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计算方法全套汇编
配合公差计算公式
配合公差计算公式公差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存在的误差或偏差。
它是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然而,不合理的公差设计可能会导致产品在使用中出现质量问题,引起产品退货、维修等后果。
因此,公差的设计和计算对产品质量保证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公差计算公式。
当工件是正负公差时,其公差上限就是公差差最大值,公差下限为公差差最小值。
计算公式如下:公差上限(Tma某)= 基准尺寸(size)+ 最大公差(T)公差下限(Tmin)= 基准尺寸(size)- 最小公差(T)径向公差是外轮廓或内轮廓直径的偏差,也称为圆度公差。
其计算公式如下:T = (Dma某 - Dmin) / 2其中,T表示径向公差,Dma某表示最大直径,Dmin表示最小直径。
轴向公差是轴线上距离的偏差。
其计算公式如下:T = Lma某 - Lmin其中,T表示轴向公差,Lma某表示轴线长度的最大值,Lmin表示轴线长度的最小值。
平面度公差是平面表面相对于参考平面的偏差。
其计算公式如下:T = (Hma某 - Hmin) / 2其中,T表示平面度公差,Hma某表示最大距离,Hmin表示最小距离。
位置公差是指一个表面或者轴线需要在设定的位置内,以一定的距离标准参照基准表面或者轴线来测量其偏差。
其计算公式如下:T=√((X-X0)²+(Y-Y0)²)其中,T表示偏差,(X,Y)表示设计的位置,(X0,Y0)表示参考基准表面或轴线的位置。
渐进角公差是反映芯轴线在最终装配时的角度误差。
其计算公式如下:T = (sinα / L) 某 L0其中,T表示渐进角公差,α表示芯轴线与每一相邻部件安装后相交线所成的倾斜角度,L表示连续安装部件的长度,L0表示初始的芯轴线长度。
总之,公差设计和计算是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公差设计和精确的公差计算,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生产成本,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尺寸公差计算方法
尺寸公差计算方法
尺寸公差是用于描述零件尺寸允许范围的一种工程标准,它对于产品
的质量控制和互换性非常重要。
尺寸公差计算方法是指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确定各个尺寸的公差范围的一种计算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尺
寸公差计算方法。
1.杂凑法:这是最简单的计算尺寸公差的方法之一、首先列举出所有
与尺寸相关的特征,然后将它们放在一起,通过对比尺寸的不同变化来确
定公差值。
2.统计法:统计法是根据已有的统计数据计算尺寸公差的一种方法。
通过收集一定数量的零件测量数据,计算出其均值和标准差,然后根据所
要求的可靠度水平确定公差范围。
3.定性法:定性法是根据产品使用要求以及尺寸影响因素的经验判断
来确定公差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初步设计阶段,可以帮助工程师在
具体计算之前对尺寸公差进行大致评估。
4.统计规则法:统计规则法是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尺寸公差计算方法。
它是根据产品使用的可靠度要求,结合零件尺寸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确定
公差范围的。
5.数字化技术法:数字化技术法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计算尺
寸公差的一种方法。
通过建立尺寸公差模型和使用相应的软件工具,可以
更精确地计算出尺寸公差范围。
尺寸公差计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不同的方法适
用于不同的设计阶段和产品类型。
此外,尺寸公差计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
到材料的可用性、制造工艺的限制以及成本效益等因素。
因此,合理选择
和应用尺寸公差计算方法对于产品的设计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公差计算方法大全
2012年12月20日不详关键字:六西格玛机械公差设计的RSS分析1.动态统计平方公差方法RSS没有充分说明过程均值的漂移,总是假设过程均值在名义设计规格的中心,这就是为什么能力最初看起来比较充分,但实际中这种情况是很少的原因,特别是在制造过程中工具受到磨损的时候。
因此就有必要利用C来调整每一个名义设计值已知的或者估计的过程标准偏差,以此来说明过程均值的自然漂移,这一方法就称为动态统计平方公差方法(Dynamic Root-Sum-of-Squares Analysis, DRSS)。
实际上,这种调整会使标准偏差变大,因而会降低装配间隙概率。
调整后就以一个均值累积漂移的临界值是否大于等于4.5来衡量六西格玛水平,即时,DRSS模型就简化为一个RSS模型,这一特征对公差分析有许多实际意义。
从这一意义上讲,DRSS模型是一个设计工具,也是一个分析工具。
因为DRSS模型考虑均值随时间的随机变异的影响,所以称之为动态模型。
2.静态极值统计平方公差方法当假设的均值漂移都设定在各自的极值情况时,这种方法称为静态极值统计平方公差方法( Worse-Case Static Raot- Surn- of-Squares Anlysis, WC-SRSS),这一方法可以认为是一种极值情况的统计分析方法。
为了有效地研究任意假定的静态条件,需要将公式(2-10)分母项中的偏倚机制转移到分了项中(注意:当均值漂移大于2σ时,就不能应用上述转换),同时必须用Cp,代替分母中的Cpk:实际上,所有偏倚机制都可以利用来表示,但是当过程标准偏差改变时,如果利用作为转换日标,名义间隙值也会改变,这样就违背了均值和方差独立的假设。
也就是说,用作为描述均值漂移的基础使得均值和方差之间正相关。
而利用k为动态和静态分析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和灵活的机制,同时保证了过程均值和方差的独立性。
3.设计优化利用IRSS作为优化基础,当考虑5RS5和WC-SRSS作为基础时其逻辑和推理是相同的。
标准公差的计算公式
标准公差的计算公式标准公差是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对于保证零件的精度和互换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标准公差的计算公式。
先来说说啥是标准公差。
比如说,您去工厂里,看到各种零件,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但都得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行,这个范围就是由标准公差决定的。
标准公差的计算公式主要是基于公差等级和基本尺寸。
基本尺寸您可以理解为零件最初设计的那个尺寸。
而公差等级呢,就像是给零件的精度划分了不同的等级,等级越高,精度要求就越高。
公式是这样的:标准公差 = 公差等级系数 ×基本尺寸分段的公差单位。
这里面的公差等级系数和公差单位都有相应的数值表可以查。
可别觉得查表格麻烦,这就好比您去超市买东西看价格标签,虽然要找一下,但找到了就能清楚知道价格。
我记得有一次在工厂实习的时候,师傅让我计算一批零件的标准公差。
我那时候还对这些公式不太熟悉,心里直打鼓。
拿到那些零件的基本尺寸,对照着公差等级,手忙脚乱地查系数和单位。
一会儿翻书,一会儿拿计算器按,急得满头大汗。
师傅在旁边看着,也不着急,等我折腾了半天算出个结果,他笑着说:“不错不错,第一次能算出来就很好啦,不过你这速度可不行,得多练。
” 然后师傅耐心地给我又演示了一遍,告诉我一些小窍门,比如怎么快速找到对应的数值,怎么避免计算错误。
从那以后,我对标准公差的计算就越来越熟练了。
在实际的机械加工中,准确计算标准公差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要是公差算大了,零件装配的时候可能就松松垮垮,影响机器的性能;要是算小了,加工难度增加,成本也上去了。
所以啊,这小小的标准公差计算公式,背后可是有着大大的学问。
咱们再深入说说公差等级系数。
这系数可不是随便定的,它是根据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经验总结出来的。
不同的公差等级对应着不同的系数,就像是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学号一样,有它自己的规律。
基本尺寸分段也是有讲究的。
为啥要分段呢?这是因为不同尺寸范围的零件,对精度的要求和加工难度是不一样的。
尺寸公差和配合公差计算
尺寸公差和配合公差计算公差等级分为IT01、IT0、IT1 – IT18,精度等级依次降低,公差值越来越大。
1.尺寸公差1)孔公差T D = |D max- D min| = |ES-EI|2)轴公差T d = |d max- d min| = |es-ei|2.配合公差1)间隙量X max = D max- d min = ES- eiX min = D min- d max = EI- es2)过盈量Y max = D min- d max = EI- esY min = D max- d min = ES- ei3)过渡量X max = D max- d min = ES- eiY max = D min- d max = EI- es4)配合公差间隙配合T f = |X max- X min|= T D+T d过盈配合T f = |Y max- Y min|= T D+T d过渡配合T f = |Y max- X max|= T D+T d3.计算举例1)以下尺寸Ф10-0.0220、Ф250-0.044-0.015、Ф70+0.075+0.105中精度等级最高的?精度等级最低的?解:查标准GB/T1800.3,得精度等级最高的Ф250-0.044-0.015(IT6),精度等级最低的Ф10-0.0220(IT8)。
2)配合件,孔Ф200+0.013,最大间隙量X max=0.011,配合公差T f=0.022。
问:轴上偏差?轴下偏差?解:∵T D = 0.013,T f = T D+T d∴Td = T f-T D = 0.022-0.013 = 0.009∵X max = ES- ei∴轴下偏差ei = ES-X max =+ 0.013-0.011 = +0.002,轴上偏差es = ei+T d = +0.002+0.009 = +0.011。
公差计算方法大全
六西格玛机械公差设计的RSS分析2012年12月20日不详关键字:六西格玛机械公差设计的RSS分析1.动态统计平方公差方法RSS没有充分说明过程均值的漂移,总是假设过程均值在名义设计规格的中心,这就是为什么能力最初看起来比较充分,但实际中这种情况是很少的原因,特别是在制造过程中工具受到磨损的时候。
因此就有必要利用C来调整每一个名义设计值已知的或者估计的过程标准偏差,以此来说明过程均值的自然漂移,这一方法就称为动态统计平方公差方法(DynamicRoot-Sum-of-Squares Analysis, DRSS)。
实际上,这种调整会使标准偏差变大,因而会降低装配间隙概率。
调整后就以一个均值累积漂移的临界值是否大于等于4.5来衡量六西格玛水平,即时,DRSS 模型就简化为一个RSS模型,这一特征对公差分析有许多实际意义。
从这一意义上讲,DRSS模型是一个设计工具,也是一个分析工具。
因为DRSS模型考虑均值随时间的随机变异的影响,所以称之为动态模型。
2.静态极值统计平方公差方法当假设的均值漂移都设定在各自的极值情况时,这种方法称为静态极值统计平方公差方法( Worse-Case Static Raot- Surn- of-Squares Anlysis, WC-SRSS),这一方法可以认为是一种极值情况的统计分析方法。
为了有效地研究任意假定的静态条件,需要将公式(2-10)分母项中的偏倚机制转移到分了项中(注意:当均值漂移大于2σ时,就不能应用上述转换),同时必须用Cp,代替分母中的Cpk:实际上,所有偏倚机制都可以利用来表示,但是当过程标准偏差改变时,如果利用作为转换日标,名义间隙值也会改变,这样就违背了均值和方差独立的假设。
也就是说,用作为描述均值漂移的基础使得均值和方差之间正相关。
而利用k为动态和静态分析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和灵活的机制,同时保证了过程均值和方差的独立性。
3.设计优化利用IRSS作为优化基础,当考虑5RS5和WC-SRSS作为基础时其逻辑和推理是相同的。
标准公差计算
标准公差计算A1 基本尺寸分段表A1基本尺寸分段计算各基本尺寸段的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时,公式中的D用每一尺寸段中首尾两个尺寸(D1和D2)的几何平均值,即:D = √D1×D2IT5至IT18的标准公差Ⅰ,基本尺寸至500 mm 的标准公差i = 0.45√D + 0.001D式中:i —μmD —基本尺寸段的几何平均值,mmⅡ,基本尺寸大于500~3 150 mm 的标准公差的由来等级IT1至IT18的标准数值作为标准公差因子I的函数,由表A2所列计算公式计算:I = 0.004D + 2.1式中:i —μmD —基本尺寸段的几何平均值,mm。
表A2 标准公差计算公式A2 标准公差数值的修约等级至IT11的标准公差计算结果按表A3的规则修约。
等级大于IT11的标准公差数值是由IT7至IT11的标准公差数值延伸来的,故不需要再修约。
表3 等级至IT11的标准公差数值修约μmA3 基本偏差的由来A3.1 轴的基本偏差轴的基本偏差见表3 给出的公式计算。
A3.2 孔的基本偏差孔的基本偏差按表3 给出的公式计算。
但以下情况例外:a)基本尺寸大于3-500mm,标准公差等级大于IT8的孔的基本偏差N,其数值(ES)等于零。
b)在基本尺寸大于3-500mm的基孔制或基轴制配合中,给定某一公差等级的孔要与更精一级的轴相配(例如H7/p6和P7/h6),并要求具有同等的间隙或过盈。
此时,计算的孔的基准偏差应附加一个△值,即:ES=ES(计算值)+△式中:△是基本尺寸段内给定的某一标准公差等级IT n与更精一级的标准公差等级IT(n-1)例如:基本尺寸段18—30mm的P7:△= IT n —IT(n-1) = IT7 —IT6=21 —13 = 8 μm轴和孔的基本偏差计算公式.xls。
公差计算方法大全
公差计算方法大全公差计算是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用于确定零件的制造精度以及各个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对于确保工件的功能和装配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常用的公差计算方法。
1.维数链公差法维数链公差法是一种逐级分解维度,并由大到小计算各个零件公差的方法。
它通过将总公差分解为各个零件尺寸的公差,并按照一定的优先级计算各个零件的公差,从而确保每个零件都能满足要求。
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复杂、零件较多的情况。
2.合理公差法合理公差法是一种基于实际制造能力和经验的公差计算方法,通过根据工艺条件和设备精度确定合理的公差范围。
这种方法将制造工艺和设备的局限性考虑进去,更贴近实际情况,确保零件的可制造性。
3.参照公差法参照公差法是一种通过参照标准零件的公差来确定其他零件公差的方法。
标准零件是制造过程中经过多次实践验证的,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通过将其他零件的公差设置为标准零件公差的一部分,可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相互兼容性和可替换性。
4.配合公差法配合公差法是一种通过配合尺寸间的差值来确定配合公差的方法。
在配合公差计算中,公差是根据配合尺寸的要求来确定的,可以确保零件的连接和运动性能满足要求。
配合公差法常用的方法有等配合公差法和过盈配合公差法。
5.直接公差法直接公差法是一种直接根据设计要求和制造能力来确定零件公差的方法。
在直接公差法中,公差是根据零件功能和可替换性要求来确定的,通常根据ISO公差等级或制造精度要求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公差计算方法是确保工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制造能力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差计算方法,能够保证工件的制造精度和功能性能达到要求。
在进行公差计算时,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零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制造能力和实用性等方面,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公差公式
尺寸
孔的基本尺寸:D 轴的基本尺寸:d
孔的实际尺寸:Da 轴的实际尺寸:da
孔的最大极限尺寸D max轴的最大极限尺寸:d max
孔的最小极限尺寸D min 轴的最小极限尺寸:d min
偏差
孔的实际偏差:E a E a=D a-D
轴的实际偏差:e a e a=d a-d
极限偏差:孔的上偏差:ES 孔的下偏差:EI
轴的上偏差:es 轴的下偏差:ei
ES=D max-D EI=D min-D es=d max-d ei=d min-d
公差
孔的公差Th Th=ES-EI
轴的公差Ts Ts=es-ei
配合
1、间隙配合
最大间隙:X max=ES-ei 最小间隙:X min=EI-es
2、过盈配合
最大过盈:Y max=EI-es 最小过盈:Y min=ES-ei
3、过渡配合
最大间隙:X max=ES-ei 最大过盈:Y max=EI-es
配合公差:Tf = Th+Ts
标准公差:IT IT01、IT0、IT1、IT2、IT3……IT18 共20个等级孔的标准公差:IT=ES-EI 轴的标准公差:IT=es-ei
基本偏差:28种
配合制:1、基孔制H EI=0
2、基轴制h es=0
公差带图解:。
高三复习-公差的计算公式
公差的计算公式
公差的计算公式:尺寸公差δ=最大极限尺寸D(d)max-最小极限尺寸D(d)min=ES(es)-EI(ei)。
公差的计算方法 1.极值法
这种方法是在考虑零件尺寸最不利的情况下,通过尺寸链中尺寸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来计算目标尺寸的值。
2.均方根法
这种方法是一种统计分析法,其实就是把尺寸链中的各个尺寸公差的平方之和再开根而得到目标尺寸的值。
公差就是零件尺寸允许的变动范围,合理分配零件的公差,优化产品设计,可以以最小的成本和最高的质量制造产品。
机械公差的计算公式
机械公差的计算公式机械公差这玩意儿,对于搞机械制造的人来说,那可是相当重要!就像我们做菜得拿捏好盐的分量一样,机械零件的制造也得把公差控制得恰到好处。
咱先来说说机械公差到底是啥。
简单来讲,它就是允许零件尺寸变化的范围。
比如说,你要做一个轴,规定直径是 10 毫米,但是呢,总不能要求每一个做出来的轴都正好 10 毫米,一点儿不差吧?所以就有了一个允许的偏差范围,这就是公差。
那机械公差咋算呢?这就得提到几个关键的公式啦。
首先是尺寸公差的基本公式:公差 = 上偏差 - 下偏差。
啥是上偏差和下偏差?上偏差就是最大极限尺寸减去基本尺寸,下偏差就是最小极限尺寸减去基本尺寸。
给您举个例子吧。
比如说我们要生产一批螺栓,规定螺栓的直径基本尺寸是 12 毫米,上偏差是 +0.1 毫米,下偏差是 -0.1 毫米。
那这个螺栓直径的公差就是 0.2 毫米。
为啥呢?因为上偏差 12.1 毫米减去下偏差 11.9 毫米,可不就是 0.2 毫米嘛。
再来说说孔的公差计算公式。
孔的公差 = 孔的上偏差 - 孔的下偏差。
这和轴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道理。
还有一个比较常用的公式是配合公差。
配合公差 = 轴的公差 + 孔的公差。
配合公差就是为了保证轴和孔在装配的时候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记得有一次,我在工厂里看到师傅们在为一批新的零件计算公差。
他们拿着图纸,一会儿测量,一会儿在本子上写写算算,那认真劲儿就像在解一道超级难题。
我凑过去看,师傅一边算一边给我讲解,“你看啊,这个零件的基本尺寸定了,但是实际生产中肯定有偏差,咱们得通过计算公差来保证质量,要不然装到机器里就出大问题啦!”我在旁边听得似懂非懂,但是看着师傅们专注的神情,我知道这公差的计算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机械公差的计算,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几个数字的加减。
可说难也难,因为这关系到整个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一个小小的公差计算错误,可能就会导致零件无法正常装配,甚至影响整个机器的运行。
所以啊,在机械制造这个领域,可千万别小瞧了这公差的计算。
公差计算公式范文
公差计算公式范文公差是指在工程设计或制造过程中容许的误差范围,它与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密切相关。
合理的公差设计能够确保产品的功能与性能要求,并避免制造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公差计算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用于确定公差大小和位置的常见公式有以下几个:1.间隙配合公差计算公式:间隙配合是指零件之间在组装时留下的间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公差=上公差-下公差2.规则表面的尺寸公差计算公式:规则表面如平面、直线、圆柱等的尺寸公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公差=∑(上公差i-下公差i)/n3.非规则表面的尺寸公差计算公式:非规则表面如曲面、多边形等的尺寸公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公差=((Σ上公差i)^2+(Σ下公差i)^2)^0.54.基本公差的公差计算公式:基本公差是指在工程设计中经过统一规定的一系列公差。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公差=高级公差-低级公差5.过盈配合公差计算公式:过盈配合是指一个零件装配到另一个零件时,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小于零件尺寸。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公差=上公差+下公差6.圆柱度公差计算公式:圆柱度是指圆柱表面的任意横截面与其两端的直径的差值。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公差=上公差-下公差7.平面度公差计算公式:平面度是指平面表面的任意点到平面的法线之间的距离。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公差=上公差-下公差8.焊缝尺寸公差计算公式:焊缝尺寸是指焊接结构中焊缝的尺寸公差。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公差=∑(上公差i-下公差i)/n以上是公差计算的几个常见公式,根据需要和不同的工程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对于特殊情况或复杂的公差计算,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计算方法。
在进行公差计算时,需要准确了解相关尺寸要求和公差规范,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公差精品概要
★ 公差带图:
零线 + 0-
上偏差 公差带
+0.008 -0.008 下偏差
+0.024
+0.008 -0.006 0
-0.022
50
基本尺寸 Φ50
例: 50±0.008 50++00..002048
——公差带图可以直观地 表示出公差的大小及公差 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50
-0.006 -0.022
标准公差等级
基本尺寸mm
IT01
IT0
IT1
IT2
IT3
IT4
IT5
IT6
IT7
IT8
IT9
IT9
IT11
IT12
IT13
IT14
IT15
IT16
IT17
IT18
大于
至
μm
mm
—
同一公差等级对所有基本尺寸的一组公差,被认为具有同 3
0.3
0.5
0.8
1.2
2
3
4
6
9
14
25
40
60
0.1
0.14
0.25
+20 +6
IT1+8+361
—3
36
0.8 1.2 2 3 4 +345 +270
+215 +140
+260 +140
+145 +70
6 +48
+30
++630010
++73180 4
25 +105
+30
公差的计算公式
公差的计算公式:尺寸公差δ=最大极限尺寸D(d)max-最小极限尺寸D(d)min=ES(es)-EI(ei)。
公差的计算方法
1.极值法 这种方法是在考虑零件尺寸最不利的情况下,通过尺寸链中尺寸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来计算目标尺寸的值。 2.均方根法 这种方法是一种统计分析法,其实就是把尺寸链中的各个尺寸公差的平方之和再开根而得到目标尺寸的值。 公差就是零件尺寸允许的变动范围,合理分配零件的公差,优化产品设计,可以以最小的成本和最高的质量制造产品。
公差计算
问题5-1:公差计算1.题目内容:配合件尺寸计算,根据所列已知条件,求其它各项填入表中。
: mm2.公差与配合计算公式:孔的上偏差ES=D max -D孔的下偏差EI=D min -D轴的上偏差es=d max -d轴的下偏差ei=d min -d孔的公差T h = D max - D min =ES-EI轴的公差T s = d max - d min =es-ei配合公差:T f =T h +T s极限间隙X max = ES-ei ,X min = EI-es极限过盈Y max = EI-es ,Y min = ES-ei3.分析解答:公差与偏差的计算,带入上面对应的公式,公式中只要已知两个值就可以计算出第三个值。
(1)Φ4067s H ,基本尺寸为40。
(2)对于孔H7,可判断它的下偏差EI=0,且已知孔公差T h =0.025根据孔的公差T h= D max- D min=ES-EI得ES= T h+EI=0.025,D max=40.025,D min=40,(3)对于轴s7,已知es=0.043,轴公差T s=0.016根据轴的公差T s= d max - d min=es-ei,得ei=es-T s=0.043-0.016=0.025, d max=40.043,d min=40.016,(4)配合公差T f=T h+T s=0.025+0.016=0.041(5)因为是过渡配合,所以存在最大间隙和最大过盈极限间隙X max= ES-ei=0.025-0.016=0.009极限过盈Y max= EI-es=0-0.043=-0.043(6)画公差带图公差带图的关键是零线和孔轴的公差带。
4.总结拓展:公差计算的题目很多,这类问题是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在考试中有关公差配合计算题答题情况不理想。
学生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往往会放弃答题。
其实这类题目很简单,只要记住公式,将已知数据带入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就可以得到所要答案。
公差与配合的计算教程
公差与配合的计算教程1.根据表1中给出的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求出下列孔、轴的上下偏差数值:(1).7850h E Φ (2).7860m H Φ 表1 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1.解:(1).7850h E Φ为基轴制,故:es =0ei =-IT7=-25m μ而孔的基本偏差可通过通用规则求出: EI =-es =+50m μES =EI +IT8=+50+39=+89m μ (2).7860m H Φ的基本偏差可直接查表求得: EI =0ES =+IT8=+46m μ ei =+11m μes =ei +IT7=+11+30=+41m μ 2.设某配合的孔为()027.00815+H φmm ,轴为()016.0034.0715--f φmm ,试分别计算它们的基本尺寸、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和配合公差、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并指出它们属于何种基准制的配合类别,画出尺寸公差带图。
解: 孔、轴的基本尺寸:D = d = 15mm 。
此配合为基孔制的间隙配合。
孔 轴最大极限尺寸: D max = 15.027mm , d max = 14.984mm 。
最小极限尺寸: D min = 15mm , d min = 14.966mm 。
极限偏差: ES = 27μm ,EI = 0 es = -16μm ,尺寸公差: T h = 27μm , T s = 18μm 。
配合公差: T f = T h + T s = 27 + 18 = 45μm 。
最大间隙: X max = ES – ei = 27 - (-34) = 61μm 。
最小间隙: X min = EI – es = o - (-16) = 16μm 。
画出尺寸公差带图如图所示。
3.设某配合的孔为()007.0018.0750+-K φmm ,轴为()0016.0650-h φmm 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和配合公差、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并指出它们属于何种基准制的配合类别,画出尺寸公差带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2月20日不详关键字:六西格玛机械公差设计的RSS分析1.动态统计平方公差方法RSS没有充分说明过程均值的漂移,总是假设过程均值在名义设计规格的中心,这就是为什么能力最初看起来比较充分,但实际中这种情况是很少的原因,特别是在制造过程中工具受到磨损的时候。
因此就有必要利用C来调整每一个名义设计值已知的或者估计的过程标准偏差,以此来说明过程均值的自然漂移,这一方法就称为动态统计平方公差方法(Dynamic Root-Sum-of-Squares Analysis, DRSS)。
实际上,这种调整会使标准偏差变大,因而会降低装配间隙概率。
调整后就以一个均值累积漂移的临界值是否大于等于4.5来衡量六西格玛水平,即时,DRSS模型就简化为一个RSS模型,这一特征对公差分析有许多实际意义。
从这一意义上讲,DRSS模型是一个设计工具,也是一个分析工具。
因为DRSS模型考虑均值随时间的随机变异的影响,所以称之为动态模型。
2.静态极值统计平方公差方法当假设的均值漂移都设定在各自的极值情况时,这种方法称为静态极值统计平方公差方法( Worse-Case Static Raot- Surn- of-Squares Anlysis, WC-SRSS),这一方法可以认为是一种极值情况的统计分析方法。
为了有效地研究任意假定的静态条件,需要将公式(2-10)分母项中的偏倚机制转移到分了项中(注意:当均值漂移大于2σ时,就不能应用上述转换),同时必须用Cp,代替分母中的Cpk:实际上,所有偏倚机制都可以利用来表示,但是当过程标准偏差改变时,如果利用作为转换日标,名义间隙值也会改变,这样就违背了均值和方差独立的假设。
也就是说,用作为描述均值漂移的基础使得均值和方差之间正相关。
而利用k为动态和静态分析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和灵活的机制,同时保证了过程均值和方差的独立性。
3.设计优化利用IRSS作为优化基础,当考虑5RS5和WC-SRSS作为基础时其逻辑和推理是相同的。
(1)优化零部件的名义尺寸在任一给定的需求条件和过程能力条件下,重新安排公式(2-10)就得到该优化方程的表达式:4.对该方法的评价这一过程以过程数据和指标(等)为设计向导来优化可量化的加工过程及性能,因而所创建的六西格玛设计是稳健的,也可以说,基于过程能力来创建稳健设计比在制造阶段跟踪并减少变异容易得多。
虽然该方法具有许多优势,但它有许多假设条件。
为了与其他方法比较。
该方法在应用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而的不足之处:(1)适用范围比较小六西格玛机械公差设计所分析的是公差设计中最简单、最常见的一种情况——直线尺寸链,假定尺寸链关系已知而且目标函数f对各个零部件尺寸x的偏微分}f'I}x=T,所以目标函数的统计公差2=工耐。
而在机械装配中的公差累积实质上大多是非线性的,一般而言尺寸链关系未知或者很复杂,不可能求得}f' l }x a(2)权重分配缺乏科学性在上述优化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名义值的权重分配还是联合方差的权重设置均是基于经验和良好的工程判断,这样所优化的公差就带有太多的主观随意性,可能不同的工程师所设计的公差相差很大,缺少一个准确、科学的评价方法来断定优劣。
(3)没有考虑成本因素虽然六西格玛机械公差设计以装配概率为日标达到了六西格玛水平,但是公差设计与成本密不可分,稳健性的提高是否会带来加工成本的增加也未可知,所以应该设定一个成本评价函数来说明优化的结果不仅是稳健的而且不会增加成本2012年12月20日本站原创关键字:传统的公差设计方法比较成熟且广泛应用的公差设计方法包括两个方而:一个是机械公差设计:另一个是Taguchi 三阶段中的公差设计。
机械公差设计最基本的包括极值法和统计平方公差方法,还有摩托罗拉于1988年开发的六西格玛机械公差设计。
因此下面针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1.极值法极值分析方法(Wars-Case Analysis, WC)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泛且最易于理解的方法,大多数的设计都基于这个概念。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假定加工出的零件尺寸都处于极值情况,零部件都设计为名义值,然后按照这样一种方法分配公差:公差完全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积累,装配仍能满足产品的功能要求。
其实质是:使各零部件装配时的设计尺寸和公差满足功能上的装配要求,但以此为基础的分析得到的装配条件是最保守的。
为保证装配尺寸上不干涉,必须根据技术要求确定最大、最小标准装配间隙(R 、Q).据此就可以定义最大、最小WC装配间隙。
WC设计方法并不归类于统计方法,但它为后面讲到的关于公差分析和分配的“统计平方公差”方法提供了比较基础,因此能更好地理解并意识到应用统计方法的好处。
在WC分析中可以用向量化尺寸简单地线性相加减来描述,它虽然确保了所有零件的装配,但往往最终结果是过于保守,像间隙过大或过小的公差。
而太严格的公差会导致成本的提高,所以不可避免地存在浪费,而且它仅仅考虑了设计规格的线性极值,没有考虑过程能力,因而有必要考虑统计平均公差方法。
2.统计平方公差方法统计平方公差方法C Root-Sum-of-Squares Analysis, RSS )采用统计分析进行公差分析,它能防止保守的设计,可以扩展公差,如果清楚过程能力,甚至可以得到更宽松的公差。
采用统计的公差分析基于这样一个理论:大多数的机械零件在它们的公差限范围内呈正态概率分布,单个零件的分布可以合并成一个正态分布。
例如自动机床批量加工零件时,在机床、夹具与刀具处于稳定状态时,则该批工件的尺寸的分布趋十正态分布。
当组成环的分布不能确定时,根据中心极限定理,随着组成环数的增多,封闭环的分布迅速地近似于正态分布,而与组成环的分布无关。
所谓统计平方是指输出响应的方差是其影响因素方差之和,即:3.六西格玛机械公差设计摩托罗拉六西格玛机械公差设计为实现六西格玛目标提供了系统的公差设计策略,其设计思想和方法是本研究进行公差设计的重要参考。
为简化计算及随后的分析,将给定的零部件算术标记作为一个向量,即每个零件的尺寸是一个向量化的名义尺寸。
在SPC(例如控制图)中应用正态分布的+_3σ原则已经成为基本惯例口在公差分析中也如此,经常在应用RSS分析时用T/3代替σ。
但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从统计角度看,由于制造过程的界限+_3σ等于设计公差,过程能力占据了公差域的99.73%,即Cp=1.0,这样在设计时不需要真实的过程标准偏差σ的知识,也能“合理”地构建一个统计概率模型和过程能力。
然而,它完全略了设计公差是如何起作用的,更谈不上利用公差设计进行优化了,所以在零件公差的分析和分配中必须应用过程能力数据才能得到优化公差。
六西格玛机械公差设计分析的假设前提是:(1)变量之间相互独立,均值和方差相互独立;(2)所有零件的尺寸均服从正态分布;(3)σ用来描述变异性,由于材料和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变异,采用1.5σ作为标准漂移来计算公差域之外的概率。
2012年12月20日不详关键字:Taguchi的公差设计Taguchi的思想与休哈特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都不相同,它的主耍特点是引进了质量损失函数,把质量和成本联系起来。
他从工程技术观点来研究质量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因而Taguchi 博士将其思想和方法称为“质量工程学”。
其质量工程学又分为线外质量计划和线内质量控制两部分。
其线外质量计划是指通过缺陷分析和DOE达到工艺偏差的减小和设计稳健性的提高,它包括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和公差设计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又称为三次设计。
容差设计是在参数设计阶段确定的最佳条件基础上,为每个参数确定公差规格。
实际上,通过线外质量计划所识别的关键因子也可以用在线内控制来确定应该控制什么以及如何控制等问题。
当仅用参数设计不可能将所有的内外噪声的影响充分衰减时,对于影响大的内外噪声,即使要增加费用,也应将其自身的波动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时,就需要进行容差设计。
由于误差因素的影响大多可用参数设计使其变小,因此容差设计应在参数设计之后进行,这点很重要。
在Taguchi三次设计的参数设计阶段,从经济性考虑,一般选择波动范围较宽的零部件尺寸。
如果经过参数设计后,产品能达到质量特性的要求,则一般不再进行公差设计,否则必须调整各个参数的公差。
Taguchi公差设计的主要衡量标准是质量损失函数,按照“使社会总损失(即质量损失与制造成本增加之和)最小”的原则来确定合适的公差。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各参数的波动对产品质量特性影响的大小,从经济角度考虑有无必要给予影响大的参数较小的公差(用一级品、二级品代替三级品),给予影响较小的参数较大的公差。
这样,虽然进一步减少了质量特性的波动,提高了产品的稳健性,减少质量损失,但是产品级别的升高可能会使产品的公差成本有所提高。
因此,公差设计阶段既要考虑减少参数设计阶段所带来的质量损失,又要考虑缩小一些元件的公差所增加的成本,要权衡两者的利弊得失,采取最佳策略。
总之,通过公差设计来确定各参数的最合理的公差,使总损失达到最佳(小)。
主要注意的是,Taguchi的实验设计中不考虑交互作用的影响,并假定各个噪声变量之间是独立的。
根据设计所涉及的因素多少,公差设计分为单因素和多因素两类。
但无论是单因素还是多因素都利用方差分析将影响产品或系统总变异的各个来源分解为它的各个分量,确定模型中每个分量的平方和并给予每一平方和相联系的自由度。
注意,Taguchi的方差分析与一般的统计中的方差分析有些区别。
一般的方差分析表不包括偏倚的平方和,而Taguchi的方差分析表中通常是包括这一项的,而且这一项的有无和大小对于系统偏差的校正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以上判断准则是以顾客质量损失的最小化为依据的,是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设计问题。
1.单因素容差设计假定在允许的公差范围内仅有一个因素二影响产品质量特性y,且x, y之间为线性关系。
则其设计步骤为:(1)描述问题。
(2)方差分析。
研究x的波动对质量特性y的影响。
通过方差分析将总变异分解为二的波动系统偏差)以及随机误差三个分量的平方和;然后用各自的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总变异)得到各分量对总变异的影响或者称为贡献率。
(3)根据贡献率进行系统偏差的校正。
(4)损失函数与质量水平的确定。
(5)按照上述判断准则来确定容差。
2.多因素容差设计假设在允许的公差范围内存在多个因素表示因素的个数)影响产品质量特性y。
在多因素容差设计中,又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注意,这里的线性、非线性关系不是指y与x之间的真实函数关系,而是通过方差分析所确定的显著因素与y的回归方程是线性的,就称为线性系统的容差设计。
如果通过方差分析所确定的显著因素与y的回归方程是非线性的,一般存在二阶项是显著的,就称为非线性系统的容差设计。
多因素容差设计步骤:(1)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