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消化科护理常规

消化科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休息病情较重活重症患者恢复期适当活动,急重症或特殊治疗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

2、心理护理多与患者交流,避免负性语言刺激,鼓励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3、饮食护理有规律地进餐,给予清淡、无刺激性、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少量多餐,进食要细嚼慢咽,不要吃烫食,戒烟酒。

4、密切观察疾病的临床表现如厌食、恶心呕吐、嗳气、反酸、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呕血、黑便及皮肤颜色等,做好症状护理。

管擦腹部外形是否膨隆、呼吸运动是否减弱、腹壁静脉是否曲张、有无胃肠型和蠕动波及腹壁其他情况。

右下腹作为肠鸣音听诊点,正常情况下,肠鸣音4~5次/分。

5、协助医生做好相关检查的准备工作。

6、指导并协助患者正确留取各类标本,及时送检。

7、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观察有无便秘、是否需要缓泻剂协助排便,观察大便次数、形状、颜色,是否含脓、血、黏液。

二、检查和治疗护理常规(一)食管支架置入术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既往病史、现病史、生命体征、诊疗情况、特殊检查的阳性结果、患者对食管支架置入术的了解程度。

(2)向患者说明操作的基本原理、食管支架置入术的程序、插镜时的吞咽配合、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及治疗达到的效果。

(3)术前准备:检查医嘱是否开立,核对医嘱单;抽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常规检查心电图、胸片;告知患者术前6小时禁饮禁食;在右手建立静脉通道,佩戴腕带;备齐药物至胃镜室。

(4)通知胃镜室准备治疗用武。

2、术后护理(1)安置病人卧床休息,抬高床头30°。

(2)询问患者的感受,评估了解患者术中治疗情况、治疗方式、有无出血等。

(3)通知一声。

(4)支架植入术后即可进食温热流质,避免冷、粗糙、黏、硬、辛辣刺激性食物;进食后保持半坐卧位,避免失误反流。

(5)核对医嘱,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3、病情观察(1)观察有无出血、皮下气肿=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2)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消化科疾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消化科疾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按内科疾病普通护理常规执行。

二、观察有无恶心、呕吐、暧气、反酸、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巩膜及皮肤黄染等。

病情严重者,观察生命体征。

三、视病情适当歇息及活动。

四、出血期应禁食,恢复期赋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饮食。

五、指导病人用药:溃疡病病人抑酸药宜饭前或者空腹服。

六、了解病人的化验检查及普通检查项目。

七、讲解消化系统检查项目的注意事项,并做好检查先后的护理。

八、备好各种物品及药品,严格三查七对。

九、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十、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慰工作,使病人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

[病情观察 ]1.及时了解有无呕吐、便血、腹痛、腹泻、便秘等。

2.呕吐、呕血、便血、严重腹泻时,应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神志,并详细记录次数、量、性质。

3.腹痛时,注意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与饮食的关系,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普通护理]1.危重及进行特殊治疗的患者,如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应绝对卧床歇息。

轻症及重症恢复期患者可适当活动。

2.饮食护理:指导食用易消化、高蛋白、低盐或者无盐、低脂肪无渣的治疗膳食。

3.当需要进行腹腔穿刺术、纤维内镜等检查时,应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工作。

4.备齐抢救物品及药品。

5.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工作,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胃炎病人的护理常规一、概念胃炎是指不同病因所致的胃粘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型。

二、护理措施1、歇息轻者卧床歇息 1-2 天,重症绝对卧床歇息。

及时了解并减轻各种焦虑,以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注意腹部保暖。

1、饮食护理饮食宜富营养,易于消化,少量多餐,注意饮食卫生,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轻症者赋予流质饮食,大出血或者呕吐频繁时禁食,遵医嘱补液。

进餐定时定量,避免吃生硬、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暴饮暴食,戒烟戒酒。

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食道、胃、肠和其他相关器官的健康状况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以导致消化不良、疼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针对消化系统疾病,护理人员需要掌握适当的护理常规,以提供有效的护理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饮食控制: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如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增加高纤维食物摄入等。

鼓励患者多餐少食,咀嚼慢慢,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快。

提供充足的水分摄入,保持水分平衡,避免脱水。

根据医嘱准确给药及按时服用药物,确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和适应症,及时报告医生。

确保患者舒适,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及时提供适当的镇痛措施。

如有需要,配合医生进行疼痛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持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病症表现,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监测相关生命体征如温度、脉搏、呼吸等,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

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建议、生活方式改变、病情预后等。

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对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
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该熟悉并严格执行护理常规,与
医疗团队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综合性、个体化的护理
服务,以促进康复和减轻患者的痛苦。

消化内科疾病的护理常规

消化内科疾病的护理常规

消化内科疾病的护理常规一、饮食护理:1.温和易消化:给予患者温和、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馒头、面条等,避免给患者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姜等。

2.少食多餐:建议患者少量多餐,每天进食4-6次,控制好每餐的量,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摄入,避免饥饿及胃肠道不适。

3.忌咖啡和茶:由于咖啡和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的刺激作用,可以增加胃酸分泌,容易引起胃肠不适,因此要避免喝咖啡和茶。

4.低盐低脂:减低食物中的盐和脂肪摄入,避免高盐和高脂食物的摄入以减轻病情。

5.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酌情调整饮食,使患者获得最佳的营养物质。

二、药物治疗:1.按时服药:指导患者按照医生的嘱托,按时服用药物,不要停药和随意更改剂量。

2.药物禁忌:告知患者不要滥用抗生素和镇痛药,这样易导致细菌耐药性和药物依赖性。

3.注意不良反应:告知患者有关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以及如何处理或停药时需就医的不良反应。

三、生活习惯调整:1.合理休息: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休息和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2.禁烟限酒:告知患者吸烟和饮酒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建议患者戒烟限酒,以减轻病情。

3.加强运动:适量参与运动活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促进消化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加快康复进程。

四、心理支持:1.倾听和安慰: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倾听患者的病情和困惑,以及对治疗的不安和恐惧,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

2.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如呼吸放松法、音乐疗法等,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疾病的护理常规主要包括饮食护理、药物治疗、生活习惯调整以及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正确的饮食搭配、按时按量服药、合理的生活习惯调整和积极的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提高康复效果。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四节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属常见病,主要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器官的病变,可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疾病,病变可局限于消化系统或累及其他系统,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消化系统疾病或症状。

1、按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的病人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过度劳累,以防止疾病复发。

腹痛剧烈时,注意安全防护。

3、饮食护理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梗阻病人应禁食、禁水。

其他病人应根据病情,遵医嘱合理安排饮食,注意饮食规律,忌生冷、粗糙、油腻、刺激性食物,禁烟、限酒。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神志、生命体征以及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黑粪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5、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合理安排用药,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出相应的调整。

指导并协助病人正确采集各种标本,并及时送检。

6、准确落实各项特殊检查前后的护理,检查前常规禁食,肠道检查前按要求行肠道准备,以保证检查效果,并做好检查洽疗后的观察及护理工作,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二、慢性胃炎护理常规慢性胃炎(ChroniCgaStriliS)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

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病因,将慢性胃炎分为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感染性胃炎和腐蚀性胃炎等。

按炎症分布部位分为慢性胃窦炎、慢性胃体炎和全胃炎。

1、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与体位病人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因急性应激造成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饮食应有规律。

以进食少渣、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易消化的温凉饮食为宜,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急性大出血或呕吐频繁时应禁食。

4、病情观察病人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呕吐物的颜色、性质及量,及时告知医生,做出相应处理。

消化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消化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消化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患者,观察病情,进行相应的护理。

2.环境: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不良刺激。

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及医嘱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注意饮食卫生,定时定量,忌食不容易消化食物及生冷、刺激性、油煎、油炸等食物,必要时禁食。

4.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呕吐者,应观察其呕吐次数、呕吐物的性状;对腹胀、腹痛者,应观察其疼痛部位、性质、时间及与饮食有无关系;对呕血、腹泻、便血者,应观察其颜色、性质、次数及量,及时留取标本送检,并做好护理记录;对黄疸患者,应协助医生做好各种诊疗检查,指导患者做好皮肤护理;对发热患者,应及时采取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并监测体温;对消瘦、纳差患者,应鼓励患者进食,注意色、香、味、美,协助医生诊治。

5.休息与活动:急性期患者,应注意休息及睡眠;恢复期患者应适当活动,增强体质,避免情绪紧张、抑郁时勉强进食。

6.用药护理:熟悉消化系统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并进行用药宣教及指导。

7.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指导,消除思想顾虑。

8.急救准备:根据医嘱,及时配血、输血,必要时备好三腔两囊胃管。

【健康教育】
1.环境要舒适、安静。

2.规律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酒、浓茶、辛辣食物。

3.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4.遵医嘱按时服药,慎用或禁用诱发出血的药物,如乙酰水杨酸等。

5.按时复诊,出现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时,应及早就医。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观察病人是否出现恶心、呕吐、暖气、返酸、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黄染等症状,并记录体征。

3.根据病情适当调整病人的休息和活动。

4.出血期间病人应禁食,恢复期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的饮食。

5.指导病人正确使用药物。

6.了解病人的化验检查及一般检查项目。

7.讲解消化系统检查项目目的及注意事项,并做好检查后的护理工作。

8.备好各种药品及物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9.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10.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慰工作,使病人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

二、上消化道出血1.病情观察:1)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2)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记录呕吐和黑便的量、次数、性状。

4)观察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

5)估计出血量:1)胃内出血250-300ml可引起呕血。

2)出现黑便,提示出血量在50-70ml。

3)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出血量5ml以上。

4)柏油便提示出血量为500-1000ml。

6)观察有无再出血先兆,如头晕、心悸、出汗、恶心、腹胀、肠鸣音活跃等。

2.症状护理:1)呕血的护理:1)侧卧位或半卧位,意识不清时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备吸引器。

2)观察出血情况,并记录颜色、量。

3)遵医嘱输血、补液、止血,并保持静脉通畅。

2)便血的护理:便后应擦洗干净,保持肛周清洁、干燥;便后应缓慢站立。

3)疼痛的护理:1)治疗后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及时通知医生。

2)遵医嘱给予抑酸、胃粘膜保护剂等药物。

4)发热的护理:硬化治疗后可能有发热,遵医嘱给予输液及抗炎药物,定时观察体温变化情况。

3.一般护理:1)出血期卧床休息,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

2)呕血时,随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3)出血期间病人应禁食,出血停止后,按顺序给予温凉流质、半流质及易消化的食物。

4)经常更换体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修改后)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修改后)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般护理(一)休息急性期或重症患者,如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晚期、肝性脑病、肝脓肿、急性胰腺炎等,应绝对卧床休息。

轻症及重症恢复期患者可适当活动。

(二)饮食护理对溃疡病、肝硬化腹水、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指导食用易消化、高蛋白、低盐或无盐、低脂肪或无油无渣的治疗饮食。

(三)当需要进行腹腔穿刺术、肝脾穿刺活检、纤维内镜、经皮肤肝穿刺介入疗法等检查时,应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工作。

(四)备齐抢救物品及药品。

(五)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慰工作,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

(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专科护理(一)及时了解有无呕吐、便血、腹痛、腹泻、便秘等。

(二)呕吐、呕血、便血、严重腹泻时,应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神志并祥细记录呕吐、便血或腹泻的次数、量、性质。

(三)腹痛时,注意观察其他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与饮食的关系,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健康教育(一)强调饮食质量及饮食规律和节制烟酒。

(二)指导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掌握发病的规律性,防止复发和出现并发症。

(三)向患者阐述一些与疾病有关的医疗知识。

(四)说明坚持长期服药及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五)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贲门失弛缓症护理常规一般护理(一)指导患者少量多餐,每2-3小时一餐,每餐200ml,避免食物温度过冷过热,注意细嚼慢咽,减少食物对食管的刺激。

(二)禁食酸、辣、油煎炸、生冷食物,禁烟酒。

(三)指导服药。

颗粒药片一定碾成粉末,加凉开水冲服。

(四)介绍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基本知识,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

专科护理(一)疼痛的护理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类药物,有弛缓平滑肌作用,直接松弛LES,改善食管的排空。

健康教育(一)嘱患者生活要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少进油腻食物。

(二)不穿紧身衣服,保持心情愉快,睡眠时抬高头部。

(三)有泛酸、烧心、吞咽困难等症状随时就诊。

(四)避免感染,并定期复查。

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根据病情合理安排饮食,一般给予易消化、少刺激、营养丰富、少渣饮食。

3.一般患者应劳逸结合,注意休息。

危重患者或行特殊治疗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期间,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室息。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评估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呕血、黑便、黄疸、吞咽困难等症状;重点评估呕血和黑粪的量及性状,皮肤的色泽、温度、弹性和静脉充盈等情况;肝硬化患者应观察有无肝掌和蜘蛛痣。

5.保证抢救器械、药品及用物处于完好状态。

6.正确执行医嘱,及时采集各项检查标本。

7.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治疗、护理工作。

8.转外科行急诊手术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及转科工作。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的病人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过度劳累,以防止疾病复发。

腹痛剧烈时,注意安全防护。

3.饮食护理: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梗阻病人应禁食、禁水。

其他病人应根据病情,遵医嘱合理安排饮食,注意饮食规律,忌生冷、粗糙、油腻、刺激性食物,禁烟、限酒。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神志、生命体征以及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黑粪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5.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合理安排用药,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出相应的调整。

指导并协助病人正确采集各种标本,并及时送检。

6.准确落实各项特殊检查前后的护理,检查前常规禁食,肠道检查前按要求行肠道准备,以保证检查效果,并做好检查洽疗后的观察及护理工作,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二、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一)恶心与呕吐【护理评估】1、询问恶心与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原因或诱因;呕吐的特点及呕吐物的性质、量、呕吐伴随的症状。

2、评估生命体征、神志、营养状况,有无水失表现,腹部情况。

3、必要时作呕吐物毒物分析或细菌培养等检查,呕吐量大者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护理措施】1、监测生命体征定时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直至稳定。

血容量不足时可发生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压降低,特别是体位性低血压。

持续性呕吐致大量胃液丢失而发生代谢性碱中毒时,病人呼吸可浅、慢。

2、准确测量记录每日的出入量、尿比重、体重。

观察病人有无软弱无力、口渴、皮肤粘膜干燥、弹性降低,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并可有烦躁、神志不清以至昏迷等表现。

3、观察呕吐情况。

观察病人呕吐的特点,记录呕吐的次数,呕吐物性质和量、颜色、气味。

4、积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严重水电解质失衡时,主要通过静脉输液给予纠正。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加强饮食管理,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卫生,定时、定量,少食或忌食生冷、刺激性、油煎油炸食物。

3.呕吐者应及时观察及记录呕吐次数,呕吐物性质、气味、颜色、数量及有无隔宿食物;腹痛、腹胀者,应观察部位、程度、性质、时间、与饮食的关系;有腹泻者,应注意观察大便次数、形状、性质、颜色、气味、量及伴随的症状,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凡呕吐、腹痛、腹泻、呕血、柏油便或血便者,应及时报告医师。

4.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

急性发作期患者应注意适当休息及充足睡眠;恢复期应酌情增加活动,以增强体质。

5.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避免情绪波动,克服心理障碍。

戒除酒、烟及浓茶嗜好。

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生命征、神志、皮肤、甲床颜色、肢体温度、周围静脉充盈等情况。

2、观察有无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等。

3、观察呕吐物、大便等。

4、观察各种引流管、引流液。

【护理措施】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危重患者或行特殊治疗与检查的患者应卧床休息。

3、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饮食,治疗饮食通知营养科,指导患者进餐定时定量,必要时少量多餐,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

戒烟酒。

4、应给予口腔护理,大便次数过多病人应保持肛周皮肤干燥、清洁,以防湿疹及褥疮。

黑便及呕血时必须正确评估出血量并记录。

保持床铺及病人身体的清洁。

5、备好专科抢救物品,如三腔二囊管、静脉留置针等。

危重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监测其生命征并记录。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6、遇到有HBSAg阳性者做好床边隔离,其用物、引流液及排泄物按乙类传染病消毒处理。

7、转外科急诊手术做好手术中转工作。

【健康教育】
1、帮助患者和家属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和诱因、预防、治疗、保健知识。

2、指导合理饮食,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的规律,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避免粗糙、刺激性的食物,或过冷、过热、产气多的食物、饮料等。

3、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保证身心休息。

戒烟酒,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4、特殊检查前做好宣教工作,消除紧张情绪。

对于出血、纳差、腹痛的患者,给予鼓励和安慰。

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的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对于全身机能都有重要影响,笔者就结合当前消化系统疾病产生的原因,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进行了分析。

标签: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护理常规1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1.1便秘对于便秘者来说最好的饮食是要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富含有维生素较多的食物,以促进肠管的蠕动。

需要时可以服轻泻剂,如甘油、石蜡油等,或者使用开塞露肛门注入以及灌肠通便等措施。

能够起床活动的病人可以鼓励其进行起床活动,特别要注意腹肌的运动。

同时医护人员要告知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防止病人便秘,如果因肠道器性质病变造成肠道梗阻而发生的便秘,则不宜服用泻药,而是要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1.2营养状况低下因吞咽困难、食欲不振、暖气等影响机体热量摄入和营养缺乏;因呕吐、腹泻和出血引起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贫血等。

营养状况低下易引起机体活动能力、抵抗力、修复能力减退及代谢异常。

1.3恶心与呕吐对恶心和呕吐的病人要注意其呕吐的次数,呕出物的性状和数量,呕吐与饮食的关系。

病重者发生呕吐时宜协助病人坐起或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坠入呼吸道内发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呕吐停止后可以对病人进行漱口,污染床褥衣被者要及时进行清洁整理,并进一步观察呕吐物,如果有需要要留取标本进行检验。

一般而论,频繁的恶心与呕吐可以用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有脱水现象者宜补液。

1.4腹痛对于腹痛患者来说要注意疼痛性质、部位、时间、有无腹泻及呕吐,要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和血压,并作好记录。

由内科疾病引起的腹痛,可用解痉剂比如说阿托品、颠茄酊、溴苯辛或用热水带热敷腹部,这些措施都可以达到缓解或止痛的目的。

对有腹痛但诊断仍未明确的病人,特别是疑有急腹症的可能者,不可用止痛药,亦不宜腹部热敷或灌肠,应当暂时禁止饮食,严密观察。

2 消化系统疾病原因分析2.1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因为有窒息的危险,与小婴儿溢奶和呕吐有关。

消化系统护理常规要点

消化系统护理常规要点

消化系统护理常规消化系统一般护理一、病情观察1.及时了解有无呕吐、便血、腹痛、腹泻、便秘等。

2.呕吐、呕血、便血、严重腹泻时,应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神志,并详细记录次数、量、性质。

3.腹痛时,注意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与饮食的关系,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二、护理措施1.休息:危重及进行特殊治疗的患者,如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晚期、肝昏迷、肝脓肿、急性胰腺炎等,应绝对卧床休息。

轻症及重症恢复期患者可适当活动。

2.饮食护理:对溃疡病、肝硬化腹水、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指导食用易消化、高蛋白、低盐或无盐、低脂肪无渣的治疗膳食。

3.当需要进行腹腔穿刺术、纤维内镜、经皮肤肝穿刺介入疗法等检查时,应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工作。

4.备齐抢救物品及药品。

5.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慰工作,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参照消毒无菌技术常规。

三、健康指导1.强调饮食质量及饮食规律和节制烟酒。

2.指导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掌握发病的规律性,防止复发和出现并发症。

3.向患者阐述一些与疾病有关的医疗知识。

4.说明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

5.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

一、观察与监测1.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

2.在大出血时,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氧、心率,设置报警值。

3.观察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观察神志、末梢循环、尿量。

附:出血量的估计: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5~10ml,出现黑便表明出血量在50~70ml以上,出现呕血,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

4.有头晕、心悸、出冷汗等休克表现,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并作好记录。

二、护理措施1.休息:绝对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

消化系统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一样护理
一、病情观看
1. 及时了解有无呕吐、便血、腹痛、腹泻、便秘等。

2. 呕吐、呕血、便血、严峻腹泻时,应观看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神志,并详细记录次数、量、性质。

3. 腹痛时,注意观看其部位、性质、持续时刻及与饮食的关系,如有病情转变及时汇报医师处置。

二、护理方法
1. 休息:危重及进行特殊医治的患者,如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晚期、肝昏迷、肝脓肿、急性胰腺炎等,应绝对卧床休息。

轻症及重症恢复期患者可适当活动。

2. 饮食护理:对溃疡病、肝硬化腹水、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指导食用易消化、高蛋白、低盐或无盐、低脂肪无渣的医治膳食。

3. 当需要进行腹腔穿刺术、纤维内镜、经皮肤肝穿刺介入疗法等检查时,应做好术前预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工作。

4. 备齐抢救物品及药品。

5. 增强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及家眷的安慰工作,幸免不良因素的刺激。

6.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参照消毒无菌技术常规。

三、健康指导
1. 强调饮食质量及饮食规律和控制烟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系统概述
小肠: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成,分为球部、降
部、横部和升部四段,全长约3-5米。球部为消化性 溃疡好发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是整个消化过 程的主要阶段 大肠:包括盲肠及阑尾、结肠、直肠三部分,全长 1.5m,食物消化过程在小肠基本完成,不能被消化的 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大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盐类
身体状况
2.影响疼痛的因素
消化性溃疡:腹痛与进食有关,胃溃疡表现为餐后痛,十 二指肠溃疡表现为饥饿痛,上腹痛常可在服用抗酸药后缓 解。 急性胰腺炎:进食或饮酒后疼痛加重,取弯腰抱膝位疼痛 可减轻。 胆绞痛、肾绞痛及肠绞痛:发作时,辗转不安,变换体位 可使腹痛减轻。 胆结石:进食油腻食物可使腹痛加剧。 急性腹膜炎:深呼吸、咳嗽、转动体位时疼痛加重,故病 人多不愿改变体位。
2
护理评估
健康史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状况
辅助检查
健康史
肠道感染:细菌性痢疾、霍乱、病毒性肠炎和阿米巴 痢疾等。 急性中毒:河豚、砷、磷等中毒。 服用某些药物:利血平、新斯的明及洋地黄类药物等。 变态反应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肿瘤、胰腺疾 病及肝胆疾病等。 全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性肠病、尿 毒症及神经功能性腹泻等。 不洁饮食史。
分类:急性腹痛、慢性腹痛。
2
护理评估
健康史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状况
辅助检查
健康史
腹腔内脏器炎症:胃炎、肠炎、胰腺炎、胆囊炎及阑 尾炎等。 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肠梗阻、肠套叠、胆道结石、 胆道蛔虫症及泌尿系统结石梗阻等。 脏器扭转或破裂:肠扭转、肠绞窄、肝破裂及脾破裂。 胃、十二指肠溃疡 肿瘤:胃癌、肝癌。 腹外脏器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下叶肺炎等。 某些全身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腹型过敏性紫 癜及尿毒症等。 停经史:育龄妇女。
对症护理
癌症疼痛护理 1、三阶梯药物止痛法 1)疼痛分级 2)止痛方案 3)使用原则 2、病人自控镇痛
用药护理 遵医嘱合理应用镇痛药。急性剧烈腹 痛诊断不明时,不可随意使用镇痛药物, 以免掩盖症状,延误病情。
6
护理评价
病人腹痛是否减轻或消失
三 1
2
便秘与腹泻 概 述
护理评估
3
4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病情观察 1.失水征象监测 (1)生命体征:定时监测和记录直至病情稳定。 (2)失水征象:监测并记录每日的出入液体量、尿 比重及体重。依失水程度不同,病人可出现软弱 无力、口渴、皮肤黏膜干燥、弹性减低,尿量减 少及尿比重增高,并可有烦躁、神志不清以至昏 迷等表现。 (3)实验室检查:监测血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态。 持续性呕吐导致大量胃液丢失时,可引起代谢性 碱中毒。
身体状况
2.呕吐与进食的关系
神经性呕吐,常在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即刻呕吐,量少,呕 吐后可再进食。 餐后较久或数餐后呕吐见于幽门梗阻。 餐后近期呕吐,特别是集体发病者,多由食物中毒所致。
身体状况
3.伴随症状
伴腹痛、腹泻者多见于急性胃肠炎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伴右上腹痛、寒战、高热及黄疸者,多见于肝外胆管结石和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伴剧烈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者见于颅内高压症。 伴眩晕、眼球震颤者多为前庭器官疾病。 剧烈呕吐病人,可伴有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碱中毒。 伴意识障碍者,可出现吸入性肺炎和窒息。
酮症酸中毒等。 病
全身性疾病:尿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糖尿病
前庭神经病:梅尼埃病(美尼尔病)特发性内耳疾
服用药物:抗生素、抗癌药及洋地黄等。 中毒:乙醇、一氧化碳及有机磷农药等。 精神因素:胃肠神经症。
身体状况
1.呕吐的特征
注意呕吐的时间、频度、方式、呕吐物的量与性状。 妊娠、尿毒症多为清晨空腹呕吐。 幽门梗阻多在下午或晚间呕吐,量大,含酸性发酵宿食, 不含胆汁。 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迟而少,呕吐物有粪臭味。 急性胰腺炎可出现频繁剧烈的呕吐,呕吐胃内容物甚至胆 汁。 上消化道出血时呕吐物呈咖啡色,甚至鲜红色。 颅内高压所致者,多无恶心先兆,呈喷射状,呕吐后无轻 松感。
血糖素)、B细胞(胰岛素)
消化系统概述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异生,
使血糖升高 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全身各种组织加速摄取、贮存 和利用葡萄糖,促进糖原合成,抑制葡萄糖异生,使 血糖降低
消化系统常见症状的护理


恶心与呕吐 腹痛 便秘与腹泻 黄疸



恶心与呕吐
1
2
概述
护理评估
心理-社会状况 腹痛可使病人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 剧烈腹痛常使病人产生恐惧心理
辅助检查
根据疾病不同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必要时需作X线钡餐检查、消化道内镜检查 等
3
护理诊断
疼痛:腹痛
与胃肠道炎症、溃疡及肿瘤等病变累及脏器包膜、 腹膜壁层或腹部(内脏)的感觉神经有关。
焦虑
与剧烈腹痛、反复或持续腹痛不易缓解有关。
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告知病人不良的 心理状态可诱发或加重腹胀,不利于疾病康复。

腹痛 概 述
1
2
护理评估
3
4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5
6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1 腹痛概念
概述
是局部的感觉神经纤维受到炎症、缺血、损伤及理化 因子等因素刺激后,产生冲动传至痛觉中枢,所产生的疼痛 感。多由腹部脏器疾病引起,但腹腔外疾病及全身性疾病也 可引起。
身体状况
1.腹痛的特征 注意评估腹痛部位、性质和程度
急性胰腺炎:中上腹持续性剧痛或阵发性加剧,可为钝痛、 刀割样痛或绞痛等,并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 输尿管结石:可放射至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并随着结石 下移疼痛部位不断改变。 胃、十二指肠疾病:中上腹部隐痛、灼痛或不适。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突发的中上腹部刀割样剧痛。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伴腹壁肌紧 张或板样强直,有压痛、反跳痛 胆道蛔虫症:典型表现为突发性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烈 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 大肠疾病:下腹部一侧或双侧疼痛。 小肠疾病:多在脐周或脐部
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
急诊科
姚婷

消化系统概述
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前者包括口腔、咽、食管、胃、 肠和肛门;后者包括唾液腺、 肝、胰和消化管内的黏膜腺 功能:是摄取和消化食物、吸 收营养及排泄废物,为机体新 陈代谢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 还有内分泌、防御和免疫功能
口腔、咽、食管、 上消化道: 胃、十二指肠 消化道 分界为:? 空肠、回肠、盲肠、 下消化道: 阑尾、结肠、直肠、 肛管 消化腺 小消化腺: 胃腺、肠腺
一般护理
呕吐时应协助病人坐起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 吐毕给予漱口。 意识障碍病人应尽可能吸净口腔呕吐物,避免 误吸,发生窒息;用纱布清洁口腔时,避免刺 激舌、咽及上腭等,以防诱发呕吐。 告知病人突然起身可能出现头晕和心悸等不适; 坐起时应动作缓慢,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饮食护理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清淡易消化流质或 半流质饮食,避免油腻或辛辣饮食,少量多餐,注意补 水。
身体状况
1.起病及病程
急性腹泻:起病急骤,病程较短,多为感染或食物中毒所致。 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见于慢性感染、非特异性炎症、肠 道肿瘤或神经功能紊乱等。
身体状况
2.腹泻的特征
急性感染性腹泻,每天排便次数可多达10次以上。 细菌感染,常有黏液血便或脓血便。 阿米巴痢疾的粪便呈暗红色或果酱样。 慢性腹泻,每天多排便数次,可为稀便,也可带黏液和脓 血,常见于慢性痢疾、炎症性肠病、结肠癌及直肠癌等。 小肠病变引起的腹泻,粪便呈糊状或水样,可含有未完全 消化的食物成分,大量水泻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丢失。 结肠病变引起的腹泻,粪便中含较多黏液,量少、次数较 多。
3
护理诊断
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大量呕吐导致失水有关。
活动无耐力
与频繁呕吐导致失水、电解质丢失有关。
焦虑 潜在并发症
与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有关。


4
护理目标
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无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呕吐减轻或停止,逐步恢复进食 未窒息或及时发现处理

5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病情观察 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分类及病因
反射性呕吐
主要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
中枢性呕吐
见于颅内压增高、前庭功能障碍、代谢障碍及药物或化学 毒物的影响等。
健康史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胃
癌、胆囊炎、胰腺炎、肝炎、腹膜炎、肠梗阻及胃肠 道功能紊乱等。
神经系统疾病:颅内感染、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
癫痫及脑部肿瘤等。有无嗜酒史。
心理-社会状况 长期腹泻可使病人产生忧虑、紧张等心 理。 频繁腹泻常影响病人正常的工作和社会 活动,使病人产生自卑心理。
辅助检查
正确采集新鲜粪便标本作显微镜检查。 必要时做病原学检查。做血液生化检查等, 有助于判断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 衡失调。
4
护理目标
学会缓解疼痛的方法 腹痛逐渐减轻或消失

5理 用药护理
一般护理
休息与体位: 采取有利于减轻疼痛的体位。 急性胰腺炎:弯腰屈膝位 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屈曲位 急腹症:平卧位
一般护理
饮食护理:急腹症未明原因前禁止进食 消化性溃疡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胆结石禁食油腻食物
消化系统概述
肝: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器官,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双
重供血,血流量约为1500ml/min,占心输出量的1/4. 肝脏的主要功能有物质代谢、解毒作用、生成胆汁 胆:胆囊的作用是浓缩胆汁和调节胆汁 胰:为腹膜后器官,腺体狭长,分为头、体、尾三部, 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种功能。内分泌结构为散在于 胰腺中的胰岛,其中有两个重要的细胞:A 细胞(胰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