术可能来自于人类原始的自我保护和捕猎活动。
2. 中国古代武术的起源:中国古代武术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当时的武术主要是为了作战和自我防卫而发展起来的。
3. 武术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战争的不断发生,武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的门派和流派。
4. 武术的文化传承:在古代的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医学理论、艺术美学等都对武术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
5. 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武术文化遭遇到了一定的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武术文化,中国国家对传统武术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二、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1. 截拳道的兴起:截拳道是中国武术的一种门派,由李小龙创立,致力于将武术与实用性结合,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 国术的振兴:20世纪初,中国国术逐渐式微,但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国术开始得到振兴,为国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 武术的全球传播:随着中国武术的逐渐走向世界,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许多外国人也开始学习中国武术。
4. 武术竞技体育化:近年来,随着武术在全球的普及,武术竞技体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一些新的赛事和比赛模式也开始出现。
5. 武术与文化遗产保护: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武术文化,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武术文化的保护力度,包括设立武术馆、修复传统武术编钟等。
三、古代武术家和名宗1. 霍家拳:霍家拳是中国民间拳术的一支,起源于大连,是中国沈阳市的传统民间武术。
2. 点踢腿:是中国传统拳术家闻一多所创的独门拳术,是我国少数汉族民间武术。
3. 吹拉弹唱的民间艺人: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和舞蹈,是中国吹奏类乐器和拉弦类乐器演奏者及歌唱者。
4. 国术:国术是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技术名宗,是中国人民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叫法。
入选非遗的传统武术项目
入选非遗的传统武术项目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什么是非遗?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以人为媒介传承的文化传统,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和做法以及相关的器物、手工技艺等。
保护武术文化遗产
保护武术文化遗产近代以来,在西方体育文化的挤压之下,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武术的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
大批有价值的武术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伴随着一些老拳师的相继谢世,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文化遗产不断湮没;许多珍贵的实物和资料也在不断流失。
保护武术文化遗产,留住武术文化之根,让武术文化薪火相传,是我们共同肩负的历史责任。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保护武术文化遗产。
保护武术文化遗产对武术文化遗产的大规模保护,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土洋体育之争”,此次论争使武术在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之下,赢得了体育领域的一席之地。
改革开放后的挖掘整理,声势浩大,规模空前,基本摸清了武术的家底,抢救、保护了一批武术文化遗产,对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千年伊始,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界浪潮中,少林功夫积极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第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之前,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回族重刀武术、沧州武术、太极拳和邢台梅花拳被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再度引起广泛关注。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一种身体文化。
人不仅是武术文化的创造者、继承者,而且是武术文化的拥有者、享有者。
因而,在保护武术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必须关注武术文化的核心载体——人,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
武术文化遗产的“濒危性”集中表现在“传承危机”,而解决传承危机的关键是对“传承人”的保护。
武术文化遗产作为活态文化,其精粹是与拳种的传承人密切相联的。
传承人消失,原形态的武术文化遗产便不复存在。
在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曾对一些老拳师拍摄了录像和照片。
目前,又一批的拳种传人年事已高,若不及时将他们掌握的技法与技能及时地用各种方式存留下来,人亡歌息,人去艺绝,将造成武术文化遗产不可弥补的损失。
《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是一名才华出众的民间音乐家,但仅抢救录下了6首曲子,他便与世长辞,令人惋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年
一、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2004年,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缔约国。
2006 年,我国迎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
我国分别于2006 年、2008 年、2011年、2014 年公布第一批(共518项,武术6项)、第二批(510 项,武术14项)、第三批(191项,武术9 项)、第四批(153 项,武术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1372 项,传统武术共计36项。
相继国务院分别于2007 年、2008年、2009 年、2012年公布了第一批(共226 名,武术传承人10名)、第二批(共551名,武术传承人0 名)、第三批(共711名,武术传承人13 名)、第四批(共498名,武术传承人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计1986 名,传统武术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1 名。
各省市县也建立起相应的名录体系。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无到有,成果丰硕,但我们也应看到传统武术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的比重不足,传统武术非遗工作仍需进一步推进。
二、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
(一)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构建是传统武术非遗工作的主要内容
自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我国不仅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且建立了我国独有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传统武术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构建有利于摸清中国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传播、传承现状,使传统武术的非遗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建立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制度,并采用政策、资金等支持传承,有利于推动传统武术习练者、传承人对传统武术的习练热情和传承动力;有利于对传统武术相关拳种进行建档、保存、传承、传播,有利于传统武术的原真性、整体性保护。
(二)社会力量参与是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直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
与”的原则,而且非遗工作也取得了重大成效。
社会力量主要包括学界、商界、新闻媒体等,学术界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理论研究、商界参与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新闻媒体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相关的宣传报道都是对政府主导的传统武术非遗保护工作的有益补充。
社会力量的参与既提高了社会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又减轻了政府的非遗保护负担。
(三)开展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是传统武术传播与传承的主要手段之一
21 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时代。
传统武术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借助互联网、新闻媒体等媒介进行宣传教育。
当今社会到处充斥着“快餐文化”,要想优秀的传统武术不被湮没,有必要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
宣传武术非物
质文化遗产,提高人们自觉保护、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意识,对传统武术这一中国特有的活动身体的方法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使传统武
术融入现代文明。
三、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缺少机构建设
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成立了一系类组织机构。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管理中心、各省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等,但是关于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保护机构却不曾看到。
(二)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化薄弱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要有法律支撑。
为提高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管理工作,我国通过、颁布了众多法律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物保护法》等,但是关于某一具体领域的法规性文件少之又少,而关于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法规性文件仍未见出台。
(三)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
意识决定行为。
根据研究调查,人们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明显的认识不足。
有一部分人认为传统武术不符合现代科学依据、是不健康的运动方式,应当摒弃。
也有人认为传统武
术在现代社会中应秉持“适者生存”的方针。
由此可见传统武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人们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认识不够。
传统武术是中国富有哲学的肢体运动,应当提升对传统武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四、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议
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成立专门的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加快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进程,加强宣传,提高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是当前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当务之急。
传统武术除了要遵循“非遗”保护的“本真性” “整体性” “可持续性”等总体原则外,更需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传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